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一、基础设计方面的抗震措施
1.地质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的性质和地震烈度,从而为地基设计提供充分的依据。
2.基础稳定性: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地基的设计中考虑超载和剪切效应的作用,并通过增加基础的尺寸和改进地基处理方式来提高基础的抗震能力。
二、结构设计方面的抗震措施
1.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并采用适当的刚性节点和剪力墙等构件,以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2.结构的抗侧推性能:在结构设计中,考虑横向的地震作用,采用抗侧推措施,如设立剪力墙、加固柱子和设立拱墙等,以提高结构的抗侧推能力。
3.结构的耗能能力: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引入耗能构件,如阻尼器和摆锤等,能够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和声能,从而有效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4.结构的纵向抗震性能:采用适当的横向加劲措施和增加纵向承载能力,以增强结构的纵向抗震性能。
三、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措施
1.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确保结构的精度和连接的牢固性,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施工材料的选用: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
钢材和高精度预制构件等,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施工方法的优化: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如预制构件的使用、模板
支撑的设置和砼浇筑的顺序等,能够减小施工过程中的震动和变形,从而
有助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维护和修复措施
1.日常维护:定期进行建筑物的巡视和维护工作,包括检查结构的完
整性和建筑物的损坏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以保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6.3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3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3.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6.3.2 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式中b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倍;
、-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
d-柱纵筋直径;
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6.3.4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2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6.3.5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层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件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
措施。
(3)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不论什么结构形成,防震缝可以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几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合理,避免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有哪些措施?
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有哪些措施?
1)柱截面尺寸:柱的平均剪应力太大,会使柱产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平均压应力或轴压比太大会使柱产生混凝土压碎破坏,为了使柱有足够的延性,柱截面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柱截面的长边应小于柱净高的1/4,且柱截面的宽度不宜小于300mm;当剪压比保持较低时,可获得较好的延性,为此柱端截面的平均剪应力一般宜小于3N/mm。
2)柱纵向钢筋的配置:柱中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筋:为了保证柱有足够的延性,柱的小配筋率必须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纵向钢筋的接头,一级框架应采用焊接接头;二级宜采用焊接接头,而底层柱根应焊接;三级可采用搭接,而底层柱根宜焊接;直径大于32mm的钢筋必须采用焊接。在纵向钢筋连接区段内宜加密箍筋,防止纵向钢筋的压曲,增加粘结强度。
3)柱的箍筋:在地震力的反复作用下,柱端钢筋保护层往往首先碎落,这时,如无足够的箍筋约束,纵筋就会向外膨曲,柱
端破坏。箍筋对柱的核心混凝土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提高配箍率可以显著提高受压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从而有效增加柱的延性。因此设计人员应遵照《抗震规范》对框架柱的箍筋构造要求。
抗震构造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抗震构造措施在不 同类型建筑物中的应用效果
• 分析抗震构造措施在住宅建筑、公共 建筑、工业建筑等不同类型建筑物中的 应用效果 • 了解抗震构造措施在不同类型建筑物 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考虑公共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选择 合适的抗震构造措施
• 选择符合公共建筑功能要求的抗震构 造措施,提高公共建筑的实用性 • 选择具有良好美观性的抗震构造措施, 提高公共建筑的美观程度
抗震构造措施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
采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抗震构造措施,提高工 业建筑的抗震性能
• 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工业建筑在地 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和倒塌风险 • 为工业建筑提供更加安全、稳定和高 效的生产环境
抗震构造措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 可以降低建筑物在地震后的修复成本 和重建周期 • 为建筑物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经济 的使用环境
抗震构造措施与抗震性能的关系
