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登上地球之巅》201604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3.《登上地球之巅》课件(74张PPT)
复述登顶经过。
精读体味,探究赏析: (1)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 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2)三名队员最后能够登顶成功, 从文章来看,你觉得靠的是什么? (3)找出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并体 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 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一是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 “第二台阶”的过程。 二是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 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 志的事迹。
死亡往往发生在攀登者 的一个“小憩”当中。 他们睡着了,然后再也 醒不来了。
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五位大学生在攀登
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 3人失踪。 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 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 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
写作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 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 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 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 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课文中这些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 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 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 人美的享受。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
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 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 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 心理和艰难过程。“唯一”,意思是仅有的、别 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2)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 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4.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①实指吃水用的井;②指人心;③指方向、 希望。
第二十三课 登上地球之巅
学 习 导 航
课 前 自 学 达 标 自 测
课 内 精 读
课 外 拓 展
学习目 标
1.反复阅读并能复述课文内容,锻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的能力。 2.学习作者叙事的详略安排、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 物的方法。 3.学习探险员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崇高 的献身精神。
考点链 接
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 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 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他 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 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 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 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 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 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利…… 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 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 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3 《登上地球之颠》精品教学课件
珠峰——太多的第一次
50年间,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先后向珠峰发 起挑战。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别出心裁,不断选择 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线,或者尝试别人没有进行过 的下山方式。珠峰已经成为挑战极限和张扬个性 的地方。每一次别出心裁的壮举,都是人类与珠 峰的激情碰撞。这些不断刷新攀登记录的人,无 疑都是耀眼的明星,闪烁在50年的朗朗夜空中。 ☆第一次跨越珠峰:美国珠峰登山队威利·翁泽 尔德与汤姆·霍恩宾由西脊转北壁登顶由东南山 脊下山,1963年; ☆第一位登顶的女性: 日本人田部井淳子,1975年5月16日; ☆第一次无氧登顶:奥地利人彼德·哈贝尔和意 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1978年5月8
珠峰——在哪里还为我们驻足等待的 人
50年后的今天,仰望珠峰,人们想到的 还有走在前面的马洛里和欧文。 1924年 6月8日,马洛里和欧文在队友放弃登顶之后, 离开6号营地向顶峰进发。队友奥德尔目送他们 缓慢地向上走去,并被越来越多聚拢而来的云雾 所笼罩。直到第二天,这两位优秀的登山家依然 没有回来。队友山姆威尔在日记中写道:“马洛 里和欧文死了,这是悲伤的事实。我们所有的努 力和牺牲都白费了吗?不,失去这些优秀的人是 保持探险精神和生命力的代价的一部分。没有人 能阻止大自然留下这些出类拔萃的生命。”此前, 曾有人问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世界最高峰,他回 答说:“因为它在那里。”
☆据不完全统计,50年间,共有来自60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720多人(次)到达珠 穆朗玛的顶峰,但同时也有将近200名勇士献 出自己的生命。尽管登山的目的和观念在发生变 化,登顶所能带来的名利效应已变得越来越淡漠, 但登山者们依然接踵而来。他们带着人类社会高 度发达的文明和伴随文明滋生的困惑而来,在珠 峰表现出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可贵的冲动。这种冲 动不是鲁莽,是人类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 神支配下的行为表现,是贯穿于人类发展史的那 种勇敢不屈、自强不息精神在和平年代里的一种 体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五页,共12页。
本文的叙事详略得当,请你说说文章详写了哪 些(nǎxiē)事情,并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的语 句?为什么要详写它们呢?
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 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 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 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那么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阶梯” 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yìzhì) 大无畏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们团 结协作的精神。
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 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 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
第六页,共12页。
作者在课文中有不少(bù shǎo)描写自 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 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 (第1段)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 还露出隐约(yǐnyuē)的轮廓。” (第17段)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 星光在空中闪耀。”(第18段) 等等
生字词
găo
jì biān
wēi
冰镐 体力不济 砭骨 崔巍
zh滞ì留 b迸èn散g 窒zh息ì (zhìxīp)úfú 匍匐
第四页,共12页。
8830M 8844.43M
无氧攀登(pLeabharlann Baidundēng), 冲击顶留峰下(liú xià)刘连满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
1、山路陡峭 2、天气严寒 3、身体虚弱 4、高山反应 5、缺乏氧气 6、黑夜登山
靠坚强的意志、 坚韧的毅力、 団结合作、 敢于牺牲的精神
来克服
〈三〉、登顶成功,只是文中介绍的这四个人努力的结果吗? 请说明原因。
• 单从课文来看,好像就只是这四个人的 登山故事,但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 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 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 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人员的前期 的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 军,打通通向蛛峰的关键性道路,则三 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
地理、 生物和高山生理等多门学科的研究。1988年5月中、日、尼3国运动 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跨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1989年建立的珠穆朗玛 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
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 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 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 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 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 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 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
课文第12段中引用英国扬赫斯班的话有什么作用?
