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必修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
4、用图表示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画图略,见板书设计)
5、据版图小结:环境问题从成因主要表现为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据版图和图4-1-1提问:人类目前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从成因上如何归类?
7、由于不同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同,生产类型不同,导致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不同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有何不同?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本图4-1-1展观了人类面临的七种环境问题,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等形式,从某一地区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因此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本地的环境问题案例,如大气污染与酸雨、河流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
(3)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关系
(4)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这节内容是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2节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第一节,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是对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总结与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知识铺垫。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要求:条理清晰,分类准确,能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多样性。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环境问题,深入分析其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环境保护宣传海报。
-要求:主题突出,设计新颖,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环境问题知识的掌握。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反馈提供依据。
3.教学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批改练习,交流答案,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特别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的定义和表现。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
2.掌握我国及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形成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1(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案例研究《中国土地沙漠化问题》一、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活动建议:联系实际,撰写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守则;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知识网络四、学习过程:[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A、环境问题是指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B、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小C、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D、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逐渐减少解析: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着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
答案:C2、下列属于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的有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硫化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大气污染是指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由燃烧煤和石油类物质产生。
答案:D[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B.水土流失C.土壤污染、水体污染D.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音2.由于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有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臭氧层破坏③产生酸雨④光化学烟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环境问题属于滥采滥用自然资源引起的是A、上海地面一度发生持续下沉B、大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C、因酸雨的影响,西欧的一些树木日趋凋零D、尼罗河三角洲堆积速度变慢4、下列生产活动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A、美国的石油农业B、我国西部地区的绿洲农业C、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D、我国南方山区的立体农业5、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A、环境对自身的净化能力B、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C、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D、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6、下列各组选项中,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A、寒潮—霜冻—土壤盐碱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7、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将会导致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土壤盐碱化D、水资源短缺8、下列人类活动使人地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是A、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小麦B、长江上中游地区发展种植业C、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D、弃田造林9、滥伐森林会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②加快物种灭绝速度③引发地方病④污染地下水源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0、北京市50年来水井的平均深度下降了40余米,这说明A、北京市雨水逐年减少B、我国打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C、北京市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D、北京市地下水水资源日益减少11、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约为A、0.12公顷B、0.22公顷C、0.32公顷D、0.33公顷12、2000年全球人口密度为A、24人/平方千米B、40人/平方千米C、45人/平方千米D、54人/平方千米13、大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破坏B、燃烧煤和石油类物质C、火山爆发D、气象灾害二、综合题14、环境问题有许多种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掌握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认识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2. 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危害3.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治措施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5. 学生实践与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危害。
2. 难点: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明确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
3. 分析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危害:介绍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系统的危害。
4. 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化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5. 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 学生实践与探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六、教学过程(续)7.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环境问题案例,如我国雾霾治理、水污染治理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成因和解决办法,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个环境问题,讨论其产生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湘教版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必修二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如何教授这篇文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篇文档将介绍我是如何制定教案并进行教学的,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各位地理老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案制定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掌握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3.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教学过程1.预习复习(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迅速回归学习状态,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
2.新课讲解(30分钟)(1)引入环境问题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同时先解答他们的困惑。
(2)讲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讲解和概述的方式,介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不足、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荒漠化等,并逐一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危害。
(3)介绍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通过案例展示和讲解,介绍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包括减排、节能、环保、治理等,并分别讲解这些方式的作用和操作步骤。
3.案例讲解(20分钟)选用几个当前热点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分类、能源危机等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课(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研究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估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教学反思教学效果经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同时,学生对环保措施的掌握和理解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教学过程在课堂中,我采用提问、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课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听觉、视觉、思考和交流需求。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二册(2019版)教案
一、引入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与环境相互作用。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和强度的增加,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本节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后续学习和生活中的环保实践打下基础。
二、授课内容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资源环境的耗竭与环境污染
2.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
3.土地沙漠化和城市环境污染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
1.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2.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看视频、做实验、分组讨论等形式,使他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和了解环境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现象和危害;
2.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3.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治理。
