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概念与周期性原理
(二)不同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其特 点
1、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与特点
2.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与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周期性原理
阶段性 时效性 交替性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状况评价
推广度 推广率 推广指数 科技进步贡献率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
成果的质量 成果转化系统的完善性 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与需求 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与投入保证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概念与周期性原 理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主要教学内容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概念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原理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创造出来并且得 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 用的知识产品的总称。
(一)成果的质量
先进性 成熟性 效益性 适应性 实用性
(二)成果转化系统的完善性
完善的成果转化系统包括成果的产出、 鉴定与推广系统。
(三)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与需求
科技成果的推广,需要在农民和农业企业 认识、接纳的前提下,首先产生科技成果 的需求,然后在推广人员和生产者的共同 合作下,经过具体的生产操作,使科技成 果的效益发挥出来。
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
四步 ▪选题、论证和方案设计 ▪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 ▪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 ▪调查、总结和完善提高
三新 ▪发现 ▪发明 ▪改进与提高
▪两个意义(学术、实用) ▪一个前提(社会认可)
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与特点
(一)不同性质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其特 点
1.基础性研究成果及特点 2.应用性研究成果及特点 3.开发性研究成果及特点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答案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答案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一、名词解释:1、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代替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创新的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如何采用一项农业创新的过程.3、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及应用的过程。
4、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
5、创新: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
二、填空:1、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2、无限性、有限性、周期性、创新成果3、S扩散理论4、投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5、世袭式扩散三、简答题:1、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
3、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传习式扩散方式、接力式扩散方式、波浪式扩散方式、跳跃式扩散方式。
4、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立即见效的技术和长远见效的技术、一看就懂的技术和需要学习理解的技术、机械单纯技术和需要训练的技术、安全技术和带有危险性的技术、单项技术和综合性技术、个别改进技术和合作改进技术、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
四、论述题:1、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答:首先是经营条件的影响,农业企业及农户的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经营条件好的农民,他们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地面积,有比较齐全的机器设备,资金较雄厚,劳动力充裕,经营农业有多年经验,他们对创新持积极态度,容易接受新的创新措施。
其次是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主要取决3个因素,第一技术的复杂程度,第二技术的可分性大小,第三技术的适用性。
再有就是看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了农民的年龄、户主的文化程度、还有家庭关系的影响。
最后是其他社会、政治因素包含了这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第二社会机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还有政治因素的影响,以上这些是影响农民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和评估不明确,限制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解决农业科技成果供资金和 税收优惠,鼓励科技成果转 化。
合作合作
加强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 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 成果的转化。
科技培训
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 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应用能力。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 农业生产成本的过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
提高农业产能
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可有效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的环境友好型,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动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为农民提供更多增值产品和服务,增加收入来源。
成功案例
1
山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科研成
浙江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2
果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实践,推动了农业 产业发展。
结合浙江的特色产业,将科技成果应用
于乡村振兴和农产品加工领域。
3
湖北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了湖北农业的产业 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
