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现象创新实验报告

物理现象创新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传统的物理实验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

为了探索新的物理现象,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我们设计了一项物理现象创新实验。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并尝试通过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和趣味性。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和趣味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四、实验材料1. 直流电源2. 开关3. 导线4. 铁芯5. 小灯泡6. 磁铁7. 绝缘胶带8. 电流表9. 实验桌五、实验步骤1. 将铁芯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绝缘胶带将其绝缘。

2. 将导线绕在铁芯上,形成线圈。

3. 将线圈两端连接到直流电源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4. 在闭合回路中串联一个小灯泡和电流表,用于观察电流变化。

5. 将磁铁靠近铁芯,使磁通量发生变化。

6. 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记录电流变化情况。

7. 重复步骤5,改变磁铁的位置和速度,观察电流变化情况。

8.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磁铁靠近铁芯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表明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2. 改变磁铁的位置和速度,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幅度也随之变化,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有关。

3. 通过创新实验方法,如改变磁铁的位置和速度,使实验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七、实验结论1. 电磁感应现象确实存在,当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2. 通过创新实验方法,提高了实验效果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电磁感应现象,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并尝试通过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和趣味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1.简要原理2.注意事项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器材四.实验原理五.实验内容、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关于物理创新实验报告(3篇)

关于物理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实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开展了本次物理创新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搭建和调试一个新型实验装置,探索物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与装置1. 实验原理:本实验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通过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装置,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稳定的交流电源;- 金属棒:作为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磁场发生器:产生均匀磁场;- 电流表:测量感应电流;-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数据;- 电脑: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1. 搭建实验装置:按照实验原理图,将电源、金属棒、磁场发生器、电流表、数据采集系统和电脑连接起来,确保各部分连接正确、牢固。

2. 调节实验参数:-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其在安全范围内;- 调节磁场发生器的磁场强度,使其达到预定值;- 调节金属棒与磁场发生器的距离,确保实验过程中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

3. 进行实验:- 在金属棒运动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感应电流的变化;- 改变金属棒的运动速度、磁场强度等参数,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感应电流与时间、速度、磁场强度等参数的关系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感应电流与金属棒的运动速度、磁场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金属棒运动速度增加、磁场强度增大时,感应电流也随之增大。

2.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为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学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浙江海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指导教师:鲁晓东专业:数学与数学应用班级: B10数学实验者:于祥雨吴联帅学号:100601108100601118实验日期: XX年12月01日洋学院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实验者:于祥雨同组实验者:吴联帅指导老师:鲁晓东(B10数学 100601108 654495 ;B10数学 100601118 670903)【摘要】通过霍尔效应法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法,并使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最终通过多组数据的处理,得出空间磁场分布。

【关键词】霍尔效应;霍尔电流;对称测量法;磁场分布一、引言空间磁场实际存在,但是人眼看不到,因此用直接的方法测量是行不通的。

本实验正是考虑了这点,通过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式,通过霍尔电流、励磁电流和磁场强度的关系,间接的测出磁场强度。

并结合多组数据的处理,最大程度减小误差,使实验更加科学、严谨,从而使得实验方法具有可实施性和借鉴性。

二、设计原理2.1简介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一现象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已广泛用于非电量的电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掌握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2.2霍尔效应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就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导体中的载流子在外加磁场中运动时,因为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使轨迹发生偏移,并在材料两侧产生电荷积累,形成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电场,最终使载流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与电场斥力相平衡,从而在两侧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电势差即霍尔电压。

大学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研究

大学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研究

本文共计2990字
大学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研究
大学物理的实验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研究,各大高校可以学习一下!
摘要:近年来,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综合设计类实验的开设对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调研了国内高校目前物理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情况,从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手段,教材使用,评价方式,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做了阐述。

1研究背景
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综合设计性实验介于基础实验和科学研究实验之间,作为最接近科技前沿的实践项目,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物理实验,亲历一次实验的全过程,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类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同时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构建与实施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1~3]。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多层次、多模块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4~6]。

如吉林大学从基础到前沿分了四级实验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全面开放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7];复旦大学构建
- 1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376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完整版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完整版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王建明姓名:张国生学号:XX0233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班级:05信计2班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1)nsinα=mω2x(2)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y/x=ω2x/2g.∴g=ω2x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创新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创新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实验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物理实验往往侧重于验证理论知识,而较少涉及创新实验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实验报告提出了一种基于创新设计的大学物理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2.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探索物理实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以电磁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实验装置。

