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练习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课后训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08岳麓版必修1)5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08岳麓版必修1)5

课后训练1.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2.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说明()。

①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②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③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④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段话最能说明的是()。

A.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4.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5.2007年8月9~17日,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进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年”反恐演习。

中国军队从哪个地区跨出国门与其他五国会合更便捷()。

A.①B.②C.③D.④6.(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历史: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测试1(岳麓版必修1)

历史: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测试1(岳麓版必修1)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选择题:1.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你知道这是哪一次会议吗?()A.德黑兰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开罗会议2.1971年10月25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在APEC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3.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到了中美建交全程的几个重要时间,他们想引用其中一个时间来界定中美正式建交。

你认为他们选哪一时间是最恰当的?()A.1971年 B.1972 C.1978 D.1979年4.2006年12月18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体现了()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5.2003年8月6日开始,某一国际组织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边境的乌恰拉尔市首次举行的名为“联合—2003”多边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一国际组织是()A.上海合作组织 B.独立国家联合体C.东南亚国家联盟 D.美苏结盟并且主宰世界6.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7.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说明()①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②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③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④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跟踪检测(含解析)岳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跟踪检测(含解析)岳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卷)1984年10月,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X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某某合作组织的建立解析:A对:材料中指出的“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X围”方式,都是带有强权政治色彩的大国外交,都容易导致国际局势紧X,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被认为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错: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开始于1949年,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

C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国家之间和平相处,但是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

D错:某某合作组织是2001年成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

2.(2018·新课标Ⅰ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A对: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又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错:“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

C错: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美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

D错:中华人民某某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复习与练习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方针,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建国一周年时,同()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1953年初,中国与()()等国倡导了()。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以其()和()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会议4.1955年,中国参加了在万隆举行的()会议,提出()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5.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的合法席位。

6.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7.1978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华,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正常化。

8. ()()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许多()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外交,并按着()()()()四项基本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2001年正式加入(),2002年决定建立()。

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求同存异归纳:新中国外交成就:50年代:与17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分析:1、“一边倒”:倒向哪边?“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为什么?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不矛盾。

因为:美国:支持蒋内战,对新中国政府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孤立苏联:支持中国人民中国:为了在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的地位注意:“一边倒”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指什么?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练习)1.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2.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奉行【】A.“一边倒”政策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3.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这五项原则出自【】A.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交过程之中D.万隆会议上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丽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香港、澳门回归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5.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6.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7.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8.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重点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重点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1.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③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1956年元旦”这一关键点分析,然后结合备选答案作答。

①发生在1953年,②发生在1954年,③发生在1955年,④发生在1971年,很明显④排除在外。

2.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君子和而不同”的含义,再联系新中国外交史实可判断出灵活的外交方式。

三个内容均符合题意。

3.如右图所示: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相见被媒体评为“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内涵是( )A.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B.中美的矛盾消失C.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D.中美关系由敌对到走向正常化解析:选D。

中美结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20多年的对抗和关系紧张局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解析:选D。

7.26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1)1

7.26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1)1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基础达标1.2006年6月28日,中国政府举行纪念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年大会( )A.50B.52C.49D.53解析: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故选B参考答案:B2.( )A.7个B.17个C.27个D.37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就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到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参考答案:B3.中日建交时日本首相为( )A.大平正芳B.C.田中义一D.解析:中日建交是在1973参考答案:B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 )A.B.C.D.解析:从表面看,尼克松渴望一睹新中国的面貌;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看,尼克松渴参考答案:C5.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80年B.1999C.2001年D.1986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掌握能力。

中国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2001参考答案:C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B.C.日内瓦会议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

A、B两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前,而D项是一次亚非国家参考答案:C能力提升7.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这里宣读的公告是( )A.B.C.D.解析: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是以上公告中最具有历参考答案:C8.建国初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 )A.B.推进国际社C.D.解析:参考答案:C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1953年由我国首次提出②它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A.①②③B.C.③D.解析:此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参考答案:A10.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因素是( )A.B.C.D.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已无力阻挡。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测试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测试

