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备课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备课 (187)

五年级语文备课  (187)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师指板书,生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昨天,我们已经学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也初步阅读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进行听写练习。

入狱酷刑发愤耻辱前无古人辉煌巨著出示课件2检查听写情况。

二、读书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背诵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读书对于我们学生是那么的重要,因此,我们就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你们学会了哪些读书方法?预设1:我学会了读书做记号。

预设2:我知道什么是精读和泛读。

师:说得不错。

有人说读书有两种境界,达到这两种境界才算是真正的读书。

想知道是哪两种境界吗?生:想!师:我来告诉大家,这第一种境界就是把书“读薄”(板书:读薄)。

什么是把书读薄呢?就是我们初读一篇文章时能够大体了解其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

通过昨天的初读第20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谁能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预设1:我知道了司马迁从小就非常喜欢历史知识。

预设2:我知道司马迁是在身受酷刑的情况下完成《史记》的。

预设3:我觉得司马迁写成《史记》太不容易了!师:初读课文就能获得这么深的感受,不简单!第一种境界你们已经达到了。

第二种境界是什么呢?就是把书“读厚”(板书:读厚)。

意思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潜心读书,品词析句,走进课文;另一方面还要联系生活,展开想像,跳出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读厚,在文章空白处记下自己的随感随想。

师:谁来谈谈读书感受?预设1:读了第一节后,我感觉司马迁小时候是一个好学的孩子。

我是从:“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句话中看出来的。

预设2:我觉得汉武帝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因为他随随便便就降罪于人。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集体备课教案
北塬学区集体备课教案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主备
教师
***
时间
10月23日
课题(教学内容)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可检测)
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点
通过细节描写,想象描写的场景,体会“慈母情深”。
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圈画批注。
第一组交流汇报:
①从“极其瘦弱”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工作辛苦,常年节衣缩食,身体非常单薄,好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从这一段话,同学们,还有哪些不同的体会呢?
②从“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你感受到了什么?(厂房光线阴暗,工作时间长,很伤眼睛,作者看到母亲疲惫的眼睛非常心疼母亲。)
新课
教学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6至9自然段,想象“初到厂房”的画面。(1)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空间低矮、潮湿、阴暗
听到:震耳欲聋
感受:闷热、压抑
(2)教师范读,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初到厂房”的场景。
(3)课文的第7自然段连用4个“七八十个”,采用了反复的写作方法。
3.齐读35至38自然段,感受浓浓的母爱和母亲对“我”读书的大力支持。
4.情感升华:此时此刻,作者更心疼母亲了,在生活中同学们肯定也有令你“鼻子一酸”的经历,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说一说让你“鼻子一酸”的经历。比如令你感动的、委屈的、后悔的、幸福的……
三、总结拓展
总结表达方法
1.通过场景描写来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都有哪些?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渎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浓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首都是哪里?对于北京,你了解多少?你了解北京话吗?想了解北京话吗?跟我来吧!板书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要求认的字注音2、听写生字3、概括主要内容三、细读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1、作者喜欢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2、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让你可以感到作者很喜欢北京话,用“——”勾画出来。

3、汇报4、交流“诱惑”可以用什么词替换?哪个更符合*?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都听了谁说的话?比喻句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这什么说普通话十分重要?3、北京话是普通话吗?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4、理解:“包容”,写出近义词“改造”,具体改造谁的口音?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课文中介绍了谁学讲普通话?2、画出朋友学习的句子,读一读,哪几具词语说他是怎样学习的?决心大吗?学会了吗?他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知道?3、理解破折号的用法4、“我”又是怎样学习普通话的?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这说明什么?5、为什么说听觉中的北京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6、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7、体会文中的两个设问句8、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京的什么情感?四、品读揣摩表达1、你认为作者最相告诉我们的是什么?2、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北京话的?3、对于北京话的理解和认识都离不开什么?4、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1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

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邓耀会: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耀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传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2.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江雪》•课文内容:描写江南雪景,表达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境,把握诗歌节奏,品味诗文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古代诗词中的抽象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静夜思》•课文内容:表现作者在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把握古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

3. 《登鹳雀楼》•课文内容: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诗词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中的典故和象征,把握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及相关教学资料。

2.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具。

3.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4.评价标准和反馈方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逐首解读《江雪》,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抒情情感。

