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知识汇编

合集下载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昼夜交替①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时间里,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产生昼夜现象。

②昼夜交替的形成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若是东经则为东时区,若是西经则为西时区。

某地所在时区=某地经度/15 余数〉7.5,则+1;余数≤7.5,舍去。

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序号,西时区为西经,东时区为东经。

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一条人为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如图所示)。

(3)0时经线0时(地方时)经线是一条自然界线,它是随地球自转运动而不断变化的,0时经线的东边比西边日期早一天,日界线和0时经线可以重合,即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高二地理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高二地理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高二地理自转和公转知识点高二地理课程中,自转和公转是天文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是理解地球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即一个恒星日。

1. 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部分不断向西移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2.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除了昼夜交替,自转还导致了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因此世界各地的时间存在差异。

此外,自转还会引起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如赤道地区因受到太阳直射而气候炎热,而两极地区则因太阳斜射而气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约为365.25天,即一个回归年。

1. 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且地球的自转轴有倾斜,所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

2.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公转还会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正午时分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也会发生变化。

在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阳光直射,因此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而在冬至日,情况则相反。

三、自转与公转的结合影响自转和公转的结合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物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导致了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这对于农业生产、动植物的迁徙和繁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地球的运动还影响了海洋的潮汐现象,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的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讲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讲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讲解要点一: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①昼夜产生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昼夜交替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③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2.判断晨线和昏线的主要方法①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

②时间法: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和某一纬线(极圈)的切点,时间是固定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晨昏线与某一纬线(极圈)的切点为0时(24时)或12时,据此也可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

③昼夜半球法:昼半球以东为昏线,以西为晨线;夜半球以东为晨线,以西为昏线。

【典型例题】读“某时刻光照图”(如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是________日的光照图。

(2)此时晨昏线圈与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其中晨线的经度是________,昏线的经度是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两点中的________点,其经纬度为________。

(4)这一天南京昼长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解析:(1)一年中只有春秋二分日,晨昏线圈才与经线圈重合,因此该图是3月21日或9月23日的光照图。

(2)已知0°经线向东60°为昏线,因此昏线为60°E,则晨线为120°W。

(3)春秋二分日时,昏线地方时为18点,因此12点的经线为30°W。

(4)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

答案:(1)3月21或9月23 (2)120°W 60°E(3)P 0°,30°W (4)12小时22时要点二:地方时与区时、日界线1.地方时的确定: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就有因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的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的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地球自转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地理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球自转的定义、原理、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心进行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地轴,通过南北两极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分别为南极点和北极点。

地球自转的周期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一般认为是23小时56分4秒。

二、地球自转的原理地球自转的原理是由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所决定的。

地球的自转轴与垂直于地球公转平面的轴线之间存在一个夹角,被称为倾角。

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总是保持相对不变的方向,这导致了地球自转的现象。

三、地球自转的影响1. 天空现象: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

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一侧时,该侧为白天;而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照射不到的一侧时,该侧为黑夜。

2. 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许多自然现象。

例如,地球自转造成了风力、海洋洋流、地理气候等的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测时工具:地球自转周期的稳定性使得地球自转成为了时间测量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际标准时间(UTC)就是以地球自转为基础来确定的。

四、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1. 赤道与极圈:地球的自转轨迹形成了地球上的赤道和两极圈。

赤道是地球上纬度为0°的圈,极圈是地球上纬度为90°的两个圈,分别是北极圈和南极圈。

2. 赤道日与极昼:由于地轴倾斜的原因,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日照时间。

赤道上的地区每天都会有12小时的昼夜交替,而极地地区会出现长时间的极昼或者极夜。

3. 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组合运动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间均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了地球自转的定义、原理、影响以及相关知识。

地球自转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天空和自然现象,还在时间测量和四季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最新考纲: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2.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晨昏线1.晨昏线的类型(1)直线型(2)弧线型2.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线平分赤道。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

(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日、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3°26′。

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如下图所示。

(α=β)(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切点的地方时为0:00(24:00)或12:00。

(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3.晨昏线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图中为昏线,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为晨线,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地方时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③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或24时),要么是12时。

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或24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

(3)确定日期和季节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

地球自转及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及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及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以西向东的方向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小时约1670公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以下几点:1.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是导致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自转时,由于地球不断地转动,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情况就不同,从而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地球上的一半是白天时,另一半则是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2.形成地球的自转力:地球自转也产生了一个叫做科里奥利力的力,这个力会影响到大气、水流、岩浆运动等地球上的物理过程。

