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型教授评聘研究
教学系列教授评审标准
教学系列教授评审标准评定标准:须具有本专业广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丰富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产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拓新的技术研究领域,并取得重大的成果;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设计或艺术作品,或出版高水平的著作、教材;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卓著,在实训、实习、实操等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并取得显著效果;主持和指导实验室(实训车间)建设或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具有处理、解决重大复杂、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指导高级研修人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适用范围本评审标准仅适用于我校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东省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工作指引》和校规校纪等,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者,延迟1年申报。
(二)出现教学事故且教学事故系数累计达到规定情形的,按照学校《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延迟1-2年申报。
(三)凡受党纪、政纪警告及以上等级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四)违反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的,延迟2年申报;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学历(学位)、资历条件(一)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且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
(二)须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
(三)入职我校工作满一年。
第四条继续教育条件按照《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要求,结合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学习,达到继续教育年度学时的要求,并提供当年(本年度)的继续教育证书。
第五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任现职期间,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系统讲授2门以上课程,专业课教师其中1门应为实训或实验等实践性课程,年均授课不少于216学时,并按教学计划安排组织、指导实习、社会调查(实践),指导毕业论文、设计。
教授评定标准
教授评定标准教授评定标准是指教授在评定学生学术成绩和能力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原则。
这些评定标准旨在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表现,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术评价和指导。
教授评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授评定标准的制定、内容和执行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教授评定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
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教授评定标准需要根据具体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制定。
例如,理工科的评定标准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文科的评定标准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文献综述和论证能力。
此外,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也会对教授评定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定教授评定标准时,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确保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教授评定标准的内容应包括学术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面。
学术成绩是评定学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考试成绩、论文成绩和平时成绩等。
教授评定标准需要明确不同成绩的权重和评定标准,以保证学生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此外,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也是评定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教授评定标准需要明确这些方面的评定标准和要求,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表现。
最后,教授评定标准的执行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教授在执行评定标准时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和程序,不得违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同时,教授在执行评定标准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情况和实际表现,确保评定结果的公平和合理。
总之,教授评定标准是评价学生学术成绩和能力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授评定标准的制定、内容和执行需要科学、合理和公正,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教授评定标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学生的学术发展和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大学职称评聘方案
大学职称评聘方案1. 前言在大学教学工作中,职称评聘是评价教师职业发展阶段与水平的重要标准。
合理的职称评聘方案,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积极性,还有利于优化大学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各大学普遍制定了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学科、不同职位的职称评聘方案。
本文就聚焦于大学职称评聘方案的相关细则,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将有所帮助。
