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毛散文的独特语言风格

合集下载

试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风格在语文散文教学中,通过台湾作家三毛散文的案例分析,着重从独特的传记特色方面,剖析作家对自我主体意识的思考与追求,探索其创作的独特风格。

标签:三毛散文艺术风格传记特色台湾女作家三毛,以二十三本散文集风靡台湾,“三毛热”现象从台湾漫卷大陆。

其作品在海峡两岸的青年中争相传读,如《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温柔的夜》、《倾城》、《我的宝贝》等作品一版再版,其中《撒哈拉的故事》一书在台湾就重印了一百版,成为台湾罕见的畅销书。

三毛散文热及三毛热,在台湾延续了整整十年,是当代散文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观。

[1]以此作为散文教学的案例之一,颇具代表性。

一、三毛人生经历及作品特色三毛曾游历五十六个国家,精通西班牙文、德文、英文等多门语言,她丰富的阅历与广博的知识铸就了她一生的传奇色彩。

这位天涯浪女生活几经波折、人生大起大落,拥有火热如夏的浪漫情怀与沉郁如秋的沧桑体验。

诉诸笔端时,她真切自然,以毫不掩饰的个性,淋漓尽致的倾吐,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心。

当代青年追求“真性情”的自我袒露以及个性的充分张扬,欣赏三毛散文那种别具一格的开放型的表达方式、独具魅力的个性特色和天籁般自然的本色。

与传统散文比较,三毛写的散文无章法、无羁绊、自在随意,把散文不拘格套、任性而发的特点发挥到极至。

她的作品以姿态横生的野性冲破散文程式化束缚,改变了女性散文家小家碧玉似的格调,广泛吸收其它文学艺术作品写作技巧,融合成具有“传记品格、小说内蕴、散文笔调、游记风采的特殊的散文体式”,在台湾散文文坛独树一帜。

[2]她挖掘了散文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使散文走向大众,富有活泼的生气,这种创作风格使学生可亲可感,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探寻三毛创作作品的艺术风格1.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作三毛所写的每篇散文都是她生活的片段,合起来就是三毛的全体。

其创作重视再现主人公(也就是三毛自己)一段时期乃至一生的真实的生活历程,还展示了寻找自我与超越自我的心灵历史,与对自我主体意识的思考与追求。

《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色分析

《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色分析

《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色分析作者:李敏魁来源:《牡丹》2019年第17期《撒哈拉的故事》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成名作、代表作,在潇洒自如、幽默深情的叙述中体现了三毛的人生智慧和现世洒脱心态,弥散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和独特的文学语言艺术魅力。

作品语言以通俗易懂、自然清新的白话文为主,外加典故和诗句,以明快的节奏、幽默的风格,构成了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一、节奏明快、自然清新的语言在语音上,多用民间通俗的叠音词。

叠音是指音节的重叠。

使用叠音词可以加深读者对描述事物的印象,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

三毛在作品中常用的叠音词有三种。

一是AA式。

描写的事物简单活泼,富有韵律美。

例如,《白手起家》中,描写“我没有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小小”一词生动地表达了三毛的乐观、豁达和坚强;“我笑笑点点头,下了楼飞奔我甜甜的小白屋去”中的“笑笑”“点点”,描写动词的叠音连用,读起来节奏明快,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三毛喜悦之情。

“甜甜”一词很好地表达了三毛对沙漠中牧场小屋的喜爱之情。

二是ABB式。

“砖块接缝地方的干水泥就赤裸裸地挂在那儿”,将“赤裸”重叠成“赤裸裸”巧妙地使用了拟人手法,使得干水泥更具形象性。

三毛看到破房的落寞情感也渲染出来。

三是AABB式。

“打开水龙头,流出来几滴浓浓绿绿的液体,没有一滴水”中的“浓浓绿绿”,浓绿变成叠音后,更加突出了色彩感和音乐感,表现更加有张力,缺水的事实更加触目惊心。

在语音上,三毛擅长运用富有立体感的拟声词。

拟声词可以直观地唤起读者听觉想象,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逼真、声情并茂,如写“枪弹咔哒上了膛”“梯子上不时有啪啪的湿块落下来”“我一面跑一面咯咯笑个不停”等。

大量的拟声词,让形象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

多使用短语,整体让人感觉语言明快且流畅。

三毛散文语言大多较简短,句子成分比较简单,以四五个字为主,超过10字以上的句子较少,同时往往用人物对话和独白的形式进行有效表达。

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魅力

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魅力

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魅力作者:杨同仕来源:《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2011年第03期摘要:三毛是中国作家中独具个性的一个,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凡的人生经历和她作品的独特魅力。

