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改学习任务设计方案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改学习任务设计方案一、背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和提高技工院校教育质量,我校决定进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
通过将工学一体化课程融入到技工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建立符合技工人才培养要求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2.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推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学习任务设计1.探索工学一体化课程内容与技工专业课程的融合点,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设置方案;2.设计合理的实验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3.组织学生参与工学一体化课程讨论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四、课程评价1.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程作业等方面的评价指标;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馈调研,收集学生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意见和建议;3.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不断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五、落实措施1.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人;2.制定详细的工学一体化课改学习任务实施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安排;3.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工学一体化课程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六、预期效果1.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学生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3.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4.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的提升。
特殊应用场合1.贫困地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2.跨学科合作课程设计贫困地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针对贫困地区技工院校,需要额外考虑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与学习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增加条款•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增加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实践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资源。
工学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
工学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工学一体化改革作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广泛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贯彻落实工学一体化改革,制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革背景和意义工学一体化改革是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重要举措。
传统的工程教育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工作中,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够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因此,工学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更加符合产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改革目标和任务1. 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通过对课程设置的重新规划,促使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获得锻炼和提升。
3. 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将实际工程问题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综合能力。
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措施和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水平,引进具有产业背景的专业人才。
2.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重新规划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知识的融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条件。
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提高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
4. 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改革效果评估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改革后的教育模式,学生跨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
职 业OCCUPATION改革创新文 / 王 倩摘 要:一体化课程改革是技工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述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从制定教学标准、编写教材、建立学习工作站、开展师资培训四个角度,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推进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 课程改革方案当前在技工院校开展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是一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大创新。
一体化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为一体,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优秀的职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一、 一体化课程概述(一)一体化课程的内涵一体化课程,是指技工院校按照企业工人岗位的职业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融合,并按照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工作任务流程,同时结合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来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体化课程集专业理论性和生产实践性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归属感,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体验,通过对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的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专业素养与职业价值观的统一。
(二)一体化课程的特点一体化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的逻辑顺序安排学习任务,强调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职业要求的对接。
其本质特征表现为两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二、 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技工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技工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输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
因此,在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建“六步项目教学法”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精品文档
创建“六步项目教学法”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依据,即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生产装备、制造流程和操作工艺中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需求,尤其是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要求,由此界定专业课程内容和目标。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为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工学结合、产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原则,创建以“六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过程为核心、以生产装备为载体、以职业情境为支撑,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职业行动、生产装备和职业情境,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落实学生主体、过程核心和任务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过程方法和行为能力。
什么是“六步项目教学法”“六步项目教学法”的六个核心过程环节,即“任务接受、任务策划、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交验、任务评定”。
一是任务接受:任务(名称、描述、产品或现场)、接受任务(目标、内容、要求)、把握任务(标准、资料、案例)。
二是任务策划:分析任务(任务书、案例)、形成计划(过程、内容、分工)、明确要点(重点、难点、关键)。
三是任务准备:知识技能准备(基础、相关)、物品准备(材料器件、工具工装、设备设施、教材学材)、安全准备(人员、现场、设备)。
四是任?罩葱校褐葱屑苹?(进程、监控、问题)、活动组织(个人、小组、岗位)、技能实操(标准、规范、细节)。
五是任务交验:任务质检(自检、试车、调整)、任务交接(交付、手续、记录)、整理整顿(物品仓贮、现场整理、作品布展).六是任务评定:任务评定(知识技能能力、个人小组师生)、任务总结(目标、作品、绩效)、任务展评(汇报、展示、评比).“六步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分为三个内容。
第一是任务――“三位一体”的学习任务(见图1)。
“六步项目教学法”的首要问题是学习任务的界定,“六步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学习任务之上的一种过程方法模式,以学习任务承载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承载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构建工作、生产、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任务,即源自典型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工作能力;对接产品装备的生产任务,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体现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位一体"学习任务的基本要求(见图2)。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实施
