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外电影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2*5 判断对错:2*5 名词解释:6*5 简答:10*3 论述:20*1 第一章电影的产生书本P2~11了解即可电影是通过摄影机或其他视听信息记录手段,将活动影像记录在胶片或其他载体上,然后通过放映机或其他放映设备,将这些活动影像映射于银幕或其他观赏载体上的过程。
——源自人类的“木乃伊”情节诞生日:电影是1895年12月28 日诞生的,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
第一部有声电影出现——1927年《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歌女红牡丹》电影与其它艺术形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因此,电影在诞生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
电影诞生的三大技术基础——诡盘、幻灯、照相术一、光影原理的发现首先,光影理论对电影的产生起到了一种奠基的作用。
历史渊源:早在2100年前(西汉),我国便开始运用简单的光学原理,作光影投射,映显物相。
皮影戏——“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武帝之“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云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帷中望见之,由是世间有影戏。
”后人据此发展了皮影戏。
幻灯机——此后,中国的皮影戏在元清两代传到欧亚大陆,法国人将其改制成法国灯影。
在18世纪,有了幻灯机,人们把画到玻璃上的彩图投影到幕布上。
幻灯可谓是电影放映机的老祖宗,而真正活动影像的产生还是20世纪前夜的事。
二、电影活动机的发明在19世纪30年代进入电影的发明与实验阶段。
我们目前所观赏的电影,是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而成。
这些运动的画面是依靠我们肉眼的一种幻觉——滞留性而造成的。
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这就是物理学著名的“视觉暂留”原理。
(生理上的视觉暂留和心理上的心理认同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幻盘——1825年,幻盘出现(欧洲)。
利用该原理,将两个分散的形象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诡盘——1832年,“诡盘”出现,法拉第轮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象,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填空】1.早期电影的摄制与放映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法国、英国和美国2.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的创始人之一,他们在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放映的电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公开放映的电影。
这些电影包括:《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和《水浇园丁》(戏剧性最强)等。
开创了纪实主义3.乔治•梅里爱是早期电影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
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等等。
开创了技术主义4.卢米埃尔和梅里爱之后,法国电影工业的代表是百代与高蒙。
百代的策略主要是垂直整合与横向整合。
5.“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阿尔伯特·史密斯(《祖母的放大镜》)和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6.美国早期电影最重要的人物是鲍特代表作有《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2)、《火车大劫案》(1904)7.格里菲斯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和《党同伐异》(1916年)8.印象派电影代表人物和作品:杜拉克《微笑的伯戴夫人》《西班牙节日》、阿贝尔·冈斯《车轮》、路易·德吕克《流浪女》、让·爱普斯坦《三面镜》、莱皮埃《黄金国》9.抽象主义:维金•艾格林《对角线交响乐》,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超现实主义: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10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作: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11.蒙太奇学派的主要人物和代表性作品: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普多夫金的《母亲》,等等12.第一部有声电影的诞生:1927年10月6日《爵士歌王》13.诗意现实主义大师代表导演、作品:让·维果《操行零分》,卡内尔《雾码头》,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14.《电影手册》上首先出现“新浪潮”15.左岸派的代表导演和作品:代表导演是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罗伯·格里耶、玛格丽特·杜拉斯(《印度之歌》)。
影视复习资料

影视复习资料影视复习资料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媒介,向观众传递各种信息和情感。
它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和传承的载体。
对于学习影视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影视复习资料,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影视史了解影视史是学习影视相关专业的基础。
影视史可以分为世界影视史和中国影视史两个部分。
对于世界影视史的学习,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影视史著作,如《电影史》、《电影艺术史》等。
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历程、重要影片和导演等内容,对于了解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趋势有很大帮助。
