事故案例(2) 化学灼伤事故

合集下载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一、火灾事故.年月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年月日,广东工业大学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年月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年月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年月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年月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名教师受伤。

.年月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年月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封管事故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硫酸亚铁,原料,加热温度℃。

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盐酸气伤人事故年月日某军校化学实验室王某、赵某等人在安装高压釜的紧固件和阀门。

在。

实验室事故案例

实验室事故案例

实验室事故案例实验室作为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地方,然而在实验室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给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实验室事故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化学品泼溅事故。

某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名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腐蚀性强的化学品溅到了手部。

由于没有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导致手部严重灼伤,甚至造成永久性伤害。

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实验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佩戴好防护手套,缺乏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案例二,实验仪器故障引发火灾。

一家实验室在进行实验时,由于实验仪器长期使用未进行维护保养,导致仪器发生故障,最终引发了火灾。

火灾不仅造成实验室设备严重损坏,还给周围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

事后调查发现,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存在疏漏,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案例三,实验室排风系统故障导致中毒事故。

某实验室的排风系统长期存在故障,但实验人员为了完成实验任务,依然在有毒气体环境中进行操作。

结果造成多名实验人员因吸入有毒气体而中毒,幸好及时送医抢救,但也给实验室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事后检查发现,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排风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存在严重疏忽,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通过以上实验室事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规范、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务必要加强安全意识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好实验室的安全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实验室安全的高度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案例,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以便广大同学能够加强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火灾事故1. 实验室内火灾事故:化学实验室通常存放着大量易燃、易爆物质,若不慎发生火灾,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在遇到实验室内火灾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首先,关闭可燃气体阀门,切断电源,并使用灭火器灭火。

如果火势太大无法扑灭,应尽快报警并撤离实验室,确保人员安全。

2. 实验操作火灾事故:在化学实验中,错误的实验操作也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比如使用明火进行蒸馏或加热时不慎引燃反应物。

此时,应迅速关闭电源或瓦斯阀门,将燃烧物迅速移开,防止火势蔓延。

在灭火方面,可使用灭火器或用湿布扑灭火焰。

二、溅溶灼伤事故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液体的溅溶灼伤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或实验材料性质不明引起的。

遇到此类事故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首先,迅速将受伤部位放入流动的清水中不少于15分钟,以冲洗掉残留的化学物质。

切忌抓挠受伤处,以免加重伤害。

之后,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包扎。

三、中毒事故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皮肤或吸入有毒气体,可能导致中毒事故。

在遇到此类事故时,应尽快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如果是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如果是误吸进入呼吸道的有毒气体,应立即让患者进行复苏呼吸,并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四、爆炸事故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物质,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当实验发生爆炸时,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首先,切勿靠近爆炸物,迅速躲避到安全地带,并确保自身安全。

之后,立即报警并及时撤离周围人员,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如果发现有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急救和包扎,同时等待医护人员的进一步处理。

烧伤典型案例

烧伤典型案例

烧伤典型案例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它可能是由于火灾、热液体、化学品或电力等因素引起的。

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烧伤的深度和面积,以及受伤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烧伤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烧伤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案例一,火灾中的烧伤。

小明是一名年轻的消防员,他在一次火灾中受伤。

由于火势过大,小明被困在了火场中,导致他身体多处受伤,其中包括严重烧伤。

经过紧急救治,小明获得了及时的救助,但他的烧伤仍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火灾是导致严重烧伤的常见原因之一,预防火灾和及时逃生至关重要。

案例二,热液体烫伤。

小华是一名家庭主妇,她在厨房意外被热开水烫伤。

由于她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烫伤部位出现了严重的水泡和疼痛。

后来,小华得到了医生的指导,正确处理了烫伤部位,最终伤口康复良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庭生活中的热液体也是导致烧伤的常见原因,正确的急救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减轻痛苦和加速康复。

案例三,化学品灼伤。

小李是一名化工厂的工人,他在操作化学品时不慎被腐蚀性化学品溅到皮肤上,导致严重的化学灼伤。

由于他没有及时洗净伤口,化学品在皮肤上造成了严重的腐蚀和损伤。

经过专业医生的治疗,小李的伤势得到了控制,但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化学品灼伤是一种特殊的烧伤类型,正确的急救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烧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烧伤对受伤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可能导致永久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烧伤的预防和急救知识,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烧伤问题的重视,促进社会对烧伤预防和救治的关注,减少烧伤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学生安全事故案例

