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多中心临场研究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69716b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7.png)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内,患者听力下降明显,多为单侧发病,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且预后因人而异。
本文将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发病机制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的血管供应较为特殊,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微循环障碍。
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均可导致内耳毛细胞和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听力损失。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直接侵犯内耳组织,或者通过免疫反应引起内耳损伤。
3、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导致内耳的免疫损伤,引发突发性耳聋。
4、膜迷路破裂膜迷路是内耳的重要结构,当受到外力、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时,膜迷路可能破裂,导致内淋巴液外漏,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
5、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内耳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突发性耳聋。
二、诊断方法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听力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
1、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单侧听力下降,多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内达到最低点,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
2、听力检查纯音测听是诊断突发性耳聋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声导抗测试可以了解中耳的功能状态,排除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下降。
此外,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等检查也有助于评估内耳的功能。
3、辅助检查为了明确病因,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以排除颅内病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68d6cc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9.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不明原因引起的单耳或双耳听力下降,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听力丧失和耳鸣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1. 引言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单耳或双耳听力明显下降,常常伴有耳鸣等听觉症状。
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
![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https://img.taocdn.com/s3/m/5906d7cf195f312b3169a536.png)
突发性耳聋诊断治疗指南(2015) 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
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
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
注:目前约90%的突发性聋病因不明,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
由于缺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文献报告的各种突聋治疗方法及疗效常有很大争议。
截至2014年,国际上只有16项设有未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组的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较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只有30余项,其中部分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对照;还有3项前瞻性对照研究,但未采用随机方案;而其他研究,包括自愈率研究都未设立对照组或仅为回顾性分析,属于低质量证据。
即使是上述少数几个前瞻性对照研究也未得出统一结论。
基于上述原因,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了全国突发性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1024例,根据不同的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比较了不同分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数据和结果。
尽管美国和德国的突发性聋诊疗指南都很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但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其中主要原因与各国不同的医疗模式、保险机制以及临床经验等有关。
我们应从中借鉴好的经验,但不盲从,根据我国多中心研究结果,结合实际国情,重新修订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规范国内突聋的诊治。
突发性耳聋48例临床分析
![突发性耳聋4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05967f25c52cc58bd6be8b.png)
突发性耳聋4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方法:对4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突发性耳聋的恢复与病程,年龄,耳聋程度有关。
年龄小,病程短,耳聋程度轻,预后好。
结论:突发性耳聋治疗无特效药物,早期综合治疗,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上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临床分析;治疗突发性耳聋是指发生于瞬间或不超过48小时,耳聋即达到高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由于病因不明,故治疗方法不统一,疗效不一。
目前已成为耳鼻喉科急症和常见病。
近来发病有增加趋势[1]。
通过我科2000年1月~2005年7月资料完整48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方法1.1 一般资料: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中,男25例,女23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1∶1。
年龄20~74岁。
其中20~29岁7例,30~39岁12例,40~49岁15例,50~59岁6例,60~69岁6例,70~74岁2例。
左耳22例,右耳16例,双耳10例,共58耳。
就诊6小时~60天。
7天内就诊38例(79.1%),住院6~30天,平均15.5天。
据0.5、1、2 KHz听阈均值计算:轻度聋(26~40 dB)6耳,中度(41~55 dB)29耳,中重度及重度聋(56~90 dB)15耳,极重度或全聋(>91 dB)8耳。
伴眩晕23例,其中恶心、呕吐17 例,耳鸣44例,耳闷麻木感9例。
1.2 治疗方法: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5%葡萄糖250 ml加血塞通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能量合剂加维生素加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部分患者加用地塞米松10 mg,并逐渐减量。
口服甲钴胺每日500 ?滋g。
以及每日1次高压氧舱治疗。
2 结果疗效标准依据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1997年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进行判定。
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9b12710195f312b3069a571.png)
