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题
高考地理人口重点易错题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重点易错题选择题1、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扩散蔓廷,疫情覆盖面较广。
完成下列下题。
(1)流出湖北的人口中,河南.湖南.安徽和重庆的人数较多,主要原因是()A.政府安排B.文化水平C.生态移民D.地理位置(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①减慢了两地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联系,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的人才余缺④缓解了交通压力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D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2、2005年,我国某城市的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2,全部劳动力的性别比为108.06。
从劳动力要素配置的角度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家庭收入增长有积极影响,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起到了有效抑制作用。
下表示意2005年该城市不同性别人口迁移前后的收入增长幅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男性()A.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B.劳动参与率低于女性C.劳动收入率高于女性D.劳动收入率低于女性(2)通过人口迁移,该城市农业人口收入()A.高于城市人口B.低于城市人口C.增长快于城市人口D.增长慢于城市人口(3)该城市最应鼓励()A.相对发达地区的男性迁移B.相对发达地区的女性迁移C.相对落后地区的男性迁移D.相对落后地区的女性迁移答案:AC【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1)该城市的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2,全部劳动力的性别比为108.06,略高于总人口的性别比,表明男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人口的变化一、选择题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2015年10月4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
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A.自然环境B.经济C.气候D.政治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当前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A.B1到B2B.B2到C1C.A1到D D.C1到A1(2016·衡水模拟)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4.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读下图,回答问题。
5.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6~7题6.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8.(2015·高考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训练及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训练及答案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分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根据迁移的原因和方向,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内部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和城市人口迁移。
内部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其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教育资源、自然环境等。
内部人口迁移对原居地和目的地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居地可能出现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等问题,而目的地可能面临人口过剩、社会压力增加等挑战。
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进行迁移。
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战争与冲突、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
国际人口迁移对原居地和目的地的影响巨大。
原居地可能面临人口流失、人才流失等问题,而目的地可能面临社会多元化、经济发展等机会与挑战。
城市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城市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
主要原因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社交环境等。
城市人口迁移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都有着重要影响。
农村地区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城市地区可能面临人口过剩、城市扩张等挑战。
相关专题训练题及答案1. 内部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教育资源、自然环境等)2. 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经济因素、战争与冲突、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3. 城市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哪些?(答案: 农村地区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城市地区面临人口过剩、城市扩张等挑战)结论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对于理解地理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高考地理人口迁移专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思路。
高考地理人口经典知识题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经典知识题库选择题1、下列对“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说法中,不合实际的是()A.让城市人才供需更趋平衡,让农村的人才贫乏得以补充B.改变了归雁群体就业观念,增强了家庭责任感和幸福感C.既减轻了城市的稳定压力,又给城市腾出了大量的公共资源D.“归雁”们返乡创业、就业,会使城市发展走向衰落答案: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
本题难度较适中,通过景观图设置题目,考查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城乡人口迁移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答】解:归雁经济能够让人回乡,增加农村的劳动力,减少城市的下岗工人,符合实际,故A错:归雁经济让农村在外工作的劳动力回乡,能够照顾到在农村的孩子和老人,符合实际,故B错;归雁景观及让企回迁、人回乡,减少城市的人口压力,符合实际,故C错。
归雁经济让城市有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故D对。
故选:D。
2、下图为世界人口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依图可推断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热带地区B.北温带地区C.南温带地区D.北寒带地区(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A.水热条件优越B.自然灾害极少C.地形极为平坦D.环境污染很小(3)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世界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A.干旱地区广B.气候酷寒C.陆地面积小D.山地多平地少答案:BAC【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
(2)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查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世界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
【解答】(1)读图可推断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集中在北温带地区。
故选B。
(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温带地区,人口集中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利于生产和生活,A对;温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象灾害较多,B错;地形复杂,有多种地形分布,不能说极为平坦,C错;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比较严重,D错。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word文档资料

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9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各题。
1.1990~2019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答案】1.A2.D【解析】1.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再用自然增长人数加上迁出人数等于增长人数,经计算可知,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①地区。
2.图中显示远东四个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劳动力数量会减少。
远东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
3.下图为某地人口迁入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 人口年龄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婚姻家庭【答案】B【解析】从迁移人口的年龄段来分析,20~34岁人口数量多,以青壮年为主,说明人口迁移目的为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下图示意2019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
读图,完成各题。