3.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向学生介绍《静夜思》的文学价值和内涵。

2.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文学特色,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操练朗读及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第三课时1.分析《登鹳雀楼》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带领学生理解诗中的文化典故和艺术构思。

3.结合生活实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词对人生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古诗文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扩展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二、活动时间:2024年3月24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参与人员: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记录:1. 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第二课时:讲解课文,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5. 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对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规划。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预案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后续教学计划:(1)按照备课活动记录进行教学。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3)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本次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讨论,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九、附录: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六、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七、活动时间:2024年4月10日八、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九、活动参与人员: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十、活动记录:1. 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出席人员:
- 张老师
- 李老师
- 王老师
- 赵老师
讨论主题:
本次备课的主题是《古诗文鉴赏》的教学内容。

讨论内容:
1. 分享教学心得:张老师分享了她在上一节课中使用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增强了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2. 教材选择:大家一致认为应选用与学生年龄相符、内容丰富
且有趣的古诗文教材。

3. 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古诗文中的意义、感受古人的情感以及体会古诗文的美学
价值。

4. 教学方法:讨论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朗读古诗文、讲解古诗文背后的典故和文化背景、进行诗意的演绎等。

5. 教学评估:确定了使用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来评价他们的研究情况。

6. 教学资源:各位老师共享了自己收集的古诗文资源,并商定将这些资源整理成资料包,便于学生复和探索。

7. 后续安排:安排下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和主题,以及各位老师的备课任务。

下次备课主题:
下次备课主题为《古文阅读》,大家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备课任务分配:
- 张老师:准备教材和课件,并负责整合教学资源资料包。

- 李老师:准备互动游戏和朗读的材料。

- 王老师:准备讲解古文背后的典故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 赵老师:准备诗意的演绎活动的材料。

以上是本次《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贡献,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

下次备课见!。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文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诗文中的意境,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

3.能够体会到古诗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理解:对于一些生僻词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字典进行理解。

2.古诗文意境的理解:需要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朗读和背诵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生僻词语和古诗文的意境,通过讲解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解释。

2.朗读法:通过反复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背诵法:通过反复的背诵,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和背诵的录音。

2.字典和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对于生僻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字典进行理解。

3.操练(10分钟)对于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5.拓展(5分钟)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美感。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语文名师备课教案五篇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语文名师备课教案五篇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语文名师备课教案五篇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白鹭》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

(觅食、栖息、低飞)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

(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精选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精选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精选备课教案三篇《冀中的地道战》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精选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精选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教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思考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一、复习引入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前热身活动——朗读《将相和》

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前热身活动——朗读《将相和》

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前热身活动——朗读《将相和》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朗读《将相和》这篇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贵族生活、抒发情感,培养语感与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兴趣,为的课堂内容打下基础。

二、活动流程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将相和》的课文、录音或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条件,构建语境。

2.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录音或视频资料,带领学生共同朗读。

3.主体活动:学生集体朗读《将相和》这篇古文。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

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分别扮演文学家、将领、官员等角色,不仅可以理解词语意思,还可以感受古代人物的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4.讲解生僻字词:遇到生僻字词,教师可以先读出来,引导学生一起理解,或者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5.回顾总结:朗读完毕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或总结这篇古文的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三、活动后效果
通过此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为学习古诗词、赏析文言文类文章,尤其是儒家经典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朗读配合分角色表演,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逐渐熟悉《将相和》这篇文章,加深对古代贵族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的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五年级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学习;3.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二章:活动时间与地点一、活动时间日期:年月日时间:上午点至下午点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第三章:活动流程与内容一、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与活动介绍2. 教师分享教学心得与经验3. 教学资源与材料的共享4. 集体讨论与备课5. 总结与展望二、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与活动介绍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2. 教师分享教学心得与经验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教师们互相借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3. 教学资源与材料的共享教师们互相分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习题等教师们共同挑选和整理教学材料,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4. 集体讨论与备课教师们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和备课共同商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5. 总结与展望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师们要积极执行备课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们共同展望今后的教学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第四章:活动准备与材料1. 活动前,由主持人提前通知教师们活动时间、地点和流程2. 准备会议室,确保音响、投影仪等设备正常运行3. 准备活动材料,如教学资源、教案、习题等4. 准备茶水和饮料,为教师们提供舒适的参会环境第五章:活动评估与反馈1. 活动结束后,由主持人对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2. 收集教师们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效果和不足之处3. 根据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4. 将活动记录和教案整理归档,以便今后的教学查阅和使用第六章:教学内容与目标一、教学内容根据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我们选择了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落花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

