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海外并购
国有企业并购案例
国有企业并购案例
1.中国石油集团并购中海油集团
中国石油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之一,而中海油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油气勘探开发企业之一、在2024年,中国石油集团以46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海油集团的一部分股份。这一并购使得中国石油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同时也加强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
2.中国建筑集团并购中铁建集团
中国建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建筑工程企业之一,而中铁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在2024年,中国建筑集团以38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铁建集团的一部分股份。这一并购使得中国建筑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筑工程企业,同时也增强了中国在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竞争力。
3.中国移动并购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而中国电信是中国最大的固定通信运营商之一、在2024年,中国移动以67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电信的一部分股份。这一并购使得中国移动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通信运营商,同时也推动了中国通信产业的整体发展。
4.中国银行并购招商银行
中国银行是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而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商业银行之一、在2024年,中国银行以90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
了招商银行的一部分股份。这一并购使得中国银行增强了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的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和发展。
5.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并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航空工业企业之一,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在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64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一部分股份。这一并购推动了中国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技术的整合,增强了中国在航空船舶领域的综合实力。
案例二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
案例二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在2005年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5 年底在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发起的第五届“十大并购事件”评选活动中,“中海油要约收购优尼科”入选十件年度具有标志意义的并购事件榜。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例,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征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参与到全球化经济活动中,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最终将被国际市场接受,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并购事件三方简介
(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是1982年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该公司以上游产业为核心,正在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中海油现已形成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专业技术服务、基地服务、化工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六大业务板块,呈现出各板块良性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2004年,中海油的产量持续增长,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70 912亿元人民币,利润24 2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2%和62%。截至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增至153 21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83 016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年初增长28%和21%。公司的利润总额居中央企业第5位,总资产列中央企业第12名。中海油良好的发展业绩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肯定,国际权威资信评定机构标准普尔及穆迪分别给予公司BBB +和A2的评级,均等同于中国主权评级,这也是中国公司目前所获得的最高外部权威机构评级。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研究——基于光明集团和中海油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研究——基于光明集团和中海油
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研究——基于光明集团和中海油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海外并购风险也随之而来。本文以两个典型案例——光明集团和中海油为例,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
光明集团是一家中国著名的乳品企业,曾在2009年进行
了一次海外并购,收购了新西兰的一家乳品公司。然而,这次并购并不成功,给光明集团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首先,该乳品公司的市场份额较小,品牌影响力不强,光明集团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技术和品牌优势。其次,由于新西兰的规模较小,市场发展有限,光明集团很难在新西兰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润。最后,该乳品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中国企业存在差异,光明集团未能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管理方式,导致经营困难。因此,对于光明集团来说,海外并购的风险在公司内部和外部差异上的不同程度影响较大。
中海油是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也曾进行了一次海外并购。该公司在2010年收购了加拿大的一家能源公司,希望通过此
次交易获取更多油气资源。然而,这次并购也面临着许多风险。首先,加拿大的能源公司资产分布广泛,而中海油并未能很好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导致投资回报不如预期。其次,加拿大的能源市场竞争激烈,中海油在当地市场中遇到了困难,未能获得预期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最后,由于中海油是一家国有企业,与加拿大的市场法规和商业环境存在差异,导致管理上
的问题。因此,对于中海油来说,海外并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和市场竞争上的不利因素。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摘要
跨国并购是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是并购在空间上的跨越国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几乎成为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常态,跨国并购已成为FDI的主流方式。
本文以中海油跨国并购美国优尼科为主线,深入分析了中海油跨国并购的背景和动因,从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并且对中海油跨国并购的失败作了进一步的解析,得出政治和政策障碍,竞购时机不当,缺乏跨国并购经验以及政企间不透明关系正是其竞购失败的原因所在。文章总结了中海油跨国并购失败的教训,指出必须采取多种渠道增强与目标公司所在国政府的沟通,选择最佳的跨国并购时机,加紧培养跨国并购人才,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来加强企业跨国并购的竞争力,并对其他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中海油优尼科
Abstract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which has led to the transnational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from home to abroad are the extension of M&A. At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ross-Border M&A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ctivit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main theme of FDI.