2.职称评聘方案的基本要求大学职称评聘方案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2.1 公开、公正、公平、公认职称评聘方案应该在校内公开,并根据职称评聘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有明确的评审标准和程序规定,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确保评审结果公正公平,并得到师生的公认。
2.2 遵循岗位要求,不忽视学科特色职称评聘方案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
同时,不应该忽视学科特色,在保证评审标准合理公正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真正反映教师在学科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2.3 鼓励创新,并注重实践成果评审方案应该注重鼓励创新,对教育教学改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实践工作给予相应的权重。
同时,也应当合理地考虑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的平衡。
2.4 按岗位配备,合理评价职称评聘时应该按照各个岗位的要求进行配备,分别考虑相应的岗位职权、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
评价应该全面,综合,因人而异,合理评价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
3. 大学职称评聘的流程大学职称评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流程:3.1 材料准备教师个人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科研、学术活动等材料,并提交给所在学院工作人员。
学院工作人员应该对职称评审的基本程序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教师准确、全面并及时地提供材料。
3.2 内部初评在教师提交个人材料后,学院通常会开展内部初评,根据学院或学科组委员会的评审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择优推荐入库。
3.3 内部专家评审学院将入库教师的材料提供给内部评审专家组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标准对教师资格和职称进行严格评定、打分,并对结果进行书面说明。
教学型教授、副教授
你真懂教学型教授和副教授的评审么?时下,高校职称竞争日趋白热化!国内部分高校,为了缓解这矛盾,也算是动足了脑筋!新形势下,江西、湖北、广东等省得重点高校,开始为了职称评定另辟蹊径。
比如,这些高校提出了“教学型副教授”、“教学型教授”称号。
把高校教授、副教授评定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两类。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具有创新性的做法。
该做法,立即引来更多高校积极效仿。
当然,也引来争议。
但我认为,既是新鲜事物,引起争议,也属正常。
网络里,有几个人撰写微博,认为教学型副教授、教授不合理。
我要对这几个人说几点:一.断章取义很遗憾,这几个人,对教学型教授和副教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
对这个类型教授、副教授的评定细则乃至细节,都不了解。
所以,他们的言论,某种程度上讲,是空谈!缺乏了解的空谈,是不负责任的!据我所知,教学型的教授或副教授,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照顾。
细看某些高校的教学型副教授或教授评审条件,有一些细则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教学型副教授或教授申报者,必须首先达到所谓科研教授、副教授评审的科研及其他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也同时达到教学型方面关于教学上的一些规定。
你才可以或者有资格申报教学型!所以,我知道的这些学校,一般都对教学型系列评审有两个文件!(一个是通用条件,另一个是教学方面条件补充)。
在我看来,这些学校的做法,不是降低了高职评审,而是加大了高职评审的难度!二、常规我们知道,一般高级职称评审,都会分为政治、工作量、科研、教学等几个大块。
每个大块下,又会有几个小条件,供大家来选。
也就是说,条件背后都有一个“之一”。
而,我了解的教学型系列,在教学要求方面,并没有“之一”。
只有,并同时达到如下条件!而这些条件中,就有关于科研方面的要求,比如,发表教改论文XX篇。
主持教改课题XX项等等!从这个细则可以看出,教学型评审,并不是有人说的那样,只是关起门来搞教学,而不涉及科研!没时间啰嗦了,我只想对那些不经调查就瞎说的所谓的牛人们说,请你们调查前别瞎放屁!三、只是一种新的渠道我们也应该知道,同时擅长教学和科研的人,能有几个????不是说术业有专攻么?!实际上,大学课堂出勤率最低的是谁的课?不需要我来说吧?!你科研厉害,不代表你教学厉害!!!你科研厉害,不代表你就能把成果用在教学上!!!无需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高校做科研,为的是啥?首先,为的职称!其次,为的是钱,钱,知道么?!为啥要开辟教学型系列呢?我们也该知道,科研要求上,科研教授评审,也不是都要求主持!主要参加(国家级课题,排名前5.省级排名前3、市级主持)也可以的。
“教学型教授”:课上得好也能评教授
“教学型教授”:课上得好也能评教授作者:穆子赫盛晓林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9年第06期最近,江西理工大学教师聂龙云被学校欲聘为“教学型”教授,学校已将相关材料报送省人事厅等待审批。
如果审批通过,他将成为学校“教学型教授”职称评定办法首位获益人。
聂龙云1987年从兰州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理工大学任教。
多年来,聂龙云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尤其是2001——2008年实行选课制后,他所承担的高等数学课程的选课听课率是全校最高的,深受学生的爱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教学效果颇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却总因职称外语考试通不过而难圆教授梦。
鉴于上述情况,学校为全面贯彻“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鼓励最好的教师到教学第一线”的原则,决定在今年的职称评定过程中,设立“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岗位,为那些教学质量高却又被诸多职称评定办法卡住的教师开一条绿色通道,鼓励更多优秀的教师潜心于一线教学。
“教学型教授”如何评“过去学校在评定职称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承担了比较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比较好,但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兼顾好科研工作,一直被科研的硬指标卡住而未能评上副教授、教授职称。
…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不是高校职称评定之外另设立的职称,是我们学校为了照顾那些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质量高教师的一种职称评定平衡办法。
”该校人事处副处长刘祖文介绍。
按照江西理工大学职称评定办该规定,申报“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首先需教师本人向所在学院申请。