学生安全事故案例

学生安全事故案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然而,不幸的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在校园中发生了安全事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学生安全事故案例,以便引起更多人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

案例一,校园交通事故。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每天上学都是骑自行车上学。

一天清晨,他在校门口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汽车在未注意到他的情况下将他撞倒,造成了小明受伤的情况。

经过调查得知,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未注意到路口的行人和骑车学生而导致的。

小明的家长对此事非常愤怒,要求学校和交通部门加强对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案例二,实验室安全事故。

某高中化学实验课上,学生小红在进行一次实验时,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化学试剂溅到了她的手上,造成了化学灼伤。

经过调查得知,事故是由于实验室安全规范不严格和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

学校随后对实验室安全规范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

案例三,校园暴力事件。

某小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小明在学校内被同学欺凌,导致了他的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

经过调查得知,事件是由于学校对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不力导致的。

学校随后加强了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宣传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同时对涉事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

以上几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学校中的学生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给学生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安全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园中的安全。

为了避免类似的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交通、实验室安全、校园暴力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安全事故案例分享模板

安全事故案例分享模板

安全事故案例分享模板一、引言在任何企业和生产环境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信誉受损。

本文将分享几个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以便大家从中吸取教训,确保自己和他人远离类似风险。

二、案例分享案例一:电气事故某电子制造厂在设备更新过程中,由于对电气安全知识掌握不足,导致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了漏电、触电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一名工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案例二:高空坠落某建筑工地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一名工人在高空作业时,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导致脊椎骨折等严重伤害。

此次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痛苦,还造成了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的巨大支出。

案例三:化学试剂灼伤某实验室发生化学试剂溅落事故,导致一名研究员手部严重灼伤。

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实验室安全措施不到位,试剂处理不当。

三、事故分析以上三个案例中,电气事故、高空坠落和化学灼伤等都是常见且可预防的安全事故类型。

通过分析这些事故,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安全意识不足:工人或研究人员对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掌握不够,导致违规操作。

2. 安全设施不完善:设备或实验室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装备、报警装置等。

3. 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或实验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疏忽,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风险。

四、安全预防措施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安全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1. 加强安全培训:对工人或研究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规定和操作方法。

2. 完善安全设施:对设备或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估,确保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装备、报警装置等。

3.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企业或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得到严格执行。

同时,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4.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硫酸灼烫事故案例

硫酸灼烫事故案例

硫酸灼烫事故案例
硫酸灼烫是一种严重的化学灼伤事故,常常导致皮肤和组织的严重损伤。

下面是一个关于硫酸灼烫事故的案例。

这个事件发生在化工厂的实验室里。

实验室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实验员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硫酸的实验。

不幸的是,在实验进行中,他不小心打翻了一瓶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

硫酸迅速流出,溅到了他的手臂上。

小明的手臂在接触硫酸后立即被冲洗,以减少灼伤的程度。

然而,即使进行了紧急处理,小明的手臂仍然严重受损。

他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医院,医生立即检查了小明的伤势,并迅速决定进行手术。

手术旨在清除被灼伤的组织并进行皮肤移植。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繁琐,持续了几个小时。

尽管医生尽力挽救小明的手臂,但在手术后,他的手臂仍然留下了明显的疤痕。

小明在术后接受了密切的监护和护理,以帮助他缓解疼痛并恢复手臂功能。

他接受了多次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以帮助他重新获得手臂的活动能力。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康复,小明终于恢复了一些手臂的功能,虽然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和肢体功能障碍。

这起硫酸灼烫事故给小明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难。

同时,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相关的防护设备,同时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灼伤事故的发生,并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健康。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实验室是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起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实验室安全的高度重视。

案例一,化学品泼洒事故。

某实验室进行化学试验时,一名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高浓度腐蚀性化学品泼洒到自己身上,导致皮肤严重灼伤。

事故发生后,实验员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导致伤势加重。

最终,实验员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幸运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案例二,实验仪器故障事故。

