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江流域第四系土层

合集下载

安徽河流水系

安徽河流水系

徽省河流水系新闻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5-5-5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度至119.8度与北纬29.4度至34.6度之间。

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北部宿县地区境内,有一小部属废黄河,一小部属沂沭泗流域的复兴河水系。

总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

古代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齐名,并称为"四渎",独流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淮期间,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闾。

清咸丰元年(1851年)大水,淮河冲破了洪泽湖蒋坝的三河,向东南于江苏省三江营注入长江,淮河从此结束了独流入海的历史。

遗留下来的废黄河,已高于沿线地面7~10米。

黄河夺淮的660多年间,经常决口南泛,皖境淮北、沿淮深受其害。

淮北平原河流淤塞,沟洫、陂塘夷平;洪流所及,河道两岸挂淤,大都形成较宽的自然堤,阻障面上排水;淮河干流普遍受淤,下受洪泽湖水位顶托,泄流不畅,两岸低洼地区形成众多的湖泊,有的常年积水,有的则汛期漫淹。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00公里。

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与黄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长江的支流汉水流域分界;北以从河南省郑州至兰考的黄河南堤和从兰考到废黄河口的废黄河南堤与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及通扬运河、东串场河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汉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东濒黄海。

流域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6.69万平方公里,占35.8%。

由于里运河以东、废黄河以南、通扬运河及东串场河以北的苏北平原,共计有22440平方公里面积,水流向东直接入海,淮河干流实际汇水面积为164560平方公里。

淮北市第四系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淮北市第四系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淮北市第四系地层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淮北市地貌类型按成因可为构造、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组成。

第四系工程地质层主要依据沉积时代、成因、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划分。

工程地质在水平和垂向上随地貌、沉积环境的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标签:淮北市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1地理与交通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北与萧县相邻,南与蒙城县、怀远县接壤,西连涡阳县、河南省永城市,东邻宿州市埇桥区。

区内交通便利,青(龙山)~阜(阳)、符(离集)~夹(河)铁路贯穿其中,东接京沪,北连陇海,南达淮南、合肥。

公路四通八达,合徐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县道通达萧县、砀山、徐州、宿州、阜阳及永城等地,各乡镇均有专线公路衔接。

2地形地貌淮北市地貌类型按成因可为构造、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组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5-40m之间,坡降为万分之十一。

地貌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3%,低山残丘面积仅占4.7%。

以寒武和奥陶系地层形成的山丘,分两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

山地一般高程约200m,最高峰是濉溪县的老龙脊,海拔为362m,次高峰是市政府所在地的相山,海拔为342m,其余平原海拔高度在22.5~37.0m之间。

3第四系地层划分第四系地层主要依据沉积时代、成因、岩性进行划分。

本市区第四系共分全新统怀远组(Qhh)、上更新统茆塘组(Qp3m)和中更新统潘集组(Qp2p)三个组。

3.1全新统怀远组(Qhh)上部为浅褐~棕黄色粘土及粉土,局部呈互层状,下部多为棕褐~灰黄色粘土及粉质粘土,局部夹中厚层状淤泥,底部则为薄层灰~深灰色粉质粘土,常含螺壳碎片,偶见砖瓦碎块或碎屑。

本组地貌类型属河漫滩相单元,所见岩性属现代泛滥相沉积,多分布于山区周围平原地段。

层顶标高:30.55~40.82 m,平均32.91 m,一般厚约4~5 m,且与下伏地层统茆塘组(Qp3m)呈不整合接触。

安徽省长江流域铜陵段地质特点及工程实践

安徽省长江流域铜陵段地质特点及工程实践
6 ] G B 5 0 0 1 7 - 2 0 0 3 , 钢 结构设计规 范[ s ] . 的模 型 与 单 独 采用 上部 网壳 结 构 的模 型相 比, 第 一 周 期 增 大 [ 8 . 6 5 %, 第二 周期增大 2 7 . 7 %, 说 明采用 整体结 构 的模 型支 承刚 [ 7 ] 北京金 土木软件技 术有 限公 司, 中国建 筑标 准设 计研 究院. 度减 弱 , 与模型一 的支承刚度差别较大 ; 2 ) 从 网壳力学性能分析 , S A P 2 0 0 0中文版使 用指 南[ M] . 北京 :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 2 0 0 1 .
学性 质指标 , 进而分析 了各土层对钻探的影响 , 为今后相关工程 的建设提供 了参考。
关键词 : 码头 , 地 质特 点, 地质环境 , 施 工方案
中 图分 类 号 : P 6 4 2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0 引言
安徽省长江 区域铜 陵段从 长江 支流青通河 至黄浒河 一线 , 总
“ 恒 +活 +正温” 工况下 , 增 幅很小 ; 在荷载组 合“ 恒 +活 +负温 ” 共 同工作分析研 究 [ A] . 第八届 全 国现代 结构 工程 学术研 讨会 [ C ] . 2 0 o 8 .
筑, 2 0 1 2 , 3 8 ( 2 2 ) : 5 6 — 5 7 .
工况下 , 增幅 4 0 %; d . 在考虑下部 结构共同工作后 , 杆 件内力增幅 [ 2 ] 张建林. 长治体育馆 网壳设计及 静 力性 能分析 [ J ] . 山西建 约为 1 8 %; e . 由以上分析结果 可知 , 考虑下 部结构共 同工作后 , 屋 盖结构是偏 于不安全的 ,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整体分析。 [ 3 ] [ 美] 法扎德 ・ 奈 姆. 抗 震设 计手 册 [ M] . 王 亚 勇, 译. 第2

