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合集下载

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是为了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服务的,致使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

那怎样能把学到的成果用到社会上呢?目前流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中职院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中职院校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才;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一、校企合作的意义从整体看,校企合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就这一项新的事业而言,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校企合作是广大实践者应当解决的认识问题。

那么校企合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1、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继承师带徒重技能训练,重培养质量;企办校制度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等。

校企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等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要认识这一制度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具有规律性。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

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深化为合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

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3、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建立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技术人才荒”,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荒”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引言高校校企合作是指大学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发展和创新。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模式与机制,帮助深化高校校企合作。

一、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建工程项目等形式,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相互结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这样既能够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又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同时给予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

学术导师主要负责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企业导师则负责实际工作经验的传授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通过双导师制度,学生既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知识,同时也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洞察力,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

三、校企创新基地校企创新基地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创新孵化平台。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提供场地、科研设施等资源支持,企业则提供资金支持和实践机会。

通过共同构建创新环境和开展实践项目,在基地内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商业化推广。

这样既能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也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教育培训中心。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向高校提供产学对接课程、实习机会等资源,并参与教职员工的培训和专业指导。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学术优势又具备实际能力的人才。

结论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研结合、双导师制度、校企创新基地以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模式和机制的应用可以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看到更多成功案例和创新探索。

2024年校企合作校领导致辞

2024年校企合作校领导致辞

2024年校企合作校领导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发表2023年校企合作校领导致辞。

首先,我要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经进入了2023年。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在合作中,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同时,校企合作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共同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2023年,我们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多赢的局面。

尊重合作、共赢发展是我们校企合作的核心理念。

我们坚信,合作是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通过紧密合作,双方能够共同分享资源和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在校企合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合作平台,为双方提供更好的沟通和合作条件。

2023年,我们将重点聚焦于促进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

同时,我们也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我们相信,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校企合作中,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们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了解行业需求,积累相关经验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

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目标,我们将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实用的岗位培训和教育资源,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推进校企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推进校企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中图分类号 : G7 1 8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0 4 . 0 4 2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 职业 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 向, 工学 结合是 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 的重要途径 。武汉市交 通学校准 确把 握地方经济 、 特别 是企业需求 , 面向武 汉汽车工业和地方经济 , 提 出了 “ 职业教 育和职业培训 贯通融合 , 职业 技能资格 鉴定服务 和 推 进企业服 务互相促进 , 加 快培养 职业 化人才 ” 的办 学理念 。坚 持 学历 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 开展教学 、 培训 、 技能鉴定 和技术服 务 的职业教 育一体化探索实践 。
套、 成套检测仪器和专用工具 、 完整的技术资料和作业流程 , 总价 值近8 0 0 万元 , 不 仅满足 了对其员 工的培训 , 同时也极 大地改善 了学 生实训条 件。学校与 神龙汽车有 限公司联合 开办的德善 汽 车技术服务有 限公 司面向社 会开展服务 , 并兼具为在校学生提供 实训 实习 的基地 功能 , 教师从这里 获取各种实 战案 例 , 丰富 了教 学实践 , 更 重要 的是 了解 了企业需要 什么样人才 ; 学生 在这里 明 确 了 自己的发展方 向 , 使得职业规划更为切合实际 。 “ 前店后校 ” 、 “ 引厂人 校 ” , 校企 紧密合 作 , 培养 过程无缝 对接 , 为汽车行 业培 养 金“ 蓝领” 人才 , 共享人才培养成果 。 4 依托 校企合作 , 整体全面提升 随着社会 的不断发展 以及企业技术 的升级换代 , 校企合作的 模式 、 内涵和利益趋 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践证 明 , 随着 校企 合作领域 的不断拓宽 , 校企合 作 内涵 的逐 渐丰富 , 学校在师 资培

推进校企合作,确保校企双赢

推进校企合作,确保校企双赢

推进校企合作,确保校企双赢【摘要】在当今社会,推进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确保校企双赢,需要加强校企联系,促进产学融合发展,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同时加强学生实习实训,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不仅为高校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与共建,才能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推进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也有助于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通过推动校企合作,可以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学融合, 资源共享, 师资培训, 实习实训, 双赢。

