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管理统计学》课件
ABCD
指数平滑法
利用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值进行预测,其中较近 的数据给予较大的权重。
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方法
利用复杂的算法和大量的数据训练模型,进行长 期和短期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场景
股票市场预测
通过分析历史股票价格数据,预测未来的股 票走势。
销售预测
基于历史销售数据,预测未来的产品需求和 销售量。
统计学的作用
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预测 未来趋势,制定科学决策,解决实际述统计学主要研究如何用图表、图像、数学公式等手段整理
、展示和解释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
推断统计学
02
推断统计学则更注重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如预测、
和因果关系。
社会科学
用于研究社会现象、人类行为等,如 教育、犯罪、婚姻等领域的实证分析
。
金融分析
用于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预 测和风险评估,以及市场趋势分析。
医学研究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和药物效果 的研究,以及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之 间的关联分析。
06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统计 方法,用于研究随时间变 化的数据序列。
图表解读
说明如何解读图表,理解数据分布、变化趋势和异常点,以及如何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可视化表达。
数据的数值描述
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介绍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 的优缺点。
方差和标准差
介绍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时的应用 。
03 推断性统计学
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假设检验
科技统计与科研管理创新研究
科技统计与科研管理创新研究自20世纪以来,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统计和科研管理作为科技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技统计是对科技领域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为决策制定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洞见。
科技统计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寻找创新机会和提高研发效率,推进科技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以及评估科技政策的成效。
现代科技统计方法包括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处理大规模、高维度和多源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的效率和准确性。
科技管理是指在科技研究、开发、转化和应用全过程中引入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以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成功率和效率。
科技管理可以涵盖诸如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协同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领域,旨在协调科技资源和人员,优化研究和创新过程,提高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社会化价值。
科技管理方法包括精益管理、敏捷开发、项目管理等,可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全过程,提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绩效和竞争力。
科技统计和科技管理之间有着协同互补的关系。
科技统计方法可以提供科技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为科技管理提供方向和目标;而科技管理方法可以确保科技统计所提供的数据和分析成果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传播,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实际的效益。
当前,科技统计和科技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科技领域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和效率提升的转变,要求科技统计和科技管理能够以更加精细和科学的方式处理和分析数据,并为科技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的出现,正在给科技统计和科技管理注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让科技统计和科技管理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前景。
因此,科技统计和科技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紧密结合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科技成果的创新原创性和科学性,推进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转化,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统计学核心期刊
统计学类核心期刊及其原因一.统计学核心期刊1 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北京月坛南街75号(100826)2 中国统计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局北京月坛南街75号(100826)3 统计与决策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学会武汉市武昌水果湖东一路19-2号(430071)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5 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北京大学概率统计系(100871)6 上海统计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学会上海市东长治路1008室(200082)二.原因1.统计研究:《统计研究》是中国统计学会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的学术刊物,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自1984年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成为统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刊物。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统计学科的发展,《统计研究》作为“交流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窗口,在保持着高品味、高格调、理论性、研究性的特色的同时,一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反映着统计学术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思维,对学术研究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统计研究杂志设有栏目有:统计基本理论问题,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经济分析与统计分析,经济核算问题研究,其他《统计研究》的选题范围有:统计学基本理论研究,政府统计的改革与发展,统计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经济社会领域的统计实证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统计史学研究等。
《统计研究》定期刊登国家统计局资深专家撰写的有关经济形势分析、国际经济比较及经济社会各领域专题分析的文章,历来受到社会各届的关注。
自2008年起,《统计研究》将扩版至7印张112页。
扩版后的《统计研究》将能够刊出更多优秀作品以满足广大读者和作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2.中国统计:主要栏目:特稿、统计方略、统计人、热点坊、来自基层、统计工具、生活中的统计学、见解、海外掬粹、边走边看、回音壁和最新数据等。
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同其他学科一样, 管理学科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方法论的支配, 有着自己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加强管理学科问题研究中实证方法的运用是提高管理研究成效的关键。
针对现阶段实证方法在我国管理学科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者对实证论证方法的认识误区, 提出了问题导向和环境依赖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基于问题导向和环境依赖的科学的研究思路。
毫无疑问,实证主义方法是目前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的主流方法。
