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图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生产的实践经验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并掌握 结合生它活们、的生作产用的。实践经验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并掌握它们的作用 2.绘制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掌握大气层的结构,理解各层的特点及与
人类的关系,促进地理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 3.结合人2.绘类制活大动气对垂大直气分中层二示氧意化图碳,的掌含握量大影气响层的的学结习构,,帮理助解学各生层建立正
前
后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高度 140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中间层 60
40
平流层 20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高 层 大 气
温度 (℃)
对流层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 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固体杂质, 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
上冷下热,对流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强;
水汽杂质多
大气垂直分层
平流层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
大气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主要特点
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解读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解读
一、必修地理Ⅰ的结构分析:地理Ⅰ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五部分。应该说本模块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地理Ⅰ”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Ⅱ” 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Ⅲ”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也要从地理角度深入分析和理解。所以,本模块有利于学习以上的选修模块。
二、必修地理Ⅰ的“课标”要点: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3、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大气运动,加深对人与大气环境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
4、学会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说明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认识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必修一各章知识体系
第一章的知识体系: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3、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太阳系八大行星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八大行星的相似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思维导图
专题
【例题】 下图为“某处地层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 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丙侵入岩脉应为(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专题
专题一 专题二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
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
⑨
⑩
专题
【例题】 下图是四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专题
(1)与图中四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 )
A.①—开普敦 B.②—伦敦
C.③—北京 D.④—悉尼
(2)四地区中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第(1)题,掌握基本的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专题
7.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此类图是在1月和7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 线图中标注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判读时要根据等值线的判读 方法,读出某地的气温、降水量,从而判断气候类型。如⑦图中甲 地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人教版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框架ppt课件
3、自转、公转、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 更线、地转偏向、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 度、四季
4、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岩石圈
.
7
④典型地理事物
1、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太阳及太阳系成员 2、地球内、外部各圈层
.
8
⑤典型地理现象
1、八大行星运动、流行、陨星 2、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3、昼夜更替、时差 4、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5、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
.
3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转偏向
.
地 理 意 义
4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
5
②基本规律与原理
1、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5、地球圈层结构特征
.
6
③核心地理概念(准地理概念)
1、天体、天体系统、太阳系、恒星、行星
太阳能量
来源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为地球提供能量 直接提供能量:光热资源,影响地球环境的形成 和变化
间接提供能量:化石燃料,影响人们生产、生活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光球、色球、日冕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黑子、耀斑 对通信、交通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单元知识
框架
篇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结构图
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宇宙基本天体:星云和恒星,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天体天体系统:分为总星系、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四个层次地球在宇宙中地月系总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中心天体:太阳,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以上。
太阳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稳定太阳光照小行星带:火星轨道、木星轨道之间外安全星际环境
原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内液态水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大气炽热气体球,主要成分氢和氦,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太阳基以电磁波形式释放太阳辐射,22亿分之一到达地球本情况太阳辐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第太阳辐射影响
一影响②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活动提供能量,章影响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太阳对地太阳大气层外部结构:自内而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宇球的影响活动基黑子光球层;并不黑;常有,但大小和多少变化周期约11年;
宙大小和多少变化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中耀斑:色球层;不常有,爆发周期约11年;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的地影响影响电离层:耀斑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球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角速度:两极点为0,其余地表为15度/小时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
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月初公转至近日点地球运动公转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月初公转至远日点速度角速度:约1度/天
