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中医谈饥饿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中医养生师教你长寿秘诀在于保持适度的饥饿感
![中医养生师教你长寿秘诀在于保持适度的饥饿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713f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f.png)
中医养生师教你长寿秘诀在于保持适度的饥饿感中医学注重平衡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对于保持健康和长寿,中医认为保持适度的饥饿感是非常重要的。
适度的饥饿感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医养生师教给我们的长寿秘诀。
一、饥饿感与长寿的关系根据中医的理论,适度的饥饿感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在吃饭后,我们的消化系统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消化食物。
如果我们经常过饱或频繁地进食,消化系统的负担就会很重,导致消化不良和代谢紊乱。
而适度的饥饿感可以让我们的消化系统得到充分休息,提高其功能。
适度的饥饿感还可以激活我们的自我修复机制。
当我们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体内的细胞修复和再生过程会加速。
这有助于保持身体器官的健康和延缓细胞老化过程。
因此,适度的饥饿感与长寿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如何保持适度的饥饿感1. 控制进食量中医养生师建议我们在进餐时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我们应该适量的进食,不要过饱。
在享用美食时,要注意细嚼慢咽,以便更好地消化食物,并让脑部接收到食物摄入的信号,避免过度进食。
2.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为了保持适度的饥饿感,中医养生师建议我们合理安排饮食时间。
正常的饭点时间是早餐、午餐和晚餐,不要随意吃零食或加餐。
中医养生师认为,定时定量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出良好的进食习惯,并使消化系统保持正常的工作节奏。
3. 食物选择要多样中医强调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
我们应该合理搭配膳食,摄入各种蔬菜、水果、谷类、蛋白质、脂肪等。
避免偏食和过度依赖某种食物,保证身体摄入各种必需的营养素。
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适度的饥饿感,还可以使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
4. 饭后散步饭后散步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中医养生师建议我们在饭后进行适当的散步活动,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
同时,散步可以缓解饥饿感,使我们更容易保持适度的饥饿感。
三、适度饥饿感的好处1. 提高新陈代谢适度的饥饿感可以提高我们的新陈代谢水平。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的养生之道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的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4d48c93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c.png)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的养生之道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等饿了才吃,渴了才喝。
这样的习惯对身体不好。
请看本文详细的介绍。
现代人,多数情况下都是等到渴了才去喝水,饿了才去吃饭,而这样虽然看似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却也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影响,所以平常我们不要等到非常饿了的时候或者是非常渴的时候在想着去为身体补充,而要提前做好。
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这句话出自元代著名食疗保健专家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
意思是说,不要等到很饿的时候再去吃饭,不要等到很渴的时候才去喝水。
这是因为,极饥而食且过饱,结积聚。
极渴而饮且过多,成痰癖。
可见,非常饿和非常渴的时候暴饮暴食对身体很不好。
很多上班族由于早上时间匆忙,经常来不及吃早餐,觉得反正也不饿,没关系。
等到忙完了,饿得不行了才去大吃一顿。
时间久了,这些人的身体会每况愈下,胃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接踵而至。
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大约为4~5个小时,当我们感到饥饿的时候,胃里的食物其实早已排空,但此时胃液还是会对胃黏膜进行消化,进而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此外,经常饥不进食,还会引发低血糖,严重的会引起昏迷。
以上就是有关先饥而食先渴而饮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
“饿”治百病,还助长命,适当饿一饿,有助于养生
![“饿”治百病,还助长命,适当饿一饿,有助于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68a8185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0.png)
“饿”治百病,还助长命,适当饿一饿,有助于养生依据日本人的研讨成果,假如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以后身体就会呈现一种叫“长命基因”的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正功用,对身体好处颇多。
在后续的盯梢中,恰当饿肚子的那组人,比餐餐饱食的人,平均寿命和健康指数都要高出许多。
本来,不只是日本,依据许多国家的研讨,在人类的长命要素中,不行少的一个要素,就是恰当饿肚子。
饿,是一种摄生法,不仅能“治”百病,还能助长命!中医历来推崇“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的记载,后来被世人认为养生长寿之经典,不断发扬光大。
医仙孙思邈寿享101岁,他在总结长寿时说:“饮食过多则积聚,不利于长寿”。
现代医学证实饮食过多,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长期饮食过多更容易诱发慢性生活方式疾病。
《黄帝内经》“上古单纯论”中,就告诉了后人,如要获得健康长命,有必要做到“食饮有节”;在“内经”全书中以有具体的阐明,五味过度损五脏,烟酒其性强烈,易耗散保持生命的元气。
饱食过度,百病由生!吃多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都来了!许多疾病,都和过度饱食有关。
例如伤风,有时候,吃多了,积了食,再受点风寒,极易致使伤风。
而伤风后,假如清一清肠胃,适度饿肚子,反倒极易痊愈。
相反,如果一味想着补充营养,多吃点东西,好添加抵抗力,成果反倒会加重伤风。
脾虚胃寒,也都是饮食无度致使的。
脾胃长时间处于过劳的状况,得不到恰当的歇息,功用天然日益衰退。
一朝一夕,就成了脾胃虚寒的状况。
饮食有节,可让身体器官得到休息。
《黄帝内经素问》中强调“饮食有节”,主要是指饮食应该定时定量,食不过饱,这是古代饮食养生的首要原则。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饱食是脾胃受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三少”的神仙诀:“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
