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诊疗规范、急救预案及流程

合集下载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培训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培训

【B】符合“C”,并
建立重点病种急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以时限、流程与工作 衔接度来评价各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
职能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 施。
【跟踪核实】
01
从医院制定的急诊医疗 02
抽查急诊服务流程中各
质量评价指标中抽取2
个环节的服务时限,核
个指标(如急危症抢救
实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1
01
医院明确了相关部门 (包括急诊科、临床科 室、医技科室、药剂科 以及其他辅助、后勤保 障部门等)的职责与工 作流程,能做到各司其 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 连贯、及时、有效的救 治。
有员工培训,使其知晓 相关职责与履职要求。
有服务流程与工作规范 考核,措施落实到位。
【查阅资料】(时限为1个年度) 医院制定的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 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8个重点病种
急诊科 旷柏冬 2017年7月
重点病种急诊服 务流程与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 的观点。
汇报人姓名
建立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 性颅脑损伤、高危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诊疗范,能 在规定的时限内落实规范要求(★)
1.医院制定了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 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的 急诊服务流程与诊疗规范,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实施诊疗措施, 在人力、技术与设施设备方面提供保障。
急诊服务流程、诊疗规范、救治指南,并有明确的服务时限 二.医院对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记录及情况通报。 三.医院组织相关培训的资料。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医院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确保医疗安全,降低病死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医院评审标准》和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危重病人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的病人。

三、组织架构1.成立抢救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等为成员。

2.设立抢救指挥部:在急诊科设立抢救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3.组建抢救团队:由各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组成,分为初级抢救组、中级抢救组和高级抢救组,分别负责不同级别的抢救工作。

四、抢救流程1.初级抢救组:接到病人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药物应用等初级抢救措施。

2.中级抢救组:在初级抢救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止血、输血、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中级抢救措施。

3.高级抢救组:在初级、中级抢救的基础上,进行高级别的抢救措施,如心脏骤停复苏、呼吸机辅助呼吸、床旁血液净化、介入治疗等。

4.抢救完毕后,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转归,决定是否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五、抢救资源配置1.设备:抢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床旁血液净化装置、介入治疗设备等,应保证功能完好,随时可用。

2.药品:抢救药品包括急救药品、止血药品、输血制品、抗感染药物等,应保证充足,便于取用。

3.人员:抢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抢救技能,随时待命。

六、培训与演练1.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抢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抢救成功率。

2.定期组织抢救演练,检验抢救预案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设立抢救质量控制小组,对抢救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抢救质量。

2.定期对抢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抢救工作。

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诊疗规范、急救预案及流程

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诊疗规范、急救预案及流程
4、电除颤 凡有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盲目”除颤可使复苏率明显提高。仅进行1次双相波电击,以保持心脏按压的连续性。
5、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为一线用药,因能使室颤波变粗,有利于除颤;胺碘酮是复苏的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xx在心动过缓时用,如无效给予临时起搏;多巴胺、间羟胺在低血压时用。
6、复苏后支持治疗 包括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保护脑细胞,防止脑水肿(xx脱水、低温疗法、激素的应用等);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用于有高钾血症、酸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以及长时间心脏停搏的患者);维持有效循环(多巴胺、间羟胺。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可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维持呼吸功能(给氧、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如xx、尼可刹米、二甲xx);防治肾衰竭;防止继发感染等。
肘关节伸直,用掌根按压30次,频率至少100次/分,深度最少5厘米

开放气道:观察口腔,侧头取异物或假牙,恢复原位,抢救者一手用小鱼际
至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抬下颌,
畅通气道,下颌角与水平面成90°

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准备呼吸机,医生迅速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供氧
①不追求正常的血气分析结果,一般PaO2维持在60mmHg左右即可;
②强调“最佳”PEEP的应用(一般在“低拐点”xx2~5cmH2O)“最佳”PEEP的选择:所谓“最佳”PEEP,是指在安全FiO2下(一般低于50%),使PaO2≥60mmHg,同时又不使心指数(CI)及氧输送(DO2)下降的PEEP值,临床xx较为实用的是根据病人的SpO2、血气分析结果、血压及全身灌注综合判断而定(过高的PEEP会影响循环,需增加液体输入量和镇静剂的用量);