而对于中国影视史的学习,可以选择《中国电影史》、《中国电视剧史》等专门介绍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发展历程的著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经典的中国电影和电视剧,了解中国影视的风格和特点。
二、影视理论影视理论是学习影视相关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影视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和表达方式。
常见的影视理论包括电影学、电视学、传媒学等。
学习影视理论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影视理论著作,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等。
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电影和电视剧的表现手法、叙事结构、影响力等内容,对于学生们理解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和传播效果有很大帮助。
三、影视技术影视技术是学习影视相关专业的实践内容之一。
了解影视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技巧。
常见的影视技术包括摄影、剪辑、导演等。
学习影视技术可以选择一些专门介绍影视技术的教材和实践指南,如《电影摄影技术》、《电影剪辑技术》等。
这些教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了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过程、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于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很大帮助。
四、影视评论影视评论是学习影视相关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影视评论,学生们可以了解影视作品的评价和解读。
常见的影视评论包括电影评论、电视剧评论等。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选择1.西洋影戏在中国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地点是上海徐园的“又一村”。
2.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和雷玛斯在上海经营放映。
雷玛斯在1908年搭建了上海第一个专门的影院——虹口大戏院3.(填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定军山》,此片揭开了中国电影制片的第一幕。
4.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于191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民公司,以及黎民伟等人在香港创办的人我镜剧社,在资金和技术上都与外国电影商人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后者协助美国商人布拉斯基的华美影片公司拍片。
这两家机构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两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和《庄子试妻》(1913)。
5.1916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电影,并在1918年正式成立影戏部。
商务印书馆的影戏部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6.(判断)1921——1923年间,“明星”公司和“商务”影戏部先后出品了《阎瑞生》凶杀片(1921)、《海誓》爱情片(1922)、《红粉骷髅》警匪片(1922)、《张欣生》(1923)、《孝妇羹》(1923)和《孤儿救祖记》(1923)等9部长故事片。
7.(填空/判断)张石川在20世纪20年代初为“明星”公司拍的故事片《劳工之爱情》(1922)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保留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
8.《孤儿救祖记》(1923)由“明星”公司拍摄,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周剑云撰写字幕说明,张石川导演。
主要演员有王汉伦、郑鹧鸪、郑小秋等,此片成为了中国民族电影确立的标志。
9.(选择/判断)20年代上海6家电影公司:明星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上海影戏部,大中华百合公司(1925),天一公司(1925)。
还有一个公司后来迁至香港——民新影片公司。
10.洪深编剧了《卫女士的职业》和《少奶奶的扇子》,以及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
其中,《申屠氏》第一次以景为单位。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及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第一节最初的尝试(3)__年,西班牙人__首先将一些有简单情节的故事短片拿到中国来放映。
后来他成了在中国第一个经营电影院的商人,于__年在上海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____。
(1899,雷玛斯,1909,虹口大戏院)(4)电影刚刚在中国放映时,人们把这种玩意儿称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等,后来逐渐简化为“__”,成了中国人早年对电影的通用名称。
(影戏)片越来越多地输入中国,____才逐步取代了这种茶楼戏园式的放映方式。
(茶楼戏园,茶楼戏园,专业影院)3、作为帝国主义经济文化侵略的外国影片输入早期外国影片的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影戏院、建立放映网、输入影片都是以__为直接目的的。
(赚钱)二、中国初期的电影生产和电影企业___》,可以说是中国故事片的开端。
尽管拍摄还十分原始,但它毕竟开辟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难夫难妻)(2)黎明伟在香港拍的一部根据庄子故事改编的影片《____》,第一次被带到国外去放映。
(庄子试妻)(3)中国电影的生产在起步阶段,影片生产还时断时续、很不正规。
几年中只出了描写鸦片毒害的《____》等很少影片。
只有进入20年代拍了《__》、《__》和《____》等三部最早的长故事片之后,影片的摄制在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发展。
