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1.1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首先要解决农民“奔小康”的问题,而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是有效帮助农民提高收益,实现小康的最佳途径。

农产品流通枢纽工程就是交易市场。

交易市场一旦形成,将链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交易网络、仓储运输、终端市场的完善产业链,农业产业链的加速运行,将带动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小康”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农产品的营销,不能靠单一品种打天下,要创造“区域农业”和“概念品牌”的新理念,集群营销,迅捷交易,大市场是必要手段。

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将虚拟交易环境和物理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结合起来,使市场需求和生产供应系统信息对称,生产满足需求、需求拉动生产,也须要靠市场来实现。

红河州地处云南南部,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目前红河州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批发市场档次不高,交易方式比较原始,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鲜活商品的储藏、加工和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经营主体比较分散,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红河州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农业生产中对科技的利用过于贫乏,在对生物资源利用中没能进行深入挖掘开发,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造成对资源的不必要的

浪费。

因此,建设云南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就非常重要。

1.2 首期开发内容

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发发展。

A、建设一个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分为十一大功能:

1、农副产品交易区;

2、绿色食品区交易;

3、中药材市场;

4、花卉交易市场;

5、大型种子交易区;

6、零星产品鲜货交易市场;

7、农用物资区;

8、农副产品加工区;

9、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

10、电子商务及管理中心。

B、建构一条农业产业链,包括对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及其延伸的产业如种、生物有机肥等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气候等优势,提出农业发展新概念。

C、食品加工链主要从绿色食品的加工、生产、包装方面来开发,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同时注意对相关产品品牌的塑造。

D、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先进的设施,高新的科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快速了解各级市场的需求情况,并及时反馈,以达到工作效率的快速高效,减少中间许多不必要的环节,节省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还可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拓

宽了市场范围。

E、远程配送系统利用网络连接国际(东盟国家如: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及国内几大城市市场,了解终端市场的需求情况利用远程配送体系高效快速实现产品流通。

二、红河州资源现状

2.1 红河州基本情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滇南,南部与越南毗邻,总面积32931平方公里。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元江为界,元江以东属于滇东高原区,元江以西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全州最高处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米;最低处在河口县南溪河口,海拔76.4米。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水系,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湖泊有异龙湖、赤瑞湖、大屯海和长桥海。

2000年末全州总人口41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5.68%。世居少数民族有哈尼、彝,苗、傣、壮、布依、拉枯9个民族。红河州少数民族众多,它们的宗教信仰,民族建筑,服装服饰、音乐舞蹈各有特色。

全州辖个旧市、开远市及蒙自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县共十三个市县,蒙自县为该州州府所在地,距离省会昆明288公里。

红河州北与昆明相连,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848公里。红河州内昆河二级公路贯穿南北,滇越铁路从境内穿过,列车直达越南首都河内。发展旅游业具有很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红河州资源丰富,是云南省有色金属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州有三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烤烟为主,草果产量居全国首位。香蕉、菠萝、石榴为自治州的名产。

州域地处滇南地纬度高原季风活动,气候类型复杂,具有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热量水分分布复杂,垂直差异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2、光、热资源充足,季节分布不均。3、春、秋季节气温不稳,夏季高温不足。4、雨热同期,干湿季分明,中部坝区干旱突出。

全州现有林地面积868万亩,其中天然林地面积达704万亩,总面积为160万亩的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均为原始森林。州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禽异兽不少,是云南省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2.2 红河州植物资源

州内乔灌木植物共有132科,584属,2078种,占全国乔灌木植物种数的四分之一。树种繁多,其中珍贵用材树种22种,如树鼓、黑黄檀、毛叶坡垒、云南红豆、东京龙脑香等热带、亚热带珍贵树种;优良用材树种21种以上;速生用材树种14种。200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为30.8%。草本植物,野生草本植物资源(包括草质藤本)共有103个科,579个属,1464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近200种。草本纤维植物有28种,是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也是工业的重要原料。芳香草本植物有25种,其中油脂类9种,芳香类16种,草本淀粉植物有27种。草本植物中可作为蔬菜利用的有18种。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类植物有海菜花。

2.3 红河州动物资源

境内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长臂猿、金丝猴2种;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动物有虎、懒猴、灰叶猴、毛冠鹿、熊狸5种;三类保护的动物有豹、岩羊、穿山甲、原鸡等12种。珍稀兽类占全国一、二、三类珍稀保护兽类种数26.4%。兽类有9目27科69属的112种另10个亚

种,总数占全国(509种)的22%,比称之为“动物王国”的西双版纳还多11种。州内两栖动物有57种(2目7科16属),爬行类动物有71种(3目14科44属)。共有两栖爬行类128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21%、全省总数的51%,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属珍稀保护种类有5种,即巨蜥、蟒蛇(均为二类)、大避虎(蛤蚧)、虎纹蛙(为三类)。鸟类红河州有鸟类19目59科45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40%,全省的58%。属于国家级保护物种有46种。分布于州内的留鸟、夏俟鸟和繁殖鸟共有349种。

