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阅读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高三集备组)【得分情况】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

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

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得分情况】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

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省一模考试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省一模考试分析

淮南市2010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语文学科命题组一、试卷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本次语文试卷命题能紧扣2009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试卷结构形式、具体内容和能力层次,以及难度和区分度与2009年高考基本一致。

在2010届安徽高考考试说明还没有发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依据上年的考试说明和试题来命制本届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为避免误导,其题量、题型、试卷结构、分值、出题范围等与去年的安徽卷基本相当,所考查的知识点及相关的内容,都没有什么深、偏、难、怪之处,整体上延续了2009年高考安徽语文卷的命题特征。

从命题的内容和形式上看,都体现出命题者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在命题的思路和材料的选择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这套试卷题目基本上是原创,尤其是阅读试题(各类阅读题),这也是试卷编制中最困难的部分。

正因为这样,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二、试卷抽样统计表各小题平均得分及得分率一览表(随机抽样120份)三、答题情况逐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平均得分为5.98分,难度系数0.66,难度适中。

主要问题是三个小题的难易度不平均。

1.答案为A,平均得分1.075分,难度系数为0.36,难度大。

2.答案为D,平均得分1.7分,难度系数0.57,难度适中。

3.答案为B,平均得分2.575分,难度系数为0.86,属容易题。

文言文阅读平均分为10.983分,难度系数0.58,难度较为适中。

只是个别题目难度过大。

4.答案为D,平均得分2.025分,难度系数为0.68,难度适中。

5.答案为B,平均得分2.675分,难度系数为0.89,难度过低。

6.答案为A,平均得分0.85分,难度系数为0.28,难度过大。

其实只要读过文章,哪怕是粗疏的读过,这一题也不应该很难,文中有“纵谈天下事”的句子等。

7.文言文翻译整体平均得分5.433分,难度系数为0.54,难度虽然大了点,但还是较为适宜,但三个小题得分差别就较大,第(1)句平均得分1.125分,难度系数0.38,第(2)平均得分2分,难度系数0.5,第(3)句平均得分2.308分,难度系数0.77。

高三一诊试卷分析与反思

高三一诊试卷分析与反思

高三一诊试卷分析与反思一、试卷整体概况高三一诊考试是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全面检测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对试卷的整体概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试能力。

此次高三一诊试卷总共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五个科目,共计150分。

试卷难度整体适中,涵盖了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在各科目中,数学和物理题目相对较难,而语文和英语题目则更偏向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各科目得分情况分析1. 数学数学占据试卷总分的30%,是高三学生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科目之一。

数学试卷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在此次试卷中,数学的得分情况整体较为平均,但部分高难度题目仍然出现了较高的错误率。

2. 物理物理部分考察了学生对物理规律和现象的理解能力,题目涉及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内容。

整体而言,物理的得分情况较为理想,但部分题目对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 化学化学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反应平衡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此次试卷中,化学题目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但对于部分综合性题目仍有一定挑战。

4. 语文语文试卷包括了阅读理解、作文等多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程度。

整体而言,语文试卷的得分情况较为分散,高分和低分的学生比例较为明显,反映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化问题。

5. 英语英语试卷包括了听力、阅读、写作等多个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在此次试卷中,英语题目整体难度适中,学生们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情况较为理想,但在听力和写作部分仍存在一定的难题。

三、试卷反思与学习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高三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温故知新,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2. 提高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在考试中,学生们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在复杂题目下更好地解题。

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省一模试题逐题解析4

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省一模试题逐题解析4

淮南市201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四)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共六小题,第一小题近几年是语音与文字的轮考;成语和病句题较为稳定,每年必考;这三题均为选择题。

后三题为表述题,近几年的安徽卷有不少创新试题。

我们根据近几年来所涉及的考点情况,命制了病句修改、新闻语段压缩和点评、标语拟写三个小题。

15.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当前安徽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的关键时期,处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紧要关头,尤其需要国家各部委、各位领导一如继往地关心和支持。

B.涡阳县的韩老先生因病住进了医院,三天共花了3000多元。

令他和家人吃惊的是,结帐时发现帐单上竟有300元的“聊天费”。

C.进入新世纪,中国海军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战略威摄与反击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

D.青花,它是采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磁坯上描绘纹饰,再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一次烧造而成,属釉下彩,因钴料烧成后成蓝色。