1. 引言1.1 推进校企合作,确保校企双赢在推进校企合作,确保校企双赢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产学融合发展,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学校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双方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进步。

只有通过加强双方合作,才能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通过共同努力,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多层次发展,实现双方的长期共赢。

这既是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只有双方建立起紧密合作的关系,才能共同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提升合作质量,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加强校企联系,促进产学融合发展加强校企联系,促进产学融合发展是推进校企合作,确保校企双赢的重要举措之一。

校企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有效促进产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

加强校企联系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充分利用。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而企业也能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新鲜的技术理念和人才;双方资源的共享不仅能够带来双赢的效果,还可以为产学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践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实现校企生三赢

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践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实现校企生三赢
1 、学校、企业齐抓 共管
顶 岗实习实践环节 的管理是教学管理 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学校 、 企业齐抓共管的双机构 管理方式 ,可以强化校企双方的责任意识 ,提高
承担专业培养 目 标定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与教学管理课程标准制定 、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 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教学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机制体制创新与行业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共同体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办学主体的作用实现人才共培资源共享同时由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指导委员会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课程标准制定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从而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训实习与职业要求相适应走出了一条校企深度融合的发展之道路
力形成的关键环节 , 也是深化 “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 “ 教 学过程的实践性 、开放性 和职业性” 、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的 良好途径。实 习就业一体化模式 ,学生在实习过程 中,在工程环境 和 企业文化的熏 陶下 ,完成人生的角色转换 ,在实践 中认识 自我 ,评 价 自
岗实习岗位 ,满足学生顶岗实 习就业的选择需求 。由于建筑业施工周期 长, 建筑体量大 ,耗材多,涉及到法律和规程复杂的特点 ,学院尽量把 学生安排在建筑市场发展健康 的地区 、管理模式先进的大型企业 ,具有 代 表型的大型工程项 目 进行实 习。学院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 ,并根
据评估结果 ,进行必要的鼓励 、支持或整改。

校企合作学校领导发言稿

校企合作学校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这标志着我们学校与贵公司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校企合作是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培养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次与贵公司的合作,是我校校企合作工作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重要实践。

首先,我要感谢贵公司对我们学校的信任和支持。

贵公司作为我国知名企业,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此次与我校合作,必将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在此,我代表学校对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以下是我对此次合作的一些建议和期望:一、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学校和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希望贵公司能够为我们学校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

希望双方能够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创新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加强沟通与交流,增进双方友谊。

希望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交流,增进了解,深化友谊,为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校企合作的新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到来,祝愿本次签约仪式圆满成功!祝愿我校与贵公司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近年来,高校校企合作在推动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结合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校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和人才培养的支持。

本文将针对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优化这种合作方式,实现共赢。

一、模式与特点在高校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多种模式与合作形式。

首先,可以通过成立研究院或实验室的方式,将企业引入到高校内部。

这种模式下,高校可以提供实验设备、资源支持和科研人员,而企业则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需求。

第二,可以通过合作研究项目的方式开展合作。

高校和企业可以一起申请科研项目,实施共同研究,并共享成果。

第三,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基地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实习和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需求。

高校校企合作的主要特点包括互利共赢、产学研结合、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

首先,高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高校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将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再次,高校和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如实验设备、研究经费和实践场地等,进一步提高科研和创新条件。

最后,高校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机制与挑战高校校企合作的机制需要建立在双方的互信和合作基础上。

首先,双方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高校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创新支持;企业需要为高校提供资金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

高校和企业之间应保持及时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进展情况,做到有效合作。

再次,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应仅仅是一次性的项目,而应持久稳定,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

然而,高校校企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难。

首先,双方在合作中可能存在合作态度、目标和利益的差异。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需求旺盛的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企合作的共赢发展方案。

一、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校企合作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机构,彼此间存在着巨大的层面差异和文化差异,因此需要双方认真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

学校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也应该密切关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为学校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只有加强沟通和合作,才能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学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和机制。

例如,可以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

三、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学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学校和企业可以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转移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例如,可以利用学校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创新力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还可以组织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共同攻关解决问题。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因此,学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同时,企业也应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是学校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是指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一套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合作机制。