结论及展望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科技和农业的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效率和质量。
示范推广
选取合适的农田进行示范推广, 验证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
培训和普及
为农民提供培训和科技普及活动,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
1 缺乏科技转化机制
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和平台,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 农民接受度低
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及主要途径
乡 的农业示 范区, 许多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转化都得 到各级政府部 门、 农业推广部 门、 各种农业专业协会和数
量广大农户 的认可 , 以及科研管理部 门等社会各界的认同。通过这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示范 、 展示 、 推广
一
、
农 业科技成 果转 化基本模式
【 ) 府主 导 的科技 开发 区模 式 一 政
以招商遴选优秀的科技企业 +完备 的技术开发 区 +高效率的服务 队伍 + 优秀项 目 培育辐射 区为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基本模式。遴选 的优秀科技企业要求创新能力强 、 技术含量高、 社会影响力大 、 辐射范围宽以及资 金投入大 , 适合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 , 这种模式适合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集群转化 , 集中展示和实施l l 1 。农业科 技 开发区必须具备农业科技成果引进 、 示范 、 展示 、 培训 、 研讨 、 推广 、 辐射等一站式 的综合服 务功能和完备而 良好 的 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类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的优越性在于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集群开发和综合实 施, 提升 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能力 , 整体提升当地农 民和企业的科技素质 , 开拓视野 , 自觉接受农业科技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 9 2
作者简介 : 徐士铁 (9 0 )男 , 1 7 一 , 沈阳市辽 中县农村经济局农艺师 , 农产 品质 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 从事
・
14・ 5
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第 1 3卷
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这种运作模式适合动植物优 良品种 、 新肥料 、 新技术和新农药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首先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有:原理构思、试验研究、中试或区试、推广应用四个发展阶段。
首先是原理构思阶段,即根据实用目的提出新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方案;二是试验研究阶段,即按照新的构思进行试验研究,目的是研制出新配方、新工艺、新品种或新栽培管理技术。
三是中试或区试阶段,即在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放大,进行完善、定型、整合、规范、品种标准制订等,并将中试产品投放市场,接受市场或有关部门的检验,以便反馈信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是推广应用阶段,即形成能够顺利进入市场推广应用的产品(新配方、新工艺、新品种等)并建成新的生产线或推广应用新的技术,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上述四个阶段共同构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阻碍其顺利转化。
我国农业转化包括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转化方式,并且这两种方式也并非泾渭分明,经常是相互包含的。
还有就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的转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过程,就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但是,必须明确:农业科技成果除了被直接物化于农业生产外,如被其他行业领域和综合管理部门采用了,都应视为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
农业现代化让“藏粮于技”科技对于农业有何重要性?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
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增加信息流通的价值,是科技转化的必要条件。
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
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是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
1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1)科技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的含义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广义的转化:是指农业科技成果在科技部门内部、科技部门 之间、由科技领域向生产领域的运动过程。 狭义的转化:是指对有实用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 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的运作过程。即从成果产生到发挥出三大效益的运作过程。 表现形式:即是将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 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通过在生产上推广应 用,产生“三大效益”,并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包括: 基础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转 化为开发性研究成果。
三、农业科Leabharlann 成果的概念及类型(2)方法技术类无形科技成果 ①技艺形态成果(操作型成果,非物化型成果)
以技艺形式存在,以科技人员为技术载体,需要通过技术培训,巡 回 指导,现场示范等方式进行传播推广的非物质形态成果。如耕作栽培 技术 ,病虫防治,果树修剪,大棚生产,食用菌生产,养殖技术(畜禽、经济 动物)。
(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系统生产率等)
四、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三)自然扩散性(又称开放性) 许多农业成果研发和示范均在露天公开田地上进行(少
数在室内或保密条件下),而生产田地具有开放性,生产者 易于效仿。因此,农业科技成果一般保密性比较差。很容易 形成自动扩散,不推自广。这一特点使得大多数农业科技成 果不易形成商品或专利。在推广过程中,有时农民作为二传 手可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科技成果的概念与内涵
西方许多国家,对科技成果的认定有两种形式: 1、专利