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突发性耳聋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且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导致其永久性丧失听力。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暴聋”的范畴,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在暴聋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突发性耳聋为研究视角,对其发病病因、综合疗法等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类似临床研究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研究进展突发性耳聋在耳鼻喉科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主要是指突然出现且未有原因的感性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情况,基本情况下患者的听力会在很短暂的时间内降低到最小,与此同时,还会伴随耳鸣等症状[1]。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暴聋”的范畴,通过全面查阅现代医学文献,并对所收集的资料展开分析发现,临床可使用中药、针灸等方法疏通经络,有效调节脏腑经络,促使患者听力早日恢复。
本研究中,对国内采用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具体情况如下。
1.突发性耳聋病因分析突发性耳聋发病病因并未明确,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这种疾病发生与内耳微循环存在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均会导致耳神经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突发性耳聋[2]-[3]。
中医比较认同的发病机理为:外邪侵袭、痰火郁结、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
郑逸品等学者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是因为气滞血行不利,经脉气血淤滞,导致脉络及血管系统血液运行受阻,使得内耳部位供血不足,最终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4]。
其中,气滞血瘀也是突发性耳聋出现的中心环节,其贯穿该病症出现及发展的整个过程。
包秀芝研究中以86例患者为依据,对所有入选者展开纯音听力检查资料,通过各种频率下听力损失程度,并对其听力损失加重的原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受到精神压力大、激素减量、耳鸣症状影响测试这些因素的影响[5]。
2.突发性耳聋治疗2.1中医治疗法内耳供血障碍是导致突发性耳聋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数患者由于劳累、生气、忧虑等诱发,上述因素均会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得内耳发生供血不足的情况,其内耳末梢感受器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6]-[7]。
突发性耳聋41例临床分析
![突发性耳聋41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90daf4910ef12d2af9e718.png)
痊愈 1 3例 ( 1 7 , 效 8例 (9 5 , 效 6例 3 .%) 显 1 . %) 有 ( 上接第 37页) 7 黏膜炎症、 肠上皮化 生 、 缩及不典 型增生程 度均呈 显著正 萎
相关关系。 参 考 文 献
[] 许 国铭 . 汁反流相 关性疾 病 [ . 1 胆 M] 上海 :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02 19—16. 20 :5 7 36 8
用, 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 的恢复上起促进作用。突发性聋的预后与病程有高度 的相关性 , 与听力曲线有关 ; 与性别、 年龄 、 耳聋程度及有无 眩晕
耳鸣无相关性 。
【 关键词 】 突发性; 耳聋
di1 .9 9ji n 17 —0 6 .0 0 0 .2 o:0 3 6/. s .6 2 3 9 2 1 .4 0 6 s
2 结 果
[] 潘黎明, 2 苏立 众, 施明英 . 浅析影响 突发性聋 预后的相关 因素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 杂志 ,00 8 1 :7 J. 20 ,( )2 .
[] 周 3
彬, 韩国均 , 隋
虹, . 等 突聋预后相关 因素分析 []中国 J.
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03,( ) l . 20 9 1 :3
1 1 一般资料 .
龄 2 ~6 ; 1 9岁 左耳 1 , 9例 右耳 1 , 6例 双耳 6例。复发性耳
聋 2例 , 左右耳无 明显差异。突聋诱 因及并发症 : 感冒 8 , 例 疲劳 3例 , 饮酒 2例 , 连续 失眠数 日4例 ; 伴有糖 尿病 5例 , 颈椎病 7例 , 高血压 l , 2例 高血脂 5例。一 侧耳 突聋 , 另一 侧耳伴老年性聋 6例。 12 突聋伴发症状 . 除听力减 退外 , 伴耳呜 3 ( 5例 占总数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版)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43764aaa00b52acec7ca1f.png)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版)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
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
1J,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旧1。
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旧引。
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j,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母J,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
定义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2.高频下降型:2ooo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1dBHL。
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000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n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33cd9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4.png)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三天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如腮腺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
内耳微循环障碍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包括血管痉挛、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内耳供血不足。
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膜迷路破裂、精神心理因素等也可能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有关。
在诊断方面,纯音测听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能够明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声导抗测试有助于判断中耳功能是否正常。
耳声发射检查可以了解内耳毛细胞的功能状态。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则用于评估听神经和脑干的功能。
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在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排除内耳及颅脑的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面,早期治疗是关键。
一般认为,发病后一周内开始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的作用,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常用药物。
可全身应用,如口服、静脉滴注,也可局部应用,如鼓室内注射。
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前列地尔等,能够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促进听力恢复。
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有助于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抗病毒药物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突发性耳聋治疗中可能有效。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在高压环境下吸入纯氧,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内耳的缺氧状态,促进听力恢复。
但高压氧治疗的时机和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中医治疗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与肝胆火旺、气血瘀滞、肾精亏虚等有关,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可能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8例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8例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396222cfc789eb172dc847.png)
11 一般 资料 .