据刘祖文介绍,申报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申报教师在申报前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公认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人员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申请…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人员的教学质量是评审相关职称的主要指标。
”刘祖文副处长说,“对于申报此职称的相关人员的教学质量考核,主要由学校教学督导组、学院教学质量督导组、被授课程的学生三方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课堂考评。
设置教学型教授的合理性辩解——基于教学学术的视角
全 面提 高高 等教 育质 量 的若 干意 见 》 , 明确提 出高
校 要牢 固确立 人 才 培 养 的 中心 地 位 , 大 力 加 强 教 学 工作 , 切 实提 高教 学质 量 。然 而 , 这些 会议 和 文 件 的精 神并 没 能 得 到很 好 的贯 彻 落 实 , 大 学 教 学
第 7卷
第 3 期
高
校
教
育
管
理
Vo 1 . 7 No . 3
Ma y 2 01 3
2 O l 3年 5月
J o u r n a l o f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M a n a g e me n t
设 置 教 学 型 教 授 的合 理 性 辩 解
此, 评 聘 教 学 型 教 授 并 没 有 放 弃 对教 师 科研 业 绩 的 要 求 。 只 要 教 学 好 且 具 有 丰 富 的 教 学 学术 成 果 或 丰 富 的 专 业 学 术 成 果 或 两 者 兼 备 者 皆可 以评 聘 教 授 , 其 中, 教 学 好 是 共 同的 基 本 条 件 。 关键词 : 教 学型 教 授 ; 教 学学术 ; 学 术性 教 学
果; ( 3 )荣 获各种 教 学成 果 奖 、 质量 工 程 建设 项 目 称 号等 。 对 于大 学设 置教 学型 教授 , 有人 持反 对 意 见 。
如, 浙 江 师范 大 学 刘尧 教 授 认 为 , “ 教 学 型 教授 传
递 给人们 的错误 导 向是 : 只要 教 学 好 , 科研 不够, 也 可 以做 教 授 ” l 2 J 。江 苏 大 学 王 长 乐 教 授 认 为 :
学好 而科 研差 的教 授 。他们 反 对设 置教 学型 教授 的理 由可 以概 括 为 : 教 学 与 科 研 都是 评聘 教 授 职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学型教授系列岗位的聘任与晋升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学型教授系列岗位的聘任与晋升作者:熊岚,王运来来源:《高教探索》 2018年第4期卡内基梅隆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东北部匹兹堡市的私立大学,创建于1900年,迄今有118年历史。
它是一所全球性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拥有超过12000名学生,5000名教职工,95000名校友。
大学的教职员工因与学生密切合作解决重大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挑战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大学将发展重点一直放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面。
培养的毕业生因为他们的创造性而被世界上一些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认可和优先招聘。
大学共有7个学院,分别是:卡内基理工学院、美术学院、迪特里希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亨氏学院、梅隆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和泰珀商学院。
[1]这所大学能够创造出辉煌成就、培养出大量创新型人才,有赖于很多因素,其杰出的师资是一大关键因素。
而大学管理中科学而灵活有效的政策———尤其是教学型教授系列岗位的评聘政策———的制订与运用,则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那么,卡内基梅隆大学独特的教学型教授系列岗位的评聘政策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引领和激励教师发展的呢?对我国大学教师评聘制度改革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启示呢?一、卡内基梅隆大学教学型岗位系列职位聘任与晋升政策解读(一)政策制订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保持卡内基梅隆大学学术活动在教学、学术、专业和艺术等所有方面的质量、灵活性和连续性,学校通过由具备资质并被赋予相应职位的教职员的教育服务,使普通教职员的工作得到补充完善。
教学型教授系列岗位政策是专门针对全职教学系列岗位的教师而制定的。
所设置岗位包括教学型助理教授、教学型副教授和教学型教授,这一系列职位所赋予教师的相应地位,不受制于大学终身教职、研究型和特殊的教职员系列岗位的聘任与晋升政策。
教学型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是专门针对教学型岗位的聘任,不适用于大学其他岗位。
教学型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主要责任是对教学进行关注,主要的聘任与晋升标准是教学优秀。
2016. 5 华东交通大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理工科类)评聘条件(新) (1)
华东交通大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理工科类)教授一、教学研究型(一)教学质量:1.必备条件(1)专业课教师任现职以来,每年至少主讲1门本科生课程,并年均完成160计划学时。
年均指导2名以上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独立、系统地讲授1门研究生课程,或全程指导一届研究生。
(2)基础课教师任现职以来,每年至少主讲1门本科生课程,并年均完成192计划学时(包括本专科课堂、实践教学、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工作量)。
独立、系统地讲授1门研究生课程,或全程指导一届研究生。
2.选择条件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方面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主讲人(排名前2)。
(3)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排名第1)。
(4)主持国家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排名前2)或主持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
(5)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一等奖以上(排名前3)。
(6)获得国家、省级教学名师或校“教学标兵”或“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7)通过认证的专业,在认证过程中的专业负责人(排名前2)。
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二:(1)获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或省级一等奖排名前3、二等奖主持人。
