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两位感恩节的绅士
欧亨利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英文
![欧亨利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242357fad6195f302ba61b.png)
但是今年,第10年的感恩节,在斯塔弗见老绅士之前,已 经享用了一顿丰富的大餐,因为他刚巧经过一幢住宅,里面住 着两个出身于古老家族、尊重传统的老太太,她们有一个传统 习惯就是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美美
地吃上一顿。
Details
3. Every Thanksgiving Day for nine years, the Old Gentleman has found Stuffy, led him to a restaurant and watched him eat a big dinner. That is a tradition that he is trying to make. Moreover, he is a staunch(忠诚的) American patriot(爱国者), and considers himself a pioneer(先锋、先驱) in American tradition.
九年来,每到感恩节,这位老绅士都会找到斯塔弗,然
后带他去一家餐馆,看着他饱餐一顿。他想让这件事成为一 种传统。这位老绅士是个坚定忠诚的爱国者,自认为是美国 传统的倡导者之一。
Details
4. Stuffy knows what the Old Gentleman thinks, so he tells him nothing, follows him to a restaurant routinely and eats up all the food the Old Gentleman orders.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https://img.taocdn.com/s3/m/94a6e3835022aaea998f0f70.png)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导读: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文/欧·亨利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
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
但是,斯塔弗·皮特今天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
皮特一点儿也不饿。
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气了。
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
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
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
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
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
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
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
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
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簌簌地扭动着。
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
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皮特,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
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
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工眼镜。
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
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
“你好。
”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
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很大的意义。
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
”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
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
![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9028e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9.png)
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欧·亨利说。
虽然欧·亨利是个著名的作家,可是他的生活依然拮据。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欧·亨利常常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了解他们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
贫困算什么?悲惨算什么?苦恼算什么?他们依旧幸福,因为他们拥有比财富更珍贵的——爱。
《麦琪的礼物》,让我真正体会到爱能够超越自我最珍惜的东西。
圣诞节来临,德拉为了给丈夫杰姆买个表链配他最爱的金表,剪掉自我最心爱的犹如瀑布般美丽的长发,卖了20元替杰姆买了表链。
杰姆为了给妻子德拉买套梳子梳她美丽的长发,当掉了自我最心爱的金表,替德拉买了套梳子。
当杰姆和德拉互换礼物时,彼此都惊呆了。
梳子无法再梳美丽的长发了,表链也无法再配闪亮的金表了,可是这时的他们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在分享甜蜜的感情。
也许这是一个包含点点遗憾的故事,可无不透露点点的感动呢?!《爱的牺牲》让我真正体会到爱能够超越自我最钟爱的事业。
一对追逐艺术的年青艺术家夫妇,背井离乡到纽约去深造,却因家境贫困难以施展报复。
于是妻子为了生计中断学琴去教音乐,丈夫停止学画而去中央公园一边画画一边出售成品画作。
两人虽然中断了学业,却都没有离开艺术。
然而,一齐偶然的事故让事情的真相暴露出来。
原先,妻子并没有“教音乐”,而是为了丈夫能够“卖画”在洗衣坊烫衬衣;丈夫并没有“速写卖画”而是为了妻子能够“教音乐”在洗衣坊做烧火工。
虽然同在一个洗衣坊,可是妻子在二楼,丈夫在一楼,所以他们一向没有见过面。
这样,他们为了对方不放弃艺术,制造一个美丽的谎言。
严酷的生活虽然使他们都放弃了最钟爱的艺术事业,但他们的爱却感人至深。
读这两篇小说好像是在嚼一只橄榄,甜味中带一丝酸涩,这也是欧·亨利小说的杯具艺术感。
