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案例
《瀑布》优秀教案
《瀑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瀑布的形成原因、种类及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瀑布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瀑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瀑布调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瀑布的形成原因、种类及特点;(2)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瀑布现象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瀑布形成原理的讲解;(2)学生对瀑布现象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瀑布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瀑布调查表。
2.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2)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瀑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现象;(2)提问:你们对瀑布有什么了解?瀑布是如何形成的?2. 教学瀑布的形成原因、种类及特点(1)利用多媒体讲解瀑布的形成原因;(2)介绍瀑布的种类及特点;(3)学生记录关键信息。
3. 小组合作探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瀑布调查;(2)填写瀑布调查表,收集相关信息;(3)小组分享调查成果,总结瀑布的共性与个性。
4. 观察与描述(1)学生观察瀑布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瀑布现象;(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瀑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2)讨论瀑布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及意义。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瀑布图画,并配以简要文字描述;2. 编写一篇关于瀑布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国内外著名瀑布的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2. 组织一次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瀑布》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瀑布》的教学设计案例,重点探讨该教学设计在不同学生群体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教学设计概述】《瀑布》是一份以探索为主题的教学设计。
该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让学生探索自然界中的瀑布景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教学设计适合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使用,所需时间为2-3个课时。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该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热身活动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帮助学生降低紧张度,调整心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瀑布的视频或者音频,引导学生一起观察或者聆听。
(二)课堂讲解在热身之后,教师会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瀑布的基本概念,包括瀑布的形成过程、特点、分类等。
教师可以借助资料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三)实地考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探索瀑布的美,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瀑布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瀑布的流量、落差、河道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瀑布的自然美。
(四)个人探索在实地考察之后,学生可以分别自己进行探索。
教师可以提供一份相关的探索问题或者任务,比如让学生绘制一幅瀑布的图画或者拍摄一段瀑布的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间进行合作交流,也是该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瀑布的特点、美感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总结回顾教师会向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班级讨论、小组展示等,让学生自己说出瀑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
【教学目标】通过《瀑布》教学设计,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探索、观察自然景观的能力;2.形成学习思维和方法;3.增加对自然的情感体验;4.增加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5.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学会倾听、沟通、协调。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合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逐段解读课文《瀑布》。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们学习生词和成语,如“奔腾”、“一泻千里”等,并通过例句展示它们在语境中的用法。接着,我会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们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描绘瀑布的。在解读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瀑布的自然特点,探讨其形成原因。
3.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从中学到的知识。
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自然知识和感悟。我还会对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讲授过程中,我还会结合课文内容,穿插讲解瀑布的自然知识,如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等,使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和自然知识等方面展开讨论。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瀑布》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学生们展示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和自然之美。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们走进文本,感受瀑布的气势和声音,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
快快乐乐地学语文——《瀑布》教学案例(精选14篇)
快快乐乐地学语文——《瀑布》教学案例(精选14篇)快快乐乐地学语文——《瀑布》篇1新课程实施以来,强调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改革教材及评价体系等举措,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进一步改进教与学的关系,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行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并善于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求得自身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团结合作、乐于探究,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与《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瀑布》一课,将自己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一些做法与各位老师进行探讨。
《瀑布》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清清的水”单元中的主体课文。
叶圣陶先生的这首诗歌,语句生动、优美,犹如一股清新的自然之风,在简短的三个小节中,运用多个恰当的比喻,对瀑布的声音、形态进行了生动地描写,从而充分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和美丽。
学生通过学习,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读写15个生字,总结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并通过诵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在教学中,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以趣促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想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运用快乐识字法,培养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作出了相应调整,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工具书自主识字”。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瀑布沪教版
3. 教师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写作。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检验课堂学习效果。
3. 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4.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自然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谈谈对瀑布的印象。
2. 媒体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3.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反思与评价的重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促进彼此成长。反思与评价的重视使得学生能够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5. 教学内容的全面与深入:教师涵盖了课文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瀑布的形态、声音和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描绘技巧。同时,教师还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写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 初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自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2. 细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描绘瀑布的细节。
3.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新词,解释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4. 课文解析: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瀑布的形态、声音和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瀑布》教学设计(精选5篇)