4.2019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A.迁入地选择广泛,全国分布比较均匀B.迁移目的地选择主要受距离影响C.以社会型迁移(拆迁、婚姻、投亲等)为主D.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失调,青年受高等教育机会低5.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A.降低社会抚养比B.劳动力短缺C.恶化人口性别结构D.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答案】4.D5.B【解析】4.(迁入地选择广泛,相对集中在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经济相对发达或资源开发地,距离最近的吉林并不是人口迁入地最大地区,故B错。
以青壮年为主,应该是务T、经商移民为主;女性略多于男性,以初中及其以下学历为主,故D对。
)5.(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加剧了黑龙江的老龄化,提高了社会抚养比,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人口迁移及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人口迁移及影响一、单项选择题据报道,新疆每年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
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
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
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属于人口流动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2.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D.政治因素1.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属于短期的,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
故B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对人口迁移理解不到位,将短期人口流动看成是人口迁移。
2.A【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
民工去新疆采摘西红柿、棉花,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因而影响其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故A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新疆自然环境改善,吸引人口迁入。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3.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的联系。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
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答案】 C【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
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
据此完成2~3题。
迁移率~~新疆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2.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资源开发工业化B.婚姻家庭文化教育C.生态改善工业化D.资源开发文化教育3.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加快人口老龄化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新疆资源丰富,浙江工业发达,这是影响新疆和浙江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第3题,迁入浙江的人口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促进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降低老龄化程度,加重环境压力。
读我国某市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增长率是指:A.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B.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C. 一年内出生人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D. 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答案:A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宗教信仰D. 地形条件答案:D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出生率 - 死亡率B.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C. 人口总数 / 死亡人数D.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答案:A4.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A. 自然增长B. 机械增长C. 国际移民D. 农村人口回流答案:B5. 人口容量的估算通常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资源状况B. 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1.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__________数量,它是衡量人口地理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人口2. 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__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这种划分有助于分析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答案:幼年3. 在人口迁移的规律中,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原居住地的__________因素和目的地的_____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排斥吸引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个阶段。
原始型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2. 描述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答: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和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其影响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业机会的增加、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大等方面。
四、综合题1.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
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14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9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
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B )①小学时暑期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人口迁移应符合跨越行政区,时间较长,定居地的变更,度假和考察由于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故B正确。
2.以下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某人去欧洲旅游B.某人去非洲讲学C.某人去澳洲定居D.某人去美国参会解析:人口迁移指人们在两个地区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是长时间的或者是永久性的。
C项,某人去澳洲定居,属于不同国家之间较永久性的人口流动,故C项正确。
A项、B项、D项,旅游、讲学和参会属于短时间的人口流动,故A项、B项、D项均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铁锈八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加德佛三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1970年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大量人口从“铁锈八州”向“加德佛三州”转移。
读“铁锈八州”和“加德佛三州”位置示意图,完成3~4题。
3.导致人口大量从“铁锈八州”向“加德佛三州”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 ) A.气候 B.资源 C.教育 D.经济4.大量人口迁出对“铁锈八州”的影响是( B )A.加剧环境污染B.经济增长乏力C.人地矛盾突出D.产品品质下降解析:第3题,据材料分析,“铁锈八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导致该区域经济衰落,就业机会变少,导致人口迁出;“加德佛三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是新兴工业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
高中地理1.3《人口迁移》同步练习8(湘教版必修2)

人口迁移一、选择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既有社会经济因素,又有自然环境因素,并且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1~4题1. 影响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
水源 C。
土壤 D。
矿产资源2. 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这说明()A.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迁移 B. 经济布局的改变影响人口迁移C.交通、通信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D. 气候条件影响人口迁移A3.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4.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对环境无影响 B.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削弱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大于对迁出地我国的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5~6题5.“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比较,正确的是()A.从迁移方向上看,都是从北方迁向南方 B.从迁移原因上看,都是战争因素引起的C.从迁移方式上看,都是自发性迁移 D.从迁移结果上看,都加强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的发展6.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②从迁移原因看,都主要是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③从迁移量来看,都主要是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④从迁移方式上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高中地理人口的迁移练习与解析 中图版 必修2