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伴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实证主义方法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扩散。
采用实证主义方法的经济学或管理学研究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进行研究的“规范化方法”,言外之意,其他方法的研究皆属“非规范”。
由此可见,实证方法在当前学术界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就无法构建管理学的理论。
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学科是否健全的标志。
我国的管理研究论文多数采用思辨研究,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实证分析, 所得结论大多基于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面对我国管理研究成果以思辨研究居多、实证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 加强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科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是现阶段管理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掌握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将会使管理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在管理学研究领域常用到的实证方法,按照研究方式分类包括:文献法、实地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问法、集体访谈法、问卷法和实验法。
实地研究法、访问法、集体访谈法和实验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所以称为直接研究,而其它研究方法则称为间接研究法。
这些研究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研究者不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当中,所以称为非参与性研究。
当然还有一种不常用但并非不重要的研究方法,即参与性研究,它是指研究者直接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当中。
例如某学者为了研究麦当劳的规范化服务和物流配送,特地到麦当劳快餐店打工。
管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书籍
管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书籍
管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指使用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验证性的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分析和验证的过程。
这些方法基于数据和证据,能够提供准确、可靠和有效的决策支持。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于管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书籍。
《管理研究方法》(第4版)- C.R.库克与S.L.赫恩斯著:该书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法指南,包含了设计、开展和报告管理研究所需的所有基本知识和技能。
书中包括了许多现代研究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例如质性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此外,该书也探讨了管理研究的道德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偏见和误导性结果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第5版)- W.G.托马斯与B.F.尼尔森著:该书是一本讲解实证研究范式与过程的经典著作,强调管理研究必须建立在稳定的研究范式基础上,才能够得出真实、可靠的结果。
书中介绍了实验研究、观察、问卷调查、采访和统计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同时也强调了研究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的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方法与组织行为学》(第4版)- P.M.班克斯与J.P.昆西著:该书是一本关于研究方法和组织行为学的综合指南,旨在帮助管理研究者学会如何开展具有科学性的组织行为学研究。
书中讲述了实证研究的概念和方法、研究范式的建立、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内容,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同时也涉及到了
一些新兴的研究技术和趋势。
总之,以上三本书都是管理学实证研究方法中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研究方法,管理者和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组织与管理现象,为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决策支持。
实证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利用实证数据和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效果。
它强调对经济现象的量化测量和实证验证,以寻求经济活动的真实规律。
一、实证经济学的数据来源:实证经济学所使用的数据可以来源于多种渠道,包括官方统计部门、调查机构以及学术研究机构等。
一般来说,这些数据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经济数据两种类型。
宏观经济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反映了整个经济体的总体状况,如国民经济总量、物价水平、就业情况等。
它包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等。
微观经济数据:微观经济数据则主要关注个体和组织的经济行为,如企业的财务报表、个人的收入和花费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企业报表、个人账户等方式获得。
二、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实证经济学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
它主要通过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来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经济理论和实证数据来建立回归模型,并利用回归分析来检验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2. 自然实验:自然实验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政策来评估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某个地区某个城市实施的政策变化来评估其对就业率或经济增长的影响。
3. 随机对照实验:随机对照实验是实证经济学中一种比较高科学性的研究方法。
它通常用于评估政策或项目的效果。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某个政策或项目,另一组则不接受。
通过比较两组的结果,可以评估政策或项目对参与者的影响。
4.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实证经济学中一种详细研究个案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一个环境复杂、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并通过深入分析来获取有关特定经济现象的认识。
三、实证经济学的优点:1. 系统性和客观性:实证经济学通过使用量化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方法,使研究更加客观和系统化。
它能够提供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以验证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有效性。
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热点分析
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热点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探讨这些热点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与创业、产业升级与转型、数字化与智能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化与全球化。
这些热点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创新与创业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与创业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者们对创新与创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了创新类型、创业机会、创业环境以及创新与创业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升级与转型是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关键。
学者们对产业升级与转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产业发展的规律、产业升级的路径以及政府在产业升级与转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数字化与智能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又一热点问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