(黑籍冤魂;年为__拍摄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两部戏曲片,制作态度认真,技巧也达到当时的较高水准,比之《定军山》时期已有了巨大的进步。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事业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活动影片部,梅兰芳)(6)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创办的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__”影片公司,今天香港“邵氏”公司的前身“__”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公司,及其它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长城”、“神州”影片公司等,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
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简答题3

03511中外电影史主观题及答案一、简答题题目1:国防电影。
(难度等级:6)答案:指在“国防文学”号召下提出的在1936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摄制的电影,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
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代表作费穆的《狼山喋血记》,沈西苓的《十字街头》,吴永刚的《壮志凌云》,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
知识点:国防文学电影为武器推动作用题目2:政治电影。
(难度等级:7)答案:指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中期西方各国兴起的以政治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创作潮流,它着重表现当代真实的政治事件、政治运动,以及个人与这些事件、运动有直接关系的行为与命运。
起源于法国,后来发展到整个欧洲,以意大利最为重要。
代表作品有科斯塔-加夫拉斯的《Z》,戈达尔的《中国姑娘》等。
知识点:政治事件起源于法国题目3:后殖民主义。
(难度等级:7)答案: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后诞生的一种探讨帝国主义与殖民化状况,并以权力、历史、文化、宣传媒介对殖民地主题的作用、身份、民族、颠覆、压抑与反叛为主要课题的理论思潮。
代表人物詹姆逊。
知识点:殖民地理论思潮詹姆逊二、论述题题目4:简述长镜头理论。
(难度等级:9)答案:一种与传统的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是一种与唯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的写实主义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是法国巴赞和德国的克拉考尔。
他们强调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记录功能,贬低情节结构和蒙太奇之类形式的作用,认为只有在记录和揭示了实际现实的时候,电影才获得自己的生命。
巴赞列举了长镜头的三大优点,即保持时空的完整性和可信性、保留生活内涵的暧昧性和丰富性,饱赏多角度看动作的“眼福”;他抨击蒙太奇是一种人为创造的方法,以考分且、组合,割裂完整的时空,破坏电影的时空真实和感性真实。
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外电影史1、电影的诞生时间,电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2、梅里爱的创作(1)魔术片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多头人遮盖法魔窟跌引法(2)排演的时事新闻片德莱弗斯案件(3)神话故事片小红帽仙女国灰姑娘(4)科幻探险片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贡献:(1)发现“停机再拍”(2)初步确立了电影的制作模式(3)将电影引向了叙事,“以人为安排情节”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具体表现在:a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b将戏剧的方法引进到电影中c实现了电影叙事的一些基本技法,如叠印、淡入淡出、渐隐、移动摄影等意义和价值:a充分发掘了电影的表现性b认识到电影叙事是电影的根本出路c将魔术和戏剧引入电影d开创了科幻片的新类型电影局限性:a拘泥于戏剧美学b用戏剧叙事取代电影叙事c始终把电影当作舞台剧处理d固定视点——“乐队指挥的视点”e特技成了目的,而不是表现手段3、布莱顿学派的主要导演、作品、贡献。
1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风景》在一个场景里交替使用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打破了传统艺术时空的固定模式。
电影最早的“分镜头”原则由此产生。
2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强调运用物体强烈的运动感来造成景别上的奇特变化,根据剧情需要将两个不同情境中的形象交替出现,具有典型的“追逐片”特征,为以后的惊险片、美国西部片开辟了道路。
3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用移动摄影和正反打交替表现两辆汽车相互追赶的场面,运用大特写表现戴戒指。
这些电影语言的最初使用成为日后电影叙事的普遍的创作手段。
尤其正反打发展为好莱坞经典情节剧的主要叙事语言。
4塞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士兵的归来》《战争前的一个后备兵》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布赖顿学派就此发展了社会文献性影片,如柯林斯的《衣衫褴褛》《贫民窟的孩子们》4、艺术电影运动的经过及其影响a法国人是最先把电影当作一门艺术来看待的。
在当时法国戏剧中盛行上演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剧目,电影效仿戏剧,从古典文学和戏剧中寻找题材进行表现。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
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
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
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