本文拟从三毛作品的抒写方式、精神内涵、语言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三毛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三毛散文魅力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三毛是一颗独特的新星,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她的作品的独特魅力。

三毛像一个神秘的精灵,她情感的大开大合与罕见的生命张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和评论者。

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三毛的作品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呈现给读者看,而且她跨过万水千山,穿过滚滚红尘的生命经历也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恒的文学存在。

审视三毛的创作道路,品味她的文学追求,不能不注意到她作品的无穷魅力。

一、自由真实的抒写三毛注重通过对生命的体验来找到生命的意义追求精神上的收获,因此流浪成为三毛生活的一种形式。

三毛在《白手起家》中写到:"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

为此,她怀着"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的乡愁",【1】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片广袤的土地,并嫁给了一个小她六岁并且一直痴恋着她的西班牙男子荷西,安定了自己流浪的心灵,活出了一个健康自由的生命。

幸福的婚姻生活常让三毛觉得恍如梦中,直到荷西去世。

三毛认真地生活,认真地爱,认真地感受着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欢乐与伤心,并毫无保留地不加掩饰地拿来与读者分享。

三毛在散文创作中坚持抒写自我生活的方向,作品内容全是自己从流浪到回归的五光十色的人生际遇和心灵悸动。

她追求顺其自然,自由自在地写,她特别推崇孔夫子"游于艺"的创作姿态认为"不能游的工作,做起来吃力,不能游的书本,也就不去念了",【2】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三毛才能独具个性地自由生活并自由地抒写,使作品获得内在的张力,呈现出广阔自由的艺术空间。

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美学特质分析

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美学特质分析

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美学特质分析1. 引言1.1 三毛流浪文学的定义三毛流浪文学的定义在文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可以理解为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诠释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观察与表达的文学作品。

三毛流浪文学源自台湾作家三毛的文学创作,其作品常常以流浪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灵体验和情感世界,展现了一种自由、热爱生活和追求幸福的态度。

三毛流浪文学将个人情感和生命意义与自然景色和社会背景相融合,以独特的视角传达对人性、爱情、友情、人生价值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其作品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表达对生活热爱与追求真实的态度,深受读者喜爱。

【200字】1.2 三毛流浪文学的背景三毛流浪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都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走上了流浪之路,创作出了一系列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成为了当时流浪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毛曾在多个城市漂泊生活,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流浪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她的文字优美、感性,充满了对自然、乡村及人性的热爱和敬畏。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三毛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她的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对自由、孤独、温暖的渴望。

三毛流浪文学的背景深刻地影响了其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同时也启示了读者对于人生、自然、灵魂的思考。

通过对三毛流浪文学的背景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动机和文学特质。

2. 正文2.1 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情怀三毛流浪文学的浪漫情怀体现在作品中的情感充沛、笔触细腻、意境幽远等方面。

三毛笔下的浪漫情怀常常表现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界的探寻。

在她的文字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悠远而浪漫的情感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和幻想的世界中。

浅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成因毕业论文

浅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成因毕业论文

试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毕业论文女作家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

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

”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

然而,她对生活琐事的记录,她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她的浅唱低吟,她的欢乐与悲恸,无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灵魂,无不清晰的印下她苦苦求索的足迹。

作为人的三毛,对于作为作家的三毛,无异于一座天然的金矿,或者说,她的作品像那种借树根创作的艺术品,无须人工斧凿,只须顺其天然,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所以她只须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是记录她的探索,便有真正的文学,古老而永远年轻的写人生的文学。

不是写一己的人生,还写众人的人生,不是写人生的图景,而是写人生的要义,写她自己和周围的人们是怎样把握自身的存在,写她认为这存在是应当如何把握。

屠格涅夫说过:“在文学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切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音调。

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

”①高尔基也曾经教导青年作家:“谁要想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一定要找到。

”②作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哪怕找到的自己很微小,但到底是见人所见,发人所未发,是属于自己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永久的价值。

三毛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貌,它发出了三毛自己的“生动的、特殊的”,其他人所发不出的声音,她“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自己”。

从美学的观点看,三毛的作品有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境界。

一独具风韵别样美的艺术风格三毛,这位“万水千山走遍”的传奇女子,一生走过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

