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十二章思考题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题答案.doc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课后答案
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
精神利益。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三:奖惩要分明,
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
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 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
给予的奖励。
第三题答案:19 世纪末期,由于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规模和资本日益扩大,企业管理职能逐渐和职能资本分离,管理
职能则委托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机构承担,出现了专门的管理层。管理工作也成了有专门人员研究的一门学问 ,
“科学管理理论”由此产生了。;他认为单凭经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
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 条原则 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 6:员工个人
要服从整体 7:人员的报酬要公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
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公正而及时。
第三题答案: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 世纪末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观点: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
管理学周三多_著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PDF
③1841年马萨诸塞车祸引发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
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这种分离对管理有重要意义。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
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
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定数额的计日工资。工人增加生产就可得到奖金从而消除了因刺激工资而引起的常见的
劳资纠纷。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答西方管理理论可被划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
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出现于欧美它可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
⑥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
的报酬。这样就可避免某一部门业绩好而另一部门业绩差时实行利润分享制度使前者受损
这一不合理现象。
⑦哈尔西的奖金方案。哈尔西对管理的贡献也体现在工资制度方面。哈尔西认为他所提
出的制度与当时其他所见的工资制度相比有许多优点。比如不管工人业绩如何均可获一
①管理者扮演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
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②管理者扮演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
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③管理者扮演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3)决策角色
⑥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
的报酬。这样就可避免某一部门业绩好而另一部门业绩差时实行利润分享制度使前者受损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六版)12管理系统——主客体
管理工程学院
Don’t forget to Smile
42
武永成
三、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
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跨国公司和集团化运作 2)全球资源配置和供应链管理 3)多元文化价值企业管理和沟通 4)发现和捕捉全球跨国商机 5)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汇率、战争等
管理工程学院
职能 层次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计划
28%
18% 15%
组织
36%
33% 24%
领导
22% 36% 51%
控制
14% 13% 10%
管理工程学院
管理者的错位
Don’t forget to Smile
38
武永成
4、有效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
?
最有成绩的管理者
组织中提升最快的管理者
平均的、成功的和有效的管理者四种活动的时间分布
知
需要一生的学习,要让自己成为 门内汉,从专才走向通才,成为
一个复合应用型人才。
能 需要因地制宜地实践,不断总结 经验,不断提高。
体 需要锻炼,生理决定心理,强健 的体魄,积极的心态。
切忌“纸上谈兵”
管理工程学院
Don’t forget to Smile
34
武永成
3、各种层次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经过一年半的刻苦钻研,克服了技 术和经费上的困难,终于研制成了 “学习机”,头脑公司也从此享有声 誉,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管理工程学院
Don’t forget to Smile
返回 6
武永成
讲授与训练
一、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素质
三、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
管理工程学院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9-12章)【圣才出品】
第九章计划的实施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几个重要的概念(1)战术性计划。
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2)战略性计划。
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3)全面地完成计划。
指组织整体、组织内的各个部门要按一切主要指标完成计划,而不能有所偏废。
(4)均衡地完成计划。
指要根据时段的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按年、季、月,甚至旬、周、日完成计划,以建立正常的活动秩序,保证组织稳步地发展。
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目标的性质(1)目标的层次性组织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范围从广泛的组织战略性目标到特定的个人目标。
这个体系的顶层包含组织的远景和使命陈述。
第二层次是组织的任务。
在目标体系的基层,有分公司的目标、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个人目标等。
(2)目标网络目标网络是从某一具体目标的实施规划的整体协调方面来进行工作。
其内涵有:①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②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③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订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④组织制订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
第十九章管理 的创新职能
2
第二十章企业 技术创新
3
第二十一章企 业组织创新
4 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 节能”走出来 的中圣集团
5
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开”
中国人自己门
的康尼公司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0.3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还不错,虽然枯燥些,但是没有找到周三多的原版书就只能看这个辅导教材了。
非常好,把笼统的概念总结归纳清楚,还有画的框架图,让知识一目了然。
在考研的前一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一遍,不知道明天结果如何,大不了二战,怕啥,先试试水,基本四门课 都是裸考[尴尬]。
周三多老师的这本教材不错,比较系统。
终于重读了这一本大巨头,感觉与三年前学的内容大不相同了。
精彩摘录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要靠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自然属性包括: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 产力。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①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③使人性得到最完 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管理学周三多课后题1-18章全+案例分析
第一章1、何为管理,如何具体理解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他们的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周三多管理学第六版考试题和答案
管理学单选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的十大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即(B)A、领导角色、人际角色与信息角色B、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C、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技术角色D、领导角色、决策角色与技术角色2、在管理者的技能中,将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是指(C)A、技术能力B、人际能力C、概念能力D、决策能力3、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表现出的属性是(C)A、政治属性B、社会属性C、自然属性D、文化属性4、在政策指导矩阵中,处于区域1的经营单位竞争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其经营策略为(A)A、优先发展B、提高竞争力C、逐步淘汰D、尽快放弃5、在政策指导矩阵中,处于区域9的经营单位市场前景暗淡且竞争能力较弱,其经营策略为(D)A、优先发展B、提高竞争力C、逐步淘汰D、尽快放弃6、所谓授权,是指(C)A、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B、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C、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限委派给某些下属D、委托代理关系7、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二个船长”。
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B)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B、一个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它们是(B)A、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已获得满足的需要不再起激励作用。