人口的迁移-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B.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C.北美洲和大洋洲均为人口的迁入区D.北美洲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解析:欧洲人口迁移的变化是由净迁出区变为迁入区,所以A答案是错误的;拉丁美洲人口迁移是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所以B答案也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思路导引←分析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然后总结得出答案。
2.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迁移路线正确的是()A.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B.由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迁移C.人口主要是由北向南迁移D.人口主要是由南向北迁移答案:AD ←看课本,找出正确答案。
3.目前国内人口迁移中,城乡人口迁移的现象更为普遍,主要分布在()A.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D.工业发达国家解析:20世纪初城乡人口迁移,这种国内人口迁移形式仅局限在工业发达国家,目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
答案:A ←直接找出正确答案。
4.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政治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经济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答案:C ←理解与识记。
5.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有()A.“巴以战争”使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B.历史上我国实行移民戍边改革C.由于民族歧视而大规模迁往他处求生D.印巴分治,导致大批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解析:后两个属于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AB ←知道每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所包括的内容。
6.由于水灾使粮食减产,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移民属于哪种因素()A.经济原因B.政治原因C.社会文化原因D.生态环境原因答案:D ←知道每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所包括的内容。
7.人口迁移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下列哪个年龄段人口迁移的比例最大()A.少年B.青年C.中年D.老年答案:B ←了解迁移原因不难分析出结果,然后识记结论。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口迁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a1→a2B.a1→b1C.b1→b2D.c1→c2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a1→a2、a1→b1B.a1→b1、b1→b2C.a1→a2、b1→b2、c1→c2D.c1→c2、a1→c1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
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图示可知a1→b1、a1→c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故选B项。
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
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1→a2、b1→b2、c1→c2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故选C项。
2.C“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迁移政策的差异4.“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舒适型移民”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项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与经济水平及迁移政策的关联性小,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价格,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对迁入地增加劳动力和大力开发资源不正确,故选B项。
《第二节 人口迁移》(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种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A. 经济发展水平B. 教育资源分配C. 政治制度变革D. 自然灾害2、以下哪项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社会因素C. 自然因素D. 人口政策3、近年来,由于工作机会的增加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的城市是()A、广州市B、武汉市C、南京市D、成都市4、下列哪种人口迁移是由人口政策直接引起的?()A、外出务工B、留学C、退休迁移D、生育政策放宽5、以下哪项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社会文化因素D. 地理因素6、以下关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描述,错误的是:A. 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的驱动B. 国际人口迁移会导致迁入地人口老龄化C. 国际人口迁移会改变迁入地的人口结构D. 国际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7、在以下哪些因素中,不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A. 气候B. 资源C. 经济发展D. 环境质量8、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影响是()A. 同时促进两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B. 迁入地受益、迁出地受损C. 迁入地受损、迁出地受益D. 对两地影响一致,没有明显差异9、(数字、)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硅谷地区人口迁移,从而引发了“硅谷”区域的哪些变化?A、环境污染加剧B、农业产值上升C、高科技产业兴起D、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 10、(数字、)近年来,受经济因素影响,从我国的省份或自治区中向经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迁移的人口占比较大。
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人口迁移?A、自发性人口迁移B、经济型人口迁移C、政策性人口迁移D、自然增长型人口迁移1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发展B. 政治变革C. 文化交流D. 地震灾害12、以下关于国际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B. 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C. 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受文化因素影响D. 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受战争和自然灾害影响13、【题目】某地区近年来人口大量迁入,导致该地区人口密度显著增加,以下哪种因素最有可能导致这种人口迁移?()A. 丰富的自然资源B. 优惠的经济政策C. 便利的交通条件D. 高度的城市化水平14、【题目】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缓解我国部分城市因人口迁移引起的交通拥堵问题?()A. 限制城市人口规模B. 拓展城市交通网络C. 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票价D. 减少城市工业用地规模1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2节第1课时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课时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课后·训练提升小明的爸爸、妈妈原来都是安徽省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后来小明的爸爸到北京工作。
小学时的每年暑假,小明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15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小明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7年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某大学。
小明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
据此完成第1~2题。
1.小明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小明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1题,度假和考察由于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2题,北京属于特大城市,城市问题不少。
其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之一是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完成第3~4题。
3.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4.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3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迁入率不是持续上升的,迁出率也不是持续下降的,迁入率减去迁出率得到的机械增长率有波动,但是迁入率一直大于迁出率,因此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第4题,由上题可知,该地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上海是一个迁入量大于迁出量的省级行政区,且累计净迁入人口数逐年增加。
故选A项。
读我国某市2019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第5~6题。