2、论文 高级奖项:如国家、国际上学术团体授奖,如英国皇家科学 院、诺贝尔奖等。 普通奖项:一般学术团体或专门研究会授 奖。奖品一般只是一枚奖牌或一张奖状(证书),经济利益 主要通过市场获得。我国除了参照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实 行专利制度外,对按照规定程序,经立项、正规试验、权威 鉴定、充分肯定的项目结果,亦可称为科技成果(包括获奖 和未获奖成果),成果奖级,一般分为国家级、部(省) 级 、市级等级别。种类一般分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 奖、科技进步奖三大类。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及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及转化》一、农业科技成果分类(一)企业技术。
企业技术商品性较强,如良种、新型肥料、饲料、疫苗、农机具及配件等,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和独立性。
所谓排他性是指该技术只要被某人消费,其他人就不能消费,例如生产上用的玉米杂交种,某农户采用后,其他农户就不能再使用。
对于这类技术,必须经过支付技术价款和转让费后才能应用,技术持有者能够独占技术的产权。
竞争性是指在使用技术时,如果数量一定,某农户使用多了,其他农户就使用少。
独立性是指,在使用技术时,不会对他人带来外部影响。
企业技术包括良种、苗木繁育技术,肥料及配方技术,农药配置及使用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农用航空技术,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饲料及配方技术等。
(二)公共技术。
公共技术多为公益性的非物化技术,如作物栽培方式等农艺技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等,具有非竞争性和不可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该类技术为所有农户等量消费,每个人的消费量与社会的总消费量相等,个别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总供给量,不存在消费量上的竞争限制。
如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某一农户的采用,并不影响其他农户的采用。
不可排他性是指所有的农户可以平等地使用技术,且每一个农户的边际成本为零,在技术的使用上,没有竞争限制。
这一性质决定了技术用户可以不经过技术持有人同意,不用支付技术价款,就可以应用,技术持有人难以保守技术秘密,不能独占其产权,要想阻止没有付费的农户使用该技术的行为是很难的,即使勉强去推行,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很难消除所谓搭便车问题。
公益性技术包括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等。
(三)准公共技术。
准公共技术具有排他性和非独立性。
非独立性是指农户在应用技术时,除农户本身外,还对其他农户产生外部的影响,如果是促进了他人的效益,即为外部正效应,如对农户的技术培训、防疫技术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1、科技成果的转化
❖ 转化是一个大概念,某一农业科技成果 由基础性向应用性(如新品种的选育), 或由应用性成果向推广应用推进过程中 的每一段发展,不论形式如何,规模大 小,都应称为转化。
❖ 转化不仅包括应用研究还应包括应用和 推广两个方面。
2、科技成果的推广
推广:是指事物的适用范围或其作用范 的扩大。
许进入生产领域的新品种类物化成果。
❖ 专利局受理并授权的各类农业专利也视 同为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界定的依据
❖ 《中国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奖条例》 ❖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件》 ❖ 有关部委制定的新品种、新产品审定
办法实施细则
❖ 从鲁麦1号杂交选育到1997年13个新品种 的选育过程,属于应用技术研究过程
❖ 这两个过程是利用经典遗传理论向使用技 术转化的第一个大阶段,主要由山东农业 大学和有成鲁麦1号开始, 所进行的配套技术研究与扩繁、示范等, 是将应用技术成果扩散应用到生产并产 生效益的过程,属于转化的第二个大阶 段。
❖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推广和应用两个 系统完成。
(二)转化与推广相关概念的 界定
❖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过程的称谓有三种提法:
一曰“转化”
二曰“应用”
三曰“推广”
❖ 没有统一的认识标准,因而必须依据人类从认 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顺序,对相关概念加之界 定,以避混淆。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划分
❖ 任何一项基础性理论成果,必须首先 由研究系统完成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 的 转化过程,然后才能进入推广和应 用系统(但应用性技术成果则可直接 进入),实现由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 的飞跃。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济承受能力等)
(四)政策与资金
主要包括前述的“国家环境”和“投资环境”两大部分。(政
策导向,资金支持)
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一项农业科技成果从立项研制到形成生产力,一般包 括3个部分:
成果产出系统(研究系统) 成果扩散系统(转化系统)
成果采纳系统(生产应用系统)
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转化要素组合,转化过程,转化模式图
成果研制 (科技领域)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成果扩散、传播 (推广领域)
成果采纳 (生产领域)
一、科技成果的概念与内涵
西方许多国家,对科技成果的认定有两种形式: 1、专利 2、论文
高级奖项:如国家、国际上学术团体授奖,如英国皇家科学院、诺贝尔
奖等。 普通奖项:一般学术团体或专门研究会授奖。奖品一般只是一枚 奖牌或一张奖状(证书),经济利益主要通过市场获得。我国除了参照 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实行专利制度外,对按照规定程序,经立项、正 规试验、权威鉴定、充分肯定的项目结果,亦可称为科技成果(包括获 奖和未获奖成果),成果奖级,一般分为国家级、部(省)级 、市级等 级别。种类一般分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类。
多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度 可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平均推广度。
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
(三)推广率
是评价多项成果推广程度的指标,是已推广成果的数量占成 果总量的百分比。 推广度 =(已推广成果项数/成果总项数)*100%
(四)推广指数
是同时反映推广率和推广度的共同指标。
第3章 成果转化
(二)转化系统体系建设
1.应用成果产出系统 2.成果鉴定系统 3.技术推广系统
第二节 科技成果转化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
1.转化主体
能力的人及其机构
2.转化客体
象,又是采用对象
3.转化受体
具有从事转化工作认识和实践 具体的技术成果,既是作用对 采用科技成果的生产者或单位
主体
客体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 (1)商品性 (2)特异性 ( 3)时效性
物化类有形成果有较强的商品性。物化成果本身既 有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又有物质含量和一般商品价值, 在交换过程中易于量化,看的见,摸的着,购买者乐于
接受。 在应用过程中见效快,效果虽有弹性,但变化底线
较高。在技术市场中购、售双方均能获利,具备较强的 商品属性。这一属性在我国现行小规模生产体制下,又 极易派生出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分散性
这类成果是在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物质 技术或方法技术过程中取得的,它既蕴涵有认识自然 的成分,又具有改造自然的潜在功能,是理论联系实 际的桥梁。
在科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协调农业生物与 环境之间关系,优化配置各种自然资源,防止有害生 物和不良环境对农业的侵害,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 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主要依靠应用性成果