B、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C、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会出现。
D、人是有需要的动物,满足最主要的需要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
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B)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A、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B、工作上的成就感C、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D、严格的劳动纪律10、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绩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A、衡量什么B、制定标准C、如何衡量D、A和C11、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顺序应该是(D)A、制定标准,评价成绩,测量成绩B、测量成绩,评价成绩,制定标准C、测量成绩,制定标准,评价成绩D、制定标准,测量成绩,评价成绩12、不适合进行事后控制的产品是(B)A.相机B、胶卷C、水泥D、洗发精13、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控制方式,你希望采用(A)A、预先控制B、现场控制C、事后控制D、反馈控制14、为了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必须制定绩效标准作为衡量的依据,这个标准(D)A、应该有弹性,以适应情况的变化B、越高越好,从严要求C、一旦制定便不能改动D、应尽量具体,最好用数量来表示15、“根据过去工作的情况,去调整未来活动的行为。
(NEW)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信息化管理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案例 成都云计算中心生猪溯源监管系统第二篇 决 策第七章 决 策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计划的实施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案例 湖南吉利汽车公司ERP项目的实施第三篇 组 织第十章 组织设计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篇案例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第四篇 领 导第十四章 领导与领导者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激 励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 沟 通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篇案例 中国航空工业成飞公司的“每周一星”的管理艺术第五篇 控 制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八章 控制方法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篇案例 《非诚勿扰》成功的背后第六篇 创 新第十九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章 企业技术创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企业组织创新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人类的管理活动1.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三:管理的概念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三:管理的社会属性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二:管理者的职能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2:查理巴贝奇(英国)3:罗伯特。
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亨利。
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二)对“泰罗制”的评价(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行为科学学派霍桑试验: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3:X、Y理论4:Z理论——威廉。
大内二:“管理科学”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一)管理思想的创新(二)管理原则的创新(三)经营目标创新(四)经营战略创新(五)生产系统创新(六)企业组织创新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第四章信息化管理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一、信息的含义二、信息化的内涵三、信息化的影响第二节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三、供应链管理系统四、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节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挑战与机遇第四节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管理一、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二、云计算的概念与特征三、云计算的运用四、云计算对管理学理论的冲击(1)劳工分工理论(2)规模经济理论(3)多元化理论(4)层级管理理论(5)财富分配理论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一、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二、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三、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二、权利主义道德观三、公平公正道德观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管理学(周三多)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管理者具备的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是什么?第二章6.何为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社会反应有何区别?企业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责任偏向于主观性,是企业应该承担没有法律指令强制规定。
义务是被动要求的,是国家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工具强制执行的。
责任不履行受到社会的指责和讨伐,义务不履行会受到国家执行机关的惩罚和勒令执行.8.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如何?古典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就自然给社会带来了最大的福利。
在社会经济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益取向相容。
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或许使企业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换来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的多的长期利益,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
第三章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涉及两个或者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
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特许、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这几种方式。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可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全球竞争阶段。
从企业发展角度可分为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有哪些?(1)利用优势能力(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4)抵御和分散风险(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4.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
(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
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
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
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管理学》(周三多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目录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管理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于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决策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影响决策的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决策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和计划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战略计划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第十二章
激励激励●激励原理●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激励实务激励的概念●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动机是为达到任何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需要;激励的对象●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人,或准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人的行动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诱发出不同的行为;激励与行为●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无激励的行为,是盲目而无意识的行为;有激励而无效果的行为,说明激励的机理出了问题;激励力●激励力=效价×期望值;●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满足的可能性;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是人所处的环境,被研究人员称为人的行动的“力场”;需要的管理学意义●需要对管理学的领导职能来说,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前提;●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激励的需要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论;●X理论和Y理论;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提出,深化了霍桑试验的行为科学研究;●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需要较高级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较低级的需要生理的需要