教学难点:
1.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2.环境治理的效果与成本。
五、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相关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危害、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2.倒叙教学法:从未来的环境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目前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视频教学法: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环境问题。
六、教学评价
1.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能力;
2.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
3.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设计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教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标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题
教师结合自主
15 分 钟
学习的问题和 合作探究生成 的问题进行归 纳并进一步让
给学生归纳出共性的问题, 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 进行质疑、补充。
学生进行小组生成 问题展示,
学生展开讨论
8分 钟
对重难点进行 延伸拓展
教师巡视指导,对重难点进 行延伸拓展
通过合作探究,进 一步掌握重难点知 识
15 分 钟
结合所在地实际分析主要的环境问题。
板书 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2.环境问题的产生 3.环境问题的类型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合作展
示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2、学生生成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学生在追问质疑环节表现非常
出色,课堂气愤活跃。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设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
计 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
理 度和广度越来越大,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出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设计同学们好!上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强度日益扩大,由此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毁损,已经危及我们和子孙后代。
你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同集中注意力进入专注状态,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带着提出的以下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吗?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分别是什么呢?学习本节课内容。
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到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
章节名称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综合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4.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环境问题无处不在,但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往往熟视无睹。
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1.运用示意图,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世界环境公害事件的实例,分析与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难点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生分析案例、材料归纳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难度。
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策略)1.读图分析教学法——生态破坏——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构成表——提高学生分析图表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湘教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探究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6分)(2)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3)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分)互动探究探究二:材料一:2015年12月7日18时30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也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12月18日7时,北京又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自12月19日7时至22日24时再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
北京雾霾在这个冬天总会不期而至,一轮又一轮的雾霾侵袭,身体敏感者离开了这座城池,多数人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天气。
有些人不间断的抱怨,有些人想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控制霾的发生。
材料二: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8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物”。
试分析大气中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6分)、危害(4分)及应对措施(6分)。
高考链接(2015 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2015 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不同的任务。例如,让学生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或者讨论我国大气污染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将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同时,小组讨论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碰撞,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以引人入胜的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通过提问和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主要体现在生活情境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方面。这些亮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环保意识和行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环境问题的知识,为未来的生活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例如,在介绍环保措施时,我会让学生思考:“这些措施是否真正有效?为什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改进意愿。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学生将学会关爱地球,关注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或②____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③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的原因主要类型(按性质划分) 表现⑨__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⑩______、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1)环境污染的概念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水污染________________、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__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____大气污染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______________、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__________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__________________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B.环境发展的必然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2.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是( )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的减少3.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湿地面积 B.大量排放污水C.过度开采地下水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考查点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水源枯竭,土地盐碱化C.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D.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5.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渍化 B.水土流失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考查点3 环境污染问题6.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暖等主要环境问题的概念、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2.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此,本节课我们将围绕“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短文,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及解决办法。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示范教案
从容说课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 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 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 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做饭 使用清洁能源等。
师说明面临哪种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图表“全球物种数目分类”
类别
所有物种
濒危物种
哺乳类
4 629
1 096
鸟类
9 672
1 107
爬行类
6 900
253
两栖类
4 522
124
淡水鱼类
25 000
734
8%
请学生阅读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 成下列要求: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1.理解并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技术分析环境问题,具备基本的数据解读、处理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从综合、系统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项目,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方法,如地图、统计图表等,对环境问题进行空间分析和时间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环保建议书: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观察到的环境问题,撰写一篇环保建议书。建议书应包括问题的描述、解决措施、预期效果以及如何在社区或学校推广环保行动。
3.小组研究项目: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项目内容包括问题背景、现状分析、国内外解决案例、可行性建议等。要求学生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环境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系统分析方面仍存在不足。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数据解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题?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承转】:5分钟师:要了解环境问题的相关概念以及类型,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讲解图示PPT)师: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呢?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然后播放相应的环境问题的图片,并进行适当讲解)师:那么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主要有以下三点,(讲解ppt内容)【承转】5分钟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环境问题的具体类型有哪些呢?按性质来分(讲解ppt内容)生:做好相应笔记【活动】2分钟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87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生:连接相应内容【承转】15分钟师:我们刚刚学习了环境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类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类面临的一些主要的环境问题,就全球范围来看,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播放地球页PPT内容,)生:观看ppt师:我们将这些环境问题归纳为三点主要的内容主要是以下三点,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师:这三方面的内容,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我们人类的危害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一往下看(讲述这三方面,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主要危害并举部分实例进行内容扩充)生:做好相应笔记,并在教师引导下回答相关内容【课堂练习/思考】5分钟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那我们就在做一些练习来进行巩固吧生:成功回答相关问题/对解决土壤污染的措施进行思考并回答【课堂小结】5分钟跃课堂气氛对于这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多采用一些与现实案例相关的图片进行展示,通过图片的讲解会比通过文字讲的,更具有说服力。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I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区一等奖)
