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图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北回归线)★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南回归线)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思维导图
专题一 专题二
【例题2】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 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 完成下列各题。
专题
9.气温和降水玫瑰图:玫瑰图与坐标图不同的是,它用圆的半径长 短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如⑨图12条半径分别代表 一年中的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 可读出每个月的数值。该图反映的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0.三维斜角坐标图:该坐标图是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变式图,读图 时要注意纵、横坐标及其对应的地理要素。如⑩图表示南半球的 地中海气候。
专题一 专题二
①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 (如图中C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中A点)。 ②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 除了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外,其余任何一天,晨昏线与纬线圈都 有两个切点(如图中D点就是其中的一个切点),过这两个切点的经 线(如图中D点所在的经线、B点所在的经线)分别为夜半球、昼半 球的中线,其地方时分别为0时和12时,即分别为日期的界线和太阳 直射的经线。
专题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 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 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 低,则该洋流为寒流。结合寒暖流的概念可知,等温线的凸向就是 洋流的流向。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现赤道膨胀、极圈扁压的形状•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经度和纬度是地球上表示位置的重要参考坐标系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不同性质的层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岩石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地幔位于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外核是地幔与内核之间的一层液态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固态金属铁和少量镍组成3. 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主要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地壳中主要含有氧、硅、铝等元素•地球内部主要含有铁、镍等金属元素4. 地球的层状结构与地理环境•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决定了地球的热力和物质环境•地球作为层状结构的系统,不同圈层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理环境第二节我国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的特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经73°33′~135°05′,北纬3°51′~53°33′之间的东亚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我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东亚的大国之一2. 我国的地势地貌•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由东北地势较低逐渐升高向西南•我国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和丘陵等•我国地势地貌的特点与我国地理位置、构造运动、气候和河流等因素有关3. 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多样,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社会发展等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第三节地理格局的产生与演变1. 地理格局和地理区域•地理格局是指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关系的总体表现•地理区域是根据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划分的区域单位2. 地理格局的产生和演变•地理格局的产生和演变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变3. 地理格局的特征和作用•地理格局的特征包括规则性、不规则性、稳定性和变动性等•地理格局不仅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点,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的概要介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 P3图1.2 )太阳系 r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彳,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图1.4)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丿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图1.5)1.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日冕 太阳风类地行星 巨行星远日行星 分类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运动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
(课本P11活动);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M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自绕地轴转动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仕椭圆轨道丄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运动方向时上针,南极空为顺时针。
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点(每年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h)。
远日7月初),速度慢真正周期:一个恒运动周期56昼阳i 分4秒夜交替周期:一个太日=24时星年=365 6时时9 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1•昼夜交替地理意义2 •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 ° 26’ 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炸* --------------------------------- ------ ^23° 26’ N, 则地球处•, 卡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皆勿° 26’ 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
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等)、人力资源、技术条件、 政策环境等。
要点二
区域发展策略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区域合作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 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VS
可持续发展实践
推广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等。
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水体的性质
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洋水体的运动
海浪、潮汐、洋流等。这些运动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洋流可以调节全 球气候,影响渔场分布和海上航行等。
0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岩石圈的定义和范围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硬壳,包 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度约60-120 公里。
降水类型及分布规律
降水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
锋面系统
01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02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
地壳运动的影响因素
地壳运动受到地球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内力 包括地幔对流、板块运动等,外力包括地震、火 山等自然灾害。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动力,不 同的地壳运动形式会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类型和特点
地表形态的类型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昼夜交替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二)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三)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关于人教版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7张PPT)
图中字母代表的 圈层是?
