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总结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了解学习、教育和人类行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它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策略、学生发展、学习障碍、教育评估和教育心理学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策略、学生发展、学习障碍、教育评估和教育心理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领域,它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和方法。
典型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柏洛,他提出了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应该通过奖励和惩罚这些外在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励。
1.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构造性的过程,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类和理解来建构知识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提出了发展阶段理论,阐述了儿童发展认知能力的过程。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发现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1.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学生通过社会交往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他提出了“区域性近影发展”的概念,强调学生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对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组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的具体行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策略包括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通用13篇)《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通用13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篇1首先一点,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
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
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
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
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
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
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5篇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5篇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
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
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习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习中。
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反省,在自己心情平静的时候进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实上,针对面对问题进行反省,这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减少错误归因,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集合五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集合五篇《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篇1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
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2、有效的记忆策略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
只要包括:(1)复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
背诵即出生的把学习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有反馈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习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习。
(4)记忆线索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
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
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习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习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中学生厌学心理1、基本情况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_1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篇1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
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
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
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
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5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5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校自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以来专门负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咨询工作。
学校转变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被内涵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代。
今年年初,学校即召开新学期德育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将其贯彻落实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
现汇报总结如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学年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机会,我们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
因为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
本学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来担任。
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时间。
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
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
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期末成绩总结
教育心理学期末成绩总结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旨在提供教育者和教育从业者有关学生学习、发展和教育方法的知识,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学期学习教育心理学课程,对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获得了很多对学生发展和教育实践有益的知识和技巧。
下面对本学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课程内容本学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学习者的发展与教育、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学习困难与诊断、学习与心理评估、教室管理与课堂教学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学习收获1. 理论知识本学期学习教育心理学,我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我了解到了有关学习者的发展特点、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相关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提供了一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2. 应用技巧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一些应用技巧。
例如,我了解到了如何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我还学会了如何管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这些技巧对我今后从事教育工作将大有裨益。
三、反思与改进在本学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方法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我发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听讲和课后复习是不够的。
我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深入了解相关的理论和研究。
此外,我还需要多做一些练习和案例分析,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增强实践经验本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践方面,我觉得自己的经验还不够丰富。
教育心理学是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我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例如通过观察和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应对学生问题的策略。
3. 加强团队合作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很强,需要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以下为您总结一些关键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例如,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就是因为铃声和食物之间建立了联系。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能够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惩罚则会减少行为出现的频率。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思维等。
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
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如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
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来自于个体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因为喜欢数学而主动学习数学。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压力驱动,比如为了获得好成绩或避免惩罚而学习。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及时反馈、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等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类型包括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二)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获得包括知识的理解、保持和应用。
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直观教学、正例与反例的运用等方法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技能的形成(一)技能的种类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动作技能如打篮球、弹钢琴等,心智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这学期我报了双学位,开始的时候还觉得乏味辛苦,可是几节课下来,感觉这门《教育心理学》的课教会了很多自己原来不知道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打开了我认识教育及心理的思维,让我受益匪浅。
所以在此,先要感谢乐老师每晚不辞辛苦的来给我们上课。
通过学习,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学习性质、学习流派及主要争论的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我也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
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
而作为一名学生忙学习态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适应性教学;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另外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
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
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以及教育实践中心理机制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理论。
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特点包括以个体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实践为应用领域、以心理活动为研究内容、以教育目标为关注焦点。
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分析和描述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原则、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发展。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与记忆、发展与成长、个性与情感、动机与激励、教育过程与教学方法、评价与测试等。
二、学习与记忆1. 学习的基本过程:学习是指通过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来改变行为或思维的过程。
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理解、运用和创新。
2. 记忆的分类和机制:记忆可分为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机制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3. 学习策略和技巧:学习策略和技巧对于有效学习和记忆非常重要,如分步学习、归纳总结、刻意练习、利用情景和联想等。
三、发展与成长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
2. 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身体发展等方面。
3. 成人发展和生涯发展:研究成人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四、个性与情感1. 个性的内涵和评价:个性是指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个性评价主要包括问卷、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2. 情感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情感是人们对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和心理反应。
情感的调节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等。
3. 自尊和自我概念: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自尊和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3篇
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3篇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习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
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习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
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
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
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平的教员。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心理教学总结7篇
心理教学总结7篇第1篇示例:心理学教学是教育学科中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在心理学教学中,教育者需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习惯等心理特征。
教育者需要通过观察、交流、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有的可能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有的可能对某一方面掌握不好,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对于感兴趣的学科,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相关的活动和案例,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于掌握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驱动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健康是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的基础。
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自我调适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心理教学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育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心得与体会(精选8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与体会(精选8篇)教育心理学心得与体会篇1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
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C、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A 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 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C 进行多指标竞D 提倡团体竞争。
