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IP交换技术..

合集下载

第八章IP网ppt课件

第八章IP网ppt课件

8.2 IP网络协议
8.2.1 IPv4协议
IPv4,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 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基石的协议。 1.IPv4的地址 IPv4使用32位地址,因此最多可能有 4,294,967,296个地址。一般的书写法为4个用小 数点分开的十进制数。IPv4地址分为A、B、C、 D、E,5类。把32位的地址分为两个部分:前面 的部分代表网络地址,后面部分代表局域网地址。
8.2.3 IPv4向IPv6过渡
1.隧道技术:将IPv6的分组封装到IPv4的分组中,封装后的 IPv4分组将通过IPv4的路由体系传输,分组报头的“协议 域”设置为41,表示这个分组的负载是一个IPv6的分组, 以便在适当的地方恢复出被封装的IPv6分组并传送给目的 站点。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IPv6“孤岛”之间的连接。同 时在IPv6变为主导后,可以反过来作为IPv4“孤岛”的连 接方式。
使用,这些网络连到互连网上需要对这些本地网 地址进行转换。
8.2.1 IPv4协议
2.IP包长 IP包由首部和实际的数据部分组成。数据部分一般用来传送
其它的协议,如TCP、UDP、ICMP等。数据部分最长可 为65515字节。 3.IP路由 一个IP包从发送方出发,到接送方收到,往往要穿过通过路 由器连接的许许多多不同的网络。每个路由器都拥有如何 传递IP包的路由表。路由表中记录了到不同网络的路径, 在这里每个网络都被看成一个目标网络。路由表中的记录 由路由协议管理,记录可以是静态的记录,也有可能是由 路由协议动态的获取的
IPv6
IPv6
IPv4 to IPv6
8.2.3 IPv4向IPv6过渡
2.双协议栈:双栈技术是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内 部让IPv4和IPv6协议栈同时存在,在机器内部实 现两种地址的转化,具有双栈的设备可以和任何 单一IP协议的设备通信.

ip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ip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IP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1. IP交换技术的概述IP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Internet协议(IP)的数据交换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将数据以数据包(Packet)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路由和交换的方式,使得数据能够高效地传输到目标地址。

在当前互联网基础设施中,IP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场景中,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2. IP交换技术的原理IP交换技术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IP数据包的封装与解封装IP数据包的封装是指将上层应用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封装,形成符合IP协议格式的数据包。

封装过程包括将数据加入IP协议头部和尾部校验等相关信息。

解封装是指将接收到的IP数据包从网络层解析出应用数据。

2.2 数据包的路由和交换数据包的路由是指在网络中根据路由表信息,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地址。

路由表中包含了各个网络的连接关系以及相应的出口接口信息。

数据包的交换是指在网络中根据目的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路由器。

2.3 数据包的转发与转发表在IP交换技术中,数据包的转发是通过交换机实现的。

交换机内部有一张转发表,用于保存目的地址和相应转发接口的映射关系。

根据目的地址,交换机会查询转发表,找到最佳的出口接口,并将数据包转发到该接口。

3. IP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IP交换技术在现代网络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3.1 企业网络在企业内部网络中,IP交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LAN)的搭建和管理。

通过使用IP交换技术,企业可以建立高效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内部各个部门和办公楼之间的数据通信。

3.2 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在云计算和大型数据中心中,IP交换技术被用于构建虚拟化网络。

通过将物理网络资源虚拟化为逻辑网络,IP交换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的需求,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3 电信运营商网络在电信运营商网络中,IP交换技术被用于承载大量的互联网流量。

现代交换原理 第8章 IP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 第8章 IP交换技术

IP交换的基本原理(3)

3)收到下游节点通知

同时,下游节点要求建立ATM直通链接。通知 下游节点分配的虚通道标识,之后,IP交换机 将属于该数据流的信元在指定虚通道上传送到 下游节点。
ATM直通连接上传送分组

IP交换控制器指示ATM交换机建立相应输入 和输出端口的虚通道连接,建立起ATM直通连 接,属于该数据流的信元就在ATM连接上以 ATM交换的速度在IP交换机中转发。
8.4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什么是MPLS MPLS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基本概念 MPLS基本交换原理 交换节点LSR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

什么是MPLS

MPLS是利用标记进行数据转发的。当分组进入 网络时,要为其分配固定长度的短的标记并将标 记与分组封装在一起,在整个转发过程中,交换 节点仅根据标记进行转发。

转发等价类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

相关概念

标签边缘路由器(TER:Tag Edge Routers)

位于标签交换网络的边缘。负责给进入网络的数据分 组加上标签,并负责将离开网络的数据分组的标签去 除,对数据分组进行第三层转发。

TER使用标准的路由协议来创建转发信息库(FIB)。 TER根据FIB的内容,使用标签分发协议(TDP)向 其它TER或标签TSR分发标签。
0
LSR1
Q( RE
1
) .8 65
) (2 L BE LA
0 2
LER1
1
出端口
8) EL( LAB
路由表 目的地址前缀 下一跳入端口 LER0 LSR0 LSR2 LER1 65.8 65.8 65.8 65.8 LSR0 LSR2 LER1 0 0 0 0 1 2 1 ----

