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防治论文
论通辽市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措施
鳞 翅 目灯蛾 科 白蛾 属 昆 虫 , 是 一 种 以危 害绿 色 植 物
为 主的国际性检疫害虫 ,也称秋幕毛虫或 网幕毛 虫 。美 国 白蛾 适 生 范 围广 , 繁 殖力 强 , 传 播 途径 多 , 蔓延快 , 暴发性强 , 危 害性 大 , 除 治难 度 大 。 每 年 5
月前后 , 它 的幼 虫 开始 吐丝 结 网 , 吞噬叶片 , 可 以把 整 棵 树 的 叶子 吃 光 ,造 成 部 分 枝 条甚 至 整株 死 亡 。 他 直接 为 害 的森林 植 物 和农 作物 达 3 0 0多 种 。
1 基 本概 况
通辽市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 , 其余 土壤 主要有
风沙土 、 灰色草甸土等 l 0个 种 类 , 以风 沙 土 为 主 ,
占总 面积 的 4 3 . 5 %。 通辽市地势南部 和北部较高 , 中部低平 , 成 马
鞍形 。北 部 为大 兴 安 岭南 麓 余 脉 的石 质 山地 丘 陵 , 占全 市 总 面积 的 2 2 . 8 %, 海拔 高度 4 0 0 ~ 1 3 0 0 m; 南 部 为 辽 西 山地 边 缘 的浅 山 、 黄土丘 陵区 , 占全 市 总 面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c o ns t r u c t i o n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f a l l we b wo r m ,p ut s f o r wa r d t he ma i n c o n t e n t s o f t he c o ns t uc r t i o n o f i n f r a s t uc r t u r e , e f f i c i e nc y a n a l y s i s a n d c o nc l us i o n. Ke y wor ds :Fa l l we bwo r m; c o mpr e h e n s i v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d c o n t r o l ;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欧洲的有害昆虫,它在北美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害虫。
美国白蛾以树木叶片为食,尤其偏好橡树、杂木和其他阔叶树的叶片,因此对美国北部和东部的森林和林业业务构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其关键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树木的破坏:美国白蛾的幼虫对树木叶片进行大量食害,导致叶片凋零,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整棵树的死亡。
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美国白蛾的食害可以导致森林覆盖度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2.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对森林和林业业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每年美国白蛾的侵害导致大量树木凋零,进而引发了林木行业的损失。
要控制美国白蛾的侵害,相关业务和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
3. 生态平衡失调:美国白蛾的大量食害导致了森林植被的凋零,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他以树木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动植物也将受到影响,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天敌或者天然控制因素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侵害。
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其天敌——美国白蛾织被蜂、天敌植物等。
这些生物天敌可以通过捕食美国白蛾的幼虫来控制其数量,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灭虫。
针对美国白蛾的幼虫,可以使用含有合成杀虫剂的农药进行喷洒。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但是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其他副作用。
3. 工程防治:工程防治是指像干扰或者改变生境的方法,来减少或者防治有害生物。
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通过割伐重灾区的树木、提高树冠的光照、增加天敌数量等方法来减少美国白蛾的繁殖和侵害。
4. 防治策略的综合应用:实际上,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综合应用多种防治策略是最有效的办法。
比如可以先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来减少美国白蛾的数量,然后再通过化学农药对其进行灭杀,最后再通过工程手段来改变其生境,从而提高整个防治的效果。
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的现状及其防治对策1
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的现状及其防治对策摘要: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最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地区爆发,严重危害林果业及农业生产。
现就美国白蛾的危害状况、爆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简要介绍,为全国各地区开展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状况;爆发原因;综合防治措施AbstractFall webworm that belongs to international Quarantine Pest, ap pears widely in China and it does great harm to fruit trees , vegetables and crops. The harm of fall webworm, the reason of its further spread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thods of fall webworm wer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n order t o provide methods for people to control fall webworm.Key words: Hyphantria cunea (Drury); the harm; the reason of spread; measures of integrated control1 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和防治的现状1979年6月,我国辽宁省中朝边境地区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时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现已蔓延到我国的辽宁、山东(1984年)、安徽、陕西(1984年)、河北(1989)上海(1994年)、天津(1995年)、北京(2003年)等省市。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6个省份有美国蛾蛾疫情,涉及116个县(市区),其中,北京9个、天津12个、河北37个、辽宁41个、山东26个、陕西1个[15]。
