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创新的困惑与选择
浅谈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启示
浅谈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启示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市场;监管论文提要: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愈演愈烈,并演变成为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全球金融机构陷入困境,迫使人们重新认识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特别是结构化金融产品。
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次贷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探索它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指导意义,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更能够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一、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特征及影响犹如2000年美国股市网络公司泡沫的破灭一样,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次贷危机对宏观经济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是次贷泡沫的破裂,触发了美国信贷及资本市场上危机的空前蔓延,使得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与美林等金融巨头纷纷倒下。
从股票到房产再到信贷,泡沫在规模和风险程度上不断扩大,充满泡沫的美国经济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剧,并对美国及世界经济带来影响。
而今,留给我们的只有反思和叹息。
(一)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危机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1、经营模式方面。
在逐利动机和市场导向的激发下,基于信贷市场的细分和信用中介的发展,高回报成为大家共同瞩目的焦点,而其对应的高风险则被所有的参与者无意忽略或有意隐去。
按揭贷款公司的肆意放款;投资银行机构将买进的按揭贷款打造为证券化产品和其他衍生产品,以获得高额利润;评级机构迎合银行机构的要求,对其产品给予超乎事实的评级;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基金、养老金等投资者过度相信银行机构进行盲目投资等,都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而高杠杆率,过度证券化和无节制的创新、依赖交易类业务而淡化传统投资银行业务、采取复杂的交易结构、缺乏必要的监管和信息披露、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也早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伏笔。
2、货币政策方面。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漂浮不定,导致一系列不当操作。
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9.11”事件、安然丑闻等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看我国的金融创新
•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 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 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 位置
• 以创新战略来推动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 融体系,仍是当前今后我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Hale Waihona Puke •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 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 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 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同时,就目前而言,对金 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 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 确保对风险——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创新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创新作者:杜志强吕彬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30期◆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金融创新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灾难,特别是2007年中期彻底爆发蔓延至今的美国次贷危机。
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应加强的防范性措施。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次贷危机概述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很多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于是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但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我国正处于金融深化的初级阶段,这次次贷风波对我国的危害更多的不是直接对金融机构带来的资产损失,而是一种对未来金融改革方向和路径的迷茫。
然而必须明确,以创新战略来推动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运行都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一方面是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中小企业等经济领域仍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这表明资金融通体制确实存在问题。
而在金融脱媒使银行体系的作用降低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直接金融工具的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民可获得的金融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个人福利改进的需要,也难以抵御通货膨胀等风险对福利的侵蚀。
次债危机与我国的金融创新
次债危机与我国的金融创新今年九月份以来,美国次债危机愈演愈烈,很有可能演变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偏松的货币政策、高倍杠杆的金融衍生品、金融机构的薪酬激励机制等因素引发了次级债危机。
我们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与美国过度的金融创新有关,只要我国加快监管创新,防范金融风险,美国次级债危机不会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进程。
标签:次债危机金融创新2007年开始,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
2008年9月份以来,美国相继爆出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AIG 被国有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资金告急等事件,以上种种表象充分表明美国次级债危机已成蔓延之势,且愈演愈烈,很有可能演变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将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当前中国正处于努力推广金融创新,大力深化与拓展资本市场的关键时刻,美国次级债问题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与反思的机会。
我们应该从美国的次债危机中学习经验教训,深入了解美国次级债的成因对于中国未来的金融创新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次级债产生的原因美国次级债危机目前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实际上,2006年下半年美国的次级债市场已经出现了不祥的征兆,2007年4月之后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到2007年8月升级为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美国次级债供应商纷纷破产,全球对冲基金大面积宣布解散或停止赎回,跨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普遍发出盈利预警,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应声而跌。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程度究竟有多大,目前我们还无法过早的下结论。
但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分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危机和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认为,危机爆发有以下深层次原因和一个触发动因。
深层次原因包括:第一,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各类住房贷款机构在牟利动机的驱使下积极扩张信用,会降低住房消费者的市场注入条件,从而造成贷款违约风险的不断累积。
第二,在金融创新潮流下,贷款机构通过证券化,将贷款违约风险分散给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创新的困惑与选择.
