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x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4.区域经济发展(人教)ppt课件
(2)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畜种;②草场划区管理, 牧,不能超载放牧,不宜农耕,避免草场沙化;③增21 打机井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大型国营农场。经营
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22
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 商品化的前提。
基本实现农作物地区专 业化 生产,建立一批商品粮基地 。
3. 低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热量优势
4. 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
市场对花卉需求量大。 ——气候优势
15
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
16
1.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由 低山丘陵区的600mm,到松嫩平 40年0m平m均,气再温到自呼南伦向贝北尔逐高渐原递的减2。0 辽河平原的10℃,到松嫩平原的4 再到大兴安岭北部的-4℃。 年平均2.等纬温度线不在同东导部致向的南热(量低条纬件)差凸异出。 在中部3地.向形海北影陆(响位高(置纬东()部距凸山海出地远,阻近为挡)什)不么导同?致和的受 水分条件差异。
食产区,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
玉米分布普遍,从南向北逐渐减少;小麦、大豆由南向北增多;水稻多种
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并扩展到北纬50°
黑龙江沿岸。
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山区,主要树种
,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等。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长白山是主要鹿茸、人参等名贵药材产区 ;
6
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
制约 : 作物品种 耕作制度 生产季节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长而寒,夏短而暖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大型国营农场。经营
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22
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 商品化的前提。
基本实现农作物地区专 业化 生产,建立一批商品粮基地 。
3. 低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热量优势
4. 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
市场对花卉需求量大。 ——气候优势
15
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
16
1.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由 低山丘陵区的600mm,到松嫩平 40年0m平m均,气再温到自呼南伦向贝北尔逐高渐原递的减2。0 辽河平原的10℃,到松嫩平原的4 再到大兴安岭北部的-4℃。 年平均2.等纬温度线不在同东导部致向的南热(量低条纬件)差凸异出。 在中部3地.向形海北影陆(响位高(置纬东()部距凸山海出地远,阻近为挡)什)不么导同?致和的受 水分条件差异。
食产区,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
玉米分布普遍,从南向北逐渐减少;小麦、大豆由南向北增多;水稻多种
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并扩展到北纬50°
黑龙江沿岸。
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山区,主要树种
,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等。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长白山是主要鹿茸、人参等名贵药材产区 ;
6
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
制约 : 作物品种 耕作制度 生产季节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长而寒,夏短而暖
第五讲 区域经济发展(共73张PPT)
高考研究课(二)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十四分。
区域经济发展 结 束
农业区
分布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 A_松__嫩__平原,
农业区
B_三__江__平原, C_辽__河__平原
_玉__米__、大豆、小麦和_水__稻__等作 物
①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
主要分布在
林业和 特产区
D大__兴___安__岭_,E_小__兴_ 安__岭__,长白山
供了条件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一)
高考研究课(二)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十四分。
区域经济发展 结 束
(三)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_气__候__、地貌、_植__被__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一)
区域经济发展 结 束
(2)社会经济条件:
距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 市场条件
平高低、消费习惯。
交通条件
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 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 品等)
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 农业技术
农业科技水平
国家政策 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3.农业发展遵循原则
区域经济发展 结 束
(1)坚持开发、_利__用__与治理、_保__护_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_生__态__效__益__的统一。
4.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
发展方向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 草原区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PPT课件
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中隔离资源消耗和终 端消费产物的状态,实现了上述环节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 在消耗有限资源的同时使其效用最大化或者在固定的效用内 消耗最小量的资源,促进经济以一种较为和谐的方式发展。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最主要模式就是生态园。通过生态 工业园,循环经济可以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 结合起来,可以把治理区域性的污染和推动生态工业结合起 来,不仅可以实现大面积地污染治理,而且也可以实现各系 统之间的中间产品、废物、能量能够实现循环利用,进而形 成紧密共生的工业生态链网。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以 及最小限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调控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提高住 房建设的资本金。 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少上或不上高耗能、高耗 料项目。 从生产环节控制生产,防止产能过分扩张,减少对 原料的供给,抑制需求。如限制钢铁、电解铝、水 泥新项目的开工。江苏铁本责任人受到惩处。 房地产泡沫的表现:房价过高及空置率大,中国为 年收入的15-20倍,美国为3倍,住房空置率超过去 15%。针对房地产出现的过热现象,国家相应地要求 各地严控土地供给、对房地产过快交易设定了限制 措施。
区域经济学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地方发展政策
地方发展政策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旨在促进所辖区域内社会 经济发展的工具与措施,对解决区域各种存在问题有重要意义。 地方发展政策存在问题: 1、与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的不一致。 2、各个地方制定的发展政策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3、利用国家区域政策中的漏洞,导致区域政策执行不力。 4、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政策不同于国家的区域保护政策。 它是通过行政性或经济性政策的攀比或较量,贱价竞争,吸引 投资或者进行地区封锁与垄断。导致地区利益过度流失,资源 浪费,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区域合作失效。如税收名义上是免 五减五(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五年减半征税),但实质是 “免十减二十”。
区域经济发展 PPT课件 3(23份) 人教课标版3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产量高;地广人稀,人口少,人均占有量高。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 【答案】 原因: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
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而东北地区人均占有 耕地水平较高,且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较好。因此,在我国商品 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经济地理教案8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 没有发展的增长。
7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 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 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 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8
区域经济学:
区内 区外
供给:资本、劳动力、技术、 自然资源等
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空间结构:位置、距离 区际贸易 区际生产要素流动 外部空间结构:距离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三种类型。 资源开发利用是区域初试资本积累的源
泉之一。
11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192、197
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 度。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区域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
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
6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 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 标和人均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 构的演进。
区域经济发展有更广泛的内涵,增长+结构 前者侧重于规模,后者注重机能。
4
