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的一般规定
【精品岩土工程知识】 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的一般规定
【精品岩土工程知识】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的一般规定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的一般规定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基坑等级、精度要求、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
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2 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3 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正常使用;4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2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 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 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3 固定观测人员;4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基坑工程监测方法外,亦可采用能达到本规范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基坑工程安全检查与监测一般规定
基坑工程安全检查与监测一般规定基坑工程安全检查与监测一般规定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解答。
1、基坑工程施工应对原材料质量、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参数等进行检查。
2、基坑土方开挖前,应复核设计条件,对已经施工的围护结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3、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个工序施工结束后,应对该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施工工序。
4、施工现场平面、竖向布置应与支护设计要求一致,布置的变更应经设计认可。
5、基坑施工过程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的规定进行专业监测外,施工方应同时编制包括下列内容的施工监测方案并实施:(1)工程概况。
(2)监测依据和项目。
(3)监测人员配备。
(4)监测方法、精度和主要仪器设备。
(5)测点布置与保护。
(6)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
(7)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8)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
6、应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分析评估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形敏感度,宜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出的各个施工阶段变形设计值和报警值,需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对周边敏感的建筑物及管线设施采取加固措施。
7、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监测和施工监测结果,及时分析评估基坑的安全状况,对可能危及基坑安全的质量问题,应采取补救措施。
8、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对监测点应有专人负责保护,监测过程应有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
9、当遇到连续降雨等不利天气状况时,监测工作不得中断。
并应同时采取措施确保监测工作的安全。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pdf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pdf一、基本规定(一)下列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1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基坑。
2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的下列基坑:1)土土质基坑;2)极极软岩基坑、破碎的软岩基坑、极破碎的岩体基坑;3)上部为土体,下部为极软岩、破碎的软岩、极破碎的岩体构成的土岩组合基坑。
3开挖深度小于5m但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二)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对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值等做出规定。
(三)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方、设计方等认可,必要时还应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四)监测工作步骤宜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踏勘,收集资料;2制定监测方案;3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布设与验收,仪器设备校验和元器件标定;4实施现场监测;5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6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7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五)监测方案编制前,委托方应提供下列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基坑支护设计文件;3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4周边环境各监测对象的相关资料;5其他所需资料。
(六)监测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阶段应包括下列主要工作:1了解建设方和相关单位对监测的要求;2收集并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水文气象、周边环境、设计、施工等资料;3了解相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情况;4通过现场踏勘,复核相关资料与现场状况的关系,确定拟监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七)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3监测目的;4编制依据;5监测范围、对象及项目;6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的布设要求及测点布置图;7监测方法和精度等级;8监测人员配备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9监测期和监测频率;10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11监测预警、异常及危险情况下的监测措施;12质量管理、监测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基坑监测规定
基坑监测操作规定1、总则1.1 为了统一基坑监测技术规格、监测方法、监测参数,以确保基坑监测资料的成果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各种基坑的监测工作,亦可作为此类基坑监测技术操作方案制定、现场监测质量监督及成果检查验收的依据。
1.3 基坑监测工作应以基坑监测方案为依据,监测人员应按方案指定的方法和设备完成测试工作。
1.4 基坑监测时,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基坑监测操作流程2.1 基坑监测前期工作指监测人员在接到任务书及监测方案至进场监测这一阶段的工作。
包括现场踏勘、对拟投入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及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的仪器、设备、监测材料等。
2.2 现场监测工作指在现场监测中所进行的一切工作。
包括:监测元件的埋设安装、测试、仪器的检查、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等工作。
3、土压力量测3.1 一般规定土压力量测主要是指量测作用在挡土墙即围护墙体上的侧向土应力。
3.2 设备和仪器土压力量测主要的元件为土压力盒,采集数据的设备为数字式频率仪。
3.3 埋设与安装土压力量测前,应选择合适的土压力盒。
土压力盒的传感器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要求,其上限可取最大设计力的1.2倍;分辨率不大于0.2%(F.S),精度为±0.5%(F.S);稳定性强、坚固耐用、防水性能好,并具有抗震和抗冲击性能;匹配误差较小。
在现场量测中,接受多采用袖珍式数字频率接收仪,使用携带方便,量测简便快捷。
3.3.1 土压力量测点布置监测点的布置首先应该考虑监测目的和要求。
把测点布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断面和土层上。
3.3.2 土压力盒的现场埋设和安装土压力盒埋设于压力变化的部位即压力曲线变化处,用于监测界面土压力。
土压力盒水平埋设间距原则上为盒体间距的3倍以上(≥0.6m),垂直间距于水平间距相同,土压力盒的受压面须面对量测的土体;埋设时,承受土压力盒的土面须严格整平,回填的土料应与周围的土料相同(去除石料)用人工分层夯实,土压力盒及其电缆上压实的填土超过1m以上,方可用重型碾压机施工。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应测
宜测
形
水平位移
宜测
可测
可测
裂缝
应测
应测
应测
周围地下管线变形
应测
应测
应测
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执行。
4.2.2 当基坑周围有地铁、隧道或其它对位移(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及设施时,
具体监测项目应与有关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 视 检 查
