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1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1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
在游艺杂耍节目中穿插放映“西洋影
戏”,是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公开放
映。

第一位主持拍摄电影的中国人是丰泰照 相馆的老板任景丰,中国第一部影片是
《定军山》。谭鑫培是我国第一位涉足影
坛的表演艺术家。
“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 郑正秋。
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
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黑籍冤魂》 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
张石川(1850--1954)
郑正秋(1888~193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13年由亚细亚公司出资、发行, 新民公司负责具体拍摄的电影 《难夫难妻》。
《黑籍冤魂》剧照
《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姊妹花》,在这部影片 里胡蝶演艺了一对双胞胎 姊妹。
孤儿救祖记(1923)剧照
亚细亚影戏公司(难夫难妻) 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 幻仙影片公司(黑籍冤魂)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张石川导演的《姐妹花》在上海新光影
院上映创下连映62天的记录。

张石川创办的明星公司一度成为中国影
业的霸主,16年间拍摄200多部电影。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1913年后,亚细亚将拍摄制作的工作交给张石川与 郑正秋组建的新民公司处理,自身只负责影片的投资、 发行以及提供相关电影设备。这种经营方式为中国电 影提供一种新的操作模式,由外方出资、国人办事。 这种合作既保证了本土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又未使 投资者经济受损,同时为国人拍摄电影积累下许多宝 贵的经验,也避免了外国人自行拍摄会产生的很多细 节问题。这种投资发行与拍摄制作分离的方式,直到 今天仍在电影业大面积沿用。
《定军山》:中国电影的开端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一百多个年头。一百年前,中 国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 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多部电影。 中国电影比世界电影晚了10年,这个距离并不算 大,而1905年的《定军山》,也给了中国电影一 个还算体面的开始。
1905年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口述影像:中国最早的影评
“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 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 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又一影,一 女子在盆中洗浴„„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 泡影耳。” ——《观美国影戏记》,刊登于1897 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中国最早的影评。 这是一篇有着桐城派古文风格和士大夫文人气质的文章, 对电影视觉画面产生了中国文人独有的联想。
导演汤晓丹的回忆
“除了看排练话剧,沈西苓又约我同进电影院„„提篮桥的虹口大戏 院,建立于本世纪初,是西班牙商人用剥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建造 起来的,偷工减料,设备简陋,票价比别的电影院低。我和沈西苓总 是带着干粮进去,从第一场看到最后一场。长达十几小时反复看一部 影片,对于我们极有帮助。” 一方面,电影对当年文化青年的吸引力可以从这回忆中窥见一斑。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雷玛斯低价路线和“一票到底”策略在为自己赚 钱的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批铁杆观众。

文艺常识中国电影史1

文艺常识中国电影史1

•中国著名电影院线: 万达国际 广东大地 中影星美 四川太平洋 上海联合(上影国际)
23
24
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年摄制戏曲片 《定军山》, 是中国自己 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由任 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 馆摄制。该片是一部无声 的, 纯粹对谭鑫培主演的 京剧《定军山》做纪录式 的摄制。片长两本,约20 分钟。成为中国电影的开 端之作。中国电影史也是 从这里算起
打造经典的第三代
代表人物:
崔嵬(1912—1979)
《杨门女将》《穆桂英 大战洪洲》《青春之歌 》 水华:白毛女》《林家 铺子》 谢铁骊:《早春二月》 《智取威虎山》 1995年 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 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 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导演奖 凌子风:《骆驼祥子》 《红旗谱》 桑弧:《太太万岁》首部 彩色故事剧《祝福》
关锦鹏的《阮玲玉》并非 纪录片,却格外成功地还 原了真实。
张曼玉也因为这部电影成 功甩掉“花瓶”称号。
周璇
一代歌后,号称“金嗓子 ” ,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 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 曲和插曲100多首,代表 作有《马路天使》、《忆 江南》等。 1957年 周璇在拍戏时旧 病复发,被送入精神病医 院,最后,在挣扎中因脑 炎而离开了人世,享年39 岁。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神女》 (1934年)
《神女》导演吴永刚曾用“ 感光最快的胶片”作比喻, 给予她高度赞誉。
阮玲玉在片中以精湛的演技 ,把一个品格崇高的母亲与 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迹般 地融合为一体,出神入化, 令人心灵为之震动。
影片《阮玲玉》是香港导 演关锦鹏在1992年推出的 力作,因其视角的独特, 套层结构的熟稔运用,触 及问题的深锐,故此片一 出,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部分中国电影史部分分为:大陆、台湾、香港大陆:1、三四十年代黄金时期、左翼电影、战后电影;2、十七年电影;3、78年以后至今,新时期电影。