三毛游记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毛游记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毛游记性散文的艺术特色三毛(1943年-1991年),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于四川重庆一个律师之家,本名陈平,因为喜爱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便取“三毛”为自己的笔名。

三毛的父亲对她的评价:父亲陈嗣庆对其女儿是既爱又怜的。

三毛从小时候就很独立,她自己会处理一些自己所能解决的事情。

三毛一生最奇异的事就是她对金钱的态度,她很苦很穷过,可是绝对没有数字观念,也不肯为了金钱而工作。

三毛以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去面对人生,“正如评论家天冗所说:三毛的流浪,‘这种远离都市和家园的自我放逐的行动,具有极大的性格魅力。

这不是简单的猎奇,逃避和背弃文明,而是对生存的再次重新体验,对自我的从头探索,对另一形态文化的酷想和对原始生活的还原性追寻’。

”三毛的文字,书写着生活的真实与诗意,流淌的是她的真率,淡定,平和与对生活的热诚。

她是尘世中唯一一个追求性灵自由,洒脱的度过一生的性情女子。

她对爱的阐释:年龄、经济、国籍,甚至于学识都不是择偶的条件,她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彼此的品格和心灵。

朴实地生活着,真实地记录着,三毛走了一条自由的路。

这是我们现代人想要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我们却很难放开一些东西,无忧无虑地去追求那种自由的生活,自由的生活只能是我们的一种向往。

我们的肖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解三毛的时候,给我们分析了三毛的概况:三毛自称是一个“走世界的人”,她一生走过59个国家,旅行为她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活内容。

三毛认为,快乐最深的时光是从读书与旅行中来。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一篇篇文情并茂、生气盎然的游记从三毛的笔端展开,展现出一个风尘仆仆走世界的奇女子形象。

三毛写的游记将“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她主要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

无论是《雨季不再来》中那个封闭而多梦的少女,还是《撒哈拉的故事》中那个向漫天风沙的少妇,或者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那个平静而淡泊的寡妇,三毛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欢乐与悲痛、幸福与坎坷。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

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浅谈三毛的创作及作品风格【摘要】三毛,这位足迹普及四大洲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以独特的作品内容、敏锐的文学感触、丰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独有的文学艺术世界。

她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文学风格,广泛受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关键词】三毛,创作,作品风格三毛,本名陈平,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948年,六岁的她随父母去了台湾,50年代台湾的小学存在很多刻板的清规戒律,甚至还有体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陈平格外向往自由,向往成长。

上中学后,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陈平开始了长达7年的自闭生活。

16岁,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出了家门,在顾福生的引导下,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73年,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在沙漠时期的幸福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她率直、慈祥的个性,犀利洒脱的文笔令人折服。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回国定居。

每每阅读三毛的作品,就像品味她的人生,她的作品始终是围绕着她自己所写。

她的旅途,她的爱情,她的生活以及她的爱好等,成了她作品中最主要的素材。

一、三毛初期创作及作品风格三毛的初期创作是在求学阶段,主要是指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代表作有?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

此时的三毛有着与许多同龄少女一样的情怀,她的作品大多是闺中琐事,作品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出的主要是空灵而忧伤的情感,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与感受。

正如三毛所说:“我之所以不害羞得肯将我过去十七岁到二十二岁那一段时间里所发表的一些文稿成集出书,无非之有一个目的──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在这些作品中,三毛在写作笔法上较隐讳,并不直言内心情感,而是将自己投影於书中人物。

?雨季不再来?描写了“我〞与男友分手后心中所流露出的哀愁与眷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修辞分析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修辞分析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修辞分析三毛,这位中国台湾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赢得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撒哈拉的故事》是她的一本代表作品,以沙漠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异域风情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三毛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和极简的语言,来表达她对沙漠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大量使用了隐喻和比喻来描绘抽象的概念。

她把撒哈拉沙漠描述为“沉默的广漠”,用“沉默”来形容沙漠的宽广,从而展现出她在这种环境下的孤独和思考。

同样,她将生命比作一朵花,用“开花结果”来形容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如成年、结婚等,生动地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感悟。

她还将自由比喻为大海,“你必须把返回岸边的决心放在心里”,以此表达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必须坚定自己的决心,成功的付出是需要勇气和坚持的。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运用了极简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

她常常只用简单的短语来表达内心最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例如“深情是种信仰”、“爱情是人生的价值”。

这些极简的语言不仅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使读者更容易被其笔触所打动。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语言风格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三毛以平实、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和她在这片沙漠中的生活。