7. 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8. 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9. 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4 监测项目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1 支护结构; 2 相关的自然环境; 3 施工工况; 4 地下水状况; 5 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6 周围建(构)筑物; 7 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 8 周围重要的道路; 9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抓住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形成有效的、完整 的监测系统。监测项目尚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工况相配套。
5.2 基 坑 及 支 护 结 构
5.2.1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 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3 个。监测点宜设置 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5.2.2 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 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3 个。监测点宜 设置在冠梁上。 5.2.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 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 1 个监测孔。 当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设置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入土深 度;设置在土体内的测斜管应保证有足够的入土深度,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5.2.4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 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 1 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 测点间距宜为 3~5m。 5.2.5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 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 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 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 1/3 部位; 4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5.2.6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 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 10%,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 20%, 且不应少于 5 根。 5.2.7 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 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 1~3%,并不 应少于 3 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 近位置。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建筑基坑监测规范一、目的和依据基坑监测是为了保证建筑基坑施工的安全可靠,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灾害。
本规范的编制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和规范。
二、基坑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建筑基坑监测主要包括土壤位移、地下水位、基坑周边建筑物变位等指标的监测。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测法、无线传感网络监测法、遥感监测法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项目部负责人,供其做出相应的措施。
三、基坑监测的要求1.基坑监测应在开挖前、开挖过程中和开挖结束后进行,全程覆盖基坑施工的各个阶段。
2.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3.监测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其准确可靠地获取监测数据。
4.监测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及时采集、实时传输和清晰显示,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5.监测结果应及时整理、分析和评估,形成监测报告,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反馈,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基坑监测的安全措施1.监测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监测设备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保护,防止损坏和人身伤害的发生。
3.监测过程中应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4.监测设备应与其他设备和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相配合,避免相互干扰和危险。
五、基坑监测的记录和报告监测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和操作情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监测报告应清晰、详细地记录监测结果和分析评估结果,并附上相关的监测数据和图片。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并留存备查。
六、基坑监测的质量控制基坑监测应根据建筑施工的安全要求进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设备和方法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应经过严格的验证和检测。
监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七、基坑监测的责任分工基坑监测工作由项目部负责人牵头,具体监测工作由监测人员负责。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3篇)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为确保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以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
下面是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的详细内容。
一、监测方案制定规定1.监测方案应根据基坑的深度、周围环境、土层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2.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的目标和要求、监测设备和方法、监测频次和时间安排等内容。
3.监测方案的制定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负责,需要明确监测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4.监测方案还应与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相配合,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二、基坑监测设备规定1.基坑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具有相应的监测能力和精度。
2.监测设备应经过校准和试验,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测量。
3.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合理,能够满足监测的要求。
4.监测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基坑监测方法规定1.基坑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可以采用物理测量、遥感监测、激光测距、地面变形观测等方法。
2.监测方法的选择应经过专业评估和确定,确保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3.监测方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基坑监测频次规定1.基坑监测的频次应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进行确定。
2.在基坑开挖施工开始前,应进行一次基础测点的基础测量,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
3.基坑监测的频次一般为每天或每周1次,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五、基坑监测报告规定1.基坑监测报告应及时编制和提交,报告内容应清晰明确,数据准确可靠。
2.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3.监测报告应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审阅和签字确认,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六、安全措施规定1.基坑监测施工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措施进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防止人员误入施工区域。
基坑监测设计要求
本工程的基坑监测等级按二级考虑,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检测一、依据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基坑周边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环境条件及使用状况;5、行政主管部门对管线及构筑物的具体要求。
二、基坑及周围环境的监测、测试内容1、沿基坑周边共设置42个垂直、水平位移观测点;2、深层水平位移观测:共布置17根测斜管,深10.0m;3、在坑外布置17个水位观测点,深10.0m;4、在四周的道路上共布置34个沉降观测点;5、对基坑周边进行必要的巡逻。
三、监测频率基坑的监测周期为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
1、基坑开挖施工前进行第一次监测,观测值作为初始值。