Q4地层描述

Q4地层描述

之阳早格格创做评估区出露天层为第四系崭新统人为聚集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聚集层(Q4del) 战泥石流聚集层(Q4sef),上革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两叠系大闭山组(P1dg)战石冰系岷河组(C2mh)岩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崭新统人为聚集层(Q4ml)灰、灰黄、深灰、灰乌色,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战洪量动物根茎,结构疏紧,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普遍为 2.00~4.00mm),上部灰黄,稍干~干,紧集;下部深灰、灰乌色,干,紧集~稍稀为主,含有机量战死物碎块.该层分集广大,主要分集于天表战砂卵石层上,层薄0.40~2.00m.2、冲洪积层(Q4al+p1)(1)粉量粘土灰、灰黄、深灰~灰乌色,可塑,稍干.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重积韵律明隐,量天没有匀称,局部相形成粉量粘土或者粉砂,呈透镜状,紧集~稍稀,薄约为0.1~3.5m.(2)含角砾粉量粘土褐灰色,可塑,稍干.含角砾碎屑,粒径普遍为2.00~4.00mm,含量约15~20%.主要呈透镜体分集于角砾层中,层薄0.30~3.00m.(3)角砾褐灰~褐乌色,紧集,稍干.含约15~25%的细粒土.砾石母岩为蜕变岩,呈强风化状(用脚合易断或者易捏成粉终状),磨圆度好,呈棱角状,层薄0.40~4.70m.(4)碎石土浅灰~褐灰色,稍干,碎石母岩主要身分为蜕变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各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挖15~25%的粉量粘土.(5)细砂灰、灰黄色,紧集,稍干,含粘粒较多,身分以石英、少石为主,含铁锰量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薄为1.4~1.5m .(6)含卵石粉土灰黄、深灰色,稍干干,卵石普遍粒径0.5~2.0cm,各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身分主要为灰岩、黑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该层主要分集于卵石层之上或者夹于卵石、粉土层中,层薄为1.3~5.8m.(7)卵石灰、灰黄色,稍干~干,普遍粒径2~4cm,部分卵石粒径达8cm以上,分选性较好,级配没有良,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身分主要为灰岩、黑云岩.卵石含量约占5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充挖物主要为砂战粘性土.该层分集于粉土层之下或者夹于粉土层中,薄度没有匀称.根据其稀真度区分为紧集、稍稀、中稀、稀真四个亚类.3、崩坡积层(Q4col+del)崩坡积物(Q4col+del):为陡崖崩积聚集产品,物量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纯碎石或者碎块石土,结构稍稀~中稀,土石比约1:3,层薄普遍为0.8~4.0m.4、残坡积层(Q4dl+el)残坡积物(Q4dl+el):棕黑、紧集,为砂岩战泥岩风化聚集产品,由上往下颗粒渐渐变细,分选性好,物量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纯碎石或者碎块石土,结构稍稀~中稀,土石比约2:1,薄度变更大,层薄普遍为0.5~3.0m.5、滑坡聚集层(Q4del)滑坡聚集物(Q4del):物量组成主要为粘土亚粘土混纯紫黑色泥岩碎石战泥量砂岩碎石,结构稍稀~中稀,土石比约1:2,层薄普遍为1.0~5.0m.6、泥石流聚集层(Q4sef)物量组成主要为块碎石土,块碎石棱角明隐,结构稍稀~中稀,土石比约1:3,层薄普遍为0.5~3.0mm.7、上革新统坡洪积层(Q3dl+pl)(1)含碎石粉量粘土褐灰~褐乌色,稍干.含约15~25%的碎石,碎石粒径2~6cm.砾石母岩为蜕变岩,呈强风化状,磨圆度好,呈棱角状,分集形态主要以透镜体分集于该层中.(2)碎石浅灰~褐灰色,稍干,碎石母岩主要身分为蜕变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8cm,含少量块石,局部块石粒径达15cm以上,碎石含量45~65%,充挖20~30%的粉量粘土.根据稀真程度,将其分为紧集碎石、稍稀碎石、中稀碎石三个亚层.8、两叠系大闭山组(P1dg)战石冰系岷河组(C2mh)评估区出露基岩为两叠系大闭山组(P1dg)钙量砂岩板岩战灰岩以及石冰系岷河组(C2mh)死物碎屑灰岩战含燧石灰岩夹砾灰岩,岩层产状190°∠55°,薄~中薄层状构制,岩性较简单,风化热烈,裂隙较收育,工程天量岩组属于半脆硬岩组.。

Q4地层描述

Q4地层描述

评估区岀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PX冲洪积层(Q 严I)、崩坡积层(Q严I仏I)、残坡积层(Q严I)、滑坡堆积层(Q严)和泥石流堆积层((3严),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严pl)以及二叠系大关山组(P|dg)和石炭系岷河组(Czmh)岩层,分述如下:Is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严)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2・00〜4.00mm),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