IP交换技术

IP交换技术

5.3IP交换5.3.1 IP交换基本概念IP交换技术最初由Ipsilon公司于1996年提出,也称为第三层交换技术、多层交换技术、高速路由技术等。

其实,这是一种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信息来加强第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

因为IP不是唯一需要考虑的协议,把它称为多层交换技术更贴切些。

IP交换机可看作是IP路由器和ATM交换机的组合,其中ATM交换机去除了ATM信令和协议,并受IP路由器控制。

IP交换可提供两种信息传送方式:一种是ATM交换,另一种是基于逐跳(hop-by-hop)方式的传统IP交换。

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数据流的类型,对于连续的、业务量大的数据流采用ATM交换;对于持续时间短、业务量小的数据流采用传统IP传输技术。

IP交换技术主要有:Ipsilon IP交换:改进ATM交换机,去除ATM控制器中的信令和协议,加上IP交换控制器,与ATM交换机通信。

该技术适用于机构内部的LAN 和校园网。

Cisco标签交换:给数据包贴上标签,此标签在交换节点读出,判断包传送路径。

该技术适用于大型网络和Internet。

3Com快速IP交换(Fast IP):侧重数据策略管理、优先原则和服务质量。

Fast IP协议保证实时音频或视频数据流能得到所需的带宽。

Fast IP支持其它协议(如IPX),可以运行在除ATM外的其它交换环境中。

客户机需要有设置优先等级的软件。

IBM聚类基于路由的IP交换ARIS(Aggregate Route-based IP Switching):与Cisco的标签交换技术相似,包上附上标记,借以穿越交换网。

ARIS一般用于ATM网,也可扩展到其它交换技术。

边界设备是进入ATM交换环境的入口,含有第三层路由映射到第二层虚电路的路由表。

允许ATM网同一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一条虚电路发送数据,从而减少网络流量。

基于ATM的多协议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ATM论坛提出的一种规范。

IP软交换技术介绍

IP软交换技术介绍

程控交换机曾经是个很受欢迎的通信设备,因为有了它,电话进入了各个企业,人们的通信变得更流畅。

这几年传统电缆被光纤取代,传统通信逐渐淡化,传统的程控交换机市场份额逐渐减少,慢慢被新型的IP软交换语音所取代。

那么什么是软交换呢?软交换就是利用软件技术,通过光纤网络,进行语音传输的一种技术。

软交换可以安装在任何服务器上,像软件一样进行安装,需要有标准的通信协议,例如SIP语音协议;软交换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可以和IAD 语音网关通过IP网络连接,通过IAD网关上行通过IP方式和软交换服务器进行IP连接,下行可以出模拟电话线,接入传统的模拟话机。

或者可以利用IP话机,直接通过IP网络注册到软交换服务器。

IAD+传统话机和IP话机这两种方式我们如何选择呢?这主要看我们软交换的综合布线方案,如果我们软交换综合布线有电话线的设计,那么可以采用IAD+传统话机的方式,将IAD部署在楼层机房,减少布线的距离,降低成本。

如果我们综合布线的方案采用全部网线的方式,我们可以完全不用电话线,通过IP话机的方式进行安装部署,直接通过网络和软交换进行连接。

软交换选择哪种方式?主要还是看客户的预算和最终想要的效果。

软交换除了IP化,在组网和终端接入上有很大优势外。

在增值应用和信息化扩展方面也有很多传统程控机不具备的优势。

例如软交换可以和客户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对接,可以通过手机APP和PC端软件实现软电话功能(软电话就是通过软件客户端代理传统固话功能)。

可以这么说,软交换是实现统一通信、融合通信的必备基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IP软交换系统逐渐进入了各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系统。

如果说有企业主需要这类系统,建议找专业的公司安装。

第八章IP交换

第八章IP交换

20
4.网络接入层 . 协议软件的最低一层, 网络接入层是 TCP/IP协议软件的最低一层,主要功能是负 协议软件的最低一层 责接收IP分组,并且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 责接收 分组,并且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者从网络上 分组 接收物理帧,抽出 分组 上交给网络层。 分组, 接收物理帧,抽出IP分组,上交给网络层。 网络接入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设备驱动程序(例如, 例如, 网络接入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设备驱动程序 例如 机器直接连到局域网的网络接入); 机器直接连到局域网的网络接入 ;第二种是专用数据链路协 议子系统(例如 中的网络接入)。 议子系统 例如X.25中的网络接入 。 例如 中的网络接入
13
应应应 Telnet FTP SMTP DNS TFTP NFS SNMP 传传应 网网应
TCP IP ICMP ARP
网网网网应 物物应
UDP
RARP
数数数数应 物物应
TCP/IP协议簇 协议簇
14
8.3.2 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
1.应用层 . TCP/IP应用层为用户提供访问 Internet的一组高层协议,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访问 的一组高层协议, 的一组高层协议 即一组应用程序, 即一组应用程序,例如 FTP、Telnet等。 、 等 应用层的作用是对数据进行格式化, 应用层的作用是对数据进行格式化 , 并完成应用所要求 的服务。数据格式化的目的是便于传输与接收。 的服务。数据格式化的目的是便于传输与接收。 严格地说,应用程序并不是TCP/IP的一部分,只是由于 的一部分, 严格地说,应用程序并不是 的一部分 TCP/IP对此制定了相应的协议标准,所以将它们作为 对此制定了相应的协议标准, 对此制定了相应的协议标准 所以将它们作为TCP/IP 的内容。实际上,用户可以在Internet网之上 运输层之上 建 网之上(运输层之上 的内容。 实际上, 用户可以在 网之上 运输层之上)建 立自己的专用程序。设计使用这些专用应用程序要用到 TCP/IP,但不属于 ,但不属于TCP/IP。 。

