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的教材体系、体例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中地理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3年高中地理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3年高中地理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
1. 教学目标
-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掌握必修二中的重要地理知识点
- 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2. 教学重点
- 分析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变化
- 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教学内容
3.1 单元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讲解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引导学生探讨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3.2 单元2: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变化
- 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方式
-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
- 分析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和地壳运动
3.3 单元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分析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人类适应能力和经济发展方式
- 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保问题
4. 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通过精讲重点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
- 实地考察: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5. 教学评价
-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重要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参考教材
-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
- 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以上为教案的初步构思,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第一课单元导入与全册导读
研究目标
- 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了解本册教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教学重点
- 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 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学准备
-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
-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并进行简单
的讨论。

2. 展示本册教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解释相关概念和知识。

4.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引发学生对地理学
科的兴趣和思考。

5. 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布置相关预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地理学的定义
和研究对象。

同时,通过展示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
发散思维,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
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解读 课件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解读  课件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服务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 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城镇化)有关
--环境与发展的内容综合了其他3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3个 主题的学习之中
2. 对高中人文地理内容变化的思考
• 《高级中学课本地理下册》
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能源和能源利用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人口与城市 人类和环境
第三个关键词:城乡景观
• 乡村景观:宅高田低、永定土楼、宏村(案例) • 城镇景观:从色彩入手——乌镇、佛罗伦萨、瓦尔帕索莱
从局部到整体——建筑、民居(北京四合院) 城镇空间格局(案例:苏州)
• P49 活动: • 地理实践力 • 地方学习
第三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产业区位 因素
农业区位 因素
工业区位 因素
章 第一章 人口

落实的“内容要求”
第一节 人口分布 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 2.2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
乡村和城镇 镇空间结构
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核心素养
P6 活动:从分要素讲到要素综合——综合思维
• 运用资料:文字资料——楷体叙述 地图资料——人口分布图 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地形图
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第1题 纬度 海陆 地形 及其影响因素:第2-4题
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个关键词:迁移
落实课标
• 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口合理容量。

必修二教材分析

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鲁教版)教材分析一、必修第二册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教材以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为目的,按照“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发展”这一清晰、突出的主线来组织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

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教材分必修和选修模块。

必修一(自然地理)抓住了三个问题,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二(人文地理)主要抓了两个问题,即人类各种活动的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必修三(区域地理)则用大量的区域案例,论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另外,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新教材还编排了7个选修模块,即选修一《宇宙与地球》、选修二《海洋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六《环境保护》、选修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由此可见,必修第二册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

二、必修第二册编排特色及内容安排教材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将地理知识作为学习过程的载体,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课文内容精选中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着重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使教学内容有弹性、教师组织教学有空间。

此外,教材还编入了大量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现代地理学研究新成果的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

在编排形式上,每节开头都有一段图文并茂的小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正文中还适当穿插安排了一些知识窗,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在一些重难点问题后安排了“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2说明书

高中地理必修2说明书

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说明书李春亮一.课程总体说明本书侧重人文地理学科领域,它的特点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力求体现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包括人口变化过程,城市发展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

初步探讨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该模块对于培养学生搜集鲜活素材,联系实际,结合乡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日常社会实践也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3.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的见解和成果。

5.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三.高中地理必修2的教材具体分析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教材分析2.本章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内容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在人与地理环境这对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为本模块其它章节和“城乡规划”等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3、本章总体教学目标:⑴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⑵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⑶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⑷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4、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分析重点:⑴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⑶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在人与地理环境这对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对地理环境会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难点:⑴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教材分析2.本章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与城市化是第二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

必修二全册地理教案

必修二全册地理教案

必修二全册地理教案。

一、教材概述《必修二全册地理》是为初中二年级编写的一套地理课本,总共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主要介绍了地球、大气、水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概念。

第二部分是《人文地理》,介绍了人类居住地、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地理实践》,通过展示现有的地理实践案例,启示学生探究地球、认识自身和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必修二全册地理课程中,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在必修二全册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球、大气、水资源、人类居住地、人口、交通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了解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