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12% , 达 到 1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达 到77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0.3以下;城镇居民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 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 76.5岁。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7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 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 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 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8
区域经济学:
区内 区外
供给:资本、劳动力、技术、 自然资源等
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空间结构:位置、距离 区际贸易 区际生产要素流动 外部空间结构:距离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三种类型。 资源开发利用是区域初试资本积累的源
泉之一。
11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192、197
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 度。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区域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
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
6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 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 标和人均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 构的演进。
区域经济发展有更广泛的内涵,增长+结构 前者侧重于规模,后者注重机能。
4
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12% , 达 到 1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达 到77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0.3以下;城镇居民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 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 76.5岁。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区域经济发展 PPT课件 3(23份) 人教课标版
3.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与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光照 ②气温 ③降水 ④土壤 ⑤社会经济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解析】从表中材料可知,该区域热量对农作物a、b、c满足率都很低,说 明气温是制约因素;而土壤对农作物a、b、c满足率都很高,说明土壤是其 优势条件。
【答案】 C
开发晚,人 人口密度 口密度低
农业经营规模高,较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条 件利于发展大农业和绿色农业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疆棉花生产的迅速发展,棉花生 产对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棉花收入也成为 新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三个产棉区,即南疆棉 区、北疆棉区和东疆棉区。南疆棉区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其棉花产 量约占新疆棉区产量的80%,也是我国最适宜的植棉地区,是长绒棉的 生产基地。 材料二 云南省是世界上最适宜花卉生长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花卉 产业的气候优势。近年,昆明的花卉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 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并逐年增长。据 介绍,目前花卉市场每天有1万人次进行交易,日成交额在350~550万 元之间,每天有500余吨鲜切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70多 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台地区,部分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俄 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今后昆明花卉的发展方向将锁定国 外市场,扩大出口份额。
国内市场广阔,东北亚经济合作提供重要机遇 交通运输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国家在东北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政策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
农业技术与周边国家相比具有优势 工业发达,基础好
2.我国不同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区域
特色农业
4.1 区域经济发PPT资料33页
社会、经济条件
•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 提供大量生产资料(机械、
化肥、原料等)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发展外向型农业)
• 人口密度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经营规模高,
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探究一:
1、东北大米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气候有 什么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三业
越
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
角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 我国最大的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 疆 优质长绒棉 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 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生产基地 雪融水可供灌溉
海 我国热带经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
南 济作物生产 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 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B案答案 • 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 内蒙古自治区 畜牧业 湿润 季风 温暖 雨热
类型 种植 林牧 • 高原 山地 黑土 黑钙土 工业 机械 化肥 交通
地貌 土壤 自然条件 • 农业生产方式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水稻 大豆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 大小兴安岭 • 柞蚕茧 苹果产区 西部高原 西部 林区草地 三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3:东北地区热量条
120°
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
利弊影响。
130° 50°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30页PPT
从增长极的作用可以看出:区域中的各种产业将以增 长极为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增长极的形成,必然改变 区域的原始空间平衡状态,使区域空间出现不平衡,导致 区域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的增长极形成会改变 区域原来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使之更为复杂。总之, 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引起区域的产业 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 生重大的影响。
乖数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 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 量的总收入的增加。可以看出经济活动之间存在 着一定的边销性、放大性反映。
加速原理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 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 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 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22.06.2020
6
(二)循规积累因果原理
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受技术、社、经济、政治、
文化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若 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另一相关因素发生 变化,这另一因素的变化,又推动最初的那个因 素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 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
如贫困人口:收入增加 改善营养状况
增长极的作用:(1)支配效应:即周围地区的 经济活动是以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2) 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 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 经济联系。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 断地得到强化和放大,影响范围和程度会不断增大
22.06.2020
5
(3)极化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指增长极的推动性 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 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扩散效应——指增长极 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 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 影响称溢出效应。当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 负,表明有利于增长极自身发展;当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则溢出效应为正,表明有利于周围地区经济发展。
乖数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 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 量的总收入的增加。可以看出经济活动之间存在 着一定的边销性、放大性反映。
加速原理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 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 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 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22.06.2020
6
(二)循规积累因果原理
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受技术、社、经济、政治、
文化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若 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另一相关因素发生 变化,这另一因素的变化,又推动最初的那个因 素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 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