第八章IP交换技术

第八章IP交换技术
同LSR。
(1)标记分组的转发,包括标记交换(出口 标记代替入口标记)与标记分组的封装。 (2)网络层分组的转发。
入口LER: (1)数据分组到LSP的映射。 (2)给数据分组加标记封装成标记分组。 (3)作为标记分组转发到下一个LSR。 出口LER: (1)将标记从分组中删除。 (2)作为网络层分组转发到下一跳。 (3)入口LER和出口LER均可实现网络层分 组的转发。
5
CIP——Classical IP over ATM
6
IP 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2)
集成模式 o 单一的IP地址空间 o 单一的IP选路协议 o 需要控制协议(将3层的选路信息映射到2层直 通交换机制) Ipsilon的IP交换、Tag交换、MPLS是集成模式
7
特性
重叠模型
集成模型
地址 选路协议 地址解析功能
段:
12
1)从默认信道上传来数据包
13
2)要求上游节点在所分配的VC上传送分组
14
3)从下游节点收到改向消息
15
4)在ATM直通连接上传送分组
IP交换的整个过程请按 观看
16
IP 交 换 的 两 种 路 由
17
3. Tag交换技术
Tag交换的组件 Tag交换的基本原理
18
Tag交换组件
Tag交换节点由转发组件和控制组件构成。
(对应于IP交换中的ATM交换器和IP交换控制器)
转发组件:可以进行标签交换的Tag交换器。
Tag交换器中具有标签转发信息库。其信息是在控制驱动时将 路由映射到标签而形成的。
转发组件的转发机制是基于对固定长度的短标签的精确匹配算 法,而不是在网络层采用传统的最长匹配算法,并且转发机制独立 于网络层协议。

ch8IP交换

ch8IP交换
字节流 传输层 TCP段 段 网间网层 网络接口层 IP数据报 数据报 网络帧 物理传输介质 网间网层 网络接口层 传输层
§8.1 TCP/IP 一、TCP/IP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 3. 网间网层 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功能包括: 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功能包括: 接收并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的请求, 接收并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的请求,将分 组装入IP数据报 填充报头,选择通往信宿机的路径, 数据报, 组装入 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通往信宿机的路径, 通过网络接口将数据报发出; 通过网络接口将数据报发出; 对来自其他计算机的输入数据报进行处理, 对来自其他计算机的输入数据报进行处理,如果 信宿机是本机,遇去掉报头,将剩余部分传给传输层, 信宿机是本机,遇去掉报头,将剩余部分传给传输层, 否则转发该数据报; 否则转发该数据报; 处理ICMP报文,处理路径、流量控制、差错控 报文, 处理 报文 处理路径、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等。 制、拥塞控制等。
应用层 传输层 网间网层 网络接口层 SNMP SMTP FTP TCP IP ARP Telnet DNS ASN.1 UDP ICMP RARP TFTP
ch8 IP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
§8.2 IP交换概述 交换概述
一、IP交换的概念 交换的概念 1. 什么是 交换 什么是IP交换 只对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进行路由地址处理, 只对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进行路由地址处理, 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 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 网上建立虚 电路(VC)。以后的数据包沿着 以直通方式进行传输, 以直通方式进行传输, 电路 。以后的数据包沿着VC以直通方式进行传输 不再经过路由器。 不再经过路由器。 2. 数据流的分类 IP交换的基本概念是流的概念。一个流是从 交换的基本概念是流的概念。 交换的基本概念是流的概念 一个流是从ATM 交换机输入端口输入的一系列有先后关系的IP包 交换机输入端口输入的一系列有先后关系的 包,它 将由IP交换机控制器的路由软件来处理 交换机控制器的路由软件来处理。 将由 交换机控制器的路由软件来处理。 IP交换的核心是把输入的数据流分为两种类型: 交换的核心是把输入的数据流分为两种类型: 交换的核心是把输入的数据流分为两种类型 持续时间长,业务量大的用户数据流; ①持续时间长,业务量大的用户数据流;②持续时间 业务量小呈突发分布的用户数据流。 短,业务量小呈突发分布的用户数据流。

IP交换

IP交换

IP交换前言ATM具有高带宽、快速交换和提供可靠服务质量保证的特点,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IP成为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的既成标准和开放系统平台。