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马斯洛的理论特别得到了实践中的管理者的普遍认可,这主要归功于该理论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具有内在的逻辑性;马斯洛理论的不足●我国管理学者对马斯洛的需要本身进行了讨论,认为人类需要实际上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和可变性等特征;双因素理论●又叫“保健-激励理论”,由赫兹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不满,处理得好则只会预防或消除不满,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处理得好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处理不好顶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不满;双因素理论的评价●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在企业管理上的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同时要更关注激励因素;●该理论也有不完善之处,例如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标准方面都有不足;成就需要论●由大卫•麦克兰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要是靠后天获得的,有三种需要的研究最多:●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依附的需要: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权力的需要:指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X理论和Y理论●这是关于人性的问题,由麦格雷戈提出;●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X理论●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Y理论●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激励的过程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亚当斯在1965年提出,也称社会比较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这种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类型有三种,分别是“其他人”、“制度”和“自我”;●“其他人”包括在本组织中从事相似工作的其他人以及别的组织中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类人;●“制度”是指组织中的工资政策与程序以及这种制度的运作;●“自我”是指自己在工作中付出与所得的比率;公平理论的评价●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它告诉管理人员,员工对工作任务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都有可能产生某种关于公平性的影响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员工本身对公平的判断是极其主观的,这种行为对管理者施加了比较大的压力;期望理论●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有效的激励取决于个体对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接受预期奖赏的能力的期望;期望理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判断:●努力-绩效的联系:员工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绩效-奖赏的联系:员工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如果工作完成,员工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奖赏对他的重要性程度;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说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知觉,而与实际情况关系不大;期望理论的启示●管理人员的责任是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尽力发现员工在技能和能力方面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对称性;●为了提高激励,管理者可以明确员工个体的需要,界定组织提供的结果,并确保每个员工有能力和条件得到这些结果;激励的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正强化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有的正强化是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有的正强化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正强化;负强化●负强化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负强化还包含减少减少奖酬或者罚款、批评等;●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强化理论的评价●强化理论强调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通过适当运用及时的奖惩手段,集中改变或修正员工的工作行为;●不足之处在于它忽视了诸如目标、期望、需要等个体要素,而仅仅注重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强化并不是员工工作积极性存在差异的唯一解释;四种激励方式●工作激励:通过分配适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成果激励:在正确评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员工以合理的奖惩,以保证员工行为的良性循环;●批评激励:通过批评来激发员工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培训教育激励:通过灌输组织文化和开展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其更新知识、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热情;激励实务●薪酬管理;●员工持股计划;●灵活的工作日程;●目标管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职能3、“科学管理”4、霍桑试验5、系统管理理论6、权变管理理论7、“管理科学”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1.A )A、赫伯特·A西蒙B、彼得·F·德鲁克C、弗雷德·E·费德勒D、弗里蒙特·E·卡斯特2、管理的核心是(2.C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 3.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4.B )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历史性D、管理学的实用性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5.A )A、麦格雷戈B、赫兹伯格C、梅奥D、马斯洛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6.C )A、法约尔B、西蒙C、巴纳德D、卢桑斯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7.D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8.B )A.巴纳德 B.西蒙 C.卡斯特 D.卢桑斯三、多项选择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A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2.ACE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 3.ABCD )A、一般性B、综合性C、历史性D、实用性E、艺术性4、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4.AE )A、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必须是具有盈利动机的集体活动C、必须是正式组织D、必须是非正式组织E、必须具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5、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5.AB )A.保健 B.激励 C.X理论 D.Y理论6、以下哪些内容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6.ABD )A.统一指挥 B.统一领导C.职能管理 D.人员的团结7、“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 7.BC )A.德鲁克 B.马斯洛 C.麦格雷戈 D.西蒙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8.AB )A.泰罗 B.法约尔 C.梅奥 D.李嘉图四、填空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课后答案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课后答案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得具体含义?答:管理就是组织中得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等职能得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得一切可以调用得资源,以实现单独得个人无法实现得目标。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得载体就是组织。
(2)管理得本质就是活动或过程,而不就是其她。
更具体地说,管理得本质就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3)管理得对象就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得一切可以调用得资源。
(4)管理得职能就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
(5)管理得目得就是为了实现既定得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得力量就是无法实现得。
2.组织中得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就是如何表现其存在得?它们得相互关系又就是如何?答:管理职能有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七种。
七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得表现形式。
信息职能通过信息得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与反馈表现出来;决策职能通过方案得产生与选择表现出来;计划职能通过计划得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得设计与人员得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得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得识别与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就是通过组织所提供得服务或产品得更新与完善以及其她管理职能得变革与改进来表现其存在得。
管理七职能得相互关系:(1)信息职能就是其她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得基础;(2)决策既与其她管理职能有所交叉(管理者在行使其她管理职能得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问题),又就是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得依据;(3)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旨在保证决策得顺利实施;(4)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与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得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答:根据亨利·明茨伯格得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
