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os Lab1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Lab1 ISE 工具入门

Lab1 ISE 工具入门

电子基础实验B-EDA实验1
姓名:周林峰学号:222012615220018
实验名称:熟悉实验环境
一、实验目的
1. ISE 工具的使用流程,从最开始的源文件输入到最后的二进制文件的生成。

2. 7 段数码管显示原理
3.拨码开关控制LED 按钮控制7 段数码管的数字电路的实现
二、实验环境
1. Xilinx ISE Design Suite 13.4(FPGA 开发工具)
2. Digilent Adept 编程调试工具
三、实验内容
四、 实验感想
安装程序花了不少时间,与上学期的fpga 实验相比,程序的编写都是用VHDL 语言,且内容接近,但是在设置方面多了不少新的东西,很多新的地方需要学习。

lab-1双向琼脂免疫扩散

lab-1双向琼脂免疫扩散

五 注意事项
1.用琼脂浇载玻片时,载玻片必须保持水平位置。
2.每个孔的加样量应保持一致,既使每个孔都被 加满,又必须不使样品溢出孔外。 3.打孔时注意不要将孔弄破。
六 思考题
1.画出个孔间的沉淀线位置、数量、形态, 并予以简单的说明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 ○ 三孔型
○ ○
双孔型
○ ○ ○ ○ 双排孔型
○ ○○○ ○
梅花孔型
图1 双向免疫琼脂扩散孔型
三 材料与器材(略)
四 操作步骤
1.制板:用移液管吸取热琼脂3.5ml,平铺于载玻片上。 2.打孔:待琼脂凝固后,按图1梅花孔型打孔,孔径3mm, 中心孔与边缘孔距离10mm。用针挑去孔内琼脂。 3.用微量加样器将羊抗人IgG抗体及羊抗人IgM(1:30, v/v) 各5ul加入中间孔内。 4.加样: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2、1:6、1: 10 以及空白(生理盐水)加入周围各孔中,每孔10ul 。 5.将玻璃片置于湿盒内,于37℃温育,隔天观察结果。琼脂免疫实验原理 掌握双向琼脂免疫实验操作方法 学习双向琼脂免疫实验结果分析

二 实验原理
位于凝胶不同小孔中的抗原和抗体,当两者相对扩散时, 经一定时间后,若两者相对应,会在琼脂小孔间、两者最 恰当的比例处形成白色沉淀线。观察沉淀线的位置、数量、 形状以及对比各沉淀线之间的关系,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 定性分析。 此方法可应用于以下方面: (1)抗原或抗体的纯度鉴定。也可对抗体效价进行初步估算。 (2)用已知抗血清(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 (3)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估计 双向琼脂扩散常见孔型有三孔型、双孔型、双排孔型、梅 花孔型(见图1)

labreport1

labreport1

集成电路设计实习报告——16bit全加器姓名:翟羽佳 学号:00348186 一、实验目的:1.采用定制的设计方法,完成16bit的加法器的设计2.面向给定的工艺库,完成电路设计,版图设计3.掌握CMOS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从电路分析,电路设计到流片和测试的设计过程二、实验内容:设计一个16位加法器,满足以下要求:功能:16位的加法器可以正确完成带进位的2个16位二进制数的加法,并输出16位和信号以及最高位的进位输出信号速度:没有要求面积:对于core部分没有要求,对整个芯片IO不超过28个功耗:没有要求可靠性:没有要求完成以下步骤:1.电路设计2.版图设计3.版图验证三、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及结果:1.使用半定制设计方法,对电路结构进行设计。

一个16位的加法器,至少要有Ain,Bin两组16bit输入以及Cin进位输入,一组16bit输出sum和Cout进位输出。

这样至少需要16x2+1+16+1=50个IO,但芯片只能提供28个IO,故必须将部分并行的信号改为以时序控制的串行进行处理,并需要相应的存储器用以暂存数据,该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逻辑而是时序逻辑。

重新考虑以时序方式设计芯片:以串行方式输入Ain与Bin,在此过程中Cin保持不变,Ain与Bin在时钟信号clock的控制下逐个输入16位,暂存入两个寄存器RegA和RegB,由寄存器并行输出两组16位加数及被加数到一个通用的16位全加器,由全加器的组合逻辑产生16位sum和1位进位输出Cout,故需要IO数目1+1+1+16+1=20,再加上时钟控制信号clock,寄存器复位信号reset,置位信号set,故一共需要IO数目20+3=23个,完全满足要求。