这种机制旨在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以便学校和企业能够更加密切地交流和合作。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建立联络机制:学校和企业之间设立专门的合作联络人或机构,负责协调双方的合作事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的顺畅。

2. 制定合作协议: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目标、内容、方式、责任和利益分配等相关事项,确保合作的权益得到保障。

3. 设立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设立合作基地,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和设备,并共享人才培养和科研资源。

4. 推进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人才。

5. 强化科研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6.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合作机制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高效,实现校企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的重要途径。

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产业创新能力,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

首先,构建利益共同体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

校企合作需要双方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紧密合作机制。

企业需要为高校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科研项目合作和职业规划指导等资源支持,从而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高校则能够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人才供给等服务,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持。

只有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双方才能真正形成合作共识,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蓬勃发展。

其次,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由于校企合作能够使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

企业的参与将实际的行业需求引入教育过程中,帮助高校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

因此,校企深度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

再次,校企深度合作有助于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在科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创新平台。

而企业在市场运作和商业模式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实践能力,能够为高校的科研成果提供转化渠道和市场化指导。

双方的合作,既能够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也能够加速技术创新的落地推广,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构建利益共同体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企业的需求和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企业也能够通过与高校合作获得人才和技术支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关于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策略研究

关于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策略研究

意见》 出“ 提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 合作培 养制度 ” 并要 求成 立高 技能人 才 成本 , 到了双赢。根据调查反馈 , , 达 凡参加过实 习的学生 , 毕业后安 置的工 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 , 明确 了该机构 的职 责; 对职 业院校 、 业 、 企 政 作都比较稳 定, 对安排 的岗位适应较快 。 且 工作能力较强。所 以, 校企 合作


引 言
1 校企 合作使 培养的人 才适应企业 、 业、 会的需要 。 . 行 社 缩短 员工和企
近 几 年 ,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国 各 地 发 生 的 “ 工 荒 ” 特 别 是 业的磨合期 , 随 全 技 , 降低企业 的培 训成本和 生产成 本 , 能有 力地提 升企业 的竞争
对的一项 重大而迫切的任务。现形势下 , 如何培养符合企业 实际需求的技 能人 才, 又能发挥职 业院校 的教学能力 , 实现“ 势互补 , 优 互利
共 赢 ” 是 当前 职 教 改 革 的 重 点 与难 点 。 因此 , 企 合作 应 转 变 为 以“ 业 为 主体 , 校 为 基础 ” 合 作模 式 。 , 校 企 学 的 I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赢 合作 平台
府、 经费靠拨款 ” 铁饭碗 , 职业院校 自主招生 , 自主分配 , 与企 业的关系也 越
3 加强技术交流 , . 为校企双方培养“ 师型 ” 双 高技能人 才。对企业 在职
来越 紧密。但是 , 目前 的校企合作情况来看 , 从 其合作形式较 为单一 , 合作 职工进 行再培训 , 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 有效地提高 了企 业职工 的整体 素质 , 内容 比较肤浅 , 限于订单式 、 向安置等方 面 , 作已学校 为 主体 , 是 有利于提高企 业文化 , 升企 业 的外部形 象。聘请企 业高技 能人才 、 术 仅 定 合 只 提 技