防治美国白蛾必须联防群治论文
防治美国白蛾必须联防群治美国白蛾是危害园林业的重要害虫,也是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
自1979年由朝鲜从丹东市侵入辽宁省以来,虽经林业森保检疫等部门的大力封锁、堵截、就地扑灭等防控措施,但仍然以较快的速度迅速向辽宁省各地蔓延,目前除朝阳地区尚未发现美国白蛾危害外,辽宁省各地均已普遍发生美国白蛾的危害。
并已蔓延至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成为我国危害林业最危险、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之一!美国白蛾自侵入辽宁省以来,已经成为林业生产的重要害虫,几乎年年需要进行防治,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国白蛾在鞍山等地区,又有抬头的趋势,个别地区甚至严重发生,给林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气候条件等适合美国白蛾发生外,当前对美国白蛾的防治体系,存在着明显的森防部门防治(国家投资防治)与群众防治脱节的现象。
众所周知,国家投资由森防部门组织防治的林业病虫害,主要放在大片的国有林的病虫害防治上,而对农民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的零星树木,基本很少防治。
而美国白蛾的迁飞入侵,则是随机的,往往在村庄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的零星树木上,发生的程度更为严重,这里又不是林业森防部门的防治重点,而农民对这些零星树木又疏于防治,这不仅会造成这部分树木美国白蛾的严重发生,而且美国白蛾在这里越夏越冬,成了全县、全区美国白蛾的虫源基地,必将会为全县、全区美国白蛾的发生提供足够的虫源!必然促进美国白蛾的发生危害程度,这就使我们不能对美国白蛾进行全面的、有效的防治,甚至直接影响美国白蛾的整体防治效果,所以才会出现美国白蛾连年防治、连年发生的不良现象!多年来防治美国白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为了有效的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必须采取“联防群治”的策略才会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一、联防防控美国白蛾的重要一环是检疫封锁,即卦锁疫区、保护非疫区,从辽宁省美国白蛾的发生分布情况看,除朝阳地区尚未发现美国白蛾外,其它市区已均有分布,并且发生严重,因此,对辽宁省来说,检疫的重点应该是保护好朝阳非疫区,卦锁美国白蛾的侵入,而其它地区均为疫区,检疫对这些地区本身已经没有意义,只是如何做好防治的问题。
美国白蛾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摘要: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最近几年在我市多地区爆发,所到之处,农作物、树木、蔬菜被蚕食,严重危害林果业及农业生产。
现结合本地实际防治经验,就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危害状况、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其他地区开展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美国白蛾;发生情况;综合防治技术一美国白蛾形态特征1 卵:初为浅绿色或浅黄绿色,后逐渐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光泽的圆球状,直径0.5 mm左右,呈单层排列,有白色鳞毛其上。
2 幼虫:体细长,头部黑色,具光泽,1-3龄幼虫体黄绿色,4龄以上体色分化明显,背部有一深色宽纵带,带上有黑色毛瘤,毛瘤上着生丛状白色长毛或灰白色间杂黑色长毛丛,体侧毛瘤橘黄色或者灰褐色。
腹足外侧黑色。
气门白色,圆筒形,具黑边,气门上线、下线浅黄色。
幼虫约6~7龄。
3 成虫:成虫体白色,体长9~13 mm。
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
雄成虫触角黑色,双栉齿状,内侧栉齿长度约为外侧的三分之二,翅底纯白色,翅展23~34 mm,本地越冬代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一代,二代雄蛾前翅大多无斑点或者少斑点。
雄蛾前翅从无斑点到有浓密的褐色斑,越冬代明显多于越夏代。
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 mm,前、后翅通常为纯白色,前足近体前两节橘黄色,后两节部分黑色。
4 蛹:体长9~12mm,暗红褐色,后胸和腹部各节除节间沟外,布满浅凹陷刻点,臀刺8~15根,每根刺的端部膨大,末端凹入,呈喇叭状。
蛹外有一层黄褐色或暗灰色薄丝质茧。
二美国白蛾发生原因1 美国白蛾自身的特性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味性,受汽车灯光照耀引诱到车上可以远距离传播,成虫有较强的趋味性,特别是对腥味,臭味,香味最敏感。
厕所,臭水坑,畜圈,饭店食堂等周围的树木极易受到侵害。
2 美国白蛾属于杂食性动物,可以食用很多种植物。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外来有害昆虫,严重危害了北美洲的森林和农田。
它广泛分布于美国东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由于其迅速繁殖和强大的破坏力,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森林害虫之一。
美国白蛾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农作物的伤害。
在森林中,美国白蛾的幼虫会以树叶为食,大量栖息并繁殖于树林中。
它们以养分丰富的树叶为食,使树木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导致树木生长萎缩、树冠稀疏、树势衰弱。
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整个树林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大面积的森林死亡和退化。
而在农田中,美国白蛾的幼虫同样以农作物的叶片为食,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对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伤害更为显著。
化学控制则是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美国白蛾的防治。
常用的化学农药有有机磷类农药、氯氰菊酯等。
使用化学农药要注意以下几点:选用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施药,根据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选择适当的药剂和施药时间;注意保护作物和环境,避免农药残留导致二次污染。
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还需要从源头进行,如加强对进口木质包装材料的检疫和监管、加强对成虫迁飞路线的监测和预警等,以防止美国白蛾的进一步扩散和传播。