年 7月 在 大 连 医科 大 学 附属 第 一 医 院 中 医科 住 院 脉 象 : 质 暗红 或 有瘀 斑瘀 点 。 下 脉 络迂 曲青 紫 。 舌 舌 脉沉 细或涩 。具备 主症 , 兼症 具 备一 项 , 苔脉 象基 舌 患者 , 随机分 为 2组 。治 疗组 4 8例 : 2 男 6例 , 2 女 2 例 ; 龄 1 ~ 5岁 ; 年 96 病程 1 2 d - 4 。对 照组 4 4例 : 2 本 符合 即可 诊 断 。 男 4
b t e ifa ewe n n mmain a d c a uain. r uain, 0 4, 0 l t n o g lto Cic lto 2 0 1 9: o
2 9 68
r a t e r t i a m ̄'e ¥ o s se c i a ma o y r s o e e c i p o e n s a Y f y tmi n m v k l f t r e p ns
龙胆泻肝汤
肝 火上 炎 中 西 医结 合 疗 法 A 文章编号 1 7 — 9 X( 0 1 0 — 0 4 0 6 2 3 7 2 1 )9 0 3 — 2
R 6 .3 .5 7 4 70 4
文献标识码
突 发性 耳 聋 是 指 突 然 发 生 的 不 明原 因 的感 音 1 中医诊 断 标 准 参 照 《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 3 中 神 经性 耳聋 。近 年 来 ,笔 者 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 方 法 准 》 中相关 标 准 。 圆 主症 : 聋 , 耳 可伴 有耳 鸣 。 兼症 : 头 治疗突发 性耳聋 4 8例 。 效 较 为 满 意 , 报 道 如 晕 胀 痛 , 红 目赤 , 干 口苦 , 躁易 怒 , 眠多 梦 , 疗 现 面 3 1 急 失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6d0f4e84254b35effd3407.png)
30• 文献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膜迷路破裂及病毒感染[1]导致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传导通路上各级神经元,听觉皮层损害,引起的声音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有关[2]。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治疗效果不明显比例也有所增加[3]。
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多样,本文就临床上常用方案进行讨论。
1 药物治疗1.1 血管扩张剂:大多数学者认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血管痉挛[4],研究表明,耳蜗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耳蜗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5]。
血管扩张剂“前列地尔”能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和血栓素A水平,促进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转,改善红细胞膜的变形能力发挥扩血管,降低血液黏滞度作用。
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性物质(t-PA),具有一定溶栓作用。
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西比林等)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耳蜗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疗效显著。
1.2 糖皮质激素:既往研究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发现多种免疫标志物[6]。
提示内耳组织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自身抗原,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突发性耳聋[7]。
糖皮质激素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线用药。
人体内耳中有糖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运用后可抑制内耳Cortis器和内耳毛细血管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对抗自由基,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反应[8]。
能维持内耳正常血流,避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水肿,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临床上有口服,静脉用药及局部用药[9],局部用药内耳迷路药物浓度稳定,不良反应小,但属于有创性治疗,需要一定治疗条件及有经验的人操作。
1.3 神经营养剂:鼠神经生长因子是重要的神经系统活性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生长,提高受损神经元存活率,减少耳内神经损伤,加快毛细胞修复,恢复患者听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0]。
维生素B12为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中必须辅酶,在体内能促进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参与三羧酸循环,从而保持中枢和周围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完整性。
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
![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https://img.taocdn.com/s3/m/1645675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4.png)
一、基本治疗建议 1. 突聋急性发作期(3 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 皮 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 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 1mg/kg(最大剂量 建 议为 60 mg),晨起顿服;连用 3d,如有效,可再用 2d 后停药,不 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 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 40mg 或地塞米松 10mg,疗程同口服激 素。