《瀑布》教学设计(精选5篇)《瀑布》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瀑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瀑布》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第十一单元的主题是“清清的水”,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强调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
《瀑布》是本单元的开篇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全诗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
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
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
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加之二年级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 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感悟语言文字,升华情感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3、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中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揭示单元主题,并出示水的不同图片。
2、出示瀑布图片,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
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齐读。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齐读。
4、指生分节朗读课文。
《瀑布》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瀑布》的基本内容,了解瀑布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力。
(2)通过模仿、创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瀑布》的基本内容。
(2)瀑布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瀑布的形成原理和特点的理解。
(2)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观察力。
2. 模仿创新法: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创新自己的写作。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瀑布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瀑布》。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通过观察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瀑布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词语句型练习:(1)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2)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瀑布的短文。
2. 收集有关瀑布的图片或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小组合作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目标:通过学习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对人类的价值,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了解瀑布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 瀑布图片或视频素材;2. 教学PPT;3. 学生准备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张瀑布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瀑布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瀑布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瀑布的好奇心。
2. 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瀑布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去过瀑布吗?你觉得瀑布是怎样形成的?你觉得瀑布有什么特点?3. 学习通过教学PPT,介绍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讲解瀑布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河流落差大,水流冲击着岩石,使其逐渐被冲刷而形成的。
讲解瀑布的特点是水流湍急,水花四溅,气势磅礴。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瀑布的特点。
4. 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瀑布给人类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如,瀑布景色宜人,可以供人们游览观赏,可以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瀑布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的重要来源等。
5. 小结总结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强调瀑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学生应该保护瀑布和周围的环境。
6.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寻找其他瀑布的图片,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该瀑布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更加直观地感受瀑布的魅力。
瀑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以其壮丽的景象和奇特的形态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瀑布之美让人叹为观止,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提醒人类要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本节课将进一步探究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对人类的价值。
《瀑布》分析教案设计
我们来介绍一下《瀑布》这篇诗歌。
这首诗歌写的是一条奔腾而下的瀑布,作者用丰富的形象描绘出了瀑布的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教案,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呢?以下是我的分析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韵律特点;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3、通过朗诵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式和意义;2、教学难点:诗歌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如何引导学生朗诵和体会诗歌。
三、教学方法1、解析文本: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学形式,深入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2、朗诵演绎:通过学生朗诵和模仿,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
3、评析汇报:通过学生的评析和讨论,展开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四、具体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瀑布的场面和气势,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课堂教学:分段解析诗歌,让学生一起欣赏和体味。
让学生阅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意义。
瀑布挂在山崖上 / 雾气散去便无踪是谁都能看得见 / 却无人知它如何奔腾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特点。
诗歌以平仄相间的七绝词牌形式呈现,每句平仄相间,音调变化激烈,营造出瀑布奔腾、扑打山石的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瀑布的奔放和激情。
探究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瀑布是自然界的神奇景观,作者通过瀑布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和发展的状态,让人们想到了人生的起伏和不断冲击的困难,又想到了奋勇向前的信念和精神。
3、朗诵演绎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朗诵诗歌,并考虑如何通过声音、语调和节奏表现出瀑布的气势和奔腾的场景。
4、总结评价让学生展开讨论和评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多个角度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
3、教学环节要平衡,注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
瀑布教学案例评析
《瀑布》教学案例评析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王佐心本课是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它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一首描绘庐山瀑布的诗歌。
本课例为第一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无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形成,均体现了是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来完成的。
其突出表现主要有几个方面:一、自主性阅读,通读课文我们知道,在课堂上老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思考。
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出发,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
1、创设教学语境,激发自主阅读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首先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
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保证阅读时间,指导读通课文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
在学生自主阅读中,教师还适时点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先让学生借助汉字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自己尝试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课文的语句;再让伙伴互读、比赛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学会什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探究性阅读,读懂课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
“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
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
《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瀑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3、揣摩重点语句的表现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导入。
作者:宗璞。