宋代名士苏东坡有名句“三养”,“安分养福,宽胃养气,省责养财”。
尤其是晚上消化机能最差,阳气都收敛潜藏起来,吃的营养越丰富,越转化不了,剩下的就是垃圾(痰湿),反而容易导致疾病。
饥饿症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饥饿症中医辨证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984a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8.png)
饥饿症,中医学中称为“消渴”,是一种以食欲亢进、消瘦、多饮、多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中医认为,饥饿症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有关,治疗应以调和阴阳、调理脏腑、补益肝肾、清热解毒为原则。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治疗的角度,探讨饥饿症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分型1. 肺胃燥热型症状: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2. 肝肾阴虚型症状: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3. 脾胃虚弱型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4. 气血两虚型症状: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气短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
5. 瘀血内阻型症状: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涩。
三、中医辨证治疗方案1. 肺胃燥热型治法:清热润肺,养阴生津。
方药:(1)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生地黄、麦冬、甘草。
(2)消渴方加减:黄连、天花粉、葛根、麦冬、五味子。
2. 肝肾阴虚型治法:滋阴补肾,清热润燥。
(1)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
(2)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
3. 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气,养胃生津。
方药:(1)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2)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
4. 气血两虚型治法:益气养血,调和阴阳。
方药:(1)八珍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2)归脾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白芍、甘草、远志、酸枣仁。
5. 瘀血内阻型治法:活血化瘀,养阴生津。
方药:(1)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2)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四、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甜食等。
饿,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饿,也是一种养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dadc0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3.png)
饿,也是一种养生方法佛家、道家修行中的“辟谷”境界对现代人来说过于玄妙,但中医古典案例中的“损谷”却是实实在在的有科学道理的饥饿疗法。
对于现代人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味食物吃得过多,有时反而会为日常病症添火,身体自然而然也会出现一些警告的症状。
所以,适当饿一下不仅无碍,还将有益身体健康。
饿一饿,助你寿命更长一日有规律地享用三餐的你, 不妨试试适当地让自己饥饿一下,因为美国科学家近日进一步证实饥饿可以延长寿命。
适当饿肚子可以延长寿命,所谓“适当”就是少运动或休息的时候。
之前有科学家们对饥饿能够长寿做出的解释是:如同体育锻炼能加强肌肉细胞的道理,适当减少进食有利于增加对细胞的压力,从而使得细胞增强了它们对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
通过对老鼠进行实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得出结论,适当的饥饿能够“激活”一种名为“赛特1”(SIRT1)的基因,而这种基因使得葡萄糖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
因为葡萄糖可防止超氧化物自由基的产生,最后抗衰老作用就实现了。
“同样,当蠕虫和酵母出现饥饿时,其体内的“赛特1”基因同样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不太遥远的将来,家庭医生可能建议你每周禁食两天,以预防大脑因衰老而萎缩,降低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患病风险。
过去,禁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根据新研究发现,我们应该回归这种传统疗法,因为禁食似乎能够触发一系列有益身体健康的激素和代谢变化。
饿一饿,助你告别忧郁当肚子里空空如也的时候,胃就会产生大量的胃饥饿素,让人有饥肠辘辘的感觉,从而推动着人们去寻找食物。
不过胃饥饿素的作用不是仅限于此。
有研究指出,较高水平的胃饥饿素具有抗抑郁的效果,其结果是能够让人快乐。
科学家研究发现,胃饥饿素水平低的小鼠显得很抑郁忧伤,甚至将它们放进深水中,也丝毫不挣扎;相比之下,那些体内胃饥饿素水平较高的小鼠则截然不同,它们在深水中使劲地游泳,拼命挣扎要离开水面,此外,当有其他小鼠时,它们的“社交活动”也很频繁。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如何吃三顿饭,晚饭不吃,饿治百病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如何吃三顿饭,晚饭不吃,饿治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b15b6ef81c758f5f61f67c3.png)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如何吃三顿饭,晚饭不吃,饿治百病近日,中国首席健康专家,74岁的万承奎教授做客央视《人物周刊》,向全国电视观众讲述了他的健康、长寿、幸福"秘方"。
1.在健康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万承奎教授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社会因素,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影响,60%决定于自己。
在这个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
你知道吗?吃饭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
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
营养早餐必须具备几样东西:主食、豆浆、麦片加上苹果,主食必须要有蔬菜加水果。
假如只有两种以下的营养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
现在我们中国人20%不吃早餐,50%—60%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种习惯里面,第一号不好的习惯就是抽烟。
