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规范
《顶管工程施工规程》
《顶管工程施工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顶管工程施工活动,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改造、维修和新建工程的顶管施工。
第三条顶管工程施工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为上”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施工。
第四条顶管工程施工应坚持科学施工、绿色施工、文明施工、节约施工的理念,保护环境,保障安全,创造优良的社会效益。
第五条顶管工程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配备必要的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第七条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工程承建单位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指导施工单位合理施工。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第八条施工单位应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配合,协调施工进度,明确各自的责任。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开展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活动,确保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工程要求和安全措施。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确定施工队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培训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购置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的施工设备和器材,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的具体路线、方法和工期,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和施工质量要求。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核实施工现场的情况,确保无危险隐患,并在施工期间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处理问题。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检查并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防止有质量问题的材料进入施工过程。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与周边单位和居民进行沟通,告知施工相关信息,防止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影响。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
第三章施工过程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方案,严格执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境卫生。
沉井、顶管和拉管施工规范
沉井、顶管和拉管施工规范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规范沉井、顶管和拉管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要求,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沉井施工规范
2.1 沉井的选址应符合土壤情况和施工要求,并经专业人员评估和批准。
2.2 沉井施工前应进行地面准备工作,包括清理现场、净化空气等。
2.3 沉井施工采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培训和证书。
2.4 沉井施工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帽、穿戴防护服等。
2.5 沉井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3. 顶管施工规范
3.1 顶管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测和设计,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3.2 顶管施工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材料的质量。
3.3 顶管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设置围栏、安全网等。
3.4 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5 顶管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工程的质量。
4. 拉管施工规范
4.1 拉管施工前应对现场进行勘测和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4.2 拉管施工中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3 拉管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如安装扣件、连接管道等。
4.4 拉管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4.5 拉管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功能。
以上是沉井、顶管和拉管施工的规范要求,请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LLM]: Laws, Regulations, and Legal Memos。
顶管设计规范
顶管设计规范
一、管道埋地深度
1、受改造的顶管深度为2.5m,新建顶管设计深度根据设计施工的特殊要求而确定,
埋设深度不低于1.5m,一般按我国地质环境调查、地基勘定和水文地质研究结果来确定;
2、管道生坑按最大水位线以下0.5-1.0m埋设,在建筑物最大水位线上多余部分安装