并且这两篇小说都有出人意料的结局,但又在情理之中,贴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著名的“欧·亨利结尾”。
罗曼·罗兰说过:“感情,当它作自我牺牲的时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
欧亨利《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英文PPT
![欧亨利《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英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500d1ca8114431b90dd866.png)
Summary
There is an appointment that the Old Gentleman invites the poor man named Stuffy Pete to dinner on every Thanksgiving Day. But this year, the 10th Thanksgiving Day, before Stuffy meets the Old Gentleman, he has been invited to a big meal, however, he doesn’t want to upset the Old Gentleman, and follows him to a restaurant and eats up all the food. Finally, they both faint away(晕倒) on their way home, and they are both hospitalized(送· · · 进医院治 疗). Stuffy faints away for he is so full. On the contrary, the Old Gentleman is weak, because he has eaten nothing for three day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mpression
They don’t understand or pretend not to understand that honesty is the biggest fortune humans own, and that it is the prerequisite(先决条件) for doing everything well.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baf0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1.png)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是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情节和深刻的人性洞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围绕着两位主人公展开,一位是每年感恩节都在同一地点等待一位穷苦老人来共享大餐的富有绅士,另一位则是为了赴约而忍受饥饿多日的穷苦老人。
首先,从情节设置上来看,这篇小说充满了巧妙的反转和戏剧性。
那位富有的绅士年年都在等待老人来饱餐一顿,以满足自己的行善之心。
而穷苦老人则年年都如约而至,尽管饥饿难耐,却始终坚守着这个约定。
然而,今年老人为了能在感恩节这天吃得心安理得,已经饿了自己整整三天。
这种看似荒诞却又充满真实感的情节设置,让读者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不禁对人性的复杂和善良的多样性产生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富有的绅士,他的善良并非出于炫耀或者功利,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坚持和对他人的关怀。
他每年都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等待,风雨无阻,这种坚定的善举展现出他内心的真诚和善良。
而穷苦老人,虽然贫困,但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和对承诺的坚守。
他为了能够有资格接受这顿丰盛的感恩节大餐,宁愿忍受长时间的饥饿,这种对尊严的执着令人动容。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两位绅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对老人饥饿状态的描写,“他的骨架已经从他的衣服里突了出来,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饥饿的光芒”,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人所承受的痛苦。
而对富绅的描写,“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温和而满足的笑容,仿佛他正在做着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则突出了他内心的善良和满足。
在主题的表达上,这篇小说不仅仅是关于感恩和善良,更是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温和讽刺。
富绅和老人之间的约定,看似是一种简单的善举与接受,但背后却反映出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善良和尊严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外,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饱含情感。
欧·亨利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手法,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轻松氛围,又能深刻地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严肃主题。
感恩节中的两位绅士
![感恩节中的两位绅士](https://img.taocdn.com/s3/m/a57406a719e8b8f67d1cb93a.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8题。
感恩节中的两位绅士[美]欧·亨利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边东侧入口处右面的第三条长凳上。
九年来,每逢感恩节的一点钟,他总是准时坐在老地方,总有奇遇发生在他身上,使他心跳加速、激情澎湃。
但今年,皮特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是出于习惯,并不是被饥饿所驱使。
当然,皮特一点儿也不饿。
他来这儿之前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走路的力气了。
他气喘吁吁,脖子上坠着一圈参议员似的脂肪。
他衣衫褴褛,衬衫的前襟一直豁到心口,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给斯塔弗·皮特带来了难以承担的热量。
宴会以牡蛎为头盘,以葡萄干布丁为最后的甜点,似乎全世界的烤火鸡、煮土豆、鸡肉色拉、南瓜饼和冰淇淋都来了。
那顿酒足饭饱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当时,他正经过第五大道起点附近的一幢住宅,那里住着两位家世古老的老太太。
她们的传统习惯之一,就是派一个佣人等在门口,把正午过后第一个饥饿的路人请来饱餐一顿。