定义 72h 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 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 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 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 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 250、500Hz 处听力损失≥20dBHL。
③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3. 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①降低纤维蛋 白 原药物(如巴曲酶);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 杏叶提取物等)。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注: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用药方案和疗效结果供参考。
1. 低频下降型: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巴曲酶、金纳 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 95.83%。 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5%葡萄糖 250ml+金纳多 87.5mg 静脉 滴注,连用 10d。 2. 高频下降型: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激素、金纳多、金纳多+ 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 68.33%;对 耳鸣疗效最好的是利多卡因+激素组,有效率达到 100%。建议方案 : 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 250ml+金纳多 105.0mg 静脉滴注, 连用 10d;③0.9%生理盐水 250ml+2%利多卡因 10ml 静脉滴注,连 用 10d。 3. 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巴曲酶、巴曲酶+金纳多、金纳多+激 素 、金纳多+巴曲酶+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均是金纳多+巴曲酶+激素 组有效率最高,平坦下降型为 87.39%、全聋型为 78.31%。建议方 案: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 100ml+巴曲酶 5-10BU,隔日 1 次,巴曲酶首次 10BU,之后每次 5BU,共 5 次,每次输液时间不少于 1h,每次使用前检查血纤维蛋白原,如果低于 1g/L,则暂停 1d 后再 次复查,高于 1g/L 方可继续使用;③0.9%生理盐水 250ml+金纳多 1. mg 静脉滴注,连用 10d。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af8626b01f69e314232941f.png)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120例,根据突发性耳聋的不同类型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为高频听力下降,B组为低频听力下降,C组为全频听力下降,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大剂量照射急速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A、B、C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A组患者中痊愈4耳,显效6耳,有效10耳,治疗总有效率为41.7%;B组患者中痊愈22耳,显效13耳,有效11耳,治疗总有效率为82.1%;C组患者中痊愈7耳,显效9耳,有效13耳,治疗总有效率为55.8%。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C两组,三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大剂量激素联合前列地尔对于治疗低频率下降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更为显著。
结论采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前列地尔对于低频率下降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高频率下降和全频率下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耳聋、耳鸣、目眩等症状,该方法有助于根据突发性耳聋类型来判断预后效果。
【关键词】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的、原因不明的听觉器官障碍,又称为“突聋”,常伴随听力下降、耳鸣、耳堵塞感、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1]。
突发性耳聋的致病原因复杂多变,目前临床上很难有确切的定论,一般多为细菌病毒感染、循环系统障碍、膜迷路破裂等[2]。
笔者主要探讨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现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13~58岁,平均年龄为(32.8±4.3)岁,病程在3~16个月,发病时间在4h~9d,平均(3.5±1.2)d。
致病原因:长期在噪音下工作10例,因感冒、情绪激动、劳累20例,其余90例无明显病因。
120例患者来我院接受听力检查,其中高频率听力下降40例,低频率听力下降40例,全频率听力下降40例,根据突发性耳聋不同类型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的4000~8000Hz的平均听力下降60dB以上48耳,B组患者250~100Hz的平均听力下降60dB以上56耳,C组患者的全频率下降60dB以上52耳。
--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手册
![--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fe321bcf84b9d529ea7a32.png)