□完全掌握 □一般 □不能掌握 □能 □满意 □一般能 □一般 □不能 □不满意
5 社会能力
自我反思 给自己评估一下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0%
6 7 8 方法能力 9 小 组 、 10 教 师 11 评 专业能力 价 12 13
你有哪些想法希望老师知道的 在小组讨论中能积极发言
30%
任务没能完成好是因为我没能完全掌握定时器程序 . 的编写方法。
令时计时。
(2)T200~T245:时钟脉冲为10ms的定时器,共46点, 当设定值K=1时,定时10ms。设定值K的范围:1~32767,定时
范围为:0.01~327.67s。
知识讲解
通用定时器的梯形图及动作时序如图所示
当驱动输入X0接通时,T0定时器对100ms时钟脉冲进行累 积计数,当该值与设定值K10相等时,定时器T0的输出触点接通
(1)T246~T249:时钟脉冲为1ms的定时器,共4点。当设定值K=1时, 定时1ms。设定值K的范围:1~32767,定时范围为:0.001~32.767s。 (2)T250~T255:时钟脉冲为100ms的定时器,共6点。当设定值K=1时 ,定时100ms。设定值K的范围:1~32767,定时范围为:0.1~3276.7s。
T0 T0 K40
T0 4S
0
4S
4S
定时脉冲电路1
定时脉冲电路2
知识讲解 03
积算定时器
积算定时器具有计数累积的功能。在定时过程中如果断电或定时器线圈 OFF,积算定时器将保持当前的计数值(当前值),通电或定时器线圈ON后 继续累积。只有将积算定时器复位,当前值才变为0。积算定时器累积脉冲有
1ms和100ms定时器两种。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xx工贸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赣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二、工作目标1、确定粮食工程、酒店管理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2、在学习借鉴外省技工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粮食工程、酒店管理2个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实验。
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期过程的学习条件。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附件一: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09-11-30 14:26:00 作者:教务处浏览次数:484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通过两年努力,开发完成技工院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传统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传统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了分科培养和单一学科教学的方式,学生主要以理论课程和专业知识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另外,工学和技术专业之间缺乏交叉融合,导致学生在工作中往往难以胜任跨学科、综合性的项目。
另外,当前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存在问题。
传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主要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与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符。
二、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现今,产业技术不断升级,需要的技能人才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灵活运用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3.推动工学和技术相结合。
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这符合当前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1.加强工学与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
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搭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平台,促进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叉学习和合作。
2.推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对创新、团队协作、沟通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忘课改初心 把工学一体化改革之路走深走实
职 业OCCUPATION专题策划不忘课改初心把工学一体化改革之路走深走实近年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企业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多维度探索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不断迈向改革深水区,闯出一条具有“广东技工”特色的路子,具体经验做法如下。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136”大思政育人体系基于在工学一体人才培养中融入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积极探索构建“136”大思政育人体系,形成思政课程“铸魂”、3类课程思政“匠志”和6个维度综合育人“立身”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全面推动“一系一特色 一专业一特点”的课程思政研究,对15个专业、124门一体化课程、201个学习任务进行系统化的思政融合设计,并编制、出版、应用思政融合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指导手册,初步构建了“工学育”三线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思政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二、以世赛标准为引领,提高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标准基于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各项目技术标准来源于各行业的国际龙头企业,广州12OCCUPATION2022 0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市工贸技师学院通过系统性开展世赛标准研究转化工作,提高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标准。
以制冷与空调项目为例,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梳理了世赛转化的8个嫁接点,总结将世赛标准应用于课程标准、学习任务、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路径,升级制冷专业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标准。
该专业学生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均夺得制冷项目金牌,在连续的4届世赛中代表国家参赛。
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动态革新机制一是与欧派家居、瑞松智能等59家企业组建98个校企双制班,通过校企双制“十个共同”,实现工学“三个一体”,成立校企合作联盟,打造华为ICT 人才培训中心、小鹏汽车智能技术培训中心,携手广州明珞建设广东省产业就业培训基地,探索推进产业技能生态,从产业行业高度推动工学一体人才培养工作。
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趋势正加速推动工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转型。
面对这些变化,传统的工学和理学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因此,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实施方案本方案将采用以下举措:1. 课程设置和改革针对当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对本科工程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全面升级和调整,新增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关注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强化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2. 实践环节设置采取“学校+企业”、“境内+境外”等方式,加强与各类企业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工业实训中心和实验室等实验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开设企业项目实践、企业案例分析、工程设计与模拟等实践性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产业项目策划等活动。
3. 导师制度建设建立科研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度,选聘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与资深工程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建立与产业接轨的创新思维以及对模拟和实验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其实际运用技能。
4. 课后学习支持提供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如线上公开课、线上讨论、网上信息检索与分析、网上问题交流与解决等。
搭建多样化开放式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
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有望实现以下预期效果:•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满足市场对于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真正“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能力将得到加强和提高,市场认可值得提升。
•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机制将得到有效建立,学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抱团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已基本形成,学生最终可获得更加贴近社会需求的高薪就业机会。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加速推进一体化教学进程,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建设的核心内容。
为有力、有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制定如下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宗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吸引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方法原则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分步推进。
融德育教育于课程教学活动中,融知识、能力于学习活动中。
三、工作目标近期目标:2014-2015学年(第一阶段),在三个教学系新生班级中组建5-6个一体化课程教学特色班,推行工学一体化教改实践,试行班级和课程管理责任制,细化过程管理,着实提升教学效能,提高学生满意度。
远期目标:在总结经验的的基础上,推进推广。