皮特去公园时刚好路过,就被管家请了进去。
皮特挺着滚圆的肚子,直勾勾地盯了前方足足有十分钟。
这时,他的眼睛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穿着破皮鞋的短腿也开始在沙砾地上簌簌地抖个不停。
因为那个老先生正穿过第四大道,向他坐着的长凳走了过来。
九年来,这位老先生总是如期而至,寻找坐在长凳上的皮特,把他带到一家饭馆,看他美餐一顿。
老先生是个忠实的美国爱国者,试图把这件事变成一个传统,永不放弃,比如每周收集几毛钱的工人保险费啦,或者打扫街道之类。
老先生威严地走来。
他身材高而瘦,年过花甲,从头到脚一身黑色,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式眼镜。
和去年相比他的头发更白更稀疏了,比去年更加依赖那根粗大的拐杖。
皮特眼看着他的老恩人走了过来,不禁呼吸急促浑身发抖。
“早上好。
”老先生说,“我很高兴看到你。
为这个,今天的感恩节对我们来说都意义非凡。
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愿意请你吃一顿饭,让你的身心更加和谐。
”皮特一直很不解,老先生说这番话时的神情为什么那么悲哀。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欧亨利短篇小说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欧亨利短篇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d460ac6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a.png)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有一天是属于我们的。
到了那一天,只要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美国人都回到自己的老家,吃梳打饼干,看着门口的旧抽水机,觉得它仿佛比以前更靠近门廊,不禁暗自纳闷。
祝福那一天吧。
罗斯福总统把它给了我们。
我们听到过一些有关清教徒的传说,可是记不清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了。
不用说,假如他们再想登陆的话,我们准能把他们揍得屁滚尿流。
普利茅斯岩石吗?唔,这个名称听来倒有些耳熟。
自从火鸡托拉斯垄断了市场之后,我们有许多人不得不降格以求,改吃母鸡了。
不过华盛顿方面又有人走漏消息,把感恩节公告预先通知了他们。
越橘沼泽地东面的那个大城市使感恩节成为法定节日。
一年之中,惟有在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那个大城市才承认渡口以外的美国。
惟有这一天才纯粹是美国的。
是的,它是独一无二的美国的庆祝日。
现在有一个故事可以向你们证明:在大洋此岸的我们,也有一些日趋古老的传统,并且由于我们的奋发和进取精神,这些传统趋向古老的速度比在英国快得多。
斯塔夫·皮特坐在联邦广场喷水池对面人行道旁边东入口右面的第三条长凳上。
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
他每次这样一坐,总有一些意外的遭遇——查尔斯·狄更斯式的遭遇,使他的坎肩胀过心口,后背也是如此。
但是,斯塔夫·皮特今天来到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一年一度的饥饿。
据慈善家们的看法,穷苦人仿佛要隔那么长的时间才遭到饥饿的折磨。
当然啦,皮特一点儿也不饿。
他来这儿之前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气力了。
他的眼睛活像两颗淡色的醋栗,牢牢地嵌在一张浮肿的、油水淋漓的油灰面具上。
他短促地、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脖子上一圈参议员似的脂肪组织,使他翻上来的衣领失去了时髦的派头。
一星期前,救世军修女的仁慈的手指替他缝在衣服上的纽扣,像玉米花似的爆开来,在他身边撒了一地。
他的衣服固然褴褛,衬衫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些可喜的凉爽。
浅析小说《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中的绅士精神
![浅析小说《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中的绅士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3c848ef1941ea76e58fa0483.png)
i e t d r m s i o he de a e d f m iy br wns o e n r n e oo n ne of t c y d ol a l o tn
ma s o s i e o u t te t a to e p r …, n i n n on ft q ie sr e s e s ft a k The ew e e he h s r
绅 士 精 神 是 贵 族 精 神 的 外 化 ,而 贵 族 精 神 的 核 心 是
有 四 种 详 细 解 释 : 出 身 高 贵 的 男 士 ; 有 土 地 的上 流 社 ① ②
会 男 士 ; 有 骑 士 精 神 、行 为 高 尚 的贵 族 男 士 ; 无 需 工 ③ ④ 作 以谋 生 的 男 士 。 朗文 当 代 高 级 英 语 词 典 》 对 “ 士 , 《 绅 , 的 解 释 为 : 彬 彬 有 礼 、言 而 有 信 的 男 士 ; 【 时 】有 ① ② 过 身 份 、 来 自富 裕 家 庭 的 男 士 。 由 此 可 见 , 绅 士 ,在 不 同 “ ,
因 为 既 然 已 经 沦 落 到 要 租 住 破 败 的 旧房 子 , 为 何 又 可 以
过 得 如 此 逍 遥 自在 , 甚 至 不 需 要 为 生 活 奔 波 。这 恰 恰 是 对 他 身 份 的 最 好 解 释 : 所 以 有 着 高 雅 的 生 活 品 质 , 是 之 因 为 他 本 身 是 贵 族 , 从 小 养 成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品 味 是 很 难 改 变 的 ; 只 能 租 住 破 旧房 子 的 原 因 就 是 家 族 败 落 , 财 他 富 丧 失 ; 他 不 需 要 通 过 工 作 来 谋 得 生 存 ,这 是 因 为 百 而 足 之 虫 死 而 不 僵 , 殷 实 的家 境 历 史 足 以 使 他 在 一 定 的 年 限 里 衣 食 无 忧 。 另 外 ,他 的 外 貌 举 止 , 如 穿着 干 净 得 体 的 黑 色 衣 服 ,系 着 小 领 结 , 戴 着 过 时 的 眼 镜 , 胡 须 打 理 得 整 整 齐 齐 ,杵 着 磨 光 了 的拐 杖 等 , 向我 们 展 示 了 这 位 老 绅 士 坚 定 不 移 的贵 族 气 质 。从 他 对 斯 塔 夫 ・ 特 讲 的 一 皮 席 话 可 以看 出他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 因为 他 用 词 讲 究 , 而 且 语 言 得 体 含 蓄 ,在 表 达 他 对 穷 汉 斯 塔 夫・ 特 的 怜 悯 的 同 皮 时 ,也 显 示 出 了老 绅 士 对 弱 者 的 尊 敬 。 这 可 以 归 纳 为 传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和《项链》对比分析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和《项链》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6db28bf7ec4afe05a1df75.png)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和《项链》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将从三方面对《两个感恩节的绅士》和《项链》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在创作背景及故事内容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其次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对两者进行比较最后对造成意外结局的悲喜局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这两部外国文学作品的相同或异同之处。
