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小说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小说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

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

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

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

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

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

达子还是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

……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

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

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

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

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

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

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

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

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

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后也跑回家了。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樱桃》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樱桃》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樱桃》含答案(2013·安徽卷·T11-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樱桃黄裳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

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都集中在这里。

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

有时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

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

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

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

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

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

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

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

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

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姻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

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评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

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

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

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

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

安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

安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

安徽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聊马汉夜幕是渐渐地到来的。

太阳先是在城西的惠山尖徘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顺着山坡滑入了谷底,开始还在山后半遮半露着脸,后来就索性不见了踪影。

落班①的人拖着疲惫的腿脚回家。

看到家门时,他们倦意很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时候,家庭主妇站在门外扯开嗓门叫自己正在外疯玩的孩子回家吃晚饭。

夜色如砚台上磨的墨,愈来愈深浓了。

热腾腾的饭菜,是不管贫富,家庭主妇必须在劳累了一天的男主人踏进家门就该端上桌的。

不论荤素、不论可口与否,男人和一家老小均以风卷残云式的作业态度表现出对饭菜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主妇劳动成果的褒奖。

一些赶早的人,就在此刻叩门或根本不敲门就推门闯了进来。

来者往往站着,掠过吃饭者的后背打量饭桌上的阵容,对饭菜加以点评,因此,那时候邻居之间是难有隐私可言的,每家的家底彼此都很了解。

这样,只能算是夜聊的前奏,真正的夜聊要待主妇收拾完桌面和灶台后才开始。

女主人端着一锅洗碗水开门要泼在门口的窨井里。

门一开,一方光波首先倾倒在屋外的黑暗里。

就见有幢幢黑影仿佛作蛾子趋光运动一般地过来,探头探脑的,见屋里有男主人在,且空闲着,就进了门去。

这时进屋的,八仙桌旁的长凳和骨排凳是空着的,自然也就在桌旁坐下来了。

从新近发生在小城中的稀奇事说起,由此及彼,话题不断扩大。

透出门缝的光线和声波,吸引着吃罢晚饭从家中出来寻热闹的人。

他们试探着推开门,一屋子正热烈说笑着的人立即静下来,扭头打量是谁来了。

借着昏黄的灯光看清来者是谁了,欢呼般发出迎接的声浪。

先到的在长凳上挪动一下屁股腾出空间,好让后来者坐下。

后来者一边坐下,一边说着:闹猛闹猛②,老远就听到这边热闹。

先到者拾起原来的话题,继续论说。

后来者听了一会听出名堂了,才插嘴。

也有因为后来者的到来而改变了话题的,话题是与后来者有关的,或是后来者扯到的。

这样,不断前来的参与者会不断带来新的话题,使夜聊永远充满新鲜话题。

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六月艳阳天,高考如期至。

十年寒窗苦,朝朝不停歇。

平稳保心态,从容应对答。

坚持得胜利,金榜必题名!高考频道带来[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祝你高考大捷!点击下载 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安徽及答案

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安徽及答案

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安徽及答案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安徽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语文教材修订的思考杨丽对学生时代语文课文的回忆,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一件乐事。

《丰碑》中身落白雪的军需旅长的凛然与无私,朱自清《背影》中老父亲爬月台时的心酸与伟岸,《少年闰土》中深蓝夜空下那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十一二岁的捕猹少年的机灵与果敢,让我们一遍遍感受着民族精神、亲情、友情的震撼人心。

看,这些少时课本上的文字,都已经根深蒂固于青年人的成长中,成为构建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作为他们精神根基的一部分。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次学生语文教材的修订都会掀起一阵大讨论。

不论是2013年对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的替换,还是2014年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对《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的删除,或是如今对《谁勇敢》一文的撤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换为《智取生辰纲》、《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都引起人们的议论,对这些修改,除了诟病或挑剔,显然也有一些积极的解读。