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手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余力生解放军总医院杨仕明前言名称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性质突发性聋多中心研究是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进行的、全国范围的针对突发性聋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1.调查中国突发性聋的流行病学资料2.了解突发性聋的病因、分型、治疗以及预后的特点3.建立临床诊断标准及筛选有效的治疗方案领导组织机构分工组织单位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顾问:韩德民、杨伟炎职责:总体指导负责人:韩东一(北京301医院)组成:孔维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海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建军(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迟放鲁(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倪道凤(北京协和医院)卜行宽(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职责: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技术组(兼秘书处)组成:余力生杨仕明职责:方案制定、技术论证、具体实施,研究监督、课题总结汇报管理组:组成:魏均民/姬广茜(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高志强(北京协和医院)刘博(北京同仁医院)职责:人员协调,财务管理。
特邀专家:陈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流行病学专家)童新元(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统计学专家)梁传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循证医学专家)成员单位及人员准入原则:参加单位初步定22家,主要原则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医院科室资质,能够进行全面检查项目,保证研究质量;二是兼顾全国地域分布。
研究人员:包括参加单位的由专家委员会(由负责人、顾问、技术组、管理组和特邀专家组成)选定的学术负责人及由单位学术负责人指定的专业研究人员。
学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及指定专业研究人员,专业研究人员中至少有一名副教授以上资质的人员,负责最后诊断及鉴别诊断,除外分泌性中耳炎、梅尼埃病等疾病,人员选定后上报备案。
突聋多中心研究
![突聋多中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5f1508767f5acfa1c7cd8a.png)
总体看来,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上海标准”宣传推广不足,以及“依 据和分级”本身过于简单,不易把握,以至未为多数作者认知和认同。
标准修订过程和程序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 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发起了修改“标准”的讨论 向全国各大区汇集了修改意见书 在综合各方意见基础上,组织在京专家座谈,草议共 同建议案 建议案再发往各方征询意见 最后于2005年5月在济南召开全国耳科会议时对突发性 聋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针和疗效评价提出专门讨论
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
1996年,上海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7, 32(2): 72
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996,上海)
定义: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诊断依据: 1. 突然发生的 2. 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 3. 病因不明 4. 可伴耳鸣 5. 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 除第VIII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病例纳入与疗效判定标准:
2003~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 58篇,其中有关药物疗效的25篇,全部标示以1996 年上海标准为病例纳入标准,但同样大部分文章也没 有提及纳入患者中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等可能为致病因素的疾病或其他伴发疾病
1996年上海标准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 恐惧感 • 不适当的疾病评价控制 • 其它的心理躯体影响
分型
• 低频听力下降型 • 中频听力下降型 • 高频听力下降型 • 全频(平坦型)听力下降型 • 全聋以及接近全聋的极重度聋 • 其它类型
突发性耳聋多中心临场研究
![突发性耳聋多中心临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54b242eff9aef8941e06a2.png)
临床检查项目
2.血液学检查:白细胞及分类、血液纤维蛋 白原等(住院后立即检查,应用东菱迪芙者 用药后第7天检查血液纤维蛋白原情况)。
临床检查项目
3.有眩晕症状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如果 考虑耳石症,尽早前庭功能检查,持续性眩 晕,发病3天后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 验和变位性眼震检查为必做项目,姿势描记 图(静态)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为 选作项目。
4.必要时(鉴别诊断)可选做:颞骨CT、和 头颅MRI检查。
突聋的治疗方案
(一)低中频下降组
1.1:0.9%生理盐水250ml+金纳多105mg,静脉滴 注Qd×10天。 1.2:强地松以1mg/kg给药,每天早上7~8点一次 口服,Qd×3天,如果有效,延长使用激素2天。 1.3:0.9%生理盐水100 ml+东菱迪芙10 BU,随后 5 BU隔日(即,第1、3、5、7、9天) 用药前及用药 后第7天检查血液纤维蛋白原情况,如<100 mg/L, 停止使用; 1.4:金纳多+强地松。
药物使用说明
利多卡因
【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有癫痫大发作史者;③ 肝功能严重不全者;④阿斯综合征患者;⑤ 严重心脏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包括Ⅱ 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室内传 导阻滞)患者;⑥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 ⑦有恶性高热患者。