“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参加高考人数的逐渐不降, 部分高校出现生源“ 吃不饱” 的现 象, 而高职院校又首当其 冲, 提高教学质量以吸引考生成 了摆在高职 院校面前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是学生动手能 力的培养, 而校企合作是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 种种原因, 校企合作并不乐 观, 许多校企合作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 , 严 重 影响 了 高职 院校教 学质 量 的提升 , 导 致 培养 的职业 技 能 型人 才整 体 素 质不 高 , 很 难满 足行 业企 业发展 对人 才 的需求 。 高 职 院 校 校 企 合 作 的 层次 分 析 校企合作 , 按合作的深度 可分 为浅层次合作 、 中层次合作 和深 层 次合作等 三个层面 。浅 层次合作 主要表现 为 : 学校专 业方 向按 企业需求确定 , 建立实训基地 , 与企 业签订实 习协议 , 聘 请行业 企 业 专 家 成立 专业 指导 委 员 会 , 形 成 产学 合 作 ; 中层 次合 作 主 要 表 现 为: 学校主动为企业提供咨询、 培训和其他服务 , 建立校企联合 体 , 争取多方投 资 , 成立董事会 , 吸纳 国内外的专家 、 学者 、 企业 界及社 会各界知 名人士参加董事会 , 争取社会 各行各业 以投 资者 的身份 支持学校发展 , 并设立 由知名专家组成的专 业指 导委员会 , 负责制 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 划 , 根据企业需要 进行 人才 培养 ; 深层次 合作主要表现为 : 企业与学校相互贯通 , 学校应针对企业的发展需 要确定研究方 向, 提高企业 的整体效 益 , 同时 , 企业 也主动 投资学 校联合办学 , 建立利益共享 、 分 险共 担 , 真 正 实 现 产学 研 联 盟 。 二、 影 响 高职 院校 校 企 “ 深 度合 作 、 互利共赢” 的 原 因分 析 ( 一) 行业指导流于形式 , 行 业 的 作 用 难 以 发 挥 。 自从 1 9 9 9 年 体制改革后 , 教育 职能 统 归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 行 业 主 管 部 门 的教 育 职 能消失 , 这 导致 了政 府 在 各 类 教 育 问 题 上 权 力 过 于 集 中 。在 职 业 教育方 面, 教育部 门显得 相 当强势 , 很多 问题 由教育 主管 部 门决 定, 几乎没有考虑行业 的意见 , 导致行业 在职业教 育 中的作用 , 难 以发 挥 , “ 行业指导” 成 为空 头 支 票 。尽 管 《 国务 院关 于 大 力 发 展 职 业教育 的决定 》 第六条第 2 2款 规定 : 行业 主管部 门和行 业协会 要 在国家教育方针 和政策指导下 , 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 , 制订 教 育 培训I 规划 , 组织和指导行业 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 参 与制 订本 行 业 特有 工种 职业 资格标准 、 职业技 能鉴定 和证书颁发工作 ; 参与制 订培训机构 资质标 准和从业人员 资格标准 ; 参与 国家对职 业院校 的教育教学评估 和相关管理工作[ 2 ] 。 ( 二) 企 业参 与合 作 的 积 极 性 不 高 , 企 业 缺 乏 内 在 动 力 。企 业 参与职业教育 的积极性不 高 , 是 因为校 企合作企业 的利益 得不到 保障 。企业 作为社会 经济活动 的个体 , 其基本特征之一是 营利性 , 能否盈利是决定企业是否参 与校企合作 的主要 因素。一方 面, 企 业参与校企 合作不仅不 能获得 国家任何优 惠的政策 , 反而增加 了 企业 的麻烦和负担 ; 另一方面 , 由于我 国职业教育 的校企合作还处 于初步阶段 , 不可能给企业带来 明显 的利润 , 有相 当一些企业却把 参与职业教育看作是直接的损失 , 而获取 的好处却是间接的 , 这 就 很难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 三) 学校办学机制障碍 。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方面存在 着误区, 普遍把校企合作定位在为学生提供顶 岗实 习, 最常见的做法 就 是“ 放 羊式 ” 的顶 岗实 习 , 违 背 了校 企 合 作 的初 衷 ; 对 于 部 分高 职 院 校而言, 则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平台, 从企业中获得实质的好处 , 而对企 业 的利益诉 求方 面 考虑 得较 少 ; 实 际执 行 过 程 中 , 学 生 实 习 管 理 问题 突出, 实习制度 、 实习训练标准缺失 , 专业教学与实 习训练标准脱节 ,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近年来,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双赢的有力途径。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的共赢,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储备和科技支持,为高校提供更多的项目支持和实践机会。

然而,当前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战略,难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等。

为了优化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非常重要。

一、探索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在实践中,校企合作可以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实现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提高合作效率。

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根据双方固有的优势和需求来进行具体定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定制合作方案。

企业和高校之间需配合、沟通完善,优先选择相互配合度高的方案,建立灵活、开放、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2、资源共享。

高校和企业双方能共享资源,不仅共享技术资源和知识资源,同时把资源与价值链的顶部、中间和底部连接起来,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平台。

3、共同发展。

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是永远不能单向,企业不是高校的“顺手拿来”,高校也不能成为企业献身的工厂。