一台实验室常用的离心机因长期使用而出现故障,当实验员在进行离心分离实验时,离心机突然发生故障,导致离心机高速旋转的转子脱落,差点伤及实验员的手部。

幸运的是,实验员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了正确的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了更严重的伤害。

案例三,实验室火灾事故。

在一次实验中,实验员在操作时未能正确使用明火,导致实验室发生火灾。

由于实验室内存放了大量易燃化学品,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幸运的是,实验室人员迅速采取了灭火措施,并成功将火灾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以上案例反映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人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化学品泄漏等。

为了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加强实验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2. 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设备,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运转;3. 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严格管理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4. 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提高实验室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和安全管理措施的提出,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案例(2) 化学灼伤事故

事故案例(2)  化学灼伤事故

事故案例(2)化学灼伤事故2005年5月某日,德阳市罗江县某镇一名叫陈某的两岁小孩,在邻居危险化学品销售店里误将烧碱当作糖果吃,造成口腔、食道及肺部严重烧伤。

据陈某的母亲介绍,孩子烧伤后半年来,她带上孩子四处求医,弄得家贫如洗。

烧碱的特性烧碱就是氢氧化钠,是NaOH的汉语俗称,也有人把它叫做苛性钠或火碱。

主要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炼剂和丝光剂。

化学工业用于生产硼砂、氰化钠、甲酸、草酸、苯酚等。

石油工业用于精炼石油制品,并用于油田钻井泥浆中。

还用于生产氧化铝、金属锌和金属铜的表面处理以及玻璃、搪瓷、制革、医药、染料和农药方面。

食品级产品在食品工业上用做酸中和剂,可作柑桔、桃子等的去皮剂,以及脱色剂、脱臭剂。

常温下是白色不透明固体(纯品为无色透明晶体),熔点318.4℃。

沸点1390℃,易潮解。

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

固体烧碱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乙醚。

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

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危险性烧碱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化学分解后会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应避免接触潮湿空气。

因此它的禁忌物有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等。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烧碱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粉尘和烟雾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我国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大接触限值是0.5mg/m3。

对人体的侵入途径有三,一是吸入、二是食入、三是皮肤吸收。

防护与急救防护措施工程防护是从本质上解决烧碱的危害问题,主要通过对工艺管道和容器的密闭,以及为作业现场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来实现,再就是尽可能以机械化、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

事故类型20类之灼烫烫伤事故伤害参考模板范本

事故类型20类之灼烫烫伤事故伤害参考模板范本

★ 容器检修前,确保系统内所存的介质已放尽、压力到零;检修高温设备时,应待设备冷却后 再作业;必须抢修时,应戴手套和穿专用防护服。
事故案例灼烫事故案例21996年8月1日,某公司酮苯脱蜡装置在开工过程中发现阀门大盖漏, 安排冯某等人去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阀门大盖内的热水喷出,烫伤 冯某双足,原因是拆卸大盖时没有确认管线内是否有压力和介质。
灼烫事故的应急处理
热水(汽)烫伤 人体被热水(汽)烫伤后,应用冷却水或冰水进行冷却,轻度烫伤需要冷却几分钟,严重烫伤需要冷 却30分钟。有衣服部位烫伤时,应直接往衣服上浇水冷却,冷却后剪开或脱去衣服。当充分冷却伤处 后,应用消毒纱布盖住患部,并接受治疗。在医生诊断前,不准涂抹药膏,以免感染。为防止患部留 有疤痕,不要挑破水肿泡,应按医生要求治疗。
灼烫事故案例3
事故案例
12007年9月5日22时14分,某石化公司硫酸部在维修酸液循环泵P404作业中,硫酸 循环槽发生爆沸,硫酸从取样液收集斗中喷出,将正在作业平台上作业的两名维修 工严重灼伤。事故原因是两台酸循环泵均损坏的情况下,违反操作规程继续向干吸 循环槽V401加入烟酸和水,稀释热未能及时移出,导致V401发生爆沸。取样液收集 斗的接管直插V401的液下,没有单向阀等防溢和防喷措施,维修人员检修过程中没 有穿戴连体防酸服,监护人员没有在现场监护,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类型20类--之灼烫(烫伤)事故伤害
灼烫事故动图
灼烫事故动图
灼烫事故动图
灼烫事故动图
灼烫事故动图
防灼烫
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的高温介质和高温的设备表面, 以及各种化学介质,极易发生灼烫事故。在石油化工生产 过程中,一般将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作为重点控制的 事故类型,由于灼烫事故后果往往不很严重,绝大部分情 况只是轻微、局限的烧烫伤,不经特殊处理也可能自行愈 合,所以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类事故发生的可能 性却很大,也有一些伤害较为严重,或者因早期未处理或 处理不当变得严重,造成伤口长期不愈合,愈合后产生严 重的疤痕,影响外观及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灼 烫伤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卸硝酸未穿防护服两工人被灼伤模版