在重大农业科学技术问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有一 定创新性,先进性和独立应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阶 段性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第8单元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和解决途径
(二)、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限制因素的对策
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多出创新性成果农业科研机 构是出创新性科技成果的源头,也是提高国际农 业科技竞争力、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的基本力量。
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成果转化和推广 市场行为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对其成果进行
政府 主导
自成 体系
自上 而下
社会 公益
分类
“科技+基地(试验区、示 范区、辐射区)”转化模式
案例
“科技+基地(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转化模式
成果
推广技术 198 项,辐射面积644.6万公顷,增产粮食 84亿斤,取得经济社会效益 44.2 亿元(信乃诠,2001)
“科、教、推”三 结合转化模式
1.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和效率评价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评价
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和效率评价
转化率 推广度 推广率
推广 指数
平均推 广速度
农业科技进 步贡献率
转化 周期
转化率
是指科研成果自鉴定之日起,到生产上普及推广之日起的时间。
转化成 果数
转化成果数是指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的成果数
推广度
推广率
化 的
相
关
理
论
基
关联理论
农业推广工作范围
辅导系统
传播 沟通 组织 教育 反馈
目标系统
注:辅导系统包括农业推广人员、农业推广机构、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经济) 目标系统包括农民、农民家庭家族、环境因素(生产、社会、文化、经济)
成果采纳率
创新扩散理论
转化最佳期
农业科技成果 推广过程常态
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培训课程
2.按成果的表现形态分类
(硬科学成果)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指借 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 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 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 果。 (软科学成果)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 指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 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技巧,通常以图纸、 音像、配方、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等形 式表现出来。
其次应坚持实行开题论证制度。
最后对立项的课题要周密设计,准确地提出研究 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各年度预定研究进度安排,明确 研究的内容和主攻的关键以及研究的方法、措施,确 定试验设置和处理及观测分析的项目。
2.观察、思维和试验验证
第一在观察时建立准确、具体、清楚、实用 的文字、影像记录。 第二在选题和主攻方向、实验构思和总体技 术方案设计、科研动态的搜集和信息的利用、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等方 面,凭思维作确定。 第三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观察力, 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一般而言,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基础 在投入期,速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成熟期。
一项农业科技成果产生以后,应当及时进行试验 示范,加快发展期推广速度,使其尽快进入成熟 期,并尽可能延长成熟期时间,避免过早衰退。
在农业推广工作中,一方面要搞好农业科技成果储备工作,不 失时机地引进和开发新的成果,保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连续 性,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选择交 替点,既要保证前项成果充分发挥效益,又要使后项成果及时 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交替点过早过晚都不利于总体效益的发 挥。一般认为,两项成果的最佳交替点,应该是前项成果处于 成熟期的终点,后项成果处于成熟期的起点或者处于发展期。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
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讲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
(一)转化率 (二)推广度 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1、平均推广度 有效推广期内各年推广度的平均 2、群体推广度 成果群体中各成果推广度的平均值
(三)推广率 已推广的科技成果总数占总的成果项数 的百分比。 (四)推广指数 (五)平均推广速度=推广度/成果使用年 限
3、技术上限 不计成本而取得的每公顷最高产量。 4、三者的关系 ∆技术上限往往高于经济上限 ∆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之比较是每年每公顷 的物质产量,经济上限与成果分布之间的比 率是每年每公顷的增值
∆技术上限是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 ∆技术上限和经济上限反映潜在的生产能力, 成果分布反映实际的生产能力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态
1、物化产品 2、技术性形态成果 3、技能和技巧 4、服务性知识产品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特点
1、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2、一项投入,多方收益 3、当年投入,当年产出,一年投入多年产 出 4、农业科技投入产出比优于其他科技投入 产出比
3、大众传播途径 4、农业技术市场 5、中试生产基地建设 成果产出单位与成果应用单位结合建立 中试基地,进行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成果 推广。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
1、经营服务方式 把物化形态与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结合 起来,一起转移给农民,将良种方法、良方 良药送到农民手中。 2、技术承包方式 3、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 方式。
2、提高经济上限 (1)提高技术上限 (2)改善和提高本地服务条件 3、提高成果分布 (1)有效的推广服务 (2)有效的支农服务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构成要素
