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选择性酸化解堵剂研制
低渗透油田油水井化学解堵技术
低渗透油田油水井化学解堵技术摘要: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储层和原油物性均比较差,从而导致该油田的自然产能低,特别是伴随着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个别油田可能出现油层堵塞的情况,从而引起产油量下降。
本文以低渗透油田为例,针对这一类型油田堵塞探讨了油层解堵技术。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化学解堵;技术分析引言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石油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石油的开采量也不断增大,对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石油开采作为一项复杂工程,特别是低渗透油田,油层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增加了石油开采的难度,因此分析低渗透油田油层解堵技术在提升石油开采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井堵塞概述油田进入含水期以后,由于水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化学不相容性,地层伤害、井筒结垢等问题时有发生。
作为三次采油的重要方法之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获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的同时,注入的聚合物也常造成油水井的堵塞。
钻井过程中存在钻井液的固相颗粒、固井液的淋滤、射孔液的水锁、试油作业当中的液体以及各种入井流体的滤失等的堵塞问题。
在注水采油过程中,只要有水存在,在各个生产部位都可能随时产生结垢,这些垢统称为油田垢。
其中,蜡、沥青、胶质的混合沉淀物俗称为有机垢,出砂及有机垢的混合物俗称为泥垢,还有细菌垢等。
注蒸汽采油、聚合物驱油、碱水驱油作为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重要技术,生产中遇到的结垢问题,除了与注水采油时碰到的结垢问题类似以外,还因为驱油时分别有蒸汽、聚合物、碱液的存在,导致硅垢和聚合物垢的生成。
二、典型井例X181井发育油层厚度14.20 m,初期日产液量3.94 m3,日产油量2.62 t,含水率21.2%;投产后产能一直较低,调堵压裂前日产液量 1.33 m3,日产油量0.48 t,含水率57.5%。
井组区域油水关系模拟分析表明,油层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常规压裂容易造成油井含水率进一步上升。
低渗砂岩油藏酸化解堵技术研究
低渗砂岩油藏酸化解堵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3-10T07:13:11.69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期作者:吴玉莹[导读] 某油田是典型的低丰度、低渗透的砂岩油藏,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单井产量低。
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 138000摘要:某油田是典型的低丰度、低渗透的砂岩油藏,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单井产量低。
随着开发的深入,油层结垢严重,油井产量递减快,需要通过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才能获得保持一定的产能。
本文主要是针对储层特点和技术发展现状,开展储层结垢机理、酸液配方体系、深部酸化技术研究,实现效益增产。
关键词:砂岩油田;酸化机理;酸液配方体系;深度酸化1.酸化解堵的必要性油田注水井网布局合理,注水后油井受效明显,原油产量相对稳定。
但由于注水水质、地层水水质、措施伤害、地层结构以及剩余油质变化等的影响,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堵塞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伴随腐蚀、结垢问题,使油井产量下降,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2.储层结垢机理研究2.1垢的主要成分有机垢及无机垢(碳酸盐钙、镁和铁化合物)。
少量有机垢是原油中的高凝点组分。
碳酸盐钙、镁垢是硬度离子过饱和后的沉积垢。
铁化合物主要是腐蚀产物垢氧化铁、氧化亚铁。
2.2水样化验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得出以下结果:产出水的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钾、钠离子、PH值及总矿化度有不同的增加,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氯离子和钾钠离子。
在产出水中增加的是无害离子,而减少的恰恰是有害离子。
滞留在地层的钙、镁离子生成了不溶物碳酸钙(镁),产出水的钙、镁离子都有明显的减少,这是地层结垢的主要原因。
2.3水不溶物分析对水不溶物的分析证明,垢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
水不溶物无机残渣中铁的含量大大超标,为0.0375%(wt),大大超过0.006%经验推算值,因此存在铁离子形成的地层堵塞。
不溶物中有7.1%的有机物,是原油中的胶质,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的分泌产物。
2.4研究分析结论不同地区的结垢成分也不同:存在单一的无机垢类型,同时也存在有机与无机垢相互包容类型;部分地区的有机垢中存在大量的铁离子成分,处理中需要考虑加入铁离子稳定剂;油层中存在铁离子形成的地层堵塞。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摘要】低渗透老油田是我国石油开采中的重要资源,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从堵塞成因、特点和解堵技术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堵塞成因分析中,主要包括水垢、砂粒堵塞、油气凝析物堵塞等多种因素。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特点主要表现为多种原因共同作用、难以预测和复杂多变。
解堵技术综合应用中,化学解堵技术和物理解堵技术被广泛应用,包括油井酸化、渗透剂注入、超声波解堵等。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及时有效地解决堵塞问题,才能保障油田的正常生产。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综合应用,以提高油田的产能和效益。