为了表现珠峰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登山队员所 遇到困难的巨大和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精品】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胜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会走得更稳健、更远。
学生明确目标
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勇敢者的目光。,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于1960年5月25日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学生速读课文,简要复述。
指名展示
学生明确
①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运用比喻手法)②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③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喜马拉雅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⑤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源自文库。
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教学
札记
我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对珠峰有了直观的认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
3、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哪些困难?展示交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登上地球之巅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1、速度课文,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叙事的详略安排,抓住特点进行 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受中国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的精神。
积累生字新词
砭骨
(biān gǔ) (lǔ jiàn ) (cuī wēi )
滞留
(zhì liú)
履践
崔巍
窒息
匍匐
(zhì xī)
留下氧气和信 第二台阶 上升了约70米, 到达 “第二台阶” 刘连满甘做人梯
8468M
认 识 三 位 英 雄
屈银华
王富洲
贡布
文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难忘?找出来,读 一读,并谈谈感受。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 上,然后慢慢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 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 昏睡去…… 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 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留着氧气,他又 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 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体会详略妙处
本文叙事详略安排得当,说说文章详写了哪 两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全体队员征服“第二台阶 ” 刘连满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队友
详写的内容一般直接表现中心思想
走入自然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请
找出这些语句,并揣摩其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篇
Lesson 23 on the top of the earth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登上地球之巅模板
2、篇章2:登上地球之巅范本(实用版)
3、篇章3:登上地球之巅模板
篇章1:登上地球之巅模板
知识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
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
教师: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
2.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23课《登上地球之巅》2016.04
这样写有助于突出刘连满的崇高的 精神品质。
第三部分(23)
经过努力终于登上了顶峰,把鲜 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 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 为这二“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 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 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 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 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结 协作的精神。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 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 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 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 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 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 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 下来。这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 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 作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登上 珠峰,为国争光。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体裁:通讯)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 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 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 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 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 来接触一批《登上地球之巅》 的勇士们。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 的意思。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 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 以上的有11座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 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 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 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 最高峰。
七年级语文下册 23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新人教版
绵延的喜马拉雅山 群峰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藏语“珠穆朗玛”意思是“圣母”,珠 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 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北坡在中国 西藏自治区境内,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 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 ,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 、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 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 刮起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 积雪,四溅飞舞 ,弥漫天际。
喜马拉雅山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 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喜马拉雅 ”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 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 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 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 13米,是世界最高峰。
谁?
刘连满
登 上 地 球 之 郭巅
超 人
▲ 知识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 能力目标:1、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
2、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 貌▲的德方育法目,标学:写学颁习奖登词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 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 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23《登上地球之巅》—公开课
速读课文,简要复述四 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A、登山队出发
来自百度文库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余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 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 留给他人。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 史上的无氧攀登。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简介
中国西部的山脉 ,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 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 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 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 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其中最为高耸的则 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 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 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 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 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 经常刮起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 四溅飞舞 ,弥漫天际。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 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 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 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 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 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 作的精神。 (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 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 牺牲精神。
第二十三课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8
33
根据课文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 发现突击顶峰的除了刚才图片上的三 个人以外还应该有一个人,他是谁?
刘连满
34
请以前后四人为小组单位(先 确定一名组长,一名记录,余者为 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一起 阅读文章,重点放在刘连满身上, 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 组内解决不能解决得写在小纸条上, 我们一起解决。
登上地球之巅
1
同学们: 你们对珠穆朗玛峰
有多少了解呢?
2
请欣赏
3
4
5
6
7
8848.13m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60年
22
23
24
尼泊尔
中国
25
26
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 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 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 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 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 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 “充满死亡的路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3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3 登上地球之巅》导
学案
23 登上地球之巅
【预习案】
一、材料链接
1、作者介绍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二、预习自测
1、字音字形:
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砭骨()
2、履践()
3、崔嵬()
4、窒息()
5、养精蓄锐()
6、齐心协力()
2、整体感知
(1)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登顶成功,只是文中介绍的这四个人努力的结果吗?请说明原因。
(3)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
【探究案】
一、内容探究
1、找出文中令人感动、难忘的人物形象,并说说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中表现出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2、读完全文你有哪些感受?