结构示意图如下:用Verilog对硬件进行描述,首先描述全加器模块。

采用半定制的设计方法,在bd05core_verilog_library.v的单元库调用16个1‐bit全加器单元module BD_FA_B, 以串行进位的方式搭建成16‐bit全加器:相应的Verilog代码如下:module Adder_16bit(A, B, CI, CO, S);output [15:0] S;output CO;input [15:0] A;input [15:0] B;input CI;wire c0,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BD_FA_B adder_0 (.A(A[0]), .B(B[0]), .CI(CI), .CO(c0),.S(S[0]) );BD_FA_B adder_1 (.A(A[1]), .B(B[1]), .CI(c0), .CO(c1),.S(S[1]) );BD_FA_B adder_2 (.A(A[2]), .B(B[2]), .CI(c1), .CO(c2),.S(S[2]) );BD_FA_B adder_3 (.A(A[3]), .B(B[3]), .CI(c2), .CO(c3),.S(S[3]) );BD_FA_B adder_4 (.A(A[4]), .B(B[4]), .CI(c3), .CO(c4),.S(S[4]) );BD_FA_B adder_5 (.A(A[5]), .B(B[5]), .CI(c4), .CO(c5),.S(S[5]) );BD_FA_B adder_6 (.A(A[6]), .B(B[6]), .CI(c5), .CO(c6),.S(S[6]) );BD_FA_B adder_7 (.A(A[7]), .B(B[7]), .CI(c6), .CO(c7),.S(S[7]) );BD_FA_B adder_8 (.A(A[8]), .B(B[8]), .CI(c7), .CO(c8),.S(S[8]) );BD_FA_B adder_9 (.A(A[9]), .B(B[9]), .CI(c8), .CO(c9),.S(S[9]) );BD_FA_B adder_10 (.A(A[10]), .B(B[10]), .CI(c9), .CO(c10),.S(S[10]) );BD_FA_B adder_11 (.A(A[11]), .B(B[11]), .CI(c10), .CO(c11),.S(S[11]) );BD_FA_B adder_12 (.A(A[12]), .B(B[12]), .CI(c11), .CO(c12),.S(S[12]) );BD_FA_B adder_13 (.A(A[13]), .B(B[13]), .CI(c12), .CO(c13),.S(S[13]) );BD_FA_B adder_14 (.A(A[14]), .B(B[14]), .CI(c13), .CO(c14),.S(S[14]) );BD_FA_B adder_15 (.A(A[15]), .B(B[15]), .CI(c14), .CO(CO),.S(S[15]) );endmodule对外部寄存器部分的电路设计采用Verilog中的行为级描述,然后综合出结果。

医学实验报告通用

医学实验报告通用

一、实验名称:细胞凋亡检测实验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

2. 掌握TUNEL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分析细胞凋亡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四、实验原理: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是生物体发育、组织更新、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TUNEL染色技术是一种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将生物素标记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加到细胞凋亡时暴露的DNA的3'-OH末端,然后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的结合,将标记有荧光素的亲和素连接到凋亡细胞上,从而实现凋亡细胞的检测。

五、主要仪器与试剂:1. 仪器: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离心机、培养箱等。

2. 试剂:细胞培养液、TUNEL染色试剂盒、DNA酶、蛋白酶K、抗荧光素抗体、DAB显色剂等。

六、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至适宜的密度。

2. 收集细胞:用胰酶消化细胞,收集细胞悬液。

3. 检测细胞凋亡:a. 制备细胞涂片:将细胞悬液滴加于载玻片上,吹匀,室温固定。

b. 处理细胞:加入DNase和蛋白酶K,处理细胞,使DNA断裂。

c. 添加TdT酶:加入TdT酶和生物素标记的dUTP,室温孵育。

d. 洗涤:用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洗涤细胞。

e. 添加抗体:加入抗生物素抗体和荧光素标记的抗体,室温孵育。

f. 洗涤:用PBS洗涤细胞。

g. 显微镜观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七、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污染,使用超净工作台。

2. 实验前确保细胞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3. 检测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时间,避免反应过度。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防止交叉污染。

八、实验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说明细胞凋亡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有效诱导。

lab report例文

lab report例文

Lab Report例文I. 引言该实验旨在研究……本文将根据实验结果,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讨论,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II. 实验方法2.1 设备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包括:•仪器A•仪器B•材料X•材料Y2.2 实验步骤1.步骤1:……2.步骤2:……3.步骤3:……III. 实验结果3.1 数据收集在本实验中,我们采集了以下数据:(注意:以下为虚构数据)实验条件数据1 数据2 数据3A 10 20 30B 15 25 35C 12 22 323.2 数据处理根据上述数据,我们进行了以下数据处理步骤:1.步骤1:……2.步骤2:……3.步骤3:……3.3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结论1……2.结论2……3.结论3……IV. 讨论4.1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结论1……2.结论2……3.结论3……4.2 误差分析在本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以下是可能的误差来源:1.误差来源1:……2.误差来源2:……3.误差来源3:……4.3 实验改进根据误差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实验的方法:1.改进方法1:……2.改进方法2:……3.改进方法3:……V.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结论1……2.结论2……3.结论3……VI. 参考文献[1] 引用文献1[2] 引用文献2[3] 引用文献3VII. 附录在此附上了本实验中使用的原始数据和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

VIII. 致谢感谢实验室的支持,以及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的辛勤工作。

感谢导师的指导和建议,使本实验能够顺利完成。

IX. 作者简介•作者A:XXX大学,XXX学院,XXX专业,学号 XXXXX,Email: *******************•作者B:XXX大学,XXX学院,XXX专业,学号 XXXXX,Email: *******************•作者C:XXX大学,XXX学院,XXX专业,学号 XXXXX,Email: *******************以上为该实验的完整报告。

pintos Lab2 实验报告

pintos Lab2 实验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操作系统实践年级:大二实验成绩:实验名称:Pintos-User Programs 姓名:实验编号:学号:实验日期:2018/12/27指导教师:组号:实验时间:4学时一、实验目的当前, 我们已经完成了pintos 的第一部分(熟悉了其基础结构和线程包), 现在是开始处理系统中允许运行用户程序的部分的时候了。

基本代码已经支持加载和运行用户程序, 但不能加载和运行或交互性。

在此项目中, 我们将使程序能够通过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我们将在"userprog" 目录中进行工作, 但我们也将与pintos 的几乎所有其他部分进行交互。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Pintos操作系统的功能流程及内核的软件工程结构。