(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
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创立阶段(1896——1912)1. 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墙》、《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 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8 月11 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
3. 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 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
初兴阶段(1913——1922)4. 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A .《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 .《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 .《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 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 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6. 旧派与新派A •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 年《孤儿救祖记》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怪片、武侠片。
B •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
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情剧”。
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
(孙瑜《故都春梦》、《野草闲花》)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画。
7. 郑正秋:A .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 •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景”“导演”“演员”。
8•影戏观:⑴提出:1924年《影戏概论》;1926年《影戏剧本作法》。
⑵特征: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文以载道):②以戏剧情节叙事为核心的表达手段(戏剧性、情节性、场面性)。
9•该时期电影的总体特征:①电影艺术性屈服于商业性;②电影文化隔绝于新文化潮流之外。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1.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㈠联华公司倡导“复兴国片”运动A .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B .总纲: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抢救影业。
㈡阶段A.迅速兴起(1933 年):《狂流》、《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母性之光》、《春蚕》、《小玩意》、《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恶邻》等。
B .曲折绵延(1934——1935):《中国海的怒潮》、《女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神女》、《桃李劫》、《大路》、《新女性》、《风云儿女》、《乡愁》、《都市风光》、《姊妹花》、《渔光曲》等。
《渔光曲》,1934 年,导演蔡楚生,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C. 重新高涨(1936——1937):《新旧上海》、《迷途的羔羊》、《小玲子》、《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天作之合》、《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青年进行曲》、《夜奔》等。
㈢意义与影响:①倡导“电影文化”概念,使电影担负起文化的使命。
②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③在剧作形态、导演技巧、摄影艺术、表演、电影语言等方面的革新。
㈣名词解释:又称“新兴电影运动”,是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各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为了摆脱困境,吸引观众,同时也由于广大电影工作者抗日爱国要求的影响,纷纷开始了“向左转”的趋向。
以共产党人为首的进步电影工作者逐渐成为各电影公司的创作骨干。
中国电影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㈤1930 年代创作概貌A •“左翼”电影创作群构成:①左翼文艺家(是左翼电影运动的核心与中坚力量);②“向左转”的新、旧派成员;③“同路人”。
B •创作倾向:⑴农村电影:以现代中国农民、农村作为描写对象、作品富有阶级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①正面表现农村中的阶级压迫、斗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狂流》、《盐潮》;②以“丰收成灾”为主题,再现农村经济解体、农民日趋贫困的残酷现实:《火山》、《丰年》;③侧面暴露农村黑暗现实,隐晦抨击反动当局和封建势力:《到西边去》、《凯歌》;④对农民命运的深沉叙述和同情:《渔光曲》⑵都市电影:《马路天使》、《风云儿女》⑶妇女电影:被侮辱与残害⑷知识分子电影:①彷徨、沉沦和追求《三个摩登女性》、《时代的儿女》:②幻灭、挣扎和探寻:《桃李劫》、《新女性》、《十字街头》⑸反映特定时代民族矛盾的电影:①侵华战争引起的激情与愿望:《共赴国难》、《小玩意》、《大路》:②对现实与历史的深沉思考:《逃亡》、《劫后桃花》;③以影射、暗示和象征为主要手法的抗日反帝电影:《恶邻》、《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C •杰出成就:①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现实、直面人生、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或描写他们可悲的生活遭遇,或者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悲哀和挣扎;敢于写彻底的悲剧。