【关键词】关键词: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解堵技术、化学解堵、物理解堵、重要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一种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油田类型,其堵塞问题一直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和生产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综合解堵技术的应用。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沉积物淤积、油气水相分离、油水界面气体生成、沉积物泥化和生物活动等因素。
沉积物淤积是主要成因之一,沉积物通过管道输送至井口后逐渐沉淀在管壁上,导致管道直径变窄,流体流动受阻。
油气水相分离也是造成堵塞的重要原因,不同密度的流体在管道中会发生相分离现象,导致管道内部的流体混合不均匀。
针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化学解堵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向管道中注入特定的化学物质,可以破坏沉积物结构,改变流体粘度,促进管道内部的流体通畅。
物理解堵技术如超声波清洗和水压冲洗也可以有效解决堵塞问题。
综合运用多种解堵技术,可以更全面、高效地解决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保障油田的生产稳定性和开发效率。
在未来,随着解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堵塞成因分析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是解决油田开采难题的重要一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油田进入了老化期,其中绝大部分是低渗透油田。
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常常遇到因油水混合物中的杂质等原因,导致井筒、地层孔隙堵塞的问题。
油田的堵塞不仅会使产能下降,还会影响采油的经济效益,对此需要进行综合解堵技术的研究。
一、地层砂岩杂质堵塞地层砂岩中含有各种类型的杂质,例如黏土、石英、石英砂等。
沉积岩石中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它们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
这些砂岩杂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孔隙中油水分离,使油水分离不彻底,随着采油时间的增加,杂质堵塞的程度也会逐渐增加。
二、石蜡、沉积物等物质堵塞随着油井的生产,在油藏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会有石蜡和高密度沉积物的产生。
这些物质对地层孔隙进行了堵塞,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田,堵塞的情况更加严重。
三、泥层堆积堵塞由于采油过程中,土壤中的泥层会被吸入地下水中,随着采油时间的增加,泥层会逐渐堆积在井下导致堵塞。
四、露天沉积层堵塞露天沉积层是地层的裸露部分,在刨开砂土后,露天沉积层就暴露在外。
由于露天沉积层没有粘结物,即便是微小的颗粒也会被随着水流进入井筒中影响产量。
一、化学解堵技术通过注入各种化学药品,如酸等,对地层进行处理,以达到解堵的效果。
化学解堵技术可以降低沉积物的沉积率,提高油井的产能,具有使用方便,效果比较显著等优点。
物理解堵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入物理波,如超声波、激光波等,来破坏堵塞体,达到解堵的效果。
物理解堵技术适用于泥层、石蜡等物质的堵塞,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微生物解堵技术微生物解堵技术主要是注入一定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堵塞体达到解堵效果。
微生物解堵技术的适用范围广,效果稳定,可以对各种成分的沉积物进行解堵,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
热解堵技术是通过加热井筒和地层来进行解堵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可以使沉积物发生溶解、转化等反应,以达到解堵的效果。
热解堵技术通常适用于多种堵塞体,具有效果显著,优点明显等优点。
酸化解堵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酸化作业是重要的油田增产措施,能够有效解除或者缓解钻井及完井过程中对储层造成的污染,提高近井区域储层的渗透率,同时也能改善裂缝发育较低的的低渗区域。
酸化工艺主要分为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三大类。
该项技术在碳酸盐油藏和砂岩油藏应用十分广泛[1]。
油田酸化解堵工艺是将酸液注入到地层,通过酸液在地层孔隙、孔穴及微裂缝中的流动并与地层物质发生反应,溶解井眼附近地层由于钻井、修井、完井等作业过程中造成的各种固体微粒和杂质,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疏通流通通道,恢复地层的渗流能力,同时对地层中的天然裂缝及孔隙进行溶蚀,提高地层的渗透率,以达到注水井增注和油井增产的目的[2]。
砂岩主要是由砂粒和粒间胶结物组成的,砂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胶结物主要为黏土和碳酸盐类。
渗流通道就是砂粒和胶结物之间的孔隙。
砂岩一般用土酸进行酸化处理,即盐酸和氢指酸混合而成,盐酸主要用来溶解地层中的碳酸盐类胶结物和部分的钼质及铁质等杂质,氢氟酸主要用于溶解地层中的硅酸盐矿物和黏土。
由此可以看出氢氟酸与砂岩矿物的反应过程中会生成CaF2和MgF2沉淀,因此在土酸酸化前,应先用盐酸进行预处理,生成可溶于水的CaCl2和MgCl2,盐酸的存在可以使酸液维持较低的pH,使沉淀处于溶解状态,以避免对地层造成二次伤害。
1 酸化体系分类泡沫酸酸化技术一般多应用于碳酸盐岩地层。
泡沫酸体系主要为在常规酸液体系中加入起泡剂、稳泡剂和助排剂等其他添加剂。
泡沫的存在降低了酸岩的接触面积,减缓了酸液中H+的传递速度,延缓了酸岩反应速度。
同时在叠加气阻作用下,通过泡沫对高渗透层进行暂堵使后继泡沫酸进入低渗透层,以达到解除低渗透层污染堵塞和恢复、改善油井产液剖面的效果。
该体系一般多用于地层压力较低的储层以及水敏性储层。
该体系已经在长庆油田、冀东油田等作业区域多次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酸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酸液和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减少毛管阻力,降低挤入压力,使酸液更容易进入油气层,同时又利于返排。
超低渗透油田的酸化解堵技术研究
超低渗透油田的酸化解堵技术研究摘要:合水油田长8油藏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部。
东邻陕西省富县,西与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相连,南与宁县接壤,北靠华池县及陕西省志丹县。
地势山川相间,东北高,西南低,子午岭纵贯南北,将全县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呈现出东水东流,西水西去之势。