(2)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或获多媒体课件奖(国家级一等奖以上排前2,国家级二等奖主持,省级一等奖主持)。
(3)主编教材1部以上且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万字以上;或主编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以上(排名第1)。
(4)参与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排名前3;主持完成省级教改教规项目1项(重点项目排名前2,一般项目排名第1)。
(5)主持本科或研究生教学工程等项目(国家级排名前2,或省级排名第1)1项(只认定一次)。
(6)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篇,或在一般期刊公开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2篇。
(7)指导学生获学科竞赛奖(第一类:“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以上排前5,二等奖排前4、三等奖排第3,省级“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一等奖以上排前2;第二类: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项目获国家级一等奖以上排前2)(8)获教学竞赛奖,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或获校“优秀主讲教师”或获省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教学竞赛须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面向所有学科专业、经学校选拔推荐参加)。
高校教授岗位分级聘任研究
而言 , 岗位 分级制 度 给 教授 提 供 了更 大 的晋 升 空 间 , 量 和质 量 , 纵、 横 向科 研项 目, 获批 专利数 量等 易于量
摘要: 本 文分析 了现 行 高校 教 师 岗位 分级聘任 中存在 的 问题 , 提 出了具 体 的 改进措 施 及 建议 。
在 此基 础上 , 重点针 对 高校 教授 岗位 分级聘任 问题 , 提 出了教 授 岗位 分级 聘任 考核 评 价模 型 ,
建立教授 岗位 考核评 价 流程 、 指 标体 系和评 价方 法 , 并根 据 实 际案例 , 进行 应 用研 究 。 关 键词 : 高校 ; 教授 岗位 分级 ; 考 核评价 模 型 ; 考核 指标
岗位分级聘任是社会分层 中的学术职业分层问题 , 依 的岗位分 级考核 评 价模 型 的研 究 。本 文在 分 析 教师 提 出了具体 的改进 据各个 学科 领域 的不 同 , 对教 师所拥 有知识 的质 和量 岗位 分级 聘任 考核 问题 的基 础上 ,
进行层 级 的划分 , 从而形 成学 术水平 的分层 即教 师 岗 措施 和建 议 。重点针对 教授 岗位分 级聘 任 问题 , 建立 位分级 ¨ J 。教 师 具 备 什 么 层 级 的学 术 水 平 , 相 应 的 教授 岗位 分级 考核评 价模 型 , 确定 相应 的指标体 系 和 享有该 层级 的学术 权 力 和承 担 该 层 级 的学 科 发展 责 指标 权重 , 并结 合 H大学 管理 学 院实 际情 况 , 以教授 进行应 用研 究 。 任 。为完善 高校人 才 队伍 建 设 和 收入 分 配 制 度 的改 岗位分级 为例 , 革, 高校教 师 岗位 分级设 置管 理制度 应运 而生 。 岗位 分级 制度将 原来 的 4级 岗位结 构 改 为 1 3级结 构 , 每一级 教师 都有 了更 大 的发 展 空 间 。尤 其 是 对教 授
教学型教授评审条件
教学型教授评审条件如下:
•课堂教学时数年均108学时以上(含课程实验学时),或英文授课满54学时。
•完整指导过2名以上硕士研究生,协助或独立指导过至少1名博士研究生,效果良好。
•任职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5篇以上,其中一篇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或发表过2篇高水平文章。
•任职以来,作为主要负责人,至少主持两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在任职期间,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00万。
•在任职期间出版至少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或主编至少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参编一本以上正式出版的专著或教材,且编写文字在10万字以上。
•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或优秀教材二等奖以上,且为主要完成者。
集美大学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办法试行
集美大学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14.5.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中,学校设置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岗位。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美大学专任教师。
第三条按照“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岗位管理”的原则实行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制度,吸引和遴选一批从事本科教学工作有一定年限、师德和教学质量优良的专任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第二章岗位设置第四条岗位总量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按照学校核定给学院教师高级职务岗位总量不高于15%的比例自行设置学院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岗位总量。
第五条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岗位分为4个等级,包括正高四级、副高五级、副高六级、副高七级。
学院在保持专任教师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的前提下,自行确定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五级、六级、七级岗位数。
第三章岗位职责第六条教学型教师高级职务岗位的基本职责(一)教授岗位的基本职责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每学年至少完整完成3门次本科生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至少1门2学分以上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程),完成所在单位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2.承担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组织、领导或作为主要成员(国家级的前3,省部级的前2)参加教改团队,完成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改革或教学研究项目,取得与本学科专业方向一致并被同行专家认可的突出成果,在四类刊物以上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
3. 掌握本学科专业范围内的学术和教学发展动态,负责本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将本学科专业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