地面顶管;
3、对于沿街设计的管道顶管,当顶管与其他道路的交叉深度不低于1.5m,与集水池和排水管道的交叉深度也不低于1.5m;
4、非建筑物的地坑,深度不低于2m;
5、内阁员决定的致命区域的顶管深度不低于3m;
6、基桩顶管至少深度应为桩顶阶50cm~1m。
二、顶管安装
1、顶管不应当存在施工时弯曲,桩穿口应在同一高度,安装后应经过压力试验,无
法接受不定量施工,施工现场发现的管道,桩状算法应该有合理的数据处理;
2、顶管要在设计标准的位置和角度安装,即安装位置不低于设计要求的最大水位线,安装角度要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3、顶管的安装时,应先用垃圾填料平缓地埋入,然后用泥沙浆来平局,最后再用沙
子地堆积覆盖;
4、管道的安装及护罩的安装时,应加强护罩的拦水性能,使内部的管道不受水的侵蚀;
5、管道安装完毕后,应用检漏水试验严格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
6、顶管通过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应加强顶管的防腐蚀措施,使其更耐用长久;
7、跨越河流地质也洞的顶管,采用管道级管安装时,其水平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应小
于1.2m;
8、埋设顶管应采用机械设备和人工双重作业,操作应力不得超过整个安装管网的负荷,直线度应不低于设计要求标准。
顶管设计规范
顶管设计规范顶管是指给油田下游设施提供安全井眼及分流的管道系统,它是油田后端设施建设及运行的基础。
顶管设计规范是针对顶管设计有关阶段而编制的,主要为了规范顶管的设计、检验以及分流等过程,确保顶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顶管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顶管的设计要考虑到安全性,顶管的管道应该能抵御有损害顶管安全的内部及外部环境因素,确保管道的正常安全运行。
2、可靠性原则:设计的顶管必须能够承受预期最大的运行压力,保证顶管的可靠性,同时还要满足其他非技术性要求,如造价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
3、经济性原则:顶管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让经济效果得以最大化,确保顶管的设计经济可行。
二、顶管的构造及参数设计1、顶管构造:顶管包括顶管管道、安全阀和分流阀等,顶管管道一般采用圆筒形,其厚度有所不同,一般厚度范围为25mm-50mm,视具体应用管道材质也有所不同,一般材质为低碳钢和不锈钢。
2、参数设计:针对顶管管道、安全阀和分流阀,应根据操作场合或实际情况,结合顶管设计规范进行参数设计,以确保顶管可靠安全的运行。
三、顶管的检验及安装1、检验:在设计顶管管道、安全阀和分流阀之后,应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保证此顶管设施有能力抵御潜在的安全风险。
2、安装:顶管管道、安全阀和分流阀的安装一般需要一定的技术,顶管安装要求严格,必须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安装,确保其安装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确保管道的安全可靠性。
四、顶管的维护顶管的正常运行对油田后端设施的安全操作非常重要,因此,顶管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应定期检查顶管管道,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第二,应进行安全阀与分流阀的定期检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三,要定期清理顶管管道,防止结垢,以确保顶管设施的安全运行。
五、总结顶管是油田后端设施建设及运行的重要基础,而《顶管设计规范》则是针对顶管设计有关阶段而编制的,主要是为了确保顶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顶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
顶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
顶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顶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工作井施工→顶管机安装→管道顶进→工具头吊装及回收→竣工验收。
(2)施工准备:包括现场勘察、工作面清理、施工用电准备、现场排水设施等。
(3)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工作井和接收井的位置。
(4)工作井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作井的施工,包括基坑开挖、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
(5)顶管机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顶管机的安装,包括设备调试、安全装置检查等。
(6)管道顶进: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顶进,包括管道连接、顶进速度控制等。
(7)工具头吊装及回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具头的吊装及回收,包括工具头连接、拆卸等。
(8)竣工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顶管工程施工规范:
(1)顶管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
(2)顶管施工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3)顶管施工应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顶管施工应做好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顶管施工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6)顶管施工应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确保施工安全。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