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是把最先进的ATM交换技术和最普及的IP技术融合起来,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交换技术,如IP交换、标记交换、IPOA及MPLS等,这里将ATM交换技术与IP技术融合产生的这一类交换技术称为IP交换技术。

1.IP交换概念IP交换(IP Switch)是Ipsilon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的IP over ATM技术。

它只对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包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随后按以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

以后的数据包沿着VC以直通(Cut-Through)方式进行传输,不再经过路由器,从而将数据包的转发速度提高到第2层交换机的速度。

IP交换的核心思想就是对用户业务流进行分类。

对持续时间长、业务量大、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用户业务数据流直接进行交换传输,用ATM虚电路来传输;对持续时间短、业务量小、突发性强的用户业务数据流,使用传统的分组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

2.IP交换原理IP是一种无连接数据包传送协议,用户数据在发送前不需要建立连接,IP数据包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报头中有一个全球唯一的目的地址(IP地址),它所经过的每个路由器都要取出这个地址,在路由表中进行匹配找到下一站的出口地址再转发出去,数据包被一站一站地转发,最后到达目的地。

这种连接模型不要求特定的链路层,没有接入控制,不能给业务预留资源,所以无法提供任何服务质量保证。

IP数据包有可能丢失、失序、延迟等。

从默认信道上传来数据包,要求上游节点在所分配的VC上传送分组,从下游节点收到改向消息,在ATM直通连接上传送分组。

3.IP交换技术4.IP交换协议2.IP交换机组成IP交换的核心是IP交换机,IP交换机由ATM交换器和IP交换控制器组成。

IP 交换控制器主要由路由软件和控制软件组成,其中控制软件主要包括流的判别软件、Ipsilon流管理协议IFMP和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GSMP。

现代交换原理 IP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  IP交换

从下游节点收 到改向消息
在ATM直通连 接上传送分组
现代交换原理
48
IP交换的两种路由
非连续数据流
大量、连续数据流
现代交换原理
49
3、Tag交换技术
Tag交换的组件 Tag交换的基本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50
Tag交换组件
Tag交换节点由转发组件和控制组件构成。
(对应于IP交换中的ATM交换器和IP交换控制器)
1
入线
1 1
DLC I
12
15
出线
1 2
DLCI
11 20
2
3
FRS4
入线 1
DLCI 出线 11 1
DLCI 50
入线 1
DLCI 出线 50 1
DLCI 62
入线 1
DLCI 出线 20 1
DLCI 25
现代交换原理
6
ATM的VPI/VCI 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
7
ATM连接
入线 VPI/ 出线 VPI/
VCI
VCI
ATM用户甲
UNI ATM用户
ATM 交换机 NNI
1
ATM 交换机
2
ATM 交换机
3
现代交换原理
ATM用户乙
入线 VPI/ 出线 VPI/
VCI
VCI
ATM用户 ATM用户
8
简介:IP路由器技术的发展
现代交换原理
9
路由器
子网 1(1.0.0.0) 子网 2(2.0.0.0)
A 1.0.0.1
带宽保证
可扩展的网络规模,有业务量 工程设计
全网成本高、运营成本高
RSVP 网络规模大时,路由表复杂 全网成本低、运营成本低

第八章 Routing Protocol

第八章 Routing Protocol

192.168.1.0/24 New York 192.168.4.0/24 Tokyo 192.168.2.0/24 192.168.6.0/24 London 192.168.3.0/24
RIP协议度量值


RIP以到目的网络的跳数(Hop) 作为度量,可用跨越路由器个 数来计算 RIP最大度量值为15,16意味 着不可达,因此RIP网络适用 的网络规模较小
定时器
30s 停止更新 路由无效 路由刷新
有限路由更新

可以在某一接口配置,用来对指定的路由协议,指定的接口不传 送路由更新报文 如: Router rip Passive-Interface e0 Network 192.168.0.0 Network 192.168.1.0
RIP设计约束
D
C
B
G
E F
A
触发定时器(Update)

路由器定期更新的时间间隔,对于RIP协议来说为30秒 不总是确切的等于30秒,为了防止设备发送路由更新引起的 路由开销将最终引起设备改变路由更新时间到同步状态
无效定时器(Invalid)


用来探测网络介质故障,确定路由无效的时间 对于RIP来说Invalid Timer=180秒,即上次更新路由之后的180秒 后,如果没有收到指定网络的路由更新则认为路由无效 Invalid定时超时后,将向邻居路由器发送指定网络的不可达信息
New York
London
Tokyo 192.168.3.0/24
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 Update)



简单的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 技术忽略了路由更新报文中在信 息获得方向上发送的路由信息 通过采用反向通告一个度量值 =16(无穷大)的路由到源端的 方法,可立即消除两相邻路由器 将可能发生的任何环路 这虽然增加了路由更新报文的大 小,但对防止路由环路很有帮助