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粉细-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属于超低渗构造-岩性油藏。
油藏地层水水型为氯化钙水型,和注入水配伍性较差,油井见水后在近井地带发生堵塞,造成油井油量下降,含水上升。
本文主要对油藏见水机理进行分析,并分析了酸化解堵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超低渗油藏酸化解堵长8油藏地处甘肃庆阳陇东区块,其主产层平均有效厚度11.5 m,平均有效孔隙度9.95%,平均渗透率0.83x10-3μm2,是一个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油藏。
一、油藏简介此区域内主要含油层组长8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展布为北东-南西向。
延长统长8时期主要为大规模的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砂岩厚度大,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1.岩性特点砂岩岩性为粉细-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其中长石含量46.56%,石英含量23.19%,岩屑含量13.26%,其它5.23%,胶结类型主要以薄膜-孔隙为主。
填隙物含量14.63%,填隙物以绿泥石、铁方解石、高岭石为主,铁白云石、硅质次之。
粘土矿物主要有绿泥石、伊利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等。
2.地层水性质油藏地层水矿化度65.1g/L,水型为CaCl2型,pH值6.25。
3.储层敏感性从粘土矿物分析结果看,长8储层以酸敏矿物为主,占65.93%,水敏矿物较少,伊利石占17.37%,伊蒙间层仅占5.88%,有利于油藏注水开发。
岩芯水敏试验结果表明,长8储层为弱水敏储层,注入水和地层水配伍性较好,对储层污染小,通过注入水中添加粘土稳定剂、防垢剂即可满足水质要求。
二、堵塞机理分析1.粘土矿物运移造成堵塞长8油藏泥质含量高,特别是绿泥石和方解石含量较高,注入水矿化度低,油藏地层水矿化度高,油井见水后表现为含盐下降,致使附铁绿泥石在pH值变化的条件下,形成了Fe(OH)2和Fe(OH )3沉淀。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摘要】低渗透老油田是我国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堵塞严重影响油田产能。
本文通过分析低渗透老油田堵塞的成因,探讨主要的堵塞原因包括井壁沉积、岩心污染等,并介绍了物理解堵和化学解堵的技术。
物理解堵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清洗和酸洗,化学解堵技术主要包括聚合物注入和碱性清洗等。
综合解堵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研究方向可在提升解堵技术效率和降低成本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更好地解决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促进油田产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解堵技术、物理解堵、化学解堵、应用前景、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油田,由于油层渗透性差,油井产能低,常常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采油效率。
随着油井的开采时间延长,油田内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之一就是堵塞问题。
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采油效率,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甚至出现油井无法正常开采的情况。
为了解决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堵塞成因,找出主要堵塞原因,并探讨各种解堵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与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地解决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提高采油效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低渗透老油田的堵塞问题一直是石油开采领域中的重要挑战,堵塞不仅会导致产量下降,还会增加开采成本,影响油田的长期开发。
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解堵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堵塞发生的机制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解决堵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解堵技术可以为提高油田产能,延长油田寿命,降低开采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油田开采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的研究也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进一步优化解堵技术,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低产油井酸化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石 南 3 井 区 20 1 0 4年投 入试 验 开发 , 目前 已进 入 递 减 阶 段 , 些 油 井 受 长 期 生 产 、 泵 、 井 措 施 影 一 检 修 响 ,产量 下 降 明显 。例如 ,N 0 2井 2 0 S 84 0 5年 8月投 产, 自喷 日产 达 到 6 9,0 0年 1 t2 1 2月转 抽 , 抽 后 1 转 3 产仅 18, 分 析 油井 蜡 、 . 经 t 垢堵 塞 严 重 。 因此 , 区低 该 产 油 井 的解 堵 问题 成为 提高该 油 藏产 量 的重点 之一 。
清 水 河 组 储 层 中 部 深 度 260 3 m, 地 层 压 力
2 .MP , 层 温 度 7 ℃。地 层 原 油 密度 0 0 gc 。 54 a 地 3 . 9 /m , 7
导 致井 筒 和地层 结 垢 、 结蜡 、 机堵 塞 等增 加 , 有 使产 量
降低 。
粘度 1 7 P ・ , . m a s 含蜡 量 44 %, 含蜡 较 低 的轻 质 原 0 .1 为
或供液不足 , 同时 该 油 藏 油 井 有 结 蜡 、 垢 现 象。 通 过 对 油 井 产 能 降低 的 原 因 分析 , 合 室 内试验 结 果 , 出了针 对 性 的 解 堵 方 案 , 结 结 提
现 场 实施 7井 次 . 果 显 著 。 效
主题 词
解堵 酸化 砂 砾岩
中低 渗 油 井
油 。地层 水 型 为 C C : , l 量 73 75 mgL 地 层 a 1型 C一 含 5 .8 / , 水 总矿化 度 1 8 . / 。 24 61 L mg
3 解 堵 工 艺 研 究
31岩 心 溶 蚀 试 验 .