顶管施工及验收规范1 总则1.0.1 为统一全国顶管施工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使顶管施工规范化,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特组织制定本规范. 1.0.2 当地下管道或其他管线的铺设可以通过顶进施工方法在交通、建筑、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带来好的效益,应该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1.0.3 本规范适用于敞开式和封闭式顶管施工方法.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顶管机可分为敞开式顶管掘进机和封闭式顶管掘进机两大类.敞开式顶管掘进机有手掘式、挤压式和网格式等;封闭式顶管掘进机有土压平衡、泥水平衡、混合型等型式.1.0.4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预制管道的地下非开挖施工,包括常用的断面为圆形、长方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管道.1.0.5 根据管道的材料和各自的连接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即: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1.0.6 对采用顶管施工方法引起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事先做出充分预测,并使之符合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当预计影响难以确保地面建筑物、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在建设单位的组织下,会同有关部门商定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1.0.7 当两条平行管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应贯彻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两段管道平行顶进时,其相邻管壁间最小净距应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的顶进方法和施工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道的外径. 1.0.8 一般情况下,顶管的覆土厚度不小于3m,或者不小于1.5倍的管道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1.0.9 在进行顶管工程施工设计前,应对施工线路进行工程勘察,调查分析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充分掌握与顶进施工有关的现场资料.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职责分工.1.0.10 对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昆合式顶管机操作员,应加强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并须持证上岗.1.0.11 应与有关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在顶进作业前,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造成意外事故.在顶进过程中,应对周围重大建筑物、顶进力、后座墙进行测量监控.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中.1.0.12 施工完毕后,管道的伸缩标准应该满足给排水管道、气体输送管道和其他管道的使用要求.1.0.13 管道内施工的所有移动电机具和设备,必须有严格的接地措施.井下、管道内的照明设备必须用12~36V安全电压.2 术语2.0.1 非开挖技术 Trenchless technologyNo dig不开挖地表或以最小的地表开挖量进行各种地下管道/管线探测、检查、铺设、更换或修复的施工技术.2.0.2 顶进/起始工作坑/工作井 DrivepitEntry pit为布置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作顶进工作坑/井中一般设置有后背墙以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反力.2.0.3 接收/出口工作坑 Reception pitExit pit为接收顶管施工设备而开挖的工作坑井,有时也称为目标工作坑井Targetshaft.2.0.4 进人施工 Man entry pipe jacking施工人员进入管道进行作业的施工方法,公认的进人和非进人管道直径划分一般以900mm为界.2.0.5 顶管施工技术 Pipe jacking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利用液压顶进工作站从顶进工作坑将待铺设的管道顶人,从而在顶管机之后直接铺设管道的非开挖地下管道施工技术.2.0.6 微型隧道施工技术 Microtunneling 微型隧道施工技术也称为小口径自动化顶管施工技术,一般用于铺设小口径管道,在施工中可采用遥控的方式在地表控制管道的顶进方向.该工法也可用于铺设直径较大的管道.2.0.7 中继站/中继间 Intermediate jacking station—IJS中继站有时也称为中间顶推站、中继间或中继环,其安装在顶进管线的某些部位,把这段顶进管道分成若干个推进区间.它主要由多个顶推油缸、特殊的钢制外壳、前后两个特殊的顶进管道和均压环、密封件等组成.顶推油缸均匀地分布于保护外壳内.当所需的顶进力超过主顶工作站的顶推能力、施工管道或者后座装置所允许承受的最大荷载时,则需要沿施工的管线安装一个或多个中继站进行辅助施工.2.0.8 顶管机 Jacking machine顶管机是在一个护盾的保护下,采用手掘、机械或水力破碎的方法来完成隧道开挖的机器.2.0.9 后背墙 Reaction wall后背墙是顶进管道时为顶进工作站提供反作用力的一种结构,有时也称为后背、后座或者后座墙等.2.0.10 顶进力 Jacking forceJacking loads顶管施工中的顶进力Jacking loads是指在施工中推进整个管道系统和相关机械设备向前运动的力,需要克服顶进中的各种阻力,同时在顶进过程中还不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纠偏、后背的位移等.2.0.11 切削头/切削刀盘 Cutting headCutting wheel 根据地层情况的不同,全断面掘进顶管机可以配备不同形状和结构形式的切削刀盘或钻头,某些结构的切削刀盘除了可以进行工作面的掘进之外,还具有平衡土压力的作用.切削刀盘一般可分为车轮式切削刀盘、挡板式切削刀盘和岩石切削刀盘三种.2.0.12 顶进管道 Jacking pipe要顶进的各种管道,通常包括混凝土管道、钢筋混凝土管道、钢管道、玻璃钢管道、铸铁管道和陶土管道等.