现代交换技术 第八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现代交换技术 第八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8.2 基于软交换的NGN结构
• 接入层的设备,包括各种不同的网络、终端设备、以及各种网关设备,如PSTN、 ATM网络,帧中继网、移动网,各种IP电话终端机模拟终端等。 • 接入层设备主要包括媒体网关、信令网关、综合接入设备。
8.2 基于软交换的NGN结构
• 接入层设备主要包括媒体网关、信令网关、综合接入设备:
8.3 软交换组网设备
• 软交换系统中,核心控制设备是软 交换/软交换服务器,它提供传统的 长途和本地电话业务,完成信令处 理、呼叫控制、资源管理、计费、 用户管理等功能。
• 除了软交换机外,在边缘接入层还 有许多软交换设备,可分为窄带接 入设备和宽带接入设备。 窄带接入:利用软交换机、网关 等设备替代现有的电话长途/汇接 局和端局。 宽带接入:利用软交 下一代网络概述
• NGN是一个分组传送的网络,它提 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 • NGN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 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 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 • NGN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网的自由 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 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8.1 下一代网络概述
8.3 软交换组网设备
• 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电路交换网和分组数据网之间的信令互通 问题。为此,ITU-T制定了独立于承载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 • BICC协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 (No.7信令)可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消息传递部分)、SS7网络、ATM网络、 IP网络。
• 控制层
8.1 下一代网络概述
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功能,控制底层网络元素对接入层和传送层话音、数据和多媒体 业务流的处理,在该层实现了网络端到端的连接控制。 • 业务层 • 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同时开放第三方可编程接口,易于引入新 业务。另外也负责业务的管理功能,如业务逻辑定义,业务生成,业务认证和业务 计费等。

ip交换过程的工作原理

ip交换过程的工作原理

ip交换过程的工作原理
IP交换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重要过程。

它基于Internet协议(IP)来管理数据的传送。

下面将介绍IP交换过程的工作原理。

在IP交换过程中,数据被分割成称为数据包的小块,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有关其发送和接收地址的信息。

以下是IP交换过程的主要步骤:
1. 数据源:首先,数据源将数据分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并将每个数据包标记上目标地址和源地址。

2. 路由选择:然后,数据包将根据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最佳路径。

路由选择是一种通过选择最短路径或最低延迟等标准来决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路由方法。

3. 数据包转发:一旦确定了最佳路径,数据包将通过转发设备(如路由器)进行传输。

路由器根据目标地址,查找它的路由表,并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节点,直到到达目标设备。

4. 数据包到达目标设备:当数据包到达目标设备时,它将进行重新组装,恢复原始的数据流。

目标设备根据源地址,确定数据包的来源。

5. 数据包响应:目标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发送响应数据包,以回复源设备或作为数据传输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IP交换过程中的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是在网络中的路由器上进行的。

路由器根据通信需求和网络拓扑实时更新其路由表,以确保数据能够通过最佳路径传输。

总体而言,IP交换通过划分数据为数据包并在网络中传输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它通过选择最佳路径和利用路由器来转发数据包,确保数据能够高效、准
确地传输到目标设备。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互联网的正常运行成为可能,支持了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交流和通信。

现代交换原理IP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IP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IP交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交换原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速、可靠、灵活的通信需求。

因此,IP交换作为一种新的交换原理被提出并广泛应用。

IP交换是指利用Internet Protocol(IP)作为网络层协议,在网络中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交换。

它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将数据包从发送端传输到目的端。

IP交换使用IP地址作为唯一的标识符,通过对数据包的处理和转发,实现了快速、高效的数据交换。

在IP交换中,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的。

路由器是一种专用的网络设备,它具有多个网络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并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在IP交换中,路由器根据IP地址来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它通过查找路由表,找到与目的地址匹配的路由,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下一跳。

路由表中存储了路由器的网络拓扑信息,包括各个网络的IP地址和与之相连的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

IP交换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网络容量和灵活性。

由于IP交换采用了数据包交换的方式,因此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可以独立选择最佳的路由进行传输。

这样可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容量,满足人们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另外,IP交换还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由于IP交换是基于IP协议的,因此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如以太网、无线网络等。

这样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网络需求。

除了以上优点,IP交换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IP交换中,数据包的传输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的。

这样可以根据网络的实时情况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传输,保证数据的快速和可靠传输。

另外,IP交换还支持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如虚拟专用网络(VPN)、防火墙等,可以有效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

尽管IP交换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IP交换采用公共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交换,在互联网中有大量的数据包需要进行处理,这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塞和性能下降。

IP 交换技术

IP 交换技术

IP交换技术一、IP交换技术的概念随着Internet网络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多媒体业务的需要,要求Internet网络具有实时性、可扩展性和保证服务质量(QOS)的能力。

为了克服传统的IP网络关键部件路由器包转发速度太慢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和在各节点独立路由使得业务管理和QOS很难进行的问题,业界内的一些大的公司、研究机构纷纷提出了许多IP和ATM融合的新技术,如Ipsilon公司(美国赛龙集群存储系统公司)提出的IP交换(IP switch),Cisco公司提出的标签交换(tag switch),IBM提出的基于IP交换的路由聚合技术(ARIS:aggregate routed based IP switching),IETF推荐的ATM上的传统IP技术( IPOA:class IP over ATM)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ATM Forum推荐的局域网仿真(LANE:LAN emulation)和ATM上的多协议(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等,这些将ATM交换技术和IP技术融合产生的新的一类技术统称为IP交换技术。