香港:1、五十年代邵氏电影的崛起;六十年代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2、78年~80年新浪潮以后,徐克、许鞍华等人的崛起;吴宇森的发展;台湾:1、六十年代健康、写实电影,琼瑶、武侠电影;2、八十年代初,侯孝贤、杨德昌新电影运动;3、蔡明亮的新新电影。

大陆部分一、概貌、中国电影史的第一(见材料)二、起步部分※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的历史意义1、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影戏)在中国生根并发展开来;2、影片已戏曲为内容,为影戏的传统的发展奠定了开端,并且为使电影的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商务印书馆1920年拍摄影片《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梅兰芳)※郑正秋和张石川作为中国电影拓荒者对电影艺术的追求的异同钟书P121、郑正秋:认为戏剧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育,“文以载道”;2、张石川:更重视商业性。

※郑正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钟书P131、把原本隶属西方语言的电影引进中国,并力求本土化,做出贡献;2、开创电影现实生活从戏剧艺术吸取营养,补充电影的发展;3、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艺术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善于虚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孤儿救祖记》作为开放性影片对中国史的意义钟书P121、本片中形成了自己的叙事语言体系,不像以前单出模仿外国;影片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方法,加以运用;2、吸取传奇、文明戏等形成自己的叙事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方式;3、形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规范;4、具有影戏风格;5、本片商业上的成功,刺激了电影商业性的发展。

※影戏特点钟书P141、注重社会教化,郑正秋开创“文以载道”,以褒善贬恶为主题;2、依照戏剧原则、冲突叙事;3、舞台空间、平面展开人物调度;(多横向)4、镜头语言方面多以中近景为主,焦点载第三像部的中间,所谓“中近景语言体系”。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左翼电影:1931年,左翼剧联提出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的主张,提出了理论战线的建设和对各种反动电影理论及其作品斗争的任务,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影运动,这一时期的电影就被称为左翼电影。

代表作有: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春蚕》,沈西苓的《女性的呐喊》,孙瑜的《大路》,吴永刚的《神女》等等。

国防电影:指在“国防文学”号召下在1936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摄制的电影,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

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代表作费穆的《狼山喋血记》,沈西苓的《十字街头》,吴永刚的《壮志凌云》,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等。

十七年电影:指1949到1966年,中国电影在继承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和解放军革命文艺两方面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传统与优势,开辟了中国电影的新阶段。

在风格上,十七年电影主要的样式是戏剧式的,主要以革命的正剧为主,喜剧电影(如吕班的《新局长到来之前》、《未完成的喜剧》)、散文电影(如水华的《林家铺子》、谢铁骊的《早春二月》等)也有所发展,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体现了现实性和时代感,注重人物形象塑造,造就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然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导致作品缺乏艺术生命力,没有深入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很少借鉴外国电影的艺术成就,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展开。

新时期电影:指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中国电影,经过十年劫难,中国电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最初两年多的时间里,最多表现的是揭露“四人帮”丑恶罪行的揭露,在艺术上却难以摆脱原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模式,一直到1979年,影坛上出现了冲破“三突出”原则和陈旧创作观念束缚、带有艺术创作个性的影片,如李俊的《归心似箭》、《小花》、《瞧这一家子》、《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这些影片在题材上大胆拓展,艺术手法大胆创新,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结构、电影语言上都有了明显的深化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创作的浪潮。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1)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二、抗战电影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国共合作形 成,不少编剧、导演和演员转入“中制”(中国 电影制片厂),拍出了一批抗战题材的影片,其 中的代表作有《八百壮士》等。
1938年月10月武汉陷落,“中制”迁往重庆, 拍出了《东亚之光》、《塞上风云》。在重庆还 有国民党官方领导的“中电”(中央电影摄制 场),拍出了《中华儿女》、《长空万里》。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二、“明星”与“联 华”
(2)新派的特点 新派导演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较深,他们的作品有如下特点: ①在取材上,倾向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多表现小资产阶级的 激进情绪和空幻理想; ②在艺术手法上,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的刻画,比较注重 电影艺术本身的特征,叙事时重视镜头的运用。 新派影片较多地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喜爱。

