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教学设计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一、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日本、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经济和人文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主要组成部分;(2)知道日本经济发达的特点。
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3)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河流流向等特点,说出其对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4)说出东南亚气候类型和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通过读图、绘图,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6)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7)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8)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二)过程与方法(1)逐渐掌握使用地图及资料,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相关能力;(2)培养学生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了解认识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通过一个国家的国情,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了解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总结日本经济特点,正确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读图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3、东南亚主要的自然资源,说出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印度的水旱灾害、印度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一个国家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
2、联系日本自然环境特点,正确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3、学会运用资料分析东南亚区域特征的成因。
4、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5、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设计构思:本节课是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开篇,在整个区域地理学习中起着引领作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领土组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等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共五个环节,采用“两案双动”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为基本学习方式。
第一环节“全景日本”:展示日本各类图片,学习畅谈日本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岛国日本”:分析地图,获取地图信息,说出日本领土组成,地理位置,掌握学习方法。
第三环节“自然日本”:分析地图,提取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等信息;联系旧知,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案例,说明日本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措施;七嘴八舌,归纳防震方法。
通过上述活动,理解生活地理、有用地理、趣味地理。
在此基础上展开以“根据日本岛国、气候、地形,说明日本河流的长短、多少、水量大小、水能丰富与否”为主题的小组讨论,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四环节“方法日本”:经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概括本节所学内容,归纳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一般方法,即: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地质等)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等五方面,凸显地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第五环节“演练日本”:定时完成与学习目标吻合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整理知识网络,巩固学习方法。
最后组织学生防震逃生演练,把学习氛围推向高潮。
教材分析:日本一节内容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性地介绍,精选日本突出的几个特点,教材内容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和“东西兼容的文化”三方面进行内容设置。
本节课主要学习“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等内容。
日本是“国家和地区”的典型案例,居引领地位,具有“示范性、方法性、实用性的”的作用。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通过“我们生活的大洲一一亚洲”的学习,初步掌握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等内容;七上学习过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分布、防震等知识,这为本节课做了较好的知识铺垫。
(完整版)《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511434知识与技能要求: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记住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首都。
知道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特点。
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
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的教育。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
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
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日本之旅(准备)(轻松导入)师:同学们,由今天开始,让老师来充当导游,带大家去周游世界列国。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日本东京,出游之前,想想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学生普遍知道应该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带上地图、钱、衣服等物品。
)师:现在,就让我们借助地图和资料,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基本情况。
(多媒体演示日本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旅游的欲望。
)(转折)师:想想,我们泡着温泉,望着远处的富士山,欣赏着身旁美丽的樱花,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可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有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小心地震。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
(展示日本地震图片与地震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数据)师:你知道日本为什么那么多火山地震吗?读图册P30“日本火山地震带”图,看看你是否能找到答案?生:读图分析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
师: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日本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单元,主要介绍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位置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深入了解还需要通过本章内容来拓展。
同时,学生对于具体的国家和地区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邻近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引导学生分析其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相关教学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风景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初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
