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地层划分 第四系
第四系地层代号及成因
1.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击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⑴.残积(el):基岩遭受风化作用后(包括物理、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残留原地的产物,一般未经搬运。
包括残积物、土壤与风化壳。
风化剖面一般由下至上分为基岩带、弱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和强风化带。
⑵.坡积(dl):在重力作用下,由雨水与雪水冲刷搬运,在山坡与山脚下堆积起来的风化产物。
⑶.重力堆积(xd):在重力作用下,崩塌的巨大石块与乱石,搬运至山坡或山麓堆积的粗粒碎屑物,又称坠积物。
⑷.滑坡堆积(del):在重力、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下,整个岩体沿斜坡下滑,产生的堆积物。
长江新滩滑坡⑸土溜堆积(又称泥流堆积)(s或df):斜坡的土层经充分渗透雨水浸湿后,成塑性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向下滑动,形成堆积物。
⑹.冲积(a1):河流堆积,又称淤积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内。
⑺.洪积(p1):暂时洪水形成的堆积物。
主要分布在山谷口或山前平原。
⑻.湖积(l):湖水在湖盆里的堆积物,包括机械、化学与生物的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堆积物。
⑼.沼泽堆积(h):由生长茂盛的植物,在经常积水的沼泽地,以生物与化学作用为主形成堆积物。
⑽.海相沉积(m):由波浪或海流搬运作用、化学作用与生物作用形成的堆积物。
包括滨海、浅海、深海和泻湖等地区的沉积物。
如珊瑚礁与海滩岩、海成淤泥质堆积物等。
⑾.化学堆积(eh):由各种化学作用形成的沉淀物。
⑿.冰碛(gl):是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物质。
地层如何分层及代号各是什么?
地层如何分层及代号各是什么?地层(stratum[ 'streit?m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
(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
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编辑本段]地层系统的单位是如何划分我国地层委员会采用宇、界、系、统、阶、亚阶等六个地层单位术语。
[编辑本段]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质年代的单位的划分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共分五个代,为:1)太古代2)元古代3)古生代4)中生代5)新生代其中,古生代共分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相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
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绝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编辑本段]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关系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ylf519 2009-05-16 09:26:26地层自老至新发育为:一志留系代号S,距今4.4~4.05亿年分布于九连山——兰山一带。
第二章 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二章中国第四系第一节中国第四系的划分中国第四系的划分目前还有争议,本教材采用的划分方案以2.48Ma为第四纪下限,即2.48Ma、0.73Ma、0.13 Ma、0.01 Ma方案一、中国第四系的划分依据1、据法国对维拉弗朗阶(Villafranchian)的研究可分为三层:上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1.3×106a。
中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1.8~2.6×106a。
下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3.4×106a。
维拉弗朗阶的中、上部哺乳动物群属于更新统,而下维拉阶则属下上新统。
中国泥河湾组分可为上、下两部份,上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朗动物群中上部相当,下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弗朗下部相当。
2、在第18次国际地质会议(IGC)上曾提出以“示冷性”Hyalinea lalihica动物群的出现作为第四纪的开始。
在北京东郊顺义钻孔深436米处海相层中出现Hyalinea ba lthica 动物群,约2.30Ma (Li 1979,Wang & He 1982、Lin 1983)。
3、中国黄土开始沉积于2.50Ma BP (Friedrich Heller & Liu 1982, Liu & Ding 1982, yue 1982)。
4、中国喜马拉雅山冰川地区测得第四纪下限,贡巴砾岩中部为松山/高斯极性时的界面,约2.40Ma B.P. (Wang & Li1982)。
二、中国第四系的划分方案下更新统:1、中国黄土L8~黄土底界(约2. 48~0.73Ma B.P.)午城黄土(L15~黄土底界;2.45~1.15M a),早更新世早、中期黄土地层。
午城黄土的标准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柳树沟,位于一砾石层之上,未见午城黄土直接与上新世三趾马红土层接触。