4.领导本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梯队建设,培养并提高本学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5.承担适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二)副教授岗位的基本职责1.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每学年至少完整完成3门次本科生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至少1门2学分以上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程),完成所在单位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上海交大教学系列职称评审方法
上海交大教学系列职称评审方法摘要:一、引言二、上海交大教学系列职称评审标准1.讲师2.副教授3.教授三、评审流程1.申报阶段2.初评阶段3.复评阶段4.终评阶段四、评审注意事项1.材料准备2.教学成果展示3.学术诚信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职称评审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我国著名的高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学系列职称评审方法具有严谨、公正的特点,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本文将对上海交大教学系列职称评审方法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二、上海交大教学系列职称评审标准1.讲师讲师职称评审主要侧重于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
申报者需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2)具备教师资格证;(3)近三年教学质量评估优良;(4)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2.副教授副教授职称评审除教学能力外,还强调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申报者需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博士学位;(2)具备讲师职称;(3)教学成绩显著,教学质量评估优良;(4)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教授教授职称评审突出学术贡献和教学成果。
申报者需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博士学位;(2)具备副教授职称;(3)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发表一定数量的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4)教学成果丰富,教学质量评估优秀。
三、评审流程1.申报阶段申报者需按照学校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
2.初评阶段评审委员会对申报者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申报者进入复评阶段。
3.复评阶段评审委员会对进入复评阶段的申报者进行教学成果展示、学术成果评估等环节,选拔出优秀者进入终评阶段。
4.终评阶段评审委员会对进入终评阶段的申报者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职称晋升名单。
四、评审注意事项1.材料准备申报者需认真准备相关材料,确保材料真实、完整、规范。
2.教学成果展示申报者需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包括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教学改革等方面。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研究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更加重要,也更加需要创新和改革。
本文将围绕着“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意义“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融入世界一流学府之列。
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作为衡量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是衡量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校的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一,而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是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秀的高校教师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进而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国际竞争力。
优秀的高校教师是学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其职称评审标准也应该更加符合国际标准,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办学要求。
“双一流”建设也要求高校教师增强服务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应该更加关注其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意义在于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竞争力和增强服务能力,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必要性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改革是必要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行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多为“以论文为主、以职称为核心”,容易造成学术腐败和论文灌水现象,导致学术评价指标不够全面、不够科学。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不够符合“双一流”建设的要求。
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要求滞后于国际一流学府的水平,不够符合“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教师的国际化竞争力。
“教学型教授”能否推动职称评定改革
“教学型教授”能否推动职称评定改革“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这是安徽财经大学最近设立的工作岗位。
教授分出类型,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
安徽财经大学决定试行新的教师职称评定方案,拿出小部分职称指标授予符合“教学型教授”和“教学型副教授”标准的教师。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够得上“教学型”的教授或副教授呢?该校提供的标准是“在教学上获得公认好评”“得到教学督导老师多次表扬”以及“最受学生欢迎”等。