科里奥利力会使得气候系统趋于稳定,影响风向和水流方向。

它还与飓风、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展密切相关。

3.形成地球的赤道膨胀:地球自转引起了赤道膨胀的现象。

地球赤道的周长要比两极的周长长,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地球的赤道半径要比极半径大。

这种膨胀使得赤道地区的气候较热,植被生长繁茂,而极地地区则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4.形成地球的地球仪:地球自转的概念也是地球仪的基础,地球仪是一种用来研究和表示地球自转、公转及地球其他运动的仪器。

通过地球仪,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以及地球上的经纬度、地理位置等概念。

5.为航海和导航提供参考:地球自转对航海和导航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引起了经度的变化,所以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差,可以获得准确的经度信息,从而在航海和导航中能够确定位置和方向。

总之,地球的自转对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科里奥利力、地球赤道膨胀、地球仪的构建以及航海和导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多样化,气候差异明显,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活动。

对于人们来说,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和地理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笔记一、地球自转。

1. 概念。

-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

-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360°59′,时间为24小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单位。

4. 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两极点线速度为0。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交替。

- 成因。

-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是黑夜;同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 周期。

- 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 意义。

-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 地方时。

- 产生原因。

-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的时刻。

- 计算。

-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所求地方时 =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法,在西边用减法;经度差的计算为同减异加,即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个东经一个西经相加)。

- 特殊的地方时。

-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与直射点所在经线相对的经线(同一经线圈的另一半)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产生着重大影响。

地球运动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自转以及地球轨道的倾斜导致的四季变化等现象。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本文将对地球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线上的旋转运动,其特点如下:1. 自转轴: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北极连接南极的一条线。

自转轴的向北倾斜大约23.5度。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我们通常以一天为单位计时。

3.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从地球的西边看向东边,地球表面的东方是自转的顶点。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日出日落和昼夜交替的现象产生。

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经度和地方时间的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其特点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近似为椭圆形,我们称之为地球轨道。

地球轨道的形状与轨道上的位置对应了季节的变化。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称为一年,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天。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固定的,平均每秒约为29.8公里。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周期性地变化。

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会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北移动,标志着春夏秋冬的变换。

三、地球轴的倾斜和地球的倾斜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轴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之间的夹角。

地球轴的倾斜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换。

1. 四季的变化:地球轴倾斜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了四季的变化。

2. 极昼和极夜:地球轴倾斜导致了北极圈和南极圈地区出现连续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在极昼期间,该地区会连续24小时享受阳光;而在极夜期间,该地区将持续处于黑暗状态。

四、地球运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地球运动不仅影响着季节的变化,也对地球的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自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自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自转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南北极点为0;60°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知识点2: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

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是一个大圆。

①晨昏线的特点: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 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即图2中①α=①β。

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时差(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①地方时定义: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相比,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因此,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向东加,向西减。

计算方法:所求经线地方时=起算地方时±时差(注意:东+西-;计算结果①24 日期加上1天,时间减去24小时;计算结果< 0日期减去1天,时间加上24小时;同为东经或西经,经度差为两者差值;若一东经一西经,经度差为两者之和)① 时区: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全球共24个时区。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为“生物钟”现象)。

二、使地表温度相对均匀,不让一部分地面长时间受阳光加热而过热,一部分长时间收不到光照而过于寒冷,气候相对稳定的条件,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一。

三、自转是地磁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磁场保护着地表生物免受宇宙高能粒子的辐射。

没有地磁场,被阳光直射的区域均不适合生物生存。

此外,地磁场还与很多生物的生理活动有直接关系(如迁徙)四、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转偏向力又是全球几大风带和洋流的形成原因之一,没有地转偏向力世界气候不可。