和镜头的组接。
明星公司的代表人物有孙瑜、史东山、洪

深、欧阳予倩、卜万苍等。


主要作品有《故都春梦》、《野草闲花》 、
春 梦
《天涯歌女》 、《玉洁冰清》 等。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电影
二、“明星”与“联 华3.”新派(以“联华”为代表)与旧派(以“明星”为代表)的特点
(1)旧派的特点 旧派导演多受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①在题材上,偏向于农村或下层市民的生活,具有较浓的“醒世”、 “劝世”的说教性;注重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戏”的成分更多; ②在艺术手法上,采用通俗化的“直叙式”叙事,结尾往往是“大 团圆”的固定模式,带有中国传统小说和戏曲的叙事特征。 旧派电影比较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流 》
流》、《小城之春》等等。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1
2、张石川( 1889—1953)——中国电影第一人 ❖ 重视影片的娱乐性和商业价值;注重社会效益与
市场效益,以娱乐片为主,寓教于乐。 ❖ 导演作品: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第一部反帝片《黑藉冤魂》, 第一部爱情片《劳工之爱情》, 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
3、1908年意大利商人A·雷玛斯建起了一座可容 250人的虹口大戏院,这是上海正式修建的第 一座电影院。
4、中国第一家正式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 司”于1909年在上海成立,创始人是美籍俄裔 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
第一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1) 第二节 萌芽与探索(1905—1926)
❖ 1905年,中国最早的影片《定军山》; ❖ 1913年,中国最早的故事片《难夫难妻》; ❖ 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快速发展期,重要影片有
《阎瑞生》、《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 《火烧红莲寺》。
❖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中国传统的经世 致用的实用主义艺术观、美国叙事的连续性、苏 联的对立冲突原则,以及中国古典美学的诗意融 贯一体。
❖ 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吸取创作养料 的传统;
❖ 1922年与张石川等人组成了明星影片公司,制作的影片多数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和教化功能。
❖ 代表作品:《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玉梨魂》;
第一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1) 第三节 “影戏”——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第一章 第三节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1) “影戏”——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一、影戏传统的建立
❖ 影戏:30年代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强调电影与戏 剧艺术的联系和共同点。

1中国电影发展史及中国电影节及奖项

1中国电影发展史及中国电影节及奖项

中国电影发展史及中国电影节及奖项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

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

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1)
19
(二)领略电影的妙处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报章,也登载 了不少影戏上映的广告,告诉我们一百年前 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怎样的影像。1902年12 月7日出版的《中外日报》刊登的上海张园上 演新片的广告上,开列的影片目录中有《花 旗、法国大赛珍会》,即英法的世界博览会; 《美国大战哑非利加》,即美西战争;《中 国拳匪大战大沽口》,即中国的义和团事件。 这些刚刚发生不久的世界大事,已经通过影 戏放映,进入中国人的视线。
20
早期电影放映机
21
早期的电影放影机
22
如果说林则徐、魏源等是清末第一批睁开 眼睛看世界的人,他们的文字,对中国社会 产生了影响,那么,数十年后,作为“奇观” 的电影,则在更鲜活的细节和更繁复的层面 上,把世界直接摆在了中国观众的眼前。 1903年,雷玛斯接收了一个西班牙同籍朋 友转让的放映设备和影片,在上海招揽顾客, 电影生意越做越红火。在此后的十余年里, 他还逐渐建立起一个以连环影院为主体的托 拉斯组织雷玛斯游艺公司,所进行的电影放 映活动,在当时影响非常大。
11
播放影片
12
第一章 中国电影的起步:艰难 的拓荒 (1896—1931)
第一节 早期中国电影 一、开端(1896—1921) 二、初盛时期(1922—1926) 三、陷入困顿(1927—1931)
13
第一章 中国早期电影轨迹 一、大众电影寻梦 (一)一百年前,中国人开始电影放映活

1896年6月,上海徐园开始了富有历史意 义的中国的电影放映活动。徐园在上海苏州 河北的西唐家弄(今闸北区天潼路814弄35 支弄),是浙江富商徐棣山宅院之后花园。 徐氏父子徐棣山、徐凌云都是昆曲爱好者, “又一村”是其唱昆曲的地方。
15
由此,徐园内的“又一村”开始大张旗 鼓地放映起了“西洋影戏”。票价大洋四 角(相当于二百个铜板,当时可买六十个 烧饼),是后来北京放映电影的票价的五 倍。也许这次放映未必是中国电影放映的 第一次,但至少在迄今为止查证发现的史 料中,这是最早的经多方印证的记载。