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从环境、机制设计、市场推广等方面探讨如何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环境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1.1农业科技的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说,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然而,我国农业科技在推广和转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与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不高,推广力度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1.3创新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创新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解决农业科技转化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
第二章: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原则与目标2.1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市场导向机制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可以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研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2健全产学研用结合机制产学研用结合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产学研用的合作,可以有效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激发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第三章: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分配机制3.1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
3.2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分配原则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分配方面,应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确保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3.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分配机制建设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农业推广问答题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1、试述农业推广的概念和性质。
农业推广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5新)通过试验、示范、培训、交流、引导、咨询等方法,传授传播给农民,使其自愿改变概念及行为。
从而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产增收,提高自我决策及管理能力。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这一最终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从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工作经验在其早期发展历史上占有主要成分,在后期的发展历程中,其他社会学科渗透又有重要贡献。
尤其是20世纪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农业推广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其工作内容来讲,主要是农业信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应属于自然科学或农业科学。
从其工作过程及形式来看,是研究如何采用干预、试验、示范、教育、沟通等手段来诱发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
2、试述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
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3、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产生和发展特征。
(一)原始农业推广模仿推广(二)奴隶社会农业推广农师推广(三)封建社会农业推广“劝农” 、“课桑” 、“教稼”(四)清末农业推广(19世纪末)创办农务学堂(高等、中等、初等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会”(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1927——1949)(基本停滞状态)(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4、晏阳初为中国近代农村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晏阳初将中国农村的问题归为“愚、穷、弱、私”四端,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之。
这一教育主张和他们所实施的工作包括:以文艺教育救“愚”。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共55页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第三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农民需求: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农民对科技成果的需求 是成果转化的动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农民 ,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及市场观念,激发其采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和自觉性。 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有关政策、法律、法 规作保证,如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税 收政策、成果奖励政策、农业投入政策、优质优价政策等对从业人
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持续性表现在两方面:在应用时间上有较长的持续性;在技术效果 表现方面,效果不仅表现在当季或当年,而且会持续到此后若干年。 如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生态防护林建设等 分散性是指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大多各自为政,导致技术类农业科 技成果的应用规模小且分散,不易产生规模效益,如病虫害的综合防 治技术由于应用面积达不到一定的规模而无法产生明显的防治效益
四、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 商品性 指物化类农业科技成果能够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直接 进行商品交换,实现自身的价值。如品种、农药、化肥、 农机具等可以直接进行市场交换。 特异性 即针对性,物化类农业科技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针对性 、适应性,超过这个范围就不一定适用。如有些作物新品 种只能在某些特定地区种植,某些农药只能杀死某些类型 的害虫等。
有关概念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内容
应用科技成果,如农作物新品种,农药等; 重大项目的阶段性科技成果 从外国、外地引进的科技成果
改进的技术 科学理论成果,如作物的需肥、需水规律等 软科学成果,如土地规划方案、生态恢复方案等 专利,如实用新型专利等
三、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