(2)通过Pintos操作系统内核的剖析,了解现有Pintos操作系统在处理用户程序方面中存在的参数传递问题,有效解决其参数传递的问题。

(3)通过Pintos内核剖析,了解其中断处理的机制,学会操作系统中断功能的编写方法。

(4)了解现有Pintos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功能,根据其中断机制,完善系统调用功能,使Pintos系统具有处理用户中断请求的功能。

(5)通过Pintos内核剖析,解决现有Pintos操作系统中存在的进程终止时缺少终端提示的问题。

(6)通过Pintos内核剖析,解决现有Pintos操作系统中存在的运行文件禁止写操作的问题。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如下:(1)在分析内核的基础上,对Pintos操作系统的参数传递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设计算法,分步跟踪和调试,通过实践,有效解决参数传递问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Pintos操作系统内核的剖析,了解其中断处理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Pintos的系统调用功能,设计算法,分步跟踪和调试,通过测试分析完善的系统调用功能。

(3)在分析内核的基础上,对现有Pintos操作系统进行完善,增加进程终止的终端提示功能,设计算法,分步跟踪和调试,通过实践,验证终端提示功的有效性。

清华大学操作系统lab1_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操作系统lab1_实验报告

实验1:系统软件启动过程练习1:(1)操作系统镜像文件ucore.img 是如何一步一步生成的?在命令行中输入“make V=”1、首先把C的源代码进行编译成为.o文件,也就是目标文件(红色方框内)2、ld命令将这些目标文件转变成可执行文件,比如此处的bootblock.out(绿色方框内)3、dd命令把bootloder放到ucore.img count的虚拟硬盘之中4、还生成了两个软件,一个是Bootloader,另一个是kernel。

(2)一个被系统认为是符合规范的硬盘主引导扇区的特征:在/lab1/tools/sign.c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规范的硬盘引导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硬盘结束标志位55AA练习2:(1)从CPU 加电后执行的第一条指令开始,单步跟踪BIOS 的执行改写Makefile文件lab1-mon: $(UCOREIMG)$(V)$(TERMINAL) -e "$(QEMU) -S -s -d in_asm -D $(BINDIR)/q.log -monitor stdio -hda $< -serial null"$(V)sleep 2$(V)$(TERMINAL) -e "gdb -q -x tools/lab1init"在调用qemu时增加-d in_asm -D q.log参数,便可以将运行的汇编指令保存在q.log 中。

(2)在初始化位置0x7c00 设置实地址断点,测试断点正常。

在tools/gdbinit结尾加上set architecture i8086b *0x7c00 //在0x7c00处设置断点。

continuex /2i $pc //显示当前eip处的汇编指令(3)将执行的汇编代码与bootasm.S 和bootblock.asm 进行比较,看看二者是否一致。

Notice:在q.log中进入BIOS之后的跳转地址与实际应跳转地址不相符,汇编代码也与bootasm.S 和bootblock.asm不相同。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1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1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AODV、DSR仿真专业班级:软件学院2012级**: ***学号: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 5月12 日目录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环境………………………………………………………………….4、实验步骤……….…………………………………………………………5、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6、实验遇到的问题……………………………………………………………7、实验总结……………………………………………………………….………实验1 AODV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组网方式2.掌握AODV路由协议的工程过程3.利用NS2仿真实现AODV路由协议二、实验内容本实验的内容在于利用NS2仿真实现AODV路由协议,模拟ADOV环境。

AODV是应用最广泛的按需路由协议之一,它是DSDV算法的改进,但中间节点不需事先维护路由。

AODV中节点移动可能会导致原来路由不可用,它采用逐跳路由转发分组,同时加入了组播路由协议扩展,从路由查找回复RREP。

整个通信过程是对称的,路由可逆,所以AODV 协议不支持单向路由。

四、实验环境AODV仿真采用的实验平台为Cygwin + ns-allinone-2.34,在标准的ns2中已集成了相应的模块。

五、实验步骤1.在“home/<用户名>/”目录下新建目录存放仿真脚本AODV.tcl和AODV_topo.scn。

2.在Cygwin中进入存放脚本的目录,输入ns AODV.tcl,回车运行。

3.若要以NAM方式运行仿真动画,则在Cygwin中输入startxwin进入启动XWin。

4.然后再输入ns AODV.tcl,则可看到仿真动画。

大一p区元素实验报告

大一p区元素实验报告

大一p区元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大一P区元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P区元素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和实际应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P区元素是指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区、第五周期以上的元素,包括磷(P)、砷(As)、锑(Sb)、碲(Te)和碘(I)等。

这些元素在化学和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以下实验操作探究它们的基本性质:实验1:不同P区元素的颜色反应实验2:P区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3:P区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步骤:实验1:1.取5mlPhen水溶液,加2滴氯仿溶液和1mg P、As、Sb、Te 和I各一点点。

2.观察各反应体系的颜色反应。

实验2:1.取5个试管,分别加入P、As、Sb、Te、I,按比例加入金属铜,并加入盐酸。

2.观察反应现象,在反应之后将试管中的结晶收集下来。

实验3:1.分别取4个试管,分别加入P、As、Sb、Te的取物。

2.依次加入NaOH,HN03,KOH饱和溶液,NaHSO3,CuSO4*5H2O,FeSO4*7H2O,BaCl2依次观察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实验1:P、As、Sb、Te分别出现紫色、橙色、橘黄色、红色的不同颜色反应,I则呈现乳白色。