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0・40〜2・00m。

2、冲洪积层(Q严pl)(1)粉质粘土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

含铁镭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0.1〜3・5m。

(2)含角砾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稍湿。

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2.00〜4・00mm, 含量约15〜20%。

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0.30〜3・00m。

(3)角砾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

含约15〜25%的细粒土。

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 呈棱角状,层厚040〜4;70m。

(4)碎石土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镭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 层厚为1.4〜1.5m O(6)含卵石粉土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0.5〜2・0cm,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口云岩。

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

安徽省土壤分布

安徽省土壤分布

安徽省土壤分布安徽省土壤分布淮北平原及沿淮地区,江淮丘陵平原区,沿江地区,皖南山地丘陵区主要土壤分布性状及其利用改良安徽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为13.9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华东的第三位,全国的第二十二位,其中耕地622.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4.5%。

本省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的过渡类型特点,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形成了全年的湿热多雨季节,冬季低温少雨雪,形成了比较干冷的季节,全省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丰富。

第一节安徽省土壤分布一、安徽省土壤分类系统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后,于1988年制定了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共分五个土纲,八个亚纲,十三个土类,三十四个亚类,一百十一个土属。

土纲亚纲土类土纲亚纲土类湿热铁铝土红壤初育土石质初育土石灰(岩)土铁铝土湿暖铁铝土黄壤紫色土湿暖淋溶土黄棕壤石质土黄褐土粗骨土淋溶土湿温淋溶土棕壤半水成土暗半成土山地草甸土人为土水稻土水稻土砂姜黑土淡半水成土潮土二土壤的水平分布安徽省地处中纬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不仅生物气候有过渡特征,土壤的过度特征也很明显。

1、淮北平原低山丘陵有地带性土壤--棕攘分布,淮北平原上主要为半水成土纲的非地带性土壤--潮土与砂姜黑土。

2、江淮丘陵岗地,主要是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和下蜀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

东部和西部是由多种母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棕壤,中部多为黄褐土和水稻土。

3、沿江多为长江冲积物和山河冲积物发育的灰潮土,以及在这些土壤上久经耕作种稻而发育成的各种类型水稻土,除此之外,在长江沿岸冲击平原边缘,即在沿江二、三级阶地上,多出现下蜀黄土发育的黄褐土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棕红壤,长江以北以黄褐土较多,长江以南则以棕红壤出现较普遍。

4、皖南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区,地带性土壤是黄壤与红壤,受母质影响深刻的棕红壤出现也较多。

安庆市区域第四系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安庆市区域第四系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大桥镇组下段由下向上分别为卵砾石层、含砾中粗砂、中细 砂、粉细砂、含粉砂粘土,构成了完整的正粒序旋回,地层厚度 15~30m 不等。不同区域内的岩性变化略有差异 :漳湖镇、莲洲 乡和东流镇长江北岸沿江区域下部砾石层发育,砾石含量超过 50%,磨圆较好,砾径约 2~3cm,平均厚度可达 10~15m,向上为 中砂及粉细砂层,沉积粒序发育相对较为完成,砾石层逐渐过渡 为中细砂等。安庆市及大渡口镇下部砾石层逐渐为含砾粗砂等 取代,上部为全新世河流下切侵蚀严重,地质结构层厚度较薄, 拓山背斜以北破岗湖区域大桥镇组下部为细砂及粉细砂。
划分、分区、地质结构建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安庆市 ;地质结构 ;第四系 ;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 :P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004(2021)12-0156-2
安庆市地质研究区域主要包括了安庆市大观区、迎江区、老 峰镇、漳湖镇、莲洲乡,池州市东流镇、胜利镇、大渡口镇等行 政区域。在现有区域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学和第四 纪地层成因、沉积相和沉积物来源为地质划分依据,对安庆市地 质研究区域第四纪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为该区域的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调查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4km2 范围内最大高差 (m) <10 10~20 20~30
冲湖积平原主要为长江冲积平原。长江冲积平原在全区长
江段均有分布,海拔高度 10-15m,地质表面可见起伏,多为地质
工程施工修筑堤埂。地表水系发育,河塘密布,地面上河、港、
支流密布。
针对地质研究区的地貌特殊性,在长江冲积平原地貌单元
中划分出边滩和江心滩微地貌单元,边滩宽度几十米至上千米,
2.1 岩石地层 2.1.1 朱冲组
早更新世河流环境沉积物,下部是棕黄色含砂砾石,上部是 灰黄、棕黄色细 - 粉砂,局部含石英砾石。主要分布于高河镇附 近,本研究区域内未见分布。 2.1.2 青弋江组

从软体动物分布谈淮河及长江下游第四纪地层和古地理!

从软体动物分布谈淮河及长江下游第四纪地层和古地理!