自转规律:速度、周期地转偏向力:河岸侵蚀风向偏转:如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洋流流向偏转:如秘鲁寒流离岸实验模拟:伞光照图(侧视、俯视、斜视、变形、局部)与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某经线的交点(日出或日落)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春秋分除春秋分外,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即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地方时为0时或12时日出先后顺序(晨昏线的移动)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地方时计算我国太阳接近正南:接近12时春分时我国各地升旗时间已知该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确定该地经度已知经度求时区:区时计算夏令时日界线:今天或昨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计算经过多长时间进入新的一天由某天范围计算某经度地方时由某地区时计算某天范围地球公转示意图公转方向局部:某一节气光照图(注意图中所绘的'公转方向)画某一天地球位置:如2001年10月4日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经度的确定:地方时为12:00所在经线纬度确定:正午太阳高度为90°移动方向:某季节某日内:由东向西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黄赤交角变为0°黄赤交角变为35°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纬度的变化,随季节的变化)某段时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某日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由昼夜长短确定纬度高低(注意半球)由昼夜长短确定节气或月份(注意半球)由某段时间的变化确定季节或月份昼长变化幅度大小:纬度越低,幅度越小由日出时刻确定昼长:昼长=(12-日出时刻)×2飞机上日出早由昼长确定日出时刻:日出时刻=12-昼长/2由夜弧确定日出时刻由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两者互余由某纬度日出时刻确定月份(季节):由日出时刻确定昼长。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总结归纳地球与地球仪知识1、地球形状与大小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经度与纬度东经与西经分界线:0°经线与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如何判读东经、西经:按地球自转方向,往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往西越大为西经。

南纬与北纬分界线:0°纬线(赤道)为界如何判读南纬、北纬:往南度数越大为南纬,往北度数越大为北纬。

3、经线的应用划分东西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0°→→→→160°E为东半球20°W→→→→180°→160°E为西半球4、纬线的应用(1)划分南北半球: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划分低、中、高纬:30°N/S与60°N/S为标志低纬:30°N--30°S 中纬:30°N/S--60°N/S 高纬:60°N/S--90°N/S (3)划分五带:23°26′N/S与66°34′N/S为标志热带:23°26′N--23°26′S北温带:23°26′N--66°34′N;南温带:23°26′S--66°34′S北寒带:66°34′N--90°N;南寒带:66°34′S--90°S5、经纬线(度)的综合应用(1)确定位置:明确经线与纬线【见地图册P1】a.方格状经纬网图:“横纬竖经”b.极地经纬网图:“圆纬直经”(2)确定方向【见地图册P2】a.东西方向确定:同东经度区:度数越大越在东;同在西经区,度数越大越在西不同经度区:两地经度数和<180°,东在东,西在西两地经度数和>180°,东在西,西在东b.南北方向确定:同在北半球,度数越大越在北;同在南半球,度数越大越在南不同半球:北纬位于北,南纬位于南(3)两点间距离【见地图册P1】1)纬度与距离a.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110)kmb.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A°的经线长度约为A*111(110)km2)经度与距离a.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110)km,b.任何一条纬线(d °)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COSd °*111(110)km,(60 °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c.任何一条纬线(d °)上、经度相差h °的纬线长度为S = h °* 111 * COSd °( h °=两地经度差;d °=当地的地理纬度;S=实际距离)(4)确定最短航线——通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见地图册P2】a.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最短航线劣弧就在该经线上b.两地经线度数和=180°,最短航线过极点...的劣弧段c.两地经线度数和≠180°,最短航线为不过极点....的劣弧段地球运动知识总结归纳1、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2、在北半球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测点的纬度3、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周期:23时56分4秒一恒星日(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处处相同,均为15°/时线速度: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地理知识地球自转

地理知识地球自转

地理知识: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多种,包
括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地球形成的原理等。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地球自转及其相关知识。

地球自转的概念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轴线是一个想象的直线,两端分别穿过地球的南北两极。

地球自转时,地球像一个巨大的陀螺一样,围绕自身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的影响
1. 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处于太阳的照射下,因此产生了白
昼和黑夜的交替。

这也是造成地球各地时间不同的原因之一。

2. 季节的变化
地球自转不仅使得白昼和黑夜的交替,还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
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受到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3. 地球形成的原理
地球自转也是地球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在形成过程
中的原始火星物质构成了地球自转的动能,使得地球开始自转并保持至今。

地球自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有两个重要特点:自西向东的顺时针自转和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的自
西向东的顺时针自转导致了地球上气候和环境的差异,而自转周期则决定了地球上的一天长短。

结语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及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传播。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增进对地球自转的认识。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1、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说从地球的西面向东面旋转。

因此,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是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一致的。

2、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而两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约为每小时0公里。

