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六、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

2017-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

反对盲从。他认为,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君主并 非任何时候都对,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他说: “ 君之视臣如 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 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对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
明主旨 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均是围绕 “ 民为贵 ” 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 在这五则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 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
2.词类活用
(1)诸侯危社稷: 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危害
(2)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 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安于
(3)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
3.特殊句式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_______ 判断句 (2)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_______ 判断句 (3)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_______ 判断句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三、民为贵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 础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

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
知文明理
释文题 “民为贵”语出《孟子· 尽心下》,意思是说,老百姓是最尊贵的。这 句话极其简洁明了地言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课所录五则选文,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被诛杀或逃亡。 今义:失去生命。
④夫然后之中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Word版含答案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释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提炼自《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

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

明主旨本课所录三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1则选文,孟子与齐宣王论乐,乘机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

第2则选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进行对比,说明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与民同乐,老百姓就会恨之入骨,这样,国君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快乐。

第3则选文,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得闻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直.好世俗之乐耳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时日害.丧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予及女.偕亡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畜.君何尤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景公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徵招. 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犹 如同 ②欤 语气词 ③只 只、仅仅 ④曷何日、何时 ⑤汝 你 ⑥慉 喜欢、喜爱 ⑦悦高兴 ⑧韶 古代乐曲名(2)一词多义①疾⎩⎪⎨⎪⎧ 疾.首蹙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风知劲草: 声非加疾.:②举⎩⎪⎨⎪⎧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举.头望明月: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戍卒叫,函谷举.:③夫⎩⎪⎨⎪⎧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④适⎩⎪⎨⎪⎧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始适.还家门:邂逅相遇,适.我愿兮:⑤修⎩⎪⎨⎪⎧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答案 ①痛/痛恨/猛烈的/强 ②全,都/抬起/推荐,选用/发动/攻下,占领 ③句首发语词/人/成年男子/丈夫④到……去/女子出嫁/适合 ⑤从事某种活动/治理/修养/修建,修造/长,高(3)古今异义①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电子版课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到了真正的舒心的快乐。这些都证实了孟子“与民同 乐”思想的正确性。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 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 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 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 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 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 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 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这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 箫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 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 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 王车马的声音,见到 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 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 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 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 戴!”
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 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 楼,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
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 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 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 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 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孟子:《孟子》选读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孟子:《孟子》选读
29
我突然明白了一切,在这张纸前,漫天的雪花是最好的幕布, 很多零散的画面一闪而过,有急切盼望的母亲,天真可爱的小女 孩儿……我回头望望那位清洁工阿姨,她的头发落满了雪花儿。 无法言表的感情突然席卷了我,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一颗温暖 跳动的心脏,她就像太阳一样给人温暖的光芒,我想,她一定认 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 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 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 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 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 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 了。
26
【例文】 令我感动的一个清洁工
星期天,一个飘着大雪的清晨,我戴着妈妈新给我买的棉手 套在街道上走着,手套里有新新的丝绒棉,温柔地包裹着我的手 掌,指尖缭绕着暖融融的暖意,呼吸间都是母亲的一瓣心香,我 更加欢快地向前走去。
27
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所有的清洁工都行 动了起来,她们细心地清理着城市的牛皮癣——街头小广告,每 个人的鼻尖都冻得通红,但我想,她们的心一定是热的。我注意 到一位瘦高个的阿姨,她没有带手套,手指被寒风吹割,像冻萝 卜一样通红,她耐心地用刷子沾上清洁剂,使劲地刷在小广告上, 她轻轻地朝手心里哈了一口气,然后用手耐心地撕。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 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走近先贤】 战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1.生平经历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 (今山东邹城市)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 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 轻”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教学课件
【译文】 孟子又说:“敬爱自己的长辈,进 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 爱抚别人的孩子。
第七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一则选文: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译文】 用同情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同情 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 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 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 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 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撤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 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 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指明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是亦走也 ②是使民养生送死无憾也 ③未之有也 ④非我也,岁也 ⑤非我也,兵也 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提示:1、2、4、5、6都是判断句,3是否定 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第二课:《王何必曰利》
(1)为下列加蓝词语注音。 ①宋牼将之楚 ( kēng ) ②然而不王者 ( wàng ) ③孳孳为善者 ( zī ) ④蹠之徒也 ( zhí ) ⑤利与善之间也( jiàn )
(2) ①罢,停止。 ②指,意旨,意向。 ③去,抛弃,舍弃。 ④徒,指同一类或同一派别
的人。
第三课:《民为贵》
(2)① 尔,如此,这样。
② 贼,残害
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 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 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画像
孟 子 雕 像
孟子的成年时代与晚年
孟子全书