线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_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7张PPT)
。
(5)说出E和F
的主要不同点。
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圈的 位置关系
【例1】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岩石圈
大 生地
气 物
圈 壳
水
地
地 幔
圈
水
圈
壳 圈
幔 地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
题。(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
A
,B
wk.baidu.com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
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
A
,B
。从而发
现了D
不连续面。
(4)C面以上
为
,
C面和D面之间
为
,D面
以下为
在图中用字母 D 表示。 (5 )C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铁类、镁,的硅酸盐
G层的物质成分以 铁镍
为主。
(6)莫霍界面是字母_BC 表示的
两层之间的界面,
古登堡 面是 FG 字母表示
的两层之间的界面。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 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书不仅是 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 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 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 吃者长疾瘤。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 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若不抽出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因素
因素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常见天气系统气候
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
策略
影响
气候分布
规律
成因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因素
锋的形成
锋面系统
锋的分类
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
宇
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水圈
大气圈
自转中心
方向周期
速度公转
五带
四季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第1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思维导图)
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地表地貌
溶沟
洼地
石山: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地下地貌
水平溶洞
洞内化学堆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
分布区:桂、黔、滇等
河流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河谷的发育过程(发育位置、地貌形态)
河流上游:V形河谷
河流中游:连续河湾、U形河谷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河口区:三角洲
风沙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风蚀地貌
风蚀柱
风湿蘑菇
雅丹
风积地貌沙丘
分布区
海岸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岸堆积地貌
砾滩
沙滩
泥滩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国家的居民分布
- 定义:国家居民分布是指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居民分布情况。
- 影响因素:
1. 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会影响人口聚居和分散的
情况。
2. 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区域居民
的分布情况。
3.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规划等也会对居民的分布产生影响。
- 居民分布类型:
1. 集中分布:特定区域或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如经济发达地区。
2. 分散分布:人口分散在广泛的地域内,如农业人口的分布。
3.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较稀少。
- 中国的居民分布:
1. 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华东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2. 分散分布: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
3. 印度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也有人口密集的地区。
- 地理意义:
1. 合理规划:了解居民分布可以指导国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人口调控。
2. 经济发展:合理分布人口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 灾害防控:了解人口分布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灾害防控策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 定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 影响因素:
1.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投资等也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
- 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
1. 区域GDP差距: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东部地区相对较发达。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1 -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7 - 第一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7 -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4 -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下面三幅图中的箭头指向)。
A B C
4.自转周期
名称1日长度参照物
恒星日23时56分4秒遥远的恒星
太阳日24时太阳
5.自转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每时。
(2)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微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和地图(共67张PPT)
4、经度的变化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180o
(西经)
越往东度数越小
本
(东经)
初
子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投影图 (一)侧视图
1、经线为弧线
2、纬线为直线
3、看到的是半个 地 球,两条经线 相差 30度 4、南北回归线
某船上有一人面对北方,看北极星出现在 地平线上,此时他的右边是西半球,左边 是东半球,这时该船的地理坐标是
A西经200、纬度00
B经度1800 纬度00
C1600E 纬度00
D经度1800 900N
在下面的经纬网图中,既位于南半 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有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700 1700
篇 是 您 所 需 要的,希 望您阅 读愉快 ! 篇一:
前 段 时 间 拜 读了美 国作家 斯宾塞 ·约翰逊 著的书 《谁动 了我的 奶酪》 深有感 触,一 则 看 似 简 单 的寓言 故事,提 示你在 今天变 更时代 笑对变 化取得 成功的 方法,也 提示
人 们 在 当 今 飞速发 展的社 会应保 持怎样 的一种 心态。
1、经线为弧线
2、纬线为直线
3、看到的是半个 地 球,两条经线 相差 30度 4、南北回归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 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水平运动
高空风 近地面的风
季风移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成因
垂直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面冷热不均
最终结果
热力环流
季风环流
局部环流
能量来源
地面状况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相互联系的水体
现象
反气旋
气旋 因素
因素 现象
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
常见天气系统
气候
现
全球气候变化 原
策
影
气候分布 规
成
人类
影响气候因素 自然
锋的形
锋面系统 锋的分
高低气压系统 气流环气压状
水循环
宇宙
天体系统
大气运动
太阳
地球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生物圈 水圈
大气圈 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
五带
四季 意义
意义