西方金融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 , 持续融创新成为推动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永恒力量。
、整个经济发展的轨迹对照起来观察 , 可以发现金融创新对于人类福利的增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在以下研究中 , 我们把金融创新的范围限定在制度、机构以及工具创新这一普遍采用的定义中。
明确了研究对象的内涵外延后 , 我们就可以从理论层面阐述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了。
首先 , 金融创新通过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内涵与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或融资技术等成果 ,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同时提高需求者的满足程度 , 使各类投资者更容易实现他们自己满意的效率组合。
其次 , 金融创新通过提供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交易技术 , 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
投资者能进行多元化的资产组合 , 还能够及时调整其组合 , 在保持效率组合的过程中 , 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或转移法 , 把个别风险减到较小。
再次 , 金融创新大大提高了储蓄转化为财富创造的投资活动过程中的效率 , 并有效地降低了投资成本 , 使投资收益相对上升 , 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进入市场 , 提高交易的活跃程度。
最后 , 金融创新通过提高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程度实现金融总量快速增长 , 扩大了金融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并优化了配置资源效果 , 使得社会融资和投资的满足度及便利度上升。
因此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然而 , 当我们沉浸在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繁荣时 , 当金融衍生品如细胞分离以几何级数疯狂增长时 , 当市场陶醉在“ 金融创新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美梦时 , 危机便悄悄降临。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让人们警醒 , 人们不禁开始反思金融创新的意义。
1、对次贷危机与金融创新关系的再反思在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升级过程中 , 金融创新曾被认为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始作俑者。
诚然 , 金融创新在此次危机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金融监管明显滞后于金融创新的步伐。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金融业处于体制转轨阶段,金融市场主体不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金融技术相对落后,金融监管效率较低,这些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加快金融技术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次贷危机金融监管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
金融创新在提高行业效率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及其严重后果,使得各国央行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体制、金融机构等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
金融创新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异军突起,随着央行以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迅速扩散,改变了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使货币需求和资产结构更加复杂多变,从而加重了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给货币政策效应的判定带来较大困难。
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的支付体系,尤其是在金融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中国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市场创新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缺乏弹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金融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尚未形成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1900年,我国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体制改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20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虽然我国一改过去单一的银行体系,发展成为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种类齐全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但各种产业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主要表现为银行业比重较大,而金融业比重太小,保险和租赁业发展十分缓慢,各产业之间难以协同发展,产业结构溢出效应不明显。
金融论文: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欧美发达国家在危机中遭受重创。
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以审视危机的机会: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事关一国金融业的稳定,在加快金融创新、推进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一、透过次贷危机认识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
什么是创新?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或引进新事物的活动。
据此我们可以把金融创新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或引进新事物的活动。
广义上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制度、金融产品、金融管理、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创新,狭义上指金融产品创新,本文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产品创新。
(二)引起次贷危机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因素。
次贷危机从房地产市场发展到债务市场再到证券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危机的快速演变与传递过程无不与美国过度金融创新息息相关。
金融创新产品主要是指金融衍生产品,《货币战争》中说“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债务,它们是债务的打包、债务的集合、债务的集装箱”,也就是说金融衍生产品是在基础金融产品的基础上,经过组合设计技术衍生出更为复杂的二代产品,三代……n代产品的过程,在次贷危机中它主要表现为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衍生出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又以MBS为基础资产进一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其中,又衍生出大量个性化的“担保债务凭证”(CDO)。
这一过程还可继续衍生,并产生“CDO平方”、“CDO立方”等产品。
随着基础金融产品一代代的衍生,风险和收益也在上个基础上呈现出几倍到几十倍地放大,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品具有复杂性和高杠杆性的特点。
正是高杠杠性使衍生产品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具有高杠杠性收益成倍放大,这时如监管不足,金融机构疯狂逐利,滥用金融创新工具大量设计衍生产品。
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报告: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一、次贷危机背景与原因二、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三、应对策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四、应对策略——提升金融监管水平五、应对策略——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一、次贷危机背景与原因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在2007年末爆发,之后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背景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及次级贷款的滥发。