二、IP交换技术的分类根据IP与ATM融合方式的不同,其实现的模型可分为两大类:重叠模型(overlay model)和集成模型(integrated model)。

1、重叠模型在重叠模型中,IP(三层)运行在ATM(二层)之上,IP选路和ATM选路相互独立,系统需要两种选路协议:IP路由协议和ATM选路协议;系统中的ATM端占具有两个地址,ATM地址和IP地址,并且具有地址解析功能,支持地址解析协议,以实现MAC地址与ATM地址或IP地址与ATM地址的映射。

重叠模型使用标准的ATM论坛/ITU-T的信令标准,与标准的ATM 网络及业务兼容。

利用这种模型构建网络不会对IP和ATM双方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任何改动,只需要在网络的边缘进行协议和地址的转换即可。

IP交换技术

IP交换技术
2015-6-14 4
(2) 使用IFMP将业务流从默认VC重定向到一个专用 的VC上。如果分组适合于流交换,则IP交换控制器 用IFMP协议发一个重定向信息给上游节点,要求它 将该业务流放到一个新的VC上传送(即上游节点的 出口VC同时是下游节点的入口VC)。如果上游节点 同意建立VC,则后续分组在新的VC上转发,同时下 游节点也进行了流分类决策,并发送了一个重定向 信息到上游,请求为该业务流建立一条呼出VC。新 的VC一旦被建立,后续业务流将在新的VC上转发。
应用之间靠IP分组中的字段来区别的分组,这些必要
字段包括源和目的端的IP地址以及各自的源和目的端 的端口号。类型2的数据流定义为在两个主机间以源 和目的端的IP地址字段来区分的分组。
2015-6-14 8
3)数据流标识符。一组IP和传输层的字段,这些字段能够
区别某个数据流的类型。下图所示为用于类型1和类型2的数 据流的标识符。
2015-6-14
22
IP交换的优缺点
优点:由于IP交换机把输入的用户业务流分成两大类,节 省了建立ATM虚电路的开销,因此提高了效率。 I缺点:只支持IP协议,同时它的效率依赖于具体用户的 业务环境。对于大多数业务为持续期长、业务量大的用户 数据,能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对于大多数业务为持续期短 、业务量小、呈突发分布的用户数据,IP交换的效率将大 打折扣,这时一台IP交换机只相当于一台中等速率的路由 器。
IP交换技术
主讲人:雷敏
2015/5/24
IP交换技术的概念 IP交换的工作原理 IP交换机的构成 IP交换中所使用的协议 IP交换的优缺点
2015-6-14
2
IP交换技术的概念
IP交换的基本概念是流的概念。一个流是从ATM交换机 输入端口进来的一系列有先后关联的IP分组,它将由IP交 换控制器的路由软件来处理。 IP交换的核心是把输入的数据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 是持续期长、业务量大的用户数据流,比如FTP、Telnet 、HTTP以及多媒体音频、视频数据等;另外一种是持续期 短、业务量小、呈突发分布的用户数据流,比如DNS查询 、SMTP数据、SNMP数据等。

第八章IP交换ppt课件

第八章IP交换ppt课件

第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当发送站A对默认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 如果第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 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
否则,第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 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第三层交换模块回 复其MAC地址,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第三层交换模 块回复其MAC地址,第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 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第二层交 换功能模块的MAC地址表中。之后,A再向B发送的数 据包便全部交给第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因此得以高速 交换。
2个子层: 汇聚子层 (CS) 分段和重组 (SAR)
为了提高交换网络的速率, 对ATM层作了尽可能的简 化,而ATM层未提供处理 的信元丢失、误传、时延、 时延抖动等与业务服务质
量密切相关的功能,由 AAL层完成。
ATM适配层-AAL1
•AAL1主要适用于信源和信宿间有严格定时关系且面向连接的CBR 类业务; •CSI标识不同的应用,如时钟信号传递和结构化数据传递等; •SC放置每个信元的序号,用于检测信元丢失及误插入。 •CRC-3和奇偶校验位用来保证序号域中信元序号的正确传输;
2008.4
交换式连接组网
表明了交换型局域网中交换 机所实现的功能,站点A和E,站 点B和F,站点C和D之间分别建立 起三条独立连接,从而实现站点 A和E、B和F、C和D之间数据包的 互发。很明显,交换式连接的局 域网以数据链路层的帧为数据交 换单位,围绕局域网交换机构成 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共享以太 网所带来的问题。
1
1 51
2
3 39
ATM适配层
AAL位于ATM层之上,这一层是和业务相关的,即针对不同 的业务,采用不同的适配方法。但都要将上层传来的信息流(长 度、速率各异)分割成48字节长的ATM业务数据单元,同时将