学者们对数字化与智能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了数字化经济的特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为中国经济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热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学者们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实证研究与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实践研究的基本原则
• 实用性: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 • 创新性:探索新的实践方法和理论 • 合作性:与实践者、研究者等多方合作
实践研究的方法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CREATE TOGETHER
可编辑 DOCS
收集数据
研究结果:发现消费者 需求和市场竞争状况的 特征和规律,为企业决
策提供依据
实践研究案例分析:某教育项目改进
研究目的:改 进教育项目, 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01
研究方法:运 用行动研究、 案例研究和实 验研究等方法
改进实践
02
研究结果:提 出改进教育项 目的策略和方 法,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果
03
02
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明确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 描述:描述现象或问题的特征 • 解释:解释现象或问题的原因 • 预测:预测现象或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问题
• 明确:研究问题应具体、明确 • 可回答:研究问题应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回答 • 有意义:研究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结合方法• 实证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实践策略和理论,为 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 实践研究:运用实践研究方法改进实践方法和效果,为 实证研究提供实践背景
06
实证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案例分析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某企业市场调查
研究目的: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 争状况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研究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资源,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经济统计学课程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压力。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课程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和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滞后性、实践性不足等。
对经济统计学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更新和优化。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课程主要关注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而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学课程需要关注数据的挖掘、分析、预测和应用等方面,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而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学课程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线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性需要得到加强。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课程在实践环节设置较少,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学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如实习实训、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统计学课程的国际化需求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统计学课程需要关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对经济统计学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改革方向和策略,为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RD投入、创新机制与经济增长新技术指标体系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RD投入、创新机制与经济增长新技术指标体系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一、本文概述本研究论文旨在深入探讨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投入、创新机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构建一套适应新技术指标体系下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检验方法。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主流趋势的背景下,厘清RD投入如何通过创新机制驱动经济增长,以及新技术指标如何有效反映并引导这一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理论上剖析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我们关注RD 投入作为知识生产的核心投入要素,如何通过激发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转化为长期且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
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RD投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在创新价值链中的定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路径,以及RD投入强度、结构与效率等因素如何影响创新成果的产出及转化。
论文着重研究创新机制在连接RD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的桥梁作用。
我们将系统梳理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如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与扩散、创业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分析这些机制如何促进RD成果的有效利用与商业化,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系统的整体效能。
还将探讨新技术范式(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对创新机制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型创新模式和协同创新网络。
再者,本文提出构建一套基于新技术指标体系的分析框架,用于度量和评价RD投入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
这一指标体系不仅涵盖传统的RD投入总量、RD投入强度等指标,更将引入反映新技术特征与影响的新指标,如数字化研发投入、开放创新指数、创新生态系统成熟度等。
通过这一框架,我们旨在揭示新技术环境下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特征,以及创新机制如何通过这些新指标得到体现和优化。
本文将运用严谨的统计学方法和最新的经济数据,对上述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
我国R&D活动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实证研究
我国R&D活动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实证研究【摘要】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作为科技活动核心的r&d活动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r&d活动被各国学者普遍作为衡量一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活动,甚至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r&d活动促进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一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对我国1987年~2009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计量软件eviews 6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回归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r&d活动投入;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1.引言随着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已成为增强一国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其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r&d活动是科技活动中最具创造力的重要部分,本文研究重点便是r&d活动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