【参考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的能力。

A“继”应为“既”,B“帐”应为“账” C “摄”应为“慑”。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赫尔曼德河谷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斯坦境内的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B.而在实务操作中,由于税务稽查领域的政府权限处于强势,政策执行中又存在着宽泛的模糊地带,这就给部分官员上下其手提供了空间。

C.1991年11月14日,《铜陵日报》发表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呼吁改革。

此文犹如平地惊雷传遍了神州大地,而汪洋就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D.胡锦涛主席2010年新年贺词中用了“两个始终不渝”,第一个始终不渝是从发展道路的层面讲的,强调了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世界,西方社会所谓“中国威胁论”纯属杞人忧天。

【参考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试卷分析报告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第一个句子——评分细则: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

“或”误译为“或者”。

“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第二个句子——评分细则: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

“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解决方法: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二、诗歌鉴赏8、9题——第8题——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

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

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3、严肃处理考试不认真答题的学生。

第9题——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2分,情感2分。

成都市高2010级一诊语文试卷逐题分析

成都市高2010级一诊语文试卷逐题分析

高三“一诊”第四题阅卷情况说明第11题(翻译)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5分)A、关键词:为之惧、党、坐、及、免B、易错点:及(一词多义“涉及”译漏)、晏诛(误以为晏诛是一个人、地点或者宴会)、为之惧(误作“因为这件事而害怕”)、党(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不出)、坐(非“连坐”、“坐在一起”,而是“获罪”、“定罪”)、免(混淆“免罪”和“赦免”;“赦免”很多考生还写成“豁免”、“赫免”)(2)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其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5分)A、关键词:其、迩、为所、钦尚B、易错点:其(误作“你的”)、迩(混淆“遐迩”,或者误作“小”、“简陋”、“偏僻”、“这里”,或者直接抄写)、钦(写错别字“软”、“饮”、“钦配”)、尚(误作“尚且)二、提示作为翻译三原则中的基本要求“信达”欠缺。

在“信”方面,句意理解错误、不准确等问题明显;在“达”方面,语言表述不通顺、甚至出现病句的情况较多。

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第12题(诗歌鉴赏)一、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准、不细。

第⑴问把“两首诗都表达”中“都”字看漏,答题时分开答不同的感情较多;第⑵题看漏“刻画人物上”,而答成两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把“共同点”看漏,而分别答刻画人物的手法,甚至直接答成不同手法;还有同学把“刻画人物的方法”中“方法”看漏,答成刻画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和突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等。

2、学生不会使用诗歌鉴赏术语作答。

如第⑵问“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共同点”,很多学生回答:“不直接描写”“反面描写”或“隐者没有出现”等,就是不写出术语“侧面描写”、“虚实结合”“间接描写”、“衬托”等。

3、很多学生不会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他们或把两首诗翻译一遍,或者结合的词句不能扣住“侧面描写”的要点,尤其答共同点是“虚实结合”的学生,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基本上是搞不清楚,乱答一气。

4、学生欠缺分析理解能力。

2010年温州市一模试卷分析及考后复习对策

2010年温州市一模试卷分析及考后复习对策

2010年市一模试卷分析及考后复习备考策略平阳二中高三英语备课组林修勇一、总体评价本次2010年温州市一模试卷的命题坚持了“以教材为依托,积极联系高考,注重语言的情景性、运用性”的试题设计原则,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积累和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

命题从总体上讲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下一阶段高三的英语教学工作也有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但试卷总体偏难。

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三,四类学校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总分情况:(包括各分数段人数、平均分、及格率)(理科共401人;最高分129分)(文科共138人:最高分119分)2.各小题的得分情况:1)听力部分2)笔试部分短文改错和作文的抽样统计:三、试卷分析1.听力部分应该说听力的难度不是太大,但是学生的得分依然不高,尤其第3、5、 8题,正答率都在30%以下。

原因在于信息较多,学生易受干扰,而且很多学生做听力时只注意听到某个词就选答案了,而没有以句子为单位来理解。

如弟3题,学生只听到a new job,而没有注意这一个完整的句子:I’ve got a new job.,而题目问的是What does the woman expect to do?是还没做的事情。

同样第8题,学生也只听到music,而不是online music group,从而导致都选了A.2. 笔试部分1) 单选题:单项选择考点覆盖面比较广,题目突出强调了语言的情景语境、知识点在语境中的运用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但总体有点难。