从2015秋季开始,每学年拟增设5个以上的特色班,同时开展“工学一体”的就业就学试点改革,力争到2020年,学校各班级基本实行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过程的持续改进,推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实习场地与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含德、艺、体课程体系)、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系改革,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
为全校各班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育人”为主线,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加强训练与过程性考核,培育学生遵守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具备6S管理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学习培训,开展教学研究1.从学校层面制订年度学习计划。
促进全体教职员工了解国家政策,明确现代职教发展方向,提高对职教改革的认识,坚定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背景本方案的提出是基于当前工程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该类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为了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方案旨在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目标通过改革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本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推动课程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3.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具体方案1. 课程设计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进行详细的课程设计和内容更新,注重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引入企业实际案例,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学方法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项目的合作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拓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4. 课程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考试、测试、作业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5. 师资培训开展相关教师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吸引更多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加入。
四、预期效果经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1.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拓展,具备更强的跨学科思维能力;3.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受到企业和市场的青睐。
五、实施计划实施时间:从下一学年开始,分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1.完善教学计划,明确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2.推行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阶段1.开设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1.建立课程评估体系,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2.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类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亟待进行改革。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目标本方案旨在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工程类专业教育向更加实践性和应用性转变。
具体目标包括:1.制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方案;2.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3.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推进方案1. 制定改革方案由教务处、学院领导、专家教师等组成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小组,制定出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总体改革方案,并明确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2.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投入资金建设现代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实验室、实训中心、创客空间等,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3. 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与学生深入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推进措施1. 加强领导与落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建立专门领导小组进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2. 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采取鼓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挂钩机制,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进行教学改革。
3.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机制,通过综合实践能力测评,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客观评价。
五、预期效果经过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预计能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带来长期的积极效果。
特殊应用场合:1. 跨学科合作项目在不同专业之间展开的跨学科合作项目,需要增加以下条款:•培训教师跨学科合作能力,包括跨学科沟通与合作技巧,项目管理方法等;•确定项目目标与成果评价标准,明确跨学科合作项目的期望成果;•设立跨学科合作项目评估机制,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问题与注意事项及解决办法:•问题: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需要充分的沟通,而不同专业间的沟通可能存在障碍。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江苏省XXXXX中等专业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中职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开发完成学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开展中职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2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四、主要内容(一)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工学一体”实施方案
泗县技工学校“工学一体”工作的实施方案为了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宿州市2015年“工学一体”就业就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我县经济特点及行业需求等因素,特制定我校“工学一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领导下,我校从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等规律出发,通过整合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
“工学一体”就业就学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更加充足,学习手段更加多元,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提升和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技工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遵循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遵循由生手到熟手、能手、再到高手的发展过程。
同时,在课程配置、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要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能力的发展规律来执行。
为此,学校和企业都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共商专业规划:学校与企业,探讨当前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共同规划、调整学校的专业。
2、共议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分析企业的实况,提取工作任务,设置学校的课程,最终实现学校的课程与企业用人要求的无缝对接。
3、共创工学一体:学生的学习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实现统一,即体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特征。
4、共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由校内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共同开展、实施教学。
5、共建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场所既包括学校内的学习地点,也包括企业的工作现场。
6、共搭管理平台:对于学生的学习管理,在校内以学校管理为主,在企业以企业管理为主。
7、共享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资源,既有学校提供的设施设备、学习材料,也有企业提供的设施设备、学习材料等。
8、共评学生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实施评价。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目标与方向: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2.教学内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涵盖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教学方法: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应采用多种形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资源:为保障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体化学习工作站、教学设备、信息页和工作页等教学资源包,以及相应的师资力量。
5.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和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到课程设计和评价中来。