美国白蛾给北美洲的森林和农田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针对它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控制和化学控制两大类,其中生物控制以瘦弱小尾红真菌为代表,化学控制则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还需要从源头进行防治,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蔓延。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防治技术的不断改进,相信可以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对农林业具有严重危害的害虫,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
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树木和植物的食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美国白蛾的危害,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便广大读者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防治美国白蛾的危害。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树木和植物的食害美国白蛾的幼虫主要以树叶为食,一旦大量出现,会对树木和植物造成严重的食害。
它们在大规模集聚的情况下,能够吃光一片林地的树叶,给林木生长和光合作用带来严重影响,导致树木长势减弱甚至死亡。
2.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的大量繁殖和食害不仅影响了树木和植物的生长,也给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美国,每年因美国白蛾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给当地的农林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气候与环境影响美国白蛾的大量食害会导致树木减少,减弱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水源保护。
美国白蛾也是一种能够大规模繁殖的害虫,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界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
针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天敌、放虫释放等措施。
引入寄生于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的寄生蜂,或者放虫释放一些天敌昆虫在受害地区,来帮助管控美国白蛾的数量。
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减轻害虫造成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的方法。
针对美国白蛾,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杀虫剂喷洒或者灭幼剂喷洒来控制它们的数量。
这需要在害虫发生的季节进行及时喷洒,采用合适的剂量和喷洒方法,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文化防治是通过改变农艺措施和管理方式,减少害虫危害的方法。
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中,可以采取适当的修枝、清园、抚育和除虫等文化措施,减少害虫危害和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浅谈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农技推广
浅谈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周复艳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发生发展规律,为搞好科学防控,为 控制其危害,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及防治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关键词:美国白蛾;发生特征;防治方法 0 引言
防控用药:一律采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无公害生物制剂,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推广应用“鱼虾蟹等水产养 殖区应用氟苯虫酰胺防治美国白蛾等杨树食叶害虫研讨会”上介 绍的新技术,解决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区的安全有效防治问题,有 效控制水产养殖区疫情。 4 科学综合防治方法
主要抓住的“三个有利时机”(一、二、三、四代幼虫的危 害时期)、“四个主要环节”(成虫的羽化时期、卵时期、幼虫 的网幕时期和到树下化蛹时期),应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及时进行 综合防控。 4.1 加强检疫
该环境比较适宜美国白蛾的生长,此虫在本地每年发生2~3 代,以1年3代为主,以蛹结茧后在老树的皮下、地面的枯枝和落 叶、表土内部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蛹开始进行羽化,第3代的成 虫发生期在4月的中下旬到5月的下旬为止、6月的下旬到7月的下 旬、8月的中旬到9月的上旬;幼虫的发生时期分别是在5月的中旬 到6月的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幼虫为 害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8月中旬及10月中旬。10月中旬开始陆续 化蛹越冬。
成虫羽化期可持续1个多月,羽化后多爬到附近墙壁、树干等 垂直物上静伏不动。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即产卵于叶 背面,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美国白蛾以幼虫危害, 幼虫孵出后几小时后即拉丝结网,1~3龄幼虫群集在一个网幕中 生活,4龄开始分成几个网幕,5龄以后风散成单个个体危害。 3 防控及措施对策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摘要:美国白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繁殖力强,食量大,严重的危害了我国林业生产。