1、依据成果性质分成三大类 基础性研究成果 在农业科学领域中以认识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 而取得的成果。如生物遗传规律、光合作用机理、生物抗 逆性机理等。主要表现形式为学术论文、著作或报告等。 其社会效益明显,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不能直接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开发性研究成果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的运行机制
通过建立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以展示农业上的高、精、尖技术的开发、 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农业科技园主要在苗木工 程、生物疫苗、生物农药工程、绿色环保工程、温室栽培工程等方面,从 事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所以产业特色鲜明, 科技含量高。如杨凌的新天地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
健全的成果转化系统:应包括成果产出系统、成果鉴定系统、成果 推广系统三部分。
成果产出系统:由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大专院校和研究机 构构成,是转化的源头。 成果鉴定系统:由农业各领域内的同行专家构成,负责对农业科技成果 进行评价和鉴别。 成果推广系统:由推广机构及人员构成,是联系科研和生产系统的纽带 和桥梁,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效果不稳定性 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无形的农业科技成果的效 果具有不稳定性。比如某一栽培技术或灌溉技术,在上一年增产效果 显著,但下一年由于降水、气温等因素的变化,增产效果可能大打折 扣。 综合性和相关性 方法技术类无形农业科技成果往往需要与其他相关配套技术相综合、 相结合,使其潜在生产力充分表达出来。如要使农作物新品种的增产 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与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科学的耕作制度 、灌溉技术、新农药和化肥等成果相结合起来应用。 不可逆转的时序性 即不违农时。农作物及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严格的时序性,与之相关 的各项农业技术的应用要环环紧扣,不可逆转次序。如作物播期及收 获期的确定。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指把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 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并通过农业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产生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
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
1、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对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 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效果的评价。 2、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 对于科技管理部门来说,往往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即从学 术水平、创新程度、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来加权评价 某一项农业科技成果。 对于推广部门来说,常采用三项指标:产量增减量、推广率、 成果转化率。
应用性研究成果 为了某种实用目的,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在将 其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行之有效的农业 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等。如抗逆品种、作物 耕作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其表现形式一般是实用技 术或物化类技术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 力。 开发性研究成果 为了研究解决应用性研究成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生产条件下 推广应用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应用性成果 进行二次开发所得到的成果。主要表现形式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的 某些关键技术指标或性状,通过调试、试验后加以改进或提高;根 据多项应用性成果的核心创新成分,组装配套成综合技术。如为了 推广某个作物新品种而必须确定的符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的播种时 期、播种密度、施肥水平、病虫害防治方案、田间管理方案等。
员的积极性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 的资金,如用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购买必要的设备设施、购买生 产资料、培训农民、进行成果示范、对农民进行补贴等。
三、目前我国常见的几种转化运行机制
1、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指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通 过合作的方式共同转化科技成果的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 重要转化方式,对农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民需求: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农民对科技成果的需求 是成果转化的动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农民 ,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及市场观念,激发其采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和自觉性。 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有关政策、法律、法 规作保证,如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税 收政策、成果奖励政策、农业投入政策、优质优价政策等对从业人
2、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指农业技术部门、地方行政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结合起来共同推广农 业科技成果的运行机制,即农业技术部门在行政领导的干预及物资供 应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来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 化。其中技术是核心,物资供应是基础,行政领导是保证。相应地, 组织机制中要建立三个系统,即领导指挥决策系统、专家技术指导系 统、物资供应服务系统,各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
第三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第一节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