据报道,此方案出台之后,既受到了该校师生的欢迎,也得到了相关方面的认可。
当地教育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此举开了省内高校职称评定先河,值得借鉴,而媒体亦以“破冰”论定意义。
事实上,就全国范围而言,安徽财经大学此举并非首开先例。
此前,武汉大学就设立过“教学型教授”岗位,旨在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评聘教授职称创造公平环境;同济大学则通过设置“专业建设责任教授”岗位,实现“教学型教授”享受与“科研型教授”同样的待遇;天津师范大学也曾在职称评定中单列指标,评选“教学型教授”。
而在这些措施实行前后,相关讨论更是时有所见,比如北大教改之时,有论者就建议设立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岗位,以便改革循序渐进、顺利推行;又如,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教学出色却只以“讲师”终其一生的悲情遭遇,引发过关于教学、科研与职称晋升的大讨论。
这些先期的尝试和讨论,实际上构成了此次安徽财经大学职称评定改革的大背景。
联盟近年来,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颇受诟病,诸如评审标准过于僵化、行政主导色彩过浓、教学与科研比例失衡等,都是舆论剑锋所指之处。
这些弊病,经过多年的累积,形成了彼此牵扯、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
“讲课再好也评不上教授”的情况,只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现下的职称评定虽然包括了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以及教学成果等几方面的标准,但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要求显然占了压倒性优势,由此写论文、出专著、搞项目几乎成了晋级的不二选择;而跟着这个指挥棒,教师自然也就埋头于数量指标,轻视教学实践。
教授评审条件
教授评审条件在学术界,教授评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决定了教授的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的拨款以及学术成果的认可与发表。
教授评审条件是评审委员会在评审教授时所参考的标准和要求。
下面将从教授评审的几个方面来介绍教授评审条件。
教授评审条件中的重要一项是教学能力。
教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能力。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会对教授的教学反馈、教学评估以及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考量,以判断教授的教学能力是否达到评审标准。
研究成果是评审教授的重要依据之一。
教授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包括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术影响力。
评审委员会会对教授的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论文发表、科研项目获得的资助以及学术会议的邀请等。
这些科研成果的贡献程度和学术影响力将是评审教授的重要依据。
教授评审条件中还包括教授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教授在学术界应该具备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包括在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担任学术期刊的编委或审稿人以及在学术组织中的职务等。
评审委员会会对教授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进行评估,以判断教授是否具备成为教授的资格。
教授评审条件中还包括教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教授应该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科研项目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论文进行修改和指导以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等。
评审委员会会对教授的学生指导能力进行评估,以判断教授是否具备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的能力。
教授评审条件中还包括教授在学术界的国际影响力。
教授应该具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包括与国际学者的交流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发表以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等。
评审委员会会对教授的国际影响力进行评估,以判断教授是否具备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能力。
教授评审条件是评审委员会在评审教授时所参考的标准和要求。
教授评审条件包括教学能力、研究成果、声誉和影响力、学生指导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学型教授评聘研究摘要:目前的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存在许多弊端:评出了一些未从事过教学工作的教授、一些不会教学的教授、一些不愿教学的教授;影响了大学教学职能的充分发挥;导致科研成果低级重复,甚至学术腐败;影响了教风和学风,引起了公众对大学教学质量的不满;导致大学教师不愿意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不愿意研究大学教学;对教师不公正,严重影响了倾心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型教授超越了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的争论,认为教学工作也是学术工作,教学研究也是科学研究,评聘教学型教授能够让专注教学的人安于教学,让擅长教学的人乐于教学,使专注教学、擅长教学的老师都能获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职称待遇。
关键词:教学;科研;科研型教授;教学型教授继“晏才宏事件”和“朱淼华现象”之后,“清华不再续聘方艳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据清华大学学生刊物《清新时报》报道,2014年4月初,37岁的外文系讲师方艳华进行了述职答辩,答辩后,主管外文系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张为民对方艳华的评语是“教学效果优异,深受学生欢迎。
独特的英语写作教学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系内决定继续聘任。
但是学校人事处根据“就职9年未晋升职称的老师必须离职”的“非升即走”合同规定,判定方艳华不符合续签要求,并于4月20日左右在校务会上下达不再续聘的决定。
清华不再续聘方艳华,5天里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
正是主管外文系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张为民的高度评价和毕业生的请愿书,方艳华老师“幸运”地从“非升即走”改为“非升即转”,目前方艳华老师已和校方达成一致,仍留在清华大学,但转岗为职员,不再从事教学工作。