一生吸烟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烟,少活11分钟。
我为什么比较年轻,比较健康,我一辈子没抽过烟。
谁在我面前抽烟,对不起,请你到外头抽,你可以自杀,你不能杀人。
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烟,尤其危害大。
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3.营养过剩一样中毒营养过剩了一样中毒。
你记住,一天吃东西有规定的:一、二、三、四、五、六。
每天一盘蔬菜,必须要八两到一斤;每天两个水果;每天三勺清油,不要超过25克;每天四两米饭或四个馒头;加上充足的植物蛋白质。
现在讲八杯水,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
因为水就是人的生命。
现在很多人不会喝水,渴了才喝。
错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
八杯茶行吗?茶不行,八杯咖啡呢?饮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
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浓茶。
千万记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人哪能不生气?人是感情动物,喜怒忧思悲恐惊。
感悟一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
![感悟一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bd0d778ad4d8d15abe234e1c.png)
压 抑 饥 渴 感 . 不 要 放 纵 饮 也
食 欲 望 . 而 要 按 时源自适 量 进 男 子 . 发 现 一 些 因 过 分 节 也
食 招 致 “ 铁 性 贫 血 ”的 中 缺 年 妇 女 。这 自 然 对 健 康 有 损 了 中 年 人 应 讲 究 健 美 . 也
应 该 注 意 预 防 肥 胖 症 、 血 心
效 。
( 辑 编 李 国 坤 )
法 . 必 然 给 胃肠 造 成 负担 .
日 久 . 会 酿 成 胃 肠 炎 或 溃 也 疡 病 我 们 的 祖 先 旱 就 说
却 引来 了维生 素 、矿 物质 、 蛋 白 质 等 某 些 重 要 营 养 素
羼 2 年月 8 纛 0 8 第期 1 0
: 颤年有道 j
感悟一位置岁誊人的 长 者 遭
河南 - 光 亮 张
我 与 家 住 河 南 省 郸 城 县 汲 水 乡 , 年 已 今 1 5岁 的 老 人 杨 宗 修 , 年 有 几 次 交 往 。 他 0 近 了 一 些 中 医 养 生 的 理 念 ,尽 管 没 听 他 说 过 。 中 医 认 为 。 常 的 喜 、 、 、 、 、 、 等 正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身 。 医 还 认 为 , 、 、 、 、 、 等 来 自 中 风 寒 湿 暑 燥 火
用 有 损 健 康 的做 法 来 换 取
应 该 按 照 科 学 的 原 则 合 理
固醇 高引起 心 脑血 管 疾病 .
进 食 . 保 证 各 种 营 养 素 齐 在
全 充 足 和 比 例 恰 当 并 能 基
地 足 吃 一 顿 有 人 干 脆 午 餐
不 吃 . 到 晚 上 两 顿 并 一 顿
饱 . 勿盈 腹 它 告 诫 我 们 . 饮
饿治百病的科学道理
![饿治百病的科学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c233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7.png)
饿治百病的科学道理在现代医学中,我们经常听到“饮食健康”这个概念。
饮食健康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而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学认为,食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饥饿则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这就是所谓的“饿治百病”。
饥饿治疗是中医学的一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这种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减少或完全停止食物的摄入,使身体处于饥饿状态,进而促进机体自身的修复和恢复能力。
饥饿治疗的效果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尤其是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心脏病等。
饥饿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再生饥饿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这是因为在饥饿状态下,身体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进而促进机体自身的修复和恢复能力。
例如,饥饿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自我修复和再生,因为在饥饿状态下,胃肠道的细胞会迅速更新和修复,从而增强胃肠道的功能和抵抗力。
此外,饥饿还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排毒,促进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
饥饿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饥饿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这是因为在饥饿状态下,身体会利用存储的脂肪和糖原来提供能量,从而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非常有益,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
研究表明,通过饥饿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和血脂,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饥饿可以促进脂肪燃烧和减肥饥饿可以促进脂肪燃烧和减肥,这是因为在饥饿状态下,身体会利用存储的脂肪来提供能量,从而促进脂肪的燃烧和减肥。
此外,饥饿还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能量消耗,从而进一步促进脂肪的燃烧和减肥。
这对于肥胖症患者来说非常有益,通过饥饿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体重和改善身体健康。
饥饿可以促进身体的抗衰老和延长寿命饥饿可以促进身体的抗衰老和延长寿命,这是因为在饥饿状态下,身体会产生一些抗氧化物质和抗炎物质,从而促进身体的抗衰老和延长寿命。
中医里对饥饿感的解释
![中医里对饥饿感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0e2059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2.png)
中医里对饥饿感的解释
嘿,你知道吗?中医里对饥饿感可有一番独特的解释呢!就好像咱
走路一样,一步一步都有它的道理。
中医认为啊,饥饿感那可不单单是肚子空了闹的。
它就像身体给咱
发出的一个信号,一个告诉你该补充能量的信号。
比如说,你早上起来,肚子咕噜噜叫,这就是身体在说:“嘿,伙计,该吃东西啦!”这
就跟手机没电了会提醒你充电是一个道理呀。
咱再想想,有时候你可能不是真的饿,只是嘴巴馋,想吃点啥。
这
在中医里也有说法哦!可能是身体的某些机能有点小情绪啦,它想要
通过吃来调节调节。
就好像你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可能就想吃块巧克
力来让自己开心点,对吧?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我就说到这个中医里对饥饿感的解释,
朋友还一脸惊讶呢,说:“哎呀,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啊!”可不是嘛!中医的智慧那可深着呢!