在描述中,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沙漠的美丽与荒凉、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力感。

这种自然流露的情感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作为一位生活哲学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运用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

例如,“为了寻找一片天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这句话道出了她对于寻找生命意义的理解。

还有“自由不是选择的权力,而是承担的义务。

”这句话则揭示了她对于自由的看法和理解。

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有所思考和领悟。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部展现了三毛丰富修辞手法和独特语言魅力的作品。

通过隐喻、比喻、极简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三毛表达了她对沙漠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理解。

浅析三毛作品的风格

浅析三毛作品的风格

浅析三⽑作品的风格浅析三⽑作品的风格⽂/苏枫【摘要】对于台湾⼥作家三⽑⽽⾔,写作构成她独特的⽣命⽅式。

与那种负有严肃使命感的作家不同,三⽑是以⾃由⾃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的。

她所采⽤的“私⼩说”⽂体,在⼈⽣经历的写真实录,⾃我灵魂与⽣命个性的张扬等⽅⾯,更具有⼥性⽂体的写作意义。

三⽑的⾜迹遍及世界各地,平⽣著作、译作⼗分丰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说、剧本更是脍炙⼈⼝,在全球华⼈社会⼴为流传,在⼤陆风靡⼀时,影响了整整⼀代⼈。

【关键词】三⽑博爱宋体私⼩说哭泣的骆驼爱上三⽑,爱上的是她不羁的灵魂,爱上她执着的爱情。

有这样⼀份爱情,它没有太多的风花雪⽉,没有太多的海誓⼭盟,没有太多的时间厮守在⼀起。

只是⼀个简单的承诺,他们就⾛到了⼀起。

我爱上三⽑,在很⼩的时候,我不懂,这是怎样的⼀个⼥⼦,她能在荒凉的沙漠⾥把困难的⽣活过的象童话⼀样美丽。

她把罗马的天堂建在了满⽬苍夷的沙漠⾥。

我爱上了流浪,我期盼着有⼀天,能背起⾏囊,就这样,在沙漠⾥独⾃⾏⾛,知道看见我梦中的那⼀⽚彩霞似的。

1. 三⽑是20世纪七⼋⼗年代全球华⼈世界红极⼀时的台湾著名⼥作家。

她踏遍万⽔千⼭,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带给读者⼀个流浪远⽅的梦;在她短暂⽽精彩的⼀⽣中,她的⾜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个真情博爱的世界,⽽其作品最主要的风格当属⼀个字——真。

她的散⽂取材⼴泛,充满异国情调,⽂笔朴素浪漫⽽⼜独具神韵,表达了她热爱⼈类、热爱⽣命、热爱⾃由和⼤⾃然的⾚诚情怀。

三⽑的这种真诚的情怀构成了她作品主要的风格:真性情。

⾸先,这种真表现在情感上。

三⽑⽤审美的⼈⽣态度、⾚⼦情怀情怀书写着⾃我的⼈⽣;以博爱平等之⼼抒写了纵多⼩⼈物;以洒脱⽽淡泊的个性魅⼒征服了读者,让读者沉醉在⼀个洒脱、真性情的世界⾥。

三⽑以她真诚的⽂字把⾃⼰的内⼼情感展⽰在⼈们⾯前,其中有她⾃⼰的浪漫悲怆的爱情,也有那些平凡⼩⼈物的⽣活。

《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色分析

《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色分析

107品 评《撒哈拉的故事》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成名作、代表作,在潇洒自如、幽默深情的叙述中体现了三毛的人生智慧和现世洒脱心态,弥散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和独特的文学语言艺术魅力。

作品语言以通俗易懂、自然清新的白话文为主,外加典故和诗句,以明快的节奏、幽默的风格,构成了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一、节奏明快、自然清新的语言在语音上,多用民间通俗的叠音词。

叠音是指音节的重叠。

使用叠音词可以加深读者对描述事物的印象,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

三毛在作品中常用的叠音词有三种。

一是AA式。

描写的事物简单活泼,富有韵律美。

例如,《白手起家》中,描写“我没有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小小”一词生动地表达了三毛的乐观、豁达和坚强;“我笑笑点点头,下了楼飞奔我甜甜的小白屋去”中的“笑笑”“点点”,描写动词的叠音连用,读起来节奏明快,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三毛喜悦之情。

