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丁绍光,著名现代艺术家,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后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现旅居美国。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1500多次,作品被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现任中外十余所大学名誉和客座教授,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美国世界美术家联盟首任主席。画作个人风格鲜明,融合东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特色,强调感染力,是当今画坛具有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
核心提示
●对传统进行破坏不是现代化,现代化应该是传统的延续。
●在全球我们看到很多雷同的东西,但真正感染人们的却是那些不同。在全球化中要保护民族特色,要尊重人民大众对自己民族文化血肉相连的情怀。
●世界上已经没有一个民族、一个文化是纯粹的,一定会受到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如果没有包容心,采取一种抵制的态度就没办法在世界建立自己的文化。
●西方在艺术上主张“相对差”,非常强调“矛盾”,而中国人讲“和谐”。
●现代人紧张得很,但是艺术终究还是要静下心来。
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以后,如何保持民族风格和民族性。
中国的有识之士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就在想中国怎么崛起,过去的100多年有很多中华英烈是慷慨歌燕市, 从容做楚囚,所以过去100多年来中国的经历是充满血泪的一段历史。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除了经济,西方形形色色的一些势力也进入中国,大家都知道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保存,这一点我们有很多教训。
大家都很清楚,全球化后会看到很多非常雷同的东西,比如城市规划,我们所看到的摩天大楼、商贸中心、体育馆等等,在全世界走到哪里都是大同小异。但是你再仔细地看看,就会发现在这种相同当中有许多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比如在北京长大的人,就非常怀念过去的四合院,但这些东西现在基本上都消失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PPT课件部编版高中政治1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材料二 中国春节文化,是家的文化,是团圆的文化,是一种和谐 的文化。鲁迅曾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今中国民俗文 化已走向世界:德国人对印着中国文字的贺年卡爱不释手,英国各 大报纸头版对首相卡梅伦给华人拱手拜年争相报道,巴黎百货公司 屋顶倒挂“福”字。
议题1
议题2
①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 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联 ②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 系 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如果失 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③民族性与世 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文化具有民族性 互动探究 材料一 《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解说词:对于地道的山东人 来说,最适合被卷在一张煎饼里的似乎还是大葱,山东人最看重的 是煎饼的质地和口感,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人的咬合力是一个挑战。 饼卷的演化一路精彩。向南1 700千米,广东潮州的春卷,油炸后表 皮焦酥,内瓤软糯;再向西1 600千米,丝娃娃是贵阳女孩的最爱。北 京,烤鸭卷饼;浙江,食饼筒;福建润饼、新加坡薄饼、巴黎的牛冻春。 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食物们的自 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二、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
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加以改造与剔除。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应是为中华民族所独具的。当然,民族性的文化内容并非只容本族所专有,其中常有或寓有通行的人类性的内容由民族性展现的文化的民族内容,相对稳定,使任一文化得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模式和传统。
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1、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既包括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适应、遵循,也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顺从与崇拜。2、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是一种道德的人本主义,或者称之为伦理关系中的人本主义,他把人放在一定的关系中来讲一个人应该如何负起自己的责任。
二、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象传提出刚建的观念,赞扬刚健的精神“刚健而文明”。象传提出自强不息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这也是儒家所积极倡导的,它符合儒家的积极入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道德的心怀包含万物,对待事物有兼容并蓄的意思。提倡君子厚德载物也就是提倡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思。
中庸尚和之道可以说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舜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就是其妙用。
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任何一种文化的发生、形成、发展、成熟都总是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中进行的,并以时间作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从日常的一般含义来讲文化的时代性往往更突出现在性、当下性。
牟宗三教授早就将儒学的发展分为以下三期。从先秦孔孟、荀子到汉初董仲舒(公元前180—前115)为第一期。宋明(lO—17世纪)时代为第二期,现代新儒学为第三期。属于第三期并最为活跃的算是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
政治文化知识点
政治文化知识点
政治文化的核心即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指一个社会发展形态中社会制度的政治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政治文化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文化知识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③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P53)
④文化对人、对社会的作用(见一)
3、怎么做
①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分清精华和糟粕。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革故鼎新,推陈出新,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政治文化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
1、是什么(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与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与发展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传统文化在其中
的价值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传统文化不仅带有民族性、历史性,更是一种精神支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它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发扬传统文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公认的共识。
传统文化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影响。正是这种文化基础,支撑和促进了国家的整体发展。面对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传承中不断发扬传统文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和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很多深刻的人文关怀,弘扬其优秀精神,具有深远意义,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充分认可,也需要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传统
文化的独特魅力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在传承中既需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特色和风韵,还需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再造和发展,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同时,在文化交流中,更多的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和潮流趋势,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格调,使其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总之,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融合,既需传承古代文化精髓,也需注重当代需求和时代发展特点。