2018-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二

2018-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二
先生将何之:_动__词__,__到__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代__词__,__他_ ②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代__词__,__这__些__ 师道之不复: 结__构__助__词__,__用__在__主__谓__之__间__,__取__消__句__子__独__立__性____ 句读之不知:_表__示__宾__语__前__置__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二、王何必曰利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
知文明理
释文题 “王何必曰利”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面对梁惠王对“利”
的热切期待和渴望,孟子旗帜鲜明而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王何必曰利?”这句反问是对梁惠王追逐利益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孟 子对“利”的极端唾弃,反问过后的一句“亦有仁义而已矣”,表明孟子 对“仁义”的极力推崇和执著追求。“重义轻利”的思想是“王何必曰利” 的真正内涵。 本课共选取了三篇短文。第一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劝说梁惠 王要“后利而先义”;第二篇选自《孟子·告子下》,讲的是宋国学者宋
(4)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怀__着__仁__义__之__心__来__相__互__交__往__,__这__样__却__不__能__够__成__王__业__的__,___ 不__曾__有__过__。_
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欲知舜与 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虚词归纳 弑其君者:_代__词__,__他__们__的__ 距其院东五里:_代__词__,__指__代__“__慧__空__禅__院__”__,__那__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2单元孟子第4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42张)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2单元孟子第4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42张)

3.如何理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答:这是强调国君与民同忧同乐是统一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孟子强调的国 君与民同忧同乐的主张,表现出他反对暴政,深切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情感。 孟子的这句名句,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之中,成为后世许多思想家、政 治家和有志之士批判暴政的有力武器。
4.请以本课后两节内容为例,说一说孟子是如何把握机会来宣传自己的政 治主张的。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庄暴见孟子”一节为什么一开始要先写庄暴与孟子的谈话? 答: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 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齐王好乐与齐国 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但这一部分的对话没有论述 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也许是孟子根本没有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 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当有力。在下文中孟子面对齐王展开 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 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 度,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这种以对话形式切 入论题,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见手法。
(4)用形象说理。通过一系列对话,孟子水到渠成地谈到“与民同乐”的 正题。他并没有去说道理,而是描绘了两幅图画。这两幅图一反一正,用形象 把道理讲得很清楚。同时,议论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的“变乎色”, 写老百姓“疾首蹙安页”“欣欣然有喜色”等。
4.孟子善用故事说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节选的第2、3节中,孟子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和故事来证明自己的 观点。第2节中引用了《诗经》中记载的周文王贤明而受百姓拥戴的故事和《尚 书》中《汤誓》一篇记载的百姓痛恨夏桀的事例;第3节中引用了过去齐景公问 晏子的故事,说明该如何出游。这样,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正所谓“前事不 忘,后事之师”,面对这些前朝先例,统治者更应该幡然醒悟,否则,就会重 蹈覆辙。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1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1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单元测验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恻.隐策.略测.量侧.目而视B.裨.益自卑.庇.护稗.官野史C.估.计辜.负金箍.青旗沽.酒D.庶.人述.职束.缚说话算数.解析B项分别读“b씓bēi”“b씓bài”。