8第八章数据交换技术详解

8第八章数据交换技术详解

2.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方式可以进一步分成
提供数据报服务的分组交换和提供 虚电路服务的分组交换。分别简称
为数据报(DG, Data Gram)和虚电 路(VC,Virtual Circuit),在计算
PAD完成 拆装功能
机网络中有时又把它们 称为无连接服务(Con-
nectionless Service)和面向连 接服务(Connection Oriented)。
所谓虚电路方式.就是在传送用户数据前先要通过发送呼
叫请求分组建立端到端之间的虚电路;一旦虚电路建立后,属
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均沿着这一虚电路传送。最后通过呼叫 清除分组来拆除虚电路,如图8-7所示。
1.虚电路的建立
2.虚电路的特点
虚电路是在数据传送之 前建立起来的一条站与站之
共36页
12
间路径,但并不像电路交换有一条专用的线路。分组在每个节 点上仍然需要缓冲,并在线路上进行输出排队。各个节点不需 要为每个分组作路径选择判定。
一、分组交换工作原理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采用了报文交换的“存储-转发” 方式,但它改变了报文交换以报文为单位的交换办法,它把报文 分成许多比较短的并被规格化的小包(“分组”)进行交换和传输, 如图8-4所示。
共36页
9
1.分组长度选取
分组长度以16~4096B之间的2nB为标准分组长度,一般 选用的分组长度为128B,不超过256B(不包括组头)。分组头 长度为3~10B。
14
4.虚电路与数据报的比较
① 分组头;
数据报方式的每个分组头要包含详细的目的地址,而虚电路方式由于预先已
建立逻辑连接,分织头中只含有对应于所建立的虚电路的逻辑信道标识。
② 选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记信息表
0
LSR2
1
LER0 LSR0 LSR2 LER1
目的地址前缀 下一跳入端口 出端口 入标记 出标记 65.8 65.8 65.8 65.8 LSR0 LSR2 LER1 0 0 0 0 1 2 1 ----
--5 8 2
5 8 2
----
----
---
35
MPLS的连接拆除
连接的拆除也就是标记的取消。标记取消的方式主 要有两种。
6. LER和LSR所完成的功能有何不同?
39
11
IP交换的基本原理
1.几个重要的概念 (1)流 (2)输入输出端口 (3)直通连接 2.IP交换的工作原理 IP交换的工作过程可分为这样四个阶 段:
12
1)从默认信道上传来数据包
13
2)要求上游节点在所分配的VC上传送分组
14
3)从下游节点收到改向消息
15
4)在ATM直通连接上传送分组
第八章 IP交换技术
1. IP技术与ATM技术的融合 2. Ipsilon公司的IP交换技术 3. 标签(Tag)交换技术
4.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
1
学习要点:
1.了解IP交换产生的背景。
2.了解IP交换的种类。 3.了解IP交换的基本概念。 4.了解IP交换的基本特点和基本交换原理。 5.了解标记交换的特点和基本交换原理。 6.了解多协议标记交换的特点和基本交换原理。
标记分发协议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MPLS的控制协议,用于LSR之间交换信息,完成LSP的建立、 维护和拆除等功能。
29
转发等价类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
在MPLS网络中经过相同的LSP,完成相同的转发处理的一些数据 分组,这些数据分组具有某些相同的特性。FEC的划分通常依据网络 层的目的地址前缀或是主机地址。
24
什么是MPLS
MPLS是利用标记进行数据转发的。当分组进入网络 时,要为其分配固定长度的短的标记并将标记与分组封装 在一起,在整个转发过程中,交换节点仅根据标记进行转 发。
MPLS具有“多协议”特性,对上兼容IPv4、IPv6等 多种主流网络层协议,将各种传输技术统一在一个平台之 上;对下支持ATM、FR、PPP等链路层多种协议,从而 使得多种网络的互连互通成为可能。
7
特性 地址
选路协议 地址解析功能 ATM信令 IP映射至直通连接 专用协议
重叠模型 二套(IP和ATM地址)
IP和ATM选路协议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集成模型 一套(IP地址)
IP选路协议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实例
IPOA、LANE、MPOA
IP交换、标记交换、ARIS、MPLS
重叠模型与集成模型比较