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以下功能:1. 实验装置采用可调节的磁场强度和线圈匝数,便于观察不同参数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影响。

2. 利用光电传感器实时测量感应电流的大小,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

3. 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对实验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可视化展示。

四、实验步骤1. 设计实验装置: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制作实验装置,包括可调节的磁场发生器、线圈、光电传感器等。

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调节磁场强度和线圈匝数,确保实验条件符合预期。

3. 进行实验:开启磁场发生器,观察并记录光电传感器输出的感应电流大小。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可视化展示,分析不同参数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和线圈匝数的增加,感应电流也随之增大,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线圈匝数对感应电流的影响较大,而磁场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3. 实验过程中,发现光电传感器输出的感应电流存在波动现象,经分析,可能是由于磁场发生器的稳定性不足所致。

六、创新点1. 本实验采用可调节的磁场强度和线圈匝数,便于观察不同参数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影响,提高了实验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 利用光电传感器实时测量感应电流的大小,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生实验报告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学生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 (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性实验报告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课题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 掌握多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 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器材】秒表、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米尺【实验原理】借用一道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转换,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定出重力加速度。

在B点给木块一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匀减速上滑,记下到达最高点的时间t1,并测出BD长度s。

将木块由D点静止释放让其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记下到达B点的时间t2。

由牛顿第二定律易知上滑、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a2t22 2 hsl11 解得g?(2?2) ,sin?? lht1t2s? a1?gsin??mgcos?、a2?gsin??mgcos?。

由运动学公式,有s? 12a1t1,2 运用水滴法测重力加速度测出水滴间隔时间以及掉落高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内容】 1.测出斜面的高 H、斜面的长L 2.给木块一初速度,记录到达最高点的时间 3.将木块静止释放,使其下滑,记录下滑到点B的时间 4.多次重复步骤2、3,记录多组数据。

5.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个盘子,使水一滴一滴连续地滴到盘子里,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到盘子里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

6.量出水龙头口离盘子的高度h,再用停表计时。

7.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盘子里的声音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按下停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t。

8.记录并分析数据。

9.比较实验记录分析不同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掌握相关的测量特点表一:H=__________ L=__________g=__________g=___________篇二:大学物理上实验报告(共2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课题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目的】1. 掌握多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 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器材】秒表、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米尺【实验原理】借用一道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转换,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定出重力加速度。

在B点给木块一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匀减速上滑,记下到达最高点的时间t1,并测出BD长度s。

将木块由D点静止释放让其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记下到达B点的时间t2。

由牛顿第二定律易知上滑、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a2t22 2hsl11解得g?(2?2) ,sin??lht1t2s?a1?gsin??mgcos?、a2?gsin??mgcos?。

由运动学公式,有s?12a1t1,2运用水滴法测重力加速度测出水滴间隔时间以及掉落高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内容】1.测出斜面的高 H、斜面的长L2.给木块一初速度,记录到达最高点的时间3.将木块静止释放,使其下滑,记录下滑到点B的时间4.多次重复步骤2、3,记录多组数据。

5.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个盘子,使水一滴一滴连续地滴到盘子里,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到盘子里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

6.量出水龙头口离盘子的高度h,再用停表计时。

7.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盘子里的声音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按下停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t。

8.记录并分析数据。

9.比较实验记录分析不同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掌握相关的测量特点表一:H= L=g=g=篇二:大学物理上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设计课题: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班级:应化131姓名:王大磊学号:1302010104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 掌握用单摆测本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 考查单摆的系统误差对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3. 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器材】单摆实验仪、秒表、卷尺、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线悬挂一小球如图1,作幅角θ很小的摆动就构成一个单摆。