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景物?不读课文,尽量去想象,试着把自己脑子里形成的画面,用三五句话“定格”下来。
请2位同学在全班交流。
(二)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描写引起你的共鸣,并和自己读课文之前的想象比较,去感受那种“美的发现”。
先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请2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自由读一遍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一)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
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怀有了怎样的变化?眼前的紫藤萝长得茂盛,面积大,花儿开得多,开的旺,颜色鲜艳,过去的紫藤萝,花朵稀落,开得很少,且伶仃地挂在树梢,“园中别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年,改种了果树。
”从形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不觉回忆了脚步”,开头被这茂盛的紫藤萝花吸引了,想欣赏紫藤萝,所以走得慢;结尾是因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要振奋精神向前进。
(二)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化静为动)把“静”的花写活了,盛开的花像是帆,又像是笑容,要绽开。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多感官互通)写看到了花的颜色鲜艳,且闻到了花的香气,人被花香笼罩。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写紫藤萝长得茂盛,遮住了枝干,绵延地向远处生长,就像流水一样,使人很亲近。
(三)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第6课神奇的印象《瀑布》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瀑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瀑布的形成原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瀑布水流的速度和声音,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生字词的学习:重点掌握“倾泻、轰鸣、溅落、叠翠”等词语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修辞手法的分析: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瀑布如练,从天而降”。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自然景观。
举例解释: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如“瀑布的水花溅起,如烟如雾”,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瀑布的基本概念。瀑布是自然界中水流从高处跌落形成的景观。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壮丽景象,常被用来象征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瀑布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描绘瀑布的美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生字词的学习。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同时,我注意到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有些环节可能过于紧凑,导致同学们来不及充分思考和消化。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调整课程节奏,确保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
此外,今天的课堂小结环节,同学们能够较好地总结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说明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提问环节,仍有部分同学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帮助这部分同学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对于教学难点的讲解,可能还需要更加深入和具体,以便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更多生动的实例和比喻,帮助同学们克服难点。
《瀑布》优秀教案(精选5篇)
《瀑布》优秀教案《瀑布》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瀑布》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瀑布》优秀教案1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散文诗,作者运用准确的词、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点,描绘了鲜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讲没见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第二节讲远望瀑布所见到的样子,着重写其色彩;第三节讲仰望瀑布是什么样子,着重写其形状。
全诗构成如下的思路:(观察层次)(写作思路)这首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
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
读起来琅琅上口。
第三单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用词要准确,它比第二单元要求要高,难度要大,体现出了反复训练,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本课是单元的开篇文,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
作者用词准确,使读者闻声见形。
例如一个“啊”加上感叹,把令人惊喜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座珍珠的屏”,一个“屏”字再加上“珍珠”两字使一座晶莹透明,酷似珍珠,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的壮观瀑布跃然纸上。
最后的“如烟,如雾,如尘”更是把风中的瀑布写得白茫茫,轻飘飘的一片。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如下: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习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据此,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三个由远到近的观察点: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写出了瀑布“声、色、形”三个方面不同的特点。
《瀑布》教学策略设计
【前言】教学策略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
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学习目标和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使学生得到合理的教育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针对一篇名为《瀑布》的课文,设计关于其教学策略的实用方法和措施。
【瀑布】教材分析先对《瀑布》进行简单解析,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对情侣在游玩途中看到了美丽的路边瀑布,女友要求男友为自己写下《瀑布》的故事,男友前去瀑布边创作,写下了《瀑布》这个故事。
文章叙述通过韵律、描写等方式,抒发了游客们对瀑布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敬畏。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策略的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功底及韵律节奏的重要性;2.学习欣赏自然风景;3.提高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敬畏之情。
【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一:了解语言功底及韵律节奏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教学策略:(1)通过读《瀑布》的完整版,鼓励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学习故事背后蕴含的语言运用和韵律节奏;(2)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表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以及故事主题和情感,对掌握故事内容和其内在条件有所思考;(3)鼓励学生通过音乐、诗、话剧等活动形式,尝试进行文学创作,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功底和韵律节奏。
2.教学目标二:学习欣赏自然风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风光或旅游景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的力量和神奇之处;(2)进行实地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外出游玩,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3)举办拍照、手绘、书写等比赛,促进学生发扬自己创造力,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美的感悟。
3.教学目标三:提高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敬畏之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教学策略:(1)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带领学生游览各类自然景点,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2)通过讲解、小组互动等形式展开关于各种自然现象的讨论,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复杂关系,提升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敬畏之情;(3)举办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对有害污染的观察等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如折叠小折纸、动植物摄影赛等。
《瀑布》教学教案设计
《瀑布》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能够运用词汇和句型描述瀑布的景象;(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瀑布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通过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表达自我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描述瀑布的词汇和句型;3. 瀑布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描述瀑布的词汇和句型;(3)瀑布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1)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2)瀑布的绘画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瀑布的图片或视频;(2)瀑布的科普资料;(3)绘画材料。