房地产市场泡沫是由于2000年后美联储的降息政策,令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购房者不断增加,购房需求增加,而供应量没有跟上,造成了房价飙升,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的泡沫。
而次级贷款是美国银行业在把风险割裂、转移、分散的过程中,将高风险的次级贷款制成证券化,然后以优质债权为担保销往各地,形成“薄薄的一层担保物”模式。
当房地产泡沫从2006年开始破灭,次级贷款开始出现大量违约,引起金融风暴。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市场波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猝灾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国股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动的影响。
2008年,中国股市遭受了一轮较为严重的暴跌,全年累计下跌近50%。
2. 产品信誉度下降:次贷危机成为了各种金融产品风险暴露的导火线,令投资者对于金融产品的信誉度出现了下降。
这也对于未来产品的创新和推广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创新金融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 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次贷危机还引发了全球经贸体系的深刻调整,各国政府对于贸易和外资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
而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这就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4. 金融监管的深化: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监管不够严格和完善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要求,以减少风险,并保持经济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5. 国际合作的采取:次贷危机也让国家和国际机构意识到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特点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次贷危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欧美发达国家在危机中遭受重创。
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以审视危机的机会: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事关一国金融业的稳定,在加快金融创新、推进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一、透过次贷危机认识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
什么是创新?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或引进新事物的活动。
据此我们可以把金融创新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或引进新事物的活动。
广义上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制度、金融产品、金融管理、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创新,狭义上指金融产品创新,本文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产品创新。
(二)引起次贷危机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因素。
次贷危机从房地产市场发展到债务市场再到证券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危机的快速演变与传递过程无不与美国过度金融创新息息相关。
金融创新产品主要是指金融衍生产品,《货币战争》中说“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债务,它们是债务的打包、债务的集合、债务的集装箱”,也就是说金融衍生产品是在基础金融产品的基础上,经过组合设计技术衍生出更为复杂的二代产品,三代……n代产品的过程,在次贷危机中它主要表现为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衍生出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又以MBS为基础资产进一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其中,又衍生出大量个性化的“担保债务凭证”(CDO)。
这一过程还可继续衍生,并产生“CDO平方”、“CDO 立方”等产品。
随着基础金融产品一代代的衍生,风险和收益也在上个基础上呈现出几倍到几十倍地放大,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品具有复杂性和高杠杆性的特点。
正是高杠杠性使衍生产品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具有高杠杠性收益成倍放大,这时如监管不足,金融机构疯狂逐利,滥用金融创新工具大量设计衍生产品。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启示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启示摘要: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是推动金融业稳健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管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统一性和对立性,两者相互影响。
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起着推动作用。
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金融监管能支持和引导创新,能消除创新的负面效应,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健康发展。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和监管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才能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启示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
创新和监管是一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正确把握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同时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
一、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管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管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金融创新迅速发展过程中,美国金融监管措施不紧反松。
美国没有一个联邦机构能够得到足够的法律授权,负责看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状况,风险监管无法实现全方位覆盖。
1999年,美国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监管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金融衍生品业务中来。
2004年,美国又推行投资银行自我监管计划①。
次贷相关产品的定价、交易和信息披露,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这些产品价值的可调节性很大,甚至被操纵。
由于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不规范,多为柜台交易,不是统一的交易所交易,因此,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价格非常不透明。
缺乏相应的监管导致风险的扩散。
银行和按揭中介没有审慎地发放贷款;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纷繁复杂的分拆打包,掩饰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中的风险,不仅扩大了对不良贷款的需求,而且将不良贷款传递给更多的投资者;评级机构按照市场价格估值资产的会计方法,在上升的经济周期中过分抬高高风险资产信用评级,让投资者无法对风险形成有效认识;金融监管机构对于上述一切缺乏应对措施,让大量充斥巨大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处于无监管状态。
美国次贷危机后的我国金融创新思考
【 关键词 】 金融产品; 金融创新 ; 金融监管
中 图分 类 号 :80 F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232 1 )2 06 0 1 9 88 (00 0 - 03— 1 0
完善我 国的金融创新 , 要全面协调 推进金融 创新 。金融 监管制 度要 不断调整和 完善 。在激 烈竞争的市场 环境 中, 场参与者 为了提升 盈利 市 的能力 , 在拓 展新的业 务领域 , 成立 新的机构 的同时 , 必然 会不断暴 露现 有市 场规则 和监管体 系中存在的问 题和缺陷 。 完 善对金融创 新就要谨 慎进 行房 地产 金融 创新 。次 贷危机 的教 训
1我 国对 金 融产 品认 识 的反 思
1 1我 国在 次 贷 危 机 后 对 金 融 危 机 的新 认 识 .