This thesis, mainly based on the Cross-Border M&A of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CNOOC) explains the content of this case, meanwhile, it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Cross-Border M&A of CNOOC. Referring to a lot of parts, such as incentive of the Cross-Border M&A, target getting, target estimating etc. together with the problems aris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M&A, it tries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further to find out some revelations of this Cross-Border M&A, and last with the aid of correlative theo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and to give some advice to Chinese Cross-Border M&A.
中海油海外并购案例分析(成功和失败)
世界经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石油安全的真正含义在于在世 世界油气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取得革命性进步,使勘探生 公司并购也是一些石油公司实现股票上市的一种有效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石油资源国为促进本国石油工业的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石油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促使石 控制目标公司往往是一些石油公司进行并购的另一主要目 界石油经济体系中获得最大的经济自主权。跨国石油公司通过 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在跨国石油公司中科技贡献率已超过60% 。 合并一家已经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不仅可以节省进行股票首 的。要达到控制目的,并非要购买目标公司100% 的股份,只 发展,逐步放宽或解除了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垄断控制,推出一 油公司必须做出选择,即规模化 ” 。上下游一体化能够进一 各大跨国石油公司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是着眼于未来 跨国并购,极大地提高了跨国企业母国的国际地位,使其在世 新技术增加了全球油气的探明储量和供应量,通过降低勘探开 次上市的大笔成本,还可以通过增发股票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 要收购比例达到51% 就足以实现控制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股 系列对外开放政策。许多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为振兴本国石油工 步强化石油公司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强烈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 竞争的战略性行动¨ ,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建立遍及全世界的 界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这些跨国公司的强势领域,也 发和加工经营成本,为石油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 新的生产投资,解决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中国海洋石油收 东众多且分布较为分散的公司,往往收购10% 业,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极鼓励引进外资与对外合作, 而并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便捷有效的手段。 ~20%就足以实 生产和经营网络。 正是这些跨国公司母国的强势领域。通过跨国并购,原来强大 了整个石油行业的革新和进步。新技术这把“双刃剑”一方面 购优尼科公司所看重的除了优尼科拥有的油气田潜能、庞大的 现控制目的。这样的低比例控股方式降低了收购方的成本,也 为外国石油公司资金和技术的介入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 的跨国企业更为强大,甚至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霸主,从而控制 为石油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低成本的压力, 国外市场等因素以外,有助于完成其在美国的借壳上市也是原 减少了由于股市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了该领域,也因而使得其母国在该领域成为世界的枢纽国家, 进一步加剧了竞争。跨国石油公司以其雄厚财力和技术力量, 因之一。 从而获得了在该领域的最大经济自主权,也就获得了最大的经 充分利用地区和技术差异,在世界石油市场购买油气储量,开 济安全。 发新兴市场,促进了石油公司的跨国并购。
中海油的更名良机
052
ENERGY 2013.06
2013年2月26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宣布完成了对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Nexon)的收购。这是中国企业迄今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并且中海油还需承担尼克森原有的43亿美元的债务。
收购尼克森的全球资产将为中海油带来约20%的产量增长和约30%的储量增长,同时中海油在油砂、页岩气和英国北海及墨西哥湾深水区的行业地位也将得到加强。
中海油集团在其新闻中写道:“该公司的优秀资产组合不仅是对中海油的良好补充,同时也使中海油的全球化布局得以增强。”可见,收购尼克森是中海油实现国际化战略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中海油要在未来也将继续深化全球化布局。
在这一国际化的目标背景下,中海油是时候认真考虑更名事宜了,而收购尼克森,则为中海油提供了一个这样做的绝佳契机。
为什么要改名?