给氧治疗并使用心电监护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紊乱、病情严重并伴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由于危重病人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和严密监测,因此医院通常都有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和诊治流程。

下面将介绍相关内容。

1.制定专门的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明确抢救责任、流程和操作规范。

2.负责危重病人救治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3.危重病人需设立专门的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配备高级仪器设备,并保持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4.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中应包含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机制,确保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

危重病人诊治流程:1.识别和评估:医务人员应及时识别和评估病人的病情,确定是否为危重病人。

评估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呼吸循环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2.抢救通知:一旦确认为危重病人,医务人员应立即发出抢救通知,通知相关抢救团队的成员和设备准备。

3.寻找原因:在抢救开始之前,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地寻找导致病情恶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采取紧急措施:针对病情紧急的问题,如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5.监测和观察: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不断监测和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针对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6.评估和调整: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结束抢救:当病情稳定或无法治愈时,医务人员应及时停止抢救,并与家属进行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结果。

总结:危重病人的抢救管理制度和诊治流程是医院保障危重病人救治质量的重要保证。

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流程,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救治效率和准确性,并提供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使得抢救过程更加规范、高效。

需要指出的是,危重病人的救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抢救技术。

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诊疗规范急救预案及流程

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诊疗规范急救预案及流程
诊疗规范: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应严格 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治疗,确保患者得到 最佳治疗效果。
3. 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感染、休 克等。
2. 根据伤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做到 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注意事项
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是生命 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状况。
05
其他重点病种:重症胰腺炎、急 性肾衰竭等
诊断标准及流程
要点一
总结词
重症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 助检查,流程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医生需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起病时间、症状表现、体温 、呼吸频率、心率等,以及是否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异 常。体格检查中,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听诊肺部 是否有异常呼吸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 炎症指标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 线或CT可帮助确认肺部感染的部位和范围。
诊疗规范及注意事项
01
注意事项
02
03
04
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如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等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要注 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 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
机参数
在使用ECMO治疗时,要注意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
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02
重点病种二:重症肺炎
诊疗规范及注意事项
总结词
诊疗规范包括规范操作、定期评估、合理用药和预防并发症。
详细描述
医生应遵循诊疗规范,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如使用呼吸机时应注意消毒和护理。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 非常重要的,如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在医疗领域,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本文将从预案制定、团队配备、急救流程、设备准备和后续监护等方面,详细介绍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预案。

一、预案制定1.1 制定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预案是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病情和科室的特点进行细化。

1.2 预案中应包括病人的分类、急救流程、团队配备、设备准备、后续监护等内容,以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3 预案制定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及时更新和完善预案内容。

二、团队配备2.1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需要由一个高效的医疗团队共同完成,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

2.2 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协作配合完成抢救任务。

2.3 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急救流程3.1 在危重病人抢救工作中,急救流程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

3.2 急救流程包括病人的评估、急救措施的实施、监测和观察、及时反馈和调整等环节。

3.3 急救流程应根据病情的变化和医疗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便调整,以确保抢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设备准备4.1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需要使用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医疗机构应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4.2 医疗团队应熟悉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急救处理。

4.3 在抢救工作中,设备的准备和使用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病人的生存率。

五、后续监护5.1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完成后,医疗团队应对病人进行及时的后续监护和护理。

5.2 后续监护包括病情观察、治疗效果评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以确保病人的康复和稳定。

5.3 后续监护工作需要医疗团队的持续关注和努力,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标题: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引言概述: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及时有效的抢救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一、抢救前准备1.1 确定抢救人员及分工:明确抢救小组成员,确定每个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协作配合。

1.2 确认抢救设备及药品:检查抢救设备、药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期,确保能够及时使用。

1.3 熟悉抢救程序: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整个流程进行演练,提高抢救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抢救现场处理2.1 快速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迅速判断病情的危急程度,制定抢救方案。

2.2 保障患者通畅呼吸:及时给予氧气、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2.3 稳定循环功能: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

三、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注意维持患者体温: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发生低体温或高热等情况。