[1][2] 在我国大学,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出现此类“事件”或“现象”,难道我国大学的职称评聘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科研取向的职称评聘制度。
一、目前教授评聘制度的弊端所谓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是指在评聘教授职称时,科研成果是评聘的唯一标准,而教学业绩只做参考,甚至被忽略不计,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重科研轻教学”。
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存在许多弊端。
(一)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评出了一些未从事过教学工作的教授、一些不会教学的教授、一些不愿教学的教授1.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评出了一些未从事过教学工作的教授教学是大学教师最重要、最主要的本职工作,“未从事过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在评教授时被一票否决,但目前的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却只看教师的科研成果,不管其是否从事过教学工作。
“2005年在广西有一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位没有教过课的年青教师由于其科研成果显著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破格本无可厚非,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问题是晋升的是教授而不是研究员。
”[3]记得钱伟长曾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
连老师都不是,怎么还可以被评为教授呢?如果评的是研究员还说得过去。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高校似乎很正常,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君不见一些高校的政工干部,虽然没给学生上过课,但因为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照样评上了教授。
2.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评出了一些不会教学的教授大学里确实存在一些不会教学的“科研精英”,他们上课让人不敢恭维,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差,但由于“科研成果丰富”,故能轻而易举地评上教授职称。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蔡睿贤所言:“一些名校评教授,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数量。
但有些人只会写论文,不会教书,如何能当教授?以我看来,发表学术论文多的人当研究员就够了。
”[4]为什么不会教学只会科研的人也能顺利评上教授职称呢?这就是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只看科研成果而无视教学质量所致。
3.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评出了一些不愿教学的教授1869 年查尔斯?艾略特在就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演讲中宣称,大学教授的首要工作是“系统而认真的课堂教学”。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成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话题。
教育部“教高[200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国高校还是默许某些所谓科研任务重而缺少精力和时间的教师不参与本科教学。
“一项统计显示,在教育部所属的大学中,有1/3的教授和1/5的副教授没有承担相应的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其中几所大学竟有70%的教授、副教授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
”[5]他们把精力和热情都倾注在了能给自己带来更大收益的科研上。
这些教授不愿上课,一天到晚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跑课题拿项目,忘记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究竟还是不是教授?(二)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影响了大学教学职能的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其中教学是大学产生的源头和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大学的首要职能。
《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类高等学校都要不断调整和明确办学思想,要真正做到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
”《高等教育法》和《通知》对教学的职能和地位作了非常明确的界定,是国家对每一所高校的法律要求,各高校本应不折不扣地遵循之,但是,尽管“在理论层面上,人们一般都很清楚大学有三大职能,即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
但在实际的运作中,教学往往成为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领域”。
“……在大学教师实际的任职期间,在大学教师晋升的时候,教学工作基本不提。
即使提到,教学工作也是最容易满足条件的领域,很少有人会因为教学工作而影响晋升或遭到解聘。
”[6]高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对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取向,导致相当多的教师不能安心教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影响了大学教学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导致了科研成果低级重复,甚至学术腐败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曾指出,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90%是泡沫。
[7]由于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唯科研成果是论,为了尽快晋升教授职称,不具备科研素质的教师只能拼凑、抄袭、造假、请“枪手”及版面买卖;而那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也被“逼良为娼”、“随波逐流”,大肆生产文字垃圾,导致了低水平、无价值、重复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还有一些高校的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别人辛苦撰写的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大名,利用自己的关系争得各种科研项目,但他们公务繁忙,缺少时间和精力,就让别人替他完成。