采用计时器方式 通过LDP消息取消标记

36
MPLS交换节点的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
路由协议 (OSPF, BGP)
标记分发 协议
路由表
LIB标记 信息库 控制 单元
TCP/IP
ATM等交换机构 标 记 路 径
LFIB
转发单元
37
控制单元 (1)运行网络层路由协议,创建和 维护路由表。 (2)运行LDP协议进行标记分配和 分发,创建和维护标记信息表LIB。 同LSR。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就是数据分组沿LSP进行转发的过程
拆除连接
拆除连接就是通信结束或发生故障异常时释放LSP的过程
31
MPLS的连接建立
连接建立的驱动方式
拓扑驱动、请求驱动、数据驱动(不同方式对分组转发的影响)
标记分配与分发
标记分发:上游标记分发和下游标记分发 下游标记分发:下游自主标记分发、下游按需标记分发
20
标签分配与选路功能
标签分配方法: 1)下游分配 2)下游按需分配 3)上游分配
Tag可支持的选路功能:
1)基于目的地的选路 2)分级选路
23
4.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什么是MPLS MPLS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基本概念 MPLS基本交换原理 交换节点LSR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
o 需要地址解析功能
CIP、LANE、MPOA是重叠模式
5
CIP——Classical IP over ATM
6
IP 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2)
集成模式
o 单一的IP地址空间 o 单一的IP选路协议 o 需要控制协议(将3层的选路信息映射到2层直 通交换机制) Ipsilon的IP交换、Tag交换、MPLS是集成模式
连接建立过程
32
LSP的建立过程
33
MPLS的数据传输
入口路由器的处理过程
数据分组到 LSP 的映射、将数据分组封装成标记分组、将标 记分组从相应端口转发出去
核心路由器的处理过程
依据标记进行转发
出口路由器的处理过程
弹出标记、用网络层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下一跳
34
LSP上的数据转发
8
2. Ipsilon公司的IP交换技术
IP交换机的体系结构 IP交换的基本原理
9
IP交换机的体系结构(1)
10
IP交换机的体系结构(2)
IP交换机由IP交换控制器和ATM交换器构成。
IP交换控制器:驻存了控制软件的高性能处理机 控制软件:选路软件+扩充软件(流的判别、Ipsilon流管理协 议、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
转发单元 (1)标记分组的转发,包括标记交换(出口 标记代替入口标记)与标记分组的封装。 (2)网络层分组的转发。 入口LER: (1)数据分组到LSP的映射。 (2)给数据分组加标记封装成标记分组。 (3)作为标记分组转发到下一个LSR。 出口LER: (1)将标记从分组中删除。 (2)作为网络层分组转发到下一跳。 (3)入口LER和出口LER均可实现网络层分 组的转发。
LSR
LER
LSR与LER的比较
38
思考题:
1. 重叠模式和集成模式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2. IP交换机是如何构成的? IFMP协议和GSMP协议 在IP交换中完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 Tag交换所必需的组件是什么?各完成什么功能? 4. 试简要叙述采用下游分配标签的Tag交换的过程。 5. MPLS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标记交换路由器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
o 边缘路由器LER(Label Edge Router)
o 核心路由器LSR
标记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ing Path)
MPLS网络为具有一些共同特性的分组通过网络而选定的一条通 路,由入口的边缘交换路由器,一系列核心路由器和出口的边缘交 换路由器以及它们之间由标记所标识的逻辑信道组成。
IP交换的整个过程请按
观看
16
IP 交 换 的 两 种 路 由
17
3. Tag交换技术
Tag交换的组件
Tag交换的基本原理
18
Tag交换组件
Tag交换节点由转发组件和控制组件构成。
(对应于IP交换中的ATM交换器和IP交换控制器)
转发组件:可以进行标签交换的Tag交换器。 Tag交换器中具有标签转发信息库。其信息是在控制驱动时将 路由映射到标签而形成的。 转发组件的转发机制是基于对固定长度的短标签的精确匹配算 法,而不是在网络层采用传统的最长匹配算法,并且转发机制独立 于网络层协议。
REQ(65.8)
0
LER0
1
LABEL(5)
0
LSR0
1 2
) 5.8 (6 REQ
0
LSR1
Q( RE
1
) .8 65
2) L( E B LA
0 2
LER1
1
出端口
8) EL( LAB
路由表 目的地址前缀 下一跳入端口 LER0 LSR0 LSR2 LER1 65.8 65.8 65.8 65.8 LSR0 LSR2 LER1 0 0 0 0 1 2 1 ----
控制组件:选路功能、生成标签和网络层路由的捆合信息、在 Tag交换器之间传送标签捆合信息。
19
Tag交换的基本原理
1)传统路由协议hop-by-hop方式基于目的地址的选路 2)标签分配和标签的捆合,形成标签信息库TIB 3)基于标签的数据转发 4)通信结束,标签清除 Tag交换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
标记(Label)
它是一个短的、具有固定长度、仅在相邻 LSR 之间有意义、用来 标识和区分转发等价类FEC的标志。
标记映射
将标记分配给FEC。
30
MPLS基本交换原理
MPLS交换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信息传送要经 过以下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对于MPLS来说,建立连接就是形成标记交换路径LSP的过程
25
传统IP交换技术
26
MPLS技术
27
MPLS体系结构
LER
标记交换路径 LSP
IP
LER IP LABEL
LSR
IP LABEL
LSR
LER
IP LSR
标记分布协议 LDP
LABEL
LER
标记分布协议 LDP
LSR
LER
标记分布协议 LDP
IP
LER LER
28
MPLS相关基本概念(1)
流的判别:用来判别通过ATM连接传送的数据流。
Ipsilon流管理协议(IFMP):IP交换节点之间的协议,用于2 层标记(VCI)的分配,一个节点通过该协议通知相邻节点将某一标 记与特定的IP流相关联。 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GSMP):是IP交换机内部IP交换控制器 与ATM交换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用于IP交换控制器控制ATM交换器 的工作。 ATM交换器:ATM交换结构+输入/输出端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