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4)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在必修三的古诗词文言文复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诗词的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对必修三古诗词文言文的复习要点:
1. 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每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和意境,通过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可以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2. 掌握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古诗词讲究平仄和押韵,这是其音乐美的重要体现。

复习时,要注意诗词的平仄搭配和韵脚的规律,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其韵律之美。

3. 学习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式和词汇上有很大差异,复习时要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常用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 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在复习时,要注意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5. 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

每首诗词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诗词内容。

6. 练习诗词的鉴赏和写作。

除了背诵和理解,我们还可以通过鉴赏和创作诗词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对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并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诗词。

7. 定期复习和测试。

古诗词文言文的复习需要长期坚持,定期复习和进行小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系统、更深入地复习必修三的古诗词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中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修 3 的文言文部分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文言文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包括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1、爱“爱”在文言文中常有“喜爱”“爱护”“吝啬”等意思。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则是“吝啬”的意思。

2、安“安”可表示“安稳”“安全”“怎么”“哪里”等。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里的“安”是“安稳”;“君安与项伯有故”中的“安”是“怎么”。

3、被“被”有“覆盖”“遭受”“表被动”等含义。

“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是“披散”;“忠而被谤”中的“被”就是“遭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里的“被”则表被动。

4、倍“倍”常见的意思有“加倍”“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是“背叛”。

5、本“本”可指“草木的根”“根本”“本来”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本”就是“根本”。

二、文言虚词1、而“而”在文言文中用法多样,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修饰、假设等关系。

“蟹六跪而二螯”中表并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承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假设。

2、何“何”常作疑问代词,有“什么”“为什么”“怎么”等意思。

“大王来何操”中的“何”是“什么”;“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中的“何”是“为什么”;“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何”是“怎么”。

3、乎“乎”可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感叹、揣测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疑问;“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表感叹;“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表揣测。

4、乃“乃”有“于是”“才”“竟然”“是”等意思。

“乃使其从者衣褐”中的“乃”是“于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的“乃”是“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是“竟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的“乃”是“是”。

语文文言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古雅、庄重、准确、简练的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严谨,重视修辞手法和修饰手法,注重运用典故、典型语句和成语。

同时,文言文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和用法,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语文的字义、词义、句义和文义,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还需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典故、典型语句和成语的使用,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文言文的输入技巧: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词的意义,通过字词的联想、应用背景知识和查字典等方式理解生疏的字词。

同时,可以注意句式结构,如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并列句等,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4. 文言文的语法规则: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状结构、动宾结构、主系表结构等,需要熟悉这些语法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用法。

此外,还需要掌握文言文中的虚词和语法特点,如助词、后缀、兼词等的用法。

5.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写作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使用文言文的特点,如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和修饰手法等。

可以借鉴古代文人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夸张、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表达力和艺术性。

6. 文言文的文化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还需要了解其中的典故、典型语句和成语的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学习必须内容离不开文言文的学习,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供正在学习高中必修三的同学们参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9.食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10.之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涵盖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蜀道难》1、文学常识《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重点字词(1)噫吁嚱:惊叹声,蜀地方言。

(2)蚕丛及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国王。

(3)开国何茫然:多么渺茫不清。

(4)尔来四万八千岁:从那时以来。

尔,那,指开国之初。

(5)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对着,向着。

(6)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7)地崩山摧壮士死:传说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

(8)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10)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倒流。

(1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12)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发愁。

(13)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14)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16)问君西游何时还:君,指入蜀的友人。

(17)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8)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号,哀号。

(19)雄飞雌从绕林间:从,跟随。

(20)又闻子规啼夜月: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21)愁空山:愁,使……愁。

(2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于”字表比较,意为“比……还……”。

(23)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4)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

(25)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26)飞湍瀑流争喧豗:湍,急流。

喧豗,喧闹声。

(27)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3全册文言文知识复习梳理提纲(精华版)

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3全册文言文知识复习梳理提纲(精华版)

