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系地层代号

合集下载

Q4地层描述

Q4地层描述

之阳早格格创做评估区出露天层为第四系崭新统人为聚集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聚集层(Q4del) 战泥石流聚集层(Q4sef),上革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两叠系大闭山组(P1dg)战石冰系岷河组(C2mh)岩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崭新统人为聚集层(Q4ml)灰、灰黄、深灰、灰乌色,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战洪量动物根茎,结构疏紧,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普遍为 2.00~4.00mm),上部灰黄,稍干~干,紧集;下部深灰、灰乌色,干,紧集~稍稀为主,含有机量战死物碎块.该层分集广大,主要分集于天表战砂卵石层上,层薄0.40~2.00m.2、冲洪积层(Q4al+p1)(1)粉量粘土灰、灰黄、深灰~灰乌色,可塑,稍干.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重积韵律明隐,量天没有匀称,局部相形成粉量粘土或者粉砂,呈透镜状,紧集~稍稀,薄约为0.1~3.5m.(2)含角砾粉量粘土褐灰色,可塑,稍干.含角砾碎屑,粒径普遍为2.00~4.00mm,含量约15~20%.主要呈透镜体分集于角砾层中,层薄0.30~3.00m.(3)角砾褐灰~褐乌色,紧集,稍干.含约15~25%的细粒土.砾石母岩为蜕变岩,呈强风化状(用脚合易断或者易捏成粉终状),磨圆度好,呈棱角状,层薄0.40~4.70m.(4)碎石土浅灰~褐灰色,稍干,碎石母岩主要身分为蜕变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各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挖15~25%的粉量粘土.(5)细砂灰、灰黄色,紧集,稍干,含粘粒较多,身分以石英、少石为主,含铁锰量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薄为1.4~1.5m .(6)含卵石粉土灰黄、深灰色,稍干干,卵石普遍粒径0.5~2.0cm,各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身分主要为灰岩、黑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该层主要分集于卵石层之上或者夹于卵石、粉土层中,层薄为1.3~5.8m.(7)卵石灰、灰黄色,稍干~干,普遍粒径2~4cm,部分卵石粒径达8cm以上,分选性较好,级配没有良,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身分主要为灰岩、黑云岩.卵石含量约占5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充挖物主要为砂战粘性土.该层分集于粉土层之下或者夹于粉土层中,薄度没有匀称.根据其稀真度区分为紧集、稍稀、中稀、稀真四个亚类.3、崩坡积层(Q4col+del)崩坡积物(Q4col+del):为陡崖崩积聚集产品,物量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纯碎石或者碎块石土,结构稍稀~中稀,土石比约1:3,层薄普遍为0.8~4.0m.4、残坡积层(Q4dl+el)残坡积物(Q4dl+el):棕黑、紧集,为砂岩战泥岩风化聚集产品,由上往下颗粒渐渐变细,分选性好,物量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纯碎石或者碎块石土,结构稍稀~中稀,土石比约2:1,薄度变更大,层薄普遍为0.5~3.0m.5、滑坡聚集层(Q4del)滑坡聚集物(Q4del):物量组成主要为粘土亚粘土混纯紫黑色泥岩碎石战泥量砂岩碎石,结构稍稀~中稀,土石比约1:2,层薄普遍为1.0~5.0m.6、泥石流聚集层(Q4sef)物量组成主要为块碎石土,块碎石棱角明隐,结构稍稀~中稀,土石比约1:3,层薄普遍为0.5~3.0mm.7、上革新统坡洪积层(Q3dl+pl)(1)含碎石粉量粘土褐灰~褐乌色,稍干.含约15~25%的碎石,碎石粒径2~6cm.砾石母岩为蜕变岩,呈强风化状,磨圆度好,呈棱角状,分集形态主要以透镜体分集于该层中.(2)碎石浅灰~褐灰色,稍干,碎石母岩主要身分为蜕变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8cm,含少量块石,局部块石粒径达15cm以上,碎石含量45~65%,充挖20~30%的粉量粘土.根据稀真程度,将其分为紧集碎石、稍稀碎石、中稀碎石三个亚层.8、两叠系大闭山组(P1dg)战石冰系岷河组(C2mh)评估区出露基岩为两叠系大闭山组(P1dg)钙量砂岩板岩战灰岩以及石冰系岷河组(C2mh)死物碎屑灰岩战含燧石灰岩夹砾灰岩,岩层产状190°∠55°,薄~中薄层状构制,岩性较简单,风化热烈,裂隙较收育,工程天量岩组属于半脆硬岩组.。