美国金融市场 的倒 塌是许 多人 所始 料不 及的 。这场 危机 同时 也给 常喜欢津津乐道于 金融衍生 品的人 们泼 了一 瓢冷 水 。使 人们 对于 金融 衍生产品有 了更加理 性 的认识 。首 先 , 金融 工具 只是 实 体 资本 的 复制 品, 本身没有任何价 值 。人们交 易 的只是 一种 看不 见的承 诺 , 因此 金融 市场上集 中了大 量的违约风险 与道 德风 险 , 由于市 场失 灵的存 在 , 它对 制度的要求远高于 普通的商 品要素 市 场。尤其 是 金融创 新所 产生 的大 量金融衍生产品 , 滋生出过长 的利益 链条 , 任何 一个 环 节出现 问题 便会 引起连锁反应 , 导致 整个金融 体 系的混 乱甚 至崩 溃 。其 次 , 场危 机告 这 诫我们在任何时候 金融 创新 都 不能 违背 金融 业 谨慎 经营 的 基 本原 则 。 经济的长期稳定繁荣 会导致金 融机构 在对 利益 的追 逐 中缺乏 危机 防范 意识 , 由自主地牺牲 谨慎原 则作 为扩 大信 贷规模 、 加利 润。最 后也 不 增 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 危机的产生 不是 因为 金融 创新 、 不是 因 为金 融衍 也 生品本身所致 。导致危机 的真正原 因是监管的缺失 , 这纵容 了金融 衍生
从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
从“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及规范摘要:本文从“次贷危机”的发展为线索,全面展示了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最初缘由,进而发掘出引发08年金融危机的真相是金融创新工具“次级贷款”的泛滥和银行的坏账所致。
自此进一步探究金融创新的利弊,并据此提出了尊重金融运行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监管的重要性,希望能为健康市场的建设和对人民福祉的增益有所帮助。
关键词:次贷金融创新规范原则一、“次贷危机”发展全程及其“病根”( 1 )“次贷危机”始末说起08年金融海啸所掀起的惊涛骇浪,仿佛就在昨日,犹言在耳,历历在目,让身处前线的华尔街银行家们更是谈虎色变。
2007年3月12日,华尔街首颗“惊雷”被引爆。
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次贷坏账申请破产。
仿佛一夜之间,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席卷而来。
数月之间,之前看似树大根深的几家美国大型银行如“贝尔斯登”,“雷曼兄弟”都被这场忽如其来的海啸连根拔起,原本繁华无比的大厦,一夜之间变为空城,华尔街的喧嚣也化成了空寂,刹那间乌云笼罩在这片原先阳光明媚的大地之上,每个人的脸上仿佛都写满了惶恐与不安。
受此殃及,世界各地惊现巨亏的金融机构不计其数,英国北岩银行遭遇挤兑风潮,就连离北极圈仅有200公里的挪威小镇都不能幸免!大家都在问一件事,原先经济还不是好好地吗,各地的股市,房市都一片大好,一切的前景都看是那么的光明,怎么这么耀眼夺目的繁华就跟夏天里丽日的晴空一样说没就没了呢?于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奇才们日夜绞尽脑汁,大家都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当海啸过后,人们查看满目的狼藉时,大家才渐渐注意到这引起海啸的“地震”源头原来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子时,方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就像有些地震来至于大自然,有些则来至于人类自身埋下的祸根;在感叹全球股市,金融日益凋敝的同时,人们也渐渐发现了这场海啸的祸因所在。
究其根源,盲目的所谓“金融创新”在责难免。
说起金融创新,那还是华尔街、伦敦等一众荣华府邸引以为傲的生存法宝。
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发展金融市场【论文摘要】 2007年以来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中国金融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及时消除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防范金融风险,对促进中国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揭示了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一、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的运行模式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那些信用等级偏低、未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客户向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的一种贷款,主要面向低收入、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庭和个人发放。
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不是银行的专利,一大批专门的信贷公司都在从事房贷业务,多数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是把公司持有的债权(通过证券化)卖出去,转换成现金,满足其流动性,才能让贷款业务继续滚动发展。
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模式具有很长的金融链条,其具体运作模式为: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在和客户履行贷款协议并获得客户债权后,往往会将此类抵押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做成资产抵押债权,形成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次级债(ABS)。
然后,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将那些信用级别较高的次级债券(如A级)部分或全部卖给投资银行以获得(一)对银行业的影响总体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影响明显。
目前涉及美国次贷相关产品投资的国内银行只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3家银行。
根据2007年年报数据显示,这三家银行持有的美国次贷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和%,占其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和%,都不算高。
以持有美国次级债最多的中国银行为例,中行持有的全部次级债折合人民币大约有亿元,占集团证券总投资的%,2007年的税后利润为亿元人民币,即使中行持有的次级债全部受损,也不会导致其业绩出现亏损。
由于国内银行业投资美国次级债的总量有限,且都没有使用杠杆,因而目前的直接损失(宋海蛟、杨国民(2007)的估计大约有49亿美元)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次贷危机通过打击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进而对我国金融机构经营环境带来的间接影响仍不容忽视。
对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思考