双方紧密合作,相互探讨彼此的优点,为实现长期利益合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二、建立合作协议机制校企合作必须通过基于鲜明的共识和底线的协议建立机制,规范合作进行,含括费用分配、时间安排、产品原则、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实现质量检测等内容,“硬件”性协议和“软件”性协议。

1、制定明确的协议内容。

具体的协议内容包括了解双方目标、资源的共享、协作的目标、合作周期、责任分工、产权归属等,在协议内容制定的过程中,需考虑实际合作情况,合作周期和责任分工优化协议方案。

2、执行阶段全面监管。

协议签署后需要进行全面的监管,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合作的责任,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协作人员及管理规范化联合创新要求企业和高校的管理人员具备领先水平,强调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经验的长期积累。

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技工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高技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与各类企业开展合作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校企合作活动,保障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技工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章合作原则第四条合作原则:1. 坚持平等互利、自愿合作的原则;2. 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3. 坚持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4. 坚持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章合作内容第五条合作内容:1. 人才培养:企业参与技工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共同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 教学资源:企业为技工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设备、技术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师资、教学资源;3. 实习实训:企业为技工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学校为企业输送实习实训人员;4. 师资培训:企业为技工学校教师提供实践培训和进修机会,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培训;5. 产学研合作:企业参与技工学校科研项目,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6. 学生就业:企业优先录用技工学校毕业生,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

第四章合作流程第六条合作流程:1. 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2.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3.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4.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5. 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6.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第七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 审核校企合作项目,确保项目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3. 监督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质量;4. 调解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5. 总结校企合作经验,推广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互利共赢”长效机制的探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互利共赢”长效机制的探索

融合 、- ' -  ̄ 共赢” g1 的长效合作机制是校 企合作 的基本保 障 , 也是 目前 高等 职业教 育积极探 索的热 点问题。文章 结合
校 企合作 现状 、 存在 问题及原 因, 对性地提 出了相应 的政策 建议 与具体措 施。 针
关 键 词 : 企 合 作 ; -4 赢 ; 法 保 障 校 ga 共 * 立 中 图分 类 号 : 7 8 5 G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4 9 0 0 2 一0 0 —0 9 5 —2 1 ( ) 0 1 6
De g Z iu n hh i
(h ax P l eh i Isi t, i yn hax 1 00 C ia S an i o tcnc ntue X a a gS an i 2 0 , hn ) y t n 7
Ab t a t Th c o l n ep iec o e a in a d wo k—su y c mb n t n i esg i c n h r ce it f ih lv c t n l d c — sr c : es h o —e tr r o p r t n r s o t d o i a i t in f a tc a a t r i o g e o a i a u a o sh i sc h - o e t n.a d i i t eo l y t r v t eq ai f e c ig.S ti p “ i wi ”me h n s o e t h o — e e p iemo e — i o n t s h n y wa i o mp o e h u t o a h n l y t et g n u W n— n c ai m f p h s o l ntr rs p r d c a in i t e b sc s fg a d frs h o — e tr r e o o e a in n lo t eh t su h i h rv c t n l d c t n.C mb nn t h a i a e u r o o l n e p s o p r t ,a d i as h o s e i t e hg e o a i a e u a i o s c i o s i n o o o ii g i h t e s o l n e p e c o ea i r s n t t w t h h o — e t r rs o p r t n p e e t i a in,t ee i e c u s in a d t er l n h a e u sf r r d r lv n o l c i o su o h x s n eq e t n h S ,t ep p rp t wa ee a tp l t o 0 o — c u g t n n a u e . y s g e i s a d me s rs s o Ke o d : h o —e tr r o p r t n;“ n—w n :lg s t n s fg a d y W r s s o l n ep s c o ea i c i e o wi i ” e i a i e u r l o a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黎勇军;周利玲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校企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其合作核心基础,针对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校热企冷”,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的现象,本文以九江学院光伏专业为例提出了互惠互利的“深度合作模式和机制”,并介绍了该合作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步骤及成果体现。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黎勇军;周利玲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深化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2.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
3.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实现教学研全过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4.构建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深化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5.构建“四位一体,双主双辅”校企合作模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现长效机制的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化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XXX公司是XX市现代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之一,与XXX大学、XXX学院、XXX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近年来,公司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双主体通力协作,在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储备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就深化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谈一些建议:一、深化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内涵职业教育是对未来劳动者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有一定文化水平、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这些人才进入社会服务于企业,是直接促进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既是参与者,也是办学主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关系。