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剖面的午城黄土并不完整,仅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L15-L30。
第十四节地层划分第四系
第十四节第四系第四系分布较广,全区各地均有出露。
地层发育良好,沉积类型有河流沉积、洞穴堆积、滨海沉积和其他堆积,包括冲积—洪积、残积—坡积等。
更新世时期有火山喷发活动,形成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广西第四纪以来发育的岩溶景观和洞穴堆积,是研究古人类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
更新世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较详,可分早、中、晚三期,分别命名为柳城动物群、巴马动物群、柳江动物群。
赋存矿产极其丰富,有粘土、砂金、砂锡、钛铁砂,稀有金属,分散元素,砂、砾石及堆积型锰矿、铝土矿、褐铁矿、红锑矿、磷矿等,是广西重要含矿地层之一。
河流沉积河流沉积分布于浔江等主要河流沿岸。
浔江组命名地在浔江河谷,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 年建立。
该组不整合在沿河两岸第四纪以前的地层之上,构成四级阶地,海拔160-200 米,相对标高90-110 米。
沉积物下部为黄、棕红色的砾石层,上部为粘土层。
厚一般在 5 米以内。
未发现化石,其时代归早更新世。
白沙组命名地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乡,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 年建立。
该组不整合在第四纪以前的地层之上,构成三级阶地。
海拔130-180 米,相对标高50-60 米。
为数米厚的红、棕红色的砾石层。
未发现化石,其时代归早更新世。
南宁盆地及藤县和平圩等地所见,在砾石层之上有4-8 米厚的红色粘土层。
砾石、粘土可作建筑材料。
在富川、贺县、钟山一带含砂锡矿。
望高组命名地在钟山县望高乡,北京大学地质系1975 年建立。
该组平行不整合于白沙组之上,构成二级阶地。
海拔100-150 米,相对标高20-40 米。
沉积物下部为砾石层,厚 1.515 米;上部为粘土或砂层,厚6-27 米。
化石有植物和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武鸣县里建乡祝寿村发现真象化石。
贺县泥炭层碳化木的同位素年龄为距今27 600-23 600 年,其时代属晚更新世。
贺县、钟山等地有泥炭,南丹大厂和富川、贺县、钟山等地有砂锡矿等。
桂平组命名地在桂平县城附近。
第九章_新生代的地层、古地理和古构造
25
第一节 新生代的生物界
3、N
偶蹄类大发展和象的迅速演化时期 具有反刍功能, (1)偶蹄类大发展 具有反刍功能, )偶蹄类大发展—具有反刍功能 有猪、 有猪、牛、羊、鹿等 长鼻类由小到大, (2)象-长鼻类由小到大,鼻骨愈来 ) 愈长 (3)新肉食类仍然繁盛 )
猪形类
弯齿类 河马
骆驼类
反刍类
叉角羚 鼷鹿
奇蹄类演化
角形亚目 貘超科、 貘超科、犀超科 马形亚目 马超科、 马超科、雷兽超科
貘类
爪兽亚 目爪兽 超科爪 蹄类
王雷兽
真马
上新马 草原古马 间马 始马
马 的 演 化
原蹄兽
22
原古马( 原古马(Propalaeotherium parvulum) parvulum)
草原古马
24
始 祖 马
第一节 新生代的生物界
渐新世( 百万年前):最早的猿类出现, ):最早的猿类出现 渐新世(3千6百万年前):最早的猿类出现,大 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如犀类中出现 古今陆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 巨犀 。大量陆地被草原 覆盖; 覆盖; 中新世( 百万年前): ):灵长类在中新世占有 中新世(2千3百万年前):灵长类在中新世占有 重要地位, 分布较广,到中新世末, 重要地位,如 森林古猿 分布较广,到中新世末,类 人猿( apes)与大型猿类分开演化, 人猿(hominid apes)与大型猿类分开演化,类人猿 辐射演化并达到演化的顶点, 辐射演化并达到演化的顶点,出现 西瓦古猿 Sivapithecusa) --具有现生猿类和人类特征的 (Sivapithecusa) --具有现生猿类和人类特征的 类 人猿 ; 上新世( 百万年前):出现最早的人类-):出现最早的人类 上新世(5百万年前):出现最早的人类-- 南方 古猿(Australopithecus) 古猿(Australopithecus) 。
第二章 中国第四纪地层
犀,反映寒冷的气候,而维拉坊组下部有喜暖的生物,将其划为上新统(N2),
所以Q/N界限划在中维拉坊组底部。 1972年方案: 时代 海相 陆相 Q 卡拉布里阶 上、 中维拉坊组(冷维拉坊) ~~~~ ~~~~~~~~~ ~~ 180万年 ~~~~~~~~~~~~~~~~~~~ N 阿斯蒂阶 下维拉坊组(暖维拉坊)
气候的出现,因此,认为G冰期是第四纪的底界。 b.同时在古地磁表里,73万年时,出现了松山反向极性时与布容正向极性时,
古地磁此时发生了倒转,表示了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生。
c.30~40年代该学派占优势。 d.把70万年以来叫短更新世年表。
该观点已被放弃。
原因有三条: ①即在阿尔卑斯地区也有比“恭兹冰期”更老的冰期(多瑙冰期 ),已得到较多人的公认; ②在阿拉斯加地区南部,有证据表明存在270和360万年前的冰碛 层,甚至有距今800万年的上新世(N)山地冰川作用的证据。 ③深海有孔虫分析表明,大约在200万年前就已反映出明显的气候 寒冷。 所有上述资料表明,在经典的第四纪第一次冰期到来之前,地 球大气圈变冷现象早已发生。因此,以冰川活动的首次出现作为第 四纪的开始的原则已不为人们所接受。
•具体方法可利用新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及历史考古资料等,
同时结合测年资料。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三、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综合性 •在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时,应综合考虑在沉积物中保存的各种事
