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主要考察知识点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必修2-知识总结《必修2》是中国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涵盖了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
下面是对《必修2》涉及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校对的文章。
一、文学知识1. 古代诗词欣赏《必修2》介绍了几首古代诗词,并对其中的一些典故和修辞手法进行了分析。
在欣赏古代诗词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词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诗的格律、押韵等;- 听诗词的朗诵和演绎,感受其中的音乐和美感。
2. 小说阅读《必修2》中介绍了一些当代小说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和《活着》等。
阅读小说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手法,如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 思考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如对于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思考等。
二、历史知识1. 古代文明《必修2》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包括古代人类的起源、农业文明的形成、城市文明的出现等。
理解古代文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如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等;- 了解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技术发展等;- 探索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如法律制度、科学文化等。
2. 中国古代史《必修2》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三国时期的分裂等。
理解中国古代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各个朝代的起源、兴衰和转变,分析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如封建制度、贵族地主等;- 探索古代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如民族精神、国家意识等。
三、社会科学知识1. 社会结构《必修2》介绍了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包括社会分层、社会角色等。
了解社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研究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 分析社会结构中的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体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如阶级斗争、社会流动等;- 探索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影响和作用,如社会自治、社会控制等。
高中必修二各科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各科知识点总结数学1. 集合及其运算:集合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集合运算,如并集、交集、差集等。
2. 函数及其应用: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及常见的函数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3.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数列类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5. 解析几何:平面直角坐标系、向量及其运算、直线和圆的性质以及相关的几何证明方法。
6.导数学:函数的导数的定义,运算法则,常用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应用,函数的微分等。
物理1. 运动学: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等;力的性质、测定和计算;动能、功率和机械能的变化等。
3. 动力学:重力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和动能定理等。
4. 振动与波动: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参数,包括弹簧振子、单摆、机械波等。
5. 热学:热量、温度、热容量和比热、热量传递等。
6.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和成像规律;光的波动性和光的本质等。
7. 电学:电荷、电场、电势和电势差、电容、电阻、电流等。
8. 磁学:磁场的产生和磁性物质的性质,包括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等。
化学1. 原子结构:原子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等。
2.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3. 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包括焓变、熵变、自由能等。
4.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平衡常数的计算和测定,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等。
5. 酸碱平衡:酸碱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如酸碱的鉴别、中和反应等。
6.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电解池的构成和原理等。
7.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及其应用等。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二是中国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生物分子、细胞代谢、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等。
以下是对必修二中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质膜、核、细胞质等组成。
其中,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可以选择性地通透物质,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而核则是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中心。
2.细胞的器官细胞中的器官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例如,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生产中心,而叶绿体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
3.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是指细胞在新陈代谢和物质合成等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
通过代谢,细胞可以不断地制造并利用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生长。
第二部分:生物分子1.核酸核酸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
DNA主要负责遗传信息的储存和复制,而RNA则主要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2.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分子,它们通过氨基酸的连接而成。
蛋白质在细胞内承担着结构、酶、抗体等多种生物功能。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分子。
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合成和分解。
第三部分:细胞的代谢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代谢过程,它可以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
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这种反应,细胞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3.发酵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细胞可以通过发酵来产生能量。
常见的发酵包括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第四部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例如,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根系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2.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包括头部、躯干、四肢、内脏等,它们组成了动物的生物体。
高考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们来说,必修二是其中一门关键的科目。
在高考必修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我们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考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1. 几何基础知识几何是必修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需要掌握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交条件和性质;在立体几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要素,如面、棱、点以及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体、正四面体等几何体的性质和计算。
2. 二次函数与函数的图像在数学中,二次函数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要掌握二次函数的最值、零点、对称轴等相关概念,并能够根据给定的函数式画出函数的图像。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其他类型的函数,如一次函数、幂函数等,并学会分析函数的图像特点。
3. 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应用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应用是在必修二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要学会对函数进行加减乘除、复合、逆运算等各种操作,掌握函数运算的基本规则。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的定义、性质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必修二中的另一大重点,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概率概念、计算概率的方法以及概率的性质。
此外,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还需要掌握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表示的方法,如频数直方图、频率分布表、统计图表等。
5.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及其性质,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掌握解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以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地求解三角形的各种边长和角度。
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是我国普通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对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一、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由于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鸦片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厉的禁鸦片措施,引发了英国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由洪秀全领导于1851年兴起。
该运动在中国南方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清朝政府镇压。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期的一次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
光绪皇帝任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变法,试图改革朝政,推行君主立宪和改革政治等方面。
然而,最终因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帝国主义的干涉而失败。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事件,发生于1911年。
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
5.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发生于1919年。
该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在政治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文化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一次反抗封建统治、推翻北洋政府的革命战争,由国民党领导,在1926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战斗,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完成了北伐战争。
7.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屠杀事件,发生于1937年。
在此期间,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导致了数十万无辜平民的死亡。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世界近代史1.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事件,发生于1789年。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人口与环境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原始型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死亡率高,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出生率低。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传统型;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型;我国已经入“低—低—低”模式,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
(3)人口老龄化其死亡率往往较高的原因:老年人比重大,老年数死亡人数多。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会下降,自然增长率会上升;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妇女受教育程度高的地方,一般人口出生率低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些。
因此,生育率(或出生率)农村高于城市,学历低者高于学历高者。
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出生率被控制在较低水平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
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1.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淡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经济因素影响下,人口迁移往往具有自发性。
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等。
往往具有组织性、计划性。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家庭是少年儿童和老年人迁移的主要原因,婚姻主要是年轻人迁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 • • • 1954~1984年中国人口迁移 特点 —— 迁移规模小,频率低,流量小 。 主要是国家政策有组织的迁移,自发迁移少.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政策.