而且啊,中医还会根据你饥饿感的表现来判断身体的状况呢。
要是
你老是觉得饿,吃了还饿,那可能就有问题啦。
这就好像车子老是发
出奇怪的声音,那肯定是哪里不对劲了呀。
你想想看,要是身体这个大机器出了点小毛病,咱得赶紧修修呀,
不能拖着不管。
不然小毛病可能就变成大问题啦!中医就是这样,通
过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来洞察身体的奥秘。
中医里对饥饿感的解释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
它让我们更加
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该怎么去照顾它。
所以呀,咱可不能小瞧了中
医的这些理论,它们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呢!我觉得中医对
饥饿感的解释能让我们更好地关注身体的信号,对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饮食、运动、心态与长寿
![饮食、运动、心态与长寿](https://img.taocdn.com/s3/m/d0735d2e26fff705cd170a55.png)
饮食、运动、心态与长寿作者:姜海峰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3年第4期江苏省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海平原,目前在全市141万人口中有百岁以上的寿星二百五十多人,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长寿历史之悠久。
百岁寿星人数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越来越高,确是一个罕见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到如皋探究长寿之谜的国内外友人越来越多。
追求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揭示如皋长寿原因,我把多年来调查的白蒲、林梓、九华、如城等镇百岁老人长寿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整理。
长寿的原因极其复杂,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系统工程,但经过疏理分析,不外乎与遗传基因有关,饮食、生存环境、水土、运动、生活习惯、家庭和睦、精神状态等有关。
今天就饮食、运动、心态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谈一些看法,供读者参考。
1. 百岁老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其中粗粮为多。
所谓“五谷”,不是单纯指大米白面,而是包括粳米、糯米、籼米、玉米、小米、黄豆、蚕豆、碗豆、赤豆、绿豆、豇豆、扁豆、饭豆、刀豆、土豆、芋头、山芋等。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能软化血管,延缓衰老;荞麦含18%的纤维素,对胃肠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黄豆中含有5种抗癌物质,特别是异黄酮这种抗癌物质,只有在黄豆中才有。
它所含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还有钾、钙、镁等微量元素,是健康长寿的理想食品。
过去生产率低,粮食紧张,米很少,即使有米碾得也很糙,小麦磨面,麸皮磨了再磨,这对身体健康都很有好处。
实际上麸皮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铬等微量元素,铬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功能。
人体缺铬后胰岛素的生物活性降低,糖耐量受损。
百岁老人们绝大多数习惯于粗茶淡饭,平时在无意的生活中吸取了适合人体需要的铬等微量元素,使其自身抗衰老的功能大大加强。
因条件限制,他们生活中没有膏粱厚味,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鱼肉等食物。
饮食俗语: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饮食俗语: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https://img.taocdn.com/s3/m/8434049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2.png)
饮食俗语: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民间有很多关于饮食的俗语,如“好吃不痴胀,痴胀伤五
脏。
”“饱食终日是万恶之源。
”“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等等。
由此可见,吃虽然不能少,但是如果吃多了,对身体是没什么好处的。
有些年轻人胃口很好,一见好吃的东西就大吃特吃,结果是“吃饱了撑的“,什么事情都来了。
如果希望身体健康,请记住:吃饭七八分饱。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各个系统的代谢功能已经趋于平稳,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因而人体所需的热量也相对平稳或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吃“十分饱“,就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体内能量过剩。
相反,如果每餐只吃”八分饱“,不仅能预防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还能消除或防止许多常见的老年病症,如白内障、须发变白、身体虚弱等。