范文2020年高考语文必修3全册文言文知识复习梳理提1/ 9纲(精华版)2020 年高考语文必修 3 全册文言文知识复习梳理提纲(精华版)《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写作背景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安史之乱前。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二、正音噫吁嚱yī xū xī 巉岩chán 石栈zhàn 喧豗huī 猿猱náo 砯崖pīng 飞湍tuān 崔嵬wéi 扪参历井mén shēn 吮血shǔn 三、实词归纳实词归纳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重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端正去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除残去秽除掉,去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佛印绝类弥勒非常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3/ 910.青泥何盘盘 11.但见悲鸟号古木 12.雄飞雌从绕林间 13.连峰去天不盈尺 14.枯松倒挂倚绝壁 15.飞湍瀑流争喧豗 16.砯崖转石万壑雷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8.所守或匪亲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20.锦城虽云乐 21.侧身西望长咨嗟多么只跟随离满靠急流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人挡同“非” 互文见义虽然深深《琵琶行》知识点梳理〔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古典诗文02-28 0954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__《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在学习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文的时候应该将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文言文更深一步的学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2、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3、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省略句(1) 省略主语(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2) 省略宾语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 省略介词聚之(于)咸阳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今:没有)(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今:道路,道德)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4)“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5)“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6)“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1)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1)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

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

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2)层见错出2.古今异义(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义:今义:(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义:今义:(3)为巡船所物色古义:今义:(4)以至于永嘉古义:今义:(5)几彷徨死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1)间得间奔真州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天高地迥,号呼靡及(3)如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4.词类活用北虽貌敬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道海安、如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二、文言虚词1.而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 2.以然而隐忍以行挟匕首以备不测几以捕系死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以资政殿学士行将以有为也3.则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2)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3)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4)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2.被动句(1)予羁縻不得还(2)无日而非可死(3)几以不纳死3.倒装句(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2)君亲其谓予何翻译:(1)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2)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3)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4)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5)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6)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7)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五人墓碑记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

语文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一、全文通读《语文高中必修三》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文言文知识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整理,为大家提供一份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二、文言文常见句式1.假设句假设句是一种表达条件假设的句子。

它由“若”、“如”、“虽”、“即”等词语引导,句子结构比较简单,要注意表达的条件是否合理。

例如:“若夫日出而极目,云收而山现,则百蛮朝服而朝发矣。

”2.并列句并列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而成的句子。

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也要注意使用适当的并列词,如“而”、“乃”等。

例如:“夫诗者,志之所之也,言之所始也。

”3.倒装句倒装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它把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这种句式多用于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的安排上。

例如:“此间乐,不思量,自难忘。

”4.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比喻另一种事物的句子。

比喻句虽然说的是一件事,但是说的却是另一件事,常常用于修辞手法和形式表达上。

例如:“窈窕之章,俊秀多奇。

”三、文言文常见词汇1.《语文高中必修三》中常见的词语和短语:气魄、才情、遥远、泥沙俱下、承载、渐入佳境、首屈一指、北上广等。

2.名词的分类:名词主要有人名、地名、物名、义名四类,其中人名和地名属于专有名词,物名和义名是普通名词。

3.动词的分类:动词主要有实义动词、虚义动词两种,实义动词表示实际的动作和状态,虚义动词则表示形式上的动作。

4.形容词的分类:形容词主要有基本形容词和派生形容词两种,基本形容词通常表示事物的特征和质量,而派生形容词则是在基本形容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四、文言文常用词汇解释1.志:意向、志向。