关键词:《两个感恩节的绅士》;《项链》;小人物的生活体现一、创作背景及故事内容的对比分析《两个感恩节的绅士》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者在三岁时,母亲去世,15岁就开始走向社会,做过各种职业,有过两次婚姻。
欧·亨利长期生活在下层,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观察力,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的各种现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贫民他充满了同情,对资产阶级剥削者从不同角度予以批判与揭露,写出了下层劳动群众对剥削、压迫的愤怒反抗与心声。
该文章是一篇以“善”为主题的短篇小说。
内容主要讲述了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在感恩节的这天,相约在广场,一位是行善的老人一位是受帮助的皮特。
九年来,一直如此,尽管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彼此都依然赴约来到相约的地点,并和以前一样亲切友好地请他吃饭。
皮特并未提起他在来的路上所遇的情况,为了能让老绅士开心快乐,他咬紧牙关,把饭菜吃的干干净净,可皮特却在回去的路上倒地而亡,被送去医院。
更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那位老先生也被抬入医院,原因是他快饿死了——为了能在感恩节这天如约请流浪汉吃饭,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其实在这之前他已不是一个有钱的绅士了。
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结局是一个饿死,一个撑死,这篇小说的特点构思巧妙,特别是出人意料的结局,让读者觉得明明开头是往好的方面在发展,可结局却是令人瞠目结舌,在语言上也是幽默风趣风,让读者感触颇深,值得去慢慢体会,且主题深刻。
《项链》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写于1884年,在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进行欺压,人们多数追求享乐追求虚荣。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https://img.taocdn.com/s3/m/a66529da7c1cfad6195fa7bf.png)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感恩节的两位绅士欧·亨利当你从东边走进联合广场时,斯塔弗·皮特就坐在喷泉对面人行道右边的第三张长椅上。
九年来,每到感恩节,他就会在一点钟准时坐到那儿。
他每次这样做,都准会碰到些意外的事——类似于查尔斯·狄更斯的奇遇,以至于他的背心总会胀得鼓鼓囊囊的,背后也是一样。
可今天,斯塔弗·皮特出现在每年固定的约会地点似乎并不是因为一年一度的饥饿,而只是因为习惯罢了。
慈善家们似乎总觉得,穷人们总要隔上这么长一段时间才会被饥饿折磨。
皮特当然不会觉得饿。
因为他刚刚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这会儿勉强只剩下呼吸和移动的力气了。
他的眼睛就像两颗浅色的醋栗,牢牢地嵌在一张肿胀的、油光光的灰色面具上。
他急促而艰难地喘息着,一圈参议员似的脂肪组织让他翻上来的衣领完全失去了时髦的品位。
尽管他的衣服破旧得很,衬衫前襟的裂口一直开到胸口,但十一月的微风夹杂着纷飞的雪花,给他带来的却是宜人的凉爽。
那顿丰盛得过了头的大餐所产生的热量已经让斯塔弗·皮特不堪重负了。
那顿大餐以牡蛎开始,以葡萄干布丁结束,其间包括了(在他看来)这世上所有的烤火鸡、烤土豆、鸡丁沙拉、南瓜馅饼和冰淇淋。
因此他撑得鼓胀胀地坐在那儿,带着酒足饭饱后的满足,轻蔑地瞅着这个世界。
他压根儿就没料想到会有这样一顿大餐。
他刚巧路过第五大道起点处的一幢红砖公寓,里面住着两位出身于古老家族、相当遵从传统的老太太。
她们甚至不肯承认纽约的存在,坚信感恩节仅仅只是为华盛顿广场而设立的。
她们的传统习惯之一就是叫一个仆人在后门口守着,吩咐他在正午的钟声敲响之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美美地吃上一顿。
斯塔弗·皮特在去公园的路上刚好经过,被管家请了进去,总算是维护了城堡的传统。
斯塔弗·皮特呆呆地注视着前方,十分钟后,他突然觉得很想换个角度瞧瞧。
他费了老大的劲儿,慢慢地把头转向左边。
两位感恩节绅士读后感
![两位感恩节绅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ffbcc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b.png)
两位感恩节绅士读后感感恩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一个感恩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食,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而《两位感恩节绅士》这本书,正是以感恩为主题,讲述了两位绅士在感恩节期间的故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感恩的重要性。
这本书的作者是奥亚·卡米利,他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而著称。
《两位感恩节绅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两位绅士在感恩节期间的故事。
书中的两位绅士分别是老绅士和小绅士,他们在感恩节这一天,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温馨和感恩的时光。
他们一起准备感恩节大餐,一起思考感恩的意义,一起回忆往事,一起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整个故事情节温馨感人,让人感受到了感恩的力量和美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略了感恩这一基本的美德,忙于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而忽略了身边人的付出和生活的美好。
然而,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更加懂得感恩之情。