其中2,3,4,6,7,8,9,10,12,13,15,17,18等13 个题目正答率都不到一半。

尤其第6 题仅为8%,主要是习惯性地把这个句子看成It seems that…,而误选了A。

12题为15% ,主要是学生混淆了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而导致选B,也反映了虽然我们平时对重点语法定语从句很重视,但是学生掌握的还不是很好。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背景分析近年来,高考政策的不断调整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高考语文试卷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作为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试卷结构分析1. 阅读理解部分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其中包括了不同体裁和主题的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并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和语言表达。

2. 选词填空部分选词填空部分考查学生对语文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境和语法规则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同时要求学生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较深入的理解。

3. 翻译部分翻译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文原文的意思,并准确、流畅地将其翻译成英文。

这部分考查学生对中英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 作文部分作文部分是考生展示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思想,结构完整,逻辑严谨。

三、试卷命题特点分析1. 知识点覆盖全面试卷命题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了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也包括了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的考查,使得试卷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2. 考查能力强调试卷中较多的是对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 系统性强试卷题目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逻辑性,试卷整体结构较为严谨,考查内容相互衔接,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解答。

四、试卷评价与建议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辅助学生全面提升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生在准备这样的试卷时,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更需要培养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河北省邯郸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河北省邯郸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河北省邯郸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河北省邯郸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2010年邯郸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各学校都认真对试卷进行了分析,借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与学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在此,推荐永年一中、春光中学、魏县一中三所学校的语文试卷分析,供广大高三语文教师借鉴、研究。

邯郸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一、整体评价:本次考试语文命题以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试卷总体上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仿照高考,稳中有变。

结构、题数、分值都与2009年高考保持一致,命题知识点与2009年高考试题大体相当。

关注社会,贴近生活。

试卷时代特色鲜明,贴近社会生活。

如12题诗歌鉴赏选材与邯郸有关;第18题与世博会有关的内容贴近当前热点;第20题仿写更是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

这种命题同时也提醒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紧跟时代。

题型朴实,难度适中。

本试题总体设置为平和朴实。

题型设计朴实而又传统,但细加体会经典的题型对于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仍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对语言运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问题及下阶段教学建议:选择题第1~10题(选择题)(一)存在问题1、根据抽样调查,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是1、5、7、8、10,得分较高的是2、4、6、9。

2、第1小题(语音),这道题并不难,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再加上受方言的影响,许多学生错以为“下载”的“载”读上声,造成误判。

3、第5、7两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小现代文的阅读训练还很不到位。

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第8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文言实词积累有欠缺,由于读不懂整个句子,语境把握不准,也推断不出来。

第8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做题还不够仔细。

(二)教学建议1、基础知识题要常抓不懈。

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总体情况:本次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设计等均按照《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语文》中的“参考卷”样式,比较规范合理,较为科学。

理科均分:95.85;文科均分:97.2。

难易度:略难于2009年高考卷。

二、各题情况分析及备考建议: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4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

2题正答率最低。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试题错误点“遏止高房价”中的“止”,难度较大,也存在分歧。

实际上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

查《现代汉语词典》“遏止”:用力阻止。

“遏制”:制止,控制。

所以,本道题目不够严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压缩语段、概括语意的能力,要求学生拟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

它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

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提取新闻要素,并注意字数的限制。

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人一读就知道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常用主谓句的形式。

考生可根据所给材料,综合运用要素提取法、去枝取干法、要点概括等方法,提取关键信息,组合成简洁明了的单句。

本题的关键要素:新闻主体对象——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主要新闻事实——首次表达了愿意留任中国队的意愿。

据此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李琰首次表态愿意留任。

学生失分情况分析:(1)遗漏关键要素“首次”;(2)混淆关键信息,将“愿意留任”理解为“继续留任”“想要留任”或“将要留任”;(3)面对多种信息,无法确定主体新闻事件,将新闻概括为“李琰家人回国尚未进行商讨”等;(4)语言表述不明,如“李琰的第一选择是中国”,“李琰表示愿意留在中国”等。

第6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生动的能力,要求学生为所提供的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一段“墓志铭”,语言简明、得体,结合2010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对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述变化,此类考题应该引起关注。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分析反思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分析反思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分析反思时间:2010-10-11一、成绩分析数据表一:高三各班成绩统计(微机室提供)二、分析报告:(一)试题分析:1.本次月考的范围是高一册的学习内容。

