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合集下载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基坑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地面沉降、墙体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应力等进行监测的一项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基坑监测技术规范的一般要求:1. 监测设备和方法(1)地面沉降监测可以使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监测表中。

(2)基坑墙体变形监测可以使用测斜仪或应变片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墙体上,并应包括不同深度和位置的监测点。

(3)地下水位监测可以使用水位计或压力变送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的不同位置,并应包括近地表和深层的监测点。

(4)土体应力监测可以使用应力计或应力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的不同位置,并应包括不同深度的监测点。

2. 监测频率和数据处理(1)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风险等级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每天进行一次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2)监测数据的处理应根据监测方法和标准进行,包括数据的检查、筛选、校正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监测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工程施工方和监理单位。

3. 监测预警和控制措施(1)监测数据应与预警值进行比较,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停工、加固、加固和支护等。

(2)监测预警结果应及时通知工程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并按照预警措施的要求进行处理和调整。

(3)监测预警结果应根据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共享和交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工程施工环境的安全风险和不良影响。

4. 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总结(1)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和总结,包括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对监测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等。

(2)对工程施工和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经验教训,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规范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规范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要求规范标准实用1总则1.0.1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

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1.0.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建筑基坑building XXX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地下建(构)筑物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0.2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 XXX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0.3修建基坑工程监测XXX在建筑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2.0.4围护墙retaining structure 蒙受坑侧水、土压力及一定规模本空中荷载的壁状结构。

2.0.5支撑bracing由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用以蒙受围护墙所传递的荷载而设置的基坑内支承构件。

2.0.6锚杆anchor bar一端与挡土墙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或岩层中的蒙受挡土墙水、土压力的受拉杆件。

beam设置在围护墙顶部的连梁。

2.0.8监测点monitoring point案牍大全标准实用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工具上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观察点。

2.0.9监测频率frequency of monitoring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0.10监测报警值alarming XXX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对监测对象变化所设定的监控值。

深基坑监测规范

深基坑监测规范

深基坑监测规范深基坑监测规范基坑设计文件应明确基坑支护监测的要求,包括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观测精度、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等。

基坑监测单位必须制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测点布置、观测方法、监测项目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等。

具体监测内容和观测项目、频率、数量、方法等详见附表3-1、3-2.当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监测值变化过大或速率加快,未按设计工况施工,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渗漏,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支护结构出现开裂,邻近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基坑底部、坡体或围护结构出现管涌、流沙现象时,应加强观测,加大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设计、质量监督等部门报告监测成果。

出现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监测方案确定的报警情况,监测项目实测值达到设计监控报警值,基坑支护结构或后面土体的最大位移大于附表3-3的规定,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3mm/d,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中有个别构件出现应力剧增、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迹象,已有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已大于现行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或建筑物的倾斜速率已连续三天大于0.0001H/d,已有建筑物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3mm的变形裂缝,或其附近地面出现15mm的裂缝,且上述裂缝尚可能发展,基坑底部或周围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流砂、管涌等)时,应及时报警;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停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应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对变形和内力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根据设计和监测方案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期相应的工况、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监测值的变化分析及发展预测。

监测工作完成后,监测单位应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包括工程概况、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布置图、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监测结果评价。

基坑监测规范

基坑监测规范

基坑监测规范基坑监测规范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进行监测的一系列操作和规范。

基坑监测主要是为了确保基坑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基坑监测的一些规范:一、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般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测斜仪、挠度计、应变计、位移计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并进行校正,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二、监测方法的选择基坑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现场观测法、无损检测法、地面监测法等。

在选择监测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条件、监测要求和成本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监测方法。

三、监测时间的确定监测的时间应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测目的来确定。

在基坑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都需要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监测数据的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应根据监测结果和规定的标准进行,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和保存。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和报告,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五、监测结果的评价与分析监测结果的评价与分析应根据监测数据和标准进行,对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六、监测记录的保存监测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到每一个监测点,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数据和监测人员等信息。

监测记录应保存,并依据需要归档,以备后续的查阅和分析。

七、监测报告的编制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和评价、监测数据和分析、监测建议和措施等内容。

监测报告应由专业人员编制,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提交。

八、监测人员的要求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监测设备和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评价监测结果。

监测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

九、监测安全的保障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监测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监测设备应经过严格的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十、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结果应及时应用于基坑施工的决策和调整,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措施。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规范基坑监测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监测基坑内土体的变位、沉降以及基坑周边的变形等情况,为施工方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为了准确有效地进行基坑监测工作,制定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基坑监测技术规范的范文,供参考。