2019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2019年从业人员构成5.下列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6.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可知,2019年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会出现婚育方面的问题。
《人口迁移基础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同步测试】

《人口迁移》基础练习一、选择题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③D.⑥2.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⑤3.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⑥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4~6题。
4.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5.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6.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二、综合题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
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原因主要有哪些?8.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
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
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习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中地理

知识点2 人口迁移的影响
[青海西宁2018复习检测]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 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 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 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B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外出求学的一般为大学生,而我国每个省级行政区每年 招生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变化不会太大,不会在这两年急剧增多且不会占如此之高的比例, A错误。安徽靠近长三角地区,2005年和2010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说明这两年安徽省外出 务工人员激增,B正确。外出旅游不属于人口迁移,且外出旅游人数变化较小,C错误。安徽 经济水平相对不高,外来务工人员较少,对常住人口影响小,D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我国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的主要原因包括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公共设施齐全,①③④正确。故选C。
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习题课件湘 教版必 修第二 册高中 地理
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习题课件湘 教版必 修第二 册高中 地理
第2课时 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 刷基础
解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收入高,就业机会多。促使我国劳动力区 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差异,C正确。自然条件、教育水平、居住环境的差异不是主 要影响因素,A、B、D错误。
第2课时 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影响 刷易错
易错点2 人口迁移的影响应该从有利和不利、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分析
高考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题

高考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题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2009高考地理复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题[基础训练]1.深圳市在预测未来人口数量时主要考虑()A.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B.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死亡率C.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D.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2.以下人口迁移,属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是()①支边开荒,建设新城②大量的自发迁移③务工、经商④高校招生、搬迁、分配的人口迁移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③读某关系式图,回答3-4题。
3.若甲代表人类社会,乙代表自然环境,则箭头a表示()()A.利用风力发电 B.排放工业“三废”C.治理荒漠 D.开山采石引起崩塌、滑坡4.若甲代表我国东部沿海,乙代表我国中、西部地区。
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a代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B.a代表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政策性移民C.目前,b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D.三峡库区移民的方向主要为b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5-7题。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0.6 0.6 2.5乙人口数3500 6000 500 100005.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 .%B .%C .%D .%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 .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 .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 .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 .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7.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 .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下表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8-9题。
高中地理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测试题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测试题2019.2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
下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 )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2.2010-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 )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B.四川省农民工回流增多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
“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
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棒棒军”最可能出现的城市是()A.深圳B.成都C.兰州D.重庆4.“棒棒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其原因可能是()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②城乡收入差距③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高④农村生态环境变差⑤农村人地矛盾尖锐⑥独特的地形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棒棒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其可能原因是①国家户籍制度改革②工作环境差,收入少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④装卸、运输机械化⑤城市生活成本高⑥劳动力不足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6.读“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读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含答案

训练06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③D.⑥2.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⑤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⑥【答案】1.C2.D3.A3.美国西部、南部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阳光地带”,吸引大量老年人口迁入。
故选A。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和的变化。
(2)个人的的变化。
2.具体因素3.综合分析(1)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因素。
【参考答案】1.(1)自然灾害(2)价值观2.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政策3.(1)经济因素(2)决定性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自然因素B.婚姻因素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考地理复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题[基础训练]1.深圳市在预测未来人口数量时主要考虑(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死亡率 C .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2.以下人口迁移,属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是( )①支边开荒,建设新城 ②大量的自发迁移 ③务工、经商 ④高校招生、搬迁、分配的人口迁移 A.①④ ﻩ B.①②ﻩﻩ C.③④ﻩ D.①③ 读某关系式图,回答3-4题。