件的证据,以岩性记录为基础,以各种年代学方法为必要条件,以气候、
古环境与古生物事件作为补充来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比较岩石学方法、地貌法建立起局部地区的有 效层序,再利用生物地层法和古气候法,并参考古人类-考古学成果,较 准确地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地质年代以及与其它地区地层的对比关系。 •古地磁法和其他各种第四纪年代学方法,应该而且只有前述方法结合才能 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纪历史的研究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年代学资料,才能 使第四纪地质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更为精确和可靠,才有利于对比。
地层编号原则
石家庄至济南客运专线初测地层编号
1、主层编号
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2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3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4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击层(Q3al)
5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6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残积层(Q2al+el)
7 第四系下更新统冰积层(Q1gl)
8 上第三系(N2)
2、亚层编号
1黏土
2粉质黏土
3粉土
4新黄土
5淤泥质黏土
6淤泥质粉质黏土
7粉砂
8细砂
9中砂
10粗砂
14砾砂
15姜石层
16细圆砾土
17粗圆砾土
18细角砾土
19粗角砾土
24 卵石土
25 碎石土
3、亚层最后一位数编号
1、2、3、4.............(代表第几层土);
4、人工填筑层地层编号
①1 填筑土;①2 素填土;①3 杂填土
5、第三系地层编号
⑦1黏土、⑦2粉质黏土、⑦3 泥灰岩、⑦4 泥岩、⑦5 砂岩、⑦6 砾岩
6、示例:(理正输入的顺序)
1)主层2 亚层23 表示:②23层;即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中的第3层粉质黏土2)主层3 亚层32 表示:③32层;即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层中的第2层粉土
1)主层号
说明:土层中按照化验指标,基本按照深度划分层号,基本按15m/35m/55m/75m划开,给定亚层号,具体划分深度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若土层中含姜石较多,且连续分布,应单独划出,单独给定承载力,土层中存在松软层,也应单独划出,承载力分层。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一、地层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下更新统(Q1)1、冰渍冰水沉积层(Q11gl-fgl)灰白色砂砾卵石,泥沙质半胶结,砾石成分为安山岩、玄武岩、片麻岩、花岗岩等。
砾径一般4-15cm,少数大者达50-60cm,呈半棱角状。
泥沙混杂,有的砾石直立,并有马鞍石。
砾石有明显的压裂现象,个别压裂宽达3-5cm。
砾石风化剧烈,有的手搓即碎,砾卵石含量约占60%。
2、坡洪积层(Q12dl-pl)棕红色,底部为浅灰绿色含砾(碎)石粘土亚粘土。
粘土塑性较强,具垂直节理和大空隙(0.5-1.0mm),含有直径3-5mm铁锰质结核,并有铁锰染现象。
二、中更新统(Q2)1、洪积层(Q21pl)砂砾卵石层,杂色,成分比较单一,与母岩有关。
砂砾石含量占40-60%,其余为中粗砂,砾径一般为3-8cm,大者10-15cm,大于40cm 的极少。
分选磨圆不好,呈棱角-次棱角状,并混有少量粘土。
厚度一般3-10m,最厚达50m。
本层之上为Q22棕黄色亚粘土,之下为Q12棕红色粘土。
2、坡洪积层(Q22dl-pl)棕黄色、棕红色亚粘土含砾卵(碎)石,干时致密坚硬,下部含卵碎石较多,卵碎石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闪长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达15-20cm呈半棱角状,间夹有砂碎石混土薄层,砂碎石砾径一般7-12cm,呈棱角-半棱角状,无分选性,厚度薄者为0.3-0.4m,厚者达4-5m。
三、上更新统(Q3)1、冲湖积层(Q31ql-l)粉细砂夹薄层亚砂土、亚粘土,含砾中粗砂透镜体及薄层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交错层理明显,尤以下部发育有铁锰染现象。
2、坡洪积层(Q31dl-pl)深灰黄色含砾(碎)石亚砂土、亚粘土,夹砂砾(碎)石透镜体。
砾碎石砾径一般0.5-2cm,大者5-8cm,呈棱角-半棱角状。
有发育较差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有钙质网纹和斑点。
3、洪冲积层(Q31pl-al)上部为褐黄色、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
第二章 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二章中国第四系第一节中国第四系的划分中国第四系的划分目前还有争议,本教材采用的划分方案以2.48Ma为第四纪下限,即2.48Ma、0.73Ma、0.13 Ma、0.01 Ma方案一、中国第四系的划分依据1、据法国对维拉弗朗阶(Villafranchian)的研究可分为三层:上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1.3×106a。
中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1.8~2.6×106a。