周期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
太阳活动现象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震波
圈层划分及其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 底层大气组成成分 能量来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
差异性 四季更替
回归年 恒星日 太阳日
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更替 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
昼夜长短、正午太昼夜长短、正午太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海洋与陆地
水平分异
垂直分异
赤道到两极
沿海到内陆
山地
意义
类型
环节
地标形态的塑造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山地 河流地貌
内力作
外力作
种类 种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堆积 侵蚀
风化
搬运
岩浆岩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
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 40º
干燥 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风 30º 环 流
10º
东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湿润 赤道低气压带
0º
• 单一气压带、风带形成降水单一的气候类型 •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 • 海陆分布将气压带风带分割为块状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
影响气候 干扰电离层 产生磁暴、极光等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23º 26'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 度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 度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 纬度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形成
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 地 球
地球内部圈层 划分
依据
地壳
2个不连续面
地幔 地核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球外部圈层 水圈
过境后 天 气
晴,气 温升, 气压降 晴,气 温降, 气压升 晴
暖气团主动爬 锋 升,冷气团后 较小 退 锋 冷气团直线前 进,暖气团被 较大 迫抬升 移动缓慢 小
冷
准静止锋
内因
水循环 外因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及
意义
人类活动的影响
洋流分布及规律
夏
⑤
⑾
③ 太平洋ຫໍສະໝຸດ Baidu① ⑿ ④
D
⑩ 大西洋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气压 带风 带交 替控 制
西风带与副 高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至40 °之间 冬季温和多雨 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少雨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 全年高温 赤道低压与信 热带草原气候 风带交替控制 之间大陆西岸 干湿季节分明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 全年高温 热带季风气候 之间大陆东岸 旱雨季分明
太阳日 地方时 区时
地方时的产生
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
太阳辐射的概念
太 阳 对 地 球 的 影 响 太阳辐射对 地球的影响
太阳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 太阳大气结构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 化的重要因素 人类生产生活的最 重要能量来源 光球---黑子 色球---耀斑
太阳活动对 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现象
对地球的 影响
地理必修1知识结构
宇宙—地球在 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系—地球
是普通行星
地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宇宙环境 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条件
地球—存在生
命的特殊行星
自转与公转的规律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轨道 方向 地轴空 间指向 运动周期 运动 速度 关系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冬夏海陆气压差异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 候 的 形 成
南亚季风
干燥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冰 原 气 候 苔 原气 候
90º
干燥 湿润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60º
湿润
盛行西风带
随高度 地面是 对流运 对流层 升高气 主要热 动显著 温降低 源 臭氧吸 水平运 随高度 平流 收紫外 动为主 升高气 层 温升高 线
高层 大气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大 气 运 动
大气水平运动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七个气压带
三圈环流
大气 环流 季风 环流
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单一 副热带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 气压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 高压带 之间内陆和西岸 带或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它是 温带海洋性气 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 风带 中纬西风带 终年温和湿润 重要的气候形成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候 陆西岸
上升
下沉
阴雨
台风 (夏秋)
冬季:干冷 晴朗 秋高气爽 干燥 夏季:伏旱
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状 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 对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锋 的 特 征 与 天气
类
暖
型
气团运动
锋面 坡度
雨区 位置
锋前 较宽 锋后 为主 较窄 范围 宽广
过境时 天 气 连续性降水 时间较长范 围较广 冬季大风寒 潮,春季沙 尘暴,夏季 暴雨 阴雨连绵, “梅雨”
季风 环流
亚热带季风气 南北纬30°至40 °之间 冬季温和少雨 候 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
类型 低压 气压 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水平方向 天气 我国典型 垂直方向 特征 的天气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流 低四 入,北逆南顺 (气旋) 周高 高压 中心 由中心向四周流 高四 出,北顺南逆 (反气旋) 周低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大气圈
组成 垂直分层
生物圈
物质 形态 空间 分布 相互 联系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逆 辐 射
大气吸收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各层的特点
大气 气温垂直变化 分层 规律 原因
大气 运动 天气 现象 复杂 多变 晴朗 与人类 关系 天气复杂多 变与人类关 系密切 臭氧层保 护; 高空飞行 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 波
分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褶皱
地壳运动 成因—板块运动
内力 作用
地质 作用 与 地貌
背斜 向斜 结果—形成地质构造 断层 地垒 地堑 岩浆岩、火山 岩浆活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地震:内力作用的 沟谷、瀑布、溶洞 侵蚀地貌 剧烈表现 黄土高原的沟壑 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
外力 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自 地轴
赤道
转
太阳 黄道
公
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恒星日/太阳日
逆时针 空间指向不变 恒星年/回归年
角速度:除极点,15度/小时 角速度:平均1度/天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 线速度:平均30千米/秒 近/远日点与快慢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晨昏线
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 自转 地理 意义
A
②
C
⑨
30 °N
冬
0° B ⑧
⒀ ⒁
南印度洋
⒂
⑥ ⑦
30 °S
洋流流向 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
北顺南逆 逆时针
西风漂流
洋流性质
东寒西暖 东暖西寒 寒流 暖流
北印度洋海区
夏顺冬逆
洋流部分重 点掌握分布 规律和A、B、 C、D四大渔 场的成因, 并将洋流与 航线结合起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