2. 教学环境:(1)教室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绘画活动;(2)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教学新课:(1)介绍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讲解相关科普资料;(2)教授描述瀑布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举例和练习;(3)演示瀑布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2)邀请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3)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瀑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教学反思;(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描述瀑布的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瀑布绘画技巧的应用能力;4.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瀑布》教学案例
《瀑布》教学案例案例:选择你喜欢的描写瀑布的一小节来读一读,告诉大家读了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什么随机反馈.第一节(1)这一节是写瀑布的什么 (写瀑布的声音).(2)作者听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瀑布的声音,再次感受课文中所写的语句.(4)同桌互读课文.第二节(1)你对这小节中的哪个词语最感兴趣 (白银)(2)看看录象,想想"白银"有什么特点诗中为什么把瀑布比做白银(3)这样的景象美吗美到什么程度,诗中是怎样写的(这般景象没法比喻.)(4)瀑布是怎样出现在作者眼前的,你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如果你是游客,当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5)对啊,当作者突然看到瀑布的全身时,也是惊喜万分的,就请大家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小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句第三节(1)读第1句.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把瀑布比作什么①"屏"是什么② 作者把瀑布比做什么(作者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闪闪发光,十分珍贵,使人感到真了不起.诗中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③ 作者为什么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呢(指导学生看录像,并进行想象.因为瀑布从上面冲下来,飞溅起无数小水珠,所以看上去像珍珠做的屏风.)(2) 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象情景.(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4) 这两句诗写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景象,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作者是在瀑布跟前观察到的.从"脚下","仰望"可以看出来.)(5) 仰望是什么意思 (做做动作)从其他不同角度看有什么词语吗反思到了三年级,要开始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在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朗读,观察及说话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瀑布》这首诗歌是由叶圣陶先生写的,作者由远及近地写了瀑布的声音,以及呈现在眼前的景色.整首诗共三小节,通过朗读课文后,让学生围绕读了诗歌你仿佛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在理清观察线索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状态.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重点学习.在教学这三小节的过程中,要各有侧重.第一节主要抓住瀑布的声音,借助录音,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提到的"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由于这两种声音,学生平时听到的很少,因此,借助录音,创设自然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切实地感受到瀑布直泻下来的声响.第二,三小节都有一个比喻——白银和珍珠的屏,这时候录象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感官刺激,真真切切地了解千丈青山中一道窄窄的瀑布飞泻下来的情景.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以及适时点评,范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古到今,描写瀑布的诗歌,文章有很多,在读了叶圣陶的《瀑布》之后,再去找找其他的作品,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比较,从而发现瀑布的别样风情.。
《瀑布》教学教案设计
《瀑布》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瀑布》的基本内容,了解瀑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瀑布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描写瀑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学会描述瀑布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瀑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如何生动地描绘瀑布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瀑布》、生字词卡片、写作纸张。
2. 教学设备:黑板、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瀑布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 描述瀑布(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描述瀑布的景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讨论成果,进行瀑布的写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瀑布写作练习的修改和完善。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自然景观,了解其特点和保护措施。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然景观保护的宣传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默写、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写作评估:评价学生在描述瀑布方面的创意、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瀑布》教学案例
一、教材依据
本课时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第十二单元《瀑布》。
二、设计思想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们都是农村孩子,他们没有机会去体会瀑布的实景。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甚至有的孩子都不能理解瀑布的含义。
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瀑布》是一首包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据此,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本课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壮观。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三、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观看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4、学会本课字词,理解句子。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五、教学难点
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听音猜物,揭示课题
1、老师激趣: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不过他有点调皮,要你们
先听他的声音,猜对了,他才出来和大家见面做朋友。
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2、课件播放瀑布的声音,学生猜。
请孩子们大胆的说,老师给予鼓励。
3、谈话揭示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瀑布。
孩子们齐读课题,观察“瀑”字的写法。
(二)观看资料,丰富知识
课件展示瀑布的形成和多种瀑布的图片
我们通过看了解了瀑布的一点知识,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课文的小诗歌是怎么写瀑布的?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拿笔勾出你不认识的字。
2、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我们的方法有: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
3、同桌互相检查。
一边指给同桌看,一边读给同桌听,并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课件出示词语。
小老师读一遍,同学读两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至背诵课文,理解诗歌。
1、把生字宝宝带回家,在课文中读准他们。
齐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破句。
2、多种形式朗读
(1)指名接读。
(2)男女生赛读
(3)评价读
3、多媒体课件播放瀑布视频材料,让孩子们对瀑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1)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
孩子们充分的说。
(2)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在把课文读一次。
(3)小组赛读。
(4)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也想来读读。
你们听听我读的怎么样?配乐范读。
(5)配乐试背。
(6)指名配乐背诵。
(五)默读课文,引导质疑
1、默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一些问题,猜猜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
2、引导质疑。
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
孩子甲:瀑布是什么样子?
孩子乙: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
3、共同解答
(1)学习第一个问题——瀑布是什么样子?
找一找课文哪几个小节告诉我们答案?
朗读并完成填空。
从远处看,瀑布像——————————。
从近处看,瀑布像——————————。
带着感情朗读一遍。
(2)学习第二个问题——瀑布的声音
找一找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朗读第一小节并完成填空。
瀑布的声音像————————。
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六)交流收获
你学习了课文后想说些什么?
再次欣赏瀑布图片结束课文,深化孩子的感情。
板书设计:
声音:像浪涌上岸滩……像风吹过松林
瀑布伟大壮观
样子:像一道白银……像一座珍珠的屏
八、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播放瀑布的声音,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要让学生“读得充分,品得细致”,采用了范读、齐读、重点读、自读、分角色读等。
使读赏结合,读评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
文中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在听瀑布声音的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讲解,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强化感性认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情感的激发,适时的点拨引导,采取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在学生读中感悟语境,体会气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