评测练习1.读图1《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据此图分析,理解错误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C.西方国家放弃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政策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201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它值得纪念的意义表现为( )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通过分析下表《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正确的说法是()年份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国家数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1949年至今,中美关系发展曲折迂回,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

但不能不看到,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请回答:(1)建国初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状况如何?造成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简要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Word版含解析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2017·山东烟台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解析:D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又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导该原则。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多次使用“和平共处”一词,实际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以此为外交政策基本准则的,D项正确。

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 )A.共同反对霸权主义B.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D.提高乒乓球技战术水平解析:B 国与国关系的发展变化都是以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的。

配套练习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课后训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配套练习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课后训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训练1.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3.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4.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6. 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随堂优化训练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随堂优化训练

第26课新中国外交随堂优化训练1.(2010 年 1 月广东学业水平)下框所示的一系列事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D)A.欧洲军事集团化 B.两极格局的解体C.欧美对抗的升级 D.欧洲经济一体化2.(2010 年春季北京学业水平)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A.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B.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C.联合国作用得到加强 D.多元文化的发展3. 20 世纪 60~80 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A)①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力量削弱、受损②欧共体成立,增强了欧洲的力量,促进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③日本崛起,与美、西欧形成经济抗衡④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⑤中国的振兴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4.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D)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5.(2011 年广东增城调研)邓小平曾说:“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

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B.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C.和平崛起是中国发展必由之路D.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应高度警惕。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测试doc 含答案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测试doc 含答案 精品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测试)1.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属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选C。

抓住时间“新中国建立初期”,而③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C.1955年万隆会议D.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最早提出来的。

A、C、D不符合。

3.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D.不结盟会议【解析】选A。

注意“首次”,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而B、C、D不符合要求,故选A。

4.右图所示的中国外交新形势实质上反映出(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解析】选B。

该图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实质上反映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A与C说法不符合史实,D的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国内外环境,故排除。

5.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为此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解析】选D。

结合材料中“求同而不是来立异”信息,可知是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思想。

6.)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解析】选C。

第七单元第26课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6课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6课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一一、选择题1.(2011年广东江门一模文综)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孔子说“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或举措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2012届广东肇庆高三12月统考文综)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5.(2011年广东肇庆一模文综)下列三幅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发展的历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美中苏关系的变化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6.(2011年广东清远一模文综)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7.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和在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

2014-2015高中历史-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习题-岳麓版必修1

2014-2015高中历史-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习题-岳麓版必修1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选择题1.建国前夕,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解析:由材料中“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知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B2.1950年除夕,XX《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注意时间限制“1950年除夕”。

A项是在1949年;C项是在1950年10月;D项是在1953年,故只有B项符合题中要求,为正确答案。

答案:B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解析:根据所学,1953 年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XX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4.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应是(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解析:1954年日内瓦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并达成了协议,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答案:B5.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被外国记者问起该如何处理国民党政府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时说:“国民党这个家当的不怎么样,烧的饭人民群众不爱吃呀!我们得另起炉灶。”毛泽东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B.拒绝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断绝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3.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4.“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5.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C.第三世界的合作原则D.“求同存异”的方针6.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7.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有重要意义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8.“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 A.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9.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方面表示“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方面则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说明( )A.我国对中日关系的原则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B.两国将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日本彻底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D.两国已经完全冰释前嫌10.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 )A.共同反对霸权主义B.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D.提高乒乓球技战术水平11.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大事记材料三 1994年9月江泽民与叶利钦总统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决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还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和科技关系、军事关系等方面详细地规定了中俄两国应当积极采取的措施及步骤。这种关系既不是结盟,也不针对第三国。——《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落实到周边地区的中国外交政策。并说明该政策产生时的国际形势。(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对中国内政外交的积极影响。(3)材料三中的中俄“伙伴关系”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有什么不同?(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指出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1.答案:D 从题干信息可知是“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答案: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3.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我们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其中B项最能反映这一点。4.答案:C 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印度支那问题,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这一国际会议,周恩来出席了此次会议,故C项正确。5.答案:D 根据题干可判断此次会议应为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7.答案:B 在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亚洲的力量,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并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显示了中国的力量,也显示了亚洲的力量。A出现在1950年;C出现在1953年;D出现在1955年。8.答案: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2月,时间不符,A项错误。美国总统即将访华表明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对于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起了重大推动作用,B项正确。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D项没有涉及美国,故不能体现题意。9.答案:A 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在当今时代,故B项错误。日本并没有彻底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深刻反省和道歉,如一部分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否定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由于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矛盾仍然存在,所以D 项错误。10.答案:B 国与国关系的发展变化都是以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的。美国二战后一直未放弃霸权主义,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需要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而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也需要重新考虑对中关系,以制衡苏联,B项正确。C项是仅仅对中国单方面来说,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1.答案:B 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1971年11月8日。A项是在1954年,C 项是在1972年,D项是在1971年3月,故选B项。12.答案:(1)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2)有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中国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推动国家统一、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3)新中国成立初中苏是结盟关系,新时期明确宣布不结盟。(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7.26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1)3