2、基坑开挖前期每隔1~2天监测一次,如发现异常现象需加强监测。
3、基坑挖深超过5.0m时每隔1天监测一次,如发现异常现象需每天监测一次。
4、基坑开挖接近开挖面标高及开挖至设计标高一周后,每天监测一次,如发现异常现象需加强监测,甚至24小时连续监测。
5、基础底板施工期间,每隔1一天监测一次,如发现异常现象需每天监测一次。
6、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后,每隔2~3天监测一次,如发现异常现象需加强监测。
当监测数据超过报警值时,需及时调整监测时间间隔,加强监测频率,甚至跟踪监测。
四、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1、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点的搞高程误差≦±0.5mm。
2、水平位移观测测量等级一等,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
3、深层位移监测精度为0.25/m。
4、测量精度上应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要求。
五、监测报警限(见附表2)六、其他要求1、监测位置结合现场条件布置合理。
2、所有测试点、测试设备需加强保护,以防破坏。
3、监测单位应进行现场巡逻工作并做好记录。
4、测试单位需及时向设计人员通报测试结果并提供最终测试成果报告。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一、监测范围和监测点布设:深基坑工程监测应涵盖整个基坑施工区域,包括基坑的边界、支护结构、地下室和邻近地表等。
监测点布设应有代表性,覆盖主要土层、建筑物周边等重点区域。
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变形、沉降、裂缝等。
二、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指标等。
监测时间应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支护、地下室施工、施工结束等各个阶段。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物理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数值模拟等。
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监测频率可以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监测指标应包括工程变形变化、土体沉降、水平位移、裂缝变化等。
三、监测仪器设备选择:监测仪器设备应根据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的要求进行选择。
常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测斜仪、支撑内力测试仪、GIS导线测量系统等。
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并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四、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
监测数据应与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测数据应进行分析,包括数据趋势分析、变形趋势预测、模型校正等。
五、监测报告编写:监测工作结束后,应编写监测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监测工作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清晰明确,结论准确可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综上所述,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包括监测范围和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案设计、监测仪器设备选择、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监测报告编写。
通过合理的监测要求,可以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基坑监测技术标准
基坑监测技术标准一、监测目的与内容1.1 监测目的基坑监测技术主要用于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位移、变形等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其主要目的包括:1. 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2. 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位移等的变化情况,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对基坑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2 监测内容基坑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
2. 地下水位监测。
3. 支撑轴力监测。
4. 桩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5. 桩墙水平位移监测。
6. 桩墙侧向变形监测。
7. 土压力监测。
8. 孔隙水压力监测。
9.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0. 周围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
二、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2.1 监测方法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如大地测量法、仪器测量法、声波测量法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保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2.2 精度要求对于地表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项目,其观测精度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于其他项目,其精度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相应规定。
三、监测频率与持续时间3.1 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监测频率。
例如,在基坑开挖初期,可每隔2-3天进行一次监测;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可适当增加监测频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持续时间基坑监测应持续到基坑回填完毕后至少一个月。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测的项目,如深层土体位移监测等,应适当延长监测时间,直至观测数据稳定为止。
四、监测点布设与保护要求4.1 监测点布设根据设计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应合理布设监测点。
例如,在基坑边缘每隔20-30米应设置一个地表沉降观测点;在支撑轴力较大或地质条件较差的位置应设置轴力监测点等。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4.2 保护要求对于已设置的监测点,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防止人为破坏或自然因素影响。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范文(4篇)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是指在基坑开挖、支护及回填过程中,对基坑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一系列工作。
第三条基坑监测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遵循安全、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基坑监测施工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第五条基坑监测施工的各项工作应与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相衔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施工准备第六条基坑监测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相关部门审查批准。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可靠。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确保施工期间安全可控。
第三章施工过程第十条基坑开挖前,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既有建筑进行勘测,确定影响和受影响的范围,并编制《基坑周边建筑物保护措施方案》。
第十一条基坑开挖施工前,应按照基坑设计要求确定开挖顺序和施工方法,在开挖过程中进行监测和控制。
第十二条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等施工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第十三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土壤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基坑回填前,应进行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第十五条基坑回填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回填土的质量和稳定性,并进行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第十六条基坑监测施工结束后,应清理施工现场,整理监测数据,并编制监测报告。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监督检查机构应对基坑监测施工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机构应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测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确保监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基坑支护监测规范
基坑支护监测规范篇一: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附件1基坑支护监测要求与要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文件(以下简称设计文件)中有关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等的相关规定。