);②质朴的大众化艺术品格;③富于开拓性的创作意识。
㈥代表作品:A . 吴永刚及其《神女》⑴构思及主题表达:不是以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为重点,而是执着于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
⑵杰出成就:①深沉、忧郁的人性供奉;②貌若素朴实则蕴藉的画面造型;③委婉含蓄的美学风格。
B . 袁牧之及其《马路天使》⑴袁牧之的美学追求:①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生活、直面人生,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或描写他们可悲的生活境遇,或者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悲哀和挣扎,敢于写彻底的悲剧;②质朴的大众化艺术品格;③富有开拓性的创造意识。
⑵构思与内容:作品描写了那些长期生活在旧上海底层的小人物们的不幸遭遇及其特有的善良、正直的品质,流露出浓厚的人道主义感情。
⑶人物:小陈(吹鼓手)、老王(报贩)、小云(妓女)、小红(歌女)、古成龙(流氓)、水果小贩、剃头匠、失业者。
⑷美学风格:寓悲于喜,将严肃的社会性主题、深沉的悲剧格调和鲜明的喜剧手法融为一体,表现出简洁明快,多样化而又统一、和谐的风格。
⑸几处经典:①摄影机机位、角度和运动、剪接点选择和组接方法多样,恰当表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广泛联系;②通过镜头组接创造含义;③两支歌曲的穿插;④声音的独特创造。
C.郑正秋与《姊妹花》:⑴内容:通过对贫富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孪生姐妹大宝二宝的不同命运和他们相逢后的思想交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他以阶级矛盾代替了空洞的善恶冲突,标志着郑正秋开始冲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藩篱。
⑵特点:①影片情节曲折、故事动人、风格平易、手法细致;②蒙太奇手法灵活、顺畅,结构上打破了时空顺序,运用了“闪回” 、“联想”、“回忆”等技巧,对刻画人物心理、推动剧情发展起到了很好作用;③多用固定机位,空间处理上有“文明戏”的程式化印记:景浅、光。
⑶意义:《姊妹花》既是一个时代电影形式的高峰,又是这一代电影观念的基本终结。
2. 抗战电影㈠电影创作机构:“中电”(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影业公司等。
㈡代表作品:A. 史东山的“抗战三部曲” :《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还我故乡》是抗战电影中最早将侵略与反侵略的现实场景呈现给观众的力作。
B. “新闻式的记录”:根据“八• 一三”上海抗战中的一个真实的战斗故事创作出来的《八百壮士》,有真实的日本战俘出现的《东亚之光》,都反映了抗战电影的纪实性。
3. 昆仑、文化公司的电影创作㈠昆仑影业公司的电影创作1. 忧患史诗性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A •《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编导,完成于1947年初,曾被田汉誉为“战后中国电影的一块奠基石” 。
B .《一江春水向东流》(影戏创作的高峰):⑴由蔡楚生与郑君里编导,分《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两部。
⑵取得的艺术成就:①典型的戏剧结构;②强烈的对比手法;③深邃的意境追求;④传神的细节设置;⑤成功的人物塑造。
2. 深刻的写实主义经典《万家灯火》⑴编剧:阳翰笙、沈浮;导演:沈浮;完成:1948年7月。
⑵主题:以城市小资产阶级生活为题材,通过主人公胡志清的遭遇,展示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㈡解放区电影杰出成就:现实主义的深化A .侧重表现苦难和奋斗的内容:《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B .史诗品格的银幕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C .战后喜剧电影:4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
对战后社会现实批判性的揭示。
①时政讽刺喜剧:《还乡日记》、《乘龙快婿》;②贫民悲喜剧:《幸福狂想曲》、《三毛流浪记》;③温情风俗喜剧片:《假凤虚凰》、《太太万岁》:④市井笑闹片:《终身大事》、《乱点鸳鸯》㈢“文化”的非主流电影创作“灵魂写实主义” 费穆和《小城之春》A .内容:①反映了没落地主阶级的思想情绪和生存状态;②反映了编导对人性的新认识;③ 写苦情、写欲望,呈现出想要爱而不能爱,想走又走不了的精神困境。
B .环境:两座城——城墙和废园⑴“城墙”的三重涵义:①具体形象逶迤起伏,斑驳陆离,多处倾圮,杂草丛生。
这是一座饱经沧桑,历经战争摧残的小城。
②限制了人的行动,也限制了人的视野和心灵;③女主人公周纹玉的心理冲突临界点。
⑵“废园” :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同时体现了导演的美学理想——残破衰颓之美。
C. 结构:以第一人称为象征,实质为全知型叙事视点与以心理情感为驱动力的情节发展线索两相结合的双螺旋结构。
D.人物:富有民族特点的心理刻画E.语言:长镜头的娴熟运用和流畅的镜头组接。
㈣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小结:A • 30年代初期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期:①电影形态:从无声到有声;②表现形式: 现实疾苦;③艺术形式:现代性与民族性;④创作方式:多样化。
B •“战后电影”的杰出成就:①产生一批优秀电影;②影戏观走向成熟;③视野扩大,类型丰富。
新中国电影“十七年” (1949——1966)1. 发展阶段:A.第一个高潮(1949——1951 ):礼赞英雄,缅怀英烈,展现革命战争的波澜壮阔,讴歌人民革命的胜利。
《白毛女》、《中华儿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龙须沟》B•第二个春天(1956年前后):《祝福》、《柳堡的故事》C.第三次发展(1959 年):《林家铺子》、《林则徐》、《风暴》D.第四次机遇(1962 年左右):《李双双》、《小兵张嘎》2. 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A.在新中国“十七年”的电影发展历程中,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也占有一定比例,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B •改编片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在原著的基础上用电影表现手段进行新的主题阐释和艺术创造,产生了全新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