12
四、知识梳理
13
随堂演练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2日22时21分,在南海海域 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公里,读图回答1-2题。
1. 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
A. 软流层 B. 地壳 C. 地核 D. 地幔
2. 岩石圈位于( )
A. A顶部 B. A的全部和B的顶部
C. B的全部 D. B的全部和C的顶部
14
随堂演练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3-4题。 3.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17千米 B.5千米 C.33千米 D.2900千米 4.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南极点 D.太平洋
15
随堂演练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 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 重大损失。据此完成5-6题。 5.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传播介质
固、液、气 固
物体运动方向
上下颠簸 左右晃动5
一、认识原理:地震波
小组讨论: ➢ 地震时,横波和纵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样的? ➢ 地面上的人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
6
二、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加快
33
固
2900
横波消失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液 固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波速发生了
外核
地核
内核
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的坚硬岩石)
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
6371
9
2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平运动高空风近地面的风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的形成水平运动成因垂直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地面冷热不均最终结果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局部环流能量来源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现象反气旋气旋因素因素现象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现象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策略影响气候分布规律成因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因素自然因素锋的形成锋面系统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气压状况水循环宇宙天体系统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转公转生物圈水圈大气圈自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公转五带四季意义意义周期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太阳活动现象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其它天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震波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差异性四季更替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海洋与陆地水平分异垂直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到内陆山地意义类型环节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种类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堆积侵蚀风化搬运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褶皱山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冲(洪)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动力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分布规律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运动的基本形式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解读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解读一、必修地理Ⅰ的结构分析:地理Ⅰ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五部分。
应该说本模块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地理Ⅰ”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Ⅱ”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Ⅲ”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也要从地理角度深入分析和理解。
所以,本模块有利于学习以上的选修模块。
二、必修地理Ⅰ的“课标”要点: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3、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大气运动,加深对人与大气环境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4、学会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说明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认识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必修一各章知识体系第一章的知识体系: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3、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4、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八大行星的相似性特殊:存在生命(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2)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适合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变化不大。
6、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个氢核在高温高压下核聚变一个氦核)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取之不尽、稳定、无污染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4)影响: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产生极光(两极地区);引起电离层的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正相关、负相关)9、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看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看顺时针)(2)周期:23时56分4秒(转动360º)一个恒星日(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º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例题:广州与上海的角速度相同,广州的线速度大于上海的线速度10、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一恒星年(3)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图(共18张PPT)
雨区 位置
锋前 较宽
锋后 为主 较窄
范围 宽广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连续性降水 晴,气 时间较长范 温升,
围较广 气压降
冬季大风寒 潮,春季沙 尘暴,夏季
暴雨
晴,气 温降, 气压升
阴雨连绵, “梅雨”
晴
内因
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外因
海上内循环
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 及
意义Hale Waihona Puke 地质 作用与 地貌
地理必修1知识结构
宇宙—地球在
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
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球
在
太阳系—地球
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宇
是普通行星
地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宙
中
地球—存在生
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宇宙环境
命的特殊行星
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条件
自转与公转的规律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轨道
自转 地轴 赤道
风蚀洼地、风蚀沟谷 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沙丘\沙漠 沙垄、黄土高原等
地理 环境 的整 体性 和地 域分 异
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各要素相互影响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或整体变化
地域分异 规律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非地带性 现象
垂直地带性
海陆分布 洋流影响 地形影响
气压 西风带与副 带风 高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至40 °之间大 冬季温和多雨
陆西岸
夏季炎热少雨
带交
替控 制
赤道低压与信 风带交替控制
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平运动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的形成水平运动成因垂直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地面冷热不均最终结果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局部环流能量来源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现象反气旋气旋 因素因素 现象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环流冷热不均引起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现全球气候变化 原策影气候分布 规成人类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锋的形锋面系统 锋的分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气压状水循环宇宙天体系统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转公转生物圈 水圈大气圈 自转中心 方向 周期速度公转五带四季 意义意义周期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太阳活动现象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其它天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震波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差异性 四季更替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更替 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昼夜长短、正午太昼夜长短、正午太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水平分异垂直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到内陆山地意义类型环节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 河流地貌内力作外力作种类 种类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风化搬运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交通运输的河流地貌的对聚落的山地的形火山断块褶皱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冲(洪)积平原河漫三角河谷大规模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动力 维持全球水量更新陆地淡水调节全球热塑造地表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 分布规律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运动的基本形式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海陆热力性质差水平运高空近地面的季风移七个气压带六个风东亚季南亚季大气的水平运环流的形水平运动成垂直运大气的受热过三圈环地转偏向地面冷热不最终结热力环季风环局部环能量来地面状大气环太阳辐相互联系的水现反气气因因现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大气环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常见天气系气现象 全球气候变原因 策略 影响气候分规律 成因人类影响气候因自然锋的形成 锋面系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宇宙天体系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公生物水大气自中方周速公五四意意周太阳活动影响地太阳对地球的影太阳为地球提供能太阳大气的圈层结太阳活动现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地球内部圈地球外部圈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黄赤交赤道平黄道平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地震圈层划分及其依大气的垂直分底层大气组成成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差异四季更回归恒星太阳五带划昼夜长短变正午太阳高度变昼夜更地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海洋与陆水平分垂直分赤道到两沿海到内山意类环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山河流地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结果岩浆活地壳运变质作堆积 侵蚀 风化搬运 岩浆变质沉积岩石圈物质循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侵蚀地冲(洪)积河漫滩 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水资源的合理利水循环的过动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成类分布规水资源及其分水资源与人类社合理利用水资运动的基本形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