如:“夫诗者,志之所之也,言之所始也。

”2.凝重:庄严、严重。

如:“由是观之,凝重而为之,则罔极物。

”3.澹泊:淡泊、不追求名利。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澹泊之心,盪漾于江湖。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不是..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地崩山摧壮士死..壮士;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重..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端正..上屋骑危..屋脊..去:去门十里以为界..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除残去秽..除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句..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省略介词“于”..雄飞雌从绕林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六、重要虚词..难于上青天..于:介词;译为“比”..开国何茫然..何:多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为什么..杜甫诗三首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古义:离开;今义:到..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语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独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鳏寡孤独..独身..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哀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向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向吾不为斯役..从前..失向来之烟霞..刚才..琵琶行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密齿梳..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兄弟排行第一..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古义:快速冲出;今义:①冲出;②鼓出来;③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④使超出一般..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义:因此写了;于是创作;今义: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义:刚才今义:朝向前方面..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轻:意动用法;以…为轻;看轻..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认为…正确..觉今是而昨非:正确..命:命曰琵琶行..命名..死生有命..命运..遂命酒..叫;吩咐;命令..自命不凡..认为..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为:因为长句..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暂:凝较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较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送客于湓浦口..省略介词..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转徙”;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感斯人言..被动句..歌以赠之..状语后置句..本是长安倡女..省略谓语..送客于湓浦口..省略介词..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宾语..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省略介词..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涂有饿殍..“涂”;通“途”;路途..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河内凶..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士兵..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谷不可胜食也..胜;古义:尽;今义:胜利..数罟不入洿池..数;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树之以桑..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填然鼓之..鼓:打鼓;名词活用作动词..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名词活用作动词..然而不王者..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名词活用作动..树之以桑..树:种植;名词活用作动词..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名词活用作动词..请以战喻..战争;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动词作名词..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形容词作动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王无罪岁..罪;以……为罪;意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填然鼓之..助词;地、…的样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王:然而不王者..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àng;名作动..梁惠王曰..君王wáng;名词..食: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狗彘食人..食物;名词..时:不违农时..季节;名词..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以:请以战喻..用;介词..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胜:沛公不胜桮杓..shēng;能承担;能承受..谷不可胜食也..shēng;尽..二败而三胜..Shèng;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Shèng;战胜、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的..数: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扶苏以数谏故..多次..数罟不入洿池..细;密..发:百发百中..发射..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征召..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现;赈济..野芳发而幽香..开花..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笔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直接..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战争..是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则移其民于河东..至;动词..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介词..赵氏求救于齐..向;介词..以:请以战喻 ..用;介词..斧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树之以桑 ..音节助词;衬字;不译..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胜:谷不可胜食 ..尽;全部..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将兵万人..士兵..穷兵黩武..战争..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是亦走也..判断句..非我也;兵也..判断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判断句..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树之以桑..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可以无饥矣..省略句;省略宾语..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直……耳 ;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固定句式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 固定句式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固定句式七、重点词语..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劝学知识点功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用煣的方法..虽有槁暴..“有”yòu;通“又”..虽有槁暴..“暴”pù;通“曝”;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同“于”;对..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ì;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xìng;同“性”;资质禀赋..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学不可以已..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行;表示答应..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制成;今义;认为..故木受绳则直..绳;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金就硕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指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省;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而神明自得..神明;古义;指人的智慧;今义;指神..下饮黄泉..黄泉;古义;地下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蟹六跪而二鳌..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用心;古义;因为思想;今义;集中注意力;怀着的某种念头..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輮以为轮..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輮使之然也..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吾尝跂而望矣..跂:动词活用作状语;抬起脚跟站着..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登高而招..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非利足也..利: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得快..非能水也..水: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游水;游泳..积善成德..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行;好事..不积小流..流:动词活用作名词;流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向下..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于:青取之于蓝..介词:从..而青于蓝..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向..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 ; ……的原因..而: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并列关系 ;并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修饰关系 ;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转折关系 ;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顺接关系 ;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递进关系;而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为:水为之..变成..由也为之..做..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介词;给..何辞为语气助词;呢..疾:声非加疾..快;大..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迅速..疾言厉色..严厉..利:非利足也 ..走得快..金就砺则利..锋利..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对……有利 ..生: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养生丧死无憾..活着的人..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产生..用:用心一也..因为..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尽..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用..赵太后新用事..执掌..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以为妙..极点..佛印绝类弥勒..非常..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闻:声非加疾也;而闻闻者彰..听见..博闻强志..见闻、见识..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见..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望:吾尝跂而望矣..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声望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强..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强盛..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学不可以已..省略句..青;取之于蓝..判断句..冰;水为之..判断句..青;取之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结构后置句;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輮以为轮..省略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君子生非异也..判断句..无以至千里..省略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六、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过秦论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约从离衡..“衡”通“横”..合从缔交..“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有”通“又”..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盘问..孝公既没..“没”通“殁”;去世..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威振四海..“振”通“震”;使……震动..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因河为池..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赢粮而景从..赢;古义:担负;今义:输赢的“赢”..山东豪俊并起..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流血漂橹..橹:古义:盾牌;今义:划船的工具..九国之师..师;古义:军队;今义: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过秦论..过;名词作动词;指出过失..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 ..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南取百越之地..南:名词作状语;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名词作状语;向北..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作动词;登上..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当王..将数百之众..将:名词作动词;率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外连横而斗诸侯..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约从离衡..约:名词作动词;招致;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吞二周而亡诸侯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流血漂橹..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起..追亡逐北..亡、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争割地而赂秦..争:动词作状语;争着..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 ;削弱..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 ;削弱..以愚黔首..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废先王之道..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作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督促的使动用法;使……灭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尊贤而重士..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做名词;坚固的地势..因利乘便..利:形容词做名词;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条件..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北: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因: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因遗策..动词;沿袭..因河为池..介词;凭借..后因伐木.. 介词;因为..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连词;因而..相如因执壁却立..介词;趁机..策:振长策而御守内..名词;鞭子..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动词;督促..策之不能尽其道..动词;鞭策..制:覆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阻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动词;限制..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向: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忠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动词;讲信用..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低眉信手续续弹..形容词;随意..信口开河..形容词;随便..延: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弱: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举:包举宇内..动词;夺取..西举巴蜀..动词;攻取..举国欢庆..形容词;全..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爱: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乘: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 chéng..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shèng..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通:乐毅之徒通其意..动词;沟通..指通预南;达于汉阳..动词;到达..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形容词;广泛..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形容词;通畅..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利: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之: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而: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转折连词;却..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修饰连词;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果连词;因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崤函之固;自若也..宾语前置句..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介词结构后置句..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句..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状语后置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省略句;省略宾语..伏尸百万..定语后置句..铸以之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宾语..倔起于阡陌之中..省略句;省略宾语..威振于四海..省略句;省略宾语..身死于人手..省略句;省略宾语..委命于下吏..省略句;省略宾语..师说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是故无贵无贱..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句读之不知..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学问点总结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学问点总结2《寡人之于国》(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二)词类活用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则移其民于河东至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赵氏求救于齐向2.以请以战喻用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树之以桑衬字,不译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4.胜谷不行胜食尽予观夫巴陵胜状美而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将兵万人士兵穷兵黩武战斗(四)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凹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2.未之有也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学问点总结3过度法--言传身教。