孙思邈说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意思是说,人宜少食多餐,不宜一顿吃得很多。
对于患有胃病的人,一般都知道少吃多餐好。
因为患病后,消化功能较差,而身体的营养需求却会增加,许多营养物质往往因为呕吐、腹泻、水分摄取太多或服用利尿剂而大量流失。
解决这两难局面并持续补充营养,以少食多餐为最佳途径,而其总热量的25%又必须从脂肪中获得,故应注意每次所吃的食物都能尽量被消化。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晚饭不吃,饿治百病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晚饭不吃,饿治百病](https://img.taocdn.com/s3/m/60a02459f01dc281e53af087.png)
近日,中国首席健康专家,74岁的万承奎教授做客央视《人物周刊》,向全国电视观众讲述了他的健康、长寿、幸福"秘方"。
1.在健康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万承奎教授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社会因素,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影响,60%决定于自己。
在这个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
你知道吗?吃饭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
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
营养早餐必须具备几样东西:主食、豆浆、麦片加上苹果,主食必须要有蔬菜加水果。
假如只有两种以下的营养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
现在我们中国人20%不吃早餐,50%—60%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种习惯里面,第一号不好的习惯就是抽烟。
一生吸烟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烟,少活11分钟。
我为什么比较年轻,比较健康,我一辈子没抽过烟。
谁在我面前抽烟,对不起,请你到外头抽,你可以自杀,你不能杀人。
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烟,尤其危害大。
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3.营养过剩一样中毒营养过剩了一样中毒。
你记住,一天吃东西有规定的:一、二、三、四、五、六。
每天一盘蔬菜,必须要八两到一斤;每天两个水果;每天三勺清油,不要超过25克;每天四两米饭或四个馒头;加上充足的植物蛋白质。
现在讲八杯水,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
因为水就是人的生命。
现在很多人不会喝水,渴了才喝。
错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
八杯茶行吗?茶不行,八杯咖啡呢?饮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
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浓茶。
千万记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人哪能不生气?人是感情动物,喜怒忧思悲恐惊。
高兴就要笑,不高兴就要哭,生起气来还要骂两句呢,这是人感情丰富的表现。
适当“挨饿”7大好处
![适当“挨饿”7大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59d0f7ec76c66137ef061903.png)
适当“挨饿”7大好处作者:王博/邓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第5期“轻断食利于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刊登在美国MSN网站的一篇文章再次让“轻断食”走进人们的视野。
作为一个新的健康概念,几年来,轻断食在全球流行起来,掀起一股风潮。
专家认为,科学地轻断食的确利于身体健康,但其中有很多学问,不要贸然尝试。
轻断食火了阅读了多篇文献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总结了轻断食稍显复杂的定义。
轻断食也叫“间歇性断食”,是指有时正常吃,有时少吃。
目前,全球流行的轻断食主要分为4个类型:一是隔日断食法,一天正常吃,隔天食量降到25%~50%;二是5∶2断食法,一周中有5天正常吃,其他不连续的两天为断食日,食量降到25%~30%;三是果蔬汁断食法,1个月内选择不连续的2~5天断食,只喝白开水、果蔬汁和蔬菜汤,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300~500千卡;四是日内断食法,一天的16个小时中不吃东西,其余8小时正常进食。
研究断食疗法十多年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秦鉴表示,轻断食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只不过原来叫做“禁食”。
他指出,我国《黄帝内经》中就有食忌疗法、饥饿疗法的记载。
起源于先秦的辟谷养生,禁食就是其中一个基本要求。
只不过,辟谷中的禁食要求不吃东西、只能喝水,还要在禁食的基础上进行服气、导引等气功练习。
《红楼梦》中也有针对断食治病的描写,比如第53回中写道:“无论上下,只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