初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相关推荐推荐初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篇1一、本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日本地形图中的信息,尝试与英国比较,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日本多火山地震2.日本四大岛和主要城市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填注日本的自然地理事物名称。
四、教学准备有关日本自然环境资料的搜集。
五、课程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导入新课新课(板书)读图承转读图师:山高云淡,在浪漫的樱花树下,细品着醇香的花茶,笑看世界经济的风云……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洲?生:日本,亚洲。
师:正确,今天,就来了解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第一节日本(一)一、阅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师:日本似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徜徉在太平洋和日本海中,你觉得它更像什么呢?二、阅图7.2日本的地形隐含信息:樱花、茶道、经济强国、富士山,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进入新课。
学生对日本有个整体的印象,用比喻增进求知欲。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1)师:观察日本的地形图看起来像什么?生:像海马、蛇、狐狸……师:同学们的妙想都很有趣。
(2)师:水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日本你能找到与此相关的地理事物名称吗?学生读图。
生:太平洋、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津轻海峡、宗谷海峡、琵琶湖。
(3)师:日本的领土是由哪些岛屿组成?生:读图一一说出。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日本(P18中的图7.2)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⑴地位: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⑵条件:不利——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有利——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先进⑶经济特征:日本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日本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又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国家之一。
日本铁矿石、棉花100%进口。
主要进口的工业原料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铜矿石。
⑷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⑸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电子⑹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P23中的图7.13)⑺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3、东西相容的文化⑴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很大;近现代,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⑵民族:单一的大和民族。
⑶日本东西方相容的文化的影响和借鉴:①影响: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现代文化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②借鉴:及时大胆地吸纳西方现代文化为我所用,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合百家之长,创独家之新,不断加深中国文化的内涵,使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P27中的图7.18)⑴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历史上中国叫它“南洋”。
⑵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⑶交通:马六甲海峡被称为联系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被日本人称为是“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它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⑴两种热带气候⑵东南亚人喜食米饭的原因:①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而种水稻产量大;②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③本区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日本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衣食住行话日本广州市天秀中学何佩琼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对课程标准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自然环境有两大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教材希望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还不高。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日本图片、资料,学会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3)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2)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3)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行组组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5)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国家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难点和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如何从日常所见所闻分析出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
初中地理_《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这在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2)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发达的经济、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难点: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在教学中通过三个环节进行学习,在学习环节主要进行三个大块的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通过七个辨析进行分析学习;在收获环节主要是结合ppt总结和板书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在快乐环节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升自己,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五、学习过程屏幕显示:图片(丰田汽车、佳能照相机、索尼照相机等)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产品品牌出自哪些国家么?学生回答:日本。
教师小结:在我国的市场上,随处可见日本的工业产品,这说明了日本经济发达。
注重开拓国际市场。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学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学案【自主学习】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日本位于洲的东部,洋西北部,周围依次被鄂霍次克海、太平洋、东海、日本海所环绕;日本大部分地区在北纬度至北纬度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带,小部分位于带。
2.日本是太平洋北部的岛国,由、、、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日本四大岛中,岛面积最大。
3.日本地形以、为主,沿海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4.日本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处,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日本工业高度发达,进口________,出口________,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沿岸地区,主要工业城市有________、大阪、________ 、北九州等。
3.日本利用其________ 等优势,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主要在________ 和________投资建厂。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日本民族构成,以为主。
2.日本文化即有浓厚的_______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_______气息,是_______的典范,日本著名的古都是。
【互动探究】探究1 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