三、农业大市场的发展规划

3.1 目前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

传统的物流方式多是销售商从农民手中购得产品,卖给下一级的销售商,下一级的销售商一部分留由自销,另一部分卖给下一级销售商,这种方式虽然投资小,收益快,但它只能小范围的解决一些问题,而且中间诸多的流通环节造成了时间和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不灵敏,产品流通扩散和辐射空间狭小,很难发展大规模的远程经营和控制,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容易出现脱节的情况。

仓储式集中批发与零售方式,销售商或批发商从农民手中购得商品进入仓库,由仓库和批发市场面对初级零售商和消费者,这种方式虽然减少了产品流通的环节,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投资额相对比较大,而且产品在仓储过程中有一定的损耗,大量囤积产品风险也较大,对市场变化的应急措施不得力,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做出新的变更。

定单式直销经营,销售商在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前就与农民签定合同,确定购买的农产品品种、数量形成类似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然后由销售商进行销信,这种方式固然减少了投资的额度,扩大了农产品的生

产规模,但是对市场的应变能力非常低,不能形成一个规范的物流体系。

零远程配送的直销经营,通过网络直销的方式,直接接触顾客,根据市场需求,直接从农民手中购得所需商品,用不到36—48小时之内的时间,将商品从农民手中直接运送到零售商甚至顾客手中,极大的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拉近了生产地和终端市场之间的距离,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风险,扩大了利润空间和市场拓展范围。

3.2 项目市场发展模式

本市场采用电子商务平台和物理网络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并围绕这个电子商务平台建成一个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物流集散基地。云南气候有垂直立体的特点,有生产多样性生物产品的前提,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通过市场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把周边地区通过精加工生产的茶桑、蜂蜜、豆类、瓜果类产品,以及各种特色畜禽、中药材直接与国内国际市场相连接,建立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哈尔滨等国内大中城市的营销中心,通过电子平台把信息及时迅速反馈给农产品市场,以加快物流速度,减少不必要的的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红河农产品市场将小仓储、大网络、远程配送、仓储式集中经营相结合,侧重于对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结合远程配送的方式,小范围内采用仓储销售方式,有效连接产品生产基地的上游市场和最下游的终端市场,同时为了减少一部分仓储和流通带来的风险,在市场中建立一个食品加工基地,集包装、加工、检验于一体,有效的为流通市场降低风险同时树立集生产、加工、远程配送运输、销售一条龙的大市场形象,提高市场的知名度,为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打开销路,为红河州建立优质烟、优质米、中药材、特色畜禽、林果、茶桑、水产养殖基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周边地区的花卉、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多的销售渠

道和更广阔的销售市场。

四、市场可行性分析

4.1 市场背景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消费需求回升的主要因素。究起原因主要是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资金积累不多,影响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市场不发达,小的集贸市场多、上规模的市场小。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全、流通不畅。至今没有整个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信息系统。部门间缺乏信息沟通;原料一加工一流通各环节缺乏信息沟通;科研与生产间缺乏信息沟通;国内外(科技、市场)缺乏信息沟通。与此同时,由于农民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国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多,从事流通的人少,尤其是比较了解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经纪人太少,农民难以按照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生产,从流通领域赚钱也太小。另外,资金短缺也制约了农民开拓非农产业的能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积累资金不多,没有能力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或投资其他生产领域。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底我国乡村两级实际承担的净债务为3259亿元。其中,乡级1776亿元,每乡平均408万元;村级1483万元,每村平均21万元,农民人均净债务374元。最新资料显示,近两年来乡镇两级债务依然呈现增长态势。

农业部日前向西部地区推荐重点发展的五类特色农业:特色种植业产品、特有园艺产品、草业和草地畜牧业、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业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农业部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西部地区特色种植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品质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品种、品质结构,逐步减少不具备资源优势、缺乏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为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腾出空间。

4.2 市场现状分析

1、国内市场现状

中国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而现代社会人们更是追求事物的可口、方便、健康、营养和安全。当人们看到高度浓缩果汁、灭菌保鲜的牛奶、时下流行的排酸猪肉,都会为其所动。现在谁也不会否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中国农业在结构调整、发展的过程中对此有着切肤之痛。当十几年前,我们还在为农药化肥的推广、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而欢欣鼓舞时,或许没有想到,加入世贸组织仅半年之际,就遭遇了农业上的“绿色壁垒”。这犹如当头一棒,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随着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提法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利用科技提高我们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让食品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更好地联姻?农产品深加工的特点之一就是科技含量高,所以更需要高科技作为推动剂。而科技的不发达却成了制约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以初(粗)加工为主,深加工能力薄弱。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居民食物中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仅占2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70%以上;我国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为25%左右,一些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是0.3至0.41,发达国家是2至31;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51,发达国家为31为止,有关专家呼吁,中国的食品工业应与农业“手牵手”。然而现在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农产品生产出来后,没有市场;而具有广大市场的食品工业,却无法得到必需的农产品。不能被市场和加工企业接受的农产品有何意义?而没有食品工业的参与,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只能是一句空话。有关专家指出,有了食品工业的保

障,农产品深加工便有了市场,农业科研便有了方向;同样,有了农业的保障,食品工业便有了放心的原料。

2、项目所在地市场现状

红河地处西部云南,经济发展相对国内其他地方落后,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批发市场档次不高,交易方式比较原始,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鲜活商品的储藏、加工和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经营主体比较分散,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红河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对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全州2002年度农产品播种面积和产量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