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尤其是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大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建设和推广文化产品。同样的,企业界和个人也应该发挥多元化、创新化和实践的作用,推广和宣传传统文化,从而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由于产生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同,因而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最能体现一种文化的个性的是它的民族性。关于文化的民族性,庞朴先生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书中转述了一个笑话:
在一个咖啡店里,有三位客人.每人要了一杯咖啡,每杯咖啡里都有一只苍蝇。日本客人见了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冲侍者说:“赶紧把你们经理叫来,我得告诉他怎样经营咖啡店,怎样管理他下面的雇员。”英国人看见苍蝇后一声不响,把钱往桌子上悄悄一放慢条斯理地走了。美国人看见苍蝇后,把食指一勾,把侍者叫到跟前说:“在我们美国,客人爱吃多少苍蝇,由他自己加,不必麻烦你们事先加好了。”
三个客人对苍蝇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日本人讲究管理,英国人是绅士派头,而美国人则非常幽默。这就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的表现。
中国的文化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突出的人文倾向、整体的和谐统一、永恒的伦理道德、不息的奋斗精神、浓厚的忧患意识、求稳的务实态度和辨证的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的特点可能不限于上述七个方面,人们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去加以提炼和概括,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这七个方面,也就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一、突出的人文倾向
中国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特征。人文主义就其狭义来说,一般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神文”的反叛思潮,其基本精神是提高人的地位,贬低神的地位。人文主义者谴斥天主教鄙视人的存在,扼杀人的本性。他们要以人去对抗神。他们强调人的现实的幸福和本能的欲望,以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强调人的理性,以反对神学蒙昧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反对神权对人的束缚和封建等级制度。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有哪些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有哪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那么你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有哪些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政治重点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传统文化的继承
(1)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 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被广泛接受并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形态。这其中包括了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艺术形式、道德标准等多个方面。传统文化通常代表着一种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智慧结晶。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性: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呈现出多样性。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文化习俗、方言土语、建筑风格等都有所不同。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
2.时代性:传统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都会对文化产生影响,使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民族性:传统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4.历史性: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延续。它既包括了古代的经典著作、文化艺术,也包括了近代以来的文化成果和遗产。这些历史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相对而言的。传统文化注重传承历史,注重经典和传统,而现代文化则注重创新和发展,关注现代科技和国际
化。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四、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传统文化还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审美。传统的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及戏曲、舞蹈等表演艺术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最后,传统文化还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秩序,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高中政治必修三大题精选
政治必修3大题总结
1.辨析: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不重要。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2010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十二五”各项规划的编制之年,文化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也包含其中。2010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目前,中央各部门先后组织专家学者与规划编制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召开各种座谈会,热议“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方向。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①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发展。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竞争力,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③文化塑造人生,健康的文化产业发展能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学政治必修三学问点之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学问点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文化遗产不仅对于探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所以要爱惜文化遗产。
3.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确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开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当相互敬重,在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
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 敬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敬重文化多样性是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开展程度上的区分,绝无凹凸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开展的产物和人民才智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开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答案: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 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 魂是价值观。
(4)结合教材回答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 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 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5)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充分表明世界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有何意义? 答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 现。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 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民族文化 的多样性。
提示:不认可。文化是精神根基,但不是决定因素。文化是 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 定因素。
2.民族文化的内容 (1)核心和灵魂:价值观 。
(2)体现: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 ,以及 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拓展】
(1)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 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 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文化遗 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任务二:全面认识文化的民族性 材料二 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以餐具为例, 目前世界上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文化具有民族性教学设计