2.r&d活动的定义和发展现状对r&d活动的定义和测度,国际上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
到了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先后提出了r&d的概念。
1963年6月,oecd各成员国的统计专家们就r&d统计指标定义和测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广泛交流,最后通过了人们熟知的《弗拉斯卡蒂手册》。
由此开始,各国开始了规范的r&d统计活动。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r&d的概念,研究如何进行统计,为科技管理以及进行国际比较提供依据。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r&d活动相关统计的数据完备性方面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r&d活动是指为了增加知识总量,并运用所增加的这些知识来设计并创造新的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和工作。
作为科技活动的一部分,r&d活动与很多以科技为基础的其他活动密切相关,r&d活动主要研究的是那些对即使具备了有关领域知识技术的人员来说也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科前沿概述
统计学科前沿概述统计方向前沿概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我们当今正处于一场大数据带来的巨大变革中,这场变革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统计学正是这场变革中重要的角色。
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认识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由于统计学的定量研究具有客观、准确和可检验的特点,所以统计方法就成为实证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强有力的数据分析的工具,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分析研究。
1990年钱学森教授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
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专家判断相结合,提出经验性的假设,再用经验数据和资料以及模型对它的确实性进行检测,经过定量计算及反复对比,最后形成结论。
它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而且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处处渗透着统计思想,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也为我国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随着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正面临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
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复杂超高维海量大数据,如在基因学、天文学、宇宙学、流行,病学、经济学、金融学、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以及图像处理等领域。
面对这些高速增长的复杂超高维海量大数据的挑战,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需要具有快速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我们知道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的一门社会学科。
就统计学自身而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是大机遇。
通过对大数据的统计推断,我们能够研发出强有力的统计工具、总结出有效可行而且计算简便的统计方法,这显然会给统计界带来切实的利益: 将有利于统计学科理论和方法在更广阔的天地中长足发展,有利于促进对自然和科学的深度理解。
反过来,就统计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来说,通过对复杂数据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将产生新的统计思想、新的统计工具,形成新的统计理论,从而推动其他重要领域和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课程类别:专业开拓课适用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总学时数:32(其中:理论20,实验12)编制部门:信息与软件工程系修改日期:2021-03-01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专业开拓课程。
管理统计学就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含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叙述、样本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有关分析与重回分析等,本课程将管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实际管理问题和软件应用融合出来。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的时程自学打下稳固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能灵活运用该课程所提供更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化解实际问题提供更多必要的理论上、方法上、思路上和工具上的协助和指导。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学生必须达至以下基本建议:1.了解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2.学会用统计学观点和思想考量、分析和化解信息系统中一些与统计数据有关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学软件解决常见的与统计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建议与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理解管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掌握管理统计学的概念、特点、及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意义;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二、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3学时):掌控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掌控数据的计量尺度与类型;介绍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及搜集数据的质量建议;介绍调查方案的设计基本思想;认知抽样调查的有关基本概念。
三、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的描述(3学时):掌握数据的总体指标和相对指标;掌握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的概念与方法;理解数据集合的峰度与偏度的概1四、概率与概率分布(2学时):就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我们仅并作总结与备考,仅仅牵涉与统计学有关的一些概念与方法,不对内容并作详尽传授。
但是,该内容对后面科学知识的认知与掌控具备关键促进作用。
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的演进逻辑及发展新阶段
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的演进逻辑及发展新阶段王国成张世国摘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裹挟下,经济学理论正从经验实证逐步迈入更为科学的后实证时代。
传统经济学实证方法在基本行为假设检验、模型导入和理论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特别是条件异方差、非经典分布和非参数估计等问题较难解决。
根据实证分析方法演进的本质特征、内在逻辑和必然性,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的发展必然要将内生化视角纳入其中,更多地从微观行为层面出发探究非线性突变、集聚涌现等非常态市场异象。