第3章 中国电影史1

第3章  中国电影史1
2013-7-21
10
《奇袭白虎团》
导演:苏里 王炎
主演:
宋玉庆 方荣翔 谢同喜
197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2013-7-21
11
8亿人民只看8部“样板戏”的状况引起人民 群众的强烈不满。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顺 乎民意,于1973年元旦和中央政治局成员一 起接见部分电影工作者,指示尽快恢复故事 片生产。“文革”后期从1973年至1976年, 共摄制了76部故事片。
在拍摄过程中,江青一伙武断地要求电影工作 者按所谓“三突出”原则办事,强行规定在镜 头的数量与景别配置上,“所有人物要为主要 英雄人物让路”。结果,“样板戏电影”形成 了一套刻板僵化的模式,即“敌远我近,敌暗 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敌寒我暖”,无 论造型比例、光线色调、场面调度均不得3-7-21
导演:赵焕章
主演:王书勤
温玉娟
王玉梅
于绍康
马晓伟 获1982年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荣誉奖、最佳 音乐奖;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获1982 年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42
上 海 主演:梁庆刚 电 王馥荔 影 制 钱勇夫 片 厂 丁 一 年
陈裕德
影片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奖一等奖; 1984年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奖。
2013-7-21
45
第2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邻居》 导演:郑洞天 徐谷 明 主演:郑振瑶 黄凯 冯汉元 王培 王憧 1981年北京青年电 影制片厂
2013-7-21
46
第5届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
《高山下的花环》 1984 导演:谢晋 编剧:李凖 李存葆 主演:吕晓禾 唐国 强 盖克 何伟 童超
2013-7-21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个极富象征意义的历史现象。它反映了中 国电影一诞生就迅速地与民族文艺传统结 下了不解之缘。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电影 摄制停滞了几年。这期间虽有 外国人试着拍片,B但HE没SIMI有D什E 么 可观的效果。1913年,郑正秋 、张石川等人拍了一部稍有简 单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 这是中国故事片拍摄的开端。
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活 动取得成功之后,便迅速扩大 他们的影片生产和放映范围。 他们派人到世界各地拍摄影片 ,其中有人来到中国。在现存 的卢米埃尔的影片资料中还可 以看到当时他们的摄影师拍摄 的中国集市上卖煎饼、理发的 人们的镜头。
二、电影传入中国
中国人最早看到的电影是由外国人带来的。 1896年8月11日(中秋节),上海徐园的杂 耍游乐场中推出了一种新鲜玩意儿,人们管 他叫“西洋影戏”。这是关于电影在中国放映 的第一次记录。
1.披着社会教化功能的外衣; 2.影片的创作原则是以戏剧化的冲突为基础; 3.在影片的时空表现上重视段落叙事; 4.在环境造型中重扮演性轻再现性。
提高。
电影《孤儿救祖记》
1923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故事 片《孤儿救祖记》大获成功。在艺术形式上, 该片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模仿西洋 影片,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形式和舞台戏剧 学习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之中。该片是一 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开端。
此后,郑正秋又根据著名的鸳鸯蝴 蝶派小说《玉梨魂》改编拍摄了同名 影片,并相继拍了一系列以妇女生活 为主要题材的影片,表现了他对封建 伦理和婚姻制度压
年过中秋照ItsM国天相heeY人开的oedf 最始任rGe早的景iar的。 丰lm拍1在I8S片北92L尝京年Sik试前hU,ei是门tNn从h从外i日ne1开g本9了0学5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一)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 1905—1931)一、草创1、开端⑴国产电影开端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 1905年春夏之交;任庆泰(字景丰)拍摄;谭鑫培主演。

⑵故事片开端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3 年;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编剧:郑正秋;新民公司拍摄。

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 年;导演:任彭年;编剧:杨小仲。

【注:短片≤ 6 本;长片≥ 7 本】⑶其他开端香港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 1913 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主演:黎北海、严珊珊(中国第一位女演员、非职业)2、终结《劳工之爱情》—— 1922 年;中国短故事片创作基本终结的标志3、滑稽短片《劳工之爱情》—— 1922 年;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地位:中国喜剧电影的奠基之作,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

成就:制作过程规范、镜头语言成熟、喜剧元素丰富。

4、“商务”之短片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任彭年5、1919—1922 年间的三大公司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二、初盛景观1、《孤儿救祖记》1923 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

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特征: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著的特征】著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补充:“长城画片”——1921年5月,由旅美华侨青年梅雪俦、刘兆明、程沛霖、李文光、李泽源等人成立于美国纽约,以冀通过制作爱国影片,端正海外视听,维护祖国尊严。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考研考研参考书《中国电影史》以及考点整理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考研考研参考书《中国电影史》以及考点整理