读“日本地形图”,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图7.2上用红笔圈注太平洋、日本海,东京、富士山、朝鲜海峡,关东平原,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在图上找出日本的四大岛,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特点。
(3)说说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探究 2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读“世界板块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活动。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3)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探究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日本的经济特点。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单元主题备课内容简析: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习研究区域地里的方法。
本单元共四部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第一节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2、经济特征3、民族与文化特征第二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臵2、热带气候与物产3、地形与城市分布4、华人华侨集中地第三节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地形和气候3、发展中的工业4、工业城市及工业中心的分布第四节俄罗斯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2、地形特征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4、主要的河流和湖泊5、自然资源丰富6、以铁路为主的交通7、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8、主要的城市和港口教学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臵。
2、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印度的工业与农业。
4、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主要城市和港口。
重点、难点:1、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明某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并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
课时安排:第一节日本2课时第二节东南亚2课时第三节印度2课时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臵、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知道日本的首都——东京,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能力目标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能结合日本的国情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及向外发展生产与销售基地的特点。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推荐初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
推荐初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等。
2.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地理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上所表示的国家和地区。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我国周边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究,并整理成PPT或手抄报。
4.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课后作业(1)熟记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2)绘制一幅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地图,标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探究精神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能否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提高地理素养。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翻开教材,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东北部的邻国。
《日本》教案 (第1课时)
第五、六课时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日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板画《日本轮廓简图》。
问: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洲?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事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点评)师:刚才同学们讲了不少关于日本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学习新课]板书一、自然地理环境学生识图活动:同桌互助,仔细观察《日本地图》,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归纳日本的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
(设计目的:培养识图意识,养成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一)位置范围1.海陆位置: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岛国2.纬度位置:250N~450N(二)国土组成1.日本的领土是由哪些岛屿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2.主要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练一练:看谁能快速、准确的记忆日本的四大岛屿和主要城市(教师在板画上指一个学生答一个)(三)地形地势1.在日本地形图上,日本四大岛的颜色以什么为主?褐色主要分布在哪儿?绿色主要分成在哪儿?地势有何特点?褐色在岛屿中部、绿色在岛屿四周沿海(板书)地形:中部山地、丘陵占3/4;周边平原占1/4地势:中高周低2.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哪儿?(关东平原)3.日本的最高峰在哪儿?(富士山、位于本州、活火山)4.日本位于哪2个板块之间?(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板书)多火山地震(说明:由于上期已经专题进行地震学习,此处可以对地震防护不再拓展,在教学时老师利用P15进行适当拓展,重在防灾意识)(四)气候特征在日本,樱花随处可见,樱花为什么能够在日本生长?1.日本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类型呢?(参见P10亚洲气候类型图)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为什么日本的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提示:纬度跨度大教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地图,从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形地势、气候特征对日本这个国家进行了信息提取,相信细心的同学还会从中获得更多信息。
7.1 日本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⑵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⑶通过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特征,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⑵在教师创设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中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⑶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征。
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教学设计:导入主题: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日本产品?幻问;世界其他地方有没有日本的产品?教师:我们看看实际情况。
幻学生看分析讲述世界和日本的渊源,有抵制的情感,但是实际生活中接受了日本的产品,日本产品的魅力何在呢?导出低成本,高质量。
幻活动一学生讨论后回答,从四组中引导出1、廉价的原料2、低运费3、用廉价的劳动力4、合理高效的管理看图,日本的原料的百分比,总结日本经济的特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2、日本的工业布局幻资料让学生以组的形式尝试公司经营的策划工作,重点是工厂的建设(保证质量的同时,有利于原料的运进、减少运费、使用廉价的劳动力,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同学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