当前我国即将举办奥运会,若治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城市美观。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举办奥运的大环境,综合阐述了治理美国白蛾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美国白蛾,综合治理Hyphantria cunea (Drur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Integrated ControlAbstract:Hyphantria cunea (Drury)is invasive alien specie, breeding and resilient appetite. They harm China's forestry production seriously. At present, China will host the Olympic Games, if they are misconducted, the beautiful city will be affected.seriously This paper in the larger environment of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in China,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methods of Hyphantria cunea (Drury) is introduce.dKey words: Hyphantria cunea (Drury),comprehensive management1.当前治理美国白蛾危害的紧迫性小小的蛾子会威胁北京“绿色奥运”?这不是危言耸听。
据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介绍,2006年,我国4省市(京、津、冀、辽)的美国白蛾实际发生面积已经达到334万亩,据预测,今年我国的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将达到405万亩,“并且增加到5个省市(京、津、冀、辽、鲁),防治任务比去年增加了15%以上。
略述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与防治策略
略述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与防治策略摘要:美国白蛾是一种植食性害虫,属于鳞翅目、灯蛾科,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性,如繁殖能力强、食性较为庞杂以及防治难度大等等,被我国列为森林植物重点检疫对象。
再加上现代交通的发达与便利,白蛾在这种形势下传播途径和范围更多更广,可随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调运入侵行道树。
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白蛾的发生与危害,在充分掌握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制定了相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虫害对我国林业的影响和破坏。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特点;防治策略1美国白蛾的发生和危害一般情况下,美国白蛾的成虫大约在9-12mm,雄性白蛾和雌性白蛾触角形状不一,前者多为栉齿状,而后者则以锯齿状为主,翅膀颜色均为白色,但可以通过前翅是否存在较为密集的褐色斑点进行区分,通常情况下,雌性白蛾没有斑点。
美国白蛾的卵呈现出一种球形,大量小刻点附着于表面,所出产卵的颜色以具有光泽度的淡绿色为主,后逐渐可减褪至灰绿色,孵化过程中则呈现出灰褐色。
美国白蛾的幼虫大约为37mm,具有极为发达的毛瘤,表面颜色为淡黄色。
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生育能力,不但可抵御严寒且较为耐饿,实验显示若十五天不吃食物,仍可保持正常发育。
从产卵水平来看,平均每次产卵量大约在1000-1600粒左右,且具有高达95%地孵化成功率。
美国白蛾属于国际范围内的检疫害虫,其食物以植物叶片为主,植物种类高达300多种,包括桑树、法桐、白蜡、臭椿、桑树、榆树、红叶李、白桃以及樱桃等均属于其涵盖范围之内,严重危害林木、果树及农作物。
通常,幼虫在主叶集中寄主,通过吐丝方式组织相应的网幕,该网幕可进行植物叶肉的捕取,仅可留下单独的叶脉,呈现出网膜状,并逐渐枯黄,被老龄幼虫取食过的叶面则布满空洞,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吃光,危害性极大,且美国白蛾因人为活动而形成跳跃式蔓延,对周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预知的危害。
2美国白蛾的发生原因2.1美国白蛾自身的原则从类型上来看,美国白蛾属杂食性动物,所食用植物种类较多,且繁殖能力极强,平均每年的繁殖量在上万只左右。
也谈美国白蛾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论文
也谈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美国白蛾属于鳞翅目灯蛾科,原发于北美,是一种对林果植物危害性极大的害虫。
在美国,美国白蛾有两个种,分别是黑头种和红头种,而在我国主要分布的是黑头型。
美国白蛾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
能危害100~200种植物,杨、柳、槐、榆、桑、苹果、梨、桃、杏、山楂、刺槐、泡桐、法桐等都是它的喜食树种,更喜欢柿子树、柳树、棉白杨等。
在我国大发生时,猖獗成灾,几乎把所有林果树木的叶子都吃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同时也破坏许多观赏性植物的观赏价值。
一、形态特征1.成虫体、翅均为白色,体长8~12 mm,翅展31~44 mm。
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弱;胸部背面密布白色长毛。
雄蛾触角栉齿状,雌蛾触角褐色、锯齿状,有的成虫前翅有一些黑色小斑点。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 mm,有光泽,初产时为浅黄绿色,孵化前呈灰绿色或灰褐色,卵块单层排列,覆盖白色鳞毛。
3.幼虫初孵幼虫即在卵壳周围吐丝拉网,1~4龄幼虫群集取食寄主叶背的叶面组织,使被害叶片呈白膜状,5龄以后破网分散取食。
老熟幼虫体长28~35 mm,头黑具光泽。
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4.蛹暗红色,长8~15 mm,粗3~6 mm,背部中央有一条纵脊,臀棘10~17根,每根上有许多小刺,刺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中部凹陷。
蛹外包有淡褐色或灰色薄茧。
二、发生危害规律美国白蛾和东方天幕毛虫形态非常相似,他们都在树上结有明显的网。
但是美国白蛾的网在树叶的末端而不是树枝的分权处。
美国白蛾在网中取食,也在网中排泄,因此网里有它的排泄物。
该虫以蛹越冬,4月上旬气温达15℃以上时,越冬蛹即羽化,成虫开始出现。
成虫出现10~15 d后开始产卵,卵多产在喜食树种的树冠外围下部的叶片的背面,卵粒单层排列成片状,每片200~500粒,多者上千粒,卵期第一代10~20 d,第二代7~10 d,气温越高孵化期越短。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北美洲的害虫,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林业和农业害虫。
本文将对美国白蛾的危害以及关键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美国白蛾主要以树木为食,其幼虫在破坏植物叶片和嫩枝上具有很高的食欲和破坏力。
大规模的美国白蛾暴发会对森林和果园等林业和农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叶片和嫩枝:美国白蛾的幼虫以叶片和嫩枝为食,能够大量摄食植物,导致受害树木的叶面积减少,减少光合作用和营养摄取能力,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2.影响果实和种子发育:美国白蛾的大规模暴发可对果树和作物的果实和种子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3.树木死亡:在严重的暴发情况下,美国白蛾的幼虫会大量破坏树木,导致树木死亡,对林业和园林造成巨大损失。