下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3.4×106a。
维拉弗朗阶的中、上部哺乳动物群属于更新统,而下维拉阶则属下上新统。
中国泥河湾组分可为上、下两部份,上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朗动物群中上部相当,下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弗朗下部相当。
2、在第18次国际地质会议(IGC)上曾提出以“示冷性”Hyalinea lalihica动物群的出现作为第四纪的开始。
在北京东郊顺义钻孔深436米处海相层中出现Hyalinea ba lthica 动物群,约2.30Ma (Li 1979,Wang & He 1982、Lin 1983)。
3、中国黄土开始沉积于2.50Ma BP (Friedrich Heller & Liu 1982, Liu & Ding 1982, yue 1982)。
4、中国喜马拉雅山冰川地区测得第四纪下限,贡巴砾岩中部为松山/高斯极性时的界面,约2.40Ma B.P. (Wang & Li1982)。
二、中国第四系的划分方案下更新统:1、中国黄土L8~黄土底界(约2. 48~0.73Ma B.P.)午城黄土(L15~黄土底界;2.45~1.15M a),早更新世早、中期黄土地层。
午城黄土的标准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柳树沟,位于一砾石层之上,未见午城黄土直接与上新世三趾马红土层接触。
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剖面的午城黄土并不完整,仅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L15-L30。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表
顶部为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泥岩,底部为灰黄色细砂岩 灰绿、紫红色泥岩与浅灰色砂岩互层。
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灰色砂岩互层,夹多层煤,底为厚层状砂砾岩,含油层系。
厚层块状砂砾岩夹杂色泥岩。
上部为泥岩夹粉细砂岩、碳质页岩及煤层,中部以厚层块状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炭质页岩,下部为长石 砂岩夹紫色泥岩,含油层系。
铁铝土质岩和砂泥岩,局部夹生物灰岩(畔沟灰岩)。 灰色、深灰色灰岩和黑色泥岩。
灰色、灰褐色细粉晶云岩,深灰色泥质云岩夹黑色泥岩;黑褐色云岩、深灰色含泥云岩,含气层系。
本溪组和 山23段以 石英砂岩
灰褐色、褐色细粉晶云岩,主要含气层系。 灰色、深灰色云岩、泥质云岩或灰质云岩夹黑色泥岩,底部为凝灰岩。含气层系
O1m521
O1m522
马五31~3
O1m53
20~35
20~35 20~35 20~35 20~40
40~55
40~55
10~20
15~25 20~40 10~25 0~9 0~12 0~8 0~5
加6.0
25~30
上统
寒武系 中统
中元古代 长城系 下元古代 -太古界
马 五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
地
界
系统
新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白垩系 下统
中统
侏罗系
中生界
下统
上统 三叠系 中统
下统 上统
层 组
洛河组 宜君组 安定组 直罗组 延安组 富县组
延长组
纸坊组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符号 Q R K1l K1y J2a J2z
J1y
J1f
T3y
地质年代及第四系特征
第三讲
地质年代及第四系特征
h
1
1、确定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
(1)沉积岩的确定方法
1)层位对比法 沉积岩,未经剧烈构造变动,位于下面的地层较老,上面较新。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上升,沉积地层露出水面,接受剥蚀, 是升降运动的表现。
h
4
(2)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1)沉积接触。先形成的岩浆岩遭受分化剥蚀,后在其上又沉积新 的岩层。 (2)侵入接触。岩浆岩侵入于先形成的岩层中所形成。
沉积接触
侵入接触
h
5
2、地层年代的划分
地史即地质历史,也就是地壳演变的历史。
整合接触 沉积作用基本连续,沉积物连续堆积,没有间断。新老地 层之间为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关系
整合接触的地质意义 反映该地区在此沉积时期内地壳升降与沉积处于相对稳定 状态,没有发生显著的构造运动
h
3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接触界线与整合 接触界线相似。
平行不整合与整合的区别 :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 缺失地层 。
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 :
➢ 1、岩性松散: 习称“松散堆积物”,是确定第四纪沉积物的重要特征,也有胶
结甚至固结的。 如:海滩岩、火山岩、强钙质胶结的沉积物外。 ➢ 2、成因多样:
几乎包括了所有外力成因的沉积物。 ➢ 3、岩性岩相变化快:
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厚度小而多变(山顶到山脚), 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 4、厚度差异大:
第四系——精选推荐
第四系中国第四系沉积及物探技术在第四系中的应⽤摘要本⽂综述了中国第四纪沉积类型及各种物探⽅法对第四系沉积物的探测,指出中国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泛,种类繁多,以陆相沉积为主。
按其成因主要有风成黄⼟堆积、河⼀湖相沉积、冲⼀洪积堆积冰川沉积、洞⽳堆积、风化壳残积(红⼟)、⽕⼭堆积和海相沉积等。