利多卡因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多与剂量及长时间应用有关。 ❖ 神经系统:直接与血药浓度有关,可有头昏、目眩、 恶心、呕吐、倦怠、言语不清、感觉异常、肌颤、 惊厥、意识障碍及呼吸抑制等。 ❖ 心血管系统:大剂量可产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 脏停搏、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收缩力减低。遇 此应及时停药,必要时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 起博器治疗,血压下降时给予吸氧、升压药等。
突发性耳聋疾病研究报告
![突发性耳聋疾病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286c702f46527d3240ce0e7.png)
突发性耳聋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突聋所属部位:耳就诊科室:急诊科,耳鼻喉科病症体征:恶心,耳堵,耳聋,耳鸣,听力减退,听力下降,复聪现象,眩晕疾病介绍: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怎么回事?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DE 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症状体征:突发性耳聋的症状有哪些?(一)耳聋。
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
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
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
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
(二)耳鸣。
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
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
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三)眩晕。
约2/5天1/2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
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
数日后缓解,不反覆发作。
(四)耳堵塞。
耳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
(五)眼震。
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
化验检查:突发性耳聋要做什么检查?(一)详细询问病史。
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副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
血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高血压史、也可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影响微血管系统的系统性疾病的病史。
迷路膜破裂患者多有一清楚的用力或经历过气压改变的病史、如困难的排尿,排便,咳嗽,打喷嚏,弯腰,大笑等或游泳,潜水,用通气管或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或异常的飞行活动。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_梁丹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_梁丹](https://img.taocdn.com/s3/m/f7c43dc6195f312b3169a5ec.png)
参考文献:[1] Gui GP,Behranwala KA,Abdull ah N,et al.The inframammary fold:contents,clinical si 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immediate breas t re-cons truction[J].Br J Plast Surg,2004,57(2):146-149.[2] M aillard GF,Garey LJ.An i mproved technique for immediate retropec-toral rec onstruction after subcutaneous mastectomy[J].Plast R econs trSurg,1987,80(3):396-408.[3] Bayati S,Seckel BR.Inframammary creas e l iga ment[J].Plast R econs trSurg,1995,95(3):501-508.[4] 赵宏武,宋建星.乳房下皱襞韧带的解剖结构[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1,7(1):24-25.[5] Garnier D,Angonin R,Foulon R,et al.Le sillon s ous-mam-maire:Mythe or realite?[J].Ann Chir Plast Esthet,1991,36(4):313-319.[6] 胡国栋,仇树林.乳房下皱襞的组织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整形美容外科杂志,2005,16(6):336-338.[7] Nava M,Quattrone P,R iggi o E.Focus on the breas t fascial s ys tem:anew approach for inframammary fol d reconstruction[J].Pl as t R econs trSurg,1998,102(4):1034-1045.[8] Muntan C,Sundine MJ,Rink R D,et al.Inframammary fol d:a histol ogi-cal reapprais al[J].Plas t R ec onstr Surg,2000,105(2):549-556.[9] 金骥,庄洪兴,李森恺.乳房下皱襞与下胸壁皮肤内胶原纤维的观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17(3):182-185.[10] Boutros S,Kattash M,Wienfeld A,et al.The introdermalanatomy of theinfra mammary fol d[J].Plast Reconstr Surg,1998,102(4):1030-1033.[11] 仇树林,胡国栋,谢祥,等.乳房下皱襞超微结构的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4):311-312.[12] 钱尼文,柴勇,方云德.25例乳房下皱襞切口隆乳的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5,32(21):34-35.[13] 李钢,李世荣,毋巨龙.隆乳术切口和假体置放层次及手术剥离范围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2,11(5),454-457. [14] 仇树林,胡国栋,李兵.