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2019高三历史人教新课件二轮练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专项测试

2019高三历史人教新课件二轮练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专项测试

2019高三历史人教新课件二轮练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专项测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歌词中的“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以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3.1984年,来自福建全省的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在全国引起反响。

“松绑”的主要含义是()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改革分配制度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4.“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谈话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6.2017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胡锦涛所说的党的基本理论不包括()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理论D.“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十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十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

单元检测十一、选择题1.在新中国历史上,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并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这里的“它”应是指(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2.1977年底,某某省委在农业方面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将农民的自留地增加到总耕地面积的15%左右,并且支持农民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

这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B.个体小农经营得到广泛认可C.农民生产自主权进一步扩大D.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发生变化3.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4.指出,“一国两制”并不局限于国内问题,也适应当前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

目前世界存在着许多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按照“一国两制”的精神来处理,就可以消除许多争端和冲突,使各个地区和全世界得到和平、稳定与发展。

这表明,认为“一国两制”() A.具有国内和国际意义 B.利于消除国际争端C.主要为解决某某问题 D.得到所有国家认可5.“它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和计划经济的弊端,明确了改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思路,因而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水岭。

”该评价与下列哪一思想理论成果有关( ) A.新三某某义 B.思想C.理论 D.科学发展观6.“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应出自(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7.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

第12课 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1 (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

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

这( )A 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 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 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解析: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是在1983年撤销的,故C项错误;1973年是“文革”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革”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故D 项错误。

2 (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一改革( )A 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 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 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解析:A。

材料反映的是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主要是给予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

3 (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D。

A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C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D 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改革开放史测试题

改革开放史测试题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改革开放史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到您:1. 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是什么?A. 1978年B. 1987年C. 1978-1987年D. 无法确定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 推动农村改革C. 扩大对外开放D. 加强国家干预3.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A. 促进了经济发展B. 改变了社会结构C. 改变了国际地位D. 导致了环境污染4.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A. 农业B. 工业C. 科技D. 金融E. 交通和通信F. 教育G. 文化H. 政治体制改革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什么?A. 1997年B. 2007年C. 2008年D. 不确定6.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A.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 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C.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D. 外贸出口增长迅速E. 以上都是7.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B. 鼓励创业和创新C.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D.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E. 以上都是8.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发生了哪些变化?A. 对外贸易量增加B. 对外投资增多C. 技术交流增加D. 对外合作加强E. 以上都是。

以下是我对改革开放史的个人总结:改革開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最初的农村改革,到后来的全面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对外开放也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同时,改革开放也促进了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现代化的国家。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单选题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

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军。

”该材料可以直接证明()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来D.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2.在1984年启动的城市改革中,各地采取“先放权、再转轨、后简政”的办法,既促进了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转轨,又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各省把计委、经委、财办、农办等机构合并为计划经济委员会,走出了政府机构改革的路子。

这反映出()A.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B. 中国改革的方向正在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C. 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D.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同步进行3.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

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

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淡色”实质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市场和计划都是配置资源、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走向“淡色”的起点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淡色中国”的主要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说:在中国,再不用市场经济手段去玩,再各种各样的审批、各种各样的行政命令,真是玩不下去了。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商品体系基本建立是在()A.1992年中共十四大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C.1997年中共十五大 D.21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5.1978年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

农民有了粮食,就都好解决了。

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天下就大定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

第12课 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1 (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

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

这( )A 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 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 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解析: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是在1983年撤销的,故C项错误;1973年是“文革”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革”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故D 项错误。

2 (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一改革( )A 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 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 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解析:A。

材料反映的是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主要是给予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

3 (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D。

A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C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D 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1、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

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2、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受到个体经济的极大限制。

据东北、华北等地的调查显示,农村中已出现中农化的趋势……东北局报告说东北农村有1%的农户已成为新富农。

华北局报告说,据河北、山西、察哈尔三省典型调查,新富农占总农户的2%。

这一现象表明( )A.土地改革未改变我国的土地所有制B.农业中的土地集中现象已是非常严重C.迫切实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D.土改使农村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3、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工作的部署:“战争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应该是维持市场,求得金融物价不要太乱。

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

这一精神的贯彻(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B.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需要C.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格局4、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后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成立;1956年,从重工业部中分离出兵工总局,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1963年,从二机部中又分离出三机部(航空工业)、五机部(兵器工业)。

这表明( )A.工业优先战略方针确立B.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强化D.科技革命引领工业发展5、下表为1953-195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比例统计表。

该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政府( )★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按地区划分。

A.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C.投资向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D.实行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6、“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7四川乐山调研)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

其中,科技教育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

这次出访潮()A. 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 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C.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 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C项错误;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对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访调查,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故B项正确;1992 年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B2. (2017湖南常德模拟)1978年中国共产党^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关于“新阶段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 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B. 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D. 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解析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答案B3. (2017山西模拟)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 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 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 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解析根据材料“大规模的劳力动员”指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急于求成,造成多次反复和损失。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祖国统一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日益完善,开展全方位外交,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提出并成功运用,海峡两岸不断交流和发展。

2.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4.外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召开:1978年12月。

(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内容:①政治: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②经济: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③思想: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组织:强调民主法制,拨乱反正;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党历史上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927八七会议: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949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2.平凡冤假错案(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表现: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②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综合提升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综合提升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元综合提升⊙知识整合一、全面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和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4)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地位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时空观念。