实验2:P、As、Sb、Te、I与铜盐反应,P区元素离子的还原能力依次降低。

P区的元素反应的电子转移次数越多,相应的含氧化还原过程就越显著。

实验3:在NaOH溶液中,P、As、Sb、Te的取物分别呈现出紫色、橙色、橘黄色、红色的沉淀;在HN03溶液中,P、As、Sb 呈现出白色、金黄色、棕色的沉淀,Te呈现出红棕色沉淀;在KOH饱和溶液中,P、As溶液中的铁离子加入后呈现出棕红色沉淀,Sb、Te无明显反应;在NaHSO3溶液中,Sb溶液中属硫酸锂的分子离解程度大,毕竟具有更强的还原性,Sb易被还原成单质而析出,形成黑色Sb沉淀;在CuSO4·5H2O中,P、As、Sb化合物混入CuSO4溶液中,由于P、As、Sb具有还原性,还原了Cu2+,形成了黄色或橙色的Cu2O沉淀;在FeSO4·7H2O中,P和As化合物混入FeSO4溶液中,Ca2+与Fe(SO4)3反应,产生棕色沉淀,其余元素均无明显反应;在BaCl2溶液中,P和As溶液中的碘(离子)加入后产生深蓝色沉淀,Sb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变化,Te溶液中生成褐色沉淀。

流式细胞仪检测P-selectin和t-PA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仪检测P-selectin和t-PA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

[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P — s e l e c t i n a n d t - P A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F AC S A r r a y f l o w c y t o me t r y , a n d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d i f f e r —
5 5 0 0 0 2, Ch i n a; 2 . Ba s i c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o f Gu i z h o u Me d i c al Un i v e r s i t y, Gu i z h o u, Gu i y a n g 5 5 0 0 0 1 , Ch i n a )
[ 关 键 词 ] 流 式 细胞 仪 ; 方法学评价 ; 冠心病 ; P 选择 素 ; 组 织 型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物 [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3 1 . 1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6 ) 3 4 — g / L, t - P A 的 浓 度 范 围为 ( 9 . 5 9 - _2 4 -. 1 3 ) ~( 2 8 . 7 2 ±2 . 1 5 ) n g / mL, 与对 照组 相 比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o . 0 5 ) 。结 论
F A C S Ar r a y流 式 细 胞仪 检 测 系统检 测 血 清 P — s e l e c t i n 、 t - P A 的分 析 性 能符 合 规 定 的 性 能 指 标 , 能 够 满足 实 验 室认 可 的 需要 。

L-苯丙氨酸实验报告

L-苯丙氨酸实验报告

L-苯丙氨酸的生产工艺及原料药的控制分析L-苯丙氨酸(英文名:L-Phenylalanine)为无色至白色片状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是一种营养增补剂,是必需氨基酸之一。

名称:L-苯丙氨酸[1]中文名:L-苯丙氨酸中文别名:L-苯基丙氨酸; L-苯基丙胺酸; L-苯丙氨酸AJI88,USP23,FCCIII,CP2000; L-Α-氨基氢化肉桂酸;英文名:L-Phenylalanine英文别名:PHENYALANINE, L-; PHENYLALANINE; PHE; PHENYLALANINE, L-; (S)-2-AMINO-3- PHENYLPROPIONIC ACID; (S)-(-)-PHENYLALANINE; H-L-PHE-OH; (S)-2-Amino-3-phenylpropionic acid~H-Phe-OH; L-beta-Phenylalanine 99 %; H-Phe-OH; L(-)PHENYLALANILINE; L-Phenylalanie分子式:C9H11NO2分子量:165.19CAS号:15099-85-1;63-91-2EINECS号:200-568-1物理化学性质熔点:270-275℃沸点:329.5 °C at 760 mmHg闪点:153.1 °C密度:1.29水溶性:1-5 g/100 mL at 25℃性状无色至白色片状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略有特殊气味和苦味。

在受热、光照、空气中稳定。

用途营养增补剂。

必需氨基酸之一。

在大多数食品的蛋白质中几乎非限制氨基酸。

可添加于焙烤食品,除强化苯丙氨酸外,与糖类起氨基-羰基反应,可改善食品的香味。

功用:L-苯丙氨酸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阿斯巴甜(Aspartame)的主原料,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医药行业主要用于氨基酸输液和氨基酸类药物。

L-苯丙氨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一种必需氨基酸。

玻尿酸注射实验报告单

玻尿酸注射实验报告单

玻尿酸注射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探究玻尿酸注射的效果及其对皮肤的改善作用。

实验材料:1. 玻尿酸注射液2. 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3. 实验设备:注射器、无菌棉球、消毒酒精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所有材料及设备已经消毒并严格符合实验室规定。

b. 对实验动物进行麻醉,确保实验过程不会给动物造成疼痛。

2. 注射过程:a. 在实验动物的皮肤上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b. 将玻尿酸注射液注入注射器中。

c. 确定注射点并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

注意,应确保注射针头垂直于皮肤表面,并避免深入肌肉或注射过量。

d. 缓慢注射玻尿酸液体,并观察注射后的皮肤变化。

e. 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注射点,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出血和淤血。

3. 实验观察:a. 注射后的皮肤变化:观察注射点是否出现红肿、瘀斑或其他异常情况。

b. 皮肤的改善效果:记录注射玻尿酸后皮肤的改善情况,包括皮肤的弹性、水润度以及细纹的减少程度等。

4.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a. 结合实验观察结果记录皮肤改善的评估数据。

b.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玻尿酸注射对皮肤的改善作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玻尿酸注射实验,并观察了注射后的皮肤变化及改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注射点周围的皮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红肿,但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