这些人丧失了起码的学术道德,加剧了学术腐败。
(四)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影响了教风和学风,引起了公众对大学教学质量的不满目前的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迫使许多高校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对于教学本职工作,则漠不关心,敷衍了事。
在大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上课时要么照本宣科极力灌输,要么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要么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要么僵化死板毫无生气,要么缺乏条理令人乏味。
这些教师表现出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马虎应付,敷衍塞责等不应有的态度,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是如何以最少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科研好,课上得再不好,也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谴责和惩罚,他们上课就只剩下了一个目的,追求工作量,“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不’字来概括:不认真备课,不认真讲课,不辅导,不答疑,不看作业,甚至学生毕业论文也能不看就给出成绩”[8]。
还有,考前划范围、指重点,甚至给学生透露考题等等。
学生则考试作弊,“60分万岁”,念“生意经”,非法同居等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风和学风。
难怪有学生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成了科研祭坛上的牺牲品”,公众则戏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还不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中生。
”(五)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导致大学教师不愿意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不愿意研究大学教学“大学教师什么都研究,就是不研究大学教学本身”是当下普遍的现实问题。
调查表明,不少大学教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机械刻板的知识传播,认为只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科研能力,教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教学无需学习,更无需专门研究,“学者即良师”。
笔者曾经访谈过几个大学老师,有些竟然没有听说过“习明纳”、“研究性教学”、“自主学习”等等,有些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据笔者观察,不少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除了灌输还是灌输(批判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称之为“银行储蓄式教学”)。
可见,大学教学是需要学习和研究的。
正如克雷斯和斯蒂曼所指出:“大学教师的教学需要探究、分析教学和学习的性质,需要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来理解和应对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已知的关于学生学习的知识,需要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地是改造和扩展知识。
”[9] (六)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对教师不公正,严重影响了倾心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纽曼认为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同时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因为“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异的职能,也是迥异的才能,并且同一个人兼备这两种才能的情形并不多见”[10]。
密西根州立大学詹姆斯?费尔韦瑟教授通过调查统计证明了这个结论。
他调查统计了美国大学教师两年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情况,发现学术著作的数量和承担的教学工作量都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教师,仅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20%。
这一比例在各种类型的大学里基本一致,说明在美国大学中大约只有20%的教师可以同时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大部分大学教师是不能同时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的。
[11]可见,教师群体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教师擅长科研,有的教师擅长教学,能够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是极少数人。
但是,目前的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片面重视科研,致使那些长期默默无闻、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且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与教授职称无缘,有的甚至因为没有科研成果而“下岗”,如晏才宏、朱淼华、方艳华老师等,引起了教师之间在职称评聘上的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倾心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
二、教学型教授:超越了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的争论(一)“教学型教授”评聘制度的理论基础美国历史学家佩琦?史密斯(Page Smith)在其著作《扼杀精神:美国高等教育》(1990年)中这样描述美国的高校:美国高等院校的景象如同一片荒芜的沙漠,已往的辉煌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对教授职位的“厮杀”,对本科教育的无视……这种迹象表明,他们正在扼杀美国高等教育的精神。
美国教育家、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 L,Boyer)正是针对美国高校“重研轻教”的价值取向和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忽视教学工作而导致美国本科生教学质量下滑的景象,于1990年提出了“教学学术”思想,他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相信古老的对‘教学与研究关系’的讨论已经过时,给予我们所熟悉和崇高的术语‘学术’一个更加广泛、更有内涵的解释的时候已经到来,它将能够给大学教师的全部工作以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