过度法是在基本学会一种学问或初步把握一种技能后,不满足于牵强记住或刚刚学会的程度,要再多复习、练习几遍,达到进一步结实把握。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文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通假字在文言文阅读中,通假字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师说》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之意。

通假字的识别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理解文意,从而准确判断出其本字。

二、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像《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在古代专指黄河,如今泛指河流。

《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多指黄金。

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要注意积累,通过对比古今意义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丰富多样。

比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劝学》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此外,还有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等多种活用形式。

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分析句子成分,判断词语的语法功能,从而确定其是否活用以及活用的类型。

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状语后置句《师说》里“学于余”,正常语序为“于余学”。

3、被动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被动。

4、判断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形式。

五、实词的积累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必修三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实词。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数”,“数罟不入洿池”中读“cù”,细密的意思;“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中读“shù”,几、若干。

《劝学》中“劝”意为鼓励;“假”有借助、利用的意思。

实词的含义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理解和记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要点高中语必修(三)言复习要点一、通假字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通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通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7.君子生非异也通8.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10.或师焉,或不焉通二、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①作介词,表原因。

②作连词,与“所以”连用,表因果关系2.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可以’’常连用,表示可能、能够、许可之意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多用比喻坏人的党羽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今义:迷信的人指阴间、地府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8.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9.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0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连词,上是原因等,下是结果等,相当于“因此就”三、一词多义1、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耶《劝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2、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蒙故业,闪遗策《过秦论》小学而大遗《师说》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出师表》3、固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固国不以溪之险《孟子》人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4、数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同上》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西门豹治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疾恶如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6、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发闾左谪戍渔阳(《陈涉世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见其发矢,十中八九7、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扫后更闻香(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诗》)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8、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吾师道也(《师说》)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9、绝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天柱折,地维绝佗之绝技,凡此类也10、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有碑仆道《游褒禅汜》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孔孟之道从郦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11、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试使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又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万里赴戎机,关度若飞《木兰诗》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诗》)12、于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007年福建卷考查) 而耻学于师师说》不拘于时《师说》)其皆出于此平《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13、就王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王羲之遂携亲友命驾就观指物写诗立就英勇就义金就砺则利公府连辟不就就有道而正焉就教与大师到/前往/完成/被杀害/接近/赴任/求教/求教/ 14、如如有不利,则退沛公如厕纵一叶之所如如泣如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徐公不如君美如其奈何姥如所言如愿以偿君意如何空空如也1、其慧褒始舍于其址如果/到,前往/到,前往/好像/像/比得上/对…怎么样/按照,依据/适合,实现/怎么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已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独其为犹可识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以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爱其子,则择师教之吾其还也尔其无忘乃翁之志其孰能讥之乎?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四、指出词语活用类型并释义1.填然鼓之2.然而不王者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王无罪岁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7.序八州而朝同列8.履至尊而制六合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天下云集响应12.赢粮而景从13.外连衡而斗诸侯14.则群聚而笑之1.吾从而师之16.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7.追亡逐北18.木直中绳,鞣以为轮19.吞二周而亡诸侯20.却匈奴七百余里2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3.小学而大遗24.愚人之所以为愚2.谨庠序之教26.惑而不从师2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8.会盟而谋弱秦29.以愚黔首30.而耻学于师五、指出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所守或匪亲。