卸硝酸未穿防护服两工人被灼伤模版

卸硝酸未穿防护服两工人被灼伤模版卸硝酸未穿防护服两工人被灼伤事件案例分析案例描述:一天,一家化工厂进行硝酸的卸货工作,但却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

在卸货作业中,两名工人没有穿戴任何防护服,不慎遭到硝酸的喷溅而导致严重灼伤。

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安全问题。

1. 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工人的安全意识不够。

在卸货作业中,工人没有穿戴防护服,这说明他们对化学品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在进行危险操作时,应当将个人安全摆在首位,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其次,监管不到位。

企业在工作操作中应该加强对工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然而,该企业在这次事故中并没有对工人的防护工作进行有效监管。

这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安全隐患的存在。

另外,缺乏培训和教育。

对于从事危险工作的工人来说,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培训,工人可以了解该工作的风险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学会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然而,在这次事故中,工人未经过相关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2. 事件引起的社会关注这起事件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化工厂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品往往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其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这次事故再次引发了对于化工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其次,工人的安全权益受到了损害。

作为劳动者,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应得到保障。

然而,该事件中工人的安全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工人的个人安全权益受到了侵害。

最后,事件对于相关企业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起事故的发生,将使得该化工企业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这也再次提醒了企业,安全问题不仅是为了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也是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的重要因素。

3. 安全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措施针对这起事件,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和预防类似安全问题的发生: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

事故案例2

事故案例2

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双氧水车间爆炸火灾事故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双氧水车间爆炸火灾事故2004年4月22日8时许,位于浙江宁波北仑石桥的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双氧水车间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2.63万元。

一、事故经过2004年4月6日至16日,该公司根据计划安排,对所有生产装置实施年度停产大检修。

4月13日氯碱系统大修结束,恢复生产;4月16日双氧水车间大修结束,并于当日23时50分开始开车。

2004年4月21日10时56分,因外电网波动,引起全厂连锁停车,同日13时25分氯碱系统恢复开车,16时双氧水车间恢复开车。

根据分析和DCS记录的曲线,双氧水装置运行状况正常。

2004年4月22日8时左右,该厂双氧水岗位的操作员张车祥和许义一起到双氧水岗位的操作室,与21日20时到22日8时上班的操作员朱清善交接班后,换上工作服,准备去巡检,走到门边,正伸手去推门时,就听到“嘶嘶”的声音,接着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这时车间内马上浓烟滚滚,张车祥怕第二次爆炸,赶紧到操作室放工具箱的墙角里躲起来,与此同时,张车祥看到许义打开了窗门,就与许义从窗口跳下去,经过雨棚落到地上,然后迅速逃离现场。

当时正在双氧水车间4楼拆除管道保温脚手架的潘光明、纪成俭(浙江二建工艺设备安装公司职工),听到爆炸声后,在迅速逃离现场过程中,潘光明从二楼楼梯拐角处逃生不及被大火烧死,纪成俭从二楼楼梯平台跳到地面,脸部轻度烧伤,被送往宁波市第二医院治疗。

二、事故原因直接原因:1、双氧水车间内氧化残液分离器排液后,操作工未按规定打开罐顶的放空阀(事故现场发现的放空阀是关闭的),造成氧化残液分离器内残液中的双氧水分解产生的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泄压,使之极度超压,导致氧化残液分离器发生爆炸;2、爆炸碎片同时击中氢化液气分离器、氧化塔下面的工作液进料管和白土床至循环工作储槽的管线,致使氧化气液分离器内的氢气和氢化液喷出,发生爆炸和燃烧,氧化塔内的氧化液喷出并烧灼,白土床口管内的工作液流出并燃烧,继而形成了双氧水车间的大面积火灾,造成了1人烧死,1人烧伤。