1.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和天然病原体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引入天敌蜘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昆虫来控制美国白蛾的幼虫数量。
2.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对美国白蛾的幼虫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虫剂包括有机磷和合成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应遵循安全用药原则,减少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3.物理防治:通过人工控制和追捕美国白蛾的幼虫,如设置陷阱、收集和销毁危害虫。
4.研究和监测:持续进行对美国白蛾的研究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监测危害虫种群数量和传播途径,从而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
美国白蛾是一种对森林和农田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其暴发会对林业和农业经济产生巨大的损失。
为了防治其危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持续的研究和监测。
只有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减轻美国白蛾带来的损失,保护森林和农业资源。
美国白蛾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美国白蛾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王瑶◎(作者单位:抚顺市公园管理处)一、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一)广泛的传播途径由于美国白蛾自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是美国白蛾蛹还是幼虫,都能够借助于各种货物、寄生植物、包装材料及交通工具等实现远距离传播,具有传播广泛的特点。
(二)食性杂,食量大各种树木及农作物都是美国白蛾十分喜爱的植物,会对300多种农作物、树木及花卉等带来危害。
同时美国白蛾从出生直至死亡都会在不断的摄取食物。
一旦美国白蛾大面积爆发时,会在短时间内将绿色植物的叶片全部吃光,所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
(三)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一般的老熟幼虫即使半个月不吃食物也不会死亡。
同时美国白蛾还具有居住范围广的特点,从北纬20°~50°,从40℃高温和-16℃低温的环境下美国白蛾都能够很好的生存。
(四)极强的繁殖能力美国白蛾还具有产卵能力强的特点,一只美国白蛾一次能够产500~800粒的卵,而且一只越冬的雌蛾平均每年能够产3000万只幼虫,最多的能达到2亿只以上,美国白蛾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一旦对其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所带来的破坏作用具有毁灭性。
(五)严重扰民美国白蛾一些老熟幼虫其在寻找食物及化蛹时可以在任何场所,如在农户家中及一些公共场所等,会对民众居住及游乐带来严重的干扰。
同时美国白蛾对瓜菜、玉米及豆类等农作物及蔬菜尤为喜爱,这也对民众的正常饮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六)危害严重美国白蛾灾情极易发生,一旦发生灾情时,一片树林中的叶片很快就会被吃光,导致树木权条或是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部分被美国白蛾侵袭的树木会变得十分衰弱,极易受到其他病虫的袭击,严重削弱树木的抗逆能力和抗寒能力。
美国白蛾无论是对于森林资源、生态景观还是群众的生产生活、对外贸易活动等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一)人工物理防治1.人工剪除网幕。
通常,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其取食植物叶片时主要在网幕下进行,网幕很容易被发现。
浅谈美国白蛾综合防控
, ,
美 国 白蛾 一
其具有繁殖力强 ( 成虫每年产卵量达 1 8 0 0  ̄) 闭 、适应性 般每年可 以发生 3 代 广、极易传播 、危害严重等特点而被列入国际、国内重要 7 个龄期
由于美国白蛾虫期长 ,又具有杂食性、暴食性 、扩 用 黑光 灯 、 频振 式 杀虫灯 进行诱 杀 , 悬 挂高 度 1 . 5~2 n, i 散性强等特点,易使树木变成光杆 ,致使树木维持碳氧 间隔 3 0~5 0 m。 平衡 、改善热环境、降低 噪声 、杀菌吸收有毒气体和滞 4 . 4 农药防治
槭树 、桑树和果树的叶背产单层块状卵。美 国白蛾一旦 2 . 1 取食作物 入侵部分地区的蚕桑业 由于化学农药对桑蚕的高毒性 , 美 国 白蛾属 典 型 的 多食 性 害 虫 ,可 危 害 2 0 O多种 林 导致 该 虫进 行 无 法得 到 有效 防 治 必将 给 其带 来 巨大 的 木、 果树 、 农作物和野生植物 , 其中主要危害多种阔叶树 , 经济损失 甚至使蚕桑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果树等经 最 嗜食 的植 物 有桑 、 白蜡槭 ( 糖槭 ) , 其次 为胡 桃 、 苹果 、 济林 旦受 到美国白蛾的入侵 ,不仅防治成本大幅度增 梧 桐 、李 、樱桃 、柿 、榆和 柳等 ,对 园林 树木 、经 济林 、 加 果品品质也将严重受损 ,影响产品的对外销售 ,必
防治 的进 一步研 究提 供依 据 。
关键词 :美 国 白蛾 ;分 布 ;危 害 ;防控
中图分 类号 : Q9 6 9 . 4 2 3 . 9
文 献标 识 码 :A
美国白蛾分阶段防治技术
监测时间
每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每2-3天监测一次。
监测方法
采用人工捕捉、性诱剂诱捕等手段,统计虫情指数和天敌种类及数量。
监测预警
加强苗圃、木材加工厂的检疫和管理,防止外来虫源入侵;合理施肥,增强树木抗性。
预防控制
农业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茧蜂、赤眼蜂等寄生性昆虫;在虫害发生初期,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等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
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繁殖数量;对幼虫可采取人工捕杀或使用无公害化学药剂进行治理。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在虫害发生期,释放茧蜂、赤眼蜂等寄生性昆虫,减少虫源数量;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等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治理,如使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进行叶面喷雾;对幼虫可使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防治美国白蛾,同时保护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美国白蛾的趋光、趋味等习性,设置黑光灯、频振灯等设备进行诱杀。
物理诱杀技术
监测预警