取石南 3 1井 区清 水 河 组 26 60 ~ 2 . m 岩 0 .0 26 21 0 心 。 工成 岩粉 、 块 。 加 岩 测得 的酸液溶 蚀 试验 结 果见 表 1 。纯盐 酸配 方对 岩粉 溶蚀 率 为 1 %左 右 ,土 酸配 方 0 (0 1%HC+ %HF 2 l2 )h溶 蚀 率 和多 氢 酸 配方 3 h溶 蚀率 相 当 , 在 2 %左 右 。 均 4
高效解堵剂在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应用
离 的物质 , 可 以用作 缓蚀 剂 , 但 其 浓度 对溶 蚀 率 的影
响效 果不 明显 , 不必 过量 加 入 。
( h )
( )
曲{
;
…
7 l 一
/
— — ~
1 2
2 0 _ ¨ 一~ L …~
} 。
3 4
…. l … 一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O 4 —2 Z
作者简 介 : 谭 景超 ( 1 9 8 1 一) , 男, 2 0 0 4年毕 业于上海 同济 大学, 学士 学位 , 大庆 油 田第十 采油厂 工程技 术 大队 , 工程师 。
主 要 从 事 化 学 药 剂 增 产 增 注方 面研 究 。
浓 度 在2 ~1 2 时溶蚀 率 比较稳 定 , 过 多 的盐 酸破 坏 了储层 的骨 架 , 造 成 坍塌 , 而且 生 成 二次 沉淀 ; 甲
取 同层 位 的 I、I 号岩心 , 对其 岩 心 的地质 条件 及敏 感性 进 行测试 。
表1 地 质 特 征 参 数 分 析
1 4 8
内蒙 古石 油化 工
2 0 1 3 年第 1 3 期
酸属 于 中强酸 , 而且 有含 有三个 氢 离 子 , 属于 三级 电
溶蚀 率 较高 , 因此酸 液配 方 中盐 酸 的加入 量 以5 左
右 为标 准 。
表3 优 选 解 堵 剂
配方 酸化液种类及配 比( 体积百分 比 ) 水浴时问 溶蚀率 编号 盐酸 氢氟酸 氟硼酸 磷酸 甲酸 乙酸
・
酸和 乙酸 的溶蚀 率 低 , 可 以作 为缓 蚀剂 , 使活性 酸穿 透 距 离更 长 , 另外 , 乙 酸对 F e ¨具 有 络 合作 用 , 可 防
油井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研究
油井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研究针对一些非均质多层油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暂堵实现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堵水过程中不伤害非目的层,酸化过程中酸液少进入高渗层,使堵剂和酸液分别在高渗层和低渗层发挥有效作用,最终达到封堵高渗层并有效启动低渗层的目的。
标签:非均质;暂堵;选择性堵水;酸化一体化1 油井选择性堵水和酸化一体化技术1.1 油溶性选择性堵水剂组成油溶性选择性堵水剂是由重质不饱和烃树脂,油溶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主要原料共熔后制成微粒。
1.2 油溶性选择性堵水技术主要特点油溶性堵水剂,其粒径在0.5-1mm之间,具有油溶性好,堵水率高,封堵强度大,解堵率高,且该堵剂可用水作为携带液进入地层。
堵水剂含有架桥粒子、充填粒子及变形粒子,具有不同粒度级配的水基悬浮液,可在地层孔喉处吸附架桥,充填形成一条渗透率相对较低且有一定强度的暂堵带,阻止水的流动,开井生产时可被原油逐渐溶解,分散,从而达到堵水增油目的。
为了增加堵水强度,增加堵水有效期,最后用无机封口剂,主要成分是暂堵剂(无机物如油井水泥、暂堵剂混合物)。
1.3 主要技术指标(1)油溶率≥90%;(2)暂堵率≥95%;(3)解堵率≥90%;1.4 选井条件(1)初期产能高,目前供液能力强,共计产油量低,动用程度地低;(2)底层温度20-50℃;(3)水驱控制高,波及体积达到区域内包含水井;(4)综合含水高(不小于80%)以注入水型为主,注采关系清楚;(5)油井固井质量好,无层间窜槽,见水特征为低水锥进,由高深透层造成。
1.5 耐酸高强度解堵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1.5.1 堵剂强度评价用渗透不同的3个岩心考察堵剂的封堵能力。
根据表1数据,堵剂对地层的封堵能力很强,堵剂的封堵率与突破压力随岩心初始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
继续注水,当注入累计体积为100PV时测得残余阻力系数的下降率很小,说明堵剂在地层中具有较强的耐冲刷性。
采用配方:5.5%MA+0.1% 添加剂A+0.075%引发剂+0.6%添加剂B+0.2% 配位剂。
科技成果——低渗型油田本源微生物驱油解堵剂
科技成果——低渗型油田本源微生物驱油解堵剂技术开发单位西北大学成果简介石油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战略性物质,在我国,中高渗油藏开发稳产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对于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如何实现老井持续稳产,如何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是很多油田,尤其是延长油田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提高三次采油技术水平,增加现有油藏的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项目从延长油田附近的油泥中分离出100余种细菌,挑选其中三种细菌,分别为简单节杆菌、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诱导突变、筛选、优化,获得高生物驱油解堵剂产量的菌株,进一步利用发酵工程进行生物驱油解堵剂的大规模生产。
所获得的生物驱油剂Superzyme,能够显著降低溶液接触角,2%水溶液即有很高的脱油率和驱油效果。
利用生物驱油解堵剂水溶液进行油井解堵和油田驱油,将可以实现老油井的稳产和增产,有效提高原油的最终采收率,为国家和陕西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点本项目从延长油田附近的油泥中分离出100余种细菌,并初步进行了鉴定,从其中挑选三种细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诱导突变、筛选、优化,获得高生物活性成分产量的菌株,进一步利用发酵工程进行驱油解堵剂的大规模生产,具有快速、高效、无毒、无污染、不燃、不爆、利于环保的优越性,主要应用于:(1)油田油井、水井有机质堵塞解堵;(2)油田井组、区块驱油;(3)输油管道、滤罐、滤料再生清洗;(4)地表地面、土壤、设备原油污染的处理。
三种本源细菌分别为简单节杆菌、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能分别产生海藻糖脂、鼠李糖脂、脂肽和蛋白酶,海藻糖脂属于薄层相,鼠李糖脂属于胶束相,在将原油从沙石表面剥离时具有协同作用;脂肽可以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有利于原油的流动和分离。
将三种细菌共同发酵,即获得本项目的驱油解堵剂Superzyme。
关键技术1、Superzyme组成成分的优化针对延长油田石油稠度高的特点,增加活性成分的降粘能力,以进一步提高Superzyme的解堵、驱油效果。