设小球的质量为m ,其质心到摆的支点O 的距离即摆长为l 。

作用在小球上的切向力的大小为mgsin θ,它总指向平衡点O ’。

当θ角很小的时候(θ < 5°),则sin θ≈θ,切向力的大小为mg θ,按牛顿第二定律,质点动力学方程为:θm g =ma切图1θθl gdtd -=22 ① 这是一简谐运动方程,可知该简谐振动角频率ω的平方等于g / l ,由此得出lg T ==πω2 glT π2= ② 224T lg π= ③ 实验时,测量一个周期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是测量连续摆动n 个周期的时间t ,则n t T /=,因此θθm g dtd m l -=222224tln g π= ④式④中π和n 不考虑误差,因此g 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为:222⎪⎭⎫⎝⎛∆+⎪⎭⎫ ⎝⎛∆=∆t l g t l g从上式可以看出,在l ∆和t ∆大体一定的情况下,增大l 和t 对提高测量g 准确度有利。

【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测重力加速度g(1) 用钢卷尺测量摆线长度l ’,重复测量6次。

注意:摆线长度应包括小球上的接线柱长度。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单摆小球的直径d ,重复测量6次。

则单摆摆长为2'd l l +=。

(3) 测量单摆在︒=5θ的情况下连续摆动30=n 次的时间t ,重复测量6次。

注意:单摆必须在竖直平面内摆动,防止形成圆锥摆;摆动几个周期,待摆动稳定后在开始计时。

(4) 将单摆摆角θ改为︒10,重复第(3)步。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三:我眼中的物理实验的缺陷
1:实验目的与性质的单一性
21世纪的学科体系中,多种学科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没有一门学科能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单独生存,但是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全都是关于物理,这一单科的实验内容,很少牵涉到其他。有些实验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根本不追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结合。
2:实验的不及时性及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2.参考文献指的是在作品制作和书写研究
报告
时你所参考的资料;要是
网上的资料要写上网址。
3.红色字体都是标注和说明,不出现在文章中。4.A4纸打印,左侧装订。
正文(小四宋体,1.5倍行距,有图可画图)实用价值:(5号黑体,)正文(小四宋体,1.5倍行距)参考文献:(5号黑体,)
[1]向德生(作者).基于约瑟夫遍历的数字图像置乱算法(文章的标题或者书名).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杂志名称),2005(10)(哪一年第几期):44-46(页码). [2]
说明:1.要突出作品特色及创新点,字数在600-1000字之间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基本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部门的诸多领域,是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础。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物理学中的每一项突破都与实验密切相关。物理概念的确立,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确立都有赖于物理实验。
2:所以在设置物理实验时间的时候,应该设置在就在相关知识学习前后。设置在前,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也能完成相关实验,但是对其所包含的知识的理解还不到位,那么,在接来来对该内容的物理课讲解中,我们就能结合相关的实验更形象的理解;设置在紧跟着学习知识之后,可以使我们对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验内容快速的理解记忆。另外,老师可以安排简单的自主实验,让我们根据实验数据自主得出实验结论。

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成绩淮海工学院创新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荧光灯原理与组装实验地点:综合实验楼北 N510实验日期: 2013年 5月27日系别班级:制药工程 122班姓名:沈梦瑶学号: 2012121525指导老师:康明一、实验目的1.知道日光灯的组成2.正确分析日光灯电路的各部分作用和工作原理3.学会正确安装日光灯4. 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并给出一个创新小点子二、实验原理日光灯组成:日光灯主要由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等部分组成。

(一)灯管:氩气、低压水银蒸汽1.结构:灯管是一根内壁涂有荧光粉的细长(或环形)玻璃管。

在管的两端各装一个灯丝电极,电极上涂有受热后易于发射电子的氧化物,管内抽成真空后再充入氧气和少量水银蒸汽。

2.工作条件:启辉电压:300~700V以上工作电压:40W灯管100V左右(二)镇流器(具有铁心的电感线圈):镇流器是一个绕在用硅钢片叠成的铁心上的电感线圈.它起调整灯管电压和限制灯管电流以及有利于灯管启动的作用。

(三)启辉器:(1)组成:启辉器是一只充有氖气的玻璃泡.泡内有一对触片,一个是不动的静片,另一个是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双金属片制成的u形动触片.当触片间电压大于某一数值时,动静触片接通;否则断开,起自动开关作用。