抗震构造措施是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 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 不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可能导致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和倒塌
• 选择成本较低、施工难度较小的抗震 构造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性 • 选择施工难度较大、但抗震性能较好 的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 全性
钢框架抗震构造措施
钢框架抗震构造措施
⼀、引⾔
在现代建筑设计与施⼯中,钢框架结构以其⾼强度、轻质、施⼯速度快等优点,⼴泛应⽤于各种建筑⼯程中。然⽽,由于地震等⾃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将就钢框架抗震构造措施进⾏深⼊探讨,以提⾼建筑结构的抗震能⼒。
⼆、钢框架抗震构造基本原则
钢框架抗震构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确保钢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局部破坏导致整体结构失
效。
2.延性: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使钢框架在地震作⽤下具有良好的延性,吸
收和耗散地震能量。
3.耗能:采⽤耗能构件和连接节点,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4.冗余度:设计适当的冗余度,提⾼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钢框架抗震构造措施
1.节点设计
节点是钢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其设计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节点应采⽤⾼强度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确保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节点应设计为耗能节点,通过节点的耗能性能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2.梁柱连接
梁柱连接是钢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措施对于提⾼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梁柱连接应采⽤柔性连接或延性连接,避免刚性连接可能导致的脆性破坏。同时,连接部位应设置加劲肋、垫板等构件,提⾼连接的承载能⼒和延性。
3.⽀撑体系
⽀撑体系是钢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承受和传递⽔平地震作⽤。⽀撑体系应采⽤钢⽀撑或钢筋混凝⼟⽀撑,确保⽀撑体系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同时,⽀撑与框架的连接应采⽤柔性连接,减⼩地震作⽤对⽀撑体系的影响。
4.耗能构件
耗能构件是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耗能构件可采⽤阻尼器、减震器等设备,通过减⼩地震作⽤对结构的影响,提⾼结构的抗震性能。耗能构件的选择应根据地震烈度、结构特点等因素进⾏综合考虑。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1.抗震设计:
-结构基于极限状态设计,考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特征,并确定
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采用可靠性分析方法,考虑地震概率,并确定结构的可靠性指标。
-根据地震区位、设计地震参数等确定地震力的设计谱,并根据设计
要求计算结构的抗震力。
-根据设计基准地震的地震动频谱,进行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确定
结构的固有周期和振型。
-通过地震响应谱分析,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加速度、剪力等,以评估结构的地震性能。
2.抗震材料选择:
-使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作为主要构造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度钢材等。
-选择具有良好耐震性能的连接材料,如高强度膨胀螺栓、粘结剂等,以确保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
-使用支撑耐震设备的材料,如阻尼器、减震橡胶等。
3.抗震构造形式的选择:
-选择适合地震区的抗震结构形式,如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筒状
结构等。
-设计合理的结构布局,合理配置结构横向抗力墙、支撑剂和抗震支
撑系统等。
-采用双重结构、重要设备的柔性结构、迎震设备等,以提高结构的
抗震性能。
4.抗震加固措施:
-对已有的框架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如设置剪力墙、加强柱和梁的截
面等,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使用抗震填充墙、加固结构连接节点等手段,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
-采用附加的抗震设备,如减震器、阻尼器等,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
5.施工质量控制:
-对抗震构造的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各个构件的尺寸、形
状符合设计要求。
-充分预埋连接件,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
-进行地震活动期间的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并避免施工期间的地震破坏。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技术规程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技术规程
一、概述
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工程实践中,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需要对其进行抗震设计。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技术规程。
二、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 按照地震烈度和设防烈度等级进行抗震设计。
2. 采用适当的地震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和抗震设计。
3. 优化结构布局和形式,尽可能减小结构的振动周期。
4. 采用适当的抗震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5. 采用适当的材料和构造技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6. 进行抗震验算和安全评定,确保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三、设计参数
1. 设计地震烈度:按照国家标准GB 50011的规定确定。
2. 设防烈度等级:按照国家标准GB 50011的规定确定。
3. 建筑物基本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4. 建筑物结构等级:按照国家标准GB 50011的规定确定。
四、结构分析方法