参考书《中国电影史》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 / 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钟大丰老师是电影学院资格较老的研究电影史的老师,这本书对各个创作阶段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 析,考试必看,不考试也可以看看。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影基础理论考研真题资料、参考书笔记
2019年专业型真题解析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一、名词解释 1.美学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2.垃圾箱画派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3.版画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4.德国新电影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5.黑色幽默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二、简答 1.简述有意味的形式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2.什么是公共艺术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3.简述儒家的艺术观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三、论述 1.谈谈你对表现艺术观的理解,并结合一个电影中的例子加以阐述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2.论述艺术批评的功能及其意义 ——出自赵斌版《艺术概论》 2019年考题中,学硕中,赵斌老师的艺术概论占129分,剩余的21分的答案出自彭吉象版的《艺术学概论》, 虽然有14分在赵斌老师版本中依然可以找到相关内容。 专硕赵斌老师版《艺术概论》依然是150分,但很多知识点已经无法仅仅运用这本书来回答了,考察的知识点 和知识面更加复杂。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淘宝搜索: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真题资料、参考书笔记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导演史第一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活跃在无声期,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特点: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中吸收技法,进行革新。

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杨小仲代表作: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孤儿祖记》第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宝葫芦的秘密》第二代第一代导演的学生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从有声片到默片的转变。

特点:关注现实生活,注重写实和电影化结合,摆脱舞台局限,代表人物:蔡楚生孙瑜郑君里桑孤费穆吴永刚《渔光曲》《武训传》《野草闲花》《一江春水向东流》《梁山伯与祝英台》《小城之春》《神女》《巴山夜雨》第三代新中国成立后走上影坛的导演,活跃在五六十年代。

特点:表现生活本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在民族风格,艺术意蕴地方特色方面进行的探索代表人物:谢晋成荫谢铁骊水华凌子风代表作:《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芙蓉镇》《西安事变》《万水千山总是情》《早春二月》《海霞》第四代毕业于文革前的北京电影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展漏才华。

特点:倡导电影纪实性,主张打破戏剧结构,追求完美纯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

代表人物:吴贻弓黄健中吴天明谢飞黄蜀芹代表作:《城南旧事》《过年》《香魂女》《黑骏马》《本命年》《青春万岁》《人鬼情》第五代20世纪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特点:主观性象征性寓强烈意性特别代表人物: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张军钊黄建新代表作:《一个和八个》《黄土地》《霸王别姬》《大阅兵》《孩子王》《无极》《百花深处》《梅兰芳》《赵氏孤儿》《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第六代上个世纪90年代起,开始独立拍片。

特点:他们对一切传统都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打破了第五代导演构建统一精神的局面上,出现叛逆反思,他们的作品注重当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体现了青年在历史转型期的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代表人物:有王小帅贾樟柯娄烨张扬宁浩陆川张元管虎等代表作:《十七岁的单车》《三峡好人》《东宫西宫》《看上去很美》《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子弹飞》《鬼子来了》《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疯狂的石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香港导演徐克,1978年拍摄《蝶变》成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开端,导演了黄飞鸿系列,倩女幽魂系列以及笑傲江湖系列。

【第一节】中国电影史

【第一节】中国电影史

三、第三代导演
❖ 第三代导演历经了三个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化大革 命”爆发前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 《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 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这个时期,在中国电影界形成了“第三 代导演”的群落。
❖ 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 《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 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电影史
概述
❖ 在有关编导类专业的高考中,不论是对文艺 常识的考察,还是电影评的写作,学习中 国电影史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电影史的分 类有很多种,现在我们把中国电影史上的六 代导演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第一代导演
❖ 中国电影史始于1905年,由任庆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 纪录片《定军山》为中国电影首开先河。直到1913年,郑正 秋、张石川拍摄了短篇故事片《难夫难妻》,开始尝试摆脱 戏曲舞台的挪用,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影片以讽嘲的 笔触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
❖ 第一代导演主要以张石川、郑正秋、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 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艰苦、又缺乏经验 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 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 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二、第二代导演
❖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代, 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 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 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俊祥、桑弧等。
❖ 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第三代导演枯木逢春,拍摄了大批佳作。第三 代导演中,成荫、水华、崔嵬、谢铁骊、谢晋、凌子风、李俊最有代表 性。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上,在影片努力反 映时代上,在深入的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 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电影史的第一