物探技术能够详细地反映第四纪地层基底连续变化情况,由于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均不同,随着沉积物粒度的减⼩电阻率亦减⼩,因⽽借助电阻率的变化,再结合当地的钻探资料,可以⼤致划分沉积物及沉积相类型。
主题词第四系沉积物物探技术电阻率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various kinds of the Quaternary Period of deposits in China and some geophysical methods in prospecting them, point out that the Quaternary Period sediment in China is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and various in style ,its main sedimentary facies is continental deposit.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China are mainly divided as aeolian sediments,lacustrine sediments,glacial sediments, weathering crust sediments,biotic deposits,cavedeposits,volcanic deposits,and sea faces sediments by its cause. Geophysical technology has its applications in recongnizing the late Quaternary strata basement,compartmentalizing lithologies and lithofacies. Because the type and granularity of sediments deposited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s diverse, the resistivity decreases with the granularity of sediments,so combining with the local drilling information, we can compartmentalize the type of sediments and sedimentary facies.Key words: Quaternary Period sediment Geophysical technology resistivity⼀、中国第四系沉积物中国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泛,种类繁多,⼤部分陆地表⾯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即使在⽼地质体出露的地⽅,也有第四纪的风化物依存其上,它们是万物赖以⽣存的基础,⼈类活动的⼤部分空间是在第四纪的⼟地上。
四川盆地地层层序表
须一
T3x1
216
中统
雷口坡组
雷五
雷五
Tr5
雷五
T2l5
221
雷四
雷四
Tr4
雷四
T2l4
222
雷三
雷三
Tr3
雷三
T2l3
223
雷二
雷二
Tr2
雷二
T2l2
224
雷一
雷一3
Tr13
雷一3
T2l13
225
雷一2
Tr12
雷一2
T2l12
226
雷一1
Tr11
雷一1
T2l11
227
下统
嘉陵江组
嘉五
嘉五2
Tc52
K1t/K1j
30
侏罗系
上统
蓬莱镇组
重四
Jc4
蓬莱镇
J3p
110
遂宁组
重三
Jc3
遂宁
J3s
120
中统
沙溪庙组
沙二段
重二
Jc2
沙二段
J2s2
131
沙一段
重一
Jc1
沙一段
J2s1
132
下统
凉高山组
凉上
自五
Jt5
凉上
J1l2
141
凉下
凉下
J1l1
142
自流井组
过渡层
自四
Jt4
过渡层
J1g
151
大安寨
大安寨
720
中统
宝塔组
宝塔
O23
宝塔
O2b
730
庙坡组
十字铺组
庙坡
Q4地层描述
之勘阻及广创作评估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聚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聚积层(Q4del) 和泥石流聚积层(Q4sef), 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二叠系年夜关山组(P1dg)和石炭系岷河组(C2mh)岩层, 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聚积层(Q4ml)灰、灰黄、深灰、灰黑色, 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 下部以粘性土为主, 含较多粘粒和年夜量植物根茎, 结构疏松, 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 2.00~4.00mm), 上部灰黄, 稍湿~湿, 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 湿, 松散~稍密为主, 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该层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 层厚0.40~2.00m.2、冲洪积层(Q4al+p1)(1)粉质粘土灰、灰黄、深灰~灰黑色, 可塑, 稍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 含较多粘粒, 聚积韵律明显, 质地不均匀, 局部相酿成粉质粘土或粉砂, 呈透镜状, 松散~稍密, 厚约为0.1~3.5m.(2)含角砾粉质粘土褐灰色, 可塑, 稍湿.含角砾碎屑, 粒径一般为 2.00~4.00mm, 含量约15~20%.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 层厚0.30~3.00m.(3)角砾褐灰~褐黑色, 松散, 稍湿.含约15~25%的细粒土.砾石母岩为蜕变岩, 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 磨圆度差, 呈棱角状, 层厚0.40~4.70m.