两个触片间并联一个小电容器,是为了消除两触片断开瞬间产生的电火花对附近无线电设备的干扰。

(2)作用: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

日光灯管的发光原理:在正常工作时,灯管可以认为是一个电阻负载,镇流器是一个铁心线圈,可以认为是一个电感很大的感性负载。

二者串联构成一个电感性负载电路,如图2—2所示。

刚接通电源时,电压不足以使灯管放电,它通过镇流器和灯管两端的丝加到启辉器上,因启辉器启辉电压低(灯管启辉电压约500V ,启辉器启辉电压约140V),引起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由于内层金属片膨胀系数较大,使双金属片伸直,动静触片接触,形成通路。

此时,启辉器、镇流器和灯管两端的灯丝流过启动电流,该电流加热了灯管灯丝,产生热电子发射.同时,由于启辉器两触片已经接触,电压为零,放电结束,双金属片冷却依复原状,使电路断开.电路中的电流突然中断,使镇流器两端感应出高压,它与电源电压一起加到灯管两端(约500V),使管内自由电子与水银蒸汽碰撞电离,产生弧光放电,放电时发出的紫外线射到灯管内壁,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日光灯被点燃了。

物理实验课程创新实践总结三篇

物理实验课程创新实践总结三篇

物理实验课程创新实践总结三篇《篇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需要对物理实验课程进行创新实践。

本文将总结我在物理实验课程创新实践方面的工作计划。

1.研究当前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创新实践依据。

2.设计新的物理实验课程方案,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3.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新方案的实施,观察并记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效果。

4.分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5.总结创新实践的成果,为今后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参考。

6.第一阶段:研究现状,分析问题(1个月)7.第二阶段:设计新方案(1个月)8.第三阶段:实施新方案,观察并记录(2个月)9.第四阶段:分析问题,调整完善方案(1个月)10.第五阶段:总结成果,撰写报告(1个月)11.通过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提高物理实验课程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15.每月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对本月的工作进行梳理和反思。

16.每周进行一次进度汇报,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

17.定期与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新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18.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19.注重实证研究,以数据为依据,确保创新实践的有效性。

20.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新方案的认可度和执行力。

21.关注学生的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2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为创新实践支持。

23.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新方案的认识和认同。

24.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现有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二)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二)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二)引言概述: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二)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

本文将介绍该实验的设计和执行过程,包括实验的目标、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物理原理,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和探究。

正文内容:1. 实验目标:-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掌握使用常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的技能;- 深入理解光学和力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验设计;-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2. 实验设备和材料:- 光学实验仪器:激光器、透镜、单缝衍射装置等;- 力学实验仪器:弹簧振子、万能试验台等;- 电子设备:示波器、数字多用表等。

3.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按照实验要求组织学生形成实验小组;- 检查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提供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2) 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依次进行实验步骤;- 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3) 数据处理:- 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绘制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和数据表。

4) 讨论和总结:-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小组成员共同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学生团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审和互评。

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并提出可能的误差来源;- 学生探讨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 实验总结:- 总结本次实验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强调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体会;- 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

总结: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二)通过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巩固和应用物理原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书面报告

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书面报告

《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书面报告》理论及原理图2、振动方程求解实验采用摆轮在弹性力矩作用下自由摆动,在电磁阻尼力矩作用下作受迫振动来研究受迫振动特性,可直观地显示机构振动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当摆轮受到周期性策动力矩的作用,并在有空气阻尼和电磁阻尼的媒质中运动时(阻尼力矩为),其运动方程为式中,J为摆轮的转动惯量,为弹性力矩,M0为强迫力矩的幅值,ω为策动力角频率。

令则(1)式变为当mcos t 0时,式(2)即为阻尼振动方程。

当mcos t 0且0,则式(2)脱化为简谐运动方程,W0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式(2)通解为由(4)可见受迫振动分为两部分:通解第一项与初始条件有关,经过一定时间后衰减消失.通解第二项表示策动力矩对摆轮做功,向振动体传送能量,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运动状态.由(5)(6)可知,稳定状态下受迫振动运动状况取决于策动力矩M,频率w,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这四个因素,而与振动的初始状态无关。

由极值条件可得当策动力角频率时,产生共振,有最大值.若共振时角频率、振幅、相位差分别用表示,则,式(7)(8)表明,越小,共振时圆频率越接近固有频率,振幅也越大。

3、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因此当时,不同阻尼系数对应的幅频特性曲线都应在时取极值,,如图2。