计算社会科学催生的数据科技、多主体社会模拟、互联网社会科学实验等新的方法手段,为实证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实证分析;内在逻辑;计算社会科学作者简介:王国成,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世国(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管理世界杂志社编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F0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1)1-0127-1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分析和实证传统由来已久,作为致用之学,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经济学科的实证特色属性更显著、影响更深入和更广泛。
Keynes①和Friedman②等一大批经济学家们对其内涵的丰富、外延的界定、逻辑的梳理,奠定了实证分析重要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理论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保障。
纵观经济实证方法的发展历程,受波普尔(Karl R.Popper)证伪主义科学哲学观的影响,加之实践需求和内在逻辑推动及检验的需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金融摩擦视角的研究”(项目编号:20YJC7901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金融摩擦、杠杆率与经济增长:基于微观数据和HANK模型的研究”(项目编号:72003007)。
①Keynes,J.N.,The scope and method of political economy,Kitchener:Batoche Books,1904.②Friedman,Milton,"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Chicago:L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53.《东南学术》2021年第1期要,经济学实证研究从对单向、线性和显式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价格与销量、就业与工资以及消费与增长等问题的量化关系的实证,到成为多向、非线性和隐式的因素关联更深层理论探索的工具保障,经由特定经济体中各类主体的观察感知(体验根基)一经验判定一理论依据一模型推演一计量实证一数值模拟(系统仿真一计算实验)一数据导引一事件驱动一实践检验一改进提升的逻辑链环和程序步骤,经历循环往复、曲折攀升的过程后,从直观基准评估、理论价值衡量升华发展为更具特色的科学评价体系,框定和展现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
结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公布日期】2006.08.23
•【文号】国统字[2006]178号
•【施行日期】2006.08.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
通报
(国统字[2006]1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
经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终审,并公示通过,本届成果奖共评选出获奖课题论文类成果96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55项。
获奖专著5部,其中,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
获奖信息技术应用类成果18项,其中,软件类成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论文类成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获奖统计教材13部,其中,一等奖1部,二等奖5部,三等奖7部。
获奖博士论文类成果12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11篇。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通报。
国家统计局
二OO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致力于研究和提供有关组织内外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管理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获取对管理问题的准确和可信的认识。
实证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事实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的一种科学方法。
本文将讨论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其重要性、优势和限制。
一、实证方法在管理学中的重要性1.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实证方法能够确保研究的科学性,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从而为管理学研究提供准确和客观的认知基础。
实证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排除主观偏见和无法复制的个别案例的影响,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提供具体和可操作的管理建议实证方法所产生的数据可以提供实际的证据和支持,以便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具体和可操作的建议。
通过实证方法的研究结果,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解决管理问题,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实证方法在管理学中的优势1.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实证研究方法依赖于收集和分析客观的实证数据。
因此,由实证方法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可以增加研究的信度和可信度。
与传统的理论研究不同,实证方法更注重通过实际数据来支持结论,从而提供更有说服力和实用性的结果。
2.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实证研究方法能够将研究设计和过程进行标准化,使得研究结果可以被其他研究者所重复和比较。
这样一来,其他研究者可以通过再次执行相同或类似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和确认原始研究的结论,从而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3.变量关系的识别和因果关系的推断实证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推断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假设验证,实证方法能够提供对不同变量关系的科学解释,帮助研究者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机制。
三、实证方法在管理学中的限制1.研究结果的一般化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限制是,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和一般化问题。
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
经济管理研究院赵莹同学所负责的项目为《探索新型宿舍配置体系,构建和谐稳定校园环境》,曾先后调研6所城市的20所高校,她以亲身经历和典型案例的形式重点分享了外出调研需注意的各种事项。
创业项目“新鲜生活时尚旅行主题餐吧”凭借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帮助和项目组自身的努力,在西财校园以及大学城内享有较高知名度,项目负责人杨烈同学简要介绍了项目的成长历程,交流了创业道路上的种种艰辛与收获。
南京财经大学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绩效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苏北地区的调查主持人:裴永耀、苏哲导师:柳杰民2.新型灭火竞赛机器人的设计主持人:于明龙、徐学东导师:李耀3.城市居民市内交通出行决策的logit分析:以南京市为例主持人:窦寒导师:王海燕4.视觉传达设计在网络媒介与平面媒介中的比较及创新研究主持人:蔡辉、裴华杰导师:丁蕾5.运输型物流企业客户流失预警系统研究主持人:杨冬梅、江伟导师:胡理增6.离子液体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主持人:张震威、张静导师:刘晓庚、曹崇江7.小麦苦瓜啤酒酿造工艺主持人:张伟华导师:吴定8.企业ERP实施效果分析主持人:赵祥赞、徐杰锋导师:雷卫中9.苏北城镇居民拆迁补偿现状调查与物权法相关政策宣传主持人:孟阳导师:夏清瑕10.在校大学生大病医疗保障方案设计与实施主持人:刘塑琪、王敏导师:林治芬11.安徽省浒镇小额信贷的可行性的实地调查主持人:李佳瑾导师:孙杨12.南京市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主持人:庄欣美、王优导师:万绪才13.银行保险营销中的不诚信行为调查及潜在风险分析主持人:李多德、刘淼声导师:吴九红14.3G技术发展与市场的前景分析主持人:黄盛导师:史平15.对南京市各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主持人:冯晓亮导师:王宏勇16.基于Java平台的财经信息垂直搜索引擎主持人:俞飞、廖启旺导师:李树青17.财务案例分析大赛主持人:陆光辉、周晟宜导师:王玉春18.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以国贸专业为例主持人:张宇导师:宣烨附表::上海财经大学“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2008年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实验计划项目名单附表:2009年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名单附表: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型实验计划建设项目名单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名单。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并以我国粮食生产为实证研究对象,揭示规模经营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粮食生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规模经济指的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而规模报酬则是指生产规模变化时,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情况。