因此,地球的自转速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地球有四季的重要原因之一。

3、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上的各种现象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的昼夜交替、气候的变化、地球引力场的分布等都与地球的自转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地球自转的原因1、地球形成的旋转地球形成时,由于原始气体和尘埃云的自旋运动,使得地球自身也具有了旋转的动能,这也是地球自转的最初原因之一。

2、行星的守恒运动地球自转是地球守恒角动量的结果,由于地球形成时的旋转和外源能量的影响,使得地球具有了守恒角动量,导致了地球的自转。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意义1、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产生了昼夜的交替。

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由于地球只有一面在太阳的照射下,所以产生了昼夜的交替。

2、气候变化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气压、风向、云雨等气候要素都具有了明显的分布规律,这也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地球引力场的分布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上重力场的非均匀分布,由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使得地球赤道处的重力最小,而两极处的重力最大。

4、地球磁场的产生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的激磁场,导致了地球有了类似巨大磁铁的磁场,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都具有着重要的保护意义。

四、地球自转的测定方法1、日晷法利用日晷的影子来测定地球的自转周期。

通过观察日晷影子的移动,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地球的自转周期。

2、星测法利用恒星的位置来测定地球的自转速度。

通过观察恒星在天空中的运动,可以测得地球的自转速度和方向。

3、地震波法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来测定地球的自转速度。

会考地理知识点

会考地理知识点

会考地理知识点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原理和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轴线称为地轴,地轴的北极和南极分别位于地球的两端。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天。

地球自转的主要影响是地球的日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时间计量。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才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此外,地球自转也决定了时间的划分,不同地区因为经度的不同,所以在同一时间可以有不同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不仅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分布。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地球在不同季节距离太阳的距离不同,这就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南半球离太阳较近时,南半球就是夏季,北半球则是冬季;而当地球南半球离太阳较远时,南半球就是冬季,北半球则是夏季。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紧密联系的。

地球自转的轴线倾斜是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上的气候、季节、昼夜交替等现象才得以产生。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长不同,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

另外,地球的公转也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影响了农业、渔业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球的自转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时间计量,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的气候分布。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相互联系的,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地理
意义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下面是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供参考。

1、昼夜更替:
此处需要注意,容易明白得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 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来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点时与区时:
(1)地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显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点时。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通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点时12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经度相同的地点,地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点,地点时不同。

南、北极点不计地点时;东早西迟;
经度每隔15°,地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点时相差4分钟;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就为大伙儿分享到那个地点,更多杰出内容请关注高考地理知识点栏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1)侧视:自西向东(如图A)。

(2)俯视⎩⎨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如图B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如图C
[问题导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坐地”位置是在赤道附近,“日行”方向是自西向东。

2.周期
3.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
[(1)同海拔的两地,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反之越大。

(2)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图中甲位于夜半球,乙位于昼半球,AOB 线为晨线。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3)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温馨提示]
(1)昼夜现象是指不发光、不透明的地球被分为昼夜半球的现象,而昼夜交替是某地由夜到昼,再由昼到夜的不间断的循环变化过程。

(2)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2.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3.产生时差
(1)地方时:①定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日界线⎩⎪⎨⎪⎧
自然界线:地方时为24时 或0时 的
经线
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
沿180°经线
[问题导思]
1.每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什么选在北京时间晚8点整播出?
提示: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关注的节日,北京时间晚8点,全球正值同一天。

2.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则地球上哪些现象会发生改变?请列举三条以上实例。

提示:①日月星辰西升东落;②地方时东晚西早;③水平运动物体(包括河流、气流)偏向会是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④太阳日将比恒星日短。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图文结合 易学好记
(一)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

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

(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
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45°
15°
=15:00,
F 点地方时为:24:00-45°
15°
=21:00。

(二)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

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

如下图所示:
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 地起飞,经过m 小时飞行,降落在B 地,求飞机降落时B 地的时间。

降落时B 地时间=起飞时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地球上日期的变更 先学后用 融会贯通
由于地球自转,一般情况下,地球上都有两个日期,我们在进行时间的换算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的变更,因此我们应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大致和
180°经线重合
0时所在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
2.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3.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 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例如:
(1)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2)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3)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晨昏线的特点与判断 先学后用 融会贯通 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

(5)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
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根据上述方法可知图1中BC为晨线,AB为昏线,图2中EF为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