第四系主要类型及代号

第四系主要类型及代号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主要类型:1. 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积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Q(第四系),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及具体类型。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拟建场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揭示4个单元地层,由上而下,由新到老依次为:(1)人工填土、杂填土地层,由于场区位于武汉市内,人为活动频繁、建筑物密集,表层普遍分布填土地层;(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可塑~硬塑,局部发育有淤泥质粉质黏土夹层,软~流塑状;(3) 第四系坡残积碎石土,硬塑,该层为初勘阶段售1、2、4钻孔揭示,本次详勘未见此层;(4)~ (6)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页岩、石英砂岩、局部钻孔揭示到灰岩。

详述如下:(1) Q4ml人工填土、杂填土:色杂,主要以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黏性土、生活垃圾等,堆填时间大部分小于10年,部分为新近拆迁期间回填,分布于整个场区。

层面标高20.10~27.84m,地层厚度0.2~6.5m。

(2)-0 Q4al+pl 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褐色,流塑~软塑,潮湿,含大量有机质,具有腥臭味,多分布于表层,局部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可塑状粉质黏土层中,层面埋深0~10m,地层厚度0.6~4.6m。

(2)-1 Q4al+pl可塑状粉质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白色,可塑,局部含有铁质结核。

层面标高6.1~27.44m,平均标高18.85m,层面埋0~15.3m,平均埋深4.15m,地层厚度0.4m~16.3m,平均厚6.2m。

Q4地层描述

Q4地层描述

评估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二叠系大关山组(P1dg)和石炭系岷河组(C2mh)岩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2.00~4.00mm),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

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0.40~2.00m。

2、冲洪积层(Q4al+p1)(1)粉质粘土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

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0.1~3.5m。

(2)含角砾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稍湿。

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2.00~4.00mm,含量约15~20%。

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0.30~3.00m。

(3)角砾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

含约15~25%的细粒土。

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层厚0.40~4.70m。

(4)碎石土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厚为1.4~1.5m 。

(6)含卵石粉土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0.5~2.0cm,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

第四系填图

第四系填图

第四系地层填图方案第四系地层的四种组分:
粘土、砂、碎石、砾石;
(砾石-水动力环境;碎石-重力动力环境)
命名原则:
含量小于5%的不参加命名;
含量5-15%表述为含…;
含量15-30%表述为…质
含量大于30%直接参加命名;
命名原则为少在前多在后;细在前粗在后;
组分粒径分类:
粘土:小于;
砂:
粉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碎石(砾石):大于2mm;
粒径大于20cm的碎石可称为转石;
粒径大于20cm的砾石可称为漂砾、巨砾;第四系地层代号:
al:冲击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
edl:残坡积层;
pdl:洪坡积层;
pal:洪冲积层;
pr:无法鉴定成因;
厚度划分方案:
微细层:小于;(纹层)薄层:;
中厚层:2-10cm;
厚层:10-50cm;
巨厚层:大于50cm;。

第四系沉积物成因代号

第四系沉积物成因代号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代号1. 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击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至今其沉积历史不长,所以只能形成未经胶结硬化的沉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四纪沉积物”或“土”。

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

残积物(Qel)(Qel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残积物是由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土,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

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是风化壳中的剧风化带,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岩石。

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宽广的分水岭上,由雨水产生地表径流速度小,风化产物易于保留的地方,残积物就比较厚。

在平缓的山坡上也常有残积物覆盖。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原岩,将产生不同矿物成份、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残积土。

由于风化剥蚀产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没有层理构造。

残积物与基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经过一个基岩风化层(带)而直接过渡到新鲜岩石。