• 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
农业区位分析
•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 •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 科技
•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 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墨累-达令盆地 ) •
•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 形平坦;水源充足
• 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旅游资源、 商业贸易等 •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外交、宗教、军事、科技 教育等。 • 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在 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 、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 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 形成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 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 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 原苏联西部欧洲部分流向乌拉尔山以东, • 美国东北部流向西部、南部,
• 日本向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 • 巴西向西 德国向南,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城市区位分析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 我国城市大多在第 三阶梯 •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 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 山区 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 坦,水源丰富 汾河、渭河、湟水谷底 • 气候 气候适宜 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 区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湿润地区的城市比例高
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高中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2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2课程主要涉及了几何、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立体几何、数列和数学归纳法、不等式、导数和微分、几何概念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一、几何1.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上的点、线、面及其相关性质的数学学科。
在高中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常见证明方法,如同位角、对顶角、平行线性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2. 空间几何空间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点、线、面及其相关性质的数学学科。
在高中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空间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常见证明方法,如平行四边形、菱形、棱柱、棱锥等几何体的性质,以及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的相关知识。
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角度和弧度的周期性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等。
在高中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三角函数的运算、解三角函数方程和证明题。
同时,三角函数还与三角恒等式、复数、向量等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形如f(x)=ax²+bx+c的函数,其中a≠0。
在高中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解析式、顶点、对称轴、零点等概念,以及二次函数的平移、缩放、反转等变化规律。
此外,二次函数还涉及到二次方程的求解、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等内容。
四、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位置、大小、体积和表面积等问题的数学学科。
在高中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的性质、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如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正方体、正方体等几何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五、数列和数学归纳法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序列,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数学命题的有效方法。
在高中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数列的极限和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生和生活1. 社会环境和主观能动性本单元主要是讲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生的重要性。
人们经常通过社交互动来获取信息和经验,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人们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单元:生活与道德3.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道德的概念和特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和谐。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准则和规范,同时道德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起着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第三单元:理想与现实5. 理想的作用和现实的制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目标和动力。
而现实则是人们生活的现状和条件,它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产生着制约。
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理想是现实的推动力,而现实则是理想的制约力。
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努力实现理想,同时也要对现实进行正确的认识,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知识与方法7.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人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时,人们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第五单元:人生观和价值观9.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和特点,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识和选择。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取舍,是人们对事物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个体的文化、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的认识和选择的影响。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口考点1: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有国家政策 、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方面。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1)人口迁移的意义: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人口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人口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3)人口迁移的原因有自然因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灾害的发生)、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的差异、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变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 考点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持续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供给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自然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区域开放程度(成正比)。
(2)合理人口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
城市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
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原因商业区占用土地相对较少;点状、条状。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必修二知识点精简版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增长:一般地,发达国家增长慢,甚至负增长;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原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个人及社会赡养老人的负担增加。
解决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4.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太快带来的问题: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资源需求增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等。
解决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5.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6.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特征(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8.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大部分发达国家—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中国—现代型;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2.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1)迁移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2)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3)原因: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1)特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2)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中国的人口迁移(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影响因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方向:东部→西部、内地和边疆。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因素:改革开放政策、地区发展不平衡。
高考必修二的知识点
高考必修二的知识点高考必修二是指中国高中教育的一门必修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各个学科的知识点。
下面将按学科分类介绍高考必修二的知识点。