如避免学生理解偏难、减轻学生负担、为避免学生盲目勇敢导致受伤、更契合现代和谐社会导向、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然而,这些修改到底该不该,进步还是退步,还都需要专家或使用教材的师生来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教材没有几十年不变地原地踏步。

语文教材一成不变或倒退复古,都不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与发展。

用心的教材内容应该突出时代特征,把握时代精神,用灵动有力的语言描绘大美的中国梦。

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辨的精神,而不是寻章摘句或不假思索、人云亦云。

用语文塑造青少年的思想之魂、精神之魂,中国梦的实现也才能有更加坚实的青年基础。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对蕴含思想深度的*的选择和解读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教材编撰部门、学生、家长,针对不同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所以我们也不必因为教材选择而焦虑。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

①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A,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曹操破荆州后特意寻访梁鹄,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B之余细心观赏。

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相依相伴。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

②传说有人磨墨写字,C,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大家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

③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好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

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就摘芭焦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

④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A一塌糊涂(伤痕累累)B运筹帷幄(戎马倥偬)C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A处,语境是说在墙上写字,写完还要铲去,因此墙壁上肯定有很多伤痕,故此处可填“一塌糊涂(伤痕累累)”等成语。

一塌糊涂: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有很多伤痕。

B处,语境是说曹操在作战间隙欣赏书法,与“之余”搭配,应是处理繁忙的军务或者拟定作战计划等之外,故此处可填“运筹帷幄(戎马倥偬)”等成语。

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C处,语境是强调“磨墨写字”“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这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故此处可填“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等成语。

2023届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试题(含答案)

2023届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试题(含答案)

2023届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安徽A10联盟高三4月期中联考(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为了不断地改进生产方法,我们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部门同时并进,相互影响,相互提携,绝不能有一面偏废。

我们须承认这三个领域的分野不是很明晰的,它们之间有交错的地方。

不但如此,这三个领域的界限不是固定不移的,现在我们认为是技术科学的东西,在一百年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问题,只不过工作的方法和着重是有所不同罢了。

既然技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综合,它自然有不同于自然科学,也有不同于工程技术的地方。

因此,研究技术科学的方法也有些地方不同于研究其他学科的方法。

因为技术科学是工程技术的理论,有它的严密组织,研究它就离不了作为人们论理工具的数学。

技术科学中的数学演算一般要比自然科学多,这使得许多技术科学的青年工作者误认为数学是技术科学的关键。

他们忘了数学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到底不过是一个“宾”,不是“主”。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件好的技术科学的理论研究,它所用的数学方法必定是最有效的;但我们决不能反过来说,所有用高深数学方法的技术科学研究都是好的工作。

数学方法只是技术科学研究中的工儿,不是真正关键的部分,那么关键的是什么呢?技术科学中最主要一点是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只有对一个问题认识了以后才能开始分析,才能开始计算。

但是什么是对问题的认识呢?这里包含确定问题的要点在哪里,什么是问题中现象的主要因素,什么是次要因素;哪些因素虽然也存在,可是它们对问题本身不起多大作用,因而这些因素就可以略而不计。

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做一些预备工作,收集有关研究工作的资料,特别是实验数据和现场观测的数据,把这些资料印入脑中,记住它,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准备,下一阶段就是真正创造的工作了。

创造的过程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规律为摸索道路的指南针,在资料的森林里,找出一条道路来。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安徽卷)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汇编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4页,第Ⅱ卷第5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M\\3.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语言知识的考查由4道题组成,涉及到汉字字形、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语意连贯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题意明确,不偏不怪,但有一定的迷惑性。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隐秘黯然失色独挡一面化干戈为玉帛B.涵养合盘托出惺惺相惜反其道而行之C.鼓噪出神入化难辞其咎不登大雅之堂D.膨涨抑扬顿挫不绝如缕如坠五里雾中答案:C。

难度不大,语料都是常见词语,错别字多为“经典”别字。

A项“独挡一面”中的“挡”应为“当”,B项“合盘托出”中的“合”应为“和”,D项“膨涨”中的“涨”应为“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B.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C.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D.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2023安徽高考语文题目