管道的接口要求平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2.0.13 手掘式顶管机 Manual pipe jacking machine3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3.0.1 顶管施工属于地下工程,影响施工的因素很多,除了施工工艺方法多、技术要求差异大等特点外,工程地质条件、原有地下设施和地下障碍物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均可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成本造成影响.为了保证顶管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编写好顶管施工技术组织设计是十分关键的.3.1 主要内容3.1.1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主要介绍施工场地的特征,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概况、合同工期、施工设计的各项重要指标等内容.2业主或发包单位简介.3承包商或施工单位简介.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5施工顺序与施工进度计划.6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选择.7施工平面布置图.8施工技术措施包括工程质量保证和安全施工措施等和工程监理等.9施工区域及施工范围:施工范围应在施工所在地区适当比例的地图上用较明显的线条表示出来,并且标明所顶管子的口径、延长米等.10工作量:指标明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工作井、接收井的数量,各类管径顶管的总延长米数.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同时标明货币工作量.11劳动力与物资需用计划.3.2 工程概况3.2.1 工程简介:首先应对工程所在地的环境、交通、地下公共设施等作一些简明扼要的介绍;其次,应对工程的工作量、管道埋深、管线走向作一个说明;最后应对工程的特点、难点作一个重点介绍.3.2.2 地层条件:对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所涉及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详细描述.地层条件不仅是选择顶管工法的主要依据,也是合理选择辅助施工方法和各种施工计算如顶进力计算的依据.因此,要求其数据可靠、可信.如果业主提供的资料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承包商应进一步要求业主提供有关资料,或者自己进行一次比较详尽的勘探,以取得完整的资料.3.2.3 地层柱状图:在比较简单、推进距离不长的情况下,可以在地层的纵剖图-亡标明所顶管子的直径、高程和顶进长度.但是,若顶管施工规模比较大且较为复杂时,就必须每间隔一定距离绘一张地层柱状图.地层柱状图是把每一个钻探孔的土质分层,并对其主要特性加以说明,让施工人员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地层状况.在每一张地层柱状图中,自左至右,其应含有的内容有:绝对标高、土层深度、柱状图、土层颜色、土质名称、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说明、标准贯入值、标准贯入值曲线、顶管所穿过的土层及管径和管内底标高等.3.2.4 地面建筑及道路状况:对顶管可能影响到的建筑的结构、基础、使用状况应作一些说明.必要时应对建筑物已有的裂缝作一个封头处理.具体做法是由施工方、业主、监理及当地代表四方,在施工前对可能影响到的建筑物的裂缝端头用红漆标注出来,对较宽裂缝的宽度用红漆标注在裂缝旁边,并且对这些拍照,做成资料,由四方签字并各持一份.遇到受保护的古建筑物及居民房屋应尽可能做得详细一点.如果需要特别保护的还要制定出其保护措施,该措施应列入后面的施工计划.3.2.5 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4 顶管机选型4.0.1 顶管施工应主要根据土质情况、地下水位、施工要求等,在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的前提下,合理选用顶管机型.4.0.2 为合理选择顶管机型,应首先获得和分析如下相关技术资料:根据所提供的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和地质纵剖面图,了解顶管机所要穿过的有代表性的地层条件,同时研究特殊的地层条件和可能遇到的施工问题.详细分析顶管机所要穿越的各类地层的土壤参数表4.0.2,然后依据下列几条进行顶管机的选型:1 按土颗粒组成和土的塑性指数,可确定顶管机穿越最具代表性的地层及其最基本的地质依据.2 根据土的有效粒径d10和土的渗透系数K等,可确定是否采用人工降水的方法疏干地层.3 在环境保护要求很高的砂性土层中进行顶管施工,当地下水压力>98kPa,黏土颗粒含量<10%,渗透系数>10cm/s,并有严重流砂时,宜采用泥水平衡或开挖面加高浓度泥浆的土压平衡的顶管掘进机施工.4 按土的稳定系数NI的计算和对地面沉降的控制要求选择顶管机的结构形式以及地面沉降控制技术措施,其计算公式见式4.0.2.当Nt≥6时,且地面沉降控制要求很高时,因正面土体流动性很大,需采用封闭式顶管机头.当4<Nt<6,地面沉降控制要求不很高时,可考虑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机.5 顶进管道5.1 顶进管道的基本要求5.1.1 所用管材必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1能够抵抗管道内外的侵蚀.2能够承受一定的静、动荷载.3能够承受管道内外部的压力.4具有良好的过流性能.5较低的成本.5.1.2 除了满足5.1.1中对管材的基本要求之外,顶管施工的管材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较高的轴向承载能力.2紧密的配合尺寸.3端部要乎整、垂直.4管道长度方向上应保证平直度.5防水接头应设置在管道壁内,不允许突出于管道的内外壁.6管道接头应具有传递轴向载荷的能力,同时在发生一定角度的偏斜时应仍具有防水能力.5.1.3 管道长度通常以2.0~3.0m为宜,有时也采用1.0~1.25m较短的管节.对于大直径的管道,一般应采用较长的管节,这样可以相对减少管接头的次数、提高施工效率.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的单根管节的长度不宜超过顶管机或微型隧道掘进机的机身长度.5.1.4 顶进管道的直径DNID系列为:250,300,350,400,45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250,1300,1400,1500,1600,1800,2000,2100,2200,2400,2500,2600,2800,3000,3200,3500,4000.5.1.5 适合于顶管的管材类型通常包括:混凝土管道、球墨铸铁管道、石棉水泥管道、陶土管、钢管和塑料管等.5.1.6 顶进管道及其连接处应有足够的抵抗管道内外化学腐蚀和机械损伤的能力,管道的防护措施应和管道顶进工艺过程以及地层条件相适应.5.1.7 管道制造商应提供顶进管道的下列详细资料:1管道的内径.2管道的外径.3管道的接头形式.4管道连接位置的尺寸.5管道长度平均长度.5.1.8 管道的长度误差应符合表5.1.8中的相关规定.5.1.9 管道端面的垂直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管道端面的垂直度定义为如图5.1.9所示的管道末端的角度.2管道端面垂直度要依据线垂直于管道轴的管壁为基准来测量.