3.2 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3.3 随时记录患者情况: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方便后续医疗工作。

四、抢救后处理4.1 评估抢救效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等进行评估,判断抢救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2 给予患者适当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4.3 完善抢救记录:对抢救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抢救记录,为后续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五、抢救工作总结与改进5.1 及时总结抢救经验:对本次抢救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抢救工作提供参考。

5.2 定期进行抢救演练:定期组织抢救演练,提高抢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协作能力。

5.3 不断完善抢救预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提高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结语: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对于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规范诊疗行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加强医疗安全,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出重点病种的范围及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

一、急危重患者重点病种范围:高危孕产妇、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或蒂扭转、子宫破裂、子痫、前置胎盘出血、产后出血、儿童高热惊厥、心力衰竭、新生儿危重症。

二、急危重患者救治服务流程急诊患者就诊→分诊护理快速判断病情→抢救室,通知妇产科或儿科医师→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病情较重→请相关二线班会诊→进一步抢救→病情稳定收入院→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三、急危重患者救治服务时限要求1、急危重患者从分诊处开始,抢救处置时间在5分钟以内,10分钟内完成诊疗处置(如通畅呼吸道,呼吸机应用,静脉穿刺等)。

2、院内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小于60分钟。

3、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效劳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患者抵达放射科后,平片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敷陈(能够是口头敷陈);超声医生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敷陈(能够是口头敷陈);检修科吸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査结果敷陈(血常规、尿常规等,可德律风敷陈),60分钟内出具凝血结果敷陈,120分钟出具生化结果,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手术室在接到手术告诉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本科室立即告诉手术相关人员到场。

4、总值班接到XXX敷陈后10分钟内抵达抢救现场,本能机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接到XXX敷陈后10分钟内抵达抢救现场(节假日30分内);急救设备调配30分钟内完成。

重症医学科科应急预案

重症医学科科应急预案

重症医学科科应急预案一、应急概述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的重要支撑科室,负责对危重病患进行救治和监护,对患者的生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病患状况的变化多端,情况复杂,科室必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制定科室应急预案,以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救治成功率。

二、应急组织1.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指挥,副科室负责人担任副指挥,其他相关科室护士长、医生参与,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2.应急救治小组应急救治小组由医务人员组成,负责救治、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紧急处理。

3.各类资源小组设立各类资源小组,包括药品配送小组、设备调配小组、资源保障小组等,负责确保应急救治所需的各类资源的调配和供应。

三、应急方案1.应急前期准备(1)建立健全院内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科室内部要及时通报相关信息,确保应急小组能够第一时间得知紧急情况。

(2)保持科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及时检修,确保设备在应急时能够正常使用。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于各种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2.应急启动(1)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救治工作。

(2)通知药房配送药品和物资,确保救治所需药品和物资的及时供应。

(3)通知设备科调配必要的医疗设备。

(4)通知其他科室提供支持,传达患者的病情变化,以获取更多的支持和建议。

3.应急救治(1)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2)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救治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3)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向家属报告患者病情。

(4)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应急结束(1)一旦患者状况稳定,应急救治工作结束。

将患者转移到普通监护病房并完成交接工作。

(2)及时总结救治经验,弥补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培训和演练1.定期组织科室内部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

2.结合真实情景进行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结合我院急诊患者病种结构及我院专科优势特点,设定以下八种为重点病种: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颅脑损伤、急性脑卒中、急性分娩、高危妊娠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

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二相关科室:1、急诊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药房、输血科、检验中心和功能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重点病种患者救治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2、各辅助检查科室须及时接受标本和患者检查。

(1)检验常规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30分钟,生化结果≤2小时。

(2)心电图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10分钟。

(3)放射、超声、CT影像常规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有关科室在完成上述检查结果之后,须及时电话告知患者所在的科室。

(4)医务科: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科室进行持续改进。

3、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

凡需多个科室协同抢救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专科科室收治。

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或由医务部(或总值班)决定。

急诊科医师收住病人,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收4、科内质控员:检查收入院的情况和拒收的登记,并反馈情况。