E 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教育心理学心得与体会篇2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懂得学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教师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1.生命发展和教育:-生命周期理论:人的生命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征。
教育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个体差异:每个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差异,包括生理、智力、性格等。
教育应关注并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社会化: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
2.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儿童在学校中逐渐学会通过铃声知道下课时间到了。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孩子在学会做家务后得到奖励,从而更倾向于主动做家务。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的过程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实现的。
个体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从传感运动期到形象操作期再到抽象逻辑期。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托尔曼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通过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来实现的。
认知发展是逐步将信息处理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4.动机与情感:-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不同的层次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对于激发个体学习和发展动力很重要。
-成就动机理论:个体与成就的关系存在不同的动机模式,包括目标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和学习导向型。
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动机模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激励方式。
-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应关注个体的情绪状态,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和引导。
5.教学与评价:-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讲授、互动、合作、探究等。
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6篇
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6篇第1篇示例: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心理与健康相关的学科,它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的调查和干预。
在过去的学期里,我有幸学习了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对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深刻理解到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它涉及到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大量关于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发展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也增加了我对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了解到了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心理问题等方面的干预方法,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改善心理健康。
而这些知识对于我未来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解决学校中的问题。
我将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加强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在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学生和教育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积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支持,成为了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通过学习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也可以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健康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提升了我的教育实践能力,增强了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
我会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尽一份力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1.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新的行为、态度、观念等,从而改变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过去学习和经验以某种方式储存,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回忆和使用。
2.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来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3. 动机与激励:动机是人们主动寻求目标、积极追求活动和行为的内部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动机的来源、发展和调节。
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习效果。
4. 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记忆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5. 教学与评价: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兴趣爱好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这些个体差异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7.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来帮助学生学习。
8.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动力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9.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主要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
10. 教育中的心理问题: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3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环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策略的改进教学评价的调整
4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
意义识记占优势 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
熟练
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6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随个体的成长逐渐发展成熟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22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 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
复杂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经历 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操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阶段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包括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7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交往风格不同
交往认知不同交往情感不同 8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 自我完善 认知他人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 9认知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
10高校教师的角色认知 11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社会地位职业道德言行举止
张老师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 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教师角色信念阶
12 13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师德魅力是教师
的灵魂。
14 15 教师的职业期待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个人魅力崇高的职业道德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包括 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知识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问题解决的顾 16 17 构成权力性威信的因素传统职位资历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
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决定
教师威信的人格特征有 资历声望才能品德
18 19 20 21 教师成长的外部途径严厉惩罚激励、帮助学生让学生敬畏
富勒和布朗(Fuller& rown)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教学监控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
23 24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5 26 27 28 29 30 31 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可分为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社会规范学习
只有过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学生把“会飞”作为所有鸟的本质特征,是变式错误因素造成的。
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途径有哪些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我们把植物分解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知识的分析
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形象记忆 在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 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组织为 “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这样便于记忆。
这一事例中,运用了语义编码 短时
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是有限的,大约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条件和途径 32 33
7 ±2组块
34 35
63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避免失败的倾向
64下列属于成就目标形成的个人因素的是能力观
年龄性别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一个问题想岀多种不 同类型的答案,这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6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理解问题、设计方案、
65 执行方案和评价结果。
68
关 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 解决
69 可题解决的过程包括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和评价结果。
71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式称为头脑风暴法 集体研究制是威廉•戈登发明的一种发展创造力的方法。
72 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包括 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意识
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教师指导 学习材料特性 媒体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
的教育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57属于合理归因的是 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 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可控归因 某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时,告诉他是平时基础薄弱,努力不够
归因对个体的影响包括对今后成果成期望对个体情绪情感的反应
个体的后续行为
的任务和时间要求 37 38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
39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侧向迁移 40
由处在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水平迁移 41
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组织策略 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 料上的方法称为复述策略 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42
43
复述策略 44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45 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6~8岁
46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47 48 49 突岀“知”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指导-内省式 50 51 说服内容的特点信息的保密性 信息的心理化 信息的衍生性 影响说服教育效果的心理因素有教师 学生 说服内容 说服路径 5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53 54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外部学习动机 55 归因的维度的是 原因源 稳定性 可控性 56 只有按
58 59 60 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下列
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归因训练的方式包括集体归因训练个别归因训练
61 62 在TARGET 模式中的时间分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
学生个性化 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的第二阶段是认同
67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功能固着
70
73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
社会化比较理论是费斯廷格在1954年提岀的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非正式群体
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怎样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作者是 戴尔•卡内基
在人际交往的情感交流阶段,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WTO )设立心理卫生部是在 1949年。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教授恩格尔提岀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最新理论 对于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关于心理健康标志的描述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 充分发挥能力
83心理健康标准的5个基本维度包括 基本心理能力情绪情感稳定良好的学习能力
84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岀了二十一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 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85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岀了理性情绪疗法。
86情绪的生理基础包括呼吸的频率、心跳的频率、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消化系统的促进与抑制等内在生
理变化。
87情绪调节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身体放松增加运动
88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岀了 “爱情三元素”理论
89特质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上所经常表现的特征,它是人格的组成元素,是行为的基本特性,也是人格测 量的基本单位。
90班杜拉认为人格通过行为与思想表现出来,行为、个人、环境三者之间彼此影响而呈交互作用的关系。
91马洛斯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92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典型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3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
94人格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信念等
95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特点描述准确的是
自我认知全面,自我同一性得到发展 智能结构健全,创新能力得
到提高社会适应较好,社会化程度得到增强 96气质是人格的自然基础,是人格结构中反映为人处事的风格部分,使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
的色彩。
97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包括 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四个方面特征。
98悲观是指个体遇到不如意或失败时便自认无能为力改变局面而甘愿失败,对前途失去信心或心灰意懒。
99大学生摆脱空虚困扰的方式正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
100实践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健全的人格需要在其中磨砺。
“悦纳自己”是指 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
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
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