幻帮助学生印证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对照地图说出日本工业的具体分布区。
小结:在日本本土把工业区布局在沿海更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在海外要把工厂放在发展中国家,综山所述,日本在它的基础产业-------工业的发展上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扬长避短,使日本在二哈、战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就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课堂联系游戏:时间充足的话,完成探究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有三个框题:一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让学生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和火山地震等基本的自然环境;二是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日本的工业特点、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工业移往海外的原因;三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特点也有西方文化特点。
本课时教材共包含了21个地图图片、3个活动题。
教材通过P16活动题1来让学生思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鬟及措施,我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哪些防地震的措施。
活动题2通过阅读分析图7.14让学生分析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
通过P21活动题3并结合图7.16、7.17来帮助学生分析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本节课由于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国家,所以在预习过程中要有重点的指导学生怎样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一个国家,要注重方法指导。
(二)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以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5、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放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
(三)评价设计1、2、3指图说明;3、4、5用文字表述(四)课前准备1、课件《樱花》2、课件《日本》(五)活动设计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
授课学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案例题目:《日本》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
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日本的国情——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对他的经济以及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学会学习一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综合法、启发式引导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百度视频1】/s?f=0&n=1&word=%B6%DF%C0%B2a%C3%CE【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想到了哪个国家?(日本)【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家——日本,他与我国为什么要用“一衣带水”来形容呢?它的自然环境,经济以及文化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与我共同走进日本。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_16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
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课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经济水平及发展特征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日本地理位置2)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2、教学难点:1)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2)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日本说课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第一课时)说课稿蛟河市第九中学王丽君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遇到的第一个国家。
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
但学生对灾难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熟悉,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2、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1) .结合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
(2)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过程与方法:(1) 搜集日本地形图中的信息,尝试与英国比较,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辩论,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3、重点、难点重点:(1)日本四大岛和主要城市的位置。
(2)日本多火山地震难点:在地图上准确填注日本的自然地理事物名称。
二、说教法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教学法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活动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地理知识的判读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齐鑫一.学习者分析1.学生具有读图(图表)、识图(图表)的基本技能。
2.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3.因为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并且现代的初一学生所接触的文化现象中包括了许多日本的文化元素,如日本的动漫、游戏和某些电子商品等。
学生通过身边的各种媒体对日本了解较多,但学生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深层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二.教案/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了解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4)借鉴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2.本课目标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各种图表和文字资料获取地理知识,提高了比较、归纳的能力;将课程知识点分成一系列不同的场景,并以旅游日本作为贯穿始末的主线,让学生争对各场景进行思考、讨论,解决各个问题,从而学习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环境的人地观。
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的问题,使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地理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日本自然环境特征,多火山、地震的成因,以及防灾的教育。
关键: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案理念和教案方式教案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入式、分组讨论、创设情境等,学习方式主要是主动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案理念:1.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案效率。
3.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四.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参考1。
运用图片,视频创设教案情境,增强教案的直观性,提高学习热情。
2.改变教案方式,学习方式,提高教案效率。
五.教案过程或活动过程1.教案准备阶段(1)搜集资料文字图表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知识进行细化、深化。
图象资料来源:1)来自互联网如富士山、樱花等景观图。
2)音乐、视频资料来自网上下载的乐曲,新闻。
(2)教材处理把本课教案内容分解为:1、地理位置2、气候3、地形4、资源5、火山地震。
并根据相关内容设置问题。
2.教案实施教案过程导课:(欣赏图片——富士山风光)师:这组美丽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生:日本。
师:好,下面我们就出发,去日本考察,亲自感受一下日本独特的自然特征。