中国电影史的第一

中国第一部阐述中国电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历史上中国电影第一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次出现“导演”专用名词。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将指挥拍摄影片者称为“导演”。自此,影剧界有了“导演”这一专用名词。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便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带有买办性质。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1949年王滨导演的《桥》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塑造中国工人阶级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1957年由谢晋导演的《女蓝五号》,不但是谢晋成名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该影片荣获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1960年又获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中国电影史(最新完整版)

中国电影史(最新完整版)

中国人最早的拍片尝试是从1905年秋开始 的。
1892年,从日本人学过照相的任景丰在北 京前门外开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丰泰照 相馆”。
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
1909年,丰泰照相馆 失火,最初的拍片尝 试也告一段落。
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拍了一部稍 有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是中国故事 片摄制的开端。
特级片:用毯子变女人等
滑稽片:如两自行车相撞 人被虫咬等
茶楼戏园作为演出间歇的余兴节目
“都是把这些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 性的潜力,兑换为经济价值而博得巨利的”
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开始大量输出。风 行一时的没过多级侦探片《红圈》、《黑 衣盗》等等。可以说是集诲淫诲盗之大成。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是一门非常 复杂的艺术。
电影的发展受到技术条件发展的限制和制 约。电影是艺术品,同时又是科学技术的 结晶。
中国电影基于其特殊的历史环境,再其历 史发展中不仅表现出与世界电影发展的共 有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 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1899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成立了中国第一 个经营电影院的商人,于1909年在上海建 立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
1902年,北京打磨厂的福寿堂茶馆也开始 放映电影,并很快传入清宫。
在中国最早放映的这些影片大都是很简短 的片段,主要有三种内容:
纪录片:《俄皇游巴黎》《马德里街景》 《火车进站》
1 “明星” 主要成员:张石川, 郑正秋,洪深、包笑天
创作特点:商业娱乐价值与社会教育价值并重
代表作品:《孤--《玉梨魂》《空谷兰》 创作模式以家庭伦理故事为内容;价值判断上以资

中国电影史。详细

中国电影史。详细

中国电影史。

详细中国电影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电影院和电影制片公司在中国尚未兴起。

然而,1905年在上海,一个名为“美国影讯”的公司开始向中国人展示电影。

此后的数十年里,电影逐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黄金时期。

1913年,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上映。

随后的几年里,电影制作公司不断涌现。

1922年,上海宝莲电影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设备齐全、专业化的电影制作公司。

此后,该公司成为中国电影工业的代表,旗下拥有大量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

许多经典电影如《武则天》、《小城之春》、《骆驼祥子》、《大闹天宫》、《无情岁月》、《八百壮士》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拍摄的。

它们被称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不可逾越的里程碑。

然而,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电影工业被国有化,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由政府直接控制。

在1950年代,由于党的文艺方针的限制,很少有像样的电影作品出现。

这时期的电影内容因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而缺乏多样性和活力,很难称之为一个美好的时期。

1960年代末期,中国电影重新开始繁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电影恢复了活力,并大量创作出优秀电影作品,如《红高粱》、《黄土地》等。

这些电影关注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走向了国际市场。

1984年,谢晋执导的《黄土高天》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高奖项——金棕榈奖,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新纪录。

此后,几部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广受好评,如《红楼梦》、《菊豆》、《活着》等。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开始崭露头角,开始成为世界电影大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电影公司开始走上商业化道路,电影制作逐渐趋向专业化,并吸引了许多好莱坞明星前来参与中国电影制作。