1. 弹性分析方法:适用于结构刚性较小、变形较大的情况。
2. 等效静力法:适用于结构刚性较大、变形较小的情况。
3. 动力时程分析法:适用于结构受到强烈地震作用的情况。
五、结构布局和形式
1. 布局原则:尽可能使整个结构呈现均匀的抗震性能,避免出现局部
薄弱环节。
2. 形式原则: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如剪力墙、框架结构、筒体结构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3. 框架结构的布置原则:在平面布置上,应尽量做到对称,同时避免
出现异形边及凸出部分。
4. 框架结构的高度原则:不宜超过建筑物的宽度的5倍。
六、抗震构造措施
1. 框架结构的节点:节点应采用加强节点或刚性节点。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概述
框架结构是建筑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地震区域,为了提高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构造措施。本文将介绍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及其原理。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
抗侧刚度是指建筑物在受到侧向地震作用时,结构能够抵抗倾覆和位移的能力。为了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增加框架设计中的柱子数量和布
置密度,即增加水平框架的纵横比,提高刚度。 - 使用更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增加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 增大构件尺寸,如增大框架中的梁柱截面尺寸,提高刚度。 - 在框架结构中设置剪力墙,增加结构的抗剪能力。
2. 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抗震能力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的能力。为
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结构的连接部位采用可塑性连接,增加结构变形能力,使结构能够在地震中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 在结构中设置阻尼器,吸收地震能量,减小结构受力。 - 在结构中设置减震器,通过弹簧和阻尼器的
组合来控制结构的变形和响应。 - 在结构中设置防层间剪切墙,增加结构的整体抗
震能力。
3. 加固和改进现有结构
对于已经存在的框架结构,可以通过加固和改进来提高其抗震性能。常用的加
固和改进方法包括: - 在框架结构的柱子和梁柱节点处加固,增加节点的刚度和承
载能力。 - 增加钢筋混凝土包裹层,提高柱子和梁的抗震能力。 - 在柱子和梁的受
压区使用加固材料,增加其抗压能力。 - 在框架结构中加设斜撑或者斜杆等支撑构件,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
1. 引言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构造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抗震构造措施,以及它们的应用。
2. 抗震构造措施的基本原理
抗震构造措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建筑的刚度和耗震能力,减小地震产生的力对结构造成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震构造措施的基本原理:
2.1 加固和加重结构
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可以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力。同时,适当地提高结构的总重量也能增加其稳定性。
2.2 减震装置
减震装置通常采用弹簧、沉箱或减震支座等方法,将地震力作用在结构上的力减小到可承受的范围。这些装置可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结构的震动幅度。
2.3 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是在工厂生产并进行质量控制后,再运至现场进行组装的构件。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构件相比,预制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更高,能够提供更好的抗震能力。
2.4 反力墙
反力墙是将建筑结构设计为由一系列墙体组成的一种方法。这些墙体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能够在地震时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
2.5 剪力墙
剪力墙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墙体,将地震力传递到地基,从而减小建筑结构的震动。这些墙体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有效地阻止结构的摆动。
3. 抗震构造措施的应用
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地震带的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
3.1 高层建筑
在高层建筑中,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加强连接部位。同时,在高
单跨框架结构抗震措施
单跨框架结构抗震攻略:如何在地震中保护
建筑和人的安全?
在地震频繁的区域建造建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如何保障建筑和人的安全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而单跨框架结构作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其抗震性能的改善也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介绍单跨框架结构抗震措施。
首先,要对单跨框架结构的构造进行了解。单跨框架结构是由若干跨度等值的框架组成,由于结构单一且桥梁横向刚度较小,其容易受到地震水平力的影响,因此抗震性较差。但是,通过加强构造和采用新材料等方式可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其次,要提高单跨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节点连接处的抗震能力:通过加大节点的横向刚度,可以减少节点在地震过程中的变形,从而增加节点的抗震能力。
2.采用防震橡胶支座:防震橡胶支座具有较好的耐震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地震荷载对桥梁的冲击,从而保护建筑和人的安全。
3.控制构件的变形:通过对接缝、板材等构件进行加固,能够有效地控制构件在地震过程中的变形,提高其抗震能力。
4.采用新材料:如钢材、纤维素材料等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的新材料,能够提高单跨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总之,单跨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保护建筑和人的安全的重要因素,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3框架结构抗震构制步伐之阳早格格创做梁的截里尺寸,宜切合下列各项央供:
1截里宽度没有宜小于 200mm;
2截里下宽比没有宜大于 4;
3洁跨与截里下度之比没有宜小于 4.