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思考题完整版
管理学第六版周三多思考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章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人类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具有目的性,人类活动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2、有依存性,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须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3、有知识性,人类活动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只是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烦人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有人类活动,有人类活动就一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管理实践,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
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项管理职能都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决策,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周三多管理学第十二激励
管理方式:X理论 ➢ 管理者关心的是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 ➢ 管理者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 ➢ 管理者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 ➢ 不考虑感情上和道义上对人的尊重 ➢ 强调严密的组织、规则、制度 ➢ 用金钱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MG2-33
四、X、Y理论
管理方式:Y理论 ➢ 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
导入案例
郝新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决定采取某 项措施去激励员工时,我们要看我们给予他的是 不是员工所迫切需要的,只有当员工所得最能满 足自己需要时,激励的效果才是最佳。
这个案例几乎所有企业管理者都会遇到。只 有那些不断研究并发现员工需要和愿望,并努力 调整自己的激励方式,激发员工付出最大努力的 管理者,才是成功的管理者。
行为动机的实质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导源 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
在的 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
二、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1959年由美国的赫兹伯格提出的 赫兹伯格,美国心理学家,重点研究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 系问题。 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 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激励因素: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 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奖励,期 望,责任感。
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 (2)依附的需要: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
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 (3)权力的需要:指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们负责以
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
成就需要论
成就的需要
权力的需要
成就需 要论
依附的需要
MG2-30
四、X、Y理论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 ,美国行为科学家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激励1.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有何特点?如何影响或引导人的行为答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无激励的行为,是盲目而无意识的行为;有激励而无效果的行为,说明激励的机理出现了问题。
如领导者打算通过增加额外的休息日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但结果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因为在一定的环境下,员工可能更愿意保持以往的工作日,希望提高薪水,而不是增加闲暇支出。
这说明,激励与行为也有匹配的问题。
这样就进一步说明,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
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满足的可能性。
显然,能够满足某一需要的行动对特定个人的激励力是该行动可能带来结果的效价与该结果实现可能性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下式来表示:激励力=效价X期望值领导者和下属的组织行为,都是一种通过采取行动来满足未实现的需要的过程。
领导者的需要,既可以是源于对制度权力的渴望,也可能源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
同样,下属未满足的需要也是多样性的。
因此,对员丁的激励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领导者对下属的未满足的需要的识别。
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导向出发,引出了关于如何激励的各种理论。
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
由于激励理论大多数是围绕人的需要的实现及其特点的识别,以及如何根据需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来采取措施,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而展开的。
根据对激励对象不同方面的重视程度,一般可以把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内容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和激励的强化理论。
2.何谓需要层次论?该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答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A 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通过对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因此,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
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它要求其成员遵守共同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B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
3:非正式组织虽然主要是发展一种工作之余的、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他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
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
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C 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
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答:A 现代企业在运营中,企业活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
组织和协调这个活动过程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主管人员越来越感到专业知识的缺乏。
由于企业很难找到精通各种业务的全才,直线主管也很难使自己拥有组织本部门活动所需的各种知识,人们常借助设置一些助手,利用不同助手的专业知识来补偿直线主管的知识不足,来协助他们的工作。
所以组织中会存在参谋关系。
B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C (一)明确职权关系:对直线经理来说只有了解参谋工作,才有可能自觉地发挥参谋的作用。
利用参谋的知识,认真对待参谋的建议,充分吸收其中合理的内容,并勇于对这种吸收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负责。
对于参谋人员来说,只有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特点,认识到参谋存在的价值在于协助和改善直线的工作,而不是去削弱他们的职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不越权争权,而是努力的提供好的建议,推荐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观点。
(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参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参谋专家向他们的直线上司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上司把建议或者意见作为指示传达下级直线机构。
2、直线上司授权参谋直接向自己的下级传达建议和意见,取消自己的中介作用,以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时间和经理消耗,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参谋不仅向直线下属传达信息,提出建议,而且告诉后者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应采取何种活动
4、上级直线主管把某些方面的决策权和命令权直接授予参谋部门
(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提出有用的建议。
三、委员会工作方式有何贡献和局限性?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答:贡献
(一)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1:集体讨论可以产生数量更多的方案
2:委员会工作可以综合各种不同的专门的知识。
3:集体讨论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可以完善各种设想,以及决策的质量。
(二)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三)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
(四)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局限性:1、时间上的延续2、决策的折中性3、权力和责任的分离
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的方式:
1、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
2、选择合格的委员会成员
3、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4、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
5、考核委员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