2.思维目标在必修二全册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还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跨科学科的思维。

通过探究学科背后的共性和区别,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3.价值观目标在必修二全册地理课程中,学生还需要借助地理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从而在未来做出对自己、家庭、社会有利的决策与选择。

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与学习和积极思考,是必修二全册地理课程重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1.分层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水平,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等形式的活动,从而激励学生学习。

2.问题导向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问题,遇到问题时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互动交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图像、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主要介绍了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人类活动的地理背景、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

具体内容如下:
1. 人类活动的地理背景: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个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这些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 人口与城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口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知识,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迁移,城市的地域形态、规模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以及这些规律和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和服务业等活动与地域之间的联系。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这些特点和发展方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特点,以及这些联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精品课件]必修二全册教材分析

[精品课件]必修二全册教材分析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五章
交通运输部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六章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一节 第二节
人文地理核心内容:人口
• • • • •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改 革的六大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 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课程功能的转变
(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 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 和选择性。 —— 课程结构的转变
• 必修2教科书呈现形式的改变,是为了完 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 育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课程实施的转 变
2.教科书设计的价值追求
• 结论式的陈述方式是传统地理教科书 最常用的,它的特点是告诉学生“是 什么”或“是怎么回事”。 • 这种陈述方式当然有不少优点,比如 使课堂内容显得简明扼要,节约学习 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得到更连贯、 更系统的知识。
阅读是为了丰富和补充知识 而设计的;活动是依据教学 内容的需要设计的,侧重对 问题的分析过程,以启迪思 维、自主探究。
案例的选择突出其 典型性、说明性, 对课文中的相关内 容起到诠释、实证、 应用等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方法
• 在哪些地方用案例?
• 案例选择的原则
• 案例材料的编写要求
• 不同类型案例的编写思路
• • •

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农业生产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师用书必修二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师用书必修二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师用书必修二1. 教材概述《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师用书必修二》是按照最新的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主要面向高中学生。

本教材共包含若干个单元,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貌与地质、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等内容。

2. 教材特点- 与时俱进:本教材按照最新的教育课程标准编写,内容贴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深入浅出:教材内容简明易懂,注重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案例、图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 综合性与实践性:教材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多个维度,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学的知识体系。

3. 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共包含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地理主题。

以下是部分单元的内容概述:- 单元一:地理学基本概念- 掌握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了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

- 单元二:地貌与地质- 研究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质作用,了解地球的地壳结构和地质事件对人类的影响。

- 单元三:气候与水文- 探究气候形成和演变的规律,了解气候与水文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单元四:资源与环境- 分析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概述,具体的教材内容请教师详细阅读。

4. 教材使用建议- 结合学生实际: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或实地考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 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子地图、地理数据等,增加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5. 总结《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师用书必修二》是一本适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貌与地质、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经验,灵活运用本教材,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统编版必修二第一课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统编版必修二第一课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统编版必修二第一课知识体系
本文档将介绍高中地理统编版必修二第一课的知识体系。

这门
课程是地理研究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
本概念和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地理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对象,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基本特点和学科要素。

2. 地球的形态与结构: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和成分,包括地
球的各层结构、地壳构造和地球的三大运动等。

3. 地球的地理环境: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气候、
水文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4. 地球的人文环境:介绍地球的人文环境,包括人口、城市和
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5. 地球的地理问题:介绍地球面临的一些重要地理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和地缘政治问题等。

通过研究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环境,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地理学奠定基础。

以上是对高中地理统编版必修二第一课知识体系的简要介绍。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查阅教材或参考相关资料。

精品文档 (127)人教版高中《地理2(必修)》教科书编写说明

精品文档 (127)人教版高中《地理2(必修)》教科书编写说明

一、人文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分支。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比较完整而浅显的定义是: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类在地表活动,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互有关系,连成一体。

人类活动包括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一切行为,这些活动都和地理环境发生密切关系。

地理环境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的现象,如山河、雨雪、动植物等,便是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的现象,如农田、工厂、聚落等,便构成了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一方面反映环境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人类长期活动的烙印。