不过,轻断食是否真的健康,存在一些争议。
很多营养专家认为,每日坚持平衡饮食才是健康之道。
对此,秦鉴表示,轻断食的确有健康好处,但中西方饮食存在差异,西方人肉类摄入量明显高于我们,抗饥饿能力也比我们强,因此西方传过来的轻断食法不一定适合国人,如果要尝试应进行改良。
医生也在体验早在2008年,秦鉴就开始着手研究适合中国人的断食法,并亲自体验7天。
他并非完全不吃,而是限制热量摄入。
从贾府的节食饥饿疗法谈健康长寿
![从贾府的节食饥饿疗法谈健康长寿](https://img.taocdn.com/s3/m/7c84055af242336c1eb95ed0.png)
从贾府的节食饥饿疗法谈健康长寿作者:贾风楼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0年第06期假若有些小病,他们首先不是吃药,而是采用饥饿疗法。
《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道:“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
”晴雯本来就已伤风感冒,“发烧头疼鼻塞声重”,晚上又织补了一夜孔雀裘,劳累过度,病情加重。
幸亏她是一个“使力不使心的人,再素习饮食清淡,饥饱无伤”,“故于前一日病时,就饿了两三天,又谨慎服药调养,如今虽劳碌了些,又加倍将养了几日,便渐渐地好了”。
说明饥饿疗法还真管用。
王太医的真知灼见许多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与饮食关系十分密切。
伤风感冒的病因虽不在饮食,但治疗也需饮食调养。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因喝了些酒,又吃了许多油腻食物,多喝了几碗茶,于是“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说明腹泻的直接病因就是饮食。
就在这一次,贾母也感受了风寒,请了太医院的王太医。
王太医望、闻、问、切之后,到外书房对贾珍、贾桂说:“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其实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常暖着点儿,就好了。
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老人家爱吃,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怠吃,也就罢了。
”在王太医刚要告辞时,奶奶抱了大姐儿也要看病。
王太医左手托着大姐儿的手。
右手诊了一诊,又摸了一摸头,又叫伸出舌头来瞧瞧,笑道:“我要说了,妞儿该骂我了,只要清清净净地饿两顿就好了。
不必吃煎药,我送点丸药来,临睡前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好了。
”从严格的科学角度讲,王太医是实事求是的好医生,特别是与一些夸大其辞、哗众取宠的庸医相比,更显得医德高尚。
从古至今,确有一些医生,在看病时,明明病人的病情不重,却将病情夸大,甚至故作惊讶,埋怨病人来得太迟。
这样他可以获得两个好处:病人痊愈时,可显得他的医术高明: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时,他又可不负任何责任,谁叫你来得太迟呢。
这个伎俩,明眼人一看便知。
节食微饿促进长寿
![节食微饿促进长寿](https://img.taocdn.com/s3/m/5f0341ee360cba1aa811daab.png)
龙源期刊网 节食微饿促进长寿作者:边哲来源:《老友》2009年第08期古人云:“不饱原是祛病方,长寿缘是餐饭少。
”最近,几个大规模的百岁寿星研究都证实,吃七分饱能延长三成寿命。
△2005年美国一项研究报道,参加实验者的平均年龄50岁。
长期饮食限制热量比常人低20%,观察时间为6年。
结果表明,群体平均体重指数由25降至21,由超重降到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由122毫克/分升降至89毫克/分升,达到正常;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由低于正常的43毫克/分升,升至正常58毫克/分升;血压由132/80毫米汞柱正常高值,降至112/69毫米汞柱理想血压。
这说明限制热量使中老年远离了加速老化的心脑血管疾病。
△我国著名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的寿星们,平均每天摄入热量为1300~1500千卡,比一般人少500千卡左右。
这是一个证明。
△日本冲绳岛的居民世代习惯于低热量饮食,摄取的热量是政府推荐量的62%,相当约1300千卡。
本地学龄儿童糖类消耗比其它地区少25%,肉类消耗少75%,而蔬菜却高出3倍,鱼类高出2倍,从而决定了该地区老人世代长寿。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认为,饱食之后会促进胰岛素大量分泌,所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对大脑细胞产生损害的元凶,可使大脑中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数万倍的增多,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进脑动脉硬化狭窄,脑供血和脑供氧不足,引起大脑衰老和智力衰退。
大脑决定健康,健康决定长寿,这就是节食微饿促进长寿的最新研究成果。
△美国国家老化研究院对印度恒河猴节食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一组100只猴只提供七成食物,另外一组敞开供应吃。
经过10年测量统计,吃七分饱的猴子高密度脂蛋白比敞开吃那组猴高两倍;血脂和血压比敞开组要低10%;胰岛素吸收的阻力比敞开组要低。
动物实验的结论表明,吃七分饱的猴群是比较健康的一群,能多活20~30年。
(边哲)。
老年人一天吃几顿饭最健康?