另外,在玻尿酸注射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观察到皮肤的弹性明显增加,水润度得到改善,细纹的减少程度也有所提升。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玻尿酸注射对皮肤的改善作用。

玻尿酸的注射可以提高皮肤的弹性和水润度,同时减少细纹的出现。

然而,注射后的皮肤可能会有一定的红肿反应,因此在进行玻尿酸注射时需谨慎操作,避免出现过度注射或注射不当的情况。

此外,需要进一步研究玻尿酸注射的安全性及其长期效果。

实验

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实验须知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掌握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同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严密科学态度和良好工作作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此,提出如下实验须如: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

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电等事故的发生。

若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2.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排好当天计划,争取准时结束,实验过程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以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它数据,应立即如实记录。

实验完毕后认真总结,写好报告,提取纯化所得单体产物包好,贴上标签(写下日期、样品名称、纯度、m.p.、b.p.、TLC、重量)交给老师。

3.实验室中保持安静,不许大声喧嚷,不许抽烟,不迟到不随便离开,实验台面保持清洁,使用过的仪器及时清洗干净后,存放实验柜内。

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人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和窗外,以免堵塞和影响环境卫生。

4.公用仪器及药品用完后立即归还原处,破损仪器应填写破损报告单、注明原因。

节约用水、用电、节约试剂,严格药品用量。

5.保持实验室内整洁,每次实验完毕,值日学生负责整理公用仪器,将实验台、地面打扫干净、倒清废物缸,检查水、电(是否关闭水龙头、拉下总电闸,拔下电插头)。

关闭门窗。

天然药化实验中常用方法植物是人类防病治病的一个重要来源。

提取、分离植物中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植物体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明是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一般分类为挥发性、非挥发性、碱性、酸性、中性等化学成分。

从植物体内提取并分离得到天然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首先将原药材研成均匀细粒(20目),然后用溶液或混合溶剂渗漉(或萃取)。

所用溶剂应能溶解所需的物质。

如含挥发性物质(常有特殊的嗅味,如桔皮的挥发油呈芳香气味)。

细胞爬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爬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爬片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同组成员:一、实验原理细胞爬片就是让玻片浸在细胞培养基内,细胞在玻片上生长,主要用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冰冻切片,细胞涂片,原位杂交等。

细胞爬片采用的玻片可以是普通的盖玻片也可以用细胞爬片专用玻片。

使用普通盖玻片是,要按照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并进行高压灭菌。

专用玻片通常已经过处理可直接使用。

细胞爬片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细胞爬片时用无菌小镊子将处理好的玻片放到细胞培养板中,可按照普通细胞传代的方法进行细胞的消化和传代。

细胞会在玻片上贴壁生长。

特别提示:比如在六孔板中放入爬片,六孔板的孔底面积往往会比爬片面积多出一部分,加细胞悬液时常常就是细胞铺满整个孔底,有时细胞生长会出现边缘现象,就是靠近边缘密度要高些,这样处于中央玻片上爬的细胞数量就可能相对较少,实验中所需的细胞数量要比实际在玻片中生长的细胞多。

(2)另一种方法是将玻片放入孔板的孔内后,加细胞悬液时只滴到玻片上,一直滴到液体布满整个玻片又不会溢出玻片边缘(因为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可以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小心将孔板放在培养箱中,待细胞贴壁后取出,再滴加培养基布满整个孔底,继续培养,这样玻片上的细胞生长的密度就会很集中,相对比较节省细胞。

二、实验目的1.巩固细胞传代技术。

2.掌握细胞爬片的方法。

3. 为细胞骨架的观察提供实验材料三、实验器材1.细胞CHO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HeLa2.试剂DMEM培养基、血清、抗生素、胰酶3.仪器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倒置相差显微镜4.其它用品:盖玻片(无菌)、35mm细胞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滴管,酒精灯、75%酒精棉球、废液缸。

四、方法与步骤(1)入无菌室之前首先穿实验服,佩戴一次性手套、帽子。

要用肥皂洗手,用新洁尔灭溶液拭擦双手消毒。

(2)关闭已照射超净台台面20分钟左右的紫外灯,打开抽风机清洁空气。

打开照明灯。

(3)超净台台面应整洁,用75%酒精擦双手消毒,并擦拭超净台台面。

单层上皮目的实验报告

单层上皮目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层上皮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单层上皮细胞培养的操作步骤。

3. 观察并分析单层上皮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态。

二、实验原理单层上皮细胞培养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通过在体外模拟上皮细胞的生长环境,使上皮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

单层上皮细胞培养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疾病模型建立等。

三、实验材料1. 细胞:人胚胎肾上皮细胞(HEK293)2. 培养基: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FBS)、青霉素-链霉素溶液3. 培养器具:培养瓶、移液枪、移液器、吸管、培养箱、显微镜等4. 试剂:胰蛋白酶、EDTA、DMSO、乙醇、苯酚红等四、实验方法1. 细胞复苏:将冻存的人胚胎肾上皮细胞从液氮中取出,放入37℃水浴中快速解冻,加入适量DMEM培养基,吹打均匀,转入培养瓶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胞传代: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底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细胞,收集细胞,以1:2的比例传代培养。

3. 细胞接种:将传代后的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每瓶接种1×10^5个细胞,加入适量DMEM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4. 单层上皮细胞培养:待细胞长至80%融合时,用移液枪将细胞轻轻吹打,制成单层上皮细胞。