5、对重点病种要及时登记,定期总结、分析、质量评价、反馈,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上报医务部。

涉及重点病种科室的职责1、心内科:心内科及心导管室设立“心肌梗死患者应急抢救小组”,24小时待命,遇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抢救,对于有急诊PCI指征患者,及时行急诊PCI。

执行会诊任务的医生须在急诊科申请会诊后15分钟内到达抢救现场。

心内科、心导管室及检验、放射、药剂、手术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

心内科及心导管室配备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随时做好危重病人抢救准备。

危重急症抢救流程

危重急症抢救流程

危重急症抢救流程
危重急症抢救是指对生命威胁较大、需要立即抢救的病情进行
救治的过程。

在医疗工作中,危重急症抢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患者的生死,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危重急症抢救的流程。

一、现场评估。

在发现患者出现危重急症状时,首先需要对现场进行评估。


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循环状态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要
对患者周围的环境进行评估,确保抢救过程中的安全。

二、立即抢救。

在评估完现场情况后,需要立即展开抢救工作。

首先是确保患
者的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

然后进行心肺复苏,
包括心脏按压和除颤。

同时,要及时给予患者输液、药物等治疗。

三、监测和观察。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四、寻找病因。

在抢救的同时,要尽快寻找患者病因,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的信息,以便确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转运患者。

在抢救工作完成后,如果需要,要及时将患者转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总结:
危重急症抢救是一项紧急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现场评估、立即抢救、监测和观察、寻找病因、转运患者等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抢救能力,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重症医学科重要病种治疗规范方案、急救预案和操作流程

重症医学科重要病种治疗规范方案、急救预案和操作流程

重症医学科重要病种治疗规范方案、急救预案和操作流程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重症医学科中一些重要病种的治疗规范方案、急救预案和操作流程。

这些病种在重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且治疗要求较高,因此规范的治疗和急救预案对于提高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病种治疗规范方案以下是一些重要病种的治疗规范方案:1. 心肺复苏(CPR)- CPR 是一种紧急救治方法,用于恢复因心脏骤停而导致的心肺功能停止的患者。

- CPR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步骤,旨在维持血液循环和保护脑功能。

2.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

- 治疗方案包括急诊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扩张术等。

3. 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是指外伤性损伤导致的严重生理功能障碍。

- 治疗方案包括体外循环支持、早期手术干预等,以快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和修复受伤组织。

4. 重症感染- 重症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常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

- 治疗方案包括早期抗生素治疗、升压药物支持等,以清除感染源并维持器官功能。

急救预案和操作流程除了治疗规范方案外,以下是一些急救预案和操作流程的概述:1. 患者评估:对重症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评估等。

2. 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并采取适合的管理策略,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

3. 血流动力学管理:监测和维持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液循环,通过液体复苏、升压药物等措施实现稳定。

4. 临床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糖水平、尿量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电监护和心律管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理。

6. 治疗程序:根据具体病情和治疗需要,执行相应的急救操作和治疗程序。

7. 家属沟通: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病情和治疗进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抚。

结论重症医学科中重要病种的治疗规范方案、急救预案和操作流程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诊科是医院内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对急性病症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稳定患者病情,以及及时救治和转诊患者。

急诊科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病种,例如心肌梗死、中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创伤等。

以下是急诊科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1.心肌梗死:患者来院后,急诊医生会迅速评估病情,包括询问病史、进行心电图检查等。

如果疑似心肌梗死,医生会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阿司匹林嚼碎服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等紧急处理。

之后,会尽快安排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中风: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医生在最短时间内收集重要信息,进行相关检查。

治疗包括给氧、支持性护理,尽早建立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4.严重创伤:以上流程仅是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之一,实际流程可能因患者病情、医院资源等而有所不同。

急诊科的主要目标是救治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患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做好急诊服务,急诊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重要能力:1.快速响应能力:急诊科应该随时准备迅速应对突发状况。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评估、处理各类急诊病症的技能。

2.多学科合作能力:急诊科医生需要与心内科、神经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以迅速达成救治决策。

3.基础设施和资源:急诊科需要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合理规划的急诊护理区域,确保对患者提供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