一、监测平面布置图设计文件中应有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在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中应标明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基坑周边道路、地铁、地上管线、地下管线、建筑物、构筑物、江河、水渠等)的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置和监测点数量。
二、监测项目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应包含如下相应的监测项目:(一)一级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沉降、支撑立柱沉降、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倾斜与裂缝、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支撑轴力、锚杆或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等。
(二)二级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与裂缝、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支撑轴力、锚杆或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等。
(三)三级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基坑周边道路沉降、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等。
三、监测技术要点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基准点布置、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监测时限、控制值和监测报警值等,应满足如下要点:(一)各类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可靠设置,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二)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且基坑各边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外侧的土层表面或柔性地面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结构墙或柱基上,邻近基坑一侧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5m;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 且每条道路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
基坑监测规范
基坑监测规范1. 引言基坑工程是指为建造地下建筑物或者降低地面标高而在地表进行的挖土工程。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
基坑监测是指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墙体变形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基坑监测的要求和方法,以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2. 监测指标基坑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指标:2.1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面表面的沉降情况。
地面沉降的监测通常使用水准测量方法,通过在监测点上设置水准仪,测量地面标高的变化。
2.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水平高度。
地下水位的监测通常使用水位计进行,通过在监测点上设置水位计,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
2.3 墙体变形墙体变形是指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墙体的变形情况。
墙体变形的监测通常使用测斜仪进行,通过在监测点上设置测斜仪,测量墙体的变形情况。
3. 监测设备基坑监测需要使用一系列专用设备进行测量和记录。
常见的监测设备包括:•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标高的变化。
•水位计:用于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
•测斜仪:用于测量墙体的变形情况。
监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监测指标和工程要求进行。
4. 监测方法基坑监测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4.1 监测点设置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和敏感区域。
4.2 设备安装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并进行正确的安装。
设备安装应遵循操作规范,确保准确测量。
4.3 监测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时间、监测点位置、测量数值等信息。
4.4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监测结果,判断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5 监测报告编写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建议等内容。
深基坑工程监测
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
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表5-1。
监测频率
表5-1明挖法基坑工程监测频率表
基坑设计深度( m) 施工工况 ≤5 ≤5 基坑 开挖 深度 (m) 5~10 10~15 15~20 >20
注: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 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五、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一、基本规定
2017年8月8日
一、基本规定 一、基本规定 二、监测范围及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布置 四、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五、监测频率 六、监测预警 七、监测信息反馈
一、基本规定
一、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1、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是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实施范围的界定。 2、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 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工 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 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
设一测点,与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宜处于同一断面。当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设置
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入土深度;设置在土体内的测斜管应保证有足 够的入土深度,保证管端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
1. 监测范围:基坑监测施工应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地下水的排除、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等。
2.监测点的设置:根据基坑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设置足够数量的监测点,以覆盖整个基坑的监测区域。
3.监测参数:监测参数通常包括基坑变形、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等。
监测设备应能准确测量这些参数,并能记录数据。
4.监测频率:基坑监测应在不同施工阶段进行,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初次开挖时监测频率较高,后续阶段可以适度减少。
5.监测记录和分析: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保存,并进行分析。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6.监测报告:监测施工结束后,应编制监测报告,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7.施工安全:在进行基坑监测施工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并非固定不变的,具体的监测要求和规定可能会随着项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此外,还需要参考当地的建筑法规和规范,确保基坑监测施工符合相关法律要求。
第 1 页共 1 页。
基坑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基坑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
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2)坡顶垂直位移观测: 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及水准标尺。
采用闭合准路线测量,即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如A)起,沿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基坑周边观测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水准点(A),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如右图所示,其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n闭合差≤±0.3mm( n为测站点)。
3)坡顶水平位移:采用苏州一光RTS632HL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2.0mm。
4)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