历史高一人教版知识点必考

历史高一人教版知识点必考

历史高一人教版知识点必考历史是人类思考和行动的宝库,它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了解必考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按照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的内容,综合整理出历史高一人教版知识点的必考内容。

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2. 女真族、犬戎的侵入及西周的衰亡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争霸4. 秦统一六国,秦始皇统治及秦法的实施5.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6. 帝国主义与先秦的关系二、思想文化的转折与纷争1. 春秋时期的学术思想及诸子百家2. 秦汉的儒、法、墨三家思想3.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盛行与佛教的传播4. 儒家的复兴与唐儒的主张5. 宋代理学、朱子学的兴起与发展6. 元代的理学、陶渊明7. 三教合一、纲常道德三、近代史的开篇1. 近代中国四大民主革命的影响及其主要内容2.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外交史3.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反侵略斗争4. 辛亥革命与共和国初期5.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北伐战争7.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国共内战四、对外关系的演变1. 抗日战争及其背景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3. 解放战争与建立新中国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及对外关系发展5. 中国与苏联关系的调整6. 中印战争与中越战争7. 中美关系的发展五、社会主义的建设1. 社会主义改造与政治体制的建立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3. 农业集体化及三大改造运动4. 社会主义的工商业改造与农村经济改革5. 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6. 对外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六、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发展1. 改革开放及其背景2. 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3. 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外交政策的调整4. 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5.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思潮与文化建设6.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上是历史高一人教版知识点必考的概要,这些历史知识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和应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开展_____①_____,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2)召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②___为中心。

(4)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1)定义: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行改革;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调节和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解决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的问题,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川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然后推广到全国。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内容:实行_____③_____,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意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___④___,把企业搞活。

内容: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第12课 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1.(2019·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

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

这( )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解析: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是在1983年撤销的,故C项错误;1973年是“文革”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革”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解析:A。

材料反映的是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主要是给予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

3.(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D。

A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C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D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考点)高中历史改革开放知识点归纳

(考点)高中历史改革开放知识点归纳

(考点)高中历史改革开放知识点归纳1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1)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现实原因:农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国家现代化建设。

(3)安徽、四川等省率先试点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内容(1)经营体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3)经济结构: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3.意义(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开始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1)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3)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认识到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

3.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只有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指导。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1)含义: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3课全面认识经济特区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3课全面认识经济特区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第13课全面认识经济特区1.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特区”这一概念。

“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它打破了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就特别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在政治上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转福建省政府《关于厦门经济特区选址的报告》,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全国首家地方性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成立。

同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录像带生产企业——厦门磁带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这则材料说明经济特区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 )A.龙头地位B.主体地位C.中心地位D.领导地位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经济特区是新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带动开放的区域逐渐向内地扩展,起了“龙头”的作用。

3.《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依据提示,正确的是()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厦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解析:B。

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珠海是中国经济特区之一,“特区”之所以“特”就“特”在特殊的政策扶持。

地理位置是优势,但不是主要原因。

科技领先是政策扶持的结果。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20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课后训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20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课后训练测试题

第19、20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训练1.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3.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4.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5.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一轮考点练习卷: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一轮考点练习卷: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一轮考点练习卷: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格局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4.对于人口迁移现象,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

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5.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6.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

”该文章A.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B.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C.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D.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7.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29年间平均递增3.5%。

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6年间平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第三阶段为1985年至今,年平均递增1.2%。

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允许自由买卖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8.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改革改变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性质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在农村确立C.农产品价格的增长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农业的国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9.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1.(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

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

这( )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解析: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是在1983年撤销的,故C项错误;1973年是“文革”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革”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解析:A。

材料反映的是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主要是给予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

3.(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D。

A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C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D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B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解析:B。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初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等各种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在人民公社体制之下,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实行各种责任制就是要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实行权力下放,C项错误;依据材料“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可知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进行的,D项错误。

5.(2018·苏南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D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D。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6.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姓“资”和姓“社”的问题。

中共十四大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7.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

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解析:C。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主要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我国已摆脱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8.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

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解析:C。

依据材料的时间“1985年”可以看出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崩溃,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B项错误;依据材料“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扩大,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D项错误。

9.(2018·江苏淮安期中)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

这些价格调整措施( )A.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C.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D.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解析:B。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1993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中“放开了……价格”的价格改革就是由市场进行调节,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外向型经济,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93年”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8·山东滨州期中)2001年,党中央在党建实践活动方面宣布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

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逐步提高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对私营企业的承认和重视,不是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已经提出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中“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说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全面展开的,故D项错误。

11.(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解析:C。

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

12.(2018·临沂高一期末)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起全国关注。

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破产事件引起如此反响的原因是( )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D。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是对公有制体制下计划经济模式的冲击,D项正确。

“大锅饭”体制的弊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就已暴露,排除A项;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早已开始,排除B项;C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为D项。

13.(2018·武汉高一期末)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

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解析:C。

依据材料的时间“1985年”可以看出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崩溃,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B项错误;依据材料“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扩大,C 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D项错误。

14.(2018·南京高一检测)“1991年首钢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解析:A。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91年”,由此判断首钢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选A项。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在“一五”计划时实行的,排除B 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排除C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是1997年,排除D项。

15.(2018·长沙高一期末)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②中国应走市场经济的新路③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④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解析:D。

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

题目的时间是1992年,而③是1984年,④是1978年。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1)依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有两个高峰,即1963~1965年、1981~1985年,依据时间确定背景,分析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