残积物有时与强风化层很难区分。

一般说来,残积物是由于雨雪水流将细颗粒带走后残留的较粗颗粒的堆积物。

风化层则虽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它是未被剥蚀搬运的基岩风化产物。

残积物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与下卧基岩相一致,这是鉴定残积物的主要根据。

地层年限及代号

地层年限及代号

地层年限及代号第四系:Q
全新统:Qh,代号:Q4
更新统:Qp,代号:上更新统:Q3
中更新统: Q2
下更新统:Q1 新近系:N
上新统:N2
中新统:N1
古近系:E
渐新统:E3
始新统:E2
古新统:E1
白垩系:K
上白垩统:K2
下白垩统:K1
侏罗系:J
上侏罗统:J3
中侏罗统:J2
下侏罗统:J1
三叠系:T
上三叠统:T3
中侏罗统:T2
下侏罗统:T1 二叠系:P
上二叠统:P3
中二叠统:P2
下二叠统:P1 石炭系:C
上石炭统:C2
下石炭统:C1 泥盆系:D
上泥盆统:D3
中泥盆统:D2
下泥盆统:D1 志留系:S
顶志留统:S4
上志留统:S3
中志留统:S2
下志留统:S1 奥陶系:O
上奥陶统:O3
中奥陶统:O2
下奥陶统:O1
寒武系:ε
上寒武统:ε3
中寒武统:ε2
下寒武统:ε1 震旦系:Z
上震旦统:Z2
下震旦统:Z1。

第四系地层代号及成因

第四系地层代号及成因

1.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击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⑴.残积(el):基岩遭受风化作用后(包括物理、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残留原地的产物,一般未经搬运。

包括残积物、土壤与风化壳。

风化剖面一般由下至上分为基岩带、弱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和强风化带。

⑵.坡积(dl):在重力作用下,由雨水与雪水冲刷搬运,在山坡与山脚下堆积起来的风化产物。

⑶.重力堆积(xd):在重力作用下,崩塌的巨大石块与乱石,搬运至山坡或山麓堆积的粗粒碎屑物,又称坠积物。

⑷.滑坡堆积(del):在重力、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下,整个岩体沿斜坡下滑,产生的堆积物。

长江新滩滑坡⑸土溜堆积(又称泥流堆积)(s或df):斜坡的土层经充分渗透雨水浸湿后,成塑性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向下滑动,形成堆积物。

⑹.冲积(a1):河流堆积,又称淤积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内。

⑺.洪积(p1):暂时洪水形成的堆积物。

主要分布在山谷口或山前平原。

⑻.湖积(l):湖水在湖盆里的堆积物,包括机械、化学与生物的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堆积物。

⑼.沼泽堆积(h):由生长茂盛的植物,在经常积水的沼泽地,以生物与化学作用为主形成堆积物。

⑽.海相沉积(m):由波浪或海流搬运作用、化学作用与生物作用形成的堆积物。

包括滨海、浅海、深海和泻湖等地区的沉积物。

如珊瑚礁与海滩岩、海成淤泥质堆积物等。

⑾.化学堆积(eh):由各种化学作用形成的沉淀物。

⑿.冰碛(gl):是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物质。

第四系沉积物成因代号及类型说明

第四系沉积物成因代号及类型说明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代号1. 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积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至今其沉积历史不长,所以只能形成未经胶结硬化的沉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四纪沉积物”或“土”。

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

残积物(Qel)(Qel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残积物是由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土,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

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是风化壳中的剧风化带,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岩石。

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宽广的分水岭上,由雨水产生地表径流速度小,风化产物易于保留的地方,残积物就比较厚。

在平缓的山坡上也常有残积物覆盖。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原岩,将产生不同矿物成份、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残积土。

由于风化剥蚀产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没有层理构造。

残积物与基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经过一个基岩风化层(带)而直接过渡到新鲜岩石。

残积物有时与强风化层很难区分。

一般说来,残积物是由于雨雪水流将细颗粒带走后残留的较粗颗粒的堆积物。

风化层则虽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它是未被剥蚀搬运的基岩风化产物。

残积物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与下卧基岩相一致,这是鉴定残积物的主要根据。

新旧地层代号对照表

新旧地层代号对照表
莱阳群
侏罗系
淄博群
三台组、坊子组
JzS、JzF
J2-3s、J1-2f
三叠系
中统
二马营组
TE
T2e
下统
石千峰群
刘家沟组、孙家沟组
TŝL、TŝS
T1l、T1s
古生界
二叠系
石盒子组

P1-2ŝ
山西组
PyŜ
P1ŝ
太原组
C-PyT
C2P1t
石炭系
月门沟群
本溪组
CyB
C2b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