A项全读“cè”。

C项全读“ɡū”。

D项全读“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解析A项“要”通“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4.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C)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解析其余各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解析A项“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6.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讲义 第2单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讲义 第2单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弃甲曳.(yè)兵 不可胜.(shēnɡ)食 养生丧.(sānɡ)死 衣.(yì)帛 庠.(xián ɡ)序之教 然而不王.(wàn ɡ)者 饿莩.(piǎo) 餍.(yàn)酒肉 施.(yí)从良人 东郭墦.(fán)间 讪.(shàn)其良人 施施..(yí)(yí)从外来 月攘.(rǎnɡ)一鸡 语.(yù)人曰 卒.(cù)然问曰 天下恶.(wū)乎定 嗜.(shì)杀人 苗槁.(ɡǎo)矣 浡.(bó)然兴.(xīnɡ)之 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3)蚤起(“蚤”,通“早”)(4)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斜行)(5)卒然问曰(“卒然”,同“猝然”,突然)(6)由水之就下(“由”,通“犹”)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道⎩⎪⎨⎪⎧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办法、方法,名词)是非君子之道.(正道,名词)(2)然⎩⎪⎨⎪⎧河东凶亦然.(这样,代词)填然.鼓之(……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3)如⎩⎪⎨⎪⎧如.知其非义(如果,连词)其如.是(像,动词) (4)其⎩⎪⎨⎪⎧其.妻告其妾曰(他的,代词)问其.与饮食者(他,代词)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大概,副词)如知其.非义(这,代词) (5)以⎩⎪⎨⎪⎧请以.战喻(用,介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凭借,介词)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以.待来年然后已(相当于“而”,连词) (6)而⎩⎪⎨⎪⎧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不译)或百步而.后止(表顺承,不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表转折,却)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表并列,并且) (7)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移其粟于.河内(到,介词)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介词)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和,介词) (8)之⎩⎪⎨⎪⎧察邻国之.政(的,结构助词)填然鼓之.(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助词)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助词)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他,代词)施从良人之所之.(到,动词)则苗浡然兴之.矣(语气助词,无实义)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2)是非..君子之道古义:“是”是“这”;“非”是“不是”今义:连用,指事理的正确和错误,也指口舌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2)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栽植)(3)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办好)(4)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富贵的人)(5)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羞耻)(6)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形容词用作动词,减轻)(7)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名词作状语,每天)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非我也,岁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③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开__仓__赈__济__饥__民___ 百发百中:_发__射__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_派__遣__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_只__,__仅__仅_
④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不__弯__曲__ 系向牛头充炭直:_通__“__值__”__,__价__钱___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也:_尽___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_才__华__出__众__的__ ⑤胜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_盛__大__的__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优__美__的__ 驴不胜怒,蹄之: _忍__得__住__
⑦卒然问曰 同“_猝__”,__突__然___
⑧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通“__犹__”,_好__比___
(2)一词多义
弃甲曳兵而走:_兵__器_ ①兵 草木皆兵:_士__兵__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几__,__若__干_ 数罟不入洿池:__密__ ②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_数__目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读__s_h_u_ò_,__屡__次__
明主旨 本课选录了《孟子》中的四则文章,第1则选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 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 的具体内容。第2则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 冷炙以求一饱,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佬,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讽刺 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第3则用偷鸡 者的故事,证明了知错不改的荒谬,阐明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的道理。第4则孟子以久旱禾苗逢雨蓬勃生长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 “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
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课件

凶:谷物收成不好,
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闹饥荒也这样。闹饥荒。于:介词
“到”。其:代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前一 河北或河东。 考察邻国的政治,比不上我费尽心力。个结构助
词“的”,后一个用在主谓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是)邻国的老百姓没有减少,我的老百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第1课 王好战,请以战喻 第2课 王何必曰利 第3课 民为贵 第4课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5课 人和 第6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第1课 王好战,请以战喻
单元学习导航
现代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 读《孟子》一遍。孟子一生都是英俊之气,于青年人之立志淬 砺工夫,是一种补剂。孟子专言养“志”养“气”,“志”一 则动“气”,“气”一则动“志”,是积极的。
译文助读
(1)梁梁惠惠王王说曰::““我寡对人于之国于家国,也真,是尽费心尽焉心耳血矣了!!之面:的与“也后”
一起作状语的标志。于:对,对于。焉、 河内凶, 耳、矣: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 黄河以北闹饥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 什么人,他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
显者来。吾将目间良人之所之也。”
而:转
有声望的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丈夫去些什么地方。”折连
词,但是。未尝:不曾。显者:有声望有地位的人;显,显赫。目间 ( jiàn) : 窥 视 , 暗 中察 看 。 之: 前 一个 结 构 助词 , 后一个 为 动 词 ,到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3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案3 Word版含解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二、设计思路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要求,在设计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选文重点的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读懂文章内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诵读鉴赏、讨论探究并展示。