硫酸溶液使用事故案例分析

硫酸溶液使用事故案例分析

硫酸溶液使用事故案例分析硫酸溶液是一种具有强酸性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

然而,由于其腐蚀性和危险性,硫酸溶液的使用时常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分析两起硫酸溶液使用事故案例,并从中总结教训,以加强对硫酸溶液使用的安全管理。

案例一:工业事故某化工企业的生产部门在进行酸洗作业时,使用了浓度为98%的硫酸溶液。

由于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戴上防护手套和眼镜,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

工人的手部和眼睛受到了硫酸的严重灼伤,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

分析:1. 缺乏人员培训:该化工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对操作员进行全面的硫酸溶液使用知识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对安全风险的认识。

2. 缺少个人防护设备:工人没有戴上必要的防护手套和眼镜,这使得他们没有有效地减轻或避免硫酸溶液带来的危险。

教训:1. 加强培训与教育:企业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化学品安全培训,包括硫酸溶液的性质、储存和使用方式,以及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佩戴方法。

只有通过教育,工作人员才能充分认识和应对潜在的危害。

2.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企业应该为工人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设备,并确保工人在操作时正确佩戴。

此外,定期检查和更新个人防护设备,以确保其有效性。

案例二:实验室事故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一起硫酸溶液泼洒事故。

一名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慎将酸瓶打翻,导致浓硫酸溅洒到周围区域,造成实验室内的火灾,损坏了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环境。

分析:1. 实验操作不慎: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没有小心操作,没有遵守实验室使用硫酸溶液的安全程序,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2. 紧急应急不力:实验室缺乏有效应急预案和相应的装备,导致事故蔓延后无法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灾。

教训:1. 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特别是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如何正确操作并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2. 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装备,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灾。

硫酸使用中的事故案例分析

硫酸使用中的事故案例分析

硫酸使用中的事故案例分析引言:硫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的重要化学品。

然而,由于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危险性,其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几起硫酸使用事故案例,旨在提醒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引以为戒,加强安全意识和措施。

1. 案例一:储存容器破裂在某化工厂,一次硫酸储存容器发生破裂,导致硫酸泄漏。

事故发生时,附近工人未能及时发现泄漏,从而无法采取应急措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经过初步调查,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硫酸储存容器长期未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使其内部产生腐蚀,并最终导致破裂。

事故分析:该事故的发生揭示了储存容器维护不力的风险。

在使用硫酸的工业领域,储存容器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容器的腐蚀情况、密封性能和安全阀的可靠性等方面。

此外,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对硫酸容器相关安全知识的了解,并加强日常巡检工作,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2. 案例二:操作失误引发火灾在一座冶金企业的硫酸储罐附近,操作人员误将可燃物料放置在硫酸容器附近,不慎引发了火灾。

由于硫酸的腐蚀性,火势迅速蔓延,并对生产设备造成了严重损坏。

相关人员经过调查后发现,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对硫酸的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导致操作失误。

事故分析: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在工业生产中是一大隐患。

针对使用硫酸的操作岗位,必须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包括确保他们了解硫酸的特性、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措施。

此外,建议企业设置明确的危险品存储区域,并加强对危险品的分类、标识和管理,防止类似误操作的再次发生。

3. 案例三:事故应急处理不当在一家制药企业的硫酸使用过程中,一名工人被硫酸泼溅导致严重灼伤。

事故发生后,该企业的应急处理措施不当,未能及时为伤者提供必要的紧急抢救和治疗,影响了事故的后续处理效果。

事故分析:这起事故暴露了企业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的不足。

硫酸作为一种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无法完全消除,但有效的应急处理和紧急抢救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化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化学分析的重要场所,然而化验室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化验室安全事故的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并且提高化验室安全意识。

案例一,化学品泼洒事故。

某化验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一位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硫酸泼洒在了自己的手上,造成了严重的灼伤。