如6 顶管工作坑的设计与施工6.1 顶进工作坑的设计6.1.1 工作坑形状一般有矩形、圆形、腰圆形、多边形等,其中矩形工作坑最为常见.在直线顶管中或在两段交角接近180度的折线的顶管施工中,多采用矩形工作坑.矩形工作坑的短边与长边之比通常为2:3.如果在两段交角比较小或者是在一个工作坑中需要向几个不同方向顶进时,则往往采圆形工作坑;另外,较深的工作坑也一般采用圆形,且常采用沉井法施工.沉井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工程竣工后沉井则成为管道的附属构筑物.腰圆形工作坑的两端各为半圆形状,而其两边则为直线;这种形状的工作坑多用成品的钢板构筑而成,而且大多用于小口径顶管中.6.1.2 应根据下列条件设计顶管工作坑:1管道井室的位置.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座墙.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4对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措施.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6地下水位以下顶进时,工作坑要设在管线下游,逆管道坡度方向顶进,有利于管道排水.7尽可能减少工作坑的数量:顶进过程中要力求长距离顶进,少挖工作坑.8直线顶管工作坑最好设在管道附属构筑物处,竣工后就工作坑地点修建永久性管道附属构筑物.9长距离直线管道顶进时,在检查井处做工作坑,在工作坑内可以调头顶进.在管道拐弯处或转向检查井处,应尽量双向顶进,提高工作坑的利用率. 10多排顶进或多向顶进时,应尽可能利用一个工作坑.11工作坑的选址应尽量避开房屋、地下管线、池塘、架空电线等不利于顶管施工的场所.12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离房屋很近,则应采用特殊方法施工工作坑.6.1.3 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尺寸应满足式6.1.3—1和式6.1.3—2要求:6.1.4 工作坑深度应符合式6.1.4—1和式6.1.4—2要求图6.1.4:7 后座墙的设计与施工7.0.1 后座墙reaction wall是顶进管道时为千斤顶提供反作用力的一种结构,有时也称为后座、后背或者后背墙等.在施工中,要求后座墙必须保持稳定,一旦后座墙遭到破坏,顶管施工就要停顿.后座墙的设计要通过详细计算,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顶进力的预测计算7.0.2 后座墙的最低强度应保证在设计顶进力的作用下不被破坏,并留有较大的安全度.要求其本身的压缩回弹量为最小,以利于充分发挥主顶工作站的顶进效率.在设计和安装后座墙时,应使其满足如下要求:1要有充分的强度在顶管施工中能承受主顶工作站千斤顶的最大反作用力而不致破坏.2要有足够的刚度当受到主顶工作站的反作用力时,后座墙材料受压缩而产生变形,卸荷后要恢复原状. 3后座墙表面要平直,并垂直于顶进管道的轴线,以免产生偏心受压,使顶力损失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4材质要均匀后座墙材料的材质要均匀一致,以免承受较大的后坐力时造成后座墙材料压缩不匀,出现倾斜现象.5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装配式或临时性后座墙都要求采用普通材料、装拆方便. 7.0.3 后座墙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整体式和装配式两类.整体式后座墙多采用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装配式后座墙是常用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适用性较强等优点. 7.0.4 采用装配式后座墙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装配式后座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座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后座墙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3装配式后座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4后座墙土体壁面应与后座墙贴紧,有间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5组装后座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6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座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0.4中的规定.7.0.5 当无原状土作后座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座墙.7.0.6 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座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待顶管道的顶进力应小于已顶管道的顶进力.2后座墙钢板与管口之间应衬垫缓冲材料.3采取措施保护已顶人管道的接口不受损伤.7.0.7 在设计后座墙时应充分利用土抗力,而且在工程进行中应严密的注意后背土的压缩变形值,将残余变形值控制在20mm左右.当发现变形过大时,应考虑采取辅助措施,必要时可对后背土进行加固,以提高土抗力.7.0.8 后座反力常用的计算方法一:忽略钢制后座的影响,假定主顶千斤顶施加的顶进力是通过后座墙均匀地作用在工作坑后的土体上,为确保后座在顶进过程中的安全,后座的8 顶管施工设备及安装8.1 导轨选择与安装8.1.1 导轨是在基础上安装的轨道,一般采用装配式.管节在顶进前先安放在导轨上.在顶进管道人土前,导轨承担导向功能,以保证管节按设计高程和方向前进.