(4)碎石土浅灰~褐灰色, 稍湿, 碎石母岩主要成份为蜕变岩, 棱角~次棱角状, 中等~微风化, 碎石粒径多为2~4cm, 含少量块石, 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 碎石含量50~70%, 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5)细砂灰、灰黄色, 松散, 稍湿, 含粘粒较多, 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 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 呈透镜体状, 层厚为 1.4~1.5m .(6)含卵石粉土灰黄、深灰色, 稍湿-湿, 卵石一般粒径0.5~2.0cm, 个别年夜于3cm, 多呈次棱角-次圆状, 成份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 粉土”含量约占40~60%.该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之上或夹于卵石、粉土层中, 层厚为1.3~5.8m.(7)卵石灰、灰黄色, 稍湿~湿, 一般粒径2~4cm, 部份卵石粒径达8cm以上, 分选性较差, 级配不良, 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 成份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占50~60%, 砾石含量约占20~30%, 充填物主要为砂和粘性土.该层分布于粉土层之下或夹于粉土层中, 厚度不均匀.根据其密实度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个亚类.3、崩坡积层(Q4col+del)崩坡积物(Q4col+del):为陡崖崩积聚积产物, 物质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杂碎石或碎块石土, 结构稍密~中密, 土石比约1:3, 层厚一般为0.8~4.0m.4、残坡积层(Q4dl+el)残坡积物(Q4dl+el):棕红、松散, 为砂岩和泥岩风化聚积产物, 由上往下颗粒逐渐变粗, 分选性差, 物质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杂碎石或碎块石土, 结构稍密~中密, 土石比约2:1, 厚度变动年夜, 层厚一般为0.5~3.0m.5、滑坡聚积层(Q4del)滑坡聚积物(Q4del):物质组成主要为粘土亚粘土混杂紫红色泥岩碎石和泥质砂岩碎石, 结构稍密~中密, 土石比约1:2, 层厚一般为1.0~5.0m.6、泥石流聚积层(Q4sef)物质组成主要为块碎石土, 块碎石棱角分明, 结构稍密~中密, 土石比约1:3, 层厚.7、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1)含碎石粉质粘土褐灰~褐黑色, 稍湿.含约15~25%的碎石, 碎石粒径2~6cm.砾石母岩为蜕变岩, 呈强风化状, 磨圆度差, 呈棱角状, 分布形态主要以透镜体分布于该层中.(2)碎石浅灰~褐灰色, 稍湿, 碎石母岩主要成份为蜕变岩, 棱角~次棱角状, 中等~微风化, 碎石粒径多为2~8cm, 含少量块石, 局部块石粒径达15cm以上, 碎石含量45~65%, 充填20~30%的粉质粘土.根据密实水平, 将其分为松散碎石、稍密碎石、中密碎石三个亚层.8、二叠系年夜关山组(P1dg)和石炭系岷河组(C2mh)评估区出露基岩为二叠系年夜关山组(P1dg)钙质砂岩板岩和灰岩以及石炭系岷河组(C2mh)生物碎屑灰岩和含燧石灰岩夹砾灰岩, 岩层产状190°∠55°, 薄~中厚层状构造, 岩性较单一, 风化强烈, 裂隙较发育, 工程地质岩组属于半坚硬岩组.。
曹兴山_1997_甘肃的第四系
甘肃地质学报19971997第6卷 第2期ACT A G EOL OGI CA GA NSU V ol.6 N o.2甘肃的第四系曹兴山(甘肃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张掖 734024)摘 要 在全面系统分析、整理第四纪地层资料基础上,以岩石地层为基础,以古地磁、14C、热释光测年资料为依据,以化石资料为参考,对更新统及全新统进行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单位的对比和划分;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单位的名称和含义;统一了各地层区的地层系统;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甘肃第四纪地层层序。
确定了兰州、陇西及陇东地区黄土的开始沉积时间。
对甘肃第四系的动物群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第四系 地层分区 地层划分对比 磁性地层 动物群 新构造运动 甘肃省甘肃的第四系发育很好,分布广泛,成因类型较多,岩性、岩相变化较大,是我国第四系研究的良好地区之一。
第四纪时期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对该时期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和成矿条件有较大的影响。
甘肃的第四系研究工作虽然起步较早,但前期资料多属于定性描述,地层分层较粗,一般是用地貌法和岩石对比法作为地层划分依据。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释光、14C、古地磁等先进技术广泛的应用,为第四系划分提供了可靠手段,地层研究工作得到提高。
甘肃的第四系是甘肃断代地层总结的一部分。
其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工作是在大量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和甘肃西部1 250万第四纪地质图、甘肃省1 100万第四纪地质图及说明书等基础资料上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的地层划分方案,并利用了其他有关资料。
1 地层分区及其特征1.1 地层分区原则甘肃省东西长、南北窄,跨越了数个地质构造单元和大的地层区。