实验仪器BG-2型波尔共振仪:仪 器 与 用 具 波尔共振仪、闪光灯实 验 要求:写出较详细的实验步骤,画出流程图(可另附页)1、调节实验仪器使转盘铅直,转动时与支架等无摩擦。

2、在空气阻尼下测量摆轮摆幅与周期关系,并计算阻尼系数:(1)将阻尼开关旋至“0”,用手转动相位差读数盘有机玻璃挡光杆使之处于水平位置。

(2)用手将摆轮转到θ ≥160o 后松开手,记录摆轮周期T 和对应的幅角值θ 。

3.测量不同电磁阻尼档时的电磁阻尼、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1)将阻尼开关旋至“1”,用手转动相位差读数盘有机玻璃挡光杆使之处流程于水平位置。

(2)用手将摆轮转到θ ≥160o后松开手,记录摆轮周期T 和对应的幅角值θ 。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一)2024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一)2024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一)引言概述: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一)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五个方面,分别探讨大学物理创新实验的核心要素。

正文:一、实验设计:1. 确定实验目标和研究问题2. 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和限制3.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4. 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节点5. 决定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二、仪器使用:1.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 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3. 学习正确使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4. 根据实验设计,合理选择和调整仪器参数5. 实验中及时处理仪器故障和维护保养仪器三、数据处理:1. 确定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2. 使用适当的仪器和软件记录实验数据3.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4. 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处理5. 使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四、结果分析:1. 利用图表等可视化手段展示实验数据2. 解读实验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3.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4. 探讨实验中存在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5. 提出实验改进的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思路五、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的成果2. 评价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挑战4. 分享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5. 展望未来的实验研究方向和发展潜力总结:大学物理创新实验(一)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实验设计、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五个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验设计的核心要素,熟练掌握各类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基本流程,并能提出实验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工作报告-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精品 精品 精品

工作报告-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精品 精品 精品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课题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1掌握多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器材】秒表、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米尺【实验原理】借用一道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转换,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定出重力加速度。

在点给木块一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匀减速上滑,记下到达最高点的时间1,并测出长度。

将木块由点静止释放让其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记下到达点的时间2。

由牛顿第二定律易知上滑、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222211解得?(2?2),??12?1????、2????。

由运动学公式,有?1211,2运用水滴法测重力加速度测出水滴间隔时间以及掉落高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内容】1测出斜面的高、斜面的长2给木块一初速度,记录到达最高点的时间3将木块静止释放,使其下滑,记录下滑到点的时间4多次重复步骤2、3,记录多组数据。

5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个盘子,使水一滴一滴连续地滴到盘子里,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到盘子里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

6量出水龙头口离盘子的高度,再用停表计时。

7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盘子里的声音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按下停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

8记录并分析数据。

9比较实验记录分析不同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掌握相关的测量特点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二:大学物理上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物理创新实验报告模板

物理创新实验报告模板

物理创新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解决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
描述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理论知识和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装置和器材
列举实验所使用的装置和器材,包括仪器仪表、材料和配件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包括观测、测量、记录以及数据处理的具体过程,要求写清楚实验前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可以使用图表、统计方法和数值计算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分析结果要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说明实验结果的科学意义。

六、实验讨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误差和改进之处,提出实验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并思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的原因,提出解释和解决方法。

七、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明确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总结实验的经验教训,对实验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八、实验心得
从个人角度出发,撰写实验过程中的体会、思考和收获,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
困惑进行反思,总结实验心得和体会。

九、参考文献
引用使用过的相关文献,要确保引用的文献真实可查,并按照相应的引用格式进行标注。

以上是物理创新实验报告的模板,通过按照上述的结构和要求,可以编写出一篇规范、科学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注重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数据的准确整理和分析、以及合理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同时,在体会和心得部分,加入个人观点,使实验报告更具深度和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浙江海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指导教师:鲁晓东专业:数学与数学应用班级: B10数学实验者:于祥雨吴联帅学号:100实验日期: XX年12月01日洋学院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实验者:于祥雨同组实验者:吴联帅指导老师:鲁晓东(B10数学 8 654495 ;B10数学 8 670903)【摘要】通过霍尔效应法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法,并使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最终通过多组数据的处理,得出空间磁场分布。