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坡度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当管道坡度>1%时,导轨可按平坡铺设.2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3mm;顶面高程,0~+3mm;两轨内距,±2mm.3安装后的导轨必须稳固,在顶进中承受各种负载时不产生位移、不沉降、不变形.4导轨安放前,应先复核管道中心的位置,并应在施工中经常检查校核.8.1.2 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导轨安装完毕后需在预留洞口内安装副导轨,副导轨的轴线以及高程均要与主导轨保持一致,此副导轨用于防止机头进洞后低头.8.1.3 目前常用的导轨形式有两种,普通导轨和复合型导轨.普通导轨适用于小口径顶管,它是用两根槽钢相背焊接在轨枕上制成的图8.1.3a,它的导轨面标高与管子内管底的标高是相等的,因此两轨道之间的宽度B可以根据公式求得:复合型基坑导轨断面请参见图8.1.3b.在每一根导轨上都有两个工作面:水平工作面是供顶铁在其上滑动,倾斜的工作面则是与管子接触.这样一来,复合型导轨的寿命要比普通型大大增长.为了测量及导轨安放的方便,导轨的水平工作面仍然与钢筋混凝土管内的管底标高同处一个水平面上.每一副复合导轨中还设有六只可以调节高低的撑脚,以便安装.8.2 主顶设备及安装8.2.1 主顶千斤顶安装于顶进工作坑中,用于向土中顶进的管道,其形式多为液压驱动的活塞式双作用油缸.1 主顶设备主要由下列装置组成:12~6只主顶千斤顶.2组合千斤顶架.3液压动力泵站及管阀.4顶铁.2 千斤顶的组合布置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固定式.2移动式.3双冲程组合式.8.2.2 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2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应取偶数,且规格相同,行程同步,每台9 顶进力的计算9.1.1 顶管的顶力可按下式计算亦可采用当地的经验公式确定:9.1.2 采用敞开式顶管法施工时,顶管掘进机的切人阻力可按式9.1.2计算:9.1.3 在封闭式压力平衡顶管施工中,迎面阻力可以用式9.1.3进行计算:9.1.4 曲线顶进时,应分别计算其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顶进力,然后累加即得总的顶进力.直线段的顶进力仍然按照上述公式来计算,而曲线段的顶进力则可按式9.1.4—1进行计算:在曲线段的顶进力计算完毕后,如要接着计算随后的直线段顶进力,可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10 顶进施工10.1 顶进施工的一般要求10.1.1 顶进钢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和肋板保护层时,焊接后应补做焊口处的外防腐层.10.1.2 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时,其接口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节未进入土层前,接口外侧应垫麻丝、油毡或木垫板,管口内侧应留有10~20mm的空隙;顶紧后两管间的孔隙宜为10~15mm;2管节入土后,管节相邻接口处安装内胀圈时,应使管节接口位于内胀圈的中部,并将内胀圈与管道之间的缝隙用木楔塞紧.10.1.3 采用T形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管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砂眼、气泡;接口尺寸应符合规定.2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安装前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且不得在阳光下直晒.3钢套环接口无疵点,焊接接缝平整,肋部与钢板平面垂直,且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4木衬垫的厚度应与设计顶进力相适应.10.1.4 采用橡胶圈密封的企口或防水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黏结木衬垫时凹凸口应对中,环向间隙应均匀.2插入前,滑动面可涂润滑剂;插入时,外力应均匀.3安装后,发现橡胶圈出现位移、扭转或露出管外,应拔出重新安装.10.1.5 掘进机进人土层后的管端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入接收坑的顶管掘进机和管端下部应设枕垫.2管道两端露在工作坑中的长度不得小于0.5m且不得有接口.3钢筋混凝土管道端部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基础.10.1.6 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应控制顶管掘进机前进的方向,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10.1.7 管道顶进过程中,顶管掘进机的中心和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手工掘进时,顶管掘进机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300m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looom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2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3测量记录应完整、清晰.10.1.8 纠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顶进中纠偏.2应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3纠正顶管掘进机旋转时,宜采用挖土方法进行调整或采用改变切削刀盘的转动方向,或在管内相对于机头旋转的反向增加配重.10.1.9 顶管穿越铁路或公路时,除应遵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铁路或公路有关技术安全规定;10.1.10 管道顶进应连续作业.如遇下列情况时,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处理.1顶管掘进机前方遇到障碍.2后背墙变形严重.3顶铁发生扭曲现象.4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5顶进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6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
顶管的规范
顶管的规范作为一名顶管,规范是我们必需遵守的准则,它确保工作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顶管的规范。
首先,顶管应遵守职业道德。