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应切合下列央供:
1采与扁梁的楼、屋盖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沉合,扁梁应单背安插.扁梁的截里尺寸应切合下列央供,并应谦脚现止有闭典型对于挠度战缝隙宽度的确定:
b b≤2b c(-1)
b b≤b c+h b(6.3.2-2)
h b≤16d(6.3.2-3)
式中b c——柱截里宽度,圆形截里与柱曲径的 0.8 倍;
b b、h b——分别为梁截里宽度战下度;
d——柱纵筋曲径.
2扁梁没有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
梁的钢筋摆设,应切合下列各项央供:
1梁端计进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下度战灵验下度之比,一级没有该大于 0.25,二、三级没有该大于 0.35.
2梁端截里的底里战顶里纵背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估计决定中,一级没有该小于 0.5,二、三级没有该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稀区的少度、箍筋最大间距战最小曲径应按表 6.3.3 采与,当梁端纵背受推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表中箍筋最小曲径数值应删大 2mm.
表 6.3.3梁端箍筋加稀区的少度、箍筋的最大间距战
最小曲径
注:1 d 为纵背钢筋曲径;h b为梁截里下度.
2箍筋曲径大于 12mm、数量很多于 4 肢且肢距没有大于150mm 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合搁宽,但是没有得大于 150mm.
梁的钢筋摆设,尚应切合下列各项央供:
1二端纵背钢筋的配筋率没有宜大于 2.5%.沿梁齐少顶里、底里的配筋,一、二级没有该少于2φ14 且分别没有该少于梁二端顶里、底里纵背配筋中较大截里里积的 1/4,三、四级没有该少于2φ12.
框架梁抗震构造措施的基本要求
框架梁抗震构造措施的基本要求
框架梁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为了确保框架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以下是框架梁抗震构造的基本要求:
1. 结构强度要求:框架梁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建筑物的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因此,框架梁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和扭矩。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确保框架梁的截面尺寸、钢筋配筋和混凝土等材料的强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2. 抗震位移要求:地震引起的位移是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框架梁的抗震性能,需要采取措施限制结构的位移。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框架梁的两端设置抗震锚固设施,以限制结构的位移。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框架梁的刚度和强度,减小结构的位移。
3. 抗震剪力墙:在框架梁结构中,可以设置抗震剪力墙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震剪力墙可以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从而减小框架梁的受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地震区域的概率和强度要求,合理设置抗震剪力墙的数量和位置。
4. 钢筋混凝土连接件:框架梁结构中的连接件是承担地震作用的关键部件。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确保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另外,还需要注意连接件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焊接
不牢固或螺栓松动等问题。
5. 地基处理: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对于框架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对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加宽、加深和加厚等。
6. 施工质量控制:框架梁抗震构造的施工质量对于结构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连接件的牢固性。另外,还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
框架结构—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
结构 现浇、叠合梁扳 装配式楼盖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6、7度
8度
4
3
3
2
9度
2
不宜采用
抗震墙之间的楼、屋盖有较大开洞时,长宽比还应减小。
关系
bx / lx ? bx / bb ? bx bb x ?