一、监测点布设1. 根据基坑的形状和尺寸,合理布设监测点,并注意避开已经存在的地下设施。

2. 监测点应避开周围有遮挡物的位置,以保证监测仪器的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点应尽量固定在地下深部,以减小表层变形的影响因素。

二、监测仪器选择1. 选择适合基坑监测的仪器,包括变位测量仪、沉降测量仪、变形测量仪等。

2. 仪器应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能够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

3. 仪器应经过校准和检测,在使用之前应进行仪器的漂移校正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周期1. 监测周期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一般不得超过一周。

2. 对于特殊情况的监测点,如存在较大变形或沉降的位置,监测周期应缩短至每天或每两天。

3. 监测周期内的数据应有合理的分布和采样,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监测数据应及时收集和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2. 数据处理应采用专业软件进行,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3. 数据分析应结合工程施工的进展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变形和沉降等情况的趋势和规律。

五、监测报告编制1.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前后的基坑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以及变形和沉降曲线等数据图表。

2. 报告内容应详细描述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指导工程施工的进展。

3. 报告应及时编制和交付,以便施工方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监测数据共享1. 监测数据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共享,以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监测的情况。

2. 数据共享可以通过厂家网站、移动App等方式进行,方便各方人员随时查阅和下载。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4、1 一般规定4、1、1 基坑工程得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得方法.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得对象应包括:1 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得道路。

7其她应监测得对象。

4、1、3基坑工程得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得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得、完整得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续表4、2、1注:基坑类别得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她对位移有特殊要求得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4、3 巡视检查4、3、1基坑工程施工与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得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就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就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就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3 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得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得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得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得其她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建筑基坑监测规范一、目的和依据基坑监测是为了保证建筑基坑施工的安全可靠,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灾害。

本规范的编制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和规范。

二、基坑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建筑基坑监测主要包括土壤位移、地下水位、基坑周边建筑物变位等指标的监测。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测法、无线传感网络监测法、遥感监测法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项目部负责人,供其做出相应的措施。

三、基坑监测的要求1.基坑监测应在开挖前、开挖过程中和开挖结束后进行,全程覆盖基坑施工的各个阶段。

2.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3.监测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其准确可靠地获取监测数据。

4.监测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及时采集、实时传输和清晰显示,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5.监测结果应及时整理、分析和评估,形成监测报告,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反馈,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基坑监测的安全措施1.监测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监测设备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保护,防止损坏和人身伤害的发生。

3.监测过程中应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4.监测设备应与其他设备和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相配合,避免相互干扰和危险。

五、基坑监测的记录和报告监测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和操作情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监测报告应清晰、详细地记录监测结果和分析评估结果,并附上相关的监测数据和图片。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并留存备查。

六、基坑监测的质量控制基坑监测应根据建筑施工的安全要求进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设备和方法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应经过严格的验证和检测。

监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七、基坑监测的责任分工基坑监测工作由项目部负责人牵头,具体监测工作由监测人员负责。

基坑监测要求

基坑监测要求

基坑监测要求
1、监测内容
(1)基坑周边沉降及位移监测
监测点和控制点均采用钢筋水泥制作,设置稳固。

采用J2光学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水平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垂直位移。

基坑开挖期间每开挖一层观测2次或每天观测2次,时间为上午开工前,下午收工后。

(2)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沿基坑周边每20m布设一个测斜孔,测斜孔采用专用PVC管,管内正交的两组导向槽,埋入深度以进入弱风化岩为宜。

测斜孔埋置时角保其中一组导向槽垂直于基坑边线,测斜孔与钻孔壁间的空隙密实填砂并用水泥密封。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观测一次。

(3)地下水位监测
观测孔成孔口径φ90,深15米,全长置入口径φ48向钻眼、外包塑料滤网的PVC管;PVC管与钻孔间隙1米以下填砾,深1米至孔口填膨润土并用水泥砂浆抹面;PVC管口配保护盖。

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每开挖支护一层观测一次。

本基坑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基坑按安全等级二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为40mm。

各项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2次。

基坑监测完成时间为回填到标高±0.00,从基坑开挖到底面后到基坑回填到标高±0.00这段时间的观测间隔时间为7~15天。

监测数值表。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一、监测人员要求:
1.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熟悉基坑施工和相关监测技术。

2.监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执行相关监测工作,并及时报告和处理监测数据。

3.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接受定期培训,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二、监测设备要求:
1.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能够准确测量和监测基坑的变形和变化。

2.监测设备应经过检测和校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设备应符合现场施工环境的要求,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基坑结构形式的需求。

三、监测范围和周期要求:
1.基坑监测应包括基坑周边的地面沉降、地面变形、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等内容。