文化具有民族性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如何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本节课我们学习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二)讲授新课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板书)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板书)
阅读与思考
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建筑艺术、舞蹈艺术、体育运动项目、语言文字等,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与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的,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而且,要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
的运动同周围的环境密切联系起来。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习的目的。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
教师:民族文化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而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不仅表明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尊重和认同,也凸现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拓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的重大命题。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国的民族性特色和最本初的文化基因,能够对今天的“中国特色”作出最真切的解读和阐释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依靠否定、割断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照搬外来理论走向复兴。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不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也不可能在民众中间扎下根来;沟通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心灵,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桥梁。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恰恰是因为融入了中国元素、变换了中国面孔,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从而得以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生长于中国这片沃土,必然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吸纳、继承和发展,从而被赋予鲜明的中国魅力、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脱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党历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很善于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阐释道理、揭示规律。1938年10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谈到党的学习任务时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孔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将这两个伟大人物联系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过时的东西,它是跨时代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理论。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新认识,毛泽东才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总结者。
传统文化民族性(传统文化民族性继承性)
传统文化民族性(传统文化民族性继承性)
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民族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民族性继承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传统文化民族性和中华文化民族性的区别
2、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怎么理解
传统文化民族性和中华文化民族性的区别传统的是相对中国本国文化来说的,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民族性是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来说的,中华文化自身具有的特点!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概,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它是
中化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创造的,即中化传统文化是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是有区别的。这表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对
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说明中华文化强大的身心力与凝聚力。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共同生活中创造的,所以中华儿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统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扩展资料:
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
族文化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思考
文化是颇多争议性的概念。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指统治者对天下人以文教化,与以武
力征服相对立。到汉代多指文德治天下之意。这里姑且采用费孝通先生的文化三层次论:一、器物层次,即国家、社会用什么样的工具、器物来生产、生活。如中国人用筷子,西
方人用刀叉,印度人用手抓,所用的器物不一样;二、组织层次,包括社会怎样把个人组
织起来,让单独的个人能够结合在一起,在一个社会里面共同生活以及他们之间怎样互动。它包含很多内容,比如政治组织、宗教组织、生产组织、国家机器等等;此外还包含一个
价值观念的层次,即人怎样想,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什么好,什么不好。好
坏之间,各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选择标准不一样。三个层次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整体。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动力与纽带。“欲灭其国必先灭其文化”之说,意
旨文化之极端重要性。
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传统是历史的产物,随着人类历史的进
程而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它
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或者表现于语言文字;或者表现于抽象的
性格能力、性格、民族心态、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或者表现于各种信息的积
累储存。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并流传下去,是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化
积淀。人们今天的创造活动,明天就会积淀在历史长河中。他们在新的文化遗存的同时,
又以自己的历史存在影响着未来的文明,象石器文化遗存孕育了青铜文化,进而又催生出
铁器文化一样。这种互为因果的渐进传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绍光,著名现代艺术家,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后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现旅居美国。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1500多次,作品被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现任中外十余所大学名誉和客座教授,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美国世界美术家联盟首任主席。画作个人风格鲜明,融合东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特色,强调感染力,是当今画坛具有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
核心提示
●对传统进行破坏不是现代化,现代化应该是传统的延续。
●在全球我们看到很多雷同的东西,但真正感染人们的却是那些不同。在全球化中要保护民族特色,要尊重人民大众对自己民族文化血肉相连的情怀。
●世界上已经没有一个民族、一个文化是纯粹的,一定会受到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如果没有包容心,采取一种抵制的态度就没办法在世界建立自己的文化。
●西方在艺术上主张“相对差”,非常强调“矛盾”,而中国人讲“和谐”。
●现代人紧张得很,但是艺术终究还是要静下心来。
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以后,如何保持民族风格和民族性。
中国的有识之士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就在想中国怎么崛起,过去的100多年有很多中华英烈是慷慨歌燕市, 从容做楚囚,所以过去100多年来中国的经历是充满血泪的一段历史。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除了经济,西方形形色色的一些势力也进入中国,大家都知道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保存,这一点我们有很多教训。
大家都很清楚,全球化后会看到很多非常雷同的东西,比如城市规划,我们所看到的摩天大楼、商贸中心、体育馆等等,在全世界走到哪里都是大同小异。但是你再仔细地看看,就会发现在这种相同当中有许多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比如在北京长大的人,就非常怀念过去的四合院,但这些东西现在基本上都消失了。
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强大以后,包括国外一些政策研究会都在研讨“中国强大了会怎么样”,讨论中华民族崛起后会不会民族主义也高涨,民族主义高涨后,这个民族要往哪里走?