一、语文1. 写作与修辞技巧:包括写景写人、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阅读理解:主要包括文章的主旨、推理、作者立场等方面的考察。
3. 古诗文阅读:重点掌握唐宋元明四大名著的作者及其作品的内容、背景和核心思想。
4.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人文社会问题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文章,辨析作者观点,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手法。
二、数学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 概率与统计: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能够应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相关问题。
4. 空间几何:掌握空间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
三、外语1. 语法与词汇: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主谓一致、时态、语态、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等。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文章等,提取信息、理解文意,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够用正确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4. 听力与口语:理解日常对话及各类口语材料,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物理1. 力学:掌握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力的作用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声学:了解声音的特性、传播规律,并能解决有关声音的问题。
3. 光学: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折射、反射等光学现象,能解决与光有关的问题。
4. 电学: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五、化学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2. 化学反应与能量: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及其能量变化,能够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
3.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了解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化学键,能够解决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问题。
高一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一必修2课程是中学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章:直线与圆的基本性质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介绍了直线的斜率计算方法,以及斜率与直线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2. 平行线与垂直线:介绍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以及判定方法。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相离和相交等情况,以及如何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
4. 切线与割线:讲解了切线和割线的概念,以及如何求解切线和割线。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介绍了函数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用的函数表示方法。
2.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讲解了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以及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函数的性质。
3. 函数的运算:包括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等运算方法。
4.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介绍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特点、性质及其图像。
第三章:三角函数1. 弧度与角度:讲解了角度与弧度的相互转换关系以及常用的角度制和弧度制。
2. 各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及其性质。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介绍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以及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讲解了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以及其推导过程。
第四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介绍了数列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见数列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通项公式: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方法。
3. 数学归纳法:讲解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五章:平面向量1.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表示:介绍了平面向量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常见的向量运算法则。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讲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涵盖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求解方法以及几何意义。
必修二知识点大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大总结必修二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向量代数等内容。
在学习必修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我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对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大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运动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在必修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的方程和性质、圆的方程和性质、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等知识点。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指平面上每个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也就是点P(x, y)与数对(x, y)的一一对应。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点的坐标来确定该点在平面上的位置,也可以通过给定的直线或者曲线方程来确定它的位置和性质。
2. 直线的方程和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通过一般式方程、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来表示。
直线的性质包括斜率、截距、角平分线的性质等。
3. 圆的方程和性质圆是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固定点的距离等于一个确定的正数,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这个确定的正数叫做半径。
圆的方程可以通过一般式方程和标准式方程表示,圆的性质包括圆心、半径、切线、法线等。
4. 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在解析几何中,抛物线是指平面上的一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
抛物线的方程可以通过标准式方程、顶点式方程和焦点式方程来表示,抛物线的性质包括焦点、准线、顶点等。
二、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尺寸、位置和运动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三视图和投影、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和投影、旋转体的体积等知识点。
1.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是指空间内点的坐标系,用以表示空间内的点。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点的坐标来确定该点在空间中的位置,也可以通过给定的直线、平面或者曲面方程来确定它的位置和性质。
2. 三视图和投影三视图是指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三个视图,分别是俯视图、前视图和侧视图。
新高一地里必修二知识点
新高一地里必修二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迈入了新的高中学习阶段,掌握必修二的知识点对我们的学习和成绩至关重要。
必修二主要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并总结一些新高一地里必修二的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数学1. 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和相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需要理解二次函数的顶点、轴和判别式的含义,并能够通过变量的变化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
2. 不等式:熟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的加减乘除规则,以及不等式的解法和图像表示。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绝对值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方法。
二、物理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牛顿三定律、动量、能量等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力学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掌握平抛运动、单摆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2. 电学:电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和基本电路的概念是必要的。
我们还需要了解电场、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知识。
三、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了解和熟悉常见元素的性质、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以及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果公式。
我们需要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与特点,并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进行反应计算。
2. 酸碱与 pH:学习酸碱与 pH 值的相关知识对我们理解酸碱性质、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 pH 值的调节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常见酸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和 pH 值的含义。
四、生物1. 细胞:细胞是生物学中的基本单位,我们需要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组成。
特别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对我们理解物质运输、细胞通信和免疫等过程至关重要。
2. 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和解读遗传信息,了解基因突变、遗传变异和进化的机制。
特别要研究如何通过遗传信息解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通过对新高一地里必修二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修2重点知识大总结
必修2重点知识大总结第五章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