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一、谜语引入。

由谜语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大家猜猜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指多名同学说)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二、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画出重点词语,作好记号。

2、老师今天带来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尝尝,检查生字情况。

(出示动画)3、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些什么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出示阅读要求),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7、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出示课件)姐姐说:哥哥说:我说:爸爸说:8、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9、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同学勾画出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0、练习填空作比较。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研讨二、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0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参与人员: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五、活动记录及教案:1. 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展开研讨。

2. 教学策略研讨:(2)写作: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从选题、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指导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范文,积累语言素材,提升写作水平。

(3)口语交际: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交际策略,提高口语交际效果。

3. 教学实践与反思:(1)教学实践:以课文《草原》为例,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以“我的理想”为主题,运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指导。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以“介绍自己的家乡”为主题,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训练。

(2)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学生对阅读技巧掌握不足、写作思路不清晰、口语交际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并加以改进。

4. 教学计划与目标:(2)中期内(一个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作文。

(3)长期内(一个学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交际中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2)教辅资料:阅读理解训练题、写作指导手册、口语交际话题素材(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通过本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研讨,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和目标。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课文《草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草原》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3.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学生作业本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4)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

(5)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

(6)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二、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课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感受文章的气势和氛围。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和热烈。

(2)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3.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和复杂句子结构。

(2)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学生作业本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我国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朗读,感受开国大典的氛围。

(4)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

(5)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

(6)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三、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感受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悲壮氛围。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课案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课案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课案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课案设计)时间 10月14日主备人何彤备课内容 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体会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课文的意思,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难点: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

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

文章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希望。

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

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

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教学设计修改建议(第1课时)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人物,曾写下一篇文章,激励了无数的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

下面我们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初步感受一下这位伟大人物——梁启超。

(课件出示梁启超图片及简介)二、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1)强调易读错的字音(2)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开火车读,齐读。

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题目“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2.疏通文义。

(1)细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弄懂重点文言字词,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二次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二次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二次备课教案一:课堂教学课题:《草房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2.用正确的朗读语音语调感情表达。

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文《草房子》P22,录音机,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问好,复习上节课内容。

2.观察图片,预习课文《草房子》,了解故事背景。

二、学习(2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梳理故事情节。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描述的情感。

三、练习(15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达不同的情感。

2.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四、梳理(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

2.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但在朗读和表达情感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案二:二次备课一、教学目标1.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情感。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

2.朗读课文,表达正确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深度,能够概括出课文的要点。

2.朗读时能够准确地表达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草房子》P22,录音机,图片资料。

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回想课文中的情感和情节。

2.让学生指出课文《草房子》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3.利用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展示朗读能力,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备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备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教学内容1. 《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黄鹤楼的景色以及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4. 《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清晨雨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热爱。

5.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品德。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问答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 学习新课: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注意力、回答问题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所属专题栏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

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

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

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

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

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瑰宝:珍奇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举世闻名:举,全。

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名望极大。

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

览,看。

充分地观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

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5.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2)反义词:损失(收获)破坏(建设)销毁(保存)精华(糟粕)(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

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

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五)学习第一段。

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

“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点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教学难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3.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1)学习第一层(第二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

另外,还有很多小园。

)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引导同学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模样,根据自己的“众星拱月”图,谈谈感想,体会圆明园的布局规模(宏大)。

板书:圆明三园众星拱月(2)学习第二层(第三自然段)①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作者很形象地描述)园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并为背诵做准备。

②理解“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请同学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板书:民族建筑西洋景物③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结合第3自然段内容,前后桌讨论。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集中外名胜于一身,所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了这一部分,我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也感到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非常热爱。

)⑤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同学们互相提示着背诵。

(3)学习第三层(第4自然段)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做“奇珍异宝”。

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4)小结第二段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

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三)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

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板书: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2.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谈谈体会到什么?(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指的是我国和世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可估量”指的是无法推算,不能估计。

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

)3.简单介绍侵略者毁坏园林的资料,渗透近代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一内容教参第135页有详细介绍,可参考。

4.观察书中的插图,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5.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