正如书中的两位绅士一样,他们在感恩节这一天,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感恩之情的时光,让人们更加懂得了感恩的意义。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感恩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而家庭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食,表达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而《两位感恩节绅士》这本书,正是以家庭团聚为主题,讲述了两位绅士在感恩节期间的故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和家庭团聚的美好。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更加懂得感恩之情,更加珍惜家庭团聚的时刻。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感恩的教育读物,它让人们更加懂得了感恩的意义,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
感恩节,是一个感恩的时刻,而《两位感恩节绅士》这本书,正是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感恩的重要性。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182d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4.png)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展现了一个既充满温情又略带讽刺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感恩节这一特殊的日子,地点是纽约市的一个角落。
两位主角,一位是被称为“老先生”的富有慈善家,另一位是被称为“穷汉”的流浪汉。
老先生每年感恩节都会在同一地点等待穷汉,然后请他饱餐一顿。
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九年,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仪式。
今年,老先生一如既往地等待着穷汉的到来。
然而,穷汉其实早已饿得虚弱不堪,但为了遵守与老先生的约定,强撑着来到了约定地点。
从人物形象来看,老先生无疑是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
他坚持多年的善举,并非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怀。
他的形象代表了社会中那些拥有财富和地位,同时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弱势群体的人。
然而,这种善举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种自我满足的方式,他或许并没有真正理解穷汉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穷汉的形象则更加复杂和令人同情。
他虽然贫困潦倒,但始终坚守着与老先生的约定,展现出了他的诚信和尊严。
他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打破这个多年来的传统。
这种对承诺的坚守,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于尊重和关爱的渴望。
在情节发展上,小说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穷汉为了赴约,一整天没有吃东西,而老先生为了请穷汉吃饭,自己也一整天没有进食。
两人都在为对方着想,却又因为彼此的固执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这种情节的设置,既让人感到意外,又让人深思。
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困难,即使是在充满善意的情况下,也可能因为缺乏真正的交流而产生误解。
小说的主题不仅仅是关于善良和感恩,更是对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它让我们看到,善良的行为有时可能会因为缺乏真正的了解而变得盲目,而贫困者的尊严和内心世界也常常被忽视。
同时,通过两位主角的坚持和付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那份美好的执着和对传统的尊重。
此外,欧·亨利的语言简洁而生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幽默的对话,将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读后感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801407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3.png)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读后感第一篇:感恩节的两位绅士读后感感恩节的两位绅士读后感端木义谦欧·亨利若是仅靠他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而出名,那他也不会成为短篇小说之王了。
在他的笔下,友谊、爱情,人性的光辉与黑暗,都具备引人注目的特色,并且令人常读常新。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就有一种似乎矛盾的特点——幽默中带着哀伤。
故事讲述一个流浪汉每年都会在感恩节时得到一位老绅士的施舍——一顿美满的午饭。
但在这一年的感恩节,这位流浪汉在路过一个富人家时,意外地被请进去。
因为那富人为了庆祝感恩节,决定请一个穷人吃午饭。
当流浪汉吃饱喝足,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时,他看到那老绅士向他走来,一如既往地请他吃饭。
为了不让老绅士失望,体验到行善的快乐,流浪汉硬撑着吃了第二顿“饱餐”,随后在回去的路上倒地而亡,被送至医院。
出人意料的是:不久后那位老先生也被抬入医院,他快饿死了——为了省下请流浪汉吃饭的钱,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老绅士与流浪汉可能太拘泥、太刻板了,所以他们互相为对方做出了无私奉献的同时,却导致了悲剧的结局——一个撑死,一个饿死。
如果故事是这样:一个贫穷的老绅士倾其所有,救助了一个饥饿的流浪汉,自己却饿死了,那么这种故事我们会很容易感动。
为什么?因为读起来简单,因为老绅士牺牲了自己可以换来流浪汉的生存。
现在欧·亨利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我们该怎么去读?这个迥然不同的结局让人觉得荒诞,老绅士的牺牲似乎是那样地不值,而流浪汉的迁就又是那样地可笑。
但是这个貌似滑稽的故事却让我笑不出来。
他们都是那种为了体谅他人的尊严和快乐,宁愿自己忍受痛苦的人——也许这就是作者称他们两位“绅士”的原因。
结局虽然是这种牺牲的不值,但我更多的是理解他们,那颗体谅和善良的心,让我们读来笑中含着泪,而泪光中却又能浮现出心中的赞美。
从我的角度,欧·亨利告诉我们:无论造成了多么糟糕的后果,为人奉献、自我承受仍是应被支持与夸赞的事,因为它本身是一种美德。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4e96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c.png)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以其独特的情节和深刻的人性洞察,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充满温情与讽刺的阅读体验。
故事围绕着两位主人公——斯塔弗·皮特和老先生展开。