目前,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参与合作还仅仅是对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和见习培训,没有全方面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校的办学模式、招生形式、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材选择、学生学习成绩及技能的评定等一概由学校负责,在这些环节中,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往往等到学生实习毕业时期学校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这样的合作只是表面上浅层次的合作,算不上是真正的合作。

校企双方应加强沟通与联系,深入了解分析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共同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实训锻炼方面,建立起“双主体”办学模式。

在合作过程中通力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一方面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办学培养计划的方向,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输送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使学校和企业建立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

学校和企业根据市场竞争变化、劳动力需求状况,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改善与之相统一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毕业鉴定等,从而实现教学培养目标,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一、方案总体简介本方案旨在与开设环境类相关专业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公司业务的发展和扩大储备相关的需求型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加强校企合作,拓展企业的招聘渠道,密切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同时,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学校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

三、策划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专业人才储备,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受益的目的。

四、策划背景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的弊端日益突出。

为此,注重加强毕业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同时,受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当前高校的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的不足,这也给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校企合作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五、目标受益分析本方案的实施将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所需的专业人才,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同时,大学生可以得到实践机会,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转变,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学校招生宣传力度得到加强。

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受益的目的。

六、合作原则本方案的合作原则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共同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七、合作模式本方案的合作模式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学校为主导,以项目合作、实就业、毕业实践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

八、方案实施的基本流程本方案的实施基本流程包括:确定合作意向、制定合作计划、签订合作协议、实施合作项目、总结评估等环节。

九、管理模式本方案的管理模式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管理团队,负责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十、合作共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本方案明确了合作共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资源共享、责任分工、合作保密等方面。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的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都在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

文章结合目前我院电子信息分院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目前农业高职类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多数内容局限于按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定岗实习协议。

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理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职业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校企联合办学尚处于浅层次水平,学校与生产企业之间还有较大的鸿沟。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距离企业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一线生产的实际状况,实践教学不能保证,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不能合拍。

当前校企合作多数是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没有从深层次考虑到这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

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

1、农业高职类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制约因素1.1 国家的政策与指导因素国际上校企合作模式典型的当属日本和德国。

这两个国家之所以校企合作能够长盛不衰,效果明显,主要应归功于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校企结合的框架。

反过来看,我国在这方面主要依靠《职业教育法》。

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强制性惩罚措施和引导性鼓励措施同时缺乏,要建立起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稳定机制根本就无从谈起。

职业院校与企业能否很好的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而法律法规保障是其最重要的保障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作者:黎勇军周利玲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8期摘要:校企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其合作核心基础,针对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校热企冷”,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的现象,本文以九江学院光伏专业为例提出了互惠互利的“深度合作模式和机制”,并介绍了该合作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步骤及成果体现。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惠互利深度合作模式和机制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着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与结构失衡并存的矛盾,用工单位普遍感到高级技工荒。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未来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的蓝领需求会越来越多,短期内技术工人用工荒的改善需要的不仅是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更需要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校企合作制度就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具体而特定的合作形态。

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并积极开展。

但就目前情况看,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校热企冷”,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的现象。

我们应该认识到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转变观念,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深度合作模式和机制”变“索要”式的合作为“双赢”式的合作。

一、确立校企互惠合作模式当前,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已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新的突破口。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顺应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符合低碳和生态经济要求,是全省需要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

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必然依托高校科研人员的知识和科研成果及优秀应用人才的培养,而九江学院光伏专业与旭阳雷迪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深度合作模式”的建设正是根据目前新能源企业的迫切需要而做出的有益探索。

校企合作是使教育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作模式的选择,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发挥的基本功能,就是使校企双方牢牢捆绑在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

所谓“订单培养”,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

“订单培养”建立在校企合作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企业信赖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也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

校企双方在此基础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

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的“订单”,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人才。