同时兼顾了语文读本及本年级倡导的课外读书的《论语》和古诗词背诵40首中的部分背诵篇章。

其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选自课本原文原段,现代文大阅读则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其它试题则兼顾了课内与课外。

作文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

2.试题命制形式完全仿照高考命题的模式——七道大题21道小题。

分别为语言基础知识、文学作品小阅读(高考一般为科技问小阅读)、文言文阅读、翻译赏析默写、现代文大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及表达、作文。

分值的设置也基本上是按照高考试题的设置方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试题难度应该说适中。

课内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相对比较简单,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只要认真学习、听课、作业,就一定能够获取高分;课外的题目因人而异,按理说也不算难,只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二)数据分析结论:从成绩分析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班学生第一大题语文基础知识得分率超过3/4,其中语音题、句子衔接题几乎全对,但病句题只有一半儿同学答对,成语题也有问题;第二大题现代文小阅读选材课内,但得分太低不足一半儿,第5、7题答对一半,第6题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答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得分率最高,9分的题得到8分,出错的主要是第9小题文言句式的辨认;第四大题的文言翻译77%的得分率,诗词鉴赏只拿到一半儿的分数,默写的得分达到9成;第五大题现代文大阅读得分很低,只得到不足1/3的分数,其中第15题几乎全军覆没,4分的题平均得分只有0.26分,第17题也只拿到8分中的3分;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和表达题得分也不高,超过3/5的准确率;第七大题作文均分46.9分,基本正常;全班总评98.6分,尚有近1/3的分数学生没有拿到。

(三)倾向性问题:1.基础部分病句、成语等都是薄弱环节。

2010年1月高三考试分析报告

2010年1月高三考试分析报告

2010年1月高三模拟考试分析报告宁乡县中小学教研室高中组2010届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已经揭晓,各个数据表下发给了各个学校。

现在我代表县教研室就这次考模拟考试作个简单分析,并就下阶段复习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一、调研分析依据本次考试由县教研室高中教研员根据新高考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教学实际和第一轮教学要求命制试题,全县统一考试,集中阅卷,并将成绩统一汇总统计。

我们提供了如下五组统计数据。

表1:高分段分布情况表。

此表按我县2010年高考目标,划分为三类进行统计。

前700名段为重点本科预测,二本以上预测为前2023-前2421名,其中前2023档为保底目标,前2421档为争取目标,三本以上划线为文科应届444分,理科应届为420分,历届为文科508分,理科为503分,五个梯次模拟划线人数统计到校,供各校分析研究。

表2、3:总分分段成绩统计表。

本表为各校提供10分段定位统计,按每10分为一梯次,将人数统计到校,为各校横向比较提供依据,也为学生总成绩在全县的排名提供参照。

此表按理科、文科分别列出。

表4:各科平均分统计表。

本次统计为去掉0分(总分)后参考人数平均分,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价各校各科整体发展状况。

各科命题难度符合高考要求。

各科难度系数、区分度、标准差表此次考试除物理、文科的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稍为偏难外,其余各科难度适中。

各科区分度较好,其中以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为最好,数学、英语、物理科标准差较大,说明学生成绩与平均分的差异大,是拉开距离的科目。

表5、6:分班分科平均分统计表。

此表的统计具体到各个班级,为各校校内班级成绩对比、评价和全县横向比较提供的依据。

表7:高分段平均分统计表。

此表统计人数为目标数的1.5倍(即监控群),本表直接与各校高考目标达成情况相对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调研考试结果分析以高考目标为标杆是对高三教学评估的基本出发点。

要达成高考目标,我们应抓住三个立足点:一是大校整体趋势,确保全县整体发展大局;二是树立全员培养、整体推进的教学观,只有整体同步推进才会水涨船高;三是牢牢抓住优势群,这是目标达成的保证。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分析本次考试语文试题采用东北三省三校联考试题,试卷结构,题型与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基本保持一致。

对高三后阶段语文复习,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从试卷难易程度看,难度适中,试题内容的设置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下面我将从知识点覆盖,各题丢分情况,针对答题出现的问题,提出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三个方面分析一、知识点覆盖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本阅读,以客观形式命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3个小题,共9分。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由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两部分组成,考查的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日本叶山嘉树的《水泥桶中的信》,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为薛宝琨《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补写及句子和语言准确连贯。