定期进行监测调查,及时掌握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防治
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诱杀等方法相互配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蛹呈椭圆形,黄褐色,外表有灰白色薄丝覆盖。
成虫为白色蛾子,翅膀展平后可达3-4厘米,前翅具有多个黑色斑点。
繁殖与扩散
美国白蛾扩散主要通过成虫飞翔、人为运输、风力传播等方式进行。
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美国白蛾的扩散范围不断扩大,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一年可繁殖多达两代,且每只雌蛾可产卵约500-800粒。
美国白蛾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目前已在我国多个省区蔓延,导致农林业生产受到不良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控制美国白蛾,保证林业发展,我国已开展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但部分地区未对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形成正确认知,导致防治效果难以提高。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文献资料,围绕美国白蛾能够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展开探讨,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员提供相应启示。
关键词:美国白蛾;林木;危害;防治措施引言:在我国农林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美国白蛾能够对树木产生严重危害,造成经济损失,故而如何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时,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围绕美国白蛾展开深入研究,了解其生活习性及可能对树木造成的危害,并结合规范要求及美国白蛾生活习性编制防治方案,以保证林木健康生长,该点对推动我国农林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美国白蛾是一种常见的多食性害虫,其食性较为复杂,生存区域广泛,且具有较高的传播速度,能够迅速适应附近环境。
该种害虫的防治难度相对较高,且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美国白蛾,了解其生活习性,以实现对防治方案进行调整,全面提高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一年之中美国白蛾最多可能发生3代,在通常情况下,美国白蛾的虫蛹多是处在树皮裂缝、地面、枯枝层以及表土层中度过冬季。
从实际出发,可发现美国白蛾的越冬蛹将在每年4月中旬进行羽化,在5月初出现第1代虫卵,且第1代虫卵普遍具有良好的整齐性。
在5月中下旬,第1代美国白蛾幼虫将出现,其在通常情况下多是处在树冠中下部外缘区域,并结集网幕[1]。
在6月中下旬时,幼虫将开始结茧化蛹。
对于第2代美国白蛾,其出现的时间节点不具备第1代的整齐性。
在通常情况下,美国白蛾第2代幼虫多是出现在7月中旬,这一代的网幕将集中在林木的树冠中上部区域。
在8月中下旬时,美国白蛾对树木造成的危害将提高到一定程度。
浅议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2013年第11期现代园艺1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及生物特性分析美国白蛾属于鳞翅目、灯蛾科,其幼虫又被称之为网幕毛虫或者秋幕毛虫。
美国白蛾的成虫外观为白色的蛾子,羽化一般在14~18小时,静止时间较长,交尾约为8小时左右,交尾结束后的产卵时间较长。
其成虫飞翔能力弱,一般为200m 范围左右,属于弱趋光类,特别是雌蛾对光线敏感度不高,雄蛾对于紫外光感光稍强。
美国白蛾的卵为圆球形状,直径大约在0.5mm 左右,卵块有密毛粘连,呈绿色,即将孵化前变为褐色。
其幼虫为绿色的毛虫,食量较大但耐饥饿性比较强。
4龄之前的幼虫一般是群居生活,幼虫吐丝结网并在网中取食。
因此我们在寻找美国白蛾时尤其要注意寻找带虫的网幕。
美国白蛾幼虫在3龄左右时网幕最大,直到5龄之后网幕开始破开,幼虫分散进入到暴食阶段。
到老熟幼虫时期,幼虫头呈现黑色并具有光泽,体长大约为30~35mm 之间,躯体颜色从黄绿色逐渐变为灰黑色,同时长有白色的长毛。
美国白蛾在成蛹阶段,体长大约为9~14mm 之间,呈暗红色或者暗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
前翅延伸到第4腹节的3/4处。
2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分析2.1疫情监测一方面是定点监测,为了更好的摸清美国白蛾的发生范围,各个检测机构应该委派专人在其成虫的发生期进行观察,每天做好幼虫数量的记录;另一方面是做好虫情调查工作,为了更好的了解美国白蛾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在其幼虫的网幕阶段进行人工调查,每年进行两次。
一旦发现要及时地上报处理。
2.2人工物理防治首先可以剪除网幕,当美国白蛾的幼虫处于3龄之前,每个2到3天可以对其幼虫网幕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网幕便使用高枝剪将网幕和树木的小枝共同剪下。
在剪除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破网,防止幼虫漏出。
剪除之后的网幕要及时的进行集中处理,剪网过程中漏落的幼虫要彻底杀死。
其次可以进行围草诱捕,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相对高大的树木。
当老熟幼虫在化蛹的前段时间,在树干离地1~2m 的地方,使用稻草把或者草帘上松下紧的进行围绑,诱导美国白蛾幼虫尽快化蛹。
美国白蛾防治论文
效作用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杀虫剂Bt毒蛋白的改进措施,以达到使其缩短起效时间的目的,使其能够在应用中更有竞争力,同时印证几丁质酶对于昆虫围食膜的侵蚀作用。
【方法】采用含有几丁质酶的细菌发酵产物对Bt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上的增效作用进行研究。
实验中先单独检验了Bt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上的LC50以及LT50,然后通过复配,获得含有不同浓度发酵产物和Bt杀虫剂的复配剂系列,比较复配后的LC50、LT50与复配前的不同。
【结论】含有几丁质酶的细菌发酵产物对于Bt的LC50的改进效果较弱,但可以较大幅度的改善Bt杀虫剂的LT50,这表明Bt杀虫剂的杀虫速度加快。