4.良好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急诊科需要合理安排急诊医生、护士的工作,确保人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急诊科的工作十分紧张和繁忙,医生和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提供最优质的急诊服务。

同时,急诊科还需要与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急救警示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规范诊疗行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加强医疗安全,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出重点病种的范围及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

一、急危重患者重点病种范围:高危孕产妇、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或蒂扭转、子宫破裂、子痫、前置胎盘出血、产后出血、儿童高热惊厥、心力衰竭、新生儿危重症。

二、急危重患者救治服务流程急诊患者就诊→分诊护理快速判断病情→抢救室,通知妇产科或儿科医师→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病情较重→请相关二线班会诊→进一步抢救→病情稳定收入院→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三、急危重患者救治服务时限要求1、急危重患者从分诊处开始,抢救处置时间在5分钟以内,10分钟内完成诊疗处置(如通畅呼吸道,呼吸机应用,静脉穿刺等)。

2、院内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小于60分钟。

3、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患者到达放射科后,平片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超声医生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检验科接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査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凝血结果报告,120分钟出具生化结果,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本科室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

4、总值班接到电话报告后10分钟内到达抢救现场,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接到电话报告后10分钟内到达抢救现场(节假日30分内);急救设备调配30分钟内完成。

四、各关联部门连贯服务规定:1、各关联科室根据急危重患者重点病种的范围、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制定本科室具体落实措施,明确岗位职责并对具体措施及岗位职责进行培训与考核;2、急危重患者救治过程必须严格落实严格执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危急重症优先处置制度》、《查对制度》、《口头医嘱制度》、《佩戴“腕带”身份识别制度》、《急诊检诊、分诊制度》等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诊疗规范、急救预案及流程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一、诊疗规范(一)概述心源性猝死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 小时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的因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心肌梗死后1 年内。

除冠心病外,心源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是心肌病。

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原发性心电异常也是猝死的原因,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

心源性猝死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或微血栓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进而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室颤是猝死的具体表现。

产生室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肌缺血使心电活动下稳定和心肌折返激动。

(二)临床表现猝死的临床表现框架分为4 个组成部分:1、前驱症状新的血管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的症状加重,如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典型的心绞痛、心慌、气短或乏力等,发生在终末事件之前的数天、数周或数月,但这些症状既不敏感也缺乏特异性。

2、终末事件的发生急骤发生的心悸或心动过速、头晕、呼吸困难、软弱无力或胸痛。

时间非常短暂,患者往往不能回忆起晕厥发生之前的症状。

终末事件的发生代表了心脏的结构性异常与功能性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易于产生心律失常及心肌代谢环境的改变。

3、心脏骤停由于脑血流量不足而致的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

其心电机制是室颤(60%~80%)、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20%~30%)、持续VT (5%~10%)。

其他少见机制包括电机械分离、心室破裂、心脏压塞、血流的急性机械性阻塞(大的肺动脉栓塞)以及大血管的急性事件(大动脉穿孔或破裂)等。

4、生物学死亡如不进行治疗干预,持续4~6 分钟的室颤引起不可逆的大脑损害。

在猝死后4分钟内开始进行复苏术成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8 分钟内若缺乏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即刻复苏和长时间存活几乎不可能。

(三)诊断要点1、突然意识丧失伴有抽搐,多发生在心脏停跳后I0 秒内。

2、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3、心音消失。

4、呼吸呈叹息样,随即停止。

5、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多在心脏停跳后30~60 秒后出现。

(四)治疗方案及原则现场抢救心肺复苏(CPR)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1、开放气道(airway)使用抬下颏一仰头法帮助无意识患者开放气道,在头颈部有损害时考虑使用托颌法;用指套或纱布保护手指去除患者口中分泌液体,清除固体物时可用另外一只手分开舌和下颏。

2、人工呼吸(breath)最初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应缓慢吹气,时间应在2 秒以上,判断吹气有效的直接方法是见胸部有抬高。

如心肺复苏5 分钟尚未见效,应及早做气管插管,连接人工呼吸器。

3、人工循环(circulation)①心前叩击转复:在胸骨中部心前区拳击2~3 次,如无复跳迅速做胸外按压;②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患者的胸骨下半部;按压频率100次/分。

