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4种特殊句式:答案
专题04 特殊句式(解析版)-备战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备考秘籍(七年级)
专题04 特殊句式
★考点分析★
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初中文言文的特殊句式重点考察以下四类: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很少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①“也”表判断
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诫子书》)
②“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行》)
即公大兄谢无奕女(《咏雪》)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何所似”,疑问句宾语“何”前置,应调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④状语后置。第一类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将介宾结构“于井中”后置。第二类
文言文四种句式
四大类+四小类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3.主谓倒装 4.宾语前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
判断句
• 标志词:者……也 者也 者 也
• 翻译:是
• 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官理,非吾业也。
被动句
• 标志词:于 见 为 见…于 为…所 被 • 翻译:被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信而见疑)
定语后置: 标志词:之 者(客有吹洞箫者)
状语后置: 标志词:于 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主谓倒装:(快哉此风)
• 甚矣,汝之不惠。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省略句
• 标志:上下文语境 • 翻译:补充省略成分 • 例如: • 然吾居(于)乡。 •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倒装句
• 1.定语后置
• 2.状语后置
• 3.主谓倒装
• 4.宾语前置
•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
文言特殊句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温 馨 提 示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 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 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 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 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一边胡说八 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 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 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B)
试一 试
翻译下列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具告以事。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标志性介词:“以”、“于”、“乎” 等。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臵的是: (2、3、6、7) 1、木欣欣以向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君幸于赵王 5、不能容于远近。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020年高考语文必考题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附答案与详解)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考点解读★★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技巧点拨★★
❖句式类型及判断方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⑶用"者"表判断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⑺无标志判断句。
二、被动句[来源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者
而改之。”
(《论语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六则)
(三)宾语 省略
省略句
A、余闻(之 )而愈悲。 《捕蛇者说》 译:我越听(这事)越悲伤
B、 “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C、赵王以( 之)为贤大夫(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赵王让(他)做了贤大夫。
(四)
省略句
省略介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A、“百里溪举于市” 译“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
B、“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C、不拘于时 D、受制于人。译:被别人控制。 E、使不辱于诸侯
(3)、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
6 倒装句—状语后置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 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在教室 唱歌 蜂拥 像蜜蜂一样簇拥
已经 走了
蚕食 像蚕一样吃
特别 兴奋
蜗居 像蜗牛一样住着
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 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一般都放在被修饰词的 后面,常用的介词“以”“于”“为”“乎”
“乎”相当于介词“于”
译: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宰相, 但实际上是汉朝的反贼.
文言特殊句式
• (2)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在有些 文言句子中,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 尤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就需要我们考虑 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词。如“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 “氾南”均为处所名词,所以前面应该是省 略了介词“于”。
• 省略句虽然复杂,但最常见的有三种:省 略主语、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省略 介词“于”。
• ③“受+谓语”式。在动词前用“受”字表示 被动。这种句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 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 出。如需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 +于”的形式。例:“受制于人。” • ④“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 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 “为”是介词,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 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它 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 宾语时,也放在谓语之前。例:“大王来何操?”(您 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 种现象并不多见。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表 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 (惟)……是……”或“唯(惟)……之……”等格式,要将 副词“唯(惟)”译成“只”、“只要”或“专”、“一定”等, 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 是图”(只贪图利益。)就是这种格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摘要:
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概述
二、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分类详解
1.倒装句
2.被动句
3.判断句
4.省略句
正文:
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概述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的句式,分别为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和省略句。这四种特殊句式在使用过程中,为文言文的表达增色不少,使其语言更为简练、优美。
二、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分类详解
1.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颠倒顺序,这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言文中却非常常见。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宾语前置:在倒装句中,宾语通常放在谓语之前。如“吾谁欺”(我欺骗谁)。
(2)定语后置:在倒装句中,定语通常放在中心词之后。如“马之千里”(千里马)。
(3)状语后置:在倒装句中,状语通常放在句子最后。如“急于求成”(求成于急)。
2.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在句子中,主语成为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常常用“为”、“见”、“于”等词来表示。如“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被拘禁,于是创作了《周易》)。
3.判断句
判断句是指在句子中,对事物的属性、性质、状态等进行判断。在文言文中,判断句通常使用“者”、“也”、“矣”等词来表示。如“刘备,仁德之主也”(刘备是仁德的君主)。
4.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在句子中,为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简洁性,省略掉某些成分。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常常出现在对话、引用等场合。如“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不成就别人的坏事。小人则相反。”)
文言文特殊句式
2、用“……见……”的形式表示; 见 ”的形式表示;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秦城恐不可得,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 于 ”的形式表示; 臣诚恐见 王而负赵。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 于 ”的形式表示; 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十万之众,
“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之意。
6、用动词“为”表判断。 用动词“ 表判断。 如: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坡。” 人为刀俎,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7、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 用否定副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 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的 句式。 句式。 如:“此非空言也。”;“予本非 予本非 空言也。 文人画士。 文人画士。”; 8、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 汉魏以后, 的逐渐增多。 的逐渐增多。 如:“问今是何世?” 问今是何世?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第一种: 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常用的有
有以( 用来)、无以(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 用来)、无以 没有......用 用 )、有所 有所( 无所(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无所 没有...... )、比及 等到......的时候)。 比及( 的时候)。 的)、比及(等到 的时候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 行为的受动者 受动者, 行为的受动者,而不是实施 者,主动者的句子,叫被 主动者的句子 句子, 动句。翻译为“ 动句。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 、 于 。 表示;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下面具体来看看!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则表示确实或驳斥,形成推论与被推论关系的句子,叫做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形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启衅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实乃”、“就是”、“为”、“则”、“悉”、“本”等词形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就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作谓语去则表示推论,也就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纳屋,风流家之书《黄生借书说道》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做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用的存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道》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改立为将军,[公]吴广为都尉《陈启衅家》
3.宾语省略
(l)上并使[扶苏]外将兵《陈启衅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练习(含答案)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简洁明了。
1、判断句练
A、城北徐公是齐国之美丽者。
B、未有不王者。
C、这正是仁术。
D、这是百世之遇。
2、被动句练
A、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的事情。
B、直到被谗言陷害而被杀。
C、因为他对晋国不礼貌,而且对楚国二心。
D、他的智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陷入困境。
3、宾语前置句练
A、那些能够在市朝中诽谤我的人,他们听到了我的耳语。
B、听到这些道理后,我认为没有人能够超越我。
C、刘邦能够解救他人的困境吗?