3.若甲代表人类社会,乙代表自然环境,则箭头a 表示 ( )( ) A .利用风力发电 B.排放工业“三废”C.治理荒漠D.开山采石引起崩塌、滑坡4.若甲代表我国东部沿海,乙代表我国中、西部地区。
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 代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 B.a 代表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政策性移民C.目前,b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D.三峡库区移民的方向主要为b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5-7题。
5.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B .3.7% C.0.885% D.0.95% 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 .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7.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下表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8-9题。
人口密度(人/K m2)出生率(%)死亡率(%) X 国 108 4.2 1.8 Y 国2570.60.78.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北美洲 9.造成 X 、Y 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龄 0-14岁 15-59岁60岁以上 总计甲 人口数 2 10000死亡率(%) 0.60.6 2.5 乙 人口数35 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海拔(米)<200 200--500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人口数量(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人口比重(%) 64.917.2 7.7 8.9 1.4面积(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面积比重(%) 15 10.216.9 25 32.9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理由是。
[能力提高]下表为我国几个城市1990~2000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11-12题。
城市人口增长率(%)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甲-9.65 60.1512.73乙-12.70 24.30 1.90丙-16.2070.10 5.8011.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差 B.近效现代农业的兴起C.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D.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12.以下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城市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B.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数量高于其它两个城市C.缓和了城市中心地区的工业和人口压力D.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使该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
回答13-15题。
13.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ﻩA、交通易达性ﻩB、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C、经济区域专业化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14.东北地区在哪一方面表现的地理特色,与清代华北的移民关系最密切()A、农作物的组合类型B、制造业的结构ﻩC、林矿业的开发D、畜牧业的分布15.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的下列形式是()ﻩ下表是“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表”,读表回答16-17题:年份总人口(万人)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户规模(人)1953 3767.294.49 14.78 4.191964 4452.21 3.71 14.83 4.091982 6052.115.55 15.82 3.911990 6705.68 6.79 21.24 3.6620007438.078.76 41.49 3.2316.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 )A.最近十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B.最近十年江苏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C.最近十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小值D.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17. 对上题得出的正确答案,你认为导致这种事实的主要原因是()( )A.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C.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D.江苏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18.下面左图为“沿经度20°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该洲赤道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右图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中,该洲缺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数字代号),表示左图中B地所属气候类型的是(填写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左图中所示大气环流状况判断,此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尼罗河水量大增,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高峰期B.图中C地树木落叶,草类枯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移C.开普敦天气多雨,好望角附近风急浪高D.我国华北平原盐碱地的盐分相对稳定(4)左图中B地区土地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图中C地区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问题。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________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世界上十六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与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坐标系”图,回答以下问题⑴从图中看出,尼日利亚人均资源拥有量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⑵日本人均资源拥有量比尼日利亚人均资源拥有量_______,其经济发展水平比美国____________⑶能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是________,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____________;在图示国油区中东拉美非洲东欧北美西欧东南亚国家俄罗斯美国⑷从图中看出,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高于)世界平均值,这主要是由于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D2A3BC 4BC 5C 6D 7B 8C 9A10.(1)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3)西藏的交通设施在改善(4)不能。
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11AD 12CD13D 14A15A 16BC 17AD18.答案:(1)刚果盆地、东非高原(2)②④①(3)AC(4)土地沙化过度垦殖和放牧,破坏植被(5)过渡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解析:本题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
解题的关键首先要读懂左图,这是非洲沿20°E的地形剖面图。
该洲南部为南非高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和刚果盆地。
从左图中也可看出此时赤道低压带移向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的夏季。
B地为热带草原景观,在土地利用方面由于过度垦殖和放牧,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化严重。
19.(1)外来流动人口增强社会的活力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2)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关心照顾老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制度等。
1D2A 3BC 4BC5C 6D7B8C 9A10. (1)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3)西藏的交通设施在改善(4)不能。
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11AD12CD 13D14A 15A 16BC17AD18.答案:(1)刚果盆地、东非高原(2)②④①(3)AC(4)土地沙化过度垦殖和放牧,破坏植被(5)过渡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解析:本题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
解题的关键首先要读懂左图,这是非洲沿20°E的地形剖面图。
该洲南部为南非高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和刚果盆地。
从左图中也可看出此时赤道低压带移向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的夏季。
B地为热带草原景观,在土地利用方面由于过度垦殖和放牧,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化严重。
19.(1)外来流动人口增强社会的活力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2)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关心照顾老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