淮河长江下游第四系岩性简表
厚度 (C) ! H D5 丘 陵 区 岩 性 厚度 (C) 3 H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 ( G4 / ) 新 “上海组” 世 晚 更 新 世 中 更 新 世 早 更 新 世 泗洪组 ( G5 / )
灰黄、 灰黑、 深灰色粉砂粘土、 粉砂亚粘 土、 粉砂 灰黄、 灰 褐、 灰 黑、 灰绿色亚粘土质粉 砂, 粉砂质粘土, 粉细砂, 局部含砾 灰黑、 灰绿、 深灰、 棕红色含砾细、 粗砂, 亚粘土质粉砂、 粉砂质粘土 棕黄、 灰 白 色 粉 砂 质 粘 土, 含 砾、 中粗 砂, 局部为粘土与砂砾互层 53 H #45 #! H 77 !4 H #"3
粉砂粘土、 亚粘土夹含砾粗砂、 粉细砂, 局部为粉细 砂、 含砾亚粘土质粉砂层, 产双壳类化石 +&,-.$/0(& ( 4&.0"#$ )/$./0$)&( 8,7) 、+ 2( 4 2 ))-0.#&( 3,4.,) 、 、 + 2 5) 6 7$"<*=& 34720 ,* +&"7*$(&.#& ’.*3&"&( 8,7) C,(、5$.6#70(& 6#7$($.& 3,4.,、5 2 7*()0)&-#7& 34720, 产腹足类化石 4(&"$.6&.#0) 9: 6 、>#(83"#& 9: 6 。 丘陵区 岩性为棕黄、 棕红、 赭红色含粉砂亚粘土、 粘土, 底为泥砾、 角砾层。本组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 系在平原区为整合接触, 丘陵区为假整合接触。本 组所产 +&,-.$/0(&( 4&.0"#$ ))-0.#& 曾发现于河南三 门峡下、 中更新统, 也发现于安徽五河中、 上更新统; 上 +&"7*$(&.#& 5) 6 7$"<*=& 曾发现于内蒙古黄河边中、 更新统; 5$.6#70(& 6#7$($.& 曾发现于山西襄汾丁村中 更新统; 5$.6#70(& 7*()0)&-#7& 发现于浙江湖州中更新 统。因此本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 " 上更新统泗洪组 (A" ) )

第四系——精选推荐

第四系——精选推荐

第四系名词解释洪积扇:⼲旱、半⼲旱地区沟⾕发育、活动过程中,间歇性洪流在沟⼝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冰期:地球表⾯覆盖有⼤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的相对温暖时期,此期间地球上冰川消亡或⼤规模退缩。

崩塌:岩体或⼟体在⾃重作⽤下,向临空⾯突然崩落的现象。

滑坡: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作⽤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个或多个破裂滑动⾯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泥⽯流:斜坡上或沟⾕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或积雪、冰川消融⽔所饱和,在重⼒作⽤下,沿斜坡或沟⾕流动的⼀种特殊洪流。

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的破坏⼒。

单⾯⼭:⼜称单斜岭,指⼀⾯为陡坡或悬崖,另⼀⾯为缓坡或背坡的地形猪背岭:指当侵蚀倾斜排列的岩层后,形成两边⼭坡极斜的⼭的⼀种地形。

夷平⾯:是规模较⼤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候⽐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形成向海洋⽔准⾯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河漫滩:河床两侧⾼出平均⽔位之上⽽⼜常被洪⽔淹没的平坦⾕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准平原:⼀个地区的地⾯在长期的侵蚀和剥蚀后,所形成的起伏和缓,但还保留⼀些孤⽴残丘的近似平原的地貌简答1、地貌的形成发展,影响因素(某⼀种地貌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地貌:地球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是地球的内⼒作⽤,⼆是外⼒作⽤,内⼒作⽤造就地表的起伏,外⼒作⽤使地表原有的起伏不断降低变缓。

地貌的发展:地貌的发展指地貌形成以前,随时间的变化⽽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现在地貌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影响因素:⽓候同⼀岩性在不同⽓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地质作⽤在不同⽓候条件下作⽤程度不同;不同⽓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地


区域开发方向
• 建立巩固的农林牧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农业气候和土地资源: 种植业 提高粮食自给率 畜牧业 利用丰富的草山资源 林业 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 野生动物保护 进一步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 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 ——铁、煤 扩建钢铁企业; 锰、镍及多种有色金属 铁合金与特种钢材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磷、硫、煤 磷化工、酸碱化工 ——建材矿产 建材工业

国土整治
• 整治江河湖泊 防洪除涝为重点 长江中下游“梅雨”区,雨期长, 多暴雨,为洪涝灾害高频发区。汉江平原最严重,其次 为下游的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 航道整治 泥沙淤积和碍航建筑严重影响长江航道 稳定,航道里程缩短,吨位减小,严重影响“黄金水道” 潜力的发挥。 湖泊整治 泥沙淤积和人为圩垦导致湖泊水面大幅 减小,降低了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目前位于河口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河口沙洲(岛), 是距今1700年以来新近淤涨的河口三角洲。在此以前发育 的河口三角洲均已先后与长江北岸陆地相连,成为苏北平 原的组成部分。
区域内部差异

区域特征 水土资源 总面积29.3万平方千米,地跨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年均温14-18℃,全年无霜期210-270天,日平 均气温≥10℃,积温达4500-5600℃。全区年降水量10001700毫米,降水集中春夏两季。本区处于全国江河湖水最 充裕的地区,地势低平,引灌便利,水热配比优良,为农 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溶洞
喀斯特地貌——石林
横断山地 自点苍山-哀牢山以西直 到国境,是横断山脉主体, 山地由北向南耸立于云贵 高原西侧,海拔从40005000米下降到2000米上下, 由西往东主要山脉有高黎 贡山、怒山、云岭-点苍 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 雪山。

安徽省土壤分布

安徽省土壤分布

安徽省土壤分布淮北平原及沿淮地区,江淮丘陵平原区,沿江地区,皖南山地丘陵区主要土壤分布性状及其利用改良安徽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为13.9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居华东的第三位,全国的第二十二位,其中耕地622.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4.5%。