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于10mm。
5)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钻孔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管顶水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采用北京航天CX-06A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
测度方法需注意:a)测斜管口应固定。
并做好水平位移测点的标记,每次测斜前,先用测量方法测读管口水平位移,以这个读数作为测斜的基准读数;b)每次测读前,应将测斜传感器放在管底停置几分钟,使得传感器的温度与管内的水温一致。
最下面一点的位置应是从管口向下n倍传感器滑轮中心距;c)从下而上,每提一个滑轮中心距就读一次数,直到管口。
每个深度的读数同时记录X、Y互相垂直的二个方向的读数;d)将传感器探头旋转180度,重复3步操作,完成一个测回。
可以进行多个测回读数,检查多次重复读数的误差,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测斜仪工作原理示意图2观测要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1)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使用的观测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标定。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内容摘要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如何。
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
应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如下:一、监测点布置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
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
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
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
(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监测点;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c、不同结构的分界处;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f、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模版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模版一、概述基坑监测施工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的施工活动。
基坑是建筑施工中开挖的深基础结构,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整个建筑工程至关重要。
基坑监测施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监测基坑工程的变化和变形情况,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监测设备和仪器1. 基坑监测施工需要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a. 地下水位监测:使用水位计、水位传感器等仪器,对基坑中的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b. 基坑变形监测:使用测斜仪、水准仪等仪器,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c. 地下管线监测:使用管线探测仪、电磁法检测仪等仪器,对地下管线进行实时监测。
d. 基坑应力监测:使用应力计、应变计等仪器,对基坑内部的应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三、监测方案1. 在进行基坑监测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设置、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等内容。
2. 监测点设置应覆盖基坑的各个重要部位和关键节点,以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监测频率应根据基坑的变化情况和施工进度确定,一般应进行定期监测,并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实时监测。
4. 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实地测量、遥感技术、无人机测绘等。
四、施工管理1. 基坑监测施工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并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操作和记录。
2.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基坑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土方坍塌、地下水渗漏等不良影响。
五、安全措施1. 基坑监测施工前应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并确保基坑周边的交通安全。
3.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监测报告1. 每次监测完成后,应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等内容,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6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6.1 一般规定6.1.1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监控要求、现场条件、当地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仪器监测可采用现场人工监测或自动化实时监测。
6.1.2 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工作基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准点应选择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不受扰动的位置,基准点应稳定可靠;2 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宜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3 工作基点应与基准点进行组网和联测。
6.1.3 监测仪器、设备和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 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3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
6.1.4 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2 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3 固定观测人员;4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6.1.5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6.1.6 基坑周边环境中的地铁、隧道等被保护对象的监测方法和监测精度尚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
6.1.7 除使用本标准规定的监测方法外,亦可采用能达到本标准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
6.2 水平位移监测6.2.1 水平位移监测包括围护墙(边坡)顶部、周边建筑、周边管线的水平位移观测。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活动觇牌法、视准线测小角法、激光准直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极坐标法、交会法、自由设站法等。
6.2.2 水平位移监测网宜进行一次布网,并宜采用假定坐标系统或建筑坐标系统。
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基准线、单导线、导线网、边角网等形式。
6.2.3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平位移基准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基准点标志的型式和埋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的有关规定;2 采用视准线活动觇牌法和视准线小角法进行位移观测,当不便设置基准点时,可选择设置在稳定位置的方向标志作为方向基准,采用基准线控制时,每条基准线应在稳定区域设置检核基准点;3 工作基点宜设置为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当采用光学对中装置时,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4 水平位移基准点的测量宜采用全站仪边角测量,水平位移工作基点的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边角测量、边角后方交会等方法;5 每次水平位移观测前应对相邻控制点(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的一般规定
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的一般规定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基坑等级、精度要求、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
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 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
3 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正常使用;
4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2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
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 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3 固定观测人员;
4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基坑工程监测方法外,亦可采用能达到本规范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