教案设计教案名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校曹妃甸区第一中学学科地理姓名郑彩霞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授课类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两个层面上讲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用实例对每种类型的具体表现进行了介绍。
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过程中都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引导学生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引导学生自己结合学过的知识举例说明应成为教学的主要思路和出发点。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已学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具体实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3、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题,使学生了解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六、教学方法(一)自主—合作学习: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身边案例、各种图片及教学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播放近期中国主要环境问题资料及相关图片,点明本课主题。
板书: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推进新课】师什么是环境问题阅读教材86页。
板书: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什么是环境问题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认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以下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生态平衡。
2、了解并识记以下内容: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名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
3、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惩危害。
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2、学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其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德育目标要求通过有关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对有关环保法规的学习,增强其依法治理环境的法律意识;通过对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在环境总是上的权利义务观念;并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课题、框题、目题。
(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
材料一: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惩的博帕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抻,进入20世纪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蒉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环境问题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上述材料说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引起当代人的深思,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
以及环境问题最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一、人类面临严惩的环境问题(板书)人类环境(板书)1)环境的含义及环境要素的内容。
(板书)提问;环境是指什么?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它主要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提问:构成环境的这些要素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等环境要素,天然属性是其基本属性;而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要素都是经过人为加工改造的,具有人为属性。
我们根据环境要素的这一特点,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从环境构成要素的特点看,人类环境可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板书)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是指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提问: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二者关系如何?(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劳动,加工改造自然物质所创造出来的,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居住环境、旅游环境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3)从人们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来看,人类环境又可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板书)提问:什么是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生活环境是指人们居住、生活、生产和学习的场所;生态环境是指生活环境以外的各种自然要素。
相比较而言,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利用得更直接。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清楚地认识环境的重要性,它为人类的自下而上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人类又是自然资源的利用者和改造者,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由此我们能否认为:自从有了人类,人类活动就有了环境问题呢?环境问题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环境问题?2。
环境问题(板书)1)环境总是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1页至62页内容后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环境问题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大量出现的。
因为在这一时期,人类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将大自然为天然垃圾场,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所谓环境问题就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它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自然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我国森林覆盖率解放初为13%,现在仅为8.9%.目前我国沙化面积约90万平千米,至今仍以每年5000平方千米加速扩张。
水土流失面积增至357万平方千米以上,占国土总面积的40%。
中华大地4条江河每年把50多亿吨表土汇入汪洋大海,随之流失的氮、磷、钾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超过全国化肥施用量和年产量。
全国5000余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1996年我国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我国七大水系中的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材料说明;我国森林减少,沙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质量退化、大气污染、水污梁现象十分严重。
总之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必须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2)环境问题的危害(板书)第一,威胁生态平衡(板书)提问:生态系统是什么构成的?生态平衡又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环境中的无生命要素、生物要素构成。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牌相对稳定的状态。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空气、阳光、水等生物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据调查,西双版纳天然林面积大幅度下降,从1952年的105万公项降至30万公项。
天然林下降后产生了严惩的后果。
▲森林生态呈现退化趋势,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等等。
▲很多物种消失,科学研究显示,天然林每减少1万亩,就使一个物种消失,并对另一个物种的生活环境构成威胁.照此计算,50年来,西双版纳天然林减少1千多万亩,更新换代的牿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引起气候变化,一年四季温差加大,使该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减少50到60毫米,相对湿度下降.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森林资源减少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西双版纳天然林大幅度下降从现象上看,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病虫害大增、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从实质上看,森林的破坏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请同学们接着看一组材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第三世界与水有关的疾病,每8秒钟就会使一个孩子死去.由被污染的饮水引发的疾病每年至少造成1500万人死亡.▲在我国,恶性肿瘤成为声调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平均死亡率为127/10万人,大城市高达135/10万人。
环境污染是致病的原因。
在占全国煤资源70%的山西,因土法炼焦等落后的开发方式使该地区癌症发病率、新生儿死亡率和畸形率高,成了污染的牺牲品。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材料说明,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的环境污染也同样十分严惩环境污染严惩危害人们的健康。
第二、危害人类的健康。
(板书)提问:你生活的地区有环境污染吗?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瓜果蔬菜,遭受噪音的折磨,严惩危害人类的健康。
第三、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我国海南天然林面积由1956年的86.6万公项减至目前的2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26%降至7.2%,若照此速度发展下去,用不到20年的时间,天然林荡然无存.▲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第9位,但人均仅2.9吨,居世界第49位.专家预测,若按目前的开采方式和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上述材料说明:人类环境中的森林\石油等资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可以无限使用.破坏性的开发利用,最终将导致资源的枯竭,那时人类连生存都将遇到困难.还谈什么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人类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基本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戴能力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提问:目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此?(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首先,我国人口众多,总人口已超过12亿,致使人均资源相对短缺。
如人均耕地面积、森林面积、草原面积、矿产资源以及淡水资源分另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3、1/6、1/2、1/2、1/4。
其次,我国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城市环境污染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
这些,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环境的含义,环境要素的内容,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以及危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以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紧迫性。
巩固新课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课后练习第4题。
课后作业:课后练习第1题、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