bx bb x
水平加腋
产生很大的剪 力和扭矩
端部负筋很多 通过和锚固都
很困难
框架梁尽量深入柱避免梁搭接
尽量避免五梁交汇
产生很大的剪 力和扭矩
端部负筋很多 通过和锚固都
很困难
框架梁尽量深入柱避免梁搭接
尽量避免五梁交汇
七、楼盖的要求
10%以上;
四、防震缝的要求
两部分振动不协调
防震缝处碰撞
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 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 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上述对框架规定 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上述对框架 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100mm。
抗震结构设计的加强措施
抗震结构设计的加强措施
1.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是提高抗震能力的关键。
一般来说,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地承受地震荷载。
2.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其参数的选择密切相关。
合理选择结构的层间刚度、柱宽、墙板厚度等参数,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抗
震性能。
3.采用适当的抗震构造措施:采用适当的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有效地提
高结构的韧性和耗能能力。如设置合理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筋混凝土
核心筒、拉杆、隔震层等。
4.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设计中应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采取
增加水平刚度或设立稳定剪力墙等措施,能够提高结构抗震能力。
5.合理配置抗震构件:合理配置抗震构件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如在房屋的主塔楼中设置优质的墙、柱,设计钢筋混凝土的剪切墙和框架等。
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杜
绝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提高结构抗震能力。
2.合理选用材料:选用优质材料,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如在混凝土
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提高其抗震性能;在钢筋使用中,确保钢筋质量和
连接方式的正确性。
3.加强施工监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抗震设计和施工的能力。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减小施工质量差异。
4.质量检测与控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可通过现场试验、质量抽检等方式进行检测和控制。
5.施工过程中注意细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细节,如施工接缝的处理、钢筋的连接、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主要是对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内容做了详细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构造措施
一、框架结构的震害
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集中于梁柱节点处,柱的震害重与梁;角柱重于内柱;短柱重于一般柱。以下就框架柱顶,柱底,柱身,梁,梁柱的节点的震害做了简要介绍:①柱顶:柱顶的破坏,轻则在柱顶有周围水平裂缝、斜裂缝或者交叉裂缝,重者则混凝土被压碎崩落,柱内箍筋被拉断,纵筋压曲成灯笼状,分许其原因是由于节点处于弯矩、剪力、轴力的复合作用下,且三者都比较大,柱的箍筋失效,混凝土剥落,轴向力使纵向钢筋压曲。这种震害在高度区较为普遍,修复也较困难。②柱底:常见的震害是在离地面100-400mm处有周围水平裂缝,重者混凝土剥落,钢筋压屈,一般是由柱底箍筋较少或者是混凝土浇捣不够密实而引起的。③柱身:当地震剪力较大而柱抗剪强度不足的时候,柱身可能出现斜裂缝。④梁:一般梁的震害较轻,通常是在梁的两端节点附近产生周围竖向裂缝或者斜裂缝。⑤梁柱的节点:在地震的反复的作用下,节点主要承受剪力和压力,由梁的两端的反号弯矩引起节点核心区很大的剪力,是核心区混凝土处于剪压复合应力状态。当节点核心抗剪强度不足引起剪切破坏,表现在核心区产生斜向对角的通长裂缝,节点区的箍筋屈服、外鼓甚至崩段。
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步骤
与非抗震结构设计相比,考虑抗震的结构设计在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时要考虑是结构的自震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的周期,否则应调整结构平面,直至满足为止。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大部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根据设计基本资料确定地震计算参数。②、进行抗震概念设计,合理布置结构体系。③、根据地震设计参数计算结构的总体地震响应,检查各地震控制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的要调整结构体系直至满足为止。④、计算地震力。⑤、根据地震力计算结构内力。⑥、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计算各构件配筋。⑦、按照规范要求调整截面配筋,并采取各种抗震构造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3.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6.3.2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扁梁的楼、屋盖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b b≤2b c(6.3.2-1)
b b≤b c+h b(6.3.2-2)
h b≤16d (6.3.2-3)
式中b 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 倍;
b b、h b——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
d——柱纵筋直径。
2扁梁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
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
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 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表 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为梁截面高度。
注:1 d 为纵向钢筋直径;h
b
2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 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 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6.3.4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两端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和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6.3.5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 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或超过2 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 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或超过2 层时不宜小于450mm。
2剪跨比宜大于2。
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6.3.6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6 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表 6.3.6 柱轴压比限值
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
2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 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 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 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3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
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本节表6.3.9 确定;
4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 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 的更求确定;
5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
6.3.7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 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表 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 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 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 时,上述数值相应增加0.1。
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8-2 采用;
表 6.3.7-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注:1 d 为柱纵筋最小直径;
2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 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 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 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 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6.3.8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 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 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6.3.9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 和500mm 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 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 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2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