The improvement of Bt pesticide on toxicating Hlyphantria cunea by chitinase-containing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 addition Abstract:[Purpose]To make Bt toxin much more competitive in pesticide selection, chitinase is introduced to act as accelerator of Bt toxin by means of degrading petritrophic membrane. [Method]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 is added into Bt pesticide. LC50 and LT50 of Hlyphantria cunea by Bt alone and mixed are separately measured and integratedly analysed. [Conclusion]LC50 improvement by fermentation product adding to Bt is not remarkable, while LT50 is obviously reduced by the addition.关键词:几丁质酶;美国白蛾;Bt杀虫剂;增效;复配Keyword:chitinase;Hlyphantria cunea;Bt pesticide;synergism;formulation效作用的研究1绪论1.1 美国白蛾为害及其防治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控对策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控对策摘要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严重危害林果业及农业的生产。
结合睢宁县美国白蛾的防治情况,对美国白蛾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防控对策作一介绍,以期为美国白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白蛾;生活史;生物学特性;防控对策2012年2月,国家林业局2012年第4号公告将江苏省的沛县、新沂、邳州列为美国白蛾新发生的县级行政区,与其邻近的连云港的赣榆、东海县之前已是美国白蛾的疫区。
2012年,睢宁县在邻近邳州市的古邳镇、姚集镇、王集镇、农业园等地零星发现了美国白蛾的虫情。
针对疫情的出现,该县林业检疫防治站及时实施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应急预案,积极发动全民参与、组建专业防治队,采取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各个点突破,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除治原则,根据美国白蛾虫态不同时期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住当地虫情,严防蔓延扩散。
1 美国白蛾在睢宁地区的生活史美国白蛾在睢宁地区1年发生3代,越冬蛹在5月中旬羽化,第1代卵在5月中下旬始见,5月末至6月初出现第1代1龄幼虫,春末夏初第1代幼虫发育期40 d左右,6月下旬始见幼虫化蛹,7月上旬始见第2代成虫羽化,夏季8月第2代幼虫发育期25~30 d,8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开始化蛹,8月底至9月初始见第3代成虫羽化,夏末秋初进入第3代,直到10月上中旬才能完成幼虫发育,据观察也有小部分未能完成发育。
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3代幼虫进入蛹期越冬。
幼虫有7个龄期,常于6 —10月活动。
2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寄主范围广,幼虫食性杂。
在我国主要危害桑树、榆树、杨树、柳树、法桐、刺槐、泡桐、国槐、樱桃、李、梨、苹果、板栗、山楂、葡萄等林果树种,高粱、玉米、大豆、花生、南瓜、黄瓜、马铃薯、茄子、辣椒等农作物。
美国白蛾适应性强,适生区域广,生存能力强。
北纬30°~50°的地区都适合生存,-16~40 ℃环境都适应,美国白蛾幼虫耐饥饿能力强,3龄幼虫可耐饥饿3~6 d,老熟幼虫耐饥饿达15 d,且能正常发育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作用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杀虫剂Bt毒蛋白的改进措施,以达到使其缩短起效时间的目的,使其能够在应用中更有竞争力,同时印证几丁质酶对于昆虫围食膜的侵蚀作用。
【方法】采用含有几丁质酶的细菌发酵产物对Bt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上的增效作用进行研究。
实验中先单独检验了Bt杀虫剂在美国白蛾上的LC50以及LT50,然后通过复配,获得含有不同浓度发酵产物和Bt杀虫剂的复配剂系列,比较复配后的LC50、LT50与复配前的不同。
【结论】含有几丁质酶的细菌发酵产物对于Bt的LC50的改进效果较弱,但可以较大幅度的改善Bt杀虫剂的LT50,这表明Bt杀虫剂的杀虫速度加快。
The improvement of Bt pesticide on toxicating Hlyphantria cunea by chitinase-containing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 addition Abstract:[Purpose]To make Bt toxin much more competitive in pesticide selection, chitinase is introduced to act as accelerator of Bt toxin by means of degrading petritrophic membrane. [Method]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 is added into Bt pesticide. LC50 and LT50 of Hlyphantria cunea by Bt alone and mixed are separately measured and integratedly analysed. [Conclusion]LC50 improvement by fermentation product adding to Bt is not remarkable, while LT50 is obviously reduced by the addition.关键词:几丁质酶;美国白蛾;Bt杀虫剂;增效;复配Keyword:chitinase;Hlyphantria cunea;Bt pesticide;synergism;formulation效作用的研究1绪论1.1 美国白蛾为害及其防治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等,幼虫尤以为害阔叶树为重。
对园林树木、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也是城市中主要的树木害虫之一。
该害虫目前已经扩散至华北主要林区,蔓延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并且呈大发生趋势。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目前对于美国白蛾防治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手工消灭。
有些城市奖励市民动手抓虫。
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不污染环境,当然,坏处是处理缓慢,而且不能长时间运作。
第二种是化学防治。
主要采用常规针对鳞翅目害虫的化学药剂喷洒防治,能够达到快速杀灭,致死率高的效果,但是对城市环境影响很大,不利于环境保护。
第三种是生物防治,美国白蛾是入侵物种,没有很有效针对的天敌。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作为一种生物杀虫剂,已在农业生产中安全地使用了30多年,已经被证明对人和其它动物无害。
它所产生的Bt杀虫蛋白是一种伴孢蛋白,对某一类昆虫有特异的选择性杀伤能力,如Bt棉中所用的杀虫基因,其编码的杀虫蛋白可选择性地毒杀鳞翅目昆虫。
携带Bt基因的工程棉花、水稻等在国外已通过安全性评估,能够用于农业生产。
Bt制剂在田间应用中还存在杀虫谱窄、防效不够稳定、杀虫速度慢的缺点。
与化学农药一样,昆虫对Bt 杀虫剂也发生进化而产生了抗性。