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之间气侯差异较大。
第四纪地层分区是在充分考虑生物群分布、种类和演变及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特征、厚度、地层层序、接触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一级划分方案。
分区原则如下:(1)以区域地质构造为背景,以新构造运动特征为依据;(2)以第四纪沉积物形成的环境、成因类型、岩相、岩性特征为依据,以具有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致性为条件;(3)以区域地貌特征为依据;(4)以古生物组合、分布、演变为依据;(5)以地层层序完整程度和地层之间接触关系为依据。
第四系分类
坡积物:是残积物经水流搬运,顺坡移动堆积而成的土。
即是雨雪水流的地质作用将高处岩石风化产物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
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
由于地形的不同,其厚度变化大,新近堆积的坡积土,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
它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其上部与残积物相接。
坡积物底部的倾斜度决定于基岩的倾斜程度,而表面倾斜度则与生成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搬运、沉积在山坡下部的物质就越厚,表面倾斜度就越小。
坡积物质随斜坡自上而下呈现由粗而细的分选现象。
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
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它与残积物明显的区别。
由于坡积物形成于山坡,常常发生沿下卧基岩倾斜面滑动,还由于组成物质粗细颗粒混杂,土质不均匀,且其厚度变化很大(上部有时不足一米,下部可达几十米),尤其是新近堆积的坡积物,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
两种分布情况:第一种,当坡面的倾斜坡度较大时,地表径流沿斜坡向下流动时给了泥沙一个起始的冲击力,使它脱离不稳定的静止状态,开始滚动,重量越大,滚动越远,泥沙粒径变化从坡顶到坡脚愈来愈粗。
第二种,坡面的倾斜坡度比较小,水流作为介质,挟带坡面泥沙向下流动,颗粒越细带得越远。
坡积物的物质来源是附近的山坡,由于搬运距离比较短,其碎屑颗粒的磨圆度很差,分选性也不太好。
残积物:指地表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冲洪积物:即由河流所搬运的物质在水流流速变缓而沉积的冲积物,与由山洪携带的碎屑洪积物,共同组成的沉积物。
一般具有复杂的层理结构。
冲积物: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做冲积物,它是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
冲积物具有良好的分选性,随着搬运能力的减弱,总是粗的、比重大的先沉积,细的、比重小的后沉积。
因此,在河谷内随着水流的变化,冲积物呈有规律的分布。
如在河流的纵向分布上,冲积物粒径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
沿河流横向分布,冲积物粒径从河床中部到岸边逐渐变细。
冲积物的颗粒具有良好的磨圆度,一般都有比较清晰的层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节第四系
第四系分布较广,全区各地均有出露。
地层发育良好,沉积类型有河流沉积、洞穴堆积、
滨海沉积和其他堆积,包括冲积—洪积、残积—坡积等。
更新世时期有火山喷发活动,形成
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广西第四纪以来发育的岩溶景观和洞穴堆积,是研究古人类和发展旅
游事业的基础。
更新世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较详,可分早、中、晚三期,分别命名为柳城动
物群、巴马动物群、柳江动物群。
赋存矿产极其丰富,有粘土、砂金、砂锡、钛铁砂,稀有
金属,分散元素,砂、砾石及堆积型锰矿、铝土矿、褐铁矿、红锑矿、磷矿等,是广西重要
含矿地层之一。
河流沉积
河流沉积分布于浔江等主要河流沿岸。
浔江组命名地在浔江河谷,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
该组不整合在沿河两岸
第四纪以前的地层之上,构成四级阶地,海拔160-200米,相对标高90-110米。
沉积物下部
为黄、棕红色的砾石层,上部为粘土层。
厚一般在5米以内。
未发现化石,其时代归早更新
世。
白沙组命名地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乡,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建立。
该组不整合在
第四纪以前的地层之上,构成三级阶地。
海拔130-180米,相对标高50-60米。
为数米厚的红、
棕红色的砾石层。
未发现化石,其时代归早更新世。
南宁盆地及藤县和平圩等地所见,在砾
石层之上有4-8米厚的红色粘土层。
砾石、粘土可作建筑材料。
在富川、贺县、钟山一带含
砂锡矿。
望高组命名地在钟山县望高乡,北京大学地质系1975年建立。
该组平行不整合于白沙
组之上,构成二级阶地。
海拔100-150米,相对标高20-40米。
沉积物下部为砾石层,厚1.5-
15米;上部为粘土或砂层,厚6-27米。
化石有植物和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武鸣县里建乡
祝寿村发现真象化石。
贺县泥炭层碳化木的同位素年龄为距今27 600-23 600年,其时代属
晚更新世。
贺县、钟山等地有泥炭,南丹大厂和富川、贺县、钟山等地有砂锡矿等。
桂平组命名地在桂平县城附近。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
该组不整合于望高
组或第四纪以前的地层之上。