如贫困人口:收入增加 改善营养状况
增长极的作用:(1)支配效应:即周围地区的 经济活动是以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2) 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 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 经济联系。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 断地得到强化和放大,影响范围和程度会不断增大
22.06.2020
5
(3)极化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指增长极的推动性 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 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扩散效应——指增长极 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 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 影响称溢出效应。当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 负,表明有利于增长极自身发展;当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则溢出效应为正,表明有利于周围地区经济发展。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整合课件(18张)
-12-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3.我国几种典型模式对比分析。
模式 推动力 区位条件
特点
珠江 对外开 三角洲 放,外 模式 企建立
毗邻港澳,国家 政策优惠
外向型经济为主,城 市化进程快
苏南 模式
大城市 扩散, 乡镇企 业发展
经济基础好,城 市密集度高,交 通发达
生产要素的聚集,产 品市场的获得,依赖 地域内部和国内市 场,城市等级较合理
-16-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专题二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本章整合
-1-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2-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思路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地域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遇到分析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时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 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 部门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 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1)季风气候,雨热 同期;(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3)热量、水分条件可以 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需求。劣势条件表现在:(1)水 资源短缺;(2)盐碱地、涝洼地占有较大比例;(3)易受旱涝、风沙、 低温冷害的影响。
-3-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专题二
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 件、劳动力状况、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 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 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 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 发展林果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 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角度考虑;城镇 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发展 绿色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社会、经济条件
•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
量生产资料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 其它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农业活动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地形区
平原地区
山地、丘陵 西部高原区
经济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条件 ③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使本区农业经营的规模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 等农业生产的_自__然__条__件__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 的不同。
2.三大农业区域的分布
1、主要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 农林开发,土地 的不合理利用, 导致农业生态环 境退化
森林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
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
湿地减少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地球之肾”
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径流、蓄洪防旱
调节区域气候
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2、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分
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 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 条件。③广大农区的舍 地。④随着育种和种植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饲养畜业发展较快,
布
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 ⑤辽南是重要的
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 苹果产区。
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 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
的黑龙江沿岸。
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
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 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 (2)地区 专业化 生产。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
1、耕地面积广、耕地集中连片、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 资源丰富) 2、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农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
业 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 加农牧民收入两大
发 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 主题,结合退耕还
展 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 林、还草工程的实
方 需求。
施,大力发展生态
向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 心,多元开发特色农 业产品;半山区实现 “立体开发”;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 品配套加工业
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 实 施 , 发 展 集 约 化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
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草食性畜牧业
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
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
的转变
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
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
绿色食品基地
(五)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答题模板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 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 农民收入。
地区专业化生产
1、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 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2、主要的粮食作物 及其分布
小麦:北部,三江平原及松 嫩平原北部集中,由南向北 增多
水稻:南部,辽河及松 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玉米:中部,普遍,向 北减少,松辽平原集中
(四)农业发展方向—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四)农业发展方向—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 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五)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地区
①地广人稀、耕地 ①宜牧面积广;①宜林面积
面积广; ②降水较多, 大;
自然条件 ②地形平坦; 草类茂盛; ②森林物种
③土壤肥沃; ③畜种优质 资源丰富
④雨热同期
农业 活动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①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
设备、化肥等,一些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
社会 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位置、范围
呼伦贝尔
科尔沁
2、气候条件
相对地形、土壤等来 说,气候是农业生产中 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区域 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 度和生产季节等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
风气候区,降水集中,雨 热一同年地区期一。熟水作温热 物度条 生带件 长能需≥温满要10足,℃的积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分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
布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长白山区
主要粮 (树、 畜)种
玉米、大豆、小麦、 水稻等作物
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红松、 蒙古栎、白桦等
西部高原、松嫩 平原西部及部分 林区草地
重要的羊、牛、 马牧畜生产基地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 ①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