监测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覆盖全面。

2.监测的周期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基坑的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为每日监测和定期监测相结合,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保存,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单位和施
工方,对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监测报告和处理要求:
1.监测报告应包括测量数据、监测结果和分析、问题发现和处理等内容,以及建议的改进措施和预测基坑未来变化的可能性。

2.对于存在的问题,监测人员应及时向相关单位和施工方报告,并提
出相应的处理建议,确保采取措施处理问题,避免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3.监测人员应与施工方和设计单位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协助解决
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一、监测范围和监测点布设:深基坑工程监测应涵盖整个基坑施工区域,包括基坑的边界、支护结构、地下室和邻近地表等。

监测点布设应有代表性,覆盖主要土层、建筑物周边等重点区域。

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变形、沉降、裂缝等。

二、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指标等。

监测时间应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支护、地下室施工、施工结束等各个阶段。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物理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数值模拟等。

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监测频率可以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监测指标应包括工程变形变化、土体沉降、水平位移、裂缝变化等。

三、监测仪器设备选择:监测仪器设备应根据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的要求进行选择。

常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测斜仪、支撑内力测试仪、GIS导线测量系统等。

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并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四、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应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

监测数据应与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测数据应进行分析,包括数据趋势分析、变形趋势预测、模型校正等。

五、监测报告编写:监测工作结束后,应编写监测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监测工作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清晰明确,结论准确可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综上所述,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要求包括监测范围和监测点布设、监测方案设计、监测仪器设备选择、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监测报告编写。

通过合理的监测要求,可以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建筑基坑监测规范为了保障建筑基坑的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建筑基坑监测规范应该遵循以下要点:一、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1. 监测内容:对建筑基坑的变形、土体压力、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

2.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现场观测、物探、测量等多种方法进行监测。

监测数据应能准确反应基坑的变形状况,并能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监测设备和监测点布设1. 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并经过校准和检定,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2. 监测点布设:根据基坑的规模和形状,合理布设监测点,覆盖整个基坑区域。

监测点应稳固可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三、监测频次和监测报告1.监测频次:监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特点和工程进展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按周或者月的频次进行监测,对于关键节点和高风险区域,应增加监测频次。

2.监测报告:每次监测应及时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应包含监测的内容、方法、设备、监测点布设、监测结果及分析等。

监测报告要求准确、完整,能较好地反映基坑的变形情况。

四、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处理,排除异常值和误差,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图表、统计分析等方法,找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

五、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结果应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施工的控制和管理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控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工序,进行合理的施工控制,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事故预防:监测结果可以提供基坑变形的预警,对于潜在的事故隐患可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3.工程验收:监测结果可以用于工程的最后验收,在基坑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对比,评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建筑基坑监测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监测内容应包括基坑的变形、土体压力、地下水位等,监测方法要科学合理,监测设备要准确可靠,监测频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内容摘要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如何。

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

应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如下:一、监测点布置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

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

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

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

(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监测点;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c、不同结构的分界处;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f、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基坑监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用于监测土地变形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为了规范基坑监测工作,保障施工质量,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监测规范要求。

首先,基坑监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监测机构进行,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监测机构需要具备合法的监测资质和技术能力,并在监测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

监测机构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认证,确保监测质量和服务水平。

其次,基坑监测应包括对土地下沉、支护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方面的监测。

监测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点和设置监测点。

监测点的数量和布设要充分考虑基坑的大小和形状,以全面监测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

第三,基坑监测应定期进行,监测频率和时间间隔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一般情况下,监测频率不得低于每周一次。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到监测机构的数据库,以便监测人员及时分析和处理数据。

第四,基坑监测应采用多参数综合监测方法,包括现场观测、物理测量、非接触式测量等多种监测手段。

监测仪器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经过校准和检验。

监测数据应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方便数据的存档和查询。

第五,基坑监测结果应及时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

监测报告应包括详细的监测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对监测点的变化情况进行说明和解释。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基坑监测应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以备将来参考和分析。

监测档案应包括监测报告、监测数据、监测仪器校准证书等相关资料,并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保存。

监测数据库应具备完善的查询和分析功能,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总的来说,基坑监测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对于施工方和监测机构来说,遵守相关规范要求是保障整个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基坑监测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潜在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基坑监测规范

基坑监测规范

基坑监测规范1. 引言基坑工程是指为建造地下建筑物或者降低地面标高而在地表进行的挖土工程。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

基坑监测是指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墙体变形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基坑监测的要求和方法,以确保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2. 监测指标基坑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指标:2.1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面表面的沉降情况。