事故发生后,其他实验员迅速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幸运的是实验员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这起事故也给化验室安全敲响了警钟,要求所有实验员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佩戴好防护装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二,实验器材损坏事故。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实验员使用的玻璃烧杯由于长期使用而出现了裂纹,导致在加热过程中突然破裂,造成了化学品的泼洒和烫伤事故。

这起事故提醒我们,化验室的实验器材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损坏及时更换,避免因为器材损坏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案例三,化学废物处理不当事故。

在某化验室,实验员在实验结束后将化学废物直接倒入下水道,导致了下水道的堵塞和污染。

这不仅对实验室的环境造成了污染,也给实验员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因此,化验室需要建立科学的废物处理制度,对废物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案例四,火灾事故。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由于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疏忽大意,导致实验台上的酒精灯失控,引发了火灾事故。

幸运的是实验室内部配备了灭火器材,及时扑灭了火势,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这起事故提醒我们,在化验室中一定要严格遵守使用火源的规定,确保实验台上的火源安全可靠。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化验室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化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化验室的安全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实验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器材,科学处理化学废物,严格控制火源使用,确保化验室的安全生产。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化验室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化学分析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实验涉及到各种化学试剂和设备,化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化验室安全事故的案例,以便引起大家对化验室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某化验室在进行化学试剂混合实验时,由于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导致试剂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有毒气体。

由于实验室通风设施不完善,有毒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实验室内空气污染,多名实验人员中毒。

案例二:一名实验人员在进行化学试剂倒液实验时,由于操作不慎,试剂瓶口未及时擦拭干净,导致试剂瓶外侧残留了少量试剂。

后来其他人员在操作时不慎触摸到试剂瓶外侧,导致皮肤发生化学灼伤。

案例三:实验室内一名实验人员在操作化学试剂时,由于未佩戴防护眼镜,不慎溅入了少量试剂,导致眼睛受到化学刺激,严重影响了视力。

以上案例都是由于化验室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安全事故。

化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实验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实验室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坏和污染。

因此,我们在化验室进行实验时,务必要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该对实验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充分了解和熟悉,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其次,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时应该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自身安全。

另外,实验室应该配备完善的通风设施,确保实验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减少有毒气体的滞留。

最后,实验人员在进行化学试剂操作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混合和倒液,避免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灼伤。

总之,化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和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

只有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才能有效预防化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共同维护好化验室的安全环境。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化验室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实验和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等原因,化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起化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化验室安全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某化验室在进行化学试验时,由于操作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眼镜,不慎溅到了强酸,导致眼部严重灼伤。

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了急救处理,但由于伤势严重,最终导致了永久性的视力损伤。

案例二:一位实验人员在进行化学反应实验时,由于操作不慎,导致试管爆炸,化学药品溅到了手部,造成了严重的化学灼伤。

事后调查发现,实验人员未按照规定戴上防护手套,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在某化验室的生物实验中,实验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无菌操作,导致了细菌的污染,造成了实验结果的失真。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细菌甚至对其他实验产生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由于化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给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实验结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化验室工作时,务必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培训,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首先,我们要严格遵守化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因为个人防护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其次,化验室内的化学品、试剂等物品都要妥善保存并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性。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化学品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另外,对于生物实验,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细菌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化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我们要高度重视化验室安全,加强安全意识培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科研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化验室安全的重视和警惕,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一、火灾事故.年月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年月日,广东工业大学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年月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年月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年月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年月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名教师受伤。

.年月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年月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封管事故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硫酸亚铁,原料,加热温度℃。

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盐酸气伤人事故年月日某军校化学实验室王某、赵某等人在安装高压釜的紧固件和阀门。

在前几日拆卸时已将管道内氯硅烷液体放出,为挡灰尘用简易塞将氯硅烷液相管塞住。

当时并没有感觉到有压力和液体积存。

在安装氯硅烷液相管时,当事人将简易塞拔下的一刹那,突然有一股氯硅烷挥发气体冲出,此时正值王某俯身紧固螺丝,来不及躲闪,正好喷到脸上和两手臂上,将其灼伤。

化验室事故案例及分析

化验室事故案例及分析

事故案例:事故经过:某新建厂化验室刚竣工,由于室内地砖上存在建筑污垢,用普通方法难以清除干净,于是有人提议用浓硝酸,有些人用拖布蘸上硝酸擦污垢,很快将污垢处理干净,但是室内弥漫大量刺激性气味使在场的人马上离开。