学生学习合格获得学校的毕业证书和企业指定考核的技能证书[3]。

2011年5月九江学院与旭阳雷迪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拨一台价值26万元WPS—2000型少子、电阻测试仪给九江学院理学院,另外专门给出总价值上千万的铸锭炉和单晶炉供光伏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用,并在设备上挂上“九江学院理学院实习实训用”字牌。

九江学院提供一间检测实验室安放公司提供我院的设备,今后还将继续增加仪器。

2011年11月—2012年6月,全面落实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方案和“实训基地”实施。

落实“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第一届微电子专业(光伏方向)学生将进入“实训基地”实习。

九江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校的专场招聘会圆满举行,我系已有50名学生进入旭阳雷迪工作。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经过双向选择,大部分学生已在这些企业就业,光伏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经过企业的培养,有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订单培养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企业和学校都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和企业都要按责投入。

将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一方面,九江学院将与企业成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院为企业培养学生,为企业培训员工。

企业为学生实践、实习、实训提供条件,实现校企双赢。

另一方面,九江学院将与企业实施“订单培养”,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二、明晰校企合作中的利益机制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源于企业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本质上是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

利益机制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基于互利原则实现合作的一种机制。

这一机制所体现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的结合点,即符合互利原则并能实现校企双方的利益。

这种机制建立的基本条件是学校与企业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进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各自的利益上形成良性互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

任何一方的实力太弱,都会使双方的平等地位失衡,合作也就难以为继。

因此,解决学校、企业之间合作的不均衡现象,关键要从内部入手。

(一)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解决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滞后的矛盾。

2010年12月,九江学院与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微电子技术(光伏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教师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效果更好。

我们聘请委员担任或由委员推荐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他们实践经验丰富,熟悉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实用,受到学生普遍好评。

重点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产业人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吸取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高校教材基础理论知识更新速度。

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进一步重视专业能力培训。

密切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衔接,创造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环境,使学生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减少招聘企业岗前培训投入的成本,解决市场需求和学历教育的矛盾。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组织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应该是统一的,应更具有情景性与策略性,以使学生很快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融合,快速实现“零距离”上岗。

同样,课程实施采用的是真实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型到大型,循序渐进,完全实现岗位职业能力对接。

以岗位为依托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造是打破课程学科化取向的一种有效探索。

模块课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职业分析、岗位分析,概括出某一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模块来培养和形成这些从工作过程中抽取出来的岗位能力和技能[4]。

(二)以“双师型“教师梯队建设来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产学研结合。

创建科技创新团队,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建立可以把分散在各个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分类收集整合、联合起来,为学校培养一支量足质优的人才队伍提供良好氛围。

建立校内教师深入行业交流培训、了解行业发展需求,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常规机制[4]。

教师团队参与企业管理、技术改造等活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实施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提供支持。

九江学院光伏专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已达到一定规模,组员为教授5人,博士6人,硕士5人。

后期合作的光伏企业将有5名技术工程师作为兼职副教授加入本团队。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我院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学校教师。

通过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定期组织兼职教师进行相关教育理论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2012年5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建立高校与企业的联合研发中心。

积极建立太阳能光伏产业专家委员会,依托高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建设一批面向产业发展实际、生产与研发紧密型结合的工程(技术)中心或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高校对外开放工程(技术)中心或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的相关资源,一方面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推广,另一方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建立对企业激励机制。

企业有义务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

国家应为校企合作增加经费投入,支付一定的机会成本,对于支持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应实行税收优惠或专项补助政策,对于企业用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费用应纳入企业经营成本进行税收减免或抵冲税收。

应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经费使用的管理,并引导企业将这部分资源转向高职院校,密切双方关系和合作基础。

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见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机制的核心需要依托一定的机构实现。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除教育主管部门外,劳动、工商和产业部门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信息共享[5]。

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企业是技能人才使用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应强化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自觉增强搞好职工教育培训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参与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明确实行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

基于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教育与经济、科技相结合是高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大批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此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持。

同时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制定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布局规划,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提高对产业振兴、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1]姜蕙.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2]李婕莹.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特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6(15):89,90.[3]陈晓虹.职业资格培训融入高职教育中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0,21.[4]陈素红,覃文,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产学合作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9(8):45,46.[5]杜世禄.高职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的角色与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6(6A):50,51.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重点建设“新能源”专业促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课题编号:10YB344)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