第六大题是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此题为材料作文,立意简单明了。

写有关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精神---敬业的作文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语文参加考试人数787人,最高分117分(理科)113分(文科)最低分9分,年级总平均分为92.75,年级及格率66.84,作文平均分43.35,第1卷平均分18.43,第2卷平均分74.32.1、单选题,第6题、第14题、第15题丢分多。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评述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是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考核,试卷内容涵盖了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多个方面。

本次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考察内容涵盖基础和拓展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试卷具体内容分析1. 题型分布•阅读理解:占比30%,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形近字辨析:占比20%,考察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诗歌鉴赏:占比15%,考察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作文:占比35%,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表达能力。

### 2.难易程度分析•阅读理解部分偏难,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形近字辨析题目适中,考生需要细心辨识字形;•诗歌鉴赏部分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作文题目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要求,考生需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3. 考点分析•诗歌鉴赏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内涵和意境的理解能力;•阅读理解部分结构多样,考察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形近字辨析部分考察学生对汉字纵横结构的掌握程度;•作文部分注重考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要求内容连贯,观点明确。

## 三、备考建议1.阅读平时多接触各类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多熟悉古典诗文,加强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3.多写作文,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学习形近字的方法,提高字形辨析能力。

本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希望同学们能在备考中认真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模拟卷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模拟卷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模拟卷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背景2010年是高考改革的一年,语文科目的考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模拟卷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的质量分析,了解该年度考试的趋势和难度,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模拟卷背景模拟卷是指在高考前模拟真实高考的考试,其出题方式、试卷布局、答卷时间、评分方式等都相同于正式高考。

模拟卷能有效帮助考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及时纠正。

试卷概况试卷分布2010年高考语文科目总分为150分,由选择题、阅读题、作文题三部分组成。

其中选择题占50分,阅读题占50分,作文题占50分。

试卷难度本次模拟卷整体难度较大,尤其是选择题和阅读题难度较大,考察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对历史文化、文学作品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作文题难度适中,考察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试卷分析选择题分析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度比较大,需要考生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

其中,填空题和选词填空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生僻字和词义有深入的了解。

阅读题分析阅读题分为五道,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表达和意义理解的能力。

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其中,第二、第三道题难度较大,考察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

作文题分析作文题目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要求考生就此主题发表的见解和看法。

难度适中,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故事小说化,注重思辨和抽象。

通过对模拟卷郑州市2010年高考语文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年度高考语文难度较大,需要考生熟练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注重对历史文化和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作文题需要注重思辨和抽象,要避免故事小说化。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练习,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高三第一次模考质量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考质量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考质量分析本次市一模统考与一个月前进行的考试比较,出现了新的变化,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总体来讲,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成绩有较大的差距。

这说明,我们本次一模考试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考得很不理想。

我们只有本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本次考试情况作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导致考试退步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化劣势为优势,才能够转危为安,才能够在来年的六月份有一份好的心情。

因此,前一阶段,我们分别召开了高三年级管理委员会会议,分析和部署了近期的工作任务,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别召开了学科研讨会,制定了下阶段的复习计划和思路,校长还组织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进行了问卷调查,也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已基本形成了二模复习的总体思路。

等一下校长会在这方面进行重点说明。

下面我结合本次考试情况以及上午区教研室会议精神,对本次考试以及二模复习谈一点意见和看法。

一、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1、语数外三门总分达线人数严重不足。

2、两门选测科目达到2B的人数数量不足,质量也不高。

3、三门总分上线学生与选测2B达标学生吻合度不高,错位严重。

特别是270——295之间的学生与2B的交集数量很少。

从学生个体来讲,尹巧313、周健309、鲍莉305、姚菁302等4位同学没达到2B;280——300之间有31人语数外三门总分没有达300分。

施洪俊2A+、张宏强1A1A+、毛晓青1A1B、杨健、殷婷各有2A等同学选测科目都很优秀,但三门总分离300分还差几分。

班主任和任科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

4、数学这一薄弱科目没有得到加强,在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整体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一模达线人数。

就拿6班和7班来举例:6班300以上6名,300分以上7个。

7班与以往相比,正常情况下至少还需要上5个以上。

假如排除语文和英语其他因素,只要数学一门各提高5分,就有5名同学上300分,并且选测在2B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总体情况:本次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设计等均按照《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语文》中的“参考卷”样式,比较规范合理,较为科学。

理科均分:95.85;文科均分:97.2。

难易度:略难于2009年高考卷。

二、各题情况分析及备考建议: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4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