![老年人一天吃几顿饭最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4c3aabc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4.png)
老年人一天吃几顿饭最健康?百名专家、学者;千门课程、讲座;万集音频、视频节目。
声乐教学、银龄朗读者、太极拳、书法绘画、评书相声、音乐戏曲、名医讲座、养生讲坛、营养课堂.....30万分钟内容,为老年人量身定制,期待您的光临!对于吃饭,常有老年人说:退休以后,活动量少了,每天吃两顿饭也没什么不良感觉!老年人的这种吃饭习惯究竟好不好呢?青岛百岁老人长寿秘诀:少食多餐,一日五餐!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报道,在青岛一家养老院,有位整整100岁的王秀美老人。
别看已经100岁了,但王秀美老人的饭量非常好,每天都要吃五顿饭。
记者采访时,老人正在加下午餐,一碗麦片吃过后,老人非常满足。
养老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老人的饮食规律:“吃的少,吃的勤,她一天五顿,因为她老是喊饿,到了九点多,她就喊,我饿了,就要给她加餐,下午三点多,就是我饿了,饿了,但是,到了晚上五点钟,吃完饭了,她就不再吃饭了。
九点正式睡觉。
”百岁老人一日五餐好还是有些老人的一日两餐好?其实一日两餐这种习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每日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会不足,对身体健康不利。
因为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一次吃得多,难以全部消化吸收所吃的食物,会使大部分食物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同时易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增加心、肾的负担。
对于老年人来说,少食多餐是最健康的吃饭方式。
1、进食次数增多,血糖会比较稳定,即产生饥饿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2、对于患有胃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少食多餐更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患病以后消化功能较差,而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量却会增加,致使许多营养物质会由于呕吐、腹泻、水分摄取太多或服用利尿剂等而大量流失。
为了解决这种两难局面并持续补充营养,少食多餐是最好的途径,但应注意每次所吃的食物都能尽量被消化。
3、对于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来说,少食多餐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科研机构曾对1400名处于正常热量供应状况下的60~64岁的人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668人每天吃1~2顿饭,结果显示,每3人中就有一个人患上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另有156人将同样的饮食量分为5次吃,即一天吃5顿,总量不变,患心血管病的人是前者的1/6,比一日三餐的人患病率下降了13.3%。
节食以祛病,寡欲可延年
![节食以祛病,寡欲可延年](https://img.taocdn.com/s3/m/02c1b0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9.png)
节食以祛病,寡欲可延年孔子曾经指出:“君子食无求饱。
”《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类修要诀》载有:“节饮自然脾健,少食必定神安。
”民以食为天,食以节制为佳。
中外营养学家都特别强调应当节制饮食。
节制饮食有益于健康长寿。
“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被尊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寿101岁,百岁时仍耳聪目明。
如此高寿之人,为何能视听不衰、精力充沛呢?在他的两部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可找到答案:节食以祛病,寡欲可延年。
长期饮食不节易生百病长期饮食不节易生百病《养生论》中指出:“饮食不节易生百病。
”有的专家早就提出:“营养过剩等于慢性自杀。
”中老年人由于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故所消耗热量相应减少。
如果每餐食之过饱,易诱发多种疾病:由于增加胃肠负担,会引发胃肠道疾病;由于进食过于油腻,营养不平衡,会导致高血脂、高血黏、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多种疾病。
据美国阿肯色州某实验室发表的科研报告称:如减少饮食70%的话,将能使鼠类延长寿命50%。
而将此实验移到人类,研究后发现,适当控制饮食量的摄入,几乎可以减少或延缓大部分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病、中风、癌症等。
因此,他们发出警告:“人类是因多食而早死的!”节制饮食应该讲究科学节食应讲科学,要尽力做到如下4点:1.进食应有常。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指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要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之有时。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饮食以对”的论述,是说按时进食才能使身体及时获得维持健康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从而使气血旺盛,五脏得养。
在进食时还应做到:精神愉快,神定气稳;过于劳累时,不要立即进食;饭后30分钟以内,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2进食应适量。
老老恒言《老老恒言》中指出:“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
饿治百病的科学解释
![饿治百病的科学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b2fafd866fb84ae55c8db4.png)
饿治百病话说爱吃晚饭,是我们人类发生疾病的一个原因;也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个原因。
许多人认为,晚间饿了就要吃东西;其实不然;晚间饿了不吃东西,才是正常的。
1418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宠臣——翰林学士胡广死了,享年只有37岁。
胡广是个文人,其特点是守口如瓶。
朱棣与他商量事,他是绝对不会泄露的;因此朱棣很喜欢他。
但是朱棣也很讨厌他,因为胡广爱吃晚饭。
在古代,一个人如果吃晚饭,就会被认为是放荡。
但是胡广说自己长期有病,身体十分虚弱;一顿饭吃不多,因此必需多吃几次饭。
朱棣也就原谅他了。
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
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13点,过了13点就不能再吃饭了。
饿了怎么办?可以喝果汁、吃水果。