低渗砂岩油藏酸化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
XM油田低渗砂岩油藏酸化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1.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XM油田属于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田,一般采用盐酸与氢氟酸的混合酸(土酸),或其它能够生成氢氟酸的酸液:盐酸先同碳酸盐矿物、铁质反应,溶解碳酸盐和铁质;然后氢氟酸再与石英、粘土矿物反应,提高地层渗透率。
如果土酸中的盐酸量不够,不能完沉淀,堵塞孔道。
全溶解地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则氢氟酸将与碳酸盐矿物反应,生成CaF2鉴于目前国内外油井酸化配方体系的蓬勃发展,我们希望在砂岩酸化配方体系上进行进一步的室内实验和现场摸索,并配套相关工艺技术,形成完善的低渗透砂岩油田的酸化解堵工艺技术。
XM油田在用的油井酸化技术无论是从施工液量还是处理半径上来看,都是处于酸洗解堵阶段,并没有实现深部的酸化和处理,未达到基质酸化改造的目的。
为达到基质改造的目的,就要提高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
酸液在渗流孔道或裂缝中流动,与壁面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当酸液浓度降低到某一数值(通常为鲜酸浓度的10%)时,称为残酸。
鲜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过的距离,称为酸液有效作用距离。
酸岩反应速度的快慢,决定了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大小,反应速度越快,有效作用距离越短。
因此在酸液的选择时,延迟酸岩的反应速度(缓速酸),延长酸液的有效作用时间,是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关键。
针对XM油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判断,油层深部受压裂残液等影响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同时近井地带的油层结垢又比较严重,因此要深入研究深部酸化工艺技术,一是如何根据油层及人工裂缝的特性合理确定处理半径及酸液用量的关系;二是如何降低滤失,保证酸液到达油层深部;三是近井地带和油层深部的孔隙的堵塞介质不同,如何保证不同介质下的解堵效果。
深入研究推广油井酸化解堵技术,从而有效解决XM 油田结垢、污染严重影响开发效果的问题,尤其是在重复压裂效果逐渐变差的情况下,能有效拓宽低渗油田增油措施渠道,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 XM油田酸化解堵技术研究进展酸化解堵工作液是酸化作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酸化作业的成败,对增产增注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石油储层渗透率低于1毫达西,属于难开发油田的一种。
由于储层渗透率低、油层粘度大、含水量高等特点,使得低渗透老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采效率。
堵塞问题的产生与油田地质特征、开采工艺、油藏流体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本文将结合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分析,并介绍一些综合解堵技术,以期为低渗透老油田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1.储层地质特征低渗透老油田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油气密度高,岩石成分复杂,易产生堵塞。
储层孔隙度小是导致堵塞的根本因素之一。
孔隙度小使得油气在储层中难以运移,容易形成死角,沉积物在孔隙中容易堵塞。
2.含水量高低渗透老油田通常含水量较高,含水量增加会导致孔隙度减小,使得原有的油气通道变窄,增加了油气流动的阻力,导致堵塞。
3.油藏流体性质低渗透老油田中油藏流体的粘度较大,粘度大使得流体在储层中运移速度减慢,易产生堵塞。
4.开采工艺因素低渗透老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常采用的注采方式、提高采收率的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导致油藏中的沉积物溶解或聚集,从而产生油田堵塞问题。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地质特征、油藏流体性质和开采工艺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综合解堵技术1.物理解堵技术物理解堵技术是通过人为介入实施解堵,包括水力压裂、超声波传输等方式,以改变储层渗透率、破坏岩心结构等方式来达到解除堵塞的目的。
水力压裂是将高压液体注入储层,破坏储层孔隙中的沉积物,增加储层渗透率,以达到解堵的目的。
化学解堵技术是通过一些特定的化学药剂来溶解或改变储层中的沉积物或污染物等,以达到解除堵塞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解堵技术包括酸化解堵、碱化解堵等,通过注入酸性或碱性化学物质来改变储层物理性质,溶解或改变储层中的沉积物以达到解堵的目的。
热力解堵技术是通过注入高温或高压流体来改变储层的物理性质,解除堵塞。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小型酸化解堵的一个成功实例
质不合格 ( 注人水 中可能含有悬浮固体颗 粒、 分散油
滴、 溶解氧、 腐生菌 、 游离二氧化碳 等物质 ) 注人地 ,
层以后由于颗粒堵塞 、 细菌繁殖、 粘土膨胀 、 化学反
中固相颗粒渗人地层 , 降低地层的渗透率 ; ) 4 完井对 地层 的污染 , L 射孑 完井过程 中射孔液带人地层 的固
汪双 喜 , 英 娜 , 孙 付 晶
(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 , 山东德州 2 10 ) 557 摘 要: 文章介绍 了临盘采油厂低渗透油藏一 口注水井的酸化解堵实例 。此实例表明, 用小型 酸化可成功解决注水注不进的难题 。此井用 3 m 土酸的小型酸化 , 注水有效期长达近 6个 月,
在 油 田开 发过程 中广泛 采 用 酸化 清 除近 井 带地 层 的损 害 , 复 或 提 高 油 水 井 产 能 。影 响酸 化 效 果 恢 的 因素主要 有两 个 方面 , 一是 地 层是 否 适 合酸 化 , 二 是 实施 酸化 的设 计及 其施 工 过程 是否科 学 、 合理 。 造 成注 水井 地 层 污 染 的 原 因有 J1 注 人 水 水 :)
综 述
文章编号 :6 1 9 9 2 1 ) 7— 03— 17 —80 ( 0 1 0 0 4 0 4
Cl a i g W o l e nn rd
清 洗世 界
第2 卷 第7 7 期
2 1 7月 0 年 1