每年的感恩节,老先生都会准时在联合广场等待皮特,然后带他去饱餐一顿。
皮特是个流浪汉,身材肥胖但虚弱,饥饿和贫困是他生活的常态。
而老先生则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绅士。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皮特和老先生的形象都十分鲜明且具有典型性。
皮特虽然生活困苦,但他接受老先生的帮助时,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卑微和谄媚,而是以一种坦然又感激的态度面对。
他的形象展现了在困境中仍保持着一定尊严的底层人物特点。
而老先生,他坚守着每年感恩节请皮特吃饭的承诺,这种坚持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坚定的意志。
情节的发展是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
每年感恩节的固定“仪式”看似平淡,却在重复中积累着情感的力量。
然而,在这个看似寻常的模式下,欧·亨利巧妙地设置了意外。
今年的感恩节,皮特为了遵守与老先生的“约定”,即使已经提前饱餐一顿,仍然坚持再次赴宴。
而老先生为了请皮特吃饭,自己竟然一整天都没有进食。
这种意外的情节转折,既让人感到惊讶,又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它揭示了两人为了坚守那份善意和承诺,所付出的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
小说的主题蕴含着对人性善良和坚守的赞美。
在一个充满冷漠和功利的社会中,皮特和老先生之间的这份特殊的“感恩节约定”显得尤为珍贵。
他们的行为并非出于利益的考量,而是纯粹出于对他人的关心和对承诺的尊重。
这种纯粹的善,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温暖和美好。
同时,小说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社会的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差距在故事中得以体现。
皮特的贫困和饥饿与老先生的富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这种对比并没有引发仇恨或不满,反而促成了一段特殊的关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对贫困问题的漠视。
从写作手法上看,欧·亨利以其擅长的“欧·亨利式结尾”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阅读答案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3258e22cc58bd63186bd86.png)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阅读答案【篇一:感恩节的两位绅士读后感】感恩节的两位绅士读后感感恩节的两位绅士读后感端木义谦《感恩节的两位绅士》就有一种似乎矛盾的特点——幽默中带着哀伤。
故事讲述一个流浪汉每年都会在感恩节时得到一位老绅士的施舍——一顿美满的午饭。
但在这一年的感恩节,这位流浪汉在路过一个富人家时,意外地被请进去。
因为那富人为了庆祝感恩节,决定请一个穷人吃午饭。
当流浪汉吃饱喝足,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时,他看到那老绅士向他走来,一如既往地请他吃饭。
为了不让老绅士失望,体验到行善的快乐,流浪汉硬撑着吃了第二顿“饱餐”,随后在回去的路上倒地而亡,被送至医院。
出人意料的是:不久后那位老先生也被抬入医院,他快饿死了——为了省下请流浪汉吃饭的钱,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老绅士与流浪汉可能太拘泥、太刻板了,所以他们互相为对方做出了无私奉献的同时,却导致了悲剧的结局——一个撑死,一个饿死。
如果故事是这样:一个贫穷的老绅士倾其所有,救助了一个饥饿的流浪汉,自己却饿死了,那么这种故事我们会很容易感动。
为什么?因为读起来简单,因为老绅士牺牲了自己可以换来流浪汉的生存。
【篇二:陕西省西安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西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做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s。
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从而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
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它显然是以经学或以其为基础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仍是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置于从属的被支配的位置,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
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明确认知,“新子学”强调,“国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必然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一代有一代的“国学”。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c120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9.png)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赏析感恩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和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分享丰盛的晚餐,感恩并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而在感恩节中的两位绅士,则是这个节日中的独特存在,他们分别是土耳其和犹太人的代表——冯·空汉和山姆·奥斯汀。
本文将通过对这两位绅士的赏析,展开对感恩节的深入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空汉和奥斯汀这两位绅士的背景。
冯·空汉,作为土耳其人,生长在一个小农村中。
在他13岁的那个感恩节前夕,一场严重的干旱摧毁了他们村庄的庄稼,导致人们陷入了饥荒和困境之中。
然而,尽管如此,空汉的父母仍然坚持邀请村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一起庆祝感恩节。
他们在餐桌上分享着他们仅有的食物,表达出共同度过困难时刻的坚定信念和对他人无私援助的感激之情。
山姆·奥斯汀,则是个犹太孤儿。
在他小时候,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困苦的环境中。
然而,奇迹似乎总是降临在他身上。
在他的第一个感恩节当天,一位善心人士送给了他一份丰盛的感恩节大餐。
这个极富人情味的举动让山姆深受感动,他决定将这种善良传递下去。
从那时起,山姆成为了一个活跃的志愿者,每年的感恩节他都热心参与慈善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通过了解这两位绅士的背景,我们可以发现感恩节对他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他们的故事也启发着人们对待感恩节的态度和行为。