这个时期的电影题材也更加多样,既有商业片,也有文艺片。

《霸王别姬》、《英雄》、《千里走单骑》、《投名状》、《红海行动》等电影成为中国电影黄金时期的代表作品。

中国电影史第一章

中国电影史第一章

• 镜头运用创造性尝试: 镜头运用创造性尝试: • 全景特写镜头的相互转换 • 交叉蒙太奇 、叠化 降格 特技摄影 主观镜头 • 余瑛 明星电影学校 第一 位学院毕业的演员 • (四)郑、张《孤儿救祖 记》 • 余慰如 余璞
• 评价: 评价: • 1、在选材上,开始面向人生,严肃触及当时社 在选材上,开始面向人生, 会,在一味抄袭文明戏和模仿外国片的时候独树 一帜。 一帜。 • 2、主题上,继承文以载道的文艺传统,宣扬惩 主题上,继承文以载道的文艺传统, 恶扬善、善恶有报的观念。 恶扬善、善恶有报的观念。 • 3、结构上,吸取民族文学和戏曲传统,运用悬 结构上,吸取民族文学和戏曲传统, 念、巧合手段编织故事,使故事环环相扣,引人 巧合手段编织故事,使故事环环相扣, 入胜,很符合对戏曲非常熟悉的观众欣赏习惯。 入胜,很符合对戏曲非常熟悉的观众欣赏习惯。 • 4、表演,初步注意到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电影表 表演, 现手法的运用,促成了中国最早电影明星的出现。 现手法的运用,促成了中国最早电影明星的出现。
• 5、在镜头语言上作了探 索。艺术上摆脱舞台剧 框框,在服装、布景、 框框,在服装、布景、 道具等方面鲜明突出民 族特色, 族特色,避免当时影片 不中不洋、 不中不洋、土洋杂揉的 弊”病。 • “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 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 形式一个开端” 形式一个开端” • “展开了国产电影的基 础,造成空前的国产电 影运动” 影运动”
• 2、1928 明星 武侠神怪片 • 《江湖奇侠传》 《火烧红莲寺》3年 18集 江湖奇侠传》 火烧红莲寺》 18集 • 《火烧青龙寺》《火烧白花台》《火烧九龙山》 火烧青龙寺》《火烧白花台》《火烧九龙山》 》《火烧白花台》《火烧九龙山 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 》《火烧七星楼 《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 • 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生活在苦闷和彷徨中的小市 民阶层逃避现实、借电影来麻醉精神的心理状态。 民阶层逃避现实、借电影来麻醉精神的心理状态。 • 3、1928 罗明佑 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复兴国片、 • 华北制片公司 《古都春梦》 古都春梦》 • 贪慕虚荣 浮沉宦海 现实批判 人生警示 • 1930年 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 1930年 • 制片方针: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 制片方针: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 救影业

《中国电影史(1)》课件

《中国电影史(1)》课件

四、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
时代背景介绍
了解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国社会背景及其对 电影产业的影响。
代表作品介绍
介绍一些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经典电影作品。
不同风格电影的兴起和发展
介绍在这个时期崛起的各种不同风格的电影。
风格影响和意义
探索这些电影风格对中国电影发展和国际影响 的意义。
五、七十年代至现在
改革开放背景 介绍
中国电影史(1) PPT课件
探索中国电影的丰富历史和独特发展,从默片到声音电影,再到现代。了解 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展望未来。
一、背景介绍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
从电影的起源到现在的演变,了解电影在中国 的发展历程。
各时期电影特点概述
探索每个时期电影的风格与特点。
二、默片时期
默片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默片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电影 史上的发展。
代表作品介绍
介绍一些著名的默片作品,如 《神女》。
默片时期的影响和意义
分析默片时期对中国电影及全球 电影的影响与意义。
三、声音电影时期
1
代表作品介绍
2
介绍一些标志性的声音电影作品,如
《活着》。
3
声音电影的兴起和发展
探索声音电影如何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制 作与观影体验。
声音电影时期的影响和意义
了解声音电影时期对中国电影及全球电 影的影响与意义。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政 策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中国电影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
介绍中国电影在国际 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 影响力。
新时代电影的 发展和特点
探索当代中国电影的 发展和特点,例如文 艺片和商业片。
代表作品介绍
介绍一些近年来标志 性的中国电影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一、草创1、开端⑴国产电影开端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二、初盛景观1、《孤儿救祖记》❖✍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

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特征: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

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

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

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

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

并任总经理。

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

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③“天一”——邵氏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于1925年6月在上海虹口横浜桥成立,专门从事影片的摄制与发行。

1923年“明星”公司《孤儿救祖记》在12年中拍摄了无声故事片60余部,有声故事片35部,长短新闻片、纪录片15部。

三大公司不同的制片策略也为中国电影奉献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明星”是“长篇剧”的鼻祖、“联华”是“文艺片”的源头,而“天一”则把“稗史、神怪片”一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影片的类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续。

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为❖✍蔡楚生(1906—1965):代表作《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

二、新兴电影运动❖✍背景:是在外患和内忧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勃兴的。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已然将整个中华民族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

❖✍正式全面展开: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

由郑正秋、孙瑜、洪深、田汉、夏衍等32人组成。

以“认清过去的错误”、“探讨未来的光明”、“建设新的银色世界”为指导思想,给今后的电影创作提出了“和整个社会文化运动协力前进”的明确目标。

❖✍发展:三个阶段①1933年:迅起❖✍良好起点:《三个摩登女性》——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第一只报春之燕”《狂流》——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增添一抹浓郁的春色”、“中国电影新的路线的开始”❖✍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是从1932年开始,是由左翼文化运动延伸和发展,由进步文化工作者组成的“左翼作家联盟”,简称为“左联”,并延伸触角到电影界,这些作家表达出对电影问题的关切。