本书代号
新修改代号
K1mt、K1s、K1t、K1ml、K1dt、K1x
青山群
方格庄组、石前庄组、八亩地组、后夼组
KqF、KqŜ、KqB、KqH
K1fg、K1ŝq、K1b、K1h
法家茔组、马莲坡组、城山后组、杜村组、曲格庄组、杨家庄组、龙王庄组、水南组、止凤庄组、林寺山组、瓦屋夼组
K1f、K1m、K1ĉ、K1d、K1q、K1y、K1lw、K1ŝ、K1、K1l、K1w
Zx、Zn、Zf、Zb
石旺庄组
ZtŜ

南华系
土门群
浮来山组、佟家庄组
NhtF、NhtT
Nhf、Nht
青白口系
二青山组、黑山官组
QbtE、QbtH
Qbe、Qbh
云台岩群
花果山岩组
Pt2-3yH
Pt2-3h
中元古界




济宁岩群
Pt1jn
Pt1Jn
芝罘群
东口组、兵营组、老爷山组
Pt1D、Pt1B、Pt1L

地层年限及代号

地层年限及代号

地层年限及代号
地层年限及代号第四系:Q
全新统:Qh,代号:Q4
更新统:Qp,代号:上更新统:Q3 中更新统: Q2
下更新统:Q1 新近系:N
上新统:N2
中新统:N1
古近系:E
渐新统:E3
始新统:E2
古新统:E1
白垩系:K
上白垩统:K2
下白垩统:K1
侏罗系:J
上侏罗统:J3
中侏罗统:J2
下侏罗统:J1
三叠系:T
上三叠统:T3
中侏罗统:T2
下侏罗统:T1 二叠系:P
上二叠统:P3
中二叠统:P2
下二叠统:P1 石炭系:C
上石炭统:C2
下石炭统:C1 泥盆系:D
上泥盆统:D3
中泥盆统:D2
下泥盆统:D1 志留系:S 顶志留统:S4
上志留统:S3
中志留统:S2
下志留统:S1 奥陶系:O 上奥陶统:O3
中奥陶统:O2
下奥陶统:O1
寒武系:ε
上寒武统:ε 3
中寒武统:ε 2
下寒武统:ε 1 震旦系:Z 上震旦统:Z2
下震旦统:Z1。

地质土层代号

地质土层代号

地质土层代号第四纪沉积物成因代号1.ml--人工填土2.pd--植物层3.al--冲击层4.pl--洪积层5.dl--坡积层6.el--残积层7.eol--风积层8.l--湖积层9.h--沼泽沉积层10.m--海相沉积层11.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gl--冰积层13.fgl--冰水沉积层14.b--火山堆积层15.col--崩积层16.del--滑坡堆积层17.et--泥石流堆积层18.o--生物堆积19.ch--化学堆积物20.pr--成因不明沉积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至今其沉积历史不长,所以只能形成未经胶结硬化的沉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四纪沉积物”或“土”。

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

残积物(Qel)(Qel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残积物是由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土,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

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是风化壳中的剧风化带,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岩石。

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宽广的分水岭上,由雨水产生地表径流速度小,风化产物易于保留的地方,残积物就比较厚。

在平缓的山坡上也常有残积物覆盖。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原岩,将产生不同矿物成份、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残积土。

由于风化剥蚀产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没有层理构造。

残积物与基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经过一个基岩风化层(带)而直接过渡到新鲜岩石。

残积物有时与强风化层很难区分。

一般说来,残积物是由于雨雪水流将细颗粒带走后残留的较粗颗粒的堆积物。

风化层则虽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它是未被剥蚀搬运的基岩风化产物。

残积物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与下卧基岩相一致,这是鉴定残积物的主要根据。

例如砂岩风化剥蚀后生成的残积物多为砂岩碎块。

地层年代成因符号表[精华]

地层年代成因符号表[精华]

地层年代成因符号表[精华] B.1 地层年代符号
B.2 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符号
1. ml--人工填土
2. pd--植物层
3. al--冲击层
4. pl--洪积层
5. dl--坡积层
6. el--残积层
7. eol--风积层
8. l--湖积层
9. h--沼泽沉积层
10. m--海相沉积层
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12. gl--冰积层
13. fgl--冰水沉积层
14. b--火山堆积层
15. col--崩积层
16. del--滑坡堆积层
17. set--泥石流堆积层
18. o--生物堆积
19. ch--化学堆积物
20. pr--成因不明沉积
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
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
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
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