首先,感恩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表达感激之情的机会。
冯·空汉的父母在困难时期仍然邀请每个人共享自己仅有的食物,并以此表达了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困境下,我们都应该学会感恩,并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我们可以通过邀请亲朋好友,或者参与志愿活动,向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其次,感恩节也是一个传递希望和关爱的时刻。
山姆·奥斯汀在年幼时获得的帮助,激发了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亨利两位感恩节的绅士【篇一:第二课时欧亨利教案】高二第二课堂之外国短篇小说鉴赏教案鉴赏目的: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独特的反衬从以小见大到笑中含泪独特的反衬无处不在。
这种风格的养成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
但是人生的艰辛与坎坷并没有击倒作家的信心,相反给了他宝贵的生活阅历这笔创作的财富。
在她的笔下,作家所处时代的美国并没有变成“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权利”的天堂,却成了世界上“贫富间鸿沟最深的国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龌龊的沉浸于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万永远饥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
二者形成鲜明的反衬而且非常独特。
(1)小人物有大智慧(2)卑微的身份有着崇高的心灵们深思。
《浪子回头》中的吉米就是一个例子,提前释放的吉米是一个手法独到的惯偷,他甚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专门作案工具,然而他已经厌倦了偷窃的生活,也并不想再与警察扯上什么是非,于是他改名换姓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正大光明的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浪子回头的他获得了体面的名声与爱情,然而就当他面对不慎被锁到保了险柜里的孩子时却遇到了困境,良心最终占了上风,他再一次变成了惯偷吉米,轻松地用他专业工具打开了保险柜并救出了孩子。
然而正当他对迎面而来的老熟人普莱斯警探准备束手就擒的时候却收获了这样一句话:“我想你认错人了,斯宾塞先生”,警探被他的牺牲精神所感动,成就了他浪子回头。
作者歌颂了吉米高尚的心,也无言的赞扬了警探的善良,将人间的温情发挥到了极至却给读者留下几个问题:吉米是个好人(监狱的警察也说过他本性不坏),他为什么要去做窃贼?是什么使得一个本性不坏的人成为了惯偷?也许炎凉的世态与腐朽的社会制度会给读者们一个回答。
然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警察与小偷之间身份的反差所映衬出的人间真情力量,保全与牺牲之间选择的反差映衬出的人们良心的高贵,身份卑微如窃贼一样的人也可以拥有一颗崇高的心。
(3)一百种的笑却只含着一种泪在《麦琪的礼物》的后半部分,作家笔下的两个主人公都用笑表达出了他们的情感:德娜率性的笑、宽慰的笑是为了带给吉姆快乐,而吉姆自嘲是的笑、理性的笑又是为了给德娜以安慰。
他们是贫穷的,同样也是幸福的,但是就在他们笑声里,读者们却听到了艰辛生活的低泣,听到了对方的幸福可以牺牲一切的平民爱情的悲歌,不由得催人泪下。
2、隐蔽的批判,曲笔(1)曲笔溶悲喜(2)梦幻假亦真小说的正文描写占九成,梦境的叙述不到一成,然而就是这样不到一成的梦境,使得小说批2、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第二课时故事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可笑的故事。
主人公索比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作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
可是,均未成功。
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
作者用了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索比这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尝试,例如到餐厅骗吃骗喝,砸商店的橱窗,调戏少妇,扰乱治安,行窃。
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为可笑的是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
当索比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由此,可笑变成了可怜、可气、可叹??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鉴赏《警察与赞美诗》,并进行讨论。
《警察与赞美诗》见附文部分。
一、鉴赏独特的反衬手法。
二、鉴赏“欧亨利式的结尾”,体味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一个“罪恶累累”的人竟一次次地被认定为无罪,而一个决定改过向善的人却遭逮捕入狱。
两种荒谬背后的深刻内容:为非作歹者无人过问,有心从善者反进牢门。
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表现,主人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这样的。
巧妙的情节安排,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鉴赏小说的幽默语言。
这篇小说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深刻意义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的俏皮话,而是为内容服务的,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和事件的态度。
小说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的。
有些幽默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例如“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岛监狱一直是他冬季的寓所。
”这里用反语“好客”、“冬季寓所”,说得幽默轻松,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活动境遇,蕴含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的辛酸。
类似的例子在上文谈苏比反常心理时已举过很多。
有些幽默的语言直接讽刺社会现实,看以风趣,实则辛辣尖利。