低 渗 透 油 藏 注 水 井 小 型 酸 化 解 堵 的 一 个 成 功 实 例
l w p r a i t e e v i i p n O l ed I d mo sr t st a ,a i i ki g c n s le t e p o ・ o e me b l y r s r or i L n a i l . t e n t e h t cd p c l a o v h r b i n i f a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25620(2007)0120044203低渗透油田选择性酸化解堵剂研制李丽 纪振云 迟成亮(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东营)摘要 针对无机垢、有机垢和微生物细菌3种主要的造成地层堵塞因素,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水敏性地层和低渗透油层的多功能水包油型乳状酸液(油为外相、酸为内相)。
室内对无机垢解堵酸液、有机垢解堵剂及乳化剂进行了优选,得出:对于石灰岩乙酸为最佳解堵酸,对于硅质砂岩氟硼酸为最佳解堵酸;对于以沥青质、胶质为主要成分的有机垢堵塞,确定以粗苯2柴油(9∶1)复配体系为有机解堵剂;选择了具有耐酸能力、且具适宜HLB 值的OP 210和Span80混合体系作为乳化剂,OP 210和Span80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4%和0.2%。
考察了油和酸的乳化状况以及配成的乳状液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垢解堵酸液和有机垢解堵剂的最佳配比为7∶3,该乳状液在室温下稳定,高温下自动破乳,释放出酸和高性能油,达到恢复和提高地层渗透率、提高原油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 酸化解堵 无机垢 有机垢 乳化实验中图分类号:TE357.2文献标识码:A 造成油层堵塞的最主要的基本类型为无机垢、有机垢和微生物细菌。
化学解堵方法通常是以混合溶剂法解除有机垢堵塞,以无机酸为溶剂从除垢防垢的角度出发解除无机盐沉淀物堵塞,从降低界面张力入手解除乳化堵塞,以及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新型、高效的生物酶稠油解堵剂(美国Apollo Separa 2tion Technology Inc )。
研制出了一种多功能水包油型乳状酸液。
该体系进入地层后,在地层温度下可自动破乳,释放出酸和高性能油,同时解除无机垢和有机垢对储层的堵塞,达到恢复和提高地层渗透率、提高原油产量的目的。
1 实验1.1 实验仪器和药品1.1.1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玻璃水浴(762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单孔TDA 28002型),电动搅拌器(JJ 21型),全量程界面张力仪(XZD 23型),电磁搅拌器等。
1.1.2 实验药品及材料氟化铵,石油醚(60~90℃),甲苯,丙酮,分析纯;粗苯,柴油,工业级;Span80(HLB :4.3),OP 210(HLB :14.5),化学纯;5%盐酸液,5%磷酸溶液,5%醋酸溶液,土酸(4%氢氟酸+10%盐酸),20%氟硼酸溶液;石灰岩,硅质砂岩,90号道路沥青。
1.2 实验方法及原理(1)无机垢溶蚀实验。
溶蚀实验是通过粉碎岩石→称量→酸蚀→水洗干燥→再称量,来比较一定量的酸液在单位时间内对不同岩样的溶蚀作用。
溶蚀率=溶蚀量/溶蚀前岩石质量。
(2)有机垢溶解实验。
在地层中的沥青颗粒受不稳定因素影响时,将絮凝并沉积下来,从而堵塞地层,因此解除有机垢主要就是以溶解胶质沥青质为主。
本文以90号道路沥青作为有机垢模型,模拟溶解有机垢实验。
溶解率=溶解量/溶解前沥青质量。
(3)乳化实验原理。
根据选定的无机垢解堵酸液和有机垢解堵油溶性试剂,采用表面活性剂将两者乳化成油为外相、酸为内相的乳化酸。
这类乳化酸在油藏中易沿通油孔道流动;破乳后经酸化反应可扩大通油孔道,从而起到增油作用。
这类乳化酸用于水敏性油层和低渗透层段效果明显。
当乳化剂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油水界面上就会形成由定向吸附的乳化剂分子紧密排列组成的界面膜,虽然此膜厚度仅有125nm ,但具有较高强度,足以阻碍液珠的聚并。
因此,可以通过添加各种表面活性剂来实现保持乳状液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油和酸的充分乳化。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中石化2003年导向项目《L PS 矿场实验研究》部分研究内容。
第一作者简介:李丽,教授,1954年生,197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现为中国石油大学教师。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邮政编码257061;电话(0546)8391970/8391970;E 2mail :yifa @ 。
第24卷第1期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Vol.24No.12007年1月 DRILL IN G FL U ID &COM PL ETION FL U ID J anu.20072 实验结果和讨论2.1 不同岩性无机垢解堵酸体系的确定以2种有典型代表性的储集层岩石为模型,针对无机垢堵塞物,利用不同类型的酸进行了溶蚀实验。
针对储层岩性选择合适主酸液的原则为:①兼顾溶解能力和溶解速率两个方面的因素,选择溶解胶结组分能力强且溶解速率适中的体系;②不破坏岩石骨架和近井地层结构;③不引起粘土矿物的膨胀和颗粒的运移,不产生二次伤害;④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好,不与地层流体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物质。
2.1.1 石灰岩石灰岩是碳酸盐岩的最主要岩石类型,也是储层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石灰岩地层经常发生各种堵塞,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
但一般石灰岩地层属于软地层,当和强酸接触时在力学结构上是不稳定的。
实验选取的浅灰色石灰岩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比较了3种酸对它的溶蚀效果,见图1和图2。
图1 5%酸的室温溶蚀效率图2 5%乙酸溶蚀率随温度的变化(1h )由图1看出,盐酸的溶蚀效果远高于其它2种酸,但在1h 内即达到最大溶蚀率,表明盐酸与石灰岩的反应非常剧烈,可能对近井地层骨架造成严重伤害。
乙酸达到最大溶蚀率的时间为5h ,远比盐酸、磷酸长,表明乙酸与石灰岩的反应比较缓和,进入地层较深,达到深层解堵的目的。
图2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乙酸对石灰岩的溶蚀率明显增加,预示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大,地温升高,对乙酸与石灰岩的反应有利。
综上可以得出,乙酸特别适合石灰岩地层的酸化解堵,而且具有升温效果明显、可酸化深部地层以及对金属表面腐蚀程度低等特点。