6.教师队伍: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需要有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践操作的教师队伍,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素质,以满足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要。
7.评价与反馈: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反馈,通
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之,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但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体化工作方案范文(三篇)
一体化工作方案范文一、学生评价考核方案1、评价考核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考核方法采用的是“3+1”评价考核模式,即“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
这种考核模式能够全方位的,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考核模式。
2、评价考核方法针对于上述“3+1”评价考核模式和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我们采用了“过程式”考核方法,即在每一个教学活动完成之后,都结合该教学活动的特点,由教师____(活动小组成熟之后,也可由组长____评价考核活动,教师只需辅助)对活动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由于“企业专家评价”这个环节不可能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实现,所以此评价环节可以视情况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环节实现。
3、综合成绩评定方法学生在一个学习任务(即一门课程)结束后,我们要对学生在本次学习任务中的各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
还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型典型工作任务,将其最后的考核成绩也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一部分。
这样既让学生对本次学习任务有一个完结的概念,也可以综合考评学生在本次学习任务中的综合能力情况。
二、教师评价考核方案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3+1”评价考核模式和过程式”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不过与学生评价考核方案相比,对教师的考核方案还是有所区别的。
所谓“3+1”评价考核模式,就是将教师教学自评、学生反馈评价、系部教学效果评价与企业专家对教师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的评价结合在一起,通过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穿插该评价模式,进而对一体化教师的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
三、考核方案实施难点由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完全____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职教模式,所以它的每个环节实施起来都有难度。
一体化工作方案范文(二)为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我科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患双方满意度,我科积极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加速推进一体化教学进程,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建设的核心内容。
为有力、有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制定如下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宗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吸引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方法原则
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分步推进。
融德育教育于课程教学活动中,融知识、能力于学习活动中。
三、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
2014-2015学年(第一阶段),在三个教学系新生班级中组建5-6个一体化课程教学特色班,推行工学一体化教改实践,试行班级和课程管理责任制,细化过程管理,着实提升教学效能,提高学生满意度。
远期目标:
在总结经验的的基础上,推进推广。
从2015秋季开始,每学年拟增设5个以上的特色班,同时开展“工学一体”的就业就学试点改革,力争到2020年,学校各班级基本实行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过程的持续改进,推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实习场地与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含德、艺、体课程体系)、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系改革,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
为全校各班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育人”为主线,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加强训练与过程性考核,培育学生遵守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具备6S管理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培训,开展教学研究
1.从学校层面制订年度学习计划。
促进全体教职员工了解国家政策,明确现代职教发展方向,提高对职教改革的认识,坚定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
2.组织教师学习人社部印发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文件及我校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方案、一体化课程标准,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研究教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对策,重在推进,注重实效。
3.组织开展专项校本培训。
聘请一体化课改领先的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来校讲学、辅导,选派教师到先进学校学习交流,做到学之有效,针对性强。
此项工作由教科室负责落实,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两节课后集中学习培训。
(二)创新特色班教育教学实践的运行机制
特色班管理试行层级负责制。
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一体化课程项目教学领衔人——一体化课程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向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为教学团队做好服务与指导。
1.教学团队负责一至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负责相应课程学习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
2.项目领衔人是特色班级教育教学、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负责人。
负责一体化专业课程方案的实施,负责教学团队(含公共课和选修课教师)
的聘用与课程管理,负责班级日常教学管理,负责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
3.项目责任人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班级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指导实验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与并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对特色班一体化课程方案的实施进行过程监控和辅导,负责资源调配和团队间的协调工作。
4.特色班试行教考分离,过程评价。
必需的知识集、素质集、体能集试行统一测试,考试方式因材施考,形式多样。
课程效果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侧重综合评价。
考核评价工作由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实施;除开展校内竞赛外,专业技能参加社会考评考级并取证,分步推行第三方评价。
(三)创设并细化特色班管理制度
制定实验班系列管理制度,包括《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办法》、《特色班学生满意度测评办法》、《一体化教学团队考评办法》、《学习工作站建设与使用管理制度》、《特色班选修课程开设与实施办法》等。
此项工作由教科研室潘新主任负责。
(四)优化特色班教学环境,丰富并共享教学资源
1.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重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工作中学习。
要优化基本信息化教学环境,学校优先在特色班级和学习工作站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投影等教学设施,确保各类教与学的信息终端正常使用,并尽快实现全校无线网络全覆盖。
2.加快建设校本学习工作站。
统筹实训教学资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建好用好学习工作站,首期要建好普车、数控车削加工、照明电路安装、电子产品组装、影视频后期制作等学习工作站,发挥其一体化教学功能。
3.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丰富共享型优秀教学资源。
以知识聚集、技能聚集、职业素养聚集、项目工作过程聚集为重点,开展校级、省级优质课、精品课和优质微课程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系统,提升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五)认真组织,加强管理
1.培育好教学团队。
各教学部门要认真调研,结合实际,选定特色班级(原则上特色班的人数不超过40人)。
挑选师德好、责任心强、能担当、有改革创新思想的中青年教师担任特色班的领衔人,组建教学团队。
学校将从工作待遇上向特色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倾斜,激发和维护教师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2.加强过程管理。
各教学团队负责人、指导教师要精心编制各专业校本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选定典型工作任务, 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策划表。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全程渗透德育教育,编写对应的学习工作页,采取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有效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
在实施过程中要改革创新,优化教学内容,细化培养过程,努力实现一年级能达到初级工的技能水平、二年级达到中级工的技能水平,四年级达到高级工水平。
3.关注过程和评价。
教学管理干部要经常深入一体化课改特色班级,定期了解学情,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定期进行经验总结,并以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一周学习心得的自主评价、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督导及教学管理干部的巡查比较评价、班级综合考核评价)进行效果评估。
促进特色班的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确保一体化教学改革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能达到预期目标,为第二阶段推广工作提供经验,增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