在探究时,引导学生掌握孟子高超的说理艺术,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恰当评价孟子与民同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从中汲取生存智慧,在展示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精髓,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深度、高度、特色,与现实和人生结合,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树立忧患意识,先忧后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总结升华,使学生乐观向上,走向未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一些重要句子。

2、掌握孟子“欲擒故众”的说理艺术。

方法与途径:1、主要学习第1则选文。

2、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参考译文,借助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

情感与评价:1、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整体感知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树立忧患意识,先忧后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乐观向上,走向未来。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制作多媒体PPT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孟子,具体形象理解“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四、教学重点:主要学习第1则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体会对比说理及其作用。

五、教学难点: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视角恰当评价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立身处世,解决遇到的人生现实问题。

课堂教学:一、组织教学:二、投影孟子的名言警句【幻灯片】三、新课教学:1、导入春秋战国时代,侵略吞并的战争,已经绵延了几百年。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讲义 第2单元-二 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讲义 第2单元-二 Word版含答案.doc

二、王何必曰利[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叟.(sǒu) 士庶.(shù)人 万乘.(shèn ɡ)之国不餍.(yàn) 遗.(yí)其亲 宋(kēnɡ)说.(shuì)而罢之 然而不王.(wàn ɡ)者孳孳.(zī)为善 蹠.(zhí)之徒 利与善之间.(jiàn)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遇⎩⎪⎨⎪⎧孟子遇.于石丘(相遇、遇到,动词)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动词)(2)罢⎩⎪⎨⎪⎧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以罢.三军之师(停止,动词)(3)以⎩⎪⎨⎪⎧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用、拿,介词)怀利以.相接(相当于“而”,表修饰)(4)而⎩⎪⎨⎪⎧不远千里而.来(表修饰,不译)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表转折,译为“却”)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表顺承,不译)(5)之⎩⎪⎨⎪⎧宋将之.楚(到、往,动词)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战争,代词)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这,代词)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义:两个词,这样,却今义: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转折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不远.千里而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2)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 (3)苟为后.义而先.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以……为先)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孟子遇于石丘。

(省略句,状语后置)译文: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到(宋)。

(2)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译文:这样却不亡国的,还从未有过。

(3)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 译文:先生您将到哪里去?(4)何以利吾国。

(宾语前置) 译文: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呢?[整体·感知]本课所选的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释文题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时,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并具体而全面地向公孙丑阐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养成浩然之气应具备的条件和培养浩然之气应注意的问题,足见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重视。

所谓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他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明主旨
通过本课所录三则选文,孟子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浩然之气”思想。

他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不急于求成,这种气就充满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

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在遭受磨难的时候,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并获得成功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能丧失向上的斗志。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送之门,戒.
之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
益其所不能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困于心,衡.
于虑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往之女.
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惬 快心、满意 ②诫 告诫 ③增 增加 ④横 横塞 ⑤汝 你的
(2)一词多义
①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
②知⎩⎪⎨⎪⎧ 我知.言: 知.己知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马邪: 孰为汝多知.乎: 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 ③正⎩⎪⎨⎪⎧ 以顺为正.者: 而勿正.,心勿忘: 立天下之正.位:
答案 ①擅长/生长 ②知晓,懂得/了解/识别/智慧/主持 ③正道/预期/端正的
(3)古今异义
①无是.
,馁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肯定判断。

②今日病.
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