❖✍代表人物:夏衍、田汉、阳翰笙等❖✍代表作品:《狂流》、《养蚕》、《压迫》、《上海二十四小时》、《小玩意》、《女性的呐喊》等❖✍艺术特点:①注重社会意识的呈现,具有鲜明的理性分析色彩。

②注重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四、软性电影❖✍1933年3月,刘呐鸥、黄嘉谟等人创办了《现代电影》周刊。

他们批评“字多影少”(台词对话多,镜头语言少),指责左翼电影是“内容偏重主义的畸形儿”,认为充满“干燥而生硬的说教”。

主张“电影是软件,应当是软性的”(第六期)。

❖✍代表作品:《花烛之夜》、《化身姑娘》、《人道》、《粉红色的梦》等1937—1945:一、“电影抗战”❖✍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歌舞片、侦探片、鬼怪片等三、其他补充:❖✍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

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

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

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

1946年长春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

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

这一时期出了不少优秀影片,如《中华儿女》、《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等。

同时,私营厂的影片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我这一辈子》《腐蚀》《关连长》(文华)、《乌鸦与麻雀》《我们夫妇之间》(昆仑)、等1950年《武训传》公映,受到欢迎。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严厉的批判,紧接着全国开展对《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后的文艺整风运动,使建国初期电影第一次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快结束。

产生的原因:高涨的激情和旺盛的创造精神;党对电影事业的相对宽松而正确;广大文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结果。

②1956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10月至11月,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各制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贯彻“双百”方针,改革电影体制的问题,这就是着名的“舍饭寺会议”。

原因:为迎接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献礼片”的契机,再次激起创作热情。

标志:59年9月25日-10月24日国庆新片展映共推出新片35部,故事片17部。

几乎全部都是彩色片。

内容:这些影片题材广阔,风格新颖,形式多样,而且在思想艺术上以及在技术上都突破了过去的水平,向前跃进了一大步。

艺术成就:将时代的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之中;创作方法与时代精神一致;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存在问题:脱离实际的表达,形成一种套子;不能真正的深入生活,挖掘生活;对电影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挖掘较少。

1959年新片展览月是第三次发展的标志。

好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林家铺子》、《风暴》、《青春之歌》等。

同时,反右倾运动开始和三年自然灾害开始。

电影的生产再次出现停顿。

④60年代初期的发展(1961年6月-1963年12月)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一个电影创新高潮正在形成。

具体是:(1)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2)艺术上大胆突破;(3)风格、样式上也比较丰富多彩。

3、1959年是5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最高峰,艺术特点:(1)反映历史真实,将时代精神溶入革命题材之中;(2)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3)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4、60年代初期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强烈地追求创新。

当时夏衍提出反对电影中的“四多”(直、露、多、粗),周扬同志要求电影“四好”(好故事、好演员、好镜头、好音乐),瞿白音的“创新独白”影响深远。

三、“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几种主要样式:1、就风格样式而言,“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主要是戏剧式的电影,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正剧:如《林则徐》、《风暴》、《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

革命的正剧这类影片的基本特点:(1)影片的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不是一般的情节剧的儿女情长或爱情故事。

(2)这类影片要正面塑造英雄形象,如林则徐、聂(3)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出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

五、“十七年”电影存在的问题:(1)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2)没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3)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4)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没有展开。

六、“十七年”培养的电影艺术家(导、表、摄、美等举例说明):1、电影剧作家:海默、林杉、于敏、李准、梁信、孙谦、马烽等。

2、摄影艺术家:北影厂——朱今明、钱江、聂晶、高洪涛四位大师;上影厂——吴蔚云、黄绍芬、许琦、周达明、罗从周、陈震祥、沈西林等;长影厂——王启民、王春泉等。

3、电影美术艺术家:池宁、韩尚义、丁辰、秦咸等。

4、电影导演艺术家:北影厂——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谢添、谢铁骊等;上影厂——沈浮、吴永刚、孙瑜、黄佐临、张骏祥、汤晓丹、桑弧,《新儿女英雄传》等第四章?“文革”时期的电影(1966—1976)?一、“三突出”创作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二、样板戏电影❖✍八个“样板”戏: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注:在当时,现代京戏取消了“小生”、流派,只有行当】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在样板戏电影中形成的一套电影语言:“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三、重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