2.1.2 硅质砂岩砂岩地层是典型的储油层,硅质砂岩的突出特点是石英碎屑占90%以上,含有少量长石和燧石。
根据其岩相组成,盐酸、磷酸或硝酸等常规无机酸与砂岩地层中含硅量高的矿物不发生反应,需要选择含氢氟酸的酸液进行解堵。
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了常规土酸(4%HF +10%HCl )、复合酸(5%HAc +9%HCl +1%N H 4F )和氟硼酸(20%),并评价了它们对硅质砂岩的溶蚀效果,结果见图32图6。
图3 常规土酸对硅质砂岩的溶蚀效果图4 复合酸对硅质砂岩常温下的溶蚀效果图5 不同温度下复合酸对硅质砂岩的溶蚀效果图6 氟硼酸对硅质砂岩的溶蚀效果由图3可知,常规土酸的升温效果很明显,3h 即达到最大值,溶蚀率的总量与常温下10h 的相当,反应速率过快。
由于常规土酸的反应速度较快,其有效作用半径仅在井眼周围0.5m 以内。
因此考虑用可缓慢地以相对恒定的速率生成H F 的复合酸代替土酸,其反应原理基于弱电解质HAc 的逐步解离和H F 的逐步生成。
图4表明该酸化体系有较45 第24卷第1期 李丽等:低渗透油田选择性酸化解堵剂研制 好的缓速效果,10h 内的溶蚀速率相对变化不大。
图5显示温度升高与复合酸的溶蚀能力成正比。
氟硼酸可作为常规土酸的另一种替代酸,靠本身的水解作用逐级解离,不断生成氢氟酸,在与无机堵塞物反应的任一时刻,氢氟酸含量均不大,反应速率低,但总溶解力与常规土酸相似,尤其是对高岭石等粘土类矿物具有好的溶蚀效果。
图6显示,氟硼酸对硅质砂岩的缓蚀效果非常明显,具有酸化深部地层的能力;而且氟硼酸对硅质砂岩的溶蚀能力对温度比较敏感,在50℃时溶蚀率有明显的增加,这对深部地层的酸化解堵十分有利。
因此氟硼酸是硅质砂岩的一种理想解堵酸。
2.2 有机垢解堵体系的确定有机垢成分主要是胶质沥青质,在原油中以稳定胶束的形式存在。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溶解胶质沥青质的有效试剂为芳香烃,其中的少量长直链烃可以采用非极性溶剂。
因此比较了柴油、粗苯、甲苯和石油醚溶解有机垢的能力,见表1和表2。
表1 不同溶剂对有机垢(沥青)溶解率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化时间h 不同溶剂在不同时间的溶解率柴油粗苯甲苯石油醚10.02380.82590.13110.097920.03630.97980.18760.148730.04510.97250.17820.1468表2 不同溶剂对有机垢(沥青)溶解率的影响随温度的变化温度℃不同溶剂在不同时间的溶解率柴油甲苯石油醚粗苯150.01510.17820.14680.9725300.06810.29930.17350.966500.10270.37240.2328700.12320.48930.2639900.1240.47590.304表1和表2说明,4种溶剂对有机垢的溶解率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都有所提高。
其中粗苯的溶解率很高且价格便宜,是解除有机垢堵塞的首选试剂。
石油醚和甲苯的溶解能力也较强,但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
柴油虽然整体溶解率较小,但它对沥青的溶解率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都能稳步增长,且对直链烃有较好的缓蚀效果,所以实验拟选用粗苯与柴油以一定比例(9∶1)复配进行有机垢的解堵。
2.3 乳化实验在确定酸液—溶剂模型后,选择具有一定耐酸能力的OP 210和Span80作为乳化剂。
通过界面张力实验,根据正交法确定了OP 210和Span80的最佳质量分数及比例:用量分别为0.4%和0.2%,浓度比为2∶1。
在此条件下考察了油和酸的乳化状况以及乳状液稳定性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酸油比及温度对乳化状态的影响温度℃酸液cm 油相cm 微乳液cm 温度℃酸液/油相V /V微乳液cm 2537 5.0407/37.92555 6.8507/3 6.525738.5607/3 4.325827.6707/3 2.125913.2807/31.4从表3可以看出,当酸液和油相的比例为7∶3时,形成的乳状液体积最大(测量管体积为8.5cm );随着温度升高,乳状液的量不断减少,说明温度升高对乳状液的稳定性不利,其原因是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水2油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层的热力学状态呈现不稳定,导致其乳化能力变弱,微乳液量变小。
实验表明,该乳状液在室温下稳定,高温状态下可自动破乳。
3 结论11乙酸为石灰岩地层的最佳无机垢解堵酸液;氟硼酸为硅质砂岩地层的最佳无机垢解堵酸液。
粗苯2柴油(9∶1)复配体系为以沥青质、胶质为主的有机垢解堵剂。
21选择了具有一定耐酸能力、且具适宜HLB 值的OP 210和Span80混合体系(O P 210和Span80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4%和0.2%)作乳化剂。
31无机垢解堵酸液和有机垢解堵剂的最佳配比为7∶3,配制的乳状液在室温下稳定,高温状态下可自动破乳。
参考文献[1] 唐孝芬.油层解堵剂C Y3的性能与应用.油田化学,1998,16(2):1092112[2] 刘永山.老君庙油田浅井低温油层复合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石油钻采工艺,2001,23(3):58261[3] An.Martin.Stimulating Sandstone Formations withNon 2HF Treatment Systems.S P E 90774,2004(收稿日期2006208220;H GF =071W4;编辑 汪桂娟)46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2007年1月ent s.The coexistence of water kicks in t he shallow zones and mud losses in t he deeper zones makes cement job very difficult.New cementing additives ,such as t he cement hardener BXE 600S ,low 2temperat ure ear 2ly st rengt h additive CA903S and CA909S ,and gas 2check agent G60S are developed to deal wit h t he diffi 2culties encountered in cement jobs.Low 2density cement s formulated wit h t hese additives has densities of 1.8521.40g/cm 3have excellent working p roperties at temperat ures 20230℃.This cement slurry ,used in conjunction wit h cementing techniques ,has been successf ully applied in 120wells.K ey w ords cement slurry ;low temperat