“甜甜”一词很好地表达了三毛对沙漠中牧场小屋的喜 爱之情。

二是ABB式。

“砖块接缝地方的干水泥就赤裸裸地挂在那儿”,将“赤裸”重叠成“赤裸裸”巧妙地使用了拟人手法,使得干水泥更具形象性。

三毛看到破房的落寞情感也渲染出来。

三是AABB式。

“打开水龙头,流出来几滴浓浓绿绿的液体,没有一滴水”中的“浓浓绿绿”,浓绿变成叠音后,更加突出了色彩感和音乐感,表现更加有张力,缺水的事实更加触目惊心。

《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特色分析李敏魁108品 评在语音上,三毛擅长运用富有立体感的拟声词。

拟声词可以直观地唤起读者听觉想象,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逼真、声情并茂,如写“枪弹咔哒上了膛”“梯子上不时有啪啪的湿块落下来”“我一面跑一面咯咯笑个不停”等。

大量的拟声词,让形象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

多使用短语,整体让人感觉语言明快且流畅。

三毛散文语言大多较简短,句子成分比较简单,以四五个字为主,超过10字以上的句子较少,同时往往用人物对话和独白的形式进行有效表达。

论三毛散文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三毛散文语言的审美特征
5] 无为的.[ 庄子认为朴素之美是无物与之相争的, 是
一, 朴素自然
阅读三毛的散文, 自然清新气息扑面而 来.所 以,朴素自然是三毛散文语言最重 要的审美特征.
[ 2] 她的语言 "讲真话, 写真情, 绘实景" .三 毛散文朴
素自然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其性格相关.三毛个性洒 脱坦荡, 率真任性, 我行我素, 是个富有个性 而骨子 里又很叛逆的作家.独特的性格 影响着她的创作. 三毛笔下的生活是一个从没有人写 出来的世界, 她 以自己浪 漫而又 悲怆的 爱情生 活和奇 异艰辛的 流 浪生涯为题材, 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情感性 是任何审美活动的第一品性, 没有情感就 不称其为 审美பைடு நூலகம்动.文学作品语言的情感性不是指一般地带 点直抒胸臆的那种感情色彩, 而是要求文学作品语 言在总体上具有很强的表现性. 也就是说, 文学作品 的语言不仅描写现实的物理世界, 更要抒写人的情
[ 9]
��
现当代文学研究
下妙趣横生的对话: " �给你三根,我们自 己也不多 了. ’ 哈蒂耶对我说, 表情很生硬. �你这盒火柴还是 上星期我给你的, 我一共给 你五根, 你怎么忘了?’ 我生起气来. �对啊, 现在只剩一 根了, 怎 么能多给 你? ’ 她更不高兴了. �你伤害了我的骄傲 . ’ 我也学 他们的口气对哈蒂耶说." 最后一次说这 句话的是 姑卡.有天晚上, 三毛 要去当地国家旅馆 参加一个 酒会, " 发觉平 日一向在 架子上 放着的 纹皮高 跟鞋 不见了, " 却放着一双 "黑黑脏脏的尖头沙漠鞋" .三 毛一看就认出来是姑卡的鞋, 非常生气. 第二天早 晨, 姑卡提着弄脏的高跟鞋 还三毛, 三毛 " 瞪了她一 眼, 将鞋子一把抢过来. �哼!你生气, 生气, 我还不 会是生气!’ 姑卡的脸也涨红了, 气得不得了说, �你 的鞋子在 我家, 我的 鞋子还 不是在你 家, 我比 你还 要气.’ " 三毛听到这荒谬透顶的 解释, 忍 不住大笑 起来.接着, 又一段对话语言更为精彩. " �姑卡, 我 先问你, 你再 去问问 所有邻 居的女人 , 我们这 个家 里, 除了我的 牙刷和 我的丈 夫外, 还有 你们不 感兴 趣不来借的东西吗?’ 她听了如梦初醒, 连忙问: �你 的牙刷是什么样子的?’ 我听了激动地大叫: �出去, 出去.’ 姑卡一面退一面说: �我只要看看牙刷, 我又 没有要你的丈夫, 真是 ��’ 等我 关上了门, 我还听 见在街上对她另外一个女人大声说: �你看,你看, 她伤害了我的骄傲.’ " 三处用了 "伤害了我的骄傲" 这句话, 意味丰富, 幽默风趣. �白手成家� 写丈夫发 了薪水,夫妇两人高兴地跪在草席 上一边数钱, 一 边筹划着购物来装修他们简朴的家.三毛用了这样 的语言: "拜金的两个人跪在地上 对着钞票膜拜." 夫妇两人并非是守财奴, 这种夸张的语言与 实际情 形构成强烈的反差, 使语言风趣而俏皮.还是在 �白 手成家� 中, 描写家里万事俱备, 美中不足 的是没有 花草, 于是三毛和荷西 一起去沙漠中唯一的 总督家 后花园 "挖" 花. "那个晚上, 我们爬进了总督家的矮 墙, 用四只手拼 命挖他 的花. �快 , 塞在塑胶 袋里, 快, 还要那一棵大的爬藤的.’ �天啊, 这个鬼根怎么 长得那么深啊!’ �泥土也要, 快丢进来.’ �够了吧! 有三棵了. ’ 荷西轻声问. �再要一棵, 再一棵我就好 了.’ 我还在拔.突然, 我看到站在总督前门的那个 卫兵慢慢 踱过来了 , 我吓得 魂飞胆裂 , 将大包 塑胶 袋一下塞在荷西胸前, 急叫他 , �抱住我, 抱紧, 用力 亲我, 狼来了, 快!’ 荷西一把抱住我, 可怜的花被我