【关键词】霍尔效应;霍尔电流;对称测量法;磁场分布一、引言空间磁场实际存在,但是人眼看不到,因此用直接的方法测量是行不通的。

本实验正是考虑了这点,通过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式,通过霍尔电流、励磁电流和磁场强度的关系,间接的测出磁场强度。

并结合多组数据的处理,最大程度减小误差,使实验更加科学、严谨,从而使得实验方法具有可实施性和借鉴性。

二、设计原理2.1简介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一现象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已广泛用于非电量的电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掌握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2.2霍尔效应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就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导体中的载流子在外加磁场中运动时,因为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使轨迹发生偏移,并在材料两侧产生电荷积累,形成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电场,最终使载流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与电场斥力相平衡,从而在两侧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电势差即霍尔电压。

正交电场和电流强度与磁场强度的乘积之比就是霍尔系数。

平行电场和电流强度之比就是电阻率。

因此,对于一个已知霍尔系数的导体,通过一个已知方向、大小的电流,同时测出该导体两侧的霍尔电势差的方向与大小,就可以得出该导体所处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2.3实验原理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EH。

如图2-1所示的半导体式样,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IH,在Z方向加磁场B,则在Y方向即试样2-4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

对图2-1所示的N型试样,霍尔电场为?Y 方向。

显然,霍尔电场EH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eEH与洛伦兹力相等,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动态平衡,故:( eEH?其中EH为霍尔电场,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图2-1 霍尔片示意图霍尔效应是运动的载流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利用霍尔效应原理。

作出来的电子元件统称为霍尔元件,本实验所用的的霍尔元件是一个长方形的均匀半导体薄片,称为霍尔片。

如图所示,其宽为b ,厚度为d 。

如果把元件置于垂直于元件平面的磁场B 中,当通入电流I (与B 方向垂直)时,载流子( N 型半导体为带负电荷的电子, P 型半导体为?带正电荷的空穴)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Fm的作用而偏转,从而在侧面形成电势差UB(霍尔电压)。

设载流子平均速率为vd每个载流子的电荷量为e,当载流子所受洛伦兹力与霍尔元件表面电荷产生的电场力相等时。

则VH达到稳定:VH?evdB( b若自由电子的浓度为n ,则霍尔片的工作电流I 可表示为dQ?envdS?envdbd ( I?dt e所以:VH?EHb?即:B?IHBIB?SHH( neddVHdd ( ?kIHSHSH1为霍尔系数;只要证明ne其中VH为霍尔电压,B为外磁场,d为霍尔片厚度;SH?霍尔电压与磁场强度成正比,便可以通过测得电压的分布来分析磁场分布。

设定电流IH和磁场B的正方向,分别测量由IH和B组成的四个不同方向的组合(即“+IH,+B”、“+IH,-B”、“-IH,+B”、“-IH,-B”),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实验时应注意副效应的影响,根据副效应的特点作电流和电压的换向处理,并对测得的四组数据(“+B-I”)(“-B-I”)V1、(“+B+I”)V3、(“-B+I”)V4的作代数平均值,可得: V2、VH?VE?V1?V2?V3?V4 ( 4由于VE符号与IH、B两者方向关系和VH是相同的,故无法消除,但是电流IH和电场B较小时,VH?VE,因此VE 可略去不计,所以霍尔电压为:VH?V1?V2?V3?V4 ( 42.4实验仪器KL—10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测试仪包括两路直流稳定电源。

±1000 mA 供给电磁铁的励磁电流和±10.0mA 供给霍尔元件的工作电流。

全套HL —10 型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由:实验装置部分和测试部分组成。

图2-2 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1图2-3 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2三、方案设计1、将霍尔效应组合实验仪上的励磁电流调节螺钮和工作电流调节螺钮旋到底。