对传统进行破坏不是现代化,现代化应该是传统的延续
“现代化”是西方提出来的,但在保护文化传统方面西方是非常注意的。我们中国人可能觉得自己有5000年的文明,脚底下的宝贝太多了,就不当一回事。在宁夏,有一个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固原,它的双层城墙,在中国仅有,在世界上也是仅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城”,大家知道是什么时候毁的么?就是在现代文明的光环下消失的,一个官员的一句话就让它毁了。
民族性是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文字、风俗习惯以及衣食住行的细小环节里体现出来的,这是老百姓对文化载体的一种情怀。我刚才说世界上有很多相同的东西比如摩天大楼、体育馆等等,这是现代化,但民族化并不影响现代化,特别是有些古老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保留。你可以去城市的外围发展,可以建造城外城,世界上这种例子也很多。也有人建议旧瓶装新酒,外面不变,改装里面,不能让老百姓享受不到现代文明。但是作为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一个民族留下的所有文化载体,都代表这个民族的喜怒哀乐,代表这个民族的爱好,应该很好地保护。对传统进行破坏不是现代化,现代化应该是传统的延续。
在全球我们看到很多雷同的东西,但真正感染人的却是那些不同的东西。同属一个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文化很接近,但是真正去日本、韩国走一走,就会发现很多不同。日本文字里有很多汉字,发音不一样,意义相同,比如说快速火车“新干线”,但也有一些意义完全不一样。说一个笑话吧,日本有个邮件快递公司叫“宅急便”,我刚到日本时,看到一个车上有这几个字的广告,就问边上一个中国画家,他也挺逗的:“哦,赶快回家拉肚子,是不是治拉肚子的药?”所以要是慢慢去琢磨,会发现很多不同,这些不同恰恰就是它的魅力。
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他们对文化的爱护却值得我们学习。在洛杉矶如果你有一栋房子,里面有个壁炉是30年代的,那么整栋房子就要被保护,任何人都不能动,他们对传统留下来的东西非常尊重。在全球化中要保护民族特色,要尊重人民大众对自己民族文化血肉相连的情怀,建筑在这个基础上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化才是正确的。所以我觉得中国人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民族性、民族文化的保留应该引起重视。
采取一种抵制的态度就没办法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文化
从全球来说,国家强大了不能用自己的文化去欺负别人的文化,把人家并吞了,各个国家应该互相尊重,正是在尊重别人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一条所谓全球化的道路。全球化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民族文化像过去那么纯粹,它已经不知不觉处在一种融合当中。所以如果没有包容心,采取一种抵制的态度就没办法在世界建立自己的文化。
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走的是不同的路,这和他们的哲学体系不同是有关的。西方从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提出来,人和天是“主客关系”,人是“主”,大自然是“客”,人是大自然的主导,由人来改造世界,中国讲“天人合一”、“天地人和”。西方更多强调科学性,由于要改造自然,所以人是主宰,反映在艺术上走的是很写实的道路,从古希腊的雕像大家就可以看出,完全按照人体解剖的结构比例,
而中国古代的雕塑是象征的、夸张的,我们那些门神武士可能头很大,身很短,不是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头脑,我们针灸那么多穴位都能准确找到,但是中国艺术没有走这条路,中国讲的是一种神似,所以我们在艺术当中创造了很多人类想象的东西,比如龙和凤,实际上没有的东西,我们中国人都接受。
从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应该说西方艺术在向东方靠拢。我举两个例子,一个塞尚一个梵高,塞尚说“你们不要再画眼睛看到的世界,要画心灵感受的世界”,这分明是中国画论啊!中国绘画标准第一法“气韵生动”,大家知道现在留存的最早有艺术家名字的作品是顾恺之的,顾恺之就说“以形喻神”,还有“手挥五弦易”,手挥起来很容易,“目送归鸿难”,眼睛看着鸿雁飞走难,早就强调一种神似的东西。毕加索说得更好:“我不画猫,我只画它的微笑。”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人类的各种情绪在猫的微笑里面都可以表现出来。就这样,现代主义文化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始了,在西方美术历史上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繁荣。
在50年代以前,世界上所有记录下来的大师,毕加索、马吉斯、夏歌儿、梵高等,从前期印象派到后期印象派再到立体主义,一直发展到抽象主义,我觉得这段历史我们中国美术家正好是应该借鉴的,但当时中国正是处于被外国侵略的状态,整个政治、文化、经济都在受压,所以中国人当时没法接受现代主义,而徐悲鸿的学院派体系就非常符合中国当时的潮流,所以不是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而是在西方现代主义高涨的时候,徐悲鸿把西方的古典主义带进中国。今天不是在贬徐悲鸿,我觉得他把西方艺术的科学带进中国,对今天我们国人有很好的西洋绘画基础起了重要作用,徐悲鸿体系再加上后来解放以后送到苏联去留学的体系,这两个体系都是以写实为主的学院派,此后,严格的学院派这种基础训练就一直控制着中国画坛。
只有做民众和精英的代言人,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