本文将分析这两种现象在粮食生产中的具体表现,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将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和影响因素。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技术和管理水平下,使农业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规模。
本文将结合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如土地资源、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规模报酬和适度规模经营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全面深入地研究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由来已久,其对于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学者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国外研究方面,早期规模经济理论主要关注生产规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如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强调了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
管理研究实证方法
管理研究实证方法管理研究实证方法是指在管理学领域中,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对管理现象进行观察、实证、验证和解释的过程。
这种方法旨在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组织的发展和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管理研究实证方法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一、管理研究实证方法的基本原则1. 理论驱动:管理研究实证方法应基于相关的理论框架,以理论为指导、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解释。
2. 可重复性:管理研究实证方法应具有可重复性,即其他研究者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和数据进行验证和复现。
3. 数据驱动:管理研究实证方法应基于充分、真实和可靠的数据,以数据为依据进行研究和分析。
4. 统计分析:管理研究实证方法应使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5. 实践导向:管理研究实证方法应紧密结合管理实践,旨在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实证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以了解和解释管理现象。
2. 实证实验: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管理问题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验证假设和推断。
3. 历史比较:通过对历史数据和案例的比较和分析,探寻管理变革和发展的规律和原因。
4. 案例研究:对特定的管理问题或组织进行深入的实地观察和分析,以发现和理解管理现象的本质和特点。
5. 数据挖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挖掘和分析大量的管理数据,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
6. 模型构建:基于理论和实证数据,构建数学或统计模型,模拟和预测管理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三、管理研究实证方法的应用场景1. 组织绩效评估:通过实证方法,对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绩效水平。
2. 决策支持:通过实证方法,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提供决策者参考和决策依据。
3. 创新研究: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创新过程和创新管理,推动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目录1 绪论 (1)2文献综述 (1)2.1熊彼特的理论 (1)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2.3新经济增长理论 (2)3 论证方法与数据 (2)3.1回归分析法 (2)3.1.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2)3.1.2回归方程的检验 (3)3.2数据来源 (3)4实证与结果讨论 (3)4.1制作散点图 (3)4.2回归统计 (4)4.3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方程 (4)4.4线性相关显著性检验 (4)4.5残差分析 (5)5 结论 (6)参考文献 (7)ABSTRACT (8)附录1 (9)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摘要:技术创新是国家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 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
现代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共同体,其迅速发展越来越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本文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方法,以中国的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实证研究1 绪论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而技术创新则是对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首要的推动力,技术创新在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著名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此作出了强有力的证明。
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极其重要的课题。
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
因而要处理好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2文献综述2.1熊彼特的理论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系统地研究了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动,而这种函数是不能分解为小的步骤。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过程之所以表现为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增长。
其根本原因在于少数有着企业天才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包括下述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产生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出创新或技术进步是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技术进步带动了投资的大规模的进行;并指出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由创新或技术进步引起的。
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其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索罗假设:全社会只生产和消费同种商品,国家之间不存在贸易;技术进步是外生因素,企业可以使用的技术,是游离于企业之外的不受企业行为所影响的。
索罗模型的关键特征是其新古典形式的生产函数,该模型假设规模报酬不变,而每种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则递减,以及每种要素有着某种正向切平滑的替代效应。
该模型证明,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增值率、劳动增长率以及收入增长率,而且还取决于技术进步。
索罗模型的突出表现在于,它区分了由要素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增长效应和由技术进步而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
索罗第一次把技术进步作为独立的因素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中,并给予了系统的研究,并较完善地阐述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索罗的结论是:是技术进步而不是储蓄和政府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以索罗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们虽然把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来解释经济增长理论。
但是,他们确实为以后的经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已经是理论界的共识。