无论单人操作还是双人操作,按压与通气的比率30:2(胸外按压30次再行人工呼吸2次,周而复始)。

4、电除颤凡有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盲目”除颤可使复苏率明显提高。

仅进行1次双相波电击,以保持心脏按压的连续性。

5、复苏药物肾上腺素为一线用药,因能使室颤波变粗,有利于除颤;胺碘酮是复苏的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阿托品在心动过缓时用,如无效给予临时起搏;多巴胺、间羟胺在低血压时用。

6、复苏后支持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保护脑细胞,防止脑水肿(甘露醇脱水、低温疗法、激素的应用等);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用于有高钾血症、酸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以及长时间心脏停搏的患者);维持有效循环(多巴胺、间羟胺。

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可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维持呼吸功能(给氧、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尼可刹米、二甲弗林);防治肾衰竭;防止继发感染等。

二、急救预案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复苏方法:1、基础生命支持:(CRP及除颤)(1 )胸外按压及除颤:连续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00次/min,呼吸与按压比为2 : 30,监测到心室颤动波予以360J 一次电除颤(对儿童患者,推荐初始剂量为2J/kg), —次除颤后予以5组CPR。

五个周期的CPR后,再次分析心律;不应中断胸部按压检查循环体征或反应,除非有特殊情况如气管插管或使用除颤器,胸部按压中断时间不超过10 秒。

CPR M程中不要搬动患者,每2分钟轮换胸部按压者,替换时间小于5秒。

(2)呼吸支持:开放气道进行有效人工通气,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略);(3)有条件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测;(4)CPR 成功标准:①ECG显示心跳恢复,有效循环建立,瞳孔由大变小,面色逐渐转为红润;②ECG显示心跳恢复,收缩压>60mmHg或者触摸到颈动脉搏动;③ECG显示心跳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恢复。

有上述三项之一维持到进入医院内或者持续时间〉30min 判定为成功。

(二)高级循环生命支持:1 、升压药(1)肾上腺素:在成人心脏骤停,每3~5min经静脉或经骨给予1mg,特殊情况下使用较高剂量(禺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过量)。

静脉或骨通道不能建立,可经气管给予2.0~2. 5mg(2)阿托品:在无收缩和无脉电活动时可考虑使用阿托品。

心脏骤停时阿托品的推荐剂量为1mg静推。

如果无收缩持续存在,可每3~5mi n重复一次(最大总剂量为3剂或3mg)。

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不推荐使用阿托品。

2、抗心律失常药物(1)胺碘酮:室颤或无脉搏室速对CPR、电击和血管收缩药物无反应时可给予胺碘酮。

初始剂量300mg静推或经骨通路,继之可给150mg静推或经骨通路。

(2)利多卡因:仅可考虑作为胺碘酮的替代治疗药物。

(3)硫酸镁:当室颤/无脉搏室速性心脏骤停与尖端扭转性室速有关时,急救者可给予硫酸镁1~2g经静脉或经骨推注,时间5~20min。

3、不推荐治疗措施:(1)对无收缩性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起搏治疗。

(2)普鲁卡因酰胺(3)去甲肾上腺素(4)室颤或无脉搏室速时心前区捶击(三)复苏后处理:复苏后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殊治疗,也无标准疗法。

在复苏后,要准备维持心肌和脏器的功能,维持血压,调节体温(特别预防和治疗高热)和血糖浓度,以及避免常规通气过度。

成人院外室颤性心脏骤停的患者,如果初始即昏迷,治疗性低体温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三、抢救流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一、诊疗规范(一)概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LI )的最严重阶段,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诊断1、急性肺损伤(ALI )诊断标准:(1)急性发病;(2)氧合障碍,氧合指数(PaO2/FiO2) < 300mmHg(3)胸片可有或没有浸润性阴影;(4)肺毛楔压(PCWP) < 18mmHg或无左心衰的表现。