2、将励磁电流输出端接入双掷开关K1下边的两接线柱上。

将霍尔电压输入与K3的下边的两接线柱相连,将工作电流输出与K2左边的两接线柱相连。

3、将K3置于空挡,合上K1、K2,将工作电流调至10mA,测定VH的值,(若为VH负值,改变K3使VH为正值),此时的霍尔电压为剩磁所对应的霍尔电压VH。

4、开机前,测试仪电源的“IH电流调节”和“IM电流调节”旋钮均置零位(即逆时针旋到底)。

5、按图13-6连接测试仪与实验仪之间的各组导线,将三个换向开关掷向任一侧(例如都掷向上方),并把这一方向定为IH、VH和IM的正向。

注意:1)样品各电极引线与对应的双刀开关之间的连线已由厂家连接好,请勿再动!2)严禁将测电仪电源的“IM励磁电流”输出误接到实验仪的“霍尔电流”输入或“霍尔电压”输出处,否则,一旦通电,霍尔样品即遭损坏!3)霍尔片性脆易碎,电极审细易断,严防撞击或用手去摸,否则即遭损坏!4)霍尔片放置在电磁铁空隙中间,在需要调节霍尔片位置时,必须谨慎,切勿随意改变y轴方向的高度,以免霍尔片与磁极面摩擦而受损!6、接通电源,预热数分钟。

置“测量选择”于IH档(放键),电流表所示的值即随“IH电流调节”旋钮顺时针转动而增大,其变化范围为0~10mA。

此时电压表所示读数为“不等势”电压VO值,它随IH增大而增大,IH换向,VO极性改号,说明IH输出和输入工作正常。

7、置“测量电流选择”于IM档(按键),电流表所示的值即随“IM电流调节”旋钮顺时针转动而增大,其变化范围为0~1A。

此时电压表随IM增大而增大,IM换向,VH极性改号,说明IM输出和输入工作正常。

8、最后将试验仪的各换向开关恢复到原来一侧;测定仪电源的“IH电流调节”和“IM电流调节”旋钮均恢复到零位。

9、测单边X方向磁场分布将霍尔片置于电磁铁Y(上下)方向中心,IH和IM都固定不变,测量X方向磁场分布VH?X曲线。

由于磁场分布的对称性,测量不小于二分之一范围即可。

篇二: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总结一:物理实验对于物理的意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基本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部门的诸多领域,是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物理学中的每一项突破都与实验密切相关。

物理概念的确立,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确立都有赖于物理实验。

二: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的意义大学物理实验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在这两个学期,通过二十几个物理实验,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又更上了一步台阶。

通过对物理实验的熟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思路和实验器材的操作,进一步稳固了对相关的定理的理解,锻炼理性思维的能力。

在提高我们学习物理物理兴趣的同时,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基本科学实验能力。

它也是我们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我们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必修课。

它还能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主动研究的创新与探索精神、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三:我眼中的物理实验的缺陷1:实验目的与性质的单一性21世纪的学科体系中,多种学科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没有一门学科能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单独生存,但是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全都是关于物理,这一单科的实验内容,很少牵涉到其他。

有些实验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根本不追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结合。

2:实验的不及时性及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学科,在我们所学的物理内容中,更多的是关于公式定理的,这些需要及时的理解和记忆,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实验来进行。

但是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学过很久以后,甚至是已经学完物理学科后进行的,这就造成我们对物理知识理解的不及时性,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

而且,我们重复科学实验伟人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得知结论后凭借少量的实验数据轻易得出相似的结论,与前人广袤的数据量不可同日而语,这就造成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利于从本质上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3:实验课老师的经常变换性及与物理任课老师的不统一性根据我们的选课状况,我们不可能一直选到同一个老师的课程,这就导致授课学习状况的不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系统连贯地掌握实验。

而且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物理任课老师和实验任课老师采取的是两套不同的班子,这样各自在其所负责的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能力,这是无可厚非的,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能力都能更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吸收理解所学的知识。

但是两套班子就有两套教学方法,两者之间可能很少交流沟通,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内容的重复,浪费了教学时间,也会出现强调的内容不一样4:实验过程的不自主性大学实验在于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我们学会用实验的思维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重点。

但是在我们的一系列实验中,总是老师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演示,实验过程中的所有疑难点、操作重点都已明确指出,我们所做的就是完成老师的演示,这使得实验过程变得枯燥,不具有自主学习性。

5:其他除掉以上一些,其他还有诸如实验室器材老化或严重不足,实验室不完全向学生开放,只能在实验时进入,这就限制了一些专业的学生如果在遇到问题后,想到实验室实验求证的可能性??但是这些都不是首要需求,对于我们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来说,所要求做的实验已经能满足我们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