美 国新 世 纪 以来 的 房 地 产 景 气 周 期 中住 房 金 融 创 新 层 出不 穷 ,一 方 面 推 动 了 美 国房 地 产 经 济 发 展 ,分
表 内账 户 ,现 在 大 型 国 际化 银 行 越 来 越 转 向 “ 创 一 原
监 管 等 问题 已经 成 为 当务 之 急 。
一
分 销 ” 模 式 ,即 先 发 放 信 用 贷 款 再 把 它 卖 出 去 ,通 常
卖 给 银 行 体 系 外 的投 资 者 ,从 而 转 移 风 险 。
是离 不 开 证 券公 司等 资本 市场 机 构 主体 的 支持 。
2、房 地 产 金 融 机 构 经 营 模 式 综 合 化 。 许 多 分 业
经 营 模 式 下 的 专 业 金 融 机 构 结 合 自身 主业 市 场 的发 展
状 况 ,扬 长 避 短 ,将 综 合 经 营 作 为 实 现 差 异 化 发 展 的
房 地 产 金 融业 务 创 新 大 致 经历 r从 债 权 产 品 向 证
如 在 证 券 化 过 程 中 , 由信 托 投 资 公 司 发 起 设 立 特 殊 目
的公 司 ( P )是 较 为 常见 的做 法 。 二级 市 场 的 发展 更 SV
券 产 品 、再 向 衍 生 产 品 创 新 演 进 的 过 程 ,创 新 领 域 涵 盖 房 地 产 建设 、销 售 、消 费 等 环 节 ,创 新 重 点 从 一 级 市 场 向二 级 市 场 转 移 。房 地 产 金 融 产 品创 新 的 目的 不 再 局 限 于 为房 地 产 业 提 供 融 资 ,开 始 向风 险 配 置 、流
看次贷危机创新中国金融创新论文
看次贷危机创新中国金融创新论文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让世界为之震撼。
次贷危机的引发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是“创新”惹得祸。
这也就让世界金融行业产生惧怕创新的念头。
然而进步是永远离不开创新的。
因此绝不能因为回避危机而拒绝创新。
很大程度上,回避就意味着要面对更大的风险。
尤其是对于中国相对落后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发展与运行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即使出现也是相当正常的现象,因此只有敢于面对,积极应对以及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才是中国金融业甚至整个经济发展的良策。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市场金融改革中国崛起一、次贷危机(一)次贷定义美国监管当局认为,次级债的含义就是贷款给那些不够银行发放贷款标准的人,让他们去买房,所以称为“次级”。
据美国监管当局调查,这些次级贷款并不是商业银行发放的,而是不受监管的贷款公司发放的,他们是不需要注册的贷款公司。
那么,为什么这些小公司能够发放那么多贷款呢?这是次级债危机的关键。
这些小的贷款公司发放贷款之后,把卖给有特殊目的的投资机构,或者叫打包公司。
这些打包公司把款打包分成A、B、C、D四档,交给评级公司进行评级。
假如有100个次级债客户,其中有很多人不能偿还贷款,但是肯定不会全部都不还。
假设有20%的人能偿还,把这20个人选出来打包,这20个人还款概率是99%,按照穆迪和标普的评价标准评为3A;另外还有20%的人还款概率是80%,评为1A;30%的人可能还不上,评为3B;其他的人评为C或者垃圾级,这就是资产证券化。
也就是说,打包变成一包资产以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再分类卖给不同的人。
这样投资者也很放心。
例如,社保基金追求安全和高回报,可以选择3A级的债券,风险投资者可以选择3B级,很明显,这是“创新”。
[8]对于这些信用无法得到保障的债券,发行者自然希望卖到越远的地方越好。
因此,到最后谁是“创新”的受害者?谁是损失的承担者?毋庸置疑,是那些购买者,是欧洲的投资者,也包括我们中国的银行。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创新的困惑与选择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创新的困惑与选择
江智
【期刊名称】《学习月刊》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一、发展动力——金融创新的范围界定及其积极作用西方金融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成为推动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永恒力量。
如果把金融市场的进步与整个金融史、整个经济发展的轨迹对照起来观察.可以发现金融创新对于人类福利的增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在以下研究中,我们把金融创新的范围限定在制度、机构以及工具创新这一普遍采用的定义中。
明确了研究对象的内涵外延后,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江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3
【相关文献】
1.次贷危机下中国房地产行业金融创新融资的探讨 [J], 江逸
2.中国金融创新: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选择 [J], 于梦尧;宋玮
3.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J], 胡宏海
4.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选择的理论探讨 [J], 王松
5.中国会出现“非典型次贷”危机吗?——全球次贷危机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创新途径研究 [J], 陆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次贷危机谈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挑战与应对
、
构 致 美 国 购房 热 情 急 剧 上 升 。但 随 着通 胀 压 力 增 加 . 联 储 在 20 美 0 3年 6 融 监 管体 制 的发 展 和 完 善 。二 者 不 断 交 替, 成 了动 态 博 弈 。 月后连续 l 7次提 高 利率 , 至 20 0 6年 6月 基 准 利 率 升 至 了 . % , .52 5 并 直维持至 20 0 7年 9月 。 贷 还款 压 力 大 幅 增 加 . 次 直接 导 致 大 批 次 级
链 过 长, 市 场 风 险 向 信 用 风 险 和 流 动 性 风 险 转 化 , 价 下 跌 直 接 构从 事 大 量 的 表 外 业 务. 少 了账 面 负 债 和维 持 虚假 的资 本 资 产 比例 , 导致 房 减