7.26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1)3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我夯基我达标1.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的是(A.美国B.苏联C.英国D.思路解析: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3日中苏正式建答案:B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在(A.1951年B.1953年C.1954年D.1955思路解析: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答案:C3.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53年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③运用这一原则成功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思路解析:与苏联建交时间是1949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是在1953年,根据时间答案:D4.下列三幅照片所记载的场景分别发生在( )A.1971年、1989年、2001年B.1971年、1972年、2001C.1971年、2001年、2001年D.1949年、1971年、2001思路解析:与三幅照片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正式加入答案:C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思路解析:恢复联合国席位是1971年;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是1972年;中日建交是1973年;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1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6.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B.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思路解析:当时西方各国深受美国影响。

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后,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答案:A7.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A.不断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B.C.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D.思路解析: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训练1.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3.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4.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6. 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7.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8.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9.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10.中俄“海上联合—2012”“海上联合—2013”和“海上联合—2014”三次军演获得成功。

其中在“海上联合—2014”的演习中,中俄双方的融合程度更深,实战味道更浓,新型装备更多。

这主要体现了A.大国军事合作国际化B.中俄两国实现军事联盟C.国家利益推动区域合作D.中俄结伴不结盟的关系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

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

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

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

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

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10分)(2)依据材料二请结合历史背景,任选一个视角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

(10分)【答案】(1)变化:从贵族、使节等少数人享用,变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护照的形式由多样到统一。

历史背景: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推动了各国人员的交流,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管理人员的流动。

随着民主政治的实现,冲破了只有少数人享受护照特权的局面,公民都需要政府保护其合法权利。

英法推行的护照新举措,伴随着其大同影响力,被世界普遍接受。

( 4分)(2)示例:一、从护照上的文字看,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

或二、从护照的签发数量来看,80年代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签发护照数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

或三、从技术上看,90年代由于高科技的使用,改变了过去没有防伪手段的状况。

护照的变迁折射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回答第一小问时要结合材料“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归纳概括护照使用的权利;结合材料“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归纳概括护照形式的变化。

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政治民主发展的需要角度思考解答。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中国护照发展沿革的分析与认识。

回答时要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从护照义字上或护照签发数量或护照技术使用上,按照年代:5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中国外交政策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护照的沿革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训练1.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4.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5.图8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A.美苏冷战 B.欧共体成立 C.马歇尔计划推行 D.苏联解体6.史学家评论说:1991年“八一九”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这表明“八一九”事件A.加速各加盟国离心的进程B.导致了“独联体”的形成C.使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实权D.其实质标志着苏联解体7.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 欧盟成立C.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 两极格局的形成8.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9.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1949年中国全国解放时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10.美国《新闻周刊》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美国之外的世界正在崛起。

下列观点与之不相符的是A.欧盟成立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B.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性大国C.俄罗斯走出低谷,仍在挑战美国的支配地位D.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11.历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

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

请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推断这届奥运会主题口号是A.“欢迎回家”B.“永远的朋友”C.“点燃心中之火”D.“绿色奥运,人文奥运12.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