本省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的过渡类型特点,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形成了全年的湿热多雨季节,冬季低温少雨雪,形成了比较干冷的季节,全省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丰富。

第一节安徽省土壤分布一、安徽省土壤分类系统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后,于1988年制定了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共分五个土纲,八个亚纲,十三个土类,三十四个亚类,一百十一个土属。

土纲亚纲土类土纲亚纲土类湿热铁铝土红壤初育土石质初育土石灰(岩)土铁铝土湿暖铁铝土黄壤紫色土湿暖淋溶土黄棕壤石质土黄褐土粗骨土淋溶土湿温淋溶土棕壤半水成土暗半成土山地草甸土人为土水稻土水稻土砂姜黑土淡半水成土潮土二土壤的水平分布安徽省地处中纬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不仅生物气候有过渡特征,土壤的过度特征也很明显。

1、淮北平原低山丘陵有地带性土壤--棕攘分布,淮北平原上主要为半水成土纲的非地带性土壤--潮土与砂姜黑土。

2、江淮丘陵岗地,主要是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和下蜀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

东部和西部是由多种母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棕壤,中部多为黄褐土和水稻土。

3、沿江多为长江冲积物和山河冲积物发育的灰潮土,以及在这些土壤上久经耕作种稻而发育成的各种类型水稻土,除此之外,在长江沿岸冲击平原边缘,即在沿江二、三级阶地上,多出现下蜀黄土发育的黄褐土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棕红壤,长江以北以黄褐土较多,长江以南则以棕红壤出现较普遍。

4、皖南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区,地带性土壤是黄壤与红壤,受母质影响深刻的棕红壤出现也较多。

安徽省土壤分类土种对照表

安徽省土壤分类土种对照表

安徽省土壤分类土种对照表
我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始于1979年,终于1990年,期间土壤分类经数次变动,土种名称较为混乱,同土异名或异土同名,现以省土种为标准规范各地土种,以便土壤数据库的建立和查用。

各地按照土种对照表,将各土种规范到省土种名称和编码下,建立属性数据库。

如由于土种名称混乱,有些土种可能难以根据对照表找到相应的归属,可根据成土母质上寻相应土属甚至亚类、土类,再按土壤分类与编码表,找到相应的土种。

如一个省土种可能对应当地一个土种以上,当地需要可保留,但要用上下标或其它符号作标记。

安徽省长江流域安庆和池州段地层特点及工程实践

安徽省长江流域安庆和池州段地层特点及工程实践
表 2 各地层分布情况及其钻进 工艺
地层分 布情况 上层硬 塑粘性土体 下 层岩体较完整 上层硬塑粘性土体 下层岩体含洞穴采空区 上层无粘性土、 软弱土 下层岩体完整 钻进工艺 锤击钻进或给水 回转钻进 岩层裸孔清水硬质合金回转钻进 锤击钻进 下部的空洞或 大的破裂带套管隔离 套管护壁 至岩层 , 冲击、 锤击或干法合金钻进 下部完整岩体裸孔钻进
为竞争优势 。
主要发育 在下更新统 和上更新 统及全 低 山侵蚀地貌 , 大部 仍然 为阶地 地貌 , 南岸 阶地宽 度总体 小 于北 之灰黄色砂泥质二元建造 , 新统。区内出露的基岩为第三系古新统 , 望虎墩组 棕红 、 紫红色厚 岸, 因此港 区多集 中在地形宽广 的长江北岸 。
粗砂岩与细砂岩互层 , 夹灰魄薄层长石砂岩 , 厚9 3 0 m。 安徽 长江区域所处 的大地构 造背景为长 江两岸断 裂褶皱带 。 层砾岩、 从勘探揭示的各地段 地层大 致层序 为: 粉土 层、 粉 质粘土层 、 地貌上属于中部沿 江台地平原 区, 以桐城一潜 山一太湖深 断裂与 粉质粘 土层、 粉砂 一细砂 层, 卵石层 、 粉 质粘土 西北 部山地丘陵为界 , 以贵池东 至断裂与东南 山地丘 陵为界 。区 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层 、 泥质砂岩 , 土层分布特征及各层土工程特性指标 见表 1 。 内新 构造运动 以差 异沉降 为主 , 中部 沿江地 带 , 长期 以来 受 下降
上层无粘性土、 软弱土 套管护壁至岩层 , 冲击、 锤击或干法合金钻进 下层 岩体含洞穴 、 裂隙结构较 复杂 下部岩体优 质泥浆、 套管护壁 , 采 用回转钻进
钻探技术在岩土工程 中的应用还很 多 , 我们要 加强岩 土工程
就得把 握好钻 探技 术 , 并 采用 先进 的钻探设 备 和钻探 芯将 产生堵截 作用 , 导致产生层位误差 , 最大 可达该 回次总进 尺。 地质工作 , 我们 必须不 断 的学 习钻探 技术 才能更 好 的服 务于 建设 工 而在 厚度 特大的砂层 、 碎 石土层 和洞 穴地 区 , 更容 易产生 层位 误 技术 , 差, 我们应高度重视钻探技术 的开发应用和改进创新 。 程, 才能保证质量 和有效 的成本控 制 , 保质 保量 的完成各项 工程 ,