大约一小时后,有人发现室内冒出浓烟,蘸有浓硝酸的拖布化为灰烬。

幸亏室内没有家具和其他可燃物,否则将出现一次重大的火灾事故。

原因分析:因为浓硝酸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会引起燃烧。

事故案例:某化工厂在气相色谱仪开机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致使色谱仪发生爆炸。

事故经过:2001年9月5日10时,某化工厂净化工段化验室班长张某让当班人员黄某对二楼一台色谱仪开机,黄某将色谱仪通入载气氢气后,打开主机开关,当打开加热控制器开关2min 后,仪器发生爆炸,致使仪器前门飞出打在2m外的试验台上,严重变形,幸好黄某打开加热开关后,转到仪器侧面检查尾气,未造成人员伤害。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经事后调查分析,色谱仪内一色谱柱被卸走,导致大量氢气泄漏到色谱柱箱内,与柱箱内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当开启箱内加热丝开关,使加热丝加热烧成红色,产生明火引起爆炸。

主要原因该操作工黄某在开机前未按规程要求操作,对色谱柱箱内所有连接处未进行试漏。

如果当时打开色谱柱箱,就会发现缺少一根色谱柱,不致于使氢气大量泄漏于柱箱内。

其它原因该仪器停机后未按要求对仪器的载气进出口进行封堵,对仪器未作很好的保护,而在下次开机前很容易让人省去试漏这一项工作。

由于该仪器是进行临时样品分析的,1个月前还曾使用过,在停机过程中,原仪器维修工将仪器内一色谱柱卸走,又因其在此期间调离本岗位,未对仪器情况进行严格交接,致使黄某在开机时免去试漏这一程序。

班长张某对本化验室仪器情况了解不全面,未能协同操作人员在开机前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查。

事故案例:硫酸灼伤事故事故经过:2008年3月19上午8:55左右,生产技术科中心化验室副组长朱晓娟在溶液室配制氨性氯化亚铜溶液(1体积氯化亚铜,加入2体积25%的浓氨水)时,在量取200ml氯化亚铜溶液放入500ml平底烧瓶中后,需加入400ml的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案例(2)化学灼伤事故
2005年5月某日,德阳市罗江县某镇一名叫陈某的两岁小孩,在邻居危险化学品销售店里误将烧碱当作糖果吃,造成口腔、食道及肺部严重烧伤。

据陈某的母亲介绍,孩子烧伤后半年来,她带上孩子四处求医,弄得家贫如洗。

烧碱的特性
烧碱就是氢氧化钠,是NaOH的汉语俗称,也有人把它叫做苛性钠或火碱。

主要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炼剂和丝光剂。

化学工业用于生产硼砂、氰化钠、甲酸、草酸、苯酚等。

石油工业用于精炼石油制品,并用于油田钻井泥浆中。

还用于生产氧化铝、金属锌和金属铜的表面处理以及玻璃、搪瓷、制革、医药、染料和农药方面。

食品级产品在食品工业上用做酸中和剂,可作柑桔、桃子等的去皮剂,以及脱色剂、脱臭剂。

常温下是白色不透明固体(纯品为无色透明晶体),熔点318.4℃。

沸点1390℃,易潮解。

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

固体烧碱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乙醚。

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

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危险性
烧碱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化学分解后会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应避免接触潮湿空气。

因此它的禁忌物有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等。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
烧碱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粉尘和烟雾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我国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大接触限值是0.5mg/m3。

对人体的侵入途径有三,一是吸入、二是食入、三是皮肤吸收。

防护与急救
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是从本质上解决烧碱的危害问题,主要通过对工艺管道和容器的密闭,以及为作业现场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来实现,再就是尽可能以机械化、自动化代替人工操作。

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的防护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主要是必要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主要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腐材料制作的工作服,戴橡皮手套等,主要是整体或局部的身体防护。

另有一些防护措施就是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然后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然后就医。

包装与储运要求
储存于高燥清洁的仓间内。

注意防潮和雨水侵入。

应与易燃、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雨天不宜运输。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泄漏物加入大量水中,再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