造 成 信 贷 紧缩 。 些 金融 机 构随 后 将 抵 押 来 的房 产 包 装 后 转 化 为 金融 回 避 监 管 当 局 的 监 管 . 这 资本 充 足 比 率 、 产 负 债 比例 等 监管 措 施 的 有 资 证 券 向全 球 各 地 的 基金 发 行 , 一 步 扩 大 了 次贷 影 响 。 三是 信 用 评 级 效 性 被 削 弱 。 此 我 国 金融 监 管 当 局 应 该将 金 融 创 新 过 程 中 出现 的 新 进 因 机 构 刈 次级 贷 款 的 评 级 时 给予 了 A A级 , 有 足 够 的 审 慎 。 使 了许 型 金 融 机 构 纳入 金 融监 管 网之 内, 将 金 融 创 新 中产 生 的 易 躲 避 金 融 A 没 促 并 多 养 老 基 金 、 资 基 金 、 冲 基 金 的 大 量 购买 , 投 对 为次 贷 危 机 的爆 发 埋 下 管 制 的表 外 业 务 纳 入 监管 范 围, 各 个 角 度加 强对 衍 生 业务 的监 管 , 从 将 了隐 患 。 衍 生业 务 的风 险 控 制 在最 小 的限 度 内 。 ( ) 大金 融 风 险 监 管 力 度 , 立 金 融 监 管 协 调 制 度 金 融 创 新 二 加 建 二 、 融创 新 与 金 融 监管 的博 弈 关 系 金 很 各 无论 是 MB ,B ,R 还 是 次级 贷 款 C O、D 合 成 C O, 些 模 糊 了各 金 融 机 构 间 的传 统 业 务 界 限, 多金 融 产 品 涉 及 交 叉 业 务 - SA SA M, D C S、 D 这 进 I具 增 一 今 年 不断 出现 的 金 融新 名 词 都 意 味 着 一 次次 的金 融 仓 新 。 I 每一 次金 融 机 构 涉 足 领 域 广 泛 . 行 大 量 业 务 与 = 创 新 加 表 外 业 务 , 旦 创 但 创 新都 放 大 r金 融 杠杆 。 表 醢看 来 , 融创 新 提 高 了市 场 流 动性 、 从 金 分 新 活 动 突破 金融 机 构 原 来 的规 定 的行 为 边 界 , 监 管 当局 也 没 有 明 文 这 监 监 监 散 了 机 构 风 险 , 事 实 l, 些 游 离 在 有 效 监 管 之 外 的 金 融 创 新 产 品 限制 , 就 使 原 有 的 监管 法 规 效 力 下 降 、 管 手 段 、 管 方 法 过 时 , 管 而 二这 构 成 r… 条 脆 弱 的 链 条 。 于美 国 次 级按 揭 客户 的偿 付 保 障 不是 建 立 无 法 可 依 无 章 可 循滥 管 有 效 性 被 大 大 削弱 。 由 金 融 监 管 机 构继 续 沿 用 传 统 的 监管 方 式 更 将 大 大 降 低 监 管 效 力 。 在 客户 本 身 的 还 款 能 力 基 础 上 ,而 是 建 立 在 房 价 不 断 上 涨 的 假 设 之 上 , 以 当利 率 处 于低 点 和 房 市 火 爆 的时 候 , 融 机 构 、 款 人 和 基 金 金 融 监 管 当局 应 从 传 统 的 合 规 性 监 管 转 向 对 风 险 性 监 管 , 大 金 融 风 所 金 贷 加 同 建立 统 一 监管 和职 能 体 制 。 可谓 皆大 欢 喜 。 一 美 国房 价 下 跌 , 约 率上 升 . 会 { 一连 串 的连 险 的 嗡管 力 度 , 时加 强 协 调 监 管 能 力, 违 就 发
次贷危机后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对策及启示
次贷危机后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对策及启示李帅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摘要】本文依次介绍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影响、次贷危机后中国的对策和次贷危机带给中国经济的启示,文章最后小结一下。
【关键词】金融机构中国对策启示一、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影响1.次贷危机对金融机构影响小。
2007年末,中国银行所持美国次债账面价值为49.9亿美元。
再拿2009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提出申请破产保护的例子来说;2009年9月已经公布持有雷曼兄弟相关债券及提供贷款的中资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包括境外机构)涉及美国雷曼兄弟1.518亿美元;中国银行持有为7562万美元,中行纽约分行涉及5320万美元;招商银行持有7000万;兴业银行涉及3360万美元。
中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这些损失有限且在消化范围内,对公司整体运营影响轻微,损失也在银行承受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例如截至2007年年底,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美国的国内债券余额占全球国内债券余额的43.1%,同期美国的国际债券余额占全球国际债券余额的比例高达20%。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称“我们把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
”全世界投资者把他们的钱都放到了这个美国债务市场,这种不平衡的市场结构加剧了美国债市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转移。
2008年年初,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二、次贷危机后中国对策1.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用合理的方式来扩大内需。
中国是一个加工类的国家,经济发展过去依靠对外出口。
17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在财政政策,2008年实施的税费减免措施主要包括提高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单征收、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和降低部分产品出口关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640 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创新的困惑与选择唐明琴摘 要: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使我们迷惑于金融创新究竟是一把怎样的“双刃剑”,更严重的是迷失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透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可知次贷危机并非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银行等相关机构为追逐暴利而弱化风险控制才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罪魁,政府监管不力和错误的货币政策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祸手。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创新,而是一场刮遍全球的信用风险。
中国的情况跟美国不同,目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金融产品过于单一,金融衍生品基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方面是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中小企业等经济领域仍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在金融脱媒使银行体系作用降低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直接金融工具的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
因而中国不能停滞金融创新的脚步,应根据中国的情况选择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服务实体经济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9)6-040-03作 者: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广东,广州,510521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作为金融创新样板的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如同一瓢冷水,不仅使我们迷惑于金融创新究竟是一把怎样的“双刃剑”,更严重的是迷失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坚持还是放弃?面对国内外现实的拷问,我们必须通过深入分析来厘清:次贷危机是否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有何借鉴意义,中国金融业应如何创新等问题。