区域地层简表

区域地层简表
1.3-7.2
含砾粉质粘土。







上统
大隆组
P2d
13.0-24.2
硅质炭质泥岩夹白云质泥灰岩、硅质岩、泥质粉砂岩。
龙潭组
上段
P2l2
10.5-20.8
上部硅质泥岩、炭质泥岩夹硅质岩,下部硅质岩、硅质页岩。
下段
P2l1
54.75-110.4
顶部微晶灰岩,上部泥质粉砂岩夹煤层,下部长石石英砂岩。
下段
Qhw1
1.8-13.6
含砾粉质粘土,下部为含泥砂砾层。
上更
新统
下蜀组
上段
Qp3x2
1.6-15.0
杂色粉质粘土,含铁锰结核,底部为含泥砾石层。
下段
Qp3x1
>1
粉质粘土,含铁锰结核,底界常见铁锰结核富集层。
中更
新统
望城
岗组
上段
Qp2w2
3.9-7.5
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砂砾,泥砾。
下段
Qp2w1
含硅质条带泥晶白云岩、细晶鲕粒白云岩,底部含磷含粉砂页岩。
下段
Z2dn1
73.5-291.5
葡萄状含蓝藻微晶粉晶白云岩夹硅质条带。
细晶泥灰岩、含生物碎屑微晶泥灰岩。
下统
牯牛潭组
O1g
5.1
瘤状生物碎屑泥晶泥质灰岩、泥灰岩。
大湾组
O1d
>24.7
上部灰岩,下部页岩。
红花园组
O1h
>47.6
亮晶微晶灰岩,砂质灰岩夹硅质岩。
仑山组
O1l
121.6
细晶白云岩夹硅质条带,顶部夹灰岩透镜体。

第四系——精选推荐

第四系——精选推荐

第四系中国第四系沉积及物探技术在第四系中的应⽤摘要本⽂综述了中国第四纪沉积类型及各种物探⽅法对第四系沉积物的探测,指出中国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泛,种类繁多,以陆相沉积为主。

按其成因主要有风成黄⼟堆积、河⼀湖相沉积、冲⼀洪积堆积冰川沉积、洞⽳堆积、风化壳残积(红⼟)、⽕⼭堆积和海相沉积等。

物探技术能够详细地反映第四纪地层基底连续变化情况,由于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均不同,随着沉积物粒度的减⼩电阻率亦减⼩,因⽽借助电阻率的变化,再结合当地的钻探资料,可以⼤致划分沉积物及沉积相类型。

主题词第四系沉积物物探技术电阻率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various kinds of the Quaternary Period of deposits in China and some geophysical methods in prospecting them, point out that the Quaternary Period sediment in China is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and various in style ,its main sedimentary facies is continental deposit.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China are mainly divided as aeolian sediments,lacustrine sediments,glacial sediments, weathering crust sediments,biotic deposits,cavedeposits,volcanic deposits,and sea faces sediments by its cause. Geophysical technology has its applications in recongnizing the late Quaternary strata basement,compartmentalizing lithologies and lithofacies. Because the type and granularity of sediments deposited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s diverse, the resistivity decreases with the granularity of sediments,so combining with the local drilling information, we can compartmentalize the type of sediments and sedimentary facies.Key words: Quaternary Period sediment Geophysical technology resistivity⼀、中国第四系沉积物中国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泛,种类繁多,⼤部分陆地表⾯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即使在⽼地质体出露的地⽅,也有第四纪的风化物依存其上,它们是万物赖以⽣存的基础,⼈类活动的⼤部分空间是在第四纪的⼟地上。

巢湖地层表

巢湖地层表
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含 燧石团块及条带。
青灰、灰黑、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夹煤线。 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 及含砾砂岩,夹黑色薄层泥岩。 以灰、深灰色泥岩及页岩为主,夹少量薄层 硅质岩。 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质岩夹少量放射虫 硅质岩 以灰黑色、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夹紫色泥 岩与页岩互层为主 顶部(灰岩层):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 岩、白云质灰岩。 上部(上硅质层):黑色中-薄层硅质岩、 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 灰岩互层。 中部(含燧石结核灰岩层):深灰、灰黑中 薄到中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含沥 青质泥类岩。 下部(下硅质层):含燧石结核或团块灰 岩,黑、灰黑色灰岩,夹黑色薄燧石层及生 物碎屑粉砂质泥岩。 上部(臭灰岩层):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 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 下部:碎屑岩夹劣质煤(梁山煤系),平顶 山剖面碎屑岩风化为土黄色风化物。



新生界 第四系
侏罗系 三叠系
地层名称
岩性描述
第四系
侏罗系 中三叠统东马鞍山 组
山区由含砾石或砾块以及含砂砾粘土组成; 河谷中有河床冲积物,有砾石或含砾粘土、 粘土呈层状排列。 东侧小山村附近:发育底部灰白色砾岩层及 部分灰黄、黄褐色中至薄层长石石英砂岩夹 细砂岩薄层。西侧九棵松-铸造厂-变电所一 带:底部砾岩夹中粗粒灰黄、浅灰色长石石 英砂岩;上部逐渐出现黄绿、紫红色等细砂 岩、粉砂岩、页岩及薄层细砂岩互层。 上部:灰、灰黄色厚层至块状角砾岩状灰岩 及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下部:灰、 深灰色薄、中层灰岩,底部为灰、浅紫红色 含石膏假晶钙质白云岩。
上段:薄层灰岩段
中段:瘤状灰岩段
下三叠统南陵湖组 上段
下三叠统和龙山组 下段 上段 中段