地面沉降的监测通常使用水准测量方法,通过在监测点上设置水准仪,测量地面标高的变化。

2.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水平高度。

地下水位的监测通常使用水位计进行,通过在监测点上设置水位计,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

2.3 墙体变形墙体变形是指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墙体的变形情况。

墙体变形的监测通常使用测斜仪进行,通过在监测点上设置测斜仪,测量墙体的变形情况。

3. 监测设备基坑监测需要使用一系列专用设备进行测量和记录。

常见的监测设备包括:•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标高的变化。

•水位计:用于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

•测斜仪:用于测量墙体的变形情况。

监测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监测指标和工程要求进行。

4. 监测方法基坑监测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4.1 监测点设置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和敏感区域。

4.2 设备安装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并进行正确的安装。

设备安装应遵循操作规范,确保准确测量。

4.3 监测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应包括时间、监测点位置、测量数值等信息。

4.4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监测结果,判断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5 监测报告编写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建议等内容。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
1. 监测范围:基坑监测施工应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地下水的排除、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等。

2.监测点的设置:根据基坑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设置足够数量的监测点,以覆盖整个基坑的监测区域。

3.监测参数:监测参数通常包括基坑变形、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等。

监测设备应能准确测量这些参数,并能记录数据。

4.监测频率:基坑监测应在不同施工阶段进行,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初次开挖时监测频率较高,后续阶段可以适度减少。

5.监测记录和分析: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保存,并进行分析。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6.监测报告:监测施工结束后,应编制监测报告,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7.施工安全:在进行基坑监测施工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并非固定不变的,具体的监测要求和规定可能会随着项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此外,还需要参考当地的建筑法规和规范,确保基坑监测施工符合相关法律要求。

第 1 页共 1 页。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建筑基坑监测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变形、水平位移、倾斜度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建筑基坑监测规范是指针对建筑基坑监测活动制定的一套标准与规范。

一、背景建筑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土木工程项目,其施工涉及到深入地下,因此建筑基坑的施工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基坑围护结构、土体排水、地下水位等因素都会对基坑变形产生影响,因此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项目建筑基坑监测规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监测项目:1. 水平位移监测:通过安装水平位移仪器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情况,及时发现并记录位移量,以评估基坑的稳定性。

2.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安装沉降仪器监测地表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记录沉降量,了解基坑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3. 基坑边坡倾斜度监测:通过倾斜仪器监测基坑边坡的倾斜度情况,及时发现并记录倾斜角度,以判断边坡的稳定性。

4. 建筑物周边振动监测:施工期间,建筑振动会对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安装振动传感器对周边建筑物的振动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

5. 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地下水位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三、监测设备建筑基坑监测规范通常要求使用精密的监测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1. 水平位移仪器:例如倾斜计和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基坑中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情况。

2. 沉降仪器:例如沉降计,用于监测地表的沉降情况。

3. 倾斜仪器:例如倾斜计和倾斜传感器,用于监测基坑边坡的倾斜度情况。

4. 振动传感器:用于监测建筑施工期间的振动情况。

5. 地下水位监测仪器:例如水位计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四、监测频率与数据处理建筑基坑监测规范通常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处理。

监测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以及基坑施工阶段的需要来确定。

在基坑开挖阶段,监测频率通常较高,可以选择每天或每周进行一次监测,以及在关键节点进行特别的监测。

jgj106-2023 建筑基坑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23 建筑基坑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23 建筑基坑检测技术规范.doc jgj106-2023 建筑基坑检测技术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建筑基坑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保障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基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阶段,以确保基坑工程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1. 建筑基坑:指用于临时围护地基土体的掘挖工程,通常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

建筑基坑:指用于临时围护地基土体的掘挖工程,通常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

2. 检测技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建筑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方法和工具。

检测技术:指用于评估和监测建筑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方法和工具。

3. 验收阶段:指基坑工程竣工后的检查和评估阶段,以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验收阶段:指基坑工程竣工后的检查和评估阶段,以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检测要求1. 在基坑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测试,以确定地质条件和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

2. 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对土体质量、基坑支护结构、水文地质等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3. 基坑工程竣工后,应进行验收检测,检查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检测方法1. 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测试应采用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和设备,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信。

2. 土体质量监测方法包括密实度测试、含水量测试、力学性质测试等。

3. 基坑支护结构监测方法包括支撑力测试、支撑结构变形监测等。

4. 水文地质监测方法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压力监测等。

5. 验收检测方法应根据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全面的工程检查和测试。

检测报告1. 检测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检测方法、设备和结果,形成完整的检测报告。

2. 检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地描述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3. 检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责任方,以便及时采取修复和改进措施。