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 最大的林区。
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
减少。②小麦和大豆种植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 国内的良种。
特
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 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 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殊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果梨。④辽东低山丘陵 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
但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南 部
暖温带 3600℃
作 物(喜凉作物)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 水果
中 部
中温带
1000~ 春小麦、大豆、玉米、 3600℃ 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 部
寒温带
1000℃ 春小麦、大豆
3.地形条件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马蹄形)
地形条件→农业类型
(1)高原、平原、 山地分布广
↓
农业多种经营
(2) 分布 中部和东北--平原-→种植业
周围-山地-→林业
西部—高原-→牧业
4、土壤条件: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5、社会、经济条件
机械
工业
↑
工业
工促农牧 农牧兴工
原料
化肥
经营 规模大
重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 强 化 人 工 草 地 建 设 ,发展林木、人参、养
点 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 发 展 草 业 经 济 , 推 鹿、林蛙、食用菌、
点,发展优质、专用品 动 退 耕 、 退 牧 和 围 中草药材、水果及山
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 栏 限 牧 工 程 的 顺 利 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社会、经济条件
•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
量生产资料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 其它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农业活动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地形区
平原地区
山地、丘陵 西部高原区
经济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条件 ③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使本区农业经营的规模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 等农业生产的_自__然__条__件__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 的不同。
2.三大农业区域的分布
1、主要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 农林开发,土地 的不合理利用, 导致农业生态环 境退化
森林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
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
湿地减少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地球之肾”
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径流、蓄洪防旱
调节区域气候
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2、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分
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 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 条件。③广大农区的舍 地。④随着育种和种植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饲养畜业发展较快,
布
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 ⑤辽南是重要的
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 苹果产区。
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 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
的黑龙江沿岸。
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
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 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 (2)地区 专业化 生产。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
1、耕地面积广、耕地集中连片、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 资源丰富) 2、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农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
业 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 加农牧民收入两大
发 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 主题,结合退耕还
展 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 林、还草工程的实
方 需求。
施,大力发展生态
向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 心,多元开发特色农 业产品;半山区实现 “立体开发”;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 品配套加工业
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 实 施 , 发 展 集 约 化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
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草食性畜牧业
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
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
的转变
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
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
绿色食品基地
(五)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答题模板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 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 农民收入。
地区专业化生产
1、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 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2、主要的粮食作物 及其分布
小麦:北部,三江平原及松 嫩平原北部集中,由南向北 增多
水稻:南部,辽河及松 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玉米:中部,普遍,向 北减少,松辽平原集中
(四)农业发展方向—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四)农业发展方向—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 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五)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地区
①地广人稀、耕地 ①宜牧面积广;①宜林面积
面积广; ②降水较多, 大;
自然条件 ②地形平坦; 草类茂盛; ②森林物种
③土壤肥沃; ③畜种优质 资源丰富
④雨热同期
农业 活动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①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
设备、化肥等,一些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
社会 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位置、范围
呼伦贝尔
科尔沁
2、气候条件
相对地形、土壤等来 说,气候是农业生产中 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区域 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 度和生产季节等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
风气候区,降水集中,雨 热一同年地区期一。熟水作温热 物度条 生带件 长能需≥温满要10足,℃的积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分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
布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长白山区
主要粮 (树、 畜)种
玉米、大豆、小麦、 水稻等作物
兴安落叶松、 樟子松、红松、 蒙古栎、白桦等
西部高原、松嫩 平原西部及部分 林区草地
重要的羊、牛、 马牧畜生产基地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 ①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
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 最大的林区。
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
减少。②小麦和大豆种植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 国内的良种。
特
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 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 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殊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果梨。④辽东低山丘陵 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
但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南 部
暖温带 3600℃
作 物(喜凉作物)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 水果
中 部
中温带
1000~ 春小麦、大豆、玉米、 3600℃ 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 部
寒温带
1000℃ 春小麦、大豆
3.地形条件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马蹄形)
地形条件→农业类型
(1)高原、平原、 山地分布广
↓
农业多种经营
(2) 分布 中部和东北--平原-→种植业
周围-山地-→林业
西部—高原-→牧业
4、土壤条件: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5、社会、经济条件
机械
工业
↑
工业
工促农牧 农牧兴工
原料
化肥
经营 规模大
重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 强 化 人 工 草 地 建 设 ,发展林木、人参、养
点 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 发 展 草 业 经 济 , 推 鹿、林蛙、食用菌、
点,发展优质、专用品 动 退 耕 、 退 牧 和 围 中草药材、水果及山
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 栏 限 牧 工 程 的 顺 利 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