首先,中海油乘收购尼克森之机改名,淡化国有石油公司色彩,符合其未来国际化的战略定位。1998年中国石油行业重组改制以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分工明确——中石油负责长城以北的油田、炼厂及国有销售单位,中石化负责长城以南,而中海油则负责开发海洋石油。
时至今日,“三桶油”的发展逐渐打破了这种分工,中石化开始开采海洋石油,而中海油也被允许在国内开
中海油的更名良机
作为一家将全球化发展定为自身战略的国家石油公司,似乎也
应该有一个具备国际化色彩的名字。
展炼油等石油业务。随着中海油逐渐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并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渐行渐远,那么其公司名称也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改。
中海油公司并购案例分析-新---副本分析
有分析认为:中海油的收购完成,使得中海油将在全球石油定价体系中扮演 重要角色。除了拥有在Buzzard的权益外,考虑到北海石油供给的下滑和由 于流动性下滑导致的供给端临时性冲击对布伦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 海油通过此次收购获得的供给端的关键市场信息才是更有价值;同时,在北 海油田产量下滑的情况下,油价上涨带来的收益更大。
• 至外此 竞,购这,场最长终达以8个中月海之油历。久的史、主的中动老国退牌迄出石今而碍油为告企止终业涉. 及金额最多、规模最大的海
7
具wk.baidu.com原因分析:
•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主要是因为公司高管以及政府方 面的抵制,也就是在于没有与公司管理层达成足够的默契 。
• 其次是对美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没有做足够的了解和开展 游说工作,导致政府方面有很多反对的意见,相关的利益 团体也向白宫和国会施压,最终造成这项收购的失败。
19
对策分析
20
并购成功原因
1.国际能源环境发生了变化。 2.全球经济疲软显然有利于并购。 3.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为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做了更好的准 备,提供了经验。 4.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宏观战略。
21
22
“正是因为 全资、独家 这些敏感字眼,才让本宗收购案件包含了很多非商业 因素。”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高世宪称:“中海油在开采关键技 术领域一直难以突破,而尼克森在非常规油气领域资产和技术上具有双重优 势,这才是真正勾起中海油全资收购欲望的关键筹码。”
中海油战略回顾与并购案例——收购尼克森PPT学习教案
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 场,突出集中发展油气主营业务,
中 石 油
“十二五 ”基本建 设成综合
性国际能 源公司
2、国内油气产量2亿吨油当 继续实施资源 、
量
市场、国际化三
3、海外油气作业产量2亿吨 大 战略 ,努力 打
油当量
造绿色、国际、
4、海外业务利润大于40亿第美16可页持/共续3的9页中 石 油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杨华
第18页/共39页
上市以来的重要收购
收购时间 项目名称
收购金额
2002年 印尼五个区块油田
5.85亿美元
2002年 印尼东固天然气
2.75亿美元
2003年 澳大利亚(NWS)天然气
3.48亿美元
2003年 哈萨克斯坦北里海油田
6.15亿美元
2004年 印尼Muturi天然气
加拿大公司OPTI
切萨皮克公司丹佛-朱尔斯堡盆地及粉河 盆地油气项目 英 区国图洛石油公司在乌干第达119、页2/共和339A页勘探 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
10.8亿美元 21亿美元 5.7亿美元
14.67亿美元
151亿美元
状态 成功 成功 成功 失败 成功 成功 失败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结构 调整优化、技术管理创新、安全环 保节能,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 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实现平稳有效较快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三基工作
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分析
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分析
2012年7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发布公告称,将以现金1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4.44亿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这是2005年中海油180亿美元收购优尼科失败后,迄今为止中国实施的最大一桩海外能源收购交易。
发布公告当日,尼克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收盘报收25.9美元/股,上涨幅度达51.82%。目前尼克森市值约137.1亿美元,市盈率约29倍。7月24日,中海油在香港交易所股价收盘报收14.82港元,下跌4.02%,显示市场对于高溢价收购的担忧。
一、并购背景
1.并购方——中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央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
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为949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现有98750名员工,有天津,湛江,上海,深圳四个上游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4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排名第79位。自1982年成立以来,中国海油通过成功实施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销售及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新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
2.被并购方——加拿大尼克森公司:
尼克森(Nexen)公司成立于1971年,在多伦多和纽约两地上市,总部位于卡尔加里,该市是加拿大西南部的阿尔伯塔省(Alberta,加拿大油气资源最富集地区)省会,拥有约3000名员工,是加拿大第十四大石油公司。其专注于三项发展战略: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页岩气及主要位于北海、西非海上及墨西哥湾深水海域的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尼克森的资产包括勘探、开发和在产项目,分布于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尼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作者:田国双刘奕彤