人们常说的“南米北麦”、“南船北马”,还有一些民俗顺口溜,如东北地区的“烟囱安在山墙外”、云贵高原上的“火车没有汽车快”、西北地区的“泡馍大碗卖”等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文地理现象或景观。

人文地理正是研究人文景观(或人文地理环境)并阐述其规律的学科。

先人定名地理是有深刻含义的。

地是现象和素材,理是规律和概念。

地和理有机结合才能成为科学,有地无理不是地理,充其量是一本“辞书”;有地少理也不是地理。

人文地理更应该透过现象找理,探讨人文地理现象的形成、发展与空间分布规律。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人口盲目增长、城市恶性扩张、资源供求失衡、生态环境局部改善但总体恶化。

贫困、失业、国家和地区间差距扩大等。

这对以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为主要任务的人文地理学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

《地理2》是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体系中的人文地理课程,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学的阐述。

既包括了人文地理中的几个要素分支,又包括人文地理的人地关系理论。

也就是说,人文地理模块既涉及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等主要的人文地理分支,又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到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人文地理的层面上。

地理必修2编写说明

地理必修2编写说明

《地理2(必修)》编写说明一、本模块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位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当代社会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的利用、改造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加之世界各地区间人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广泛。

为此,高中地理课程必修模块2的主题是对人文地理的阐述。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了本模块的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由此看出,在高中必修的三个模块中,本模块承担了培养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的基本任务。

本模块侧重人文地理学科领域,它的特点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力求体现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初步探讨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二、本书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共6章16节,主要包括人口、城市、生产活动、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等六大方面的内容,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内容,落实了课程标准关于各模块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的要求。

本册教材注意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其一,加强对人类活动地理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如农业、工业、交通等区位因素的分析。

其二,重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方面说明人类如何利用改造地理条件,加深和扩大了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程度和范围,另一方面也阐明人类活动施加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对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本身的影响。

其三,突出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性和因地制宜,如关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城市发展等。

在教材最后一章,还集中讲述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2.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基本的地理观念,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地关系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加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价值观念教育。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分析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分析

P10案例2 美国的人
口迁移
16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4个)
教材内容 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的不同等级 案例标题 P24案例1 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
德国南部城市等 级体系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的进 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特殊
P27案例2 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 (实证上海是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最高等级、有最大服务范围) P29案例3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德国经验的应用-合理规划) P33案例4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作为 分析素材,得出发达国家规律) P38阅读 合肥市环城公园(提供发展 生态城市的范例,体现地理学的实用 17 价值)
以地为生, 协调人地关 系
因地制宜, 促进区域发 展
8
3
《必修2》处于自然地理模块与区域可持续 发展模块之间的枢纽地位,一方面以自然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基础,因为人 类活动是叠加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背景之上 的;另一方面必修2的知识和原理能运用到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的学习之中。 例如,地理3学习“区域农业发展”时, 需要联系农业区位因素;学习“区域工业 化与城市化”时需要联系工业地域形成与 城市化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原理。
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 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 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教育、教学评价应多 情景、多渠道、多形式)
3
4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
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
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 等级
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鼓励师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破 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
5
培训提纲
一、必修2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二、必修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必修2教材的体系结构 四、教材对《课标》要求的落实 五、就必修2模块的教学,提出一些 具体的教学建议 六、与必修2模块关联的2011年高考 试题举例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教育文档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教育文档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对必修二的教材分析令教师更明白教学方向所在,学生更理解学习重点所在。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处理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