5. 观察与分析:观察单层上皮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记录细胞形态、生长速度、细胞密度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形态:单层上皮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边缘整齐,细胞间紧密相连。

2. 细胞生长速度:单层上皮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迅速,细胞密度逐渐增加。

3. 细胞密度:单层上皮细胞在培养瓶中生长至80%融合时,细胞密度约为2×10^6个/毫升。

4. 细胞形态变化: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保持稳定,未出现细胞凋亡、细胞病变等现象。

六、实验讨论1. 单层上皮细胞培养的成功与否与细胞接种密度、培养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脯氨酸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脯氨酸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脯氨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脯氨酸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脯氨酸(Proline)是一种非极性氨基酸,分子式为C5H9NO2。

在生物体内,脯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之一。

本实验通过提取、分离和鉴定脯氨酸,了解其化学性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脯氨酸样品2. 氢氧化钠溶液3. 盐酸溶液4. 硫酸铜溶液5. 酒精6. 水浴锅7. 离心机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1. 烧杯2. 漏斗3. 玻璃棒4. 离心管5. 滴定管6. 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 脯氨酸提取:1. 将脯氨酸样品溶解于适量水中。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0。

3. 加热至沸腾,保持10分钟。

4. 冷却,离心分离沉淀。

2. 脯氨酸分离:1. 将沉淀用适量水洗涤。

2. 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加入酒精,观察沉淀溶解情况。

3. 脯氨酸鉴定:1. 取少量分离得到的脯氨酸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 将溶液滴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脯氨酸的最大吸收波长。

五、实验结果1. 脯氨酸提取:溶液呈淡黄色,说明脯氨酸已溶解。

2. 脯氨酸分离: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呈蓝色,加入酒精后,沉淀溶解,说明脯氨酸已分离。

3. 脯氨酸鉴定: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呈蓝色,最大吸收波长为214nm,说明脯氨酸已鉴定。

六、实验讨论1. 脯氨酸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蛋白质合成、调节细胞内环境等。

2. 本实验成功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脯氨酸,为后续研究脯氨酸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脯氨酸提取过程中,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蛋白质变性。

2. 脯氨酸分离过程中,酒精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脯氨酸的溶解。

3. 脯氨酸鉴定过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设置应准确。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提取、分离和鉴定了脯氨酸,为后续研究脯氨酸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pintos实验报告

pintos实验报告

pintos实验报告《Pintos实验报告:探索操作系统的奥秘》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硬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运行应用程序等重要功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机制和工作原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Pintos实验,并在此撰写实验报告,以分享我们的实验经验和心得。

Pintos是一款由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教学用操作系统,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原理。

通过实验Pintos,我们得以深入研究操作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线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在这些实验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实验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和探索,逐步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

在线程管理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线程的创建、调度和同步等内容。

通过编写代码实现线程的创建和调度,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线程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在内存管理实验中,我们研究了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页面置换算法的效果。

在文件系统实验中,我们了解了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文件操作的实现原理,通过实验探究了文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Pintos实验,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了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通过分析和调试来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操作系统的内部机制,也提升了我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Pintos实验,我们对操作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实际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操作系统的知识,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够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一起探索操作系统的奥秘!。

贴标签实验报告

贴标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掌握贴标签的原理及代码实现方法;2.掌握二值图像贴标签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二值图像腐中,不同的连通域代表了不同的目标,为了对目标加以区别,需要对不同的连通域进行标识,这就是贴标签,其处理步骤为:(1)初始化:设标签号为Lab=0,已贴标签数N=0,标签矩阵g为全0阵,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寻找未贴标签的目标点;(2)如果扫描过的像素均为0,则Lab=Lab+1, g(i,j)=Lab,N=N+1;(3)如果扫描过的像素标签号相同,则g(i,j)=Lab;(4)如果扫描过的像素标签号不相同,例如:Lab2> Lab1, 则g(i,j)=Lab1,N=N-1,修改所有为Lab2的像素值,使之为Lab1; (5)重复(2)至(4),直到所有的像素全部处理完成。