一 次贷危机并非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次贷危机(subp ri m e lending crisis )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称次债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因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引起的一场金融风暴,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导火索和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市场的预期,堪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那么,什么是导致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谁又该为此负责?首先,银行等相关机构为追逐暴利而弱化风险控制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基础。
信用的基本法则就是按期偿还。
但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以来,在新材料、新技术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呈现出长时期高速增长的良好局势。
在对全球经济前景极度乐观的预期之下,金融创新不断加快,人们的风险控制意识不断减弱,非审慎的“住房抵押次级贷款”、垃圾债券、CDS 等金融衍生品等风险极大的金融产品成为高收益的代名词。
美国次贷等相关金融机构为谋取高额利润,向收入和信用等级差的人大量发放贷款,已埋下了危机种子,而以次贷为基础又通过高杠杆操作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金融衍生品数十倍地放大信用风险则无疑于自掘坟墓。
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则让保险公司作为投资安全保障的最后防堤轰然倒塌。
其次,政府对金融创新监管不力是造成次贷危机的核心原因。
自上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以来,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制逐渐放松,跨国资本流动总额迅速增长,目前国际资本的流动额已经远远超过全球贸易额,说明大量国际资本已经脱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范畴。
巨额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的频繁跨国流动事实上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与此同时,美国对国内、国外的金融监管非但没有加强,反而监管的力度一直在不断放松,主要表现在对外取消资本流通管制,货币汇率市场化;对内则表现为取消银行分业经营限制,金融创新实行备案制而非审批制和放宽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等。
此外,对于美国房屋贷款机构大肆派发次级抵押贷款、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机构投资者采取高倍杠杆化操作、大型保险公司为次级债券提供保险等,美国的监管机构也没能在适当时候给予警告或制止。
次级贷款的利益链条从个体来看没有任何风险(已信用保险即DS O ),即使出现风险,保险公司也将最终为此埋单,但是,次级贷款市场却存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这是金融市场体系作为整体所不堪承受之重。
作为金融创新的个体没有看到巨大的风险,这并不奇怪,但如果作为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者的政府当局对此置若罔闻,那么只能说是政府监管的致命错误了。
悲哀的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至今连全球CDS 的总值是多少都未能掌握,更遑论对此采取有效的解决之道。
所以政府对金融创新监管不力,应该是造成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再次,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助长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自2001年互联网泡沫和9・11以来,为刺激经济快速复苏,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各大中央银行纷纷采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为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了数十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的需求,大量的新资金追逐着有限的获利机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全球金融创新活动此起彼伏,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不断发展壮大,吸收了全球的大部分增量资金,在大大增加金融系统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及以此为基础的包括次级债券、CDS(Credit Default S wap)在内的衍生产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和追捧。
宽松的流动性让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房屋价格连续五年呈快速上涨态势,抵押住房价值的不断攀升使得投资次级债券和CDS在获得高额收益回报的同时,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正是在这样的预期之下,原本保守的商业银行、大型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个人投资者开始大规模买入次级债券和CDS等衍生产品,同时为放大收益采取了高度杠杆化的操作。
市场流动性过剩和实体经济泡沫的不断膨胀,迫使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从2004年6月开始转而进入加息周期,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2005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
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成为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和压垮房地产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此时加息和繁荣时期的低利率政策一样,都是一个错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泡沫此时自身已经面临回调,美联储的加息则加剧了泡沫破裂后对经济的冲击,可以说,正是金融危机前后错误的货币政策助长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大了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