二、写法探究
1、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
2、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1960年登顶的三位英雄
左起分别为屈银华、贡布、王富洲.
2、三队员开创了人 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完成由北路登顶的壮举。 (16—21段)
精读赏析 一、阅读(4—-7)段,讨论
1、在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 台阶”,队员们攀登“三米岩壁”竟用了“三个 小时”,这表明了什么?
距离与时间的强烈反差, 表明这是一段特殊的行程
a、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 b、有重点地记叙,其余情节则可略或 一笔带过; c、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 描写, 还可以加入议论抒情。
3、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 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试找出 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 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 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 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 让他们做个游戏。
这位教育家从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 着绳子的小铅锤。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 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 里。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 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 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说完,他又问:“记住 了吗?”三个学生齐声回答:“记住了。”
屈银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 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 下来。这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 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 作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登上 珠峰,为国争光。
《 登 上 地 球 之 巅》
20
16
04
课 《 登 上 地 球 之 巅》
20
16
课 《 登 上 地 球 之 巅》
20
16
课 《 登 上 地 球 之 巅》
20
课 《 登 上 地 球 之 巅》
20
16
一、字音学习
găo
jì biān wēi
冰镐 体力不济 砭骨 崔巍
zhì bèng zhì púfú 滞留 迸散 窒息 匍匐
23课《登上地球 之巅》201604
(体裁:)
23课《登上地球之巅》201604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 乡”的意思。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 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 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这里终年冰雪覆 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 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 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 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 是世界最高峰。
冰塔林
千 年 寒 冰
北 坳 冰 墙
通往北坳的冰壁
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一
个梦想,那就是登上世 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 1960年5月25日,年轻的中国 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 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 把五星红源自文库插上了地球之巅,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 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1934-2000, 男。湖北武穴 人,汉族,中 共党员,高级 记者. 等。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 球上第一高峰,位于东经86.9。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 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定曰县境内,藏语称 “珠穆朗玛”,意为“神女第三”。在尼泊尔被称为 SAGARMATHA(天空之神)。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 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 杂。雪线高度:北坡5,800~6,200米,南坡为5, 500~6,100米。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 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 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的四分 之一。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 缝,还有险象环生雪崩区。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 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 嶂。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
词语积累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凄厉: (声音)凄凉而尖锐。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 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 停止呼吸。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 毫不犹豫。 匍匐:爬行。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23课《登上地球之巅》201604
履践: 践踏。 崔巍: 形容山 高大雄伟。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
珠 穆 朗 玛 峰
珠穆朗玛峰
珠 穆 朗 玛 峰
6500米仰望珠峰
6500米
23课《登上地球之巅》 201604
23课《登上地球之巅》 201604
23课《登上地球之 巅》201604
23课《登上地球之巅》 201604
珠峰中绒布冰川的景色
珠峰中绒布冰川的景色
珠峰中绒布冰川的景色
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 活动简介
•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 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 的谷地上建起大本营。参加这次活 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 为尽早征服珠峰,他们做了大量周 密的准备工作。
•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把夺取珠峰的 战斗分成四个“战役”,分别制定到达 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 返回大本营,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 月27日傍晚完成了第一个“战役”。28日, 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打响第二个“战 役”。4月11日,上升到7300米高度。29日, 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5月 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 回大本营。5月24日上午,四名精选的队员 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于5 月25日凌晨成功登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简介
整体感知: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同尼尔、印
度速等读国课边境文,,绵把延登长山达队24员00突多击里主,主峰脉 海的拔经平过均超划过分6成00几0米个,阶是段世,界在上原最雄文伟 的中山画脉出.珠相峰关峰语顶句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
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 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 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 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 价值.
尖锥 (zhuī ) 缭绕 (liáo rào) 镶 (xiāng ) 扬赫斯班 (hè) 埃非勒士 (lè) 履践 (lǔ jiàn )
漆黑 (qī )
崎岖 (qí qū ) 嗡嗡 (wēng wēng ) 镶嵌 (xiāng qiàn ) 苍茫 (cāng máng ) 朦胧 (méng lóng ) 轮廓 (lún kuò )
23课《登上地球之巅》201604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 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 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 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 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绵延的喜马拉雅山群峰
绵延的喜马拉雅山群峰
绵延的喜马拉雅山群峰
绵延的喜马拉雅山群峰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北 坡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藏语称 “珠穆朗玛”。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 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 山峦叠嶂。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 峰就有40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