2.实验代码clc;clear all;g=imread('C:\Users\aku\Desktop\3.jpg');%读图f=g(:,:,1);f1=double(f); %图像格式转化为矩阵格式[m,n] = size(f1);g=zeros(m,n);figure(1);imshow(f);a=zeros(1,4);val=0;num=0;for i=1:mfor j=1:nif f1(i,j)==0 %首先必须要是黑点if i==1 %第一行特殊计算if j==1 %第一行第一列val=val+1;g(1,1)=val;num=num+1;elseif f1(1,j-1)==0g(1,j)=g(1,j-1);elseval=val+1;g(i,j)=val;num=num+1;endendelse %不是第一行if j==1 %行的第一个if f1(i-1,j)==0||f1(i-1,j+1)==0 %上一行至少有一个目标点if f1(i-1,j)~=0 %取较小值g(i,j)=g(i-1,j);endif f1(i-1,j+1)~=0g(i,j)=g(i-1,j+1);endelseval=val+1;g(i,j)=val;num=num+1;endendif j==n %最后一列if f1(i-1,j)==0||f1(i-1,j-1)==0if f1(i-1,j)~=0g(i,j)=g(i-1,j);endif f1(i-1,j-1)~=0g(i,j)=g(i-1,j-1);endelse %上边两个都不是黑点if f1(i,j-1)==0g(i,j)=g(i,j-1);elseval=val+1;g(i,j)=val;num=num+1;endendendif j>1&&j<n %不是第一列也不是最后一列iff1(i-1,j-1)&&f1(i-1,j+1)&&f1(i-1,j)&&f1(i,j-1) %全为真val=val+1;g(i,j)=val;num=num+1;else %至少有一个黑点if g(i-1,j+1)~=g(i-1,j-1) && g(i-1,j+1)~=0 &&g(i-1,j-1)~=0 %两种特例标签冲突考前的较小还要判断g(i-1,j+1)、g(i-1,j-1)不能为零g(i,j)=g(i-1,j-1);for k=1:i-1 %对前i-1行判断如果等于较大的该较大值改为较小值同时标签数减一个for q=1:nif g(k,q)==g(i-1,j+1)g(k,q)=g(i-1,j-1);endendendfor q=1:j %第i行单独判断一下以下同理if g(i,q)==g(i-1,j+1)g(i,q)=g(i-1,j-1);endendnum=num-1; %标签数减一个elseifg(i-1,j+1)~=g(i,j-1)&&g(i-1,j+1)~=0&&g(i,j-1)~=0 if g(i-1,j+1)<g(i,j-1)g(i,j)=g(i-1,j+1);for k=1:i-1for q=1:nif g(k,q)==g(i,j-1)g(k,q)=g(i-1,j+1);endendendfor q=1:j-1if g(i,q)==g(i,j-1)g(i,q)=g(i-1,j+1);endendnum=num-1; %标签数减一个elseg(i,j)=g(i,j-1);for k=1:i-1for q=1:nif g(k,q)==g(i-1,j+1)g(k,q)=g(i,j-1);endendendfor q=1:j-1if g(i,q)==g(i-1,j+1)g(i,q)=g(i,j-1);endendnum=num-1; %标签数减一个endelse %只有一个数把不为零的赋给g(i,j) jj=1;a=[g(i,j-1),g(i-1,j),g(i-1,j-1),g(i-1,j+1)];while a(1,jj)==0jj=jj+1;endg(i,j)=a(1,jj);endendendendendendendb=zeros(1,num);flag=1;flag1=1; %插旗标志ff=1;if max(max(g))~=num %最后的校正标签数和标签号不一致需要处理为连续编号for i=1:m %先把标签矩阵中不连续的号码存入一个数组中然后进行处理for j=1:nif g(i,j)~=0if flag==1&&ff==1b(1,1)=g(i,j);flag=0;elsefor val=1:num %与数组中元素全部比较当前黑点没有相同点择存入该数组后边if g(i,j)==b(1,val)flag1=0;endendif flag1~=0ff=ff+1;b(1,ff)=g(i,j);elseflag1=1;continue;endendendendendend[hang,lie]=size(b); %映射处理变为连续的for fh=1:liefor i=1:mfor j=1:nif g(i,j)==b(1,fh)g(i,j)=fh;endendendendnum %标签数g ; %标签矩阵三、实验结果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使了解了如何才能给二值图像进行贴标签,如对二值图中白色的连通域进行贴标签,就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按行遍历图像,当遇到一个白点时,说明遇到了一个标签区域;2、将当前白点的坐标作为种子点入栈;3、判断栈是否为空,若栈非空,则在栈顶元素所在位置贴上对应的标签号,同时将二值图上的该位置赋成别的颜色(表明当前元素已经贴过标签),弹出栈顶元素,并将其8邻域的白点入栈,重复3直到栈空,这时,当前连通域已经完成贴标签过程;4、继续按行遍历图像,直到遇到下一个白点,然后重复步骤2-3,直到遍历完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页 共 14 页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和 release 之时)。 3. 在对一个线程进行优先级设置的时候,如果这个线程处于被捐赠状态,则对 ori_priority 进行设置, 然后如果设置的优先级大于当前优先级,则改变当前优先级,否则在 捐赠状态取消的时候恢复 ori_priority。 4. 在释放锁对一个锁优先级有改变的时候应考虑其余被捐赠优先级和当前优先级。 5. 将信号量的等待队列实现为优先级队列。 6. 将 condition 的 waiters 队列实现为优先级队列。 7. 释放锁的时候若优先级改变则可以发生抢占。 代码实现: 由于对 thread 类改动较大,直接贴出整个类(也包含了 Part3 中的部份):
第 2 页 共 14 页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会将在 "thread.h" 中声明的 thread_ mlfqs 设置为 true,这在 main () 中发生。启用 bsd 计划 程序后, 线程将不再直接控制自己的优先级。应忽略对 thread_ create () 的优先级参数, 以及 对 thread_ set _priority () 的任何调用, 而 thread_ get _ priority() 应返回由计划程序设置的线 程的当前优先级。在以后的任何项目中都不使用高级计划程序。
与之相对应的 thread_unblock():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void thread_unblock (struct thread *t) { enum intr_level old_level; ASSERT (is_thread (t)); old_level = intr_disable (); ASSERT (t->status == THREAD_BLOCKED); list_insert_ordered (&ready_list, &t->elem, (list_less_func *) &thread_priority_cmp, NULL); //check_queue_priority(); t->status = THREAD_READY; ready_thread++; intr_set_level (old_level); }
完成 Part1 所得结果如下:
Part2: Priority Scheduling 实现思路: 1. 在一个线程获取一个锁的时候,如果拥有这个锁的线程优先级比自己低就提高它的 优先级,并且如果这个锁还被别的锁锁着,将会递归地捐赠优先级,然后在这个线程释放掉 这个锁之后恢复未捐赠逻辑下的优先级。 2. 如果一个线程被多个线程捐赠,维持当前优先级为捐赠优先级中的最大值(acquire
int64_t blocked_ticks;
并添加 block 状态:
1. enum thread_status 2. { 3. THREAD_RUNNING, 4. THREAD_READY, 5. THREAD_BLOCKED, 6. THREAD_DYING 7.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Running thread. */ Not running but ready to run. */ Waiting for an event to trigger. */ About to be destroyed. */
在 tick 中 thread_foreach 要对每个线程都执行 check_blocked_ticks()以确定是否将他们激活。
1. void check_blocked_ticks(struct thread *t,void *aux){ 2. if (t->status==THREAD_BLOCKED && t->blocked_ticks>0) { 3. t->blocked_ticks--; 4. if (t->blocked_ticks==0) { 5. thread_unblock(t); 6. } 7. } 8. }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操作系统实践 实验名称: Pintos-threads 实验编号: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Pintos 是一个用于 80x86 体系结构的简单操作系统框架。它支持内核线程、加载和运行 用户程序以及文件系统, 但它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了所有这些。在本次 pintos 项目中, 我 们将加强其在线程这一方面的支持。 在本任务中, 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功能最小的线程系统。我们的工作是扩展此系统的 功能, 以便更好地了解同步问题。我们将主要在此分配的 "线程" 目录中工作, 其中一些工作 是在旁边的 "设备" 目录中进行的。编译应在 "线程" 目录中完成。 年级:大二 姓名: 学号: 组号: 实验日期:2018/11/22 实验时间:4 学时 实验成绩:
其中调用到的 thread_block():
1. void 2. thread_block (void) 3. {
第 3 页 共 14 页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4. 5. 6. 7. 8. 9. 10. }
ASSERT (!intr_context ()); ASSERT (intr_get_level () == INTR_OFF); thread_current ()->status = THREAD_BLOCKED; ready_thread--; schedule ();
三、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Ubuntu 18.04 软件要求:VScode、GCC、GNU、Perl、QEMU、X、Bochs
四、实验过程与分析 Part1: Alarm Clock 实现思路: 调用 timer_sleep 的时候直接把线程阻塞掉,然后给线程结构体加一个成员 blocked_ticks 来记录这个线程被 sleep 了多少时间, 然后利用操作系统自身的时钟中断(每 个 tick 会执行一次)加入对线程状态的检测, 每次检测将 blocked_ticks 减 1, 如果减到 0 就 唤醒这个线程。 首先在 thread.h 中线程类中加入:
改动后的 timer_sleep():
1. 2. 3. 4. 5. 6. 7. 8. 9. 10. void timer_sleep (int64_t ticks) { if (ticks<=0) return; enum intr_level old_level; old_level=intr_disable(); thread_current ()->blocked_ticks=ticks; thread_block(); intr_set_level(old_level); }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第一步: 阅读和理解初始线程系统的代码。pintos 已经实现了线程创建和线程完成, 这是一个在 线程之间切换的简单调度程序, 以及同步基元 (信号量、锁、条件变量和优化障碍)。我们可 以通读源代码的某些部分, 看看发生了什么。例如:创建线程时, 我们将创建要计划的新上 下文。需要提供了一个要在此上下文中运行的函数, 作为 thread_ create () 的参数。第一次计 划并运行线程时, 它从该函数的开头开始, 并在该上下文中执行。当函数返回时, 线程将终 止。因此, 每个线程的行为就像在 pintos 内部运行的一个小型程序, 函数传递给 thread_ create (), 其作用类似于 main ()。在任何给定的时间, 只有一个线程运行, 其余的线程 (如果 有的话) 变为非活动状态。计划程序决定下一步运行哪个线程。 第二步: 重新实现在 "devicese/timerem. c" 中定义的 timer_sleep ()。目前系统虽然提供了一个工 作实现, 但它 基于"忙等待", 也就是说, 它在循环中旋转, 检查当前时间并调用线程, 直到有 足够的时间过去。我们要重新实现它, 以避免繁忙的等待。 [function] void timer_sleep (int64_t ticks) 暂停执行调用线程, 直到时间提前至少计时器 刻度。除非系统处于空闲状态, 否则线程不需要在 x 刻度后唤醒。只要把它放在准备好的队 列后, 他们已经等待了适当的时间。timer _sleep() 对于实时操作的线程非常有用, 例如, 对于
1. struct thread 2. { 3. /* Owned by thread.c. */ 4. tid_t tid; /* Thread identifier. */ 5. enum thread_status status; /* Thread state. */ 6. char name[16]; /* Name (for debugging purposes). */ 7. uint8_t *stack; /* Saved stack pointer. */ 8. int priority; /* Priority. */ 9. int org_priority; 10. struct list locks; 11. struct lock *waiting_for_lock; 12. struct semaphore *waiting_for_sema; 13. int64_t blocked_ticks; 14. struct list_elem allelem; /* List element for all threads list. */ 15. 16. /* Shared between thread.c and synch.c. */ 17. struct list_elem elem; /* List element. */ 18. 19. #ifdef USERPROG 20. /* Owned by userprog/process.c. */ 21. uint32_t *pagedir; /* Page directory. */ 22. #endif 23. 24. int nice; 25. int recent_cpu; 26. /* Owned by thread.c. */ 27. unsigned magic; /* Detects stack overflow. */ 2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