安徽省沿江泵站地基地质结构及处理措施

安徽省沿江泵站地基地质结构及处理措施

的软质 土体 。根 据 多年 的勘测成 果 , 分析 总结 了沿江泵站 的地质 结构 , 针对 不 同的地基地质 结构采 用
不 同的处理措施 进行 了分 析探讨 , 为今后 类似工程 予 以借 鉴 。 关键词 : 泵站 ; 质 结构 ; 地 处理措施
中 图分类 号 : TU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5 1 (0 0 1 — 0 2 一 O 4 B 10- 76 21)0 O8 2
的河势 和静水环 境下形 成 的地层 , 一般不会 产生 渗透破 坏 , 由于单一 淤泥质 粉质 壤 ( ) 但 粘 土组成 的泵 站地 基 , 压缩性 高 , 易发 生过大 的沉 降和 不均 匀沉 降 , 般需 进 一 行 处理 才能建站 。单一砂 性土地 基主要 由细砂 、 壤土 砂 等呈 中等一强透水 性 的土层组成 , 或地基 表层粘 ( 土 壤) 层厚度小于 2 下部为细砂层 的地基, m, 多为老河道、 古 砂 洲 、 史溃 口等河势 变化 的动 水环 境下 形 成 , 历 在汛 期 易发生 管涌 、 漏等险情 。 渗 ()双层 结构 。双 层 结构 类 地基 总体 特 征是 地 基 2
l 概述
安徽 省沿江 圩 区位 于 长江 两岸 和主要 支 流 中下 游
及河 口地带 , 由于地势 低洼 , 之上 游 山丘 区暴 雨洪 水 加 下泄及 下游长江 干流洪水 顶托倒灌 的作用 , 沿江圩 区历
整体上可分为 3 个主要类型, 并根据结构上的差异又划 分为 5 亚类 : 个 ()单一 结构 。单 一结 构地基 , 1 按其 土性 的不 同又 分为单 一粘性 土 地 基 ( ) I 和单 一 砂 性 土 地 基 ( ) I 。 z 单一粘性土地基其主要由粉质粘土、 粉质壤土、 淤泥质 粉质壤 ( 土 等微 一弱 渗透水性 土层组 成 , 粘) 多是 在稳定

安徽省部分地区工程场地地层简表

安徽省部分地区工程场地地层简表

附录D安徽省部分地区工程场地地层简表表D.0.1 合肥市区(江淮波状平原)
注:过去将第三纪划分为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据现行通用的中国区域地质年代表,古近纪相当于早第三纪,新近纪相当于晚第三纪,下同。

表D.0.2 亳州市区(淮北平原)
表D.0.3 宿州市区(淮北平原)
表D.0.4 阜阳市区(淮北平原)
表D.0.5 蚌埠市区(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
表D.0.6 六安市区(江淮波状平原)
表D.0.7 马鞍山市区(沿江丘陵平原)
表D.0.8 芜湖市区(沿江丘陵平原)
表D.0.9 宣城市区(沿江丘陵平原)
表D.0.10 铜陵市区(沿江丘陵平原)
表D.0.11 安庆市区(沿江丘陵平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安徽长江流域第四系土层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在我省长江流域地质勘察工作的经验,对本区第四系地层进行了总结,并提供常用原位测试的指标。

关键词:长江流域;第四系;地层;沉积
abstract:according to many years my province yangtze river bas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experience, on the quaternary strata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mmonly used to provide in situ test indicator.
key words:keywords: yangtze river basin;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中图分类号:p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1前言
根据古气候,新构造运动以及地貌特征,将安徽的第四系分为两个地层区,即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和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本文着重介绍下扬子地层分区长江流域第四系土层情况,本区位于晓天、庐江、巢湖一线以南,西邻湖北,向南东延伸到江西、江苏和浙江等省境内。

因山间河流水浅流急,故第四系长流流域成因类型复杂,主要以冲积和冰川沉积为主,其次为洪积、湖积和沼泽沉积。

沉积厚度一般不超过50m。

在皖江平原区,早更新世地壳活动状态继承了新近纪的特点,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上升,长江流域仍发育在中山—高山之中,沉
积物很少,基本上属于上升剥蚀区;中更新世,大别山继续上升,沿江地带发育两级河流阶地:ⅴ级阶地阶面高程70~120m,ⅳ级阶地阶面高程30~60m,这组阶地连续性差,长江谷地中未发现中更新世沉积物,说明此时连续的长江尚未最终形成;晚更新世,地壳活动比较和缓,升降幅度不大,因而冲积、残坡积黄色粘土特别发育,在相对上升的长江流域形成ⅲ级阶地(阶面高程20~40m)和ⅱ级阶地(阶面高程15~25m),这组阶地的连续性和对称性都较好,且有典型的河床相和河漫滩堆积物沿江连续分布。

全新世早期地壳以上升为主,故ⅰ级阶地(阶面高程10~20m)广泛分布;全新世晚期长江以下沉为主,以前的各级阶地多被河床相沉积物所覆盖。

2第四系地层分布及特征
1999年以来进行的长江流域大堤除险加固,以及近期进行的长江支流的河道治理工程中,我院在本区的堤防地质勘察工作中累计钻探进尺20万余米,对长江流域第四系地层,特别是全新统土层的分布和工程地质性质有了全面的认识。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对以往长江流域的地质资料的总结,在本区出露的第四系地层有:
全新统芜湖组(q4w):本组主要分布于现代河谷两侧,组成河漫滩和高漫滩,为典型的冲积类型。