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研究

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研究

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研究目录摘要 (4)Abstract (5)引言(导言\绪论) (6)一、自由广阔的话语空间 (6)二、悦耳赏心的节奏和音调 (8)三、清新自然、毫不晦涩的风格 (9)四、朴素优雅的展开与融入方式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摘要本文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探讨考察三毛做的语言特点,我们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朴素、优雅,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

三毛散文的这种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融,而且融合了现代精神。

关键词:三毛;语言;天然;朴素;优雅AbstractThe passage talks about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Sanmao’s pro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b ontology language, which reveals its plainness, elegance and the natural beauty without any decorations in the language of Sanmao’s prose in terms of Words space, Rhythm and Literary style, etc. The dynamic and highly individual San mao’s prose not only embodi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harmonizes modern spirit.Key words: Sanmao; Language; Natural beauty; Plainness; Elegance.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研究导言三毛,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

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

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作者:林芳宇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以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语言文化发展趋势为依据,从明朗坦率、活泼幽默;浅显易懂、思想丰富;真实朴素,含有悲情意味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进一步对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加以解读,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三毛散文作品;语言特色;解读著名的三毛为成出生在台湾省的一个女作家,《我的宝贝》《哭泣的骆驼》《月季不再来》等皆是三毛的代表作品,其创作的散文皆具有个性化特征,散文的内容更是通俗易懂、丰富多彩。

语言为文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三毛创作的散文作品可以充分的体现出语言特色,以下为笔者对三毛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解读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明朗坦率、活泼幽默三毛的散文语言特征具有明朗坦率、活泼幽默的特点。

基于三毛的人生经历,其有过流浪的经历,让人感触最深的是沙漠的描写,在人们的普遍思想中,认为沙漠的特征为荒凉与孤独,在三毛眼中却是热情与惊奇,可以说沙漠为三毛对思想最高境界的追求,在《沙漠观浴记》中,描写的是一些在沙漠中的经历,在读者阅读一遍之后,不能理解沙漠代表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但是文中提到: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了陌生的那片土地。

由此可以了解到在沙漠空旷的土地上,三毛度过了人生中最洒脱的日子,幸福便是与自己的丈夫流浪在沙漠土地中,同时文章将流浪的点滴加以记录,自然的表现出三毛自身自由洒脱的性格,进而展示出三毛散文作品语言的明朗坦率特征。

三毛散文作品《沙漠中的饭店》,可以显示出语言具有活泼幽默的特征。

在一片荒凉的沙漠中,三毛自己内心对周围事物充满的好奇心,所以三毛成立了煮菜的“饭店”,并且在散文中提到:做给丈夫吃的菜为“粉丝鸡汤”,丈夫问:什么东西?细面吗?我:这个啊,是“雨”。