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

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

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

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

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

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

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2.各章的具体分析1)人口与环境。

《地理Ⅱ》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人文地理部分。

地理必修2教材的逻辑结构

地理必修2教材的逻辑结构
地理必修2教材的逻辑结构
本册教材的逻辑结构
人口 人口的 变化 人的生活空间 城市与城市化 人的生产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 成与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 成与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 及其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人口的变化 环境与人口的关系 环境人口 容量
(数 人量 口变 增化 长 ) 及人 其口 地增 区长 差过 异程 及人 其口 转增 变长 模 式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线索) 依照时间线索, 人地关系的 侧重历史发展 历史回顾 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协调发展
侧重当代的 环境问题
侧重当代和未 来解决环境问 题的出路
直面环境问 题 必然性 走向人地协 调——可持 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 续发展实践 途径
(空 人间 口变 迁化 移 ) 现 象 原 因 ( 影 响 因 素
人口的 合理容 量 影 响
人口合理 容量
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个体 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 分城 区市 土 地 利 用 和 功 能 形城 成市 和内 变部 化空 间 结 构 的 城市群体 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进 程季风水田农业 ( Nhomakorabea亚洲为例)
案 例 分 析
商品谷物农业 (以美国为例) 大牧场放牧业
(以潘帕斯草原为例)
乳畜业 (以西欧为例)
农业地域类型需掌握的关键点是区位和特点。
第四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 与区位选择 区 位 因 素 ( 因 素 ) 区 位 选 择 ( 变 化 ) 工业地 域的形 成 工 业 集 聚 与 工 业 地 域 地工 域业 联分 系散 与 工 业 的
案例 分析
传统工业区 和新工业区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
•侧重人文地理,使高中地理课程跨“人文与社 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枢纽地位,承上启下的作用
必修2的主要任务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 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 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必修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 • 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阅读是为了丰富和补 充知识而设计的
活动是依据 教学内容的 需要设计的, 侧重对问题 的分析过程, 以启迪思维、 自主探究。
案例的选择突出其典 型性、说明性,对课 文中的相关内容起到 诠释、实证、应用等 作用。
案例教学的一般过程
p 选取合适案例→营造合作学习情境→教师 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解释、讨论→进 行思维迁移
(2)教材通过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P36图2.24),来 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心等
地级
理体
什么是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 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材分析
本节落实课标1.4“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和课标1.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的空间形态,重点是 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样的土地利用 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
• 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 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 否定中心和等级
•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 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师生发 展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 权威地位
学科领域 修自 1然
地 理 必
基本内容
价值追求
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 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 律。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结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湘教版为例的开题报告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结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湘教版为例的开题报告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结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湘教版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教育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地理学科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旨在建设素质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学科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学科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丰富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中,地理学科的教材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地理教材出现在市场上,其中人教版和湘教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版本。

人教版地理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湘教版地理教材是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这两种教材在结构方面或许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将对这两种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未来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人教版和湘教版地理必修2教材的结构,揭示其差异。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研究将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1.收集人教版和湘教版地理必修2教材的相关资料,包括各章节的内容、格式、排版等方面。

2.对两种教材的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包括教材的章节安排、内容呈现方式、知识扩展和实践活动设置等方面。

3.对两种教材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差异和特点。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地理学科教材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意见。

2.为地理教师在选用教材和教学策略上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两种教材的结构进行分析。

本研究将分析人教版地理必修2和湘教版地理必修2教材的章节安排、内容呈现方式、知识扩展和实践活动设置等方面,寻找其差异和特点。

第二部分:对两种教材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对两种教材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揭示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二的教材体系、体例
(一)体系与内容框架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本章内容框架]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城市化
[本章内容框架]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本章内容框架]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本章内容框架]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本章内容框架]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本章内容框架]
(二)体例结构
各章基本的体例结构如下:
(1)内容提要。

每章篇章页用设问的形式导出内容提要,帮助学生掌握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

(2)“读图思考”的设计。

“读图思考”一般安排在图后,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图像内容的进一步探究,注意其开放性和拓展性,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等提供条件。

(3)“案例”的设计。

“案例”的选择注意其典型性和说明性。

(4)“阅读”的安排。

“阅读”是对知识的必要扩展,体现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体现了教材的弹性。

(5)“活动”的设计。

“活动”在课文中适时安排,一般是就一个地理现象、事实或原理,引导学生探究。

主要有资料分析、动手、辩论等活动形式。

(6)“问题研究”的设计。

“问题研究”安排在每章之后,就本章重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并使学生通过探究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