来源:《会计之友》2013年第26期
【摘要】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已成为当今企业集团壮大的一种重要方式,并购的开展和实施也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议题。2012年12月8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收到加拿大工业部部长的通知,加拿大政府批准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的申请。文章
以此为背景,分析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战略意义,探讨并购实施的过程,希望从中得到更多企业并购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并购;资本运营;产权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企业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演变,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为企业并购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以此来实现企业扩张的策略也越发得到重视和运用。
关于企业并购,各国学者由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不同而所持观点各异。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成为达成企业并购的最终内源动力,如果A企业管理效率较高,并存在管理资源剩余,那么它将会寻找效率较低的B企业,通过并购B企业,让B企业达到A企业的水平,并释放剩余的管理效率(威廉姆斯,英国)。詹姆斯·托宾则以Q值来反映并购实施的可能性,这里的Q值是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实物资产的重置价格的比值,当Q
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并购的实施,依赖于国家法律和政治框架的不断完善,石油能源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一直以来也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扶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适应跨国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此外,我国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逐步建立与《公司法》、《证券法》相结合的上市公司并购法律的总体框架,为我国上市公司从事企业并购(包括海外并购)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例讲解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例讲解
背景:
中海油是中国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领先企业之一、
而尼克森是全球领先的石油服务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中海油为了扩
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决定收购尼克森。
案例概述:
2024年12月,中海油宣布以每股90美元、总计153亿美元(约合969.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尼克森。这是中国企业执行的迄今为止最
大的海外收购案之一、该交易还需要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批准。
案例分析:
1.战略意义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自身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快公司
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巩固在全球石油行业的领先地位。尼克森作为一家全
球领先的石油服务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和服务实力,对中海油的技术升
级和市场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2.风险与挑战
尼克森的股东对于收购价格是否过高以及交易后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有
所担忧。此外,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中常见的文化和管理差异,也需要解决。
3.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
尼克森拥有领先的石油勘探、钻井和生产技术,以及全球最大的石油服务网络。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将在技术和服务水平上得到显著提升,加速中海油在海外市场的拓展。
4.国际化进程加快
中海油一直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通过收购尼克森,可以利用其全球分支机构和客户网络,拓展中海油在国际市场的业务。同时,通过与尼克森合作,中海油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市场需求,并改进自身的管理和运营方式。
5.政府批准和监管
6.文化和管理整合
收购过程中,文化和管理差异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中海油和尼克森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管理方式和公司文化存在差异。中海油需要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和管理对接,以确保收购的成功实施。
2022年中国油企海外联合并购的制胜之道分析
中国油企海外联合并购的制胜之道分析中国油企在海外又有新斩获。与之前单枪匹马进军海外不同,这次中国油企选择了联手。7月17日,中石化和中海油联合收购了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在安哥拉32区块20%的权益,交易额为13亿美元。无独有偶,前不久中石油和中海油联手向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YPF公司提出收购其阿根廷子公司YPF的要约。
收益共享、风险分担,联手收购的优势不言而喻。专家预言,在三大石油巨头将来的海外油气资产收购中,联手收购的模式将得到更多使用。
双剑合璧