又如:我认为自己的婚姻比较自由,这个面是春天的细雨,因地点是高山,所以被冻住了,这是非常不容易买到的。

论三毛的写作风格

论三毛的写作风格

论三毛的写作风格第一篇:论三毛的写作风格论三毛的写作风格写作风格,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某个作家一定时期独有的特别的,令人容易分辨的一种文章气质.也许写作风格可以分为写作初期,酝酿期和成熟期,在每个特定的时间长度内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但是长远来看,这个风格一旦形成,与那个人的气质啊,特点啊,性格啊定是八九不离十了.最近看的几本书,有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但是林先生的文字很是扎实,内容深厚,还有很多与我人生历练上还未经历的事情,所以就不妄加评价了.倒是很有兴趣想要说说我暑假一直看过的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三毛.哎呀,三毛的写作风格,估计也是和她的真性情一样,捉摸不透的.读了好些她的书,什么<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寂静的夜><稻草人手记>对于三毛的印象是愈加深入了也是愈加的令人模糊了.为什么深入?因为她那些为了生之可爱而流露的真性情,为了她那么丰富的生活,那么偶尔任性的思维,那么那么真切爱人的表现,我觉得这个女人在我的生活中活了起来了.为什么模糊,因为如此倔强的感情,在这个世界竟是不再遇见过的,周围的人都是敦厚的安于现实的,或是忙忙碌碌的追求的不知所云的,让我觉得这个女子是如此的不真实仿佛是构在梦想的花篮上专门为这文艺而生成的女性.我知道如此说三毛是不对的,但是又不知该如何表达,其实我是爱着她的.好吧,言归正传.我要来谈谈三毛的写作风格.第一本看的是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忆还是快乐而痛苦的.整本书是有着青春的色彩的,我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因为也许那时候的三毛早已就过了青春的年纪.但是确实是,三毛的生活是丰富的,带有抗争性的.这本书是将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的,真实而动人,两个惺惺相惜的人,无论从灵魂上还是生活上都处在了一起,开始幸福的构建起他们关于生活的种种,让我们来看看里面的文字吧” 三毛: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答应我,重新娶个女人。

浅谈三毛散文艺术魅力

浅谈三毛散文艺术魅力

真挚隽永的情感————三毛散文艺术魅力摘要论文认为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的生命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三毛的散文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三毛散文语言中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她的散文是一部礼赞生命的生命纪实,平中出奇,淡中见雅,强烈抒情。

三毛笔下的“情”具有审美的多层次性。

她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因理生情,因情与情的冲突而生情,因情与理的矛盾而生情,形成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发于心,落笔成文的独特风貌。

在传统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散文基础上向前跨出了一步。

关键词三毛;散文;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三毛(1943——1991)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生于四川重庆,是台湾八十年代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内心细腻敏锐、感情丰富、梦想和现实真假不分的三毛以她传奇、浪漫、潇洒的人生以及《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在台湾内外多次掀起过“三毛热”,震撼了千万读者的心灵。

为什么三毛会拥有如此多的读者呢?很多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

许多年里,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

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样的作家。

”与一些著作等身的名家相比,三毛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她的文章却赢得了海内外一大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在我们当中曾经掀起了一段为时不短的“三毛热”。

三毛以她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构筑起一个自我生命的散文世界。

它也许永远无法成为经典性的文学文本,但正如贾平凹所说的,三毛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是因为她是用生命去写作,其散文世界即是其自我生命存在的世界。

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

而笔者认为,三毛作品的魅力根源于一个“情”字,她是一位在散文领域内处理人情感的诗人。

“人生苦短,不喜平淡。

”逃学、苦恋、远走高飞、沙漠中美妙的爱情……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笑有泪,她很流浪,也活得很精彩;她在寻找心灵的故乡。

三毛散文语言特色研究

三毛散文语言特色研究

《三毛散文语言特色研究》摘要: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悠然地记叙她“中国饭店”开张后做给丈夫吃的第一道菜“粉丝煮鸡汤”,“话说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他喝了一口问我:‘咦,什么东西,三毛散文语言艺术特色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不同阶段的散文语言特色影响一个个时代中的读者,作者简介:麻哲齐(1994-),女,回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学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以散文创作为主,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走红,并一直风靡至今。

三毛散文语言成为其作品中的闪光点,也因其散文独到的语言特色形成独属于她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一股朴实、自然又耐人寻味的力量。

三毛以其明朗率性、俏皮幽默、通俗浅显、感情丰富的语言特色,朴素写实与具有悲伤情怀的语言风格走进群众视野并融入读者内心,因此对三毛散文语言艺术特色的探索研究,是深入认识三毛散文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三毛散文;语言特色;风格本文透过三毛笔下的文字对其语言风格及其艺术特色进行探索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评论三毛散文。

一、明朗率性、俏皮幽默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社会整体色彩由沉闷阴郁转向光辉明朗,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反思”、“批判”、“改革”、“进步”为主题,思想也从较为压抑转向开放,文学创作从低谷状态逐渐回暖。