最后,艰难而缓慢的去杠杆化过程使次贷危机不断升级蔓延。
高度杠杆化操作带来的巨额回报让全球的投资机构者对杠杆趋之若鹜,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其投资的风险被无限放大,直至公司破产清算。
危机之时,美联储充分承担起了银行最后贷款人和全美最大债主的角色,给陷入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巨量的资金,那么,为什么在消耗大量现金之后,局势仍然越来越糟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几乎全部的新增资金主要被用于降低原有投资的杠杆,投资银行在努力将原有20-30倍的投资杠杆降至10倍左右,以避免投资迅速贬值而出现公司破产的局面,而仅仅这一项救市资金就已经显得杯水车薪了,不可能有能力去推动新业务的开展。
去杠杆化的过程也意味着银行金融系统的信用创造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市场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锐减,从而出现经济体系迅速从流动性泛滥转变成流动性不足,毫无疑问,流动性不足将使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活动蔓延,进一步引发流动性短缺,最终造成实体经济衰退和虚拟经济停滞的恶性循环。
由此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次贷危机的罪魁不是金融创新,而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为谋取暴利而弱化了信用风险控制和政府的监管不力才是其真正的祸首。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创新,而是一场刮遍全球的信用风险!二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的启示启示之一:要保障用于金融创新基础资产的质量,防止金融产品成为“海市蜃楼”。
美国次贷危机表明,金融创新的基础资产质量存在问题,再怎么打包、重组、过手,这些垃圾资产的本质不会改变,小规模地以此类资产开展创新,可以满足少数风险偏高的投资者需求,如果规模失控,自然带来“过度”的风险膨胀。
金融创新并没有错,错的是使用金融创新的方法。
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过度包装质量不好的基础资产,将原本不值钱或者有风险的资产,通过分拆打包,分割出各种不同的产品,以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
因此,随着监管的加强和金融机构经营策略的调整,未来的金融创新将会更加注重基础资产质量,更注重风险的控制。
启示之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必须“并驾齐驱”。
金融创新作为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既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安全,也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近几年来,金融创新蓬勃发展,在一段时间之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此次的华尔街危机显示出了金融创新高风险的一面:首先,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
经过复杂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产品,大概除了设计者本人外,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真实价值。
金融机构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给这些票据标高价,赚取高额手续费和利润。
其次,金融创新产品有与其转嫁风险的功能,在转移自身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造成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但“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金融创新信息披露充分、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有效、金融创新监管到位,金融创新仍然是规避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径。
金融稳定不能单纯依靠个别银行稳健就能达成,更要从宏观审慎角度着眼,审视可能影响整个体系层面的风险。
以美国此次金融业危机来看,监管当局并没有及时意识到衍生证券所蕴藏的巨大风险,也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导致危机扩大。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监管体系发生了重大调整正是顺应这一趋势。
启示之三:金融创新与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自娱自乐”。
次贷危机显示资本的贪婪与逐利容易造成道德风险。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许多机构违背“谨慎经营”的原则、利用创新滥用金融杠杆密切相关,高负债率和利用资本市场过度融资造成了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灾害。
实践证明,虚拟经济的超常发展鼓励了投机,导致大量资本从事非生产性投资,也加大了经济的波动,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
三 促进我国金融创新的方向和途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根源之一是金融创新过度,其实主要是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过度所致,而我国的金融创新仍停留在简单复制美国上世纪70年代或者80年代的金融产品层次,许多实体经济或者再生产过程所需的金融产品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因此,放慢我国金融创新步伐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不过,金融结构模式选择和发展方向的多样性,以及中国正处在推进金融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这一事实,都向我们提出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中国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金融创新发展方向和途径?(一)金融创新要以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为前提金融业要稳健高效发展,除了银行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外,金融监管体系必须完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