第一章《行星地球》《行星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内容。
地球作为人类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探讨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运动状态对我们人类是最基本的,因此将《行星地球》是我们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
在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也涉及相关内容,简单认识和了解了地球和地球仪、地图的基础知识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而高中地理则是更加详细的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重点介绍地球的运动以及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这一章主要有四节内容和一个问题探究,第一节讲述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讲述太阳队地球的影响,第三节讲述地球的运动,第四节讲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探究的课题是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主要探讨的问题有六个: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2、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4、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5、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意义?6、地球具有怎么样的结构?从以上内容结构来看,第一章是严格遵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来组织和编排的,并且通过问题的形式将本章重难点问题呈现出来。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为以后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作用。
在《全日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料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活动建议是“选择一种形式(如一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个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本中没有涉及,对于高中地理学习者来说属于新增内容,而且跟我们实际生活距离较远,需要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
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多样化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三大问题,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三者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具体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图如下图2所示:2、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如知识结构图2所示,本节主要讲述三个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文字内容较少,以图示和文字注释为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所以这部分内容以了解为主,让学生了解并且可以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内容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具体缩小到太阳系,讲述地球所处的太阳系中的宇宙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地球在 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系—地球
是普通行星
地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宇宙环境 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条件
地球—存在生
命的特殊行星
自转与公转的规律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轨道 方向 地轴空 间指向 运动周期 运动 速度 关系
太阳日 地方时 区时
地方时的产生
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
太阳辐射的概念
太 阳 对 地 球 的 影 响 太阳辐射对 地球的影响
太阳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 太阳大气结构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 化的重要因素 人类生产生活的最 重要能量来源 光球---黑子 色球---耀斑
太阳活动对 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现象
对地球的 影响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大气圈
组成 垂直分层
生物圈
物质 形态 空间 分布 相互 联系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逆 辐 射
大气吸收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各层的特点
大气 气温垂直变化 分层 规律 原因
大气 运动 天气 现象 复杂 多变 晴朗 与人类 关系 天气复杂多 变与人类关 系密切 臭氧层保 护; 高空飞行 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 波
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单一 副热带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 气压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 高压带 之间内陆和西岸 带或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它是 温带海洋性气 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 风带 中纬西风带 终年温和湿润 重要的气候形成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候 陆西岸
影响气候 干扰电离层 产生磁暴、极光等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23º 26'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 度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 度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 纬度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形成
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 地 球
地球内部圈层 划分
依据
地壳
2个不连续面
地幔 地核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球外部圈层 水圈
上升
下沉
阴雨
台风 (夏秋)
冬季:干冷 晴朗 秋高气爽 干燥 夏季:伏旱
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状 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 对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锋 的 特 征 与 天气
类
暖
型
气团运动
锋面 坡度
雨区 位置
锋前 较宽 锋后 为主 较窄 范围 宽广
过境时 天 气 连续性降水 时间较长范 围较广 冬季大风寒 潮,春季沙 尘暴,夏季 暴雨 阴雨连绵, “梅雨”
自 地轴
赤道
转
太阳 黄道
公
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恒星日/太阳日
逆时针 空间指向不变 恒星年/回归年
角速度:除极点,15度/小时 角速度:平均1度/天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 线速度:平均30千米/秒 近/远日点与快慢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晨昏线
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 自转 地理 意义
分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褶皱
地壳运动 成因—板块运动
内力 作用
地质 作用 与 地貌
背斜 向斜 结果—形成地质构造 断层 地垒 地堑 岩浆岩、火山 岩浆活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地震:内力作用的 沟谷、瀑布、溶洞 侵蚀地貌 剧烈表现 黄土高原的沟壑 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
外力 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地中海气候
季 40º
干燥 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风 30º 环 流
10º
东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湿润 赤道低气压带
0º
• 单一气压带、风带形成降水单一的气候类型 •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 • 海陆分布将气压带风带分割为块状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
随高度 地面是 对流运 对流层 升高气 主要热 动显著 温降低 源 臭氧吸 水平运 随高度 平流 收紫外 动为主 升高气 层 温升高 线
高层 大气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大 气 运 动
大气水平运动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七个气压带
三圈环流
大气 环流 季风 环流
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过境后 天 气
晴,气 温升, 气压降 晴,气 温降, 气压升 晴
暖气团主动爬 锋 升,冷气团后 较小 退 锋 冷气团直线前 进,暖气团被 较大 迫抬升 移动缓慢 小
冷
准静止锋
内因
水循环 外因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及
意义
人类活动的影响
洋流分布及规律
夏
⑤
⑾
③ 太平洋 ① ⑿ ④
D
⑩ 大西洋
A
②
C
⑨
30 °N
冬
0° B ⑧
⒀ ⒁
南印度洋
⒂
⑥ ⑦
30 °S
洋流流向 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
北顺南逆 逆时针
西风漂流
洋流性质
东寒西暖 东暖西寒 寒流 暖流
北印度洋海区
夏顺冬逆
洋流部分重 点掌握分布 规律和A、B、 C、D四大渔 场的成因, 并将洋流与 航线结合起 来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气压 带风 带交 替控 制
西风带与副 高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至40 °之间 冬季温和多雨 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少雨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 全年高温 赤道低压与信 热带草原气候 风带交替控制 之间大陆西岸 干湿季节分明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 全年高温 热带季风气候 之间大陆东岸 旱雨季分明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冬夏海陆气压差异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 候 的 形 成
南亚季风
干燥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冰 原 气 候 苔 原气 候
90º
干燥 湿润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60º
湿润
盛行西风带
季风 环流
亚热带季风气 南北纬30°至40 °之间 冬季温和少雨 候 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
类型 低压 气压 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水平方向 天气 我国典型 垂直方向 特征 的天气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流 低四 入,北逆南顺 (气旋) 周高 高压 中心 由中心向四周流 高四 出,北顺南逆 (反气旋) 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