中石化和中海油此次联手表明中国石油企业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消失了一种新模式,由过去企业独自收购转为联手收购。据北京工商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廖运凤介绍,国外联合收购的案例有许多,而我国石油公司之前多与外资公司联合进行收购,像这次国内两家大型国有企业联手收购尚不多见。
此前,中石化、中海油曾联合康菲石油对伊拉克巴伊哈桑油田发起竞标,中石油、中石化也联合壳牌和土耳其国有石油公司TPAO向伊拉克
基尔库克油田发起竞标……中国油企联手进军海外的趋势愈演愈烈。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企业走联合经营之路已成为必定。此次,两大石油公司共同出资进行海外收购,有利于实现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中力气的最大化,是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值得借鉴的模式。”廖运凤这样分析。
而且联手收购的优势更加突出。商务部讨论院跨国公司讨论中心董超博士说:“联手企业可以在资源和技术上实现互补,增加收购的竞争力。”
“另外,两家企业在阅历和技巧上进行沟通,对收购完成后的业务整合也特别有利,会使整合变得相对简单。”董超补充道。他说,联手的两个企业在对东道国政策和法律理解等方面可以进行沟通、相互合作,这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经营整合。
从两则案例分析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并购中政治行为的影响
从两则案例分析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并购中政治行为的影响
作者:方旖旎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第9期
■方旖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自2008年来,中国石油公司掀起了第二次海外并购浪潮。2009年其海外并购交易额达160亿美元,2010年海外并购额占同期全球上游并购的20%,2011年仅公布交易额的海外并购已超200亿美元。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进行海外并购的石
油公司多为国企,其身份的特殊性使其进行海外并购时常被视为政府“代理人”,易遭遇政治
阻扰,因此政治风险是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中最大的风险。企业政治行为(CPA)是指企业试图通过影响政府政策来为公司谋利(Baysinger, 1984)的行为。因此CPA是企业降低政府阻扰甚至获得其支持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本文通过总结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典型案例中CPA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针对CPA对海
外并购的影响,提出了降低CPA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
一、成功案例:中石油并购PK公司
(一)并购的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CNPC)是国家控股公司,在中国石油、天然气市
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进军国际石油市场的国家主力军。2010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
位列第10,至今已在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投资项目,获取海外原油6920万吨(中石油,2009)。PK公司1991年进入哈萨克斯坦,注册地为加拿大,公司油气田、炼油厂等资产全部
在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境内,是哈最大私人石油公司,市值约33亿美元,旗下奇姆肯特炼油厂是哈最大炼油厂。宣布出售前公司开工率不足60%,股价下跌47%,产量萎缩35%。
中海油案例中国海外资源并购之路
120
中海油案例中国海外资源并购之路
2005-8-23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
2005年6月,中海油向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提交了185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82年成立,具有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20多年来,公司通过坚持对外合作与自营并举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使中国海上石油年产量从不足10万吨跃升到2000多万吨(油当量),取得了高速高效发展的成绩。进入20世纪90年代,总公司启动了下游的石化和化肥项目,并在海外获得了发展。中国海油连续多年经营效绩显著,2004年,中国海油的产量持续增长,年油气总产量达到3648万吨油当量,比2003年增长312
万吨,增幅9%。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709.2亿元人民币,利润242.2亿元人民币,上缴税金120.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2%、62%和80%。截至2rf04年底,公司总资产增至153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830.6亿元人民币。中国海油良好的发展业绩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肯定,国际权威资信评定机构标准普尔及穆迪分别给予公司BBB+和A2的评级,均等同于中国主权评级,这也是中国公司目前所获得的最高外部权威机构评级。
优尼科石油公司(Unocal Corporation)是一家以上游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的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州,距今已有115年的历史,员工数量为6600人左右。经过100多年
的发展,优尼科目前业务包括北美和国际原油及天然气开采,物探、天然气及管网建设、贸易、采矿,及房地产等业务。其中上游业务是优尼科公司的主营业务。目前,优尼科的油气业务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亚洲(泰国、印尼、缅甸、阿塞拜疆的里海和孟加拉),北美(墨西哥湾、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欧洲(荷兰),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截至2004年底,优尼科被证实的储量为18亿桶油当量,其中亚洲储量占56%,美国占26%,加拿大占6%,其他国家与地区为12%,其在全球范围内日油气产量为41.1万桶油当量,其中亚洲占54%,美国占33%,加拿大占7%,其他国家与地区为6%。截至2004年底,公司总收入为82.04亿美元,净利润为12.08亿美元,公司总资产达131亿美元。