中医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饭,不是为了节约粮食;而是为了养生。
此外,中国人人吃饭还有许多规矩,比如:吃东西要把嘴唇闭上,不能巴击嘴。
又如:夹菜不能过界,只能在菜盘靠自己的一边夹菜。
再如: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
但是最大的规矩是不准吃晚饭。
如果你吃晚饭,那么就要被视为不规矩。
那么官府就不允许你参加科举考试,可能你连个媳妇也找不到,而且你做买卖也很麻烦。
胡广当了翰林之后,才开始吃晚饭。
诚如他自己说的,他自己长期有病,身体十分虚弱;一顿饭吃不多,因此要吃晚饭;而且晚饭非常丰盛。
然而胡广的身体并没有因为吃晚饭而强壮起来,反而毛病越来越多。
于是就吃死了。
(1)过去,我们汉族人不吃晚饭。
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
”。
同样的道理,人不吃晚饭也不会肥胖。
目前大多数人群太肥胖,据说,在美国大约有60%的人群是胖子;然而美国人的饭量并不大。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国人爱吃晚饭和夜宵。
为什么吃晚饭和夜宵会肥胖呢?因为人在夜里睡觉不消耗热量,因此吃进去大量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
这些脂肪存积在肾囊里,那么肚子就丰满了,然后肚子就越来越大了。
当然这些脂肪也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诸如:皮下、血液、心肌、肝赃等,这造成了人体功能的减退。
人不吃晚饭就会饿,其效果与喝开胃汤同功。
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https://img.taocdn.com/s3/m/9cfdcbf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5.png)
35%。
真人试验:少吃点,身体真 的更健康了
2022 年发表在顶级期刊《科学》 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的 研究团队通过 2 年的临床试验验证 了适当限制热量摄入对人的益处。
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平 行随机对照的人体长期热量限制试 验,研究人员招募了 218 名年龄在 21 ~ 50 岁的健康人,试验组参与者 每天的热量摄入降低 14%(大概是 八分饱),对照组饮食照常。
历 时 两 年, 在 第 12 个 月、24 个月收集参与者的血液、脂肪等样 本,并测量各项指标。
最终发现,长期“少吃点”“八 分饱”能够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和 生活质量,提高工作记忆,降低心 血管代谢疾病风险,减轻体重,下 调体内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等, 给健康寿命带来很大收益。
少吃不是盲目节食,科学少 吃记住这 9 点
1. 控制好三餐的比例 既要限制饮食,但也要保证营 养,推荐按照“三餐制”分配热量, 早餐 30%、午餐 40%、晚餐 30%。
104 OUR HEALTH
Health Management 健康管理
对于初次想要尝试“少吃”的 吃饭的时候先吃蔬菜和肉,最后吃
人来说,可以适当减少晚餐的热量 主食。这样的饮食顺序可以更好实
5. 主食尽量选全谷物
粗粮,减少精 米 精 面;推 荐 植 物 油 ,
平常主食中 1/3 可以换成全谷
低 温 烹 饪;增 加 白 肉 、减 少 红 肉 , 物、粗杂粮。天然的全谷杂粮、淀
推 荐 豆 制 品 ; 蔬 菜 多 多 益 善 , 保 粉豆类、薯类,都有一部分“抗性
证 适 量 水 果 ; 推 荐 适 量 坚 果 、 奶 淀粉”,而抗性淀粉也不容易消化
摄入。晚餐和睡眠间隔时间短,吃 现热量最小化,饱腹感最大化。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厅长推荐学习资料(57)
百岁中医谈饥饿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根据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种叫“长寿基因”的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对身体益处颇多。
在后续的跟踪中,适当饿肚子的那组人,比餐餐饱食的人,平均寿命和健康指数都要高出很多。
其实,不只是日本,根据很多国家的研究,在人类的长寿因素中,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是适当饿肚子。
饿,是一种养生法。
现代医学以研究证明,癌细胞经过三至五天完全断食,指喝适当的水,癌细胞迅速死亡。
增生、息肉都迅速萎缩消失。
很多疾病,都和过度饱食有关。
例如感冒,有时候,吃多了,积了食,再受点风寒,很容易引起感冒。
而感冒后,如果清一清肠胃,适度饿肚子,反倒容易痊愈。
相反,若是一味想着补充营养,多吃点东西,好增加抵抗力,结果反倒会加重感冒。
再比如,大多数人都有脾胃虚弱的问题。
脾虚胃寒,也都是饮食无度引起的。
脾胃长期处于过劳的状态,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功能自然日益消退。
久而久之,就成了脾胃虚寒的状态。
又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瘫痪、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密切关系。
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就告诉了后人,如要获得健康长寿,必须做到‘食饮有节’;在‘内经’全书中以有详细的说明,五味过度损五脏,烟酒其性猛烈,易耗散维持生命的元气。
现代医学已研究证明,过度的烟酒,可导致全身很多器官受损,引起180多种常见疑难病。
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管好嘴巴,饿饿肚子。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道家的养生之法中,经常提到的一点,就是“辟谷”。
不食五谷,对芸芸众生来说,太过虚无缥缈,也不可行。
但由此可见的是,少吃一点,吃到七份饱就可以了。
确实是健康身体的前提之一。
适当饿肚子,可以让身体的器官得到休息。
病从口入,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不是因为吃得不够,反倒是因为吃得太多。
在不少古人的医书中,都将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称之为“烂肠之食”。
顾名思义,吃多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砒霜之毒。
这就是人常说的,吃五谷生百病,祸从口入。
每个人都想自己健康长寿,就需要遵循古训,做到‘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可养五脏,幸福就从口入了。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这是现代人养生的不二法门。
多看些有营养的书,如黄帝内经、佛学、道学、儒学、易经等。
这些都有益我们修心养性。
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少吃点大鱼大肉烟酒,适当饿肚子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养生功法,才能保持全身经络通,气血活,组织器官功能旺盛。
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从而,实现长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