我们应该保持诚信和道德操守,遵守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对待同事、客户和供应商都要以诚信和公平的态度。
此外,我们还要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客户的隐私,不得泄露任何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机密信息。
其次,顶管应注重安全。
我们要遵守公司的安全政策和操作程序,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我们应该佩戴并正确使用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
此外,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三,顶管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能够胜任工作。
我们应该熟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并及时更新所需的证书和许可证。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与同事分享知识和经验。
第四,顶管应注重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我们应尊重和支持他人的工作。
我们应能够有效地与同事合作,共同实现公司的目标。
我们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
此外,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分享工作经验,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五,顶管应注重效率和结果导向。
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我们应该设定清晰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策略。
在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细节和质量,确保工作结果符合要求。
此外,我们还应及时跟进和报告工作进展,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最后,顶管应注重自我管理和提升。
我们应该能够管理时间和压力,有效地处理工作任务和挑战。
同时,我们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以更好地管理团队和项目。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个人发展计划和培训课程,不断学习和成长。
总结起来,作为顶管,我们需要遵守职业道德,注重安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团队合作,注重效率和结果导向,注重自我管理和提升。
只有在遵守这些规范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顶管 规范
顶管规范顶管规范顶管是指对工作中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协调和推动的管理方式。
规范化顶管是组织实现高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
遵守顶管规范可以帮助组织达成经营目标、增强竞争力,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以下是一些顶管规范的建议:1.明确目标与策略:顶管应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方向,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对目标的理解一致,并将其落实到每个具体的部门和员工身上。
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并设定相应的时间表,以便检验工作完成情况。
2.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顶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评估绩效的指标和方法,并提供适当的奖惩措施激励员工。
3.沟通交流:顶管应及时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困难和建议。
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工作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信息流通、问题解决和员工间的协作。
此外,及时向员工传达组织的新闻、政策和管理要求也非常重要。
4.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和权限分配:明确员工的责任和权限范围,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决策权限。
避免职责上的重叠或缺失,以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能力和潜力。
5.培训和发展:顶管应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这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升组织整体的竞争力。
培训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进行。
6.关注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员工的福利和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顶管应关注员工的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工作条件等,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7.持续改进:顶管应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改进机制。
定期评估和反馈工作绩效,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组织的需要。
8.激励和奖励:顶管应制定激励和奖励的政策,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薪酬、福利等;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表彰、晋升等。
9.合理分配资源和工作量:顶管应合理分配组织的资源和工作量,确保每个部门和员工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完整版)顶管的施工规范最新(精华版)