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案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将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外资并购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突显。美国是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国投资在大多数领域享受国民待遇。但对于事关国家安全重大利益的外国投资,则采取较为严格的审查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借鉴美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法律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案的过程及其失败,指出本案的核心法律焦点是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第二部分研究了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发展、审查的机构和程序。然后分析了在中海油并购案中涉及到的美国国家安全法规及其演变。
第三部分探讨了美国制度对构建我国海外并购制度的启示:尊重各国的法制,同时加快制订我国具体规范以引导海外并购;加强海外并购的行政管理(包括对并购主体和并购可行性报告的审批)。
第四部分探究了美国制度对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制度的借鉴。根据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和我国目前外资并购中对国家安全审查的缺失,作者从审查的机构、程序及标准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中海油海外并购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hich attract a great deal of foreign investment for many years and grants most foreign investors National Treatment. The United States has traditionally welcom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provided foreign investors fair,equit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treatment with few limited exceptions designed to protect national security. After China's entry of WTO, foreign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corporations would take an increasing place in FDI of China. It should be quite important to establish systemic law and regulations on foreign acquisitions to prohibit any foreign Acquisition, merger or takeover of a China's corporation that is determined to threate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China while maintaining the credibility of our open investment policy and preserving the confidence of foreign investors.
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分析
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分析
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案例是一个典型的海外收购案例。随着中国
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越来越积极地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这
一并购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海油并购加
拿大尼克森案例,探讨海外并购的动机、优势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的动机。一方面,海外市
场是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补充。中国国内油气资源供给紧张,而加拿大尼
克森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收购
尼克森,中海油可以得到稳定的海外石油供应,降低对国内油气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中海油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加拿大
尼克森拥有国际领先的油田开发和技术管理能力,这对于中海油的技术进
步和海外扩张非常有益。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的优势。首先,中海油具备
充足的资金实力。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中海油有着雄厚的
财力支持,并且可以通过境外融资进一步筹集资金。其次,中海油在国内
油气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这使得中海油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能
够更好地识别和评估目标企业的风险和潜力。此外,中海油还可以通过与
加拿大尼克森共享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中海油进行海外并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海外并购涉及
到不同的法律、语言、文化和商业环境。这些因素会增加并购交易的复杂
性和风险。中海油需要精心设计并执行交易计划,并谨慎评估交易的政治、法律和风险因素。其次,海外并购也可能面临监管和政策上的风险。尤其
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进行了限制和限制,这给海外并购带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中 竞221053购海购11日2亿尼油尼年宣 美克出 克7布 元月森价 森,第2加 延 收0审一1拿 长 购2批次大 中 尼年期延首海克1限0期次油森月,2第中尼加01二海克拿2延年次油森大期1延收再政1月期购遭府:2第中尼0三1次海克3次年延油森延1期收 第月期购 三:,
2013年1月 18日:获发 改委批准, 尼克森案拿
另一方面,从公司运营的情 况来看,尼克森近几年来一 直业绩不佳,也在客观上为 中海油的介入提供了一个 较好的时机。
二、充分准备。