迄今为止,在田间和实验室研究中已经发现有十多种昆虫对Bt杀虫毒蛋白产生了抗性。
因此,提高苏云金杆菌制剂的杀毒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Bt杀虫剂作用机理及其可改进点分析Bt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是苏云金杆菌的芽孢及其伴孢蛋白。
该蛋白在进入昆虫类的胃肠道之后,能够在碱性环境中释放出毒素,使得昆虫自然卷曲,不能进食,进而溶解昆虫肠道壁,使苏云金杆菌芽孢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使昆虫死亡。
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8小时。
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的步骤在于芽孢能够穿过肠道进入昆虫血液中。
这需要毒素对于肠道的溶解。
这势必需要毒素对于肠道的直接接触,然而,昆虫肠道中有一到特殊的保护性结构——围食膜,它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不透水不透气,能够保护肠壁免受食物中坚韧成分的机械性损伤。
同时,该结构也阻挡了Bt中的有效成分穿过肠道壁进入血液。
如果能够人为破坏这一结构,就能够有效的加速Bt的致死过程,当然也能够增强其杀虫效能。
考虑到昆虫围食膜主要由几丁质构成,因此引入几丁质酶可以破坏这一结构。
自然界中,几丁质的分布是很广泛的,因此能够产几丁质酶的微生物也是很容易获得的。
因此实验采用一种产几丁质酶的微生物的发酵产物进行试验,观察能够使Bt杀虫剂效力增强。
早在70年代人们就发现几丁质酶与微生物杀虫剂之间的增效作用。
最早是在林业害虫云杉卷叶蛾上证明微量几丁质酶在大面积森林防治中对于Bt有着明显的辅助效果。
Bt本身产生的几丁质酶及其对杀虫的作用也有相关报道。
如英国学者Sampson在Bt培养液中加入特异的几丁质酶抑制剂,证明Bt对海灰翅夜蛾幼虫的活性明显降低。
Arora等证明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的某Bt菌株的几丁质酶基因可以显著提高Bt营养期杀虫蛋白的活性。
本文初步探讨了联合使用中病原致病作用变化规律,为病原微生物感染机理的研究和生物杀虫剂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2材料与方法2.1 供试菌株与试虫供试美国白蛾为三龄中期幼虫,在26·0±1·0℃、RH30%~40%的微弱光照培养箱中饲养,待测。
采用的菌株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的菌株Bacillus sp.2.2Bt原液制备市售Bt菌原粉标称活性孢子数109个/g。
准确称取菌粉,以无菌水冲溶配成原液,置于4℃冰箱保存。
2.3 发酵产物制备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所选菌株进行扩增培养,分别涂布到10个仅含几丁质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上,选择生长旺盛的菌落,转接入ZX-1型号发酵罐,实际容积为6L,使用几丁质为碳源的精确培养基,一次培养。
2.4预实验2.4.1 Bt杀虫剂LC50的预实验首先准备清水对照。
参考他人文献,考虑到所选用的Bt杀虫剂的孢子计量,考虑进行0——200,每次递增25mg/L的Bt杀虫剂浓度梯度进行预备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超过50mg/L后,Bt杀虫剂浓度的增加对于杀虫的增加的作用并不明显。
再次预实验表明,本次实验中使用的Bt杀虫剂的LC50可能出现在10mg/L到20mg/L之间。
2.4.2 Bt杀虫剂与发酵产物的复配剂的LC50预实验首先准备清水对照。
按照之前的预实验,认为可以完全仿照进行,于是安排了0——50,每次递增10mg/L Bt杀虫剂的浓度梯度。
对与发酵产物,由于之前的报道讨论过几丁质酶对于Bt 杀虫剂的增幅不会超出常规范围,因此在对预实验结果进行确证后,仅添加了实验中的最高剂量750μl/ml的发酵产物,实验结果表明此时的LC50仍在50mg/L 以下。
2.5 Bt杀虫剂的LC50的测定依据预备试验结果,将Bt配成5个浓度梯度,使溶液中Bt的终浓度为5、10、15、20、25mg/L,每个浓度重复三次,共15个处理。
用15个系列浓度分别感染生长情况相似的15组美国白蛾三龄中期幼虫。
取0.5ml原液均匀涂布于配制好的人工饲料表面,待药水自然阴干后用于饲喂昆虫幼虫,每份饲料喂养试虫50头,接后补充正常饲料。
另外同时有3个清水对照。
投毒24h检查幼虫死亡数,连续观察10d,统计死亡总数,计算累计死亡率。
用SPASS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LC50等。
2.6 添加发酵产物的Bt杀虫剂LC50的测定参照预备试验结果,将Bt配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再把发酵产物分别加入到这5个稀释液中,使复配剂中Bt的终浓度为5、10、15、20、25mg/L,以发酵产物作为原药,发酵产物在最终药液的浓度为250μl/ml。
同法配制,使复配剂Bt的终浓度同上,发酵产物的终浓度分别为500、750μl/ml,每个重复3次,共45个复配剂处理。
用复配剂分别感染美国白蛾三龄中期幼虫。
感染方法、调查方法和计算方法同2.5。
2.7 发酵产物的毒性测试用不同计量的发酵产物拌喂昆虫,未见昆虫死亡,偶见食欲减退的个体。
因此本文中认为发酵产物单独使用不具有毒性。
2.8速效作用在每一个处理中,获得昆虫死亡曲线,并且找昆虫死亡的最高峰的位置,然后进行比较。
另外使用软件处理数据,得到各自的LT50。
3 实验结果3.1 Bt的致死性试验3.1.1 美国白蛾幼虫感染Bt杀虫剂的病征和病程美国白蛾感染Bt杀虫剂后,开始不呈现任何效果。
在48h前后,呈现明显的Bt杀虫剂致病效果:食欲减退,呆滞少动,体色发暗变黑,躯体失水、缩小。
随后,昆虫虫体极度扭曲变形,并且随后死亡。
复配剂对于美国白蛾的致病没有明显改变,部分昆虫口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有绿色或淡青色汁液,判断为几丁质酶对于肠道的破坏所致。
3.1.2 Bt的总感染力统计10d内每天对Bt感染数进行计数,已经被计数的昆虫转移至另外的培养容器内培养。
从表1可以看出,Bt的LC50约在15ml左右。
表1 Bt杀虫剂感染力统计处理Bt浓度(mg/L)供试虫数(头)解剖镜检感染数感染率5 150 63 42.0%10 150 71 47.3%15 150 79 52.7%20 150 83 55.3%25 150 99 66.0%ck 150 0 03.1.3 Bt杀虫剂的发病高峰期统计发病高峰时可以采用半数致死时间(LT50)来计算,然而根据本次实验的预实验结果,认为实验中样本数较小,如果不能及时统计,即便采用模拟回归的方法计算,也会由于统计过程的不连续性而导致较大的误差。
因此增加了采样的频率,进行了每天3次计数,同时参考采用计算最大死亡速率的方法,在进行回归模拟时辅以非线性模拟的手段,而拟合后寻找增速最大的点作为发病高峰时间。
通过互相参照,认为实验中统计的LT50可信度较高,因此可以采用此数据。
表2中可以看出,发病高峰大约位于5至6天,于经验值相似。
表2 Bt杀虫剂的每日感染力及发病高峰Bt(mg/L)截止每日感染总数LT50(d)1d 2d 3d 4d 5d 6d 7d 8d 9d 10d5 1 5 11 25 39 55 60 62 62 63 7.7310 2 4 10 26 40 56 64 69 71 71 6.8415 2 8 19 38 52 61 70 76 77 79 6.1320 7 14 29 45 58 71 77 81 82 83 5.3225 4 13 25 38 54 69 84 91 96 99 5.113.2 Bt与发酵产物复配后的杀虫能力提升3.2.1 复配剂对于美国白蛾致死中浓度的测定采用的统计方法于3.1.2相同,通过表3可以看出,复配剂的总感染能力相对于Bt单独作用来说略有增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