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与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6,15(2):137-138.[15] 孙家明,程国梁,段世荣,等.乳房下皱襞韧带与隆乳术[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3):237-238.[16] Wechs el berger G,Delfrari B,Pulzl P,et al.Inframammary fold recon-struction withadeep ithel ializ ed skin flap[J].Ann Plas t Surg,2003,20(4):433-436.[17] 胡建中,孙玫,张树森,等.隆乳术后的形态与乳房下皱襞韧带关系的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01,10(5):419-420.[18] 徐红霞,闫晓辉,张勇,等.国产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486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185-187.收稿日期:2007-07-09 修回日期:2007-10-27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梁 丹(综述),黎万荣(审校)(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泸州646000)中图分类号:R764.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08)04-0595-03 摘要: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近年发病有增加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使用说明
利多卡因
【禁忌证】 ①对本药过敏者;②有癫痫大发作史者;③ 肝功能严重不全者;④阿斯综合征患者;⑤ 严重心脏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包括Ⅱ 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室内传 导阻滞)患者;⑥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 ⑦有恶性高热患者。
利多卡因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多与剂量及长时间应用有关。 神经系统:直接与血药浓度有关,可有头昏、目眩、 恶心、呕吐、倦怠、言语不清、感觉异常、肌颤、 惊厥、意识障碍及呼吸抑制等。 心血管系统:大剂量可产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 脏停搏、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收缩力减低。遇 此应及时停药,必要时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 起博器治疗,血压下降时给予吸氧、升压药等。
突聋的治疗方案
(一)低中频下降组
1.1:0.9%生理盐水250ml+金纳多105mg,静脉滴 注Qd×10天。 1.2:强地松以1mg/kg给药,每天早上7~8点一次 口服,Qd×3天,如果有效,延长使用激素2天。 1.3:0.9%生理盐水100 ml+东菱迪芙10 BU,随后 5 BU隔日(即,第1、3、5、7、9天) 用药前及用药 后第7天检查血液纤维蛋白原情况,如<100 mg/L, 停止使用; 1.4:金纳多+强地松。
(二)中高频组
2.1:0.9%生理盐水250ml+2%利多卡因 10ml静脉滴注Qd×10天。 2.2:利多卡因+强地松。 2.3:金纳多。 2.4:金纳多+强地松。
(三)平坦型与全聋组:
3.1:东菱迪芙。 3.2:东菱迪芙+金纳多。 3.3:东菱迪芙+金纳多+强地松。 3.4:金纳多+强地松。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6.单侧或先后双侧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数 分钟~3天以内)。 7.除外中耳病变、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和大 前庭水管综合症等病变。 8.入选患者应住院治疗,如果不能住院治疗, 所有病例的临床检查资料必须完整。 9.所有患者都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检查项目
1.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就诊时、治疗 后3、7、10和30 d)、声导(阻)抗、耳声发 射(DPOAE)、ABR。耳蜗电图为选作项目 (主要针对中低频型和伴有眩晕者)。伴有 耳鸣患者可行耳鸣匹配检查。建议ABR、耳 蜗电图发病1周后进行检查。
东菱迪芙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主要为注射部位出血、 创面出血、头痛、头晕耳鸣,偶有轻度皮下 瘀斑、鼻衄、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皮疹、 发热、血GOT、GPT、BUN、Cr升高及尿潜 血阳性。罕有引起休克的情况,故应仔细观 察病情,发现异常时终止患者(出凝血障碍性疾病、血管障碍所 致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疑有颅内出血者 等); 2.新近手术患者; 3.有出血可能的患者(内脏肿瘤、消化道憩室炎、亚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重症高血压、重症糖尿病者 等);
禁忌症
4.正在使用具有抗凝作用及抑制血小板机能药 物(如阿斯匹林)者和正在使用抗纤溶性制 剂者; 5.用药前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100 mg/dl者; 6.重度肝或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如乳头肌断裂、 心室中隔穿孔、心原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 竭症者。 7.对本制剂有过敏史者。
不良反应
3.并发感染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 应。 4.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有时患者在停药 后出现头晕、昏厥倾向、腹痛或背痛、低热、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 头疼、乏力、软弱,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燃,则可 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
金纳多
所有患者分为: 方案A:同时给与敏使朗12mg Tid; 方案B:不给敏使朗口服药。