2、ARDS诊断标准除氧合指数< 200mmHg余同ALI。

3、ARDS柏林定义(1)时间:已知临床发病或呼吸症状新发或加重后1周内。

(2)胸腔影像学改变:X线或CT扫描示双肺致密影,并且胸腔积液、肺叶/肺塌陷或结节不能完全解释。

(3)肺水肿原因:无法用心力衰竭或体液超负荷完全解释的呼吸衰竭。

如果不存在危险因素,则需要进行客观评估(例如超声心动图)以排除流体静力型水肿。

(4)氧合状态:①轻度:PaO2/FIO2=201~300mmHg,且呼气末正压(PEEP)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 < 5cmH2O②中度:PaO2/FIO2=101~200mmHg,且PEE R 5cmH2O③重度:PaO2/FIO2< 100mmHg 且PEE R 10cmH2O如果海拔高于1000m,校正因子应计算为PaO2/FIO2X (大气压力/760)。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三)处理治疗关键在于原发病因,如:处理好各种创伤、尽快控制感染、制止炎症反应对肺进一步损伤,更紧迫的是要及时纠正患者的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原发病的时间。

由于目前ARDS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故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措施。

1、病因治疗如充分引流感染病灶脓液,纠正休克、骨折的固定等;积极控制感染,联合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2、肺外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ARDS 病人多数有肺外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事实上ARDS 患者多死于多脏器衰竭(MOF),故肺外脏器功能支持非常重要。

(1 )循环支持:ARDS 时肺间质和肺泡水虽然增加,但肺血管内和全身有效循环容量可能欠缺,过度限液可能对机体不利,液体平衡正负要以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为准。

血流动力学稳定,液体出入要保持负平衡。

早期以输入晶体液为主,血浆蛋白低于20g/L ,适当补充胶体液。

(2)肾脏支持和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保证充足的心排量、血压和尿量,是肾脏功能最好的支持和维护。

出现无尿型肾衰可给予血液净化治疗(CBP)。

(3)营养支持: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EN),肠道功能较差时,可给予肠外营养(PN),原则上要保证病人的营养及能量供给。

不过分强调高热卡,碳水化合物所占热卡比例适当下调,脂肪比例增加,总热量摄取20~40卡/kg/d,热氮比降至100 : 1。

可适当补充如谷氨酰胺、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激素等。

(4 )肠道功能支持:保持钾代谢平衡,适当制酸,防治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肠蠕动差或有肠麻痹时,适当使用生大黄粉口服治疗。

(5)血液系统支持:不追求正常的血红蛋白值,防止血液浓度及粘稠度增加,加强出凝血功能监测,防止DIC 和各种血栓形成。

(6)严重肺水肿的治疗: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 ):通过超滤和/ 或液体置换清除多余的血管外肺水,并可通过清除多种炎症介质等综合作用,有效改善肺部的氧合功能,尤其对肺水较多和发生肺部渗漏综合症的病人有特效。

3、呼吸支持(1 )氧疗和无创通气入科即给予氧疗,无效及时行无创通气,以能维持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病人的氧合为原则(动脉血氧分压大于60mmHg),应优先考虑。

应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以减少人机对抗、呼吸肌做功、氧耗增加等,改善肺顺应性。

病情加重时一般需要有创通气支持。

(2)有创通气现在ARDS 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较传统方式有较大不同:①不追求正常的血气分析结果,一般PaO2维持在60mmHg左右即可;②强调最佳” PEEP勺应用(一般在低拐点”上2~5cmH2O)最佳” PEE的选择:所谓最佳” PEEP是指在安全FiO2下(一般低于50%),使PaO S 60mmHg, 同时又不使心指数(CI)及氧输送(DO2)下降的PEEP值,临床上较为实用的是根据病人的SpO2、血气分析结果、血压及全身灌注综合判断而定(过高的PEEP 会影响循环,需增加液体输入量和镇静剂的用量);③强调小潮气量,如4~8ml/kg,适当时机的肺泡复张的肺开放”策略,气道峰压控制在30~35cmH2O以下;④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的应用:限制气道峰压,低通气量,导致PaCO2 上升,PH 值下降,显示有利于氧合及肺顺应性的改善,但对患有COPD、颅脑损伤、代谢性酸中毒者不宜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