沉积物为砂土、粘土层夹泥炭层。
厚数米至33米。
化石有植物
和脊椎动物。
龙州县下冻附近及柳州市一带保存有新石器及陶片,其时代为早全新世。
富川、
贺县、钟山及南丹、河池等地产砂锡矿,桂东一带有砂金矿。
近代河流沉积(未命名) 为河床、河漫滩堆积,平行不整合于比它老的地层之上。
堆积
物为砾石、砂、粘土。
厚10米以内。
其时代属晚全新世。
局部地方产砂金、砂锡矿等。
洞穴堆积
洞穴堆积分布于由碳酸盐岩组成的石山岩溶洞穴中。
柳城组命名地在柳城县社冲乡巨猿洞,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
分布于四级
溶洞中。
海拔160-200米,相对标高80-110米。
堆积物底部为粘土,中部为砂质粘土,顶部
为石钟乳盖板。
厚不超过5米。
化石有巨猿等哺乳动物,其时代属早更新世。
太平组命名地在柳城县太平乡封门洞,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
分布于三级
溶洞中,海拔130-180米,相对标高50-90米。
堆积物为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夹有岩屑。
厚
约4米。
大新县黑洞、武鸣县甘圩、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水库附近产出步氏巨猿化石,其
时代属中更新世。
新兴组命名地在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
分布于二
级溶洞中,海拔100-166米,相对标高16-30米。
堆积物为红黄—灰黄色的砂质粘土、粘土夹
灰岩、燧石角砾,上有钙华板数层。
厚1.5米,未见顶。
化石有大熊猫、剑齿象等。
来宾县
桥巩乡麒麟山盖头洞及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发现有古人类化石,分别命名为麒麟山人、柳
江人。
其时代属晚更新世。
迁江组命名地在来宾县迁江镇巴拉洞,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
分布于二级
溶洞中,海拔100米,相对标高10—20米。
堆积物为灰、灰黄、黄红色的粘土及砂,部分洞
穴发现有介壳及新石器、陶片、灰烬,化石有哺乳类及腹足类等。
灵山县滑岩洞有古人骨化
石,桂林市甑皮岩文化层堆积年代据同位素年龄为距今10 990-7 850年;文化层以上的钙华
板的同位素年龄为距今6 600-3 370年,其时代属早全新世。
现代洞穴堆积(未命名) 分布于石山区的一些洞穴中。
堆积物为砂、砾、粘土。
厚度不
详。
时代归晚全新世。
滨海沉积
滨海沉积分布于沿海一带。
湛江组沿用广东省湛江市的命名,广东地质局九四三地质队1956年建立。
仅见于河谷
或冲沟中。
沉积物为灰、灰白、灰黄、黄褐、棕红和紫红色的砾石、砂、粘土质砂和砂质粘
土互层。
合浦、北海一带为花斑状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在大风江东岸、营盘、铁山港
等地,由灰白色的粘土、砂砾层组成。
厚15-235米。
与下伏南康群呈不整合接触。
化石有木
本的樟科、山龙眼科和禾本科—里白属或蒿属—山龙眼科孢粉组合。
同位素年龄为200万年,
其时代属早更新世。
石峁岭火山岩沿用广东省湛江市的命名。
广东省湛江地质局1961年建立,原名英峰山
火山岩,地质部南海地质调查大队1981年改称现名。
主要分布在涠洲岛。
其岩性,上部为灰
绿色玄武凝灰岩,含贝壳碎屑;中部为灰黑色斑状橄榄玄武岩;下部为灰绿色中粒凝灰质砂
岩,含贝壳碎屑。
厚41-100米。
不整合于湛江组之上。
同位素年龄为70万年,其时代属中更
新世早期。
北海组命名地为北海市,邓植仪1934年建立。
分布于北海、合浦一带,构成古洪积—
冲积平原,海拔10-40米。
沉积物下部为红褐、棕黄、灰白色的砂砾层,底部发育一层红褐
色蜂窝状铁质胶结的铁盘;上部为砖红色粘土质砂或砂质粘土,其中夹一层厚
5-10厘米的褐
铁矿结核层。
厚2-20米。
不整合于湛江组之上。
化石有木本的无患子科—苏铁属—蕃荔枝科
和禾本科—蒿属—桃金娘科孢粉组合,同位素年龄为70-60万年,其时代属中更新世晚期。
湖光岩火山岩命名地在广东湛江市郊湖光岩。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64年建立,
原名合流火山岩,地质部南海地质调查大队1981年改称现名。
岩性为灰黑色的橄榄玄武岩、
火山碎屑角砾岩、凝灰角砾岩、集块岩、层凝灰岩及浮石、火山灰等。
厚40米。
不整合覆于
湛江组、北海组之上。
其时代属晚更新世。
陆丰组沿用广东省陆丰县的命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78年建立,广西海洋
研究所1986年引用于广西。
沉积物为褐、黑色的半固结砂、铁锰结核、黄色砾石、灰色淤泥
夹炭化木。
厚10米。
化石有木本的罗摩科、夹竹桃、桑科、苏铁科及禾本科花粉等,同位素
年龄为3.28-1.62万年,其时代属晚更新世中晚期。
全新统(未命名) 早期沉积物为浅黄、土黄、灰白色的细、中、粗砂及砾石层,下部夹灰黑、
黑色的粘土或泥岩层。
厚3-15米。
与下伏第四纪以前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化石有毕克卷转
虫、亚易变筛九字虫、双壁藻、小环藻及麻黄属、蒿属、水龙骨科、栎属孢粉等,同位素年
龄为13 420-7 830年。
中期沉积物为深灰色淤泥,厚3-5米。
与下伏早期沉积物呈整合接触。
产毕克卷转虫、异地希望虫、五块虫、艾氏虫、风螺、异地企虫、晰始海星介、大洋桥石、
新单角介和直链藻、双壁藻、斜斑藻以及水龙骨科孢粉等。
同位素年龄为5 830-3 965年。
晚期沉积物为浅黄色粗、中、细砂和灰黑色的淤泥、细砂及珊瑚、贝壳碎屑堆积层。
厚10米
以内,整合于中期沉积物之上。
化石有异地希望虫、毕克卷转虫、大洋桥石、艾氏石、马蹄
螺、茅螺、砂轮虫和三角藻、幅环藻以及桃金娘科、山龙眼科、禾本科孢粉等。
同位素年龄
为830年,时代属全新世。
其他堆积
其他堆积尚有冲积—洪积、残积—坡积等。
冲积—洪积层主要分布于山区与开阔的平原交界地带。
为厚数米至十余米的砾石和砂
砾层。
时代属中更新世中期。
残积—坡积层广布于山区。
堆积物为砂、泥、角砾等。
红色石灰土是岩溶石山区广泛
分布的由碳酸盐岩风化的溶余物。
在许多地方赋存有次生残积淋滤堆积锰矿、铝土矿、褐铁
矿和磷矿。
主要形成时期为更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