本组可分三段:上段主要岩性为浅棕黄色粉砂、砂质壤土和壤土,厚度1~9m;中段为灰黑色淤泥质粉砂、粉砂质淤泥,一般呈淤泥与粉砂互层状,最大厚度约30m;下段为青灰、灰黄色含砾中~细砂、粉砂、局部夹有薄层壤土,厚
约11m。

上更新统檀家村组(q3tj):本组主要分布于区内现代河谷两侧,组成ⅰ级阶地,具有二元结构,为典型的冲积类型。

各地岩性变化较小,上部为褐黄色粉质粘土、砂质壤土,含铁锰小球;中部为褐黄、灰褐色细-粉砂、粉土质细-粉砂,夹砂质壤土;下部岩性为褐灰色淤泥质壤土,底部有灰褐色粘土质砂砾石层,本组厚约37m。

上更新统下蜀组(q3xs):该组分布广泛,常见于安庆、宣城、郎溪、潜山等地,为冲积类型。

区内岩性变化较小,其上部为棕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含铁锰小球;下部为浅黄色中-细砂、砂质壤土,底部含脉石英、硅质岩砾石,砾石分选性、磨圆度较好,厚度一般为5~30m。

中更新统戚家矶组(q2q):本组主要分布于安庆市马山、芜湖县三元茶场、无为县徐家庄、枞阳县大胡家、铜陵县马冲等地,可能为冰水沉积类型,厚度5~15m左右。

各地岩性基本相同,上部为赭红色蠕虫状粘土,偶尔见到砾石;下部为赭红色蠕虫状粘土质砾石,砾石大小不一,大者可达30cm,一般在15cm左右,磨圆度较好,其有一定的方向性,个别砾石具有磨光面、弯曲面和擦痕。

中更新统马冲组(q2m):本组分布范围虽然很广,但残留很少,见于铜陵、宿松县董家咀,东至县长坝头和枞阳县戚矶等地,为冰水沉积类型,厚1~20m不等。

各地岩性变化不明显,主要为一套杂色粘土质砾石、砂质壤土。

具有微层理,砾石磨圆度较差,分选性亦不佳。

下更新统朱冲组(q1z):本组零星地分布于安庆市马山、宁国县歪山岭等地,具有二元结构,为冲积类型。

岩性变化较小,上部为粉细砂、局部含砾;下部以砂砾石为主。

本组厚度一般为2~5m。

3土层原位测试统计及性质特征
根据我院在长江流域实施的大量工程勘察工作资料中,并结合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特性,对各土层性质进一步进行了统计和描述:长江流域地层表
地质
年代静探
ps 标准贯入
(动力触探)地层简述
q41w 1.04 n=3.5 重~中粉质壤土为主,灰黄色,可塑~软塑状,中等压缩性,为地表硬壳层,分布范围广,偶尔分布有粉砂。

q42w 1.46 n=4.7 淤泥质粉砂、粉砂质淤泥,一般呈淤泥与粉砂互层状,灰黑色,淤泥质粉质壤土呈软~流塑状,高压缩性;中细砂呈松散,饱和,分布范围广。

q43w 3.95 n=11.8 中~细砂、粉砂,青灰色,稍密,局部夹薄层壤土,分布范围广。

q31tj 2.88 n=12.2 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黄夹灰色,可塑,局部硬塑,中等压缩性,分布范围广。

q32tj 6.42 n=19.3 中~细砂、粉土质细-粉砂,夹砂质壤土,褐黄、灰褐色,稍密~中密。

q33tj 1.88 n=6.2 粉质壤土,黄夹灰色,软~可塑,中等压缩性,局部为灰色淤泥质壤土。

q31xs 2.94 n=13.8 粉质粘土~重粉质壤土,灰黄色,局部灰绿色,夹灰白色粘土矿物,灰绿色为上部软化层,强度相对低,可塑~硬塑,中等偏低压缩性。

q32xs 7.88 n=23 中~细砂,浅黄色,局部灰色~灰白色,稍密~中密,局部为砂壤土,偶尔底部可见砾石,砾石分选性、磨圆度较好。

q2q 3.15 n=14.2 粉质粘土~粘土,棕黄、赭红色,硬塑,上部偶尔夹有砾石,磨圆度较好,若底部砾石增多,若粘土质砾石层>50cm可单独分层。

q2m n63.5=39.5 粘土质砾石,颜色较杂,密实,具有微层理,砾石含量约70%左右,砾石磨圆度较差,分选性亦不佳。

q11 z n=25.5 细~粉砂,灰色,密实,局部含有磨圆度较好的砾石。

q12 z n63.5>50 砂砾石,杂色,以灰色为主,密实,一般动力触探n63.5 >50击,砂粒含量20%~30%,砾石含量70%~80%。

注:ps、n、n63.5均为统计平均值,仅供参考。

4结束语
我省有大量水利勘察工作位于长江流域,因长流流域第四系成因类型复杂,以往对土层划分有所混乱,本文根据长江流域大量地质勘察资料并结合安徽区域地质志对第四系土层性质特征进行了
总结概括,为今后的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7.
[2] 罗小杰,马贵生,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