业内人士表示,在本轮收购之前,中海油在充分吸取此 前收购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研究和游说的工作, 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本次交易的成功概率。
从以往经验来看,收购成功并不代表中海油从此可以高 枕无忧。实际上,其面临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收购完 成后,尼克森将作为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由在尼克森 工作18年以上的首席执行官凯文·赖因哈特继续负责 运营。并购后的内部整合是中海油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从以往经验来看,管理理念分歧等因素导致中国企业 海外收购受挫,此类案例占海外收购总数的一半以上。 整合的过程或长或短,但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短期的盈 利前景。
2010年3月14日斥资31亿美元入股阿根廷BridasCorporation 50%权益。将间接持有阿根廷第二大油气勘探与生产商 Pan American Energy(PAE)约20%股权。
2010年11月16日中海油购入切萨皮克鹰滩页岩油气项目33.3% 权益,交易价格为现金10.8亿美元,以及4000万美元的调整 款项。
后续挑战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还面临 着一个主要挑战,即如何处 理东西方文化和理念不同 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和社会 风险。由于语言、风俗习惯、 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 差异,企业与当地社会在文 化融合方面面临不同程度 的障碍。
同时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 去"打破了当地利益集团的 原有格局,挤占了其市场空 间,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也 干扰了中国企业的正常经 营活动,成为中国企业"走 出去"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之 一。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之后, 也面临文化融合等多方面 的挑战。
简称 世界500强
中国海油 中海油 CNOOC
第87位(2018年)
中央企业
官网
http://www.cnoo c.com.cn/
81482.2百万美元(2018年)
中国海油业务纵览
油气勘 探开发
新能源
专业技术 服务
金融服务
炼化销售 及化肥
天然气 及发电
中海油海外并购过程回顾:
中国海油收购尼克森案一波三折
2012年7月23日 宣布收购尼克森
成功经验
一、找准时机。
中海油此番收购是2005年收购优尼科失败后再度出手,
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较为 成熟:美国近年来经济复苏 缓慢,页岩气革命又使其国 内油气产量大幅增加,对外 油气需求不断下降,加拿大 丰富的能源资源亟需寻求 规模相似的可以替代的市 场。
分散投资风险
中国海油基本信息
外文名称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员工数
97986人(2018年)
公司名称ຫໍສະໝຸດ Baidu总部地点 成立时间 经营范围 公司性质 年营业额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注册资金 949亿元人民币
中国北京
董事长
杨华
1982年2月15日
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 销售
到发改委 “路条”
中海油重要海外收购项目一览
2005年拟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后遭失败。 2006年1月9日22.68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 许可证(OML130)的45%的工作权益。
2008年171亿元人民币成功收购挪威海上钻井公司。
2009年计划以13亿美元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 拉石油资源项目权益,后失败。
在具体实务中,并购的动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几类:
扩大生产经营规 模,降低成本费 用
实施品牌经营战 略,提高企业的 知名度,获取超 额利润
提高市场份额, 提升行业战略地 位
取得充足廉价的 生产原料和劳动 力,增强企业的 竞争力
取得先进的生产 跨入新的行业,
技术,管理经验, 实施多元化战略,
等各类资源
2011年7月20日收购在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上市的加拿大油 砂开发商OPTI全部股份,该交易总价约为21亿美元。
2012年2月17日中海油完成收购切萨皮克公司丹佛-朱尔斯 堡盆地及粉河盆地油气项目共33.3%的权益交易,交易价格 为现金5.7亿美元。
2012年2月21日中海油完成收购英国图洛石油公司在乌干达1、 2和3A勘探区各三分之一的权益。交易总对价约为现金14.67 亿美元。 2012年07月23日中海油宣称,将以现金151亿美元收购加拿 大尼克森能源公司。
学号:2016106030626 制作人:罗灵菲
05
海外并购 中国海油基本信息 中国海油业务纵览 中海油海外并购过程回顾 成功经验 后续挑战
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是指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 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 个资产收买下来。
海外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 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 “一国跨国性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另一 国企业”是他国被并购企业,也称目标企业。这里所说的 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 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 的,、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
并购动因
产生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寻求企业的发展。寻 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 择。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 并购发展则要迅速的多,尽管它会带来自身的不确定 性。
具体到理论方面,并购的最常见的动机就是--协同效 应。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作 为支付特定并购价格的理由。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包 括--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