师:去日本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交通工具呢?(展示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生:飞机和轮船师:为什么不能选择火车和汽车?生: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师:日本是个岛国,海上交通便利。
我们就乘船游览日本,进行一次环岛游。
(展示环岛游的路线)师:此次环岛游经过了日本的哪几个大岛呢?(大屏幕演示)生: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
师:日本是由这四个大岛和上千个小岛组成的,是一个群岛国。
老师这有四个大岛的轮廓图,看咱们同学能不能分辨出来是哪个大岛。
(展示四个大岛的拼图)生:抢答。
师:好,下面老是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拼出日本的四个大岛。
生:两名同学到合作完成拼图。
师:同学们看书P18图7.2一会老师找同学说出我此次环岛游经过了哪些海和洋。
咱同学在找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岛与岛之间的内海。
生:(按照演示一次回答)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太平洋,濑户内海。
师:到了日本,我们同学可能最想看到的就是日本的国花——樱花,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绽放的樱花。
(播放介绍樱花的视频)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樱花前线”?生:没有。
师:在日本,樱花由温暖的南方向北方依次开放,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推进的“樱花前线”。
师:樱花为什么由南向北依次开放而不是同时开放呢?生:因为气温的差异。
师:非常好,那么气温的差异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生:所跨的纬度不同。
师: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好,我们来看看日本所跨的纬度范围。
找一个地区的纬度范围,只要找到最南最北的两条两条纬线。
生:读出纬度范围25°N—45°N。
师:判断一下,处于哪个温度带?生:北温带。
师:我们在描述一个国家纬度位置的时候就从纬度范围和所处的温度带两个方面来描述。
师:再来看看日本所跨的经度范围。
(展示最东面和最西面的两条经线)生:读出经度范围125°E—145°E师:英国也是一个岛国,同学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判断出英国的经纬度范围?(出示英国地形图)生:52 °N—60 ° N;0°—8 ° W。
师:从所跨的经纬度范围来看,哪个国家更广一些?生:日本。
师:日本所跨的经纬度范围都很广,这就为日本的自然环境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比如说自然环境当中的气候。
师:(出示亚洲的气候图)由于所跨的纬度不同,日本形成了两种季风气候,读图说明是哪两种季风气候?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师:日本和我国同属于东亚,形成了亚洲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我国的首都北京和日本的首都东京,纬度位置大致相同,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气候包含两个要素,哪两大要素?生:气温和降水。
师:所以比较两地的我们也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出示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比较表)从气温上看一月份的气温,哪个地区更高一些?七月份的呢?从温差上来看,哪个地区的温差更小一些?生:一月份东京的气温高,七月份北京的气温更高。
从温差上来看,东京的温差更小。
师:从降水量上来看,哪个地区的降水量更大?生:东京。
师:温差小,降水量大是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为什么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呢?生:因为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
师:因此呀,日本的气候表现在温度上夏天不那么热冬天不那么冷,降水量大。
这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的影响。
师:到了日本,除了观赏樱花之外,导游可能组织的室外活动工程?(展示爬山乘船游览长江长河)生:爬山。
师:为什么?生:因为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
师:很好,指出了日本的地形特点。
日本的山地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76%。
不愧是个多山的国家。
(出示日本的地形图)这是日本的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
从日本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日本的地势都在多少M以上。
哪个岛海拔是最高的?生:1000M以上,本州岛的海拔是最高的。
师:本州岛的中部是日本的地势最高处,其中就有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
找个同学到黑板上标注出富士山的位置。
生:把富士山的位置贴到黑板上。
师:富士山为什么用这个符号?生:因为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师:富士山不仅是火山而且是活火山。
师:日本境内多山,但是平原很少,日本的平原都集中分布于什么地区?生:沿海地区。
师:在本州岛有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平原?生:关东平原。
师:日本的首都东京就位于关东平原。
找同学到黑板上标注出东京的位置。
生:在黑板上贴出东京的位置。
师:同学们没有选择游览大江大河,为什么?生:因为日本没有长江长河。
师:虽然日本的降水量很丰沛,但是日本的山地多,地势陡峭,很难发育成大江大河。
但是,水流的落差大,河流短促湍急,也为日本提供了一项宝贵的资源,什么资源?生:水能资源。
师:我们考察日本的自然风光,发现日本的天真蓝,水真清,道路真干净,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也格外清新,走了一天,皮鞋还光亮如初。
日本的环境这么好,与哪一项资源有关?(展示日本风光图片)生:森林资源。
师: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国土面积的70%,有“绿色王国”的美称。
你认为日本丰富的森林资源与自然环境中的哪些要素有关系?生:气候,地形。
师:我们国家有很多地方的气候也很适合树木的生长。
但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仅为13.4%,这是什么原因呢?生:乱砍乱伐等。
师:嗯,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人类的环保意识也起着很大的最用。
日本人几乎到了爱树成癖的程度,老师搜集了一些日本的植树趣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日本植树趣闻资料)师:日本的环境好,我们国家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生:也开办树木银行。
不乱砍乱伐,不出口一次性筷子等。
师: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信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地球的水会更清、天会更蓝。
师: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用于发展经济矿产资源也同样丰富吗?为什么?生:日本是个地峡的岛国。
师:这事实上也是受到它海陆位置的的影响。
师:在游览第三天时,发生了地震。
这是偶然吗?生:不是,因为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师:嗯,日本确实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在日本平均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有1000多次,2-3年就会发生一次破坏性的地震,不愧为“火山之邦,地震之国”。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出示板块构造图)生: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师:关注新闻的同学可能知道,最近位于地中海附近的一个国家也发生了地震,是哪个国家?生:意大利。
师:意大利位于哪个火山地震带上?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师:同学们看图分析一下,中国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吗?生:不是。
师:中国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也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但是没有日本那么明显。
师:提到地震,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去年的汶川大地震,这次地震再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咱们同学是不是也为灾区捐款了?地震发生时,哪个国外救援队最先到达的?生:日本。
师:日本的救援队第一个赶到我国进行救援,也体现了一种国际救援的精神。
(播放视频)师:当时日本拿着最先进的救援设备,叫什么?日本丰富的抗震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展示图片日本的抗震建筑,日本小学生的抗震演习)日本的丰富抗震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事实证明,只要抓住震前的十几秒钟完全有生存下来的希望。
师:下面我们也来进行一次防震演习,大家有十秒钟的时间,看看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同学们会不会保护自己,顺利逃生。
(倒计时,警报声)生:进行防震演习。
师:时间到,原地不动。
看看同学们的表现。
找个同学到前面给大家表演一下。
生:到前面进行表演。
师:这是在教室里,如果在家里或在操场上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呢?生:如果在家可以躲到卫生间等狭小的地方。
如果在操场上可以蹲下双手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