“匪”,同“非”,不是。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地崩山摧壮士死。

壮士,古义:年轻强壮的力士;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上屋骑危。

屋脊。

去:去门十里以为界。

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除残去秽。

除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

前往。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介词结构后置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

但见悲鸟号古木。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雄飞雌从绕林间。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六、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

于: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

何: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为什么。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

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语千载琵琶作胡语。

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

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

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告诉,动词。

独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

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

唯独。

哀风急天高猿啸哀。

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

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

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

悲伤,形容词。

向独留青冢向黄昏。

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

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

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

刚才。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曲终收拔当心画。

“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

“篦”通“鎞”,密齿梳。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兄弟排行第一。

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出,古义:快速冲出;今义:①冲出;②鼓出来;③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④使超出一般。

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又闻此语重唧唧。

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

因为:古义:因此写了,于是创作;今义: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古义:刚才今义:朝向前方(面)。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歌以赠之。

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浔阳江头夜送客。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轻:意动用法,以…为轻,看轻。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

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

自言本是京城女。

表示肯定、判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认为…正确。

觉今是而昨非:正确。

命:命曰《琵琶行》。

命名。

死生有命。

命运。

遂命酒。

叫,吩咐,命令。

自命不凡。

认为。

言:感斯人言。

言: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

言:说。

为:因为长句。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为:介词,为、替。

暂:凝较不通声暂歇。

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副词,顿时、忽然。

幽:别有幽愁暗恨生。

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

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

幽:清幽幽的。

较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昏暗。

语:琵琶声停欲语迟。

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

语:曲。

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介词。

转徒于江湖间。

“于江湖间转徙”,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

感斯人言。

被动句。

歌以赠之。

状语后置句。

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谓语。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介词。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宾语。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省略介词。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斑白。

涂有饿殍。

“涂”,通“途”,路途。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河内凶。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士兵。

走,古义:逃跑;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

胜,古义:尽;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

数,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

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填然鼓之。

鼓:打鼓,名词活用作动词。

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名词活用作动词。

然而不王者。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名词活用作动。

树之以桑。

树:种植,名词活用作动词。

王无罪岁。

罪:归罪、归咎,名词活用作动词。

请以战喻。

战争,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活着的人。

死:死去的人,动词作名词。

谨庠序之教。

谨:认真从事,形容词作动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

王无罪岁。

罪,以……为罪,意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介词。

寡人之于国也。

对,介词。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在,介词。

之: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

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百姓,然:河内凶亦然。

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

助词,地、…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连词,然而、但是。

太后曰:“然。

”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王:然而不王者。

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àng,名作动。

梁惠王曰。

君王wáng,名词。

食:谷不可胜食也。

吃,动词。

狗彘食人。

食物,名词。

时:不违农时。

季节,名词。

无失其时。

机会、时机,名词。

以:请以战喻。

用,介词。

可以无饥矣。

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

按照,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介词。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动词。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

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转接连词,却。

胜:沛公不胜桮杓。

shēng,能承担,能承受。

谷不可胜食也。

shēng,尽。

二败而三胜。

Shèng,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

Shèng,超过。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Shèng,战胜、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

Shèng,优美的。

数: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

扶苏以数谏故。

多次。

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

发:百发百中。

发射。

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

征召。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发现,赈济。

野芳发而幽香。

开花。

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笔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

系向牛头充炭直。

价值,钱。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径直、直接。

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战争。

是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草木皆兵。

士兵。

于: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介词。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动词。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介词。

赵氏求救于齐。

向,介词。

以:请以战喻。

用,介词。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介词。

之: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音节助词,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胜:谷不可胜食。

尽,全部。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将兵万人。

士兵。

穷兵黩武。

战争。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是亦走也。

判断句。

非我也,兵也。

判断句。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判断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树之以桑。

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可以无饥矣。

省略句,省略宾语。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固定句式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有的…有的…. 固定句式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固定句式七、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劝学》知识点功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用煣的方法。

虽有槁暴。

“有”yòu,通“又”。

虽有槁暴。

“暴”pù,通“曝”,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