新经济增长理论也是沿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方向将其扩展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新古典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3新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经济的增长,即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内生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变化的结果,而是经济体系内部理论变化的结果,特别是内生的技术进步的结果。
他们论证了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保持增长的决定因素。
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技术进步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综合要素来考虑,认为他们不仅能产生递增效益,还能突破增长的极限,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收益递增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这是罗默在1986年发表的《收益与长期增长》一文中提出来的。
罗默认为,土地、机器、资本、资源等都是稀缺的,但是知识与创新是丰富的。
当它们扩散时,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复制。
换句话说,在技术进步的经济社会中,依靠外延扩大的方式来增加经济收益的比重将越来越小,即收益递减规律将会弱化,依靠自主创新的经济增长将会突破传统规律,其经济形势将会呈现出这样一种形式:投资促使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知识产生积累,而知识积累又反过来刺激了投资和技术进步,投资将会持续地增长从而提高了经济增长率。
卢卡斯建立的模型包括:强调通过“干中学”获得人力资本积累的模型;强调通过学校正规教育获得人力资本积累的模型。
他认为,边干边学获得的人力资本属于外部效应,而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则属于内部效应。
并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由工作人员和受过专门教育的学生组成,正是这种专业化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在促使经济保持长期增长。
3 论证方法与数据3.1回归分析法3.1.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回归分析方法是处理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有力工具, 它不仅为建立变量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经验公式) 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而且还能判明所建立的经验公式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利用经验公式预测、控制等目的。
在建筑生产经营活动中, 如果预测对象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将预测对象作为因变量y, 将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x,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 回归方程为: y=a+bx 其中, a 为回归常数, b 为回归系数。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求得回归系数为:其中, xi, yi 分别是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的观察值:3.1.2回归方程的检验在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时,需要用统计方法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判断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检验的方法主要有:相关系数检验、回归标准差检验、t 检验、F 检验等,在此只介绍相关系数检验。
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的指标,用r 表示:r 值越接近1, 表示线性关系越好;r值越接近0, 表示线性关系越不好。
在自由度n- 2( n 为样本个数) 和显著性水平α(一般取α=0.05)下, 若r 大于临界值,则变量x 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成立;否则,两个变量不存在线性关系。
3.2数据来源本文所选取R&D(研究与开发)投入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选取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
R&D(研究与开发)投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详见附录 1。
4实证与结果讨论4.1制作散点图散点图见图1,由散点图可以看出,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在一定程度上R&D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即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相关。
图1 R&D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散点图4.2回归统计回归统计见表1,由相关系数r=0.988848112可得两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判定系数R2=0. 0.977820588表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97.78%是由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决定的。
表1回归统计回归统计Multiple R 0.988848112R Square 0.977820588Adjusted R Square 0.975356209标准误差14680.13982观测值114.3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方程表2回归统计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40146.2122+55.4917X。
回归系数β=55.4917表示R&D投入每变动1元,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变动55.4917元。
4.4线性相关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见表3,检验统计量F=396.7817,P=9.40878E-09<α=0.05,拒绝原假设,线性关系显著。
表3线性相关显著性检验4.5残差分析表4预测分析观测值预测国内生产总值残差标准残差1 77819.52864 4234.471357 0.3040519222 89866.77713 -462.7771294 -0.0332292423 97996.31146 -2063.31146 -0.1481539874 111597.3276 -9199.3276 -0.660548395 125581.2365 -8887.236484 -0.6381390036 149259.5457 -12744.54569 -0.915109187 176100.8819 8836.11809 0.6344684998 206793.3422 9520.657759 0.6836211769 246031.5247 19778.47533 1.42017336510 296295.9083 17749.09174 1.27445553311 362114.6159 -26761.61591 -1.921590692图2 R&D投入残差图由R&D投入残差图可知所有的点都落在一条水平带中间,所以选择一元线性回归是合理的。
图3预测分析由上图标可以得出预测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可见采取该回归方程进行论证R&D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两者呈正相关。
5 结论从以上论证可以得出,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技术创新能力既决定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技术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由中国10年以来的数据表明,技术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以及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
一方面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我国难以从单纯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当中获得应得的利益。
另一方面在一些产业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对外技术的依赖,大到航天飞机、小到日用品,国外品牌和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 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引进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引进的。
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
我国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适时转化为适度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平台,培养锻炼出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