秉持不被世俗文学同化,保持自我本真的三毛便以其明朗率性、俏皮幽默的语言特色走进人们视野并迅速占领一席之地。

三毛散文明朗率性的语言艺术的形成与其性格分不开,她是个个性随性坦荡,率真任性,骨子里有着一股不安分、叛逆劲的人,三毛曾说自己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但凡是妨碍她心灵自由的事情,她绝不会妥协。

个性中的不羁造就了她散文创作的语言特点。

网络上有这么句流行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当年的三毛是实实在在的实施过的。

谈起三毛的流浪人生轨迹,最让人醉心的绝对是摩洛哥那一片神秘而有趣的撒哈拉沙漠,人们习以为常认为险恶、荒凉、原始的沙漠在三毛笔下却是奇妙、热情、纯粹。

毕业论文:三毛散文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三毛散文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三毛散文的艺术特色试论三毛散文的艺术价值与大众审美情趣摘要:历年来,三毛的散文备受广大读者的喜欢,这是与她的散文独特的艺术价值分不开的。

要检验三毛的散文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必须回到大众或者广大读者中去,同时从大众对三毛散文的喜欢程度或是喜欢她散文里面的什么,又或多或少地得知一些关于大众审美情趣方面的一些信息。

所以说在评论一件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时只有与大众的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才有意义。

关键词:三毛散文艺术价值大众审美情趣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人情百态,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并通过散文的这种文体形式将她的这种心理体验和所见所闻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价值,符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才使得她的散文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一、三毛散文的艺术价值什么是艺术价值?所谓的艺术价值主要是指一件艺术品所代表的作者的艺术个性,风格。

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个性越典型,其艺术价值也就高。

所以说,“三毛散文的艺术价值”指的就是三毛散文所代表的属于三毛的艺术个性,风格。

艺术品是艺术家个性的表现,不同的个性的作家自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那么毛散文的艺术价值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

三毛与琼瑶是同属于一个时期的作家,她们同样地追求浪漫,可两者的创作风格却完全不一样,琼瑶追求的是生命以外的东西,比如说她的写的言情小说,表现的爱情都是很唯美的,男女主人公似乎不吃人间烟火,他们的爱情完全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生活本身的。

琼瑶的言情小说作品给读者构造的是一个很虚幻的世界,我们可以在幻想中得到这种唯美爱情的自慰,台词是那么的华丽,煽情,动人,什么“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可在现实中却是不可求的,琼瑶创造的世界,我们只能作为一个旁者去观看,可我们却难以把它跟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三毛散文的再解读

三毛散文的再解读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三毛散文的再解读沈棋匀 徐州工程兵学院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对三毛的散文多从创作手法、创作语言、文体特点、人物形象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充分体现了三毛作品的特点和魅力,但三毛散文的字里行间还蕴含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其散文作品中充满着作者的诗性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情感和自然的态度。

为深入分析三毛散文作品中的诗意性,本文从对诗意人生的忘我追求、语言平淡而充满意境、融情于景体现原生态之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与同仁探讨分享。

关键词:三毛;散文;解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47-01三毛的散文是她的创作观和人生经历的体现,在文字中流淌着浓厚的诗意性。

三毛诊视生活,用心写作,在写作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因而,有人说,三毛的散文读起来像诗,让人回味无穷。

在此,笔者在下文中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毛散文中的诗意性。

一、对诗意人生的忘我追求三毛的散文记写其人生,很多都是描写的她在旅途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于流浪的生活的记录。

可以说,三毛早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处于行走和流浪状态中,她以一种肆意洒脱的方式生活着,在这种步履不息的流浪中,体现了作者对于诗意人生的忘我追求。

在三毛的散文作品中,有很多都能体现其诗意人生之张扬,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

这些作品都是三毛描写自己流浪生活的代表作,也是对其撒哈拉沙漠生活的反观,体现了作者栖居异乡的诗意人生。

撒哈拉炙热的沙石、炎热的气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成为三毛的人间地狱,而是其享受心灵纯洁的美好热土,这里的空旷、古朴、寂静之环境使三毛获得了极大的心灵感触,并在其作品中有所明示:“几年前我去撒哈拉沙漠,那一番渺茫的天地又给了我无边的启示,物质的欲望越来越淡,心境的清明却是一日亮似一日。

”[1]蓝天、白砂与朴实人情,皆给三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异常艰难的流浪生活中,即便是沙漠亦可成为生活之乐园,只有诗和远方才是三毛的人生追求,因而,流浪在三毛看来也就成就了其诗意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