总结本文档规范了建筑基坑检测技术的要求和方法,通过检测和监测,以确保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

建筑工程基坑监测施工一般规定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确保工程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订立本规定。

第二章监测要求第一节监测设计1.基坑监测施工前,应编制基坑监测设计方案,包含监测设备的选型、布置及监测点位确实定等内容。

2.监测设计方案应及时提交给技术部门进行审核,并保存备案。

第二节监测设备1.监测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取得合格证书。

2.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准确手记监测数据。

3.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三节监测数据管理1.监测数据应依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手记、整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订立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项目经理,形成监测报告并保管备查。

第三章监测施工第一节监测前准备1.监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安全交底,明确各个工序的任务和责任,并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本领和操作经验。

2.监测施工前,应对基坑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地质情况,订立相应的施工方案。

第二节监测操作1.监测施工中,应依照监测设计方案的要求,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监测。

2.监测操作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节监测报告1.监测施工结束后,应编制监测报告,包含监测期间的数据汇总及分析、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内容。

2.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项目经理,形成施工档案。

第四章质量掌控第一节施工组织1.监测施工过程中,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订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个工序的施工内容、工期及责任人。

2.施工组织设计应通过技术部门的审核,并保存备案。

第二节监督检查1.监测施工过程中,应由专业的监督检测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监测内容摘要
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如何。

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

应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如下:
一、监测点布置
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1."5倍,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

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

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

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

(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监测点;
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c、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f、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5)、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

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

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

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
1."5-
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6)、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 1 -
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7)、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b、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
c、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

二、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2)、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
0."02mm/500mm。

(3)、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保证密封;
b、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扭转;测斜管一对导槽的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c、当采用钻孔法埋设时,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应填充密室。

(4)、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低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时再量测,每个测斜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

(5)、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的起算点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管口坐标的变化并修正。

2、地下水位监测
(1)、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

(2)、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3)、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

(4)、水位管宜在基坑开始降水前至少1周埋设,并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取得稳定初始值。

本工程基坑监测方案要点如下:
一、监测目的
校核、修正设计。

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有关项目监测获得反馈信息可及时了解工程工作情况,进而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作出评判,必要时修正设计。

使基坑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二、监测项目、布点情况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观测点和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由设计院确定,我院按设计单位要求进行监测,具体项目如下: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共21孔,深度15m,布设在基坑开挖的四周;
2、"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共35孔,深度15m,布设在基坑开挖的四周和基坑内;
3、"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观测点,共21个,布设在基坑开挖的四周;
4、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共14个,布设在邻近基坑开挖的四周已建建筑物外侧。

三、监测控制标准及频率
1、基坑开挖前,应准确记录观测数据初试值。

开工后,应及时将监测数据报送各有关单位,以便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整个基坑的稳定情况从而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在整个监测期- 2 -
间做到整个观测工作定人员、定仪器,以减少观测的偶然误差。

2、现场严格按下列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如监测值超过设定值,必须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防事故的发生。

3、监测总工期暂定5个月,有异常情况延长工期。

监测警戒值及频率表序号监测
报警值
项目
深层土
1体位移
观测3-
3、"8-
8、"9-9剖面围
护体最大侧向位移
15mm,其余剖面围护体
最大侧向位移35mm,
连续3天变形超过
3mm/d;开挖期间:1次/1天,异常情况:
加密观测,支护期间:1次/2-3天,完成开挖:1次/7天,监测至地下室底板浇注。

开挖期间:1次/1-2天,异常情况:
加密观测,地下2水位每天变化不得超过
500mm。

支护期间:1次/2-3天,完成开挖:1次/7天,监测至地下室底板浇注
基坑周
开挖期间:1次/1-2天,异常情况:
加密观测,边地表3沉降观测周边建
4建筑物最大竖向位移
筑物沉40mm,连续3天变形超
过3mm/d,或单日大于
降观测5mm。

开挖期间:1次/1-2天,异常情况:
加密观测,支护期间:1次/2-3天,完成开挖:1次/7天,监测至地下室底板浇注
最大竖向位移40mm,
连续3天变形超过
3mm/d,或单日大于
5mm。

支护期间:1次/2-3天,完成开挖:1次/7天,监测至地下室底板浇注监测频率
四、监测成果整理和报告提交
每次监测结果在次日或下次监测时以简报形式(监测数据按规定表格填写,并绘制相关曲线)报送委托方及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等工程相关单位,遇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时应当及时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方及有关方面,以
便做好围护加固工作。

全部监测结束后20天内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内容包括: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布置图;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监测方法技术,资料整理的计算方法;监测值全过程变化曲线;监测最终结果及评述。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