ures ;gas check ;mud lo ss p revention ;Nort h Buzachi Oilfield First author ’s address CN PC Research Instit 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anggu 300451,China R 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ve Conventional Acidization in Low 2permeability R eservoir.D FC F ,2007,24(1):44246Authors L I Li ,J I Zhen 2yun ,C HI Cheng 2liangAbstract A multi 2f unctional oil 2in 2water acid emulsion is developed in t he treat ment of inorganic scales ,or 2ganic scales and microorganisms in water sensitive formations and low permeability boratory experiment s have been done on t he optimization of t he acidization liquid for inorganic scales ,t he plug re 2mover for organic scales and t he emulsifiers.It is concluded t hat ,acetic acid is t he optimum acidization flu 2id for limestones (mainly carbonates ),fluoro 2boric acid is t he best acidizatio n fluid for silica sandstones.For t he organic scales mainly compo sed of asp haltene and gum ,an organic scale remover containing benzol and diesel (9:1)is selected.O P 210and Span 280,mixed toget her wit h mass f ractions of 0.4%and 0.2%,respectively ,forms t he required emulsifier ,which has acid tolerance and an appropriate HLB value.Ex 2periment s have been done investigating t he emulsification of oil and acids ,and temperat ure stability of t he emulsion p repared ,and show t hat t he optimum ratio between t he acidization liquid for inorganic scale and t hat for organic scale is 7:3,an emulsion formed in t his ratio is table at room temperat ure and will auto 2matically break at elevated temperat ures.Thus ,when injected into t he formatio ns ,t he p repared emulsion will auto matically break at t he high temperat ures in t he formations ,releasing acid and oil to recover t he impaired permeability of t he formations and enhance oil production.K ey w ords conventional acidization ;inorganic scale ;organic scale ;emulsification experimentFirst author ’s addres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U niversity of Pet roleum (East Chi 2na ),Dongying 257061,ChinaAnti 2corrosion Material RF Used in Oil Well Cement.D FC F ,2007,24(1):47250Authors TAN Wen 2li ,WAN G Chong ,XI Fang 2zhuAbstract To improve t he st ruct ural integrity and sealing capacity of t he cement in acidic environment ,an anti 2corro sio n material RF is selected t hrough experiment s.Test is done on t he corro sion tolerance of ce 2ment containing RF using carbon dioxide and hydrogen sulfide to st udy t he change in t he appearance ,cor 2ro sion dept h and t he comp ressive st rengt h of t he cement.SEM and X 2ray analyses of t he tested cement show t hat RF can imp rove t he anti 2corrosion capacity of t he cement ,and t he cement slurries t reated wit h RF have good gas 2check ability ,low fluid loss and better rheology stability.K ey w ords oil well cement ;corrosion ;cement additives ;hydrogen sulfide ;carbon dioxide ;anti 2corrosion materials ;RFFirst author ’s address CN PC Research Instit 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anggu 300451,China The Synthesis of an Ionic Polymer Used as an Acid Thickener.D FC F ,2007,24(1):51252Authors ZHAO Xiao 2ke ,GE Ji 2jiang ,ZHAN G Gui 2cai ,DON G WenAbstract An ionic polymer used as acid t hickener is synt hesized in laboratory using ionic monomers 22acryl 2100 DRILL IN G FL U ID &COM PL ETION FL U ID J anu.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