2题正答率最低。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试题错误点“遏止高房价”中的“止”,难度较大,也存在分歧。

实际上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

查《现代汉语词典》“遏止”:用力阻止。

“遏制”:制止,控制。

所以,本道题目不够严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压缩语段、概括语意的能力,要求学生拟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

它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

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提取新闻要素,并注意字数的限制。

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人一读就知道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常用主谓句的形式。

考生可根据所给材料,综合运用要素提取法、去枝取干法、要点概括等方法,提取关键信息,组合成简洁明了的单句。

本题的关键要素:新闻主体对象——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主要新闻事实——首次表达了愿意留任中国队的意愿。

据此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李琰首次表态愿意留任。

学生失分情况分析:(1)遗漏关键要素“首次”;(2)混淆关键信息,将“愿意留任”理解为“继续留任”“想要留任”或“将要留任”;(3)面对多种信息,无法确定主体新闻事件,将新闻概括为“李琰家人回国尚未进行商讨”等;(4)语言表述不明,如“李琰的第一选择是中国”,“李琰表示愿意留在中国”等。

第6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生动的能力,要求学生为所提供的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一段“墓志铭”,语言简明、得体,结合2010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对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述变化,此类考题应该引起关注。

墓志铭是记述死者功绩的简短铭文,可以表达墓主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考,往往只言片语尽显睿智。

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课文人物有所了解,如:金岳霖先生满腹经纶,是一个直率、真诚、朴实、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有趣之人,他的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纯朴仁义、知恩必报,他的生活的“苦”与内心的“善”最易打动人心;格斯拉对于手艺的执着实际上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即便是面临生存危机,他仍然执着于自己的“靴子理想”,把自己的生命融进靴子,身上闪耀着不同凡人的光辉品质;颜佩韦等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其次,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人物的突出品格,以便颂扬其人生价值,再次,要求考生用语简洁,符合“墓志铭”的形式。

学生失分情况分析:(1)不了解课文人物,以致于脱离人物泛泛而谈,如“一个平凡的人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等话语,甚至闹出颜佩韦等人是“为新中国解放而斗争的民族斗士”的笑话;(2)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选择一位,为其写墓志铭”,而有的考生并未明确选择的人物即下笔答题,以致阅卷老师连他写的是谁都要揣摩半天,从而导致失分;(3)答题格式不规范,“墓志铭”要求言简意赅,有叙有颂,而考生有的泛泛而谈,不知概括,有的只知空发议论,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等。

第7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准确鲜明生动”。

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观点无所谓正确错误,但要鲜明,并且要阐述支撑观点的理由。

所以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考查,“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提法可见命题者的导向,希望学生有个性化的观点表述、理由分析以及严密的思维,这正是探究能力的体现。

失分情况分析:1.没有明确表明观点,不符合题目要求“观点鲜明”。

2.审题有偏差。

许多同学在审题时不够仔细,没有抓住题目的重心在于对“我们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这句话的理解上,而是一味地阐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3.理由陈述比较笼统,没有条理。

4.表达不够准确:一类同学语言重复累赘,另一类却相反,由于有字数要求,部分同学的表述很不完整。

备考建议:1.压缩语段训练可结合高考复习中的现代文阅读语段分析,进行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找中心句和归纳中心思想的训练,强化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新闻类信息筛选尤须关注开头,培养学生分清主次,确立信息主体、准确全面表述的能力。

同时,高度的概括能力是建立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的,因此,加强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最有效的方法。

2.进一步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高考复习的时候注意回归课本。

如课本中的字音字形、课本中的“人物形象”等,加深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熟悉程度;3. 增强审题意识.在平常练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及其指向性。

4.增强答题规范的意识。

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5.重视书写。

有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甚至字迹难以辨认;有学生多次出现病句和错别字等。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试题简析:本次考试现代文阅读命题人在考查学生各项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为我们构造的大千世界,懂得“金钱与感情、幸福、乐趣的关系”,“幸运有时是一种玩笑,感受到生活的荒谬”的道理。

第10—11题典型错误有:1、不会分点答题。

第10题,至少可分2点,而第11题可分3点。

但学生往往用一句话来回答,字数过少,角度过于单一。

2、不会概括。

全抄原文,不会自己提炼,不会用别的词语转换概括。

例如,第11题:其中第3点“指明了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学生普遍答不到,因为原文中无“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一词。