(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举例:匀速圆周运动)绳拉物体合运动:实际的运动。
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小船渡河例1: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此时=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主要考察知识点——简答必修二主要考察城市布局,土地利用;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以及交通选址。
1.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1)图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地块的地租,它们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例符号①代表________用地;④代表_________用地。
(3)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土地租金、价格的变化是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化的。
在B处形成地租次高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该市的商业中心,其布局原则是;B为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其布局原则是。
(2)图中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判断理由是。
(3)为解决该城市的交通污染问题,请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4)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D处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吸纳群众的意见,拟作为该市的一分子你来判断一下该布局是否合理?原因。
3.上海市无论从市区人口数,还是从城市国民生产总值来说,一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它的发展有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海陆位置、铁路枢纽、长江出海口等)、广阔的经济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发达的农业、适宜的气候等等。
上海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自1952~1990年增长了23.5倍,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上海市的人口规模也在扩大,1992年的人口比1949年人口增加了350多万,比1980年增加了182万。
由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了上海市的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区依托黄浦江西岸,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此外还兴建了大批的卫星城市。
就是这样,上海市还面临着急需解决的城市问题,因此,它决定建立浦东新区、改造老区来解决严重的城市问题。
根据材料,结合上海市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市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什么?(2)导致上海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因素。
(3)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试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4)试着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关系角度上来解释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1.(1)、ABCD (2)、商业住宅(3)、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程度;处于公路干线与外环路交汇处,交通便捷。
2.(1)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 (2)铁路线 铁路线穿过市区与街道交汇,会带来严重的交通污染(噪音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 (3)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把铁路线外移)等(4)从两方面回答,一,如果该开发区是以轻工业为主,没有污染则是合理的,周围有便捷的交通。
二,如果发展重污染的企业,由于该市盛行西北风则对市中心有影响,不合理。
3.答案:(1)上海市的发展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河、海的交汇处,位于我国沿海中部地区;上海市具有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大专院校多,教育水平高,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多;上海市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京沪铁路、沪杭铁路以及长江航线,另外海运、空运条件都很好;(2(3)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造成一定的地面下降;造成一定的(4)一般来说,城市的规模越大,它的服务功能就越强,它所服务的范围就越大,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随着它的经济规模的不断变大,它的服务功能就越强,其服务范围就越大。
上海市是沪宁杭地区的工业中心,因此,上海市的经济规模越大,其服务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就会带动沪宁杭工业区不断发展壮大,相应地会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2013高考题浙江卷)4.(30分)根据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2000 10001000 40° 80°100° 120° 乙 甲 北回归线 墨 西 哥湾 250河 流棉花带量线(mm ) 等降水 国界线城 市图 例36题图______。
(10分)(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0分)(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10分)【答案】(1)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
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2)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解析】本大题以美国区域为载体,综合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降水的分布及成因、影响气温等相关因素。
第(1)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棉花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和洪积扇,地势较为平坦;;美国棉花带纬度低,光热资源充足,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所以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
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交通运输条件和技术装备等。
第(2)题,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宏观看趋势,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反之则较小。
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
即从某地向另一地逐渐减少等。
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
微观看特殊(1)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
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
美国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所以空间分布的特点为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第(3)题,直接结合表格,甲城比乙城1月气温高, 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结合甲乙两地位置和地形特征进行分析:甲位于大陆西岸,受海洋影响大,附近有加利福利亚寒流经过,夏季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较为温暖,同时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气;乙位于大陆东岸,附近有暖流流经,夏季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冬季东部地区低矮山地不能阻挡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所以气温较低。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是(国家)轮廓图,该国是世界上出口(畜产品)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2)该国东南部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用字母A代表该盆地,并将A标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3)该国坚持“”的混合农业模式,采取、等措施,并将天然草场改良为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植物并施肥等,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保持。
6.读图3-4和表3-1,回答下列问题:图3-4表3-1 某国国情简表位置亚洲西部面积1.4万平方千米人口和民族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国土特征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农业特点种植业尤为发达(1)表格所述的国家是。
(2)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3)该国大部分属于干旱的沙漠气候,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这是由于该国十分重视依靠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4)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地可借鉴该国农业发展经验的是、。
(5)A、C两地乳肉畜牧业均较发达,但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A ;C 。
(6)A地所在图所示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请列举说明:(7)D地所在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5.点拨:此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及其特点。
答案:(1)澳大利亚羊毛小麦(2)墨累-达令略(3)土-草-畜-市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畜草平衡点拨:1~2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和地域分布,重点考查从图表中提取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且需联系初中地理知识来解题。
6.(1)以色列(2)水源(3)科技(4)B D (5)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气候(6)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蚕丝基地(7)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锡尔河和阿姆河河水进行灌溉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在此交汇的两大铁路干线是 _铁路和铁路。
(2)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外贸口岸,分析天津的区位特点:天津港位于 _ 湾西端和海河下游,是一个兼有海港与河港的港口;天津港通过铁路与高速公路与外界相连,集散_____ 、流。
天津港以市为依托,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3)天津成为商业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B7.(1)京沪京哈(2)渤海京哈京津唐客货天津(3)A.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商品集散的优良的地理位置 B.经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宽广(2013高考题福建卷)8 (37 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图12(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7分)(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10分)(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答案】(37 分)(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