农业科技成果指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创造出来并 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形态的产品的总称。 理解要点:①农业科技成果必须是通过科学研究活动或过程而取得 ,是劳动产品;②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③必须 得到社会或有关部门的认可;④必须是有用的产品。
四、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 商品性 指物化类农业科技成果能够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直接 进行商品交换,实现自身的价值。如品种、农药、化肥、 农机具等可以直接进行市场交换。 特异性 即针对性,物化类农业科技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针对性 、适应性,超过这个范围就不一定适用。如有些作物新品 种只能在某些特定地区种植,某些农药只能杀死某些类型 的害虫等。
时效性 指任何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寿命都是有限的,都要经历 开发—使用—衰退阶段,因此,对开发出的农业科技成果要 及时使用,否则过期作废。如农作物的品种、农机具等一旦 被新的品种或农机具取代,就不会再发挥作用。 2、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 生态区域性 指在特定生态条件下产生或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在相同或 相似的生态区域应用起来是行之有效的,但在生态条件相差 较大的区域则不一定有效。如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垄沟种植技 术在雨水充足的地区就不适用。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
经济效益
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节本增效;二是节本、增产、增效;三是增本增 效。
生态效益
即改善生态条件,一般来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 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之间的关系。
社会效益
微观层面:能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决策能力及操作管理技能, 从而提高农村生产力 从宏观层面:不但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且可以改善品质,可将越来 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知识密集型创造性劳动,从而提高 了农业生产率。
邀请科研、教学部门联合攻关。 推广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单位的形式:各级推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 方式建立以科研、教学部门为主的技术依托单位,如杨凌地区的“以大学为 依托的推广模式”。 以聘请顾问为主的技术咨询服务形式:农业推广部门聘请由教学、科研单位 的专家、教授组成的顾问团,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巡回考察、 指导和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有关概念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内容
应用科技成果,如农作物新品种,农药等; 重大项目的阶段性科技成果 从外国、外地引进的科技成果
改进的技术 科学理论成果,如作物的需肥、需水规律等 软科学成果,如土地规划方案、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恢复方案等 专利,如实用新型专利等
三、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
1、依据成果性质分成三大类 基础性研究成果 在农业科学领域中以认识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 而取得的成果。如生物遗传规律、光合作用机理、生物抗 逆性机理等。主要表现形式为学术论文、著作或报告等。 其社会效益明显,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不能直接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开发性研究成果的源泉
5、经营、咨询、推广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农业推广机构将种子、苗木、农药、化肥、农机具、动物疫苗、饲料等物化 类科技成果,根据专业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结合当地的环境和生产条件, 制定出所推广的物化技术成果的规格、型号,以经营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 ,同时跟踪进行配套的综合服务,解答农民各种咨询,指导他们进行正确使 用、管理、操作方法。这种运行机制改变了过去技术无偿服务的局面,实现 了无偿服务向有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转变,解决了技术服务与物化成果供 给相分离的矛盾。
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持续性表现在两方面:在应用时间上有较长的持续性;在技术效果 表现方面,效果不仅表现在当季或当年,而且会持续到此后若干年。 如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生态防护林建设等 分散性是指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大多各自为政,导致技术类农业科 技成果的应用规模小且分散,不易产生规模效益,如病虫害的综合防 治技术由于应用面积达不到一定的规模而无法产生明显的防治效益
• 产量增减量=采用新技术后的产量-原有的产量; • 推广率=(实际推广规模/应该推广规模)* 100% • 成果转化率(R)=(实际转化成果数 * 正常转化周期)/ (研究成果数*实际转化周期) * 100%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
一、转化要素
转化主体:具体从事转化工作的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及其 机构,包括农业科技成果生产的科研人员、各级推广人员及其 机构,是转化活动的认识者、发起者、承担者和实现者,在转 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转化客体:被转化的具体技术成果,它既是转化主体作用的对 象,又是转化受体的采用对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事物。 转化受体: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生产者或单位,是转化结果的 最终受益者。 转化环境和手段:完成成果转化所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 所用的转化手段和方法。自然环境如气候、水肥、土壤等条件
社会环境如生产方式、市场机制、信息渠道、社会化服务、交通运输 条件等;转化手段和方法如成果转化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
二、转化条件
高质量的农业科技成果:要有具有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 应性和复杂性的农业科技成果。
创新性:农业科技成果在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 面是否比已有成果更科学先进。 成熟性:指农业科技成果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成熟性 越高,成果试验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效益性:指农业科技成果被采用后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适应性:指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范围越广的成果 越易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复杂性:指农业科技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复杂性越低 的成果,越易被农民掌握,也就越易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