D、我们怎么知道我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4、定语后置句练
A、村里的年轻人养了一只虫子。
B、秦国人是秦国人,不是天下人。
C、这块石头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D、有些绅士能够坚定不移地保持他们的志向。
5、状语后置句练
A、洞庭湖的君王在哪里?
B、他以勇气著称于众。
C、这种颜色是从蓝色中提取的。
D、即使用严厉的刑法来惩罚他,他仍然不屈服。
6、省略句练
A、现在我们把钟和磬放在水里。
B、我跟着他研究。
C、当刘邦住在山东的时候。
D、人民看不到保护。
7、句式练
A、如何能够鼓起勇气?
B、否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录?
C、长安君为什么要依靠赵国?
D、他失去了六个郡,他的士兵在秦国死亡。
8、句式练
A、我们可能无法得到秦国的城市,只会遭受欺骗。
B、既然您已经被记录了,不久后我就能见到您了。
C、虽然他很忠诚,但他却被诽谤。
D、他的兵力被削弱,他失去了六个郡,他的士兵死在秦国。
9、句式练
A、一个人的心灵代表着千万人的心灵。
B、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文化无法传承下去的原因。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文言文特殊句式
古汉语(主要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
1、判断句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2、被动句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简析]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文言文特殊句式
2、省略句 如:
1、省主语。( 有承前省、蒙 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
村人 见渔人,乃大惊。 渔人 便舍船,从口入。 先主凡三往, 先主 由是先主遂诣亮, 乃见诸葛亮。
2、省略句
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 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 是比较少的)。
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Biblioteka Baidu
2、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1、用“者”或“也”表示 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 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1、判断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3、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 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 惯上称之为“倒装”。
3、倒装句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
谓语前置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 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 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 甚矣,汝之不惠! 甚矣哉,为欺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多种情况。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谓+主+宾主+谓+宾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主+否定词+动+宾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疑问词)+动?主+动+疑问词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以、与等)+动?主+介+宾+动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
八年级语文
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摘要:
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简介
1.主谓倒装句
2.宾语前置句
3.定语后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二、各种句式的详细解释
1.主谓倒装句
- 定义
- 例子
2.宾语前置句
- 定义
- 例子
3.定语后置句
- 定义
- 例子
4.介词结构后置句
- 定义
- 例子
三、总结
1.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2.学习特殊句式的重要性
正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句式结构有别于现代汉语。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句式,分别是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
主谓倒装句是指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这种句式通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也。”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臣之壮,犹不如人也。”
二、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是指宾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这种句式通常用于强调宾语。例如:“吾谁欺?”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吾欺谁?”
三、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是指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这种句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利爪牙之蚓,强筋骨之蚓。”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介词短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这种句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例如:“不介马而驰之。”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驰马而介之。”
总之,文言文的这四种特殊句式丰富了句子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表
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
一、“……者,……也”译为:……是……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强将
2、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译文:不知道河南乐羊子的妻子是谁家的女儿
二、“……者……也”译为:……的是……
1、族秦者秦也。译文:灭亡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
三、“……者也”译为:……是……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也”译为:……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的八景之一
2、鱼我所欲也。译文:鱼是我想得到的东西
3、环滁皆山也。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五、“……为……”译为:……是……(把“为”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译文:这是怎样的人?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文:中间那个戴高帽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3、必为窃疾矣。译文:一定是有偷窃的病了
4、项燕为楚将。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将领
六、用“是”“乃”、“诚”、“则”、“悉”、“本”表示判断
1、斯是陋室。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译文: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文: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文: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6、臣本布衣译文:我本来是平民
7、定伯诳之言:“我亦鬼”。译文:宋定伯骗鬼说:“我也是鬼”
七、没有任何判断标志,只是由上、下之意促成判断,翻译时要在主语后加“是”
1、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译文: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信任。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译文:沿途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文言文中,否定判断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非……”译为:……不是……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子非三闾大夫欤?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二、“非……也”译为:……不是……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城墙不是不高啊,护城河不是不深啊
2、卿太重,将非鬼也?译文:你太重了,可能不是鬼吧?
三、“非……者也”译为:不是……的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译文:百战百胜,(虽然很好却也)不是最好的
文言特殊句式2——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1)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5、量词省略(1)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
文言特殊句式3——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译文: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
(2)二虫尽为所吞。《童趣》译文: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
2、“……为……”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译文:士兵大多愿意被(他)差遣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译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3、“……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译文: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
(2)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4、无明显标识,语义被动
(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译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文言特殊句式4——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文:你简直太愚蠢了
2.宾语前置
(1)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2)疑问代词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我同谁一道呢?3.定语后置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日行)千里的马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译文:十二卷军书上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僻远的江湖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4)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译文:他们紧靠着的两膝
4.状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译文:把骨头投给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译文: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译文: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