如果上述方案无效或停药,可以选择: 4:东菱迪芙(上述方案中未行东菱迪芙治疗 者)。 5:继续口服敏使朗12 mg Tid 2周以上。 6:鼓室给药。 7:高压氧。 8:停止治疗。
特别注明
以上治疗过程中所有症状消失,达到痊愈标 准,可以停止治疗。以结束疗程的最后一次 听力检查为最终结果,未痊愈者治疗一个月 后复查听力。痊愈者一个月后随访是否复发。
适应证与病例选择
鼓室内注射化学药物是一种有创性治疗,应 严格选择病例。 适应证:①伴有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或溃 疡病等,不宜口服激素治疗者;②发病时间 30天以内(最多不超过6周);③耳神经学检 查排除蜗后病变;④无其他耳部感染史;⑤ 无明显发病原因;⑥年龄在18岁以上。
禁忌证
罹患其他禁用鼓室内灌注类固醇激素的疾病; 肿瘤患者或近期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 先天性耳蜗畸形; 耳部感染者; 神经系统其他疾病; 肝肾功能异常或孕妇。
拟出专题研究
调查中国突发性聋的流行病学资料 中低频突发性聋的特点及治疗
1.影响因素的分析;2.治疗方案的比较。
中高频突发性聋的特点及治疗
1.影响因素的分析;2.治疗方案的比较。
平坦型及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特点及治疗
1.影响因素的分析;2.治疗方案的比较。
各种药物的用药适应证以及疗效比较
突聋的分型及发病机制
病情程度和疗效 判断标准
耳鸣痛苦程度的分级
0级: 没有耳鸣; 1级: 偶有耳鸣, 但不觉得痛苦; 2级: 持续耳鸣, 安静时加重; 3级: 在嘈杂的环境中也有持续耳鸣; 4级: 持续耳鸣伴注意力及睡眠障碍; 5级: 持续重度耳鸣不能工作; 6级:由于可怕的耳鸣有自杀倾向。
耳鸣疗效分级
有效: 耳鸣程度改善1级; 显效: 耳鸣程度改善>2级; 痊愈: 耳鸣消失。
突聋的分型及发病机制
3.平坦型: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取500、1000、 2000、4000Hz平均听阈≤80dB为平坦型, ≥81dB为全聋型。发病机制可能是内耳血管 痉挛引起的。因此治疗原则主要是解除血管 痉挛、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激素,改善内 耳微循环等。
突聋的分型及发病机制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发病机制可 能是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因此治疗原 则是溶栓,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激素,改 善内耳微循环的治疗。
1.低中频下降型:250、500、1000 Hz其中任 意频率下降15 dB以上。这种类型的突发性聋, 现在多认为是膜迷路积水引起的。治疗原则 为改善内耳微循环、激素、脱水治疗等。
突聋的分型及发病机制
2.中高频下降型:≥2000 Hz频率听力下降15 dB以上。50 dB以内的听力下降主要是外毛 细胞损伤,60 dB以上的听力下降主要是内毛 细胞损伤。研究发现,基底膜上离子通道的 分布有差异,基底回离子通道明显多于顶回。 因此治疗原则建议使用离子通道阻滞剂(如 利多卡因)、激素、改善微循环治疗。
具体给药方案
1.给药浓度: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的给药浓度分 别可为4 mg/ml和40 mg/ml。 2.给药剂量:常用的给药量为每次给药时需注射0.4~ 0.9 ml,平均0.5 ml。 3.给药频率:第1次给药后,第2天可重复给药,然后 在接下来的3周内每周给药1次,直至1个月。
突发性聋高压氧 治疗常规
绝对禁忌证
⑴未经处理的气胸; ⑵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 ⑶未经处理的活动性出血;
相对禁忌证
⑴严重肺气肿疑有肺大泡者;⑵肺部感染、 损伤、胸改手术;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咽 鼓管阻塞者;⑷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齿槽 脓肿;⑸血压过高(>160/100 mmHg),Ⅲ°房 室传导阻滞;⑹凝血机制异常;⑺不明原因 高热;⑻早期及晚期妊娠者;⑼有氧中毒史 及氧过敏史者;⑽精神病未控制者;⑾心脏 瓣膜置换术后。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1.耳气压伤的问题: 此种问题较为常见,表现为升压 过程中耳痛,出舱后检查发现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充 血、部分患者鼓室可见气泡、渗液。此种现象产生 的原因多为升压时咽鼓管调压动作欠缺或本身咽鼓 管欠通畅,此类患者不要轻易中断高压氧治疗,下 次治疗前可给予麻黄素滴鼻液。长期观察发现,此 类患者在治疗进行过程中上述情况会自行好转。即 便是气压伤造成鼓室内渗出的患者,除非出于鼓室 内给药的治疗目的,一般情况下也无须作鼓膜穿刺, 渗液会自行消失。
2.疗程的问题:疗程的选择视病情的轻重及恢复的 时间而定。轻、中度及表现为平坦型听力曲线的重 度突发性耳聋经高压氧、药物治疗後一般10 d左右 (有的患者更早,不排除有自愈性的可能)听力会 有所提高甚至恢复,但部分表现为全聋的患者听力 出现的时间较晚,有的甚至要到高压氧治疗20次左 右,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疗程相对延长,常规给予3 个甚至4个疗程的治疗,直到听力曲线不再提高为 止。上述所及的患者发病时间多为1~2周左右, 就诊 时间较晚的患者疗效较差,治疗时间一般为2疗程。
突发性聋经鼓室 给药治疗方案
给药技术
1.经鼓膜注射给药:用注射器经鼓膜后下象限将约 0.3~0.5 mL药物注射至中耳腔蜗窗龛区域。给药后 患者保持术耳朝上的姿势约30 min,并尽可能避免 吞咽,以延长药物溶液在鼓室内的保留时间。给药 后2周内保持耳部干燥。少数患者在注射糖皮质激 素后会出现耳痛等不适感,可在0.9ml药物溶液中配 入1%利多卡因0.1 ml以缓解症状。 2.经鼓膜置管给药:常规植入中耳通气管,保留给 药通道,方法同上,待治疗结束时取出。
【不良反应】 本品耐受性良好,罕有胃肠道不适、头痛、 血压降低、过敏反应等现象发生,一般不需 要特殊处理即可自行缓解。长期输注时,应 改变注射部位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金纳多
【注意事项】 1.金纳多不影响糖代谢,因此适用于糖尿病患 者; 2.高乳酸血症、甲醇中毒者、果糖山梨醇耐 受性不佳者及1,6一二磷酸果糖酶缺乏者,给 药剂量每次不超过25 ml。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1.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性别不限。 2.发病在2周以内,没有经过任何与突聋相关的医疗 处理。 3.没有激素、利多卡因、东菱迪夫等药物使用禁忌 证。 4.妊娠期妇女或全身情况较差者不应入选。 5.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代谢性疾病者 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不作为绝对入选禁忌, 但应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