2023安徽高考语文题目

2023安徽高考语文题目
2023安徽高考语文题目:
一、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
问题:根据短文内容,陈述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2.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相关任务。

(文章内容)
任务一:结合短文内容,简要介绍主要人物的家庭情况。

任务二:描述主人公在短文中的一次决策,并解释他的决策背后的原因。

二、写作
3. 请以“珍惜时间,追求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提纲)
引言:时间的重要性
正文一:时间是有限资源,不能浪费
1) 时间不能回头,要合理规划利用时间
2) 先做重要的事情,避免拖延与浪费
正文二:追求梦想需要坚持与奋斗
1) 梦想是人生的动力与目标
2) 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
3) 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正文三:如何珍惜时间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1) 制定明确的计划与目标
2) 学会拒绝与去除干扰,集中注意力
3)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结论:珍惜时间,追求梦想,成就更好的未来。

三、文言文阅读
4. 阅读以下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文言文内容)
问题:描写文中景物的特点,以及揭示了怎样的寓意。

四、名句赏析
5. 请分析以下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诗句)
分析:诗句所描绘的意象及表达的情感。

以上是2023安徽高考语文题目的详细内容和划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备考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安徽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安徽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安徽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在安徽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是考察的重要阅读题材之一,为了帮助大家进行阅读训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考生阅读练习。

安徽高考语文阅读原文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2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你想知道安徽2022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吗?每年高考结束后,大家都会十分关注考试题目及答案是什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2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2022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还未出炉,待高考结束后,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202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供大家对照、估分、模拟使用。

2022高考语文试卷题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客观题(选择题)(3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5.主观题(4分)6.主观题(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9.主观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1、12、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15题: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15.主观题。

(侧重于思想内容)(三)名句默写(5分)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实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1)鸡鸣桑树颠 (2)烟光凝而暮山紫 (3)此情可待成追忆(4)烽火扬州路 (5)惶恐滩头说惶恐 (6)援疑质理(二)文言文阅读(15分)2、D3、D4、C5、(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021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_安徽高考语文试题

2021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_安徽高考语文试题

2021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_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

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1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欢迎阅读!2021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

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

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

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

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

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

安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安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京兆府栽莲白居易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东溪莲移栽至京兆府,看似托身于贵府重地,实则生长环境污浊不堪。

B.诗人认为东溪莲与其遭受泥污尘扑,不得其所,还不如捐躯自弃,以死明志。

C.结尾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往昔的追忆缅怀,对当下的不满无奈。

D.诗歌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白居易和周敦颐在本诗和《爱莲说》中分别写出了荷花不同的“物性”,但表达了相同的志趣,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李时发春日见寄孔武仲闻道重湖路未通,悠然身在碧湘中。

崎岖水国犹千里,牢落春花已半空。

江浪溅寒侵小睡,岳云筛雨响疏篷。

君诗亦说清幽趣,便觉年来气味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从“闻道”落笔,表现好友虽身处偏僻之地,却能悠然自得的心境。

B.诗歌颔联描写水国千里、春花寥落的自然环境,以时空阻隔,营造凄凉氛围。

C.诗歌尾联点明二人在创作中呈现出相同的趣味,认可自己与好友的艺术追求。

D.全诗写景中兼抒情,在日常酬唱间展现知己情谊,感情真挚,读来别有意味。

4.本诗颈联写景艺术颇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风行(节选)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①。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②。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注】①轩辕台,乃黄帝轩辕氏与蚩尤战于涿鹿之处。

遗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

①鞞靫(bǐngchá):箭袋。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停歌”“罢笑”“双蛾摧”等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朱先生筠行状》《朱竹君先生别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朱先生筠行状》《朱竹君先生别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朱先生筠行状》《朱竹君先生别传》含答案(2014·安徽卷·T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