其实学生根据原文的末段“创新发展模式”和“重要途径”,至少应该提炼成“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的答案。

3、答非所问。

第10题,要求写“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但个别学生写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这实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

4、答三漏一。

要求“结合全文”,但许多学生只集中在第2段,而不会兼顾其他段落。

其中第2点“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一般都答不到。

其实“题干”中已经暗示了在全文中,肯定不会只集中在一个段落中。

第12—14题:《赌王吉姆的幸运数字》是一篇发人深省的优秀作品,符合高中《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实际。

12题“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是对写作基本方法的考查,设问重基础,实际操作性强。

考查的是《考试说明》关于“主要表现方法分析”的要求。

13题考查的是“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体会”“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阅读”。

14题考查的是“表现方法分析”“作者创作意图”。

典型错误有:12题描写方法基本答出,作用处“丰富人物形象”大部分无法答出。

13题“为什么是个恶心的悲剧式玩笑”答案中第2、3点基本到位,1、4点大部分无法答出。

14题得分普遍较低,只有特点处有部分学生回答接近。

备考建议:提供优秀的小说素材,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面,在熟悉中理清故事,把握人物行为、心理、行动及小说的布局谋篇、中心主旨。

如时间紧张,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学习讲解,提高效率。

只有量多才能质变。

重视术语化记忆。

将“描写方法及作用”等类似的拥有术语的答案提供给学生进行强化记忆。

精心选择与高考难度相当的小说进行训练。

侧重切入点较细致的题目入手,尤其是含义丰富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及时提供学生评分标准,对照得分点,让他们知道得分失分的所在处,自我总结反省。

第15、16题:第15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要求(层次)是B。

典型错误有:1.规范答题意识不足。

涉及两个问题“最后一节的特点”“最后一节的作用”,但不少同学却只答了“最后一节的作用”这一问。

2.全面采点意识不够。

“小说最后一节的作用”涉及到“在表达或结构上的作用”和“在内容主旨上的作用”两方面作用,但不少同学在答题时有遗漏。

3.文意理解不透彻。

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文章主旨理解错误或根本不理解,导致答题时毫无头绪,答案也驴唇不对马嘴。

第16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并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典型错误有:1.规范答题意识不足。

回答小说任何一个“点”的问题,都离不开对小说内容、主旨、人物、情节等的正确把握。

而且表述中一般都要求具备“观点”(判断)和“理由”(分析)两个要素。

2.“立足文本,进而生发”意识不强。

不放文本——从文章中找到支持个人观点的论据,不放基础——答题角度有变化。

备考建议1.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和阅读复习方式,必修和《外国小说欣赏》的课文有必要重读一遍。

2.选择用于阅读训练的选文时,要注意选文跟课文的相似性。

3.强化学生在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旨的前提下回答问题的意识。

4.训练学生做到答题规范。

让学生习惯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多角度思考、言必有据。

第三大题: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仍是备受青睐的人物传记,但是较一般的人物传记又有区别;就题型而言,依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考法,全面考查了考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就考点而言,客观题依然围绕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而主观题仍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并有意识地增加了文言断句这一高频考点题型。

17—19为客观题,20—21为主观题。

20题文言断句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量和句子意思理解的能力。

21题文言翻译题,主要考查对关键文言实词理解和根据语境疏通语言的能力。

具体的知识点大多设在课本高频出现的词语上,立足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让学生感觉很熟悉,翻译起来很有成就感。

第20题文言断句题。

主要失分点在于:1.不该断开的断开。

例如“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中间不应断开的断开了。

造成原因可能是受“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谓’为标志,宜断开“影响,还有是对句子的意思没有理解。

2.该断开的未断开。

例如“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中间应断开的未断开。

造成原因主要还是对句子的意思没有理解,不知道这里其实有2个分句,“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

3.断句位置错误,例如“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误断为“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

造成原因是不知道文言断句的标志,“然”等一些连词,断句的地方。

第21题文言语句翻译主要失分点在于:1.文言字词落实不到位。

第一句中涉及“方外”“治”“竟”等词。

“方外”翻译为“世俗之外”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治”借助组词“治学”等,可以理解意思“研究”;“竟”联系课文“秦王竟酒”(《廉颇蔺相如列传》),应该掌握意思“完毕,完成”。

第二句中涉及“非”“薄”“易”等词。

如果能整体把握,分析句子结构,“非议”“轻视”的意思是容易翻译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