如“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作者不直接说出人物的身份,而且反语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达官富豪们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与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形成鲜的对比,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也揭示了苏比等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社会根源,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社会意义。
四、让学生畅所欲言探讨自己所了解的欧亨利的其他作品。
【篇二:欧亨利简介】职称: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
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
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
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写作。
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出色的短篇小说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
读欧?亨利的小说,总有种轻松却又迫不及待的心情,说是轻松,是因为他的故事并不沉重,而说是迫不及待,又是因为我总是急于知道真相,看看这似乎是不和逻辑,意料之外的,却又合乎情理,耐人寻味的结尾。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麦琪的礼物》。
开始,作者着力介绍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夫妇俩的金表,和德拉的秀发。
他这样写道:“如果示巴女王①也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总有一天德拉会把头发披散下来,露出窗外晾干,使那女王的珍珠宝贝黔然失色;如果地下室堆满金银财宝、所罗门王又是守门人的话,每当吉姆路过那儿,准会摸出金表,好让那所罗门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
”夫妇俩生活贫困,但却彼此相爱,为了给对方一个圣诞礼物,吉姆卖了表,买回梳子,而他的妻子却卖了自己的头发,买了一个表链。
初读完这段时,我真是替这对夫妇不平,费劲心思为对方买的礼物,却成了莫大的讽刺。
富人可以挥金如土,可穷人却得用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交换。
然而读到后面,我就释然了,作者写道:“正如诸位所知,麦琪是聪明人,聪明绝顶的人,他们把礼物带来送给出生在马槽里的耶稣。
他们发明送圣诞礼物这玩艺儿。
由于他们是聪明人,毫无疑问,他们的礼物也是聪明的礼物,如果碰上两样东西完全一样,可能还具有交换的权利。
在这儿,我已经笨拙地给你们介绍了住公寓套间的两个傻孩子不足为奇的平淡故事,他们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最宝贵的东西。
不过,让我们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
他们就是麦琪。
”是啊,从表面上看,他们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最宝贵的东西。
但他们对彼此的爱才是物价之宝,金钱无法换得真情,圣诞礼物只是一个象征,但其中凝聚的爱确实高于众人之上的。
他们便可以被称作麦琪——传播爱,为世间送来福音的圣人。
他们象征着这种可贵的品质,在作者看来,这才是人间最聪明的东西。
这段结尾,是欧?亨利鲜有的点评式结尾,但从中足以看出作者对真爱的赞美,相信世界有真情,对美好人间的希冀。
而在本书中,我最较喜欢的,还有《高尚的骗子》系列,杰浦?彼得斯和安岱这两个骗子,在《精确的婚姻学》,《慈善事业数学讲座》,《艺术良心》及《虎口拔牙》中,通过各种奇异的方法行骗,有时在开头或结尾,你总以为两人会在行骗之余作些好事,如将两千元送给特洛特太太去结婚,或是办所学校,可到头来,钱还是到了他们的手上,令人啼笑皆非。
可无论如何,对于这两个骗子,我却怎么也恨不起来。
我想原因,在于这样一段话:“你在家乡上教堂,做礼拜,挺像一个正经公民,但是你到芝加哥来,想剥夺别人的钱。
那些人同你今天想充当的这类卑鄙小人做交易,才创立了稳妥有利的行业。
你可知道,那个卖假钞的人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要靠他养家活口。
正因为你们这批假仁假义的公民专想不劳而获,才助长了这个国家的彩票,空头矿山,股票买卖。
如果没有你们。
他们在就没事可干了。
你打算抢劫那个卖假钞的人,为了研究那门行业,可能花了好几年功夫。
每做一笔买卖,他就承担这一次丧失自由,钱财甚至生命的危险。
假如他弄到了钱,你可以去报警,而你弄到了他的钱,他只好一声不吭,典当掉他的会外套去换饭吃。
”这段对塔克先生的职责,也是杰浦?彼得斯的内心话。
人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要去当坏人,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想不劳而获的伪君子,资本主义家,才使老百姓们贫苦无依,他们受生活所逼,不得已才去行骗。
而被他们骗倒的人,也大多拿的是不义之财,两人利用人贪婪,好慕虚荣,好逸恶劳的心里,以自己的自由,金钱甚至生命为筹码,去谋生计,对于他们,又真有什么可恨之处呢?作者笔下黑暗腐败的美国社会,才是最大的骗子,才是罪恶的源泉。
此外,还有《华而不实》,《汽车等待的时候》两篇文章相映成趣,一场邂逅,真正的上层人士隐藏自己的身份,穷人却将自己虚幻成有钱人,从中也能看出当时美国的社会风气——金钱至上。
这个风气如今在许多地方依然风行,令人悲叹。
这便是欧?亨利的内心矛盾,一方面,他相信并歌颂人间的真爱,如《麦琪的礼物》,《爱得奉献》,《小熊约翰?汤姆的返祖现象》等,可另一方面,他又讽刺了人间世事难料,虚伪狡诈的一面,如《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两位感恩节的绅士》。
在他笔下,坏人也有善良的一面,而所谓的正人君子,有权有势之人,才是真正的黑暗势力。
如《重新做人》中的吉米,《虎口拔牙》中的五金巨商。
这显然不符合普通人的逻辑,可细读下来,放眼社会,这却就是真相。
或许人们惊叹的是欧?亨利巧妙的写法,但更多的,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那隐约可见,却没有人敢于直面的黑暗面的震惊吧。
3【篇三:第二课时欧亨利教案】高二第二课堂之外国短篇小说鉴赏教案鉴赏目的: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二、介绍其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独特的反衬从以小见大到笑中含泪独特的反衬无处不在。
这种风格的养成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
但是人生的艰辛与坎坷并没有击倒作家的信心,相反给了他宝贵的生活阅历这笔创作的财富。
在她的笔下,作家所处时代的美国并没有变成“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权利”的天堂,却成了世界上“贫富间鸿沟最深的国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龌龊的沉浸于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万永远饥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