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

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

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

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

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

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

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

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

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02
考点·透析
考点分解二 理解重要句子 解析 答案
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 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 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 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 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 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数字海洋建设带来 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一句位于段首,此句和 后面的句子构成了解说关系。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了。C项中“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 了海洋管理任务”错误,原文说“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 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而不是“完成了”。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02
考点·透析
【真题探究】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教辅P131)
考点分解一 理解重要概念 解析 答案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 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 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 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 是一个哲学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不符合“生态文明” 概念的内涵,“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概括不当,文章第一句 就指出“生态文明”是“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C“生态文明” 的目的不仅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还包含人与自然等内容。 D“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哲学问题”不是因果 关系。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02
考点·透析
考点分解一 理解重要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题技巧
1.前后勾联,即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 起,从文章的主旨出发,与表达目的和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全 面审视作者在相关内容中遣词用语的匠心,正确领会概念的含义。 理解“真题探究1”中“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时,就要理解本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理解了这个主旨,就降低了概念 理解时的难度,也就自然明白其中的“C项”表述不完整。 2.表里参验,即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从概念的语表含义进 而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抽象出文中所表现的内在的深刻的 含义。 3.以文解文,即根据构成文章诸因素之间既互相制约又互相 阐释的特点,进行同义互解或连义互解。答题时,可以将答案代 入原文中,看看是否连贯畅通,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真题探究1” 中“D项”代入原文就会发现犯了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
第一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理 解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坐姿端正,声音洪亮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 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 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 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 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03
诊断·自测
节外生枝,无中生有
(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教
辅P4—5)
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 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 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 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 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02
考点·透析
考点分解二 理解重要句子
【真题探究2】 (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 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 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 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 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 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 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 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 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 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 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 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 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 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 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节选自《数字海洋》)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0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技巧 1.看位置。“文中重要句子”,往往处于段首或 段尾;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多数是带有结论性或概 括性的句子。 2.辨关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总 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 等。理解重要句子,可以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看该 句与上下文之间属于上述关系中的哪一种。 “真题探究2”中的“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 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一句位于段首,此 句和后面的句子构成了解说关系。由此,我们从后面 的解说中去分析,便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了。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A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尝试自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禅究竟是什么?现代禅学对禅的理解更加贴近大自然,更加 贴近社会人生。从自然现象来说,满天星斗是禅,清风徐来是禅; 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满目青山是禅,潺潺流水是禅; 茫茫大地是禅,浩浩江河是禅。从社会人生来说,助人为乐是禅, 无私奉献是禅;吃饭睡觉是禅,担水劈柴是禅;一言一语是禅, 一举一动是禅;一呼一吸是禅,一唱一和是禅。禅并非遥不可及, 而是触目皆是。正如日本现代著名的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说: “禅是大海,是空气,是高山,是雷鸣与闪电,是春花,是夏日, 是冬雪。不,它在这一切之上,它就是人。”可见禅就是真实的 宇宙万象,就是平常的社会生活,是人们那丰富的精神世界,也 是真、善、美、智,更是人的生灵之气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的融 会贯通。 禅教导人们要达观地看待人生的得失输赢,告知人们有些事 情不可强求,不必强求,但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禅是积极入世 的,其宗旨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要求人们真心实 意地投入生活,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融入生活。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02
考点·透析
考纲要求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尝试自测
解析
答案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现代禅学认为贴近大自然,贴近社会人生才是禅。 B.禅告诉人们只要做到以平常心去看待世间万物,就可以超 然世外,逃离现实。 C.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D.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认为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禅意,需要我 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
资料链接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第一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真题热身
考点 分解 透析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第一节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错题诊断与自测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01
真题·热身
解析
答案
(2012·新课标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教辅P1)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原文第一段第四 句话“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 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C项在原文中是“选择”而备选项 为“修正”,显而易见,不符合文意。在对概念的分析中,往往容 易“偷梁换柱”,本题把“选择”换成了“修正”就是如此。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