(完整版)顶管的施工规范最新(精华版)范本1:(完整版)顶管的施工规范最新1. 引言1.1 文档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顶管施工的各项要求和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2 文档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顶管施工项目。
1.3 术语和缩略语定义1.3.1 顶管: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通过无需开挖土壤的方式,通过钻孔或推进的方法铺设管道。
2. 施工前准备2.1 前期调查2.1.1 地质勘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情况,确定合适的顶管方法和管道材料。
2.1.2 风险评估:对施工区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设计与方案2.2.1 管道设计: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和参数。
2.2.2 施工方案: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
3. 施工过程3.1 钻孔或推进3.1.1 设备准备:确保钻掘或推进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
3.1.2 钻孔或推进操作: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或推进操作,保证顶管的准确安装。
3.2 管道铺设3.2.1 管道准备:确保管道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3.2.2 管道连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连接,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
4. 施工质量控制4.1 线路检测4.1.1 X射线检测:对管道进行X射线检测,确保管道质量达到标准。
4.1.2 压力测试:对管道进行压力测试,确保管道的耐压能力。
4.2 环境保护4.2.1 土壤处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土壤进行合理的处理,防止土壤污染。
4.2.2 水体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过程对水体造成污染。
5. 安全防护5.1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5.2 安全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6. 文档管理6.1 项目档案:建立施工项目档案,包括设计文件、施工计划、巡检记录等。
6.2 文档归档: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文件进行归档管理,方便查阅和追溯。
1、本文档涉及附件:无附件。
顶管课件(含规范讲解)
安全交底
施工前应对顶管施工人员 进行安全交底,明确安全 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顶管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事故报告
采取多种措施预防顶管施工安全事故 的发生,如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定期 检查设备等。
发生顶管施工安全事故后,应立即报 告相关部门,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 置。
应急处理
建立顶管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 设备和人员。
在顶进过程中,遇到了建筑 物基础下方的软土层。为解 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地基加 固、调整顶进力的技术措施 ,确保顶管机顺利穿越软土 层。
该案例展示了顶管施工在建 筑物下方地下通道建设中的 优势,有效降低了对建筑物 基础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 率。
THANKS
感谢观看
A
B
C
D
交付使用
将验收合格的顶管设施交付使用,同时向 使用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清理现场
完成验收后,清理施工现场,将临时设施 拆除,恢复场地原貌。
03
顶管施工安全规范
顶管施工现场安全规定
01
02
03
现场布置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 全警示标志,并保持通道 畅通,禁止非施工人员进 入。
安全设施
案例概述
施工流程
难点与解决方案
案例总结
某高速公路需穿越一条河流, 为确保不影响河道的通航和生 态环境,决定采用顶管施工法 穿越河道。
根据河道的地质勘察结果,设 计顶管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 顶管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顶 进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采 取防水措施,确保河道的水质 不受影响。
在顶进过程中,遇到了河床下 坚硬的岩石层。为解决这一问 题,采取了破碎岩石、调整顶 进力的技术措施,确保顶管机 顺利穿越河道。
cecs 716-2020 矩形顶管工程技术规程
cecs 716-2020 矩形顶管工程技术规程一、引言矩形顶管是一种用于地下交通隧道和地下通道工程的重要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CECS 716-2020矩形顶管工程技术规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布的标准,旨在规范矩形顶管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相关工作,以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二、术语和定义1.矩形顶管:指承载地下交通隧道或地下通道荷载,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的顶部覆盖结构。
2.矩形顶管板:指矩形顶管的主体结构,由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
3.矩形顶管梁:指矩形顶管的承载构件,提供支撑和横向刚度。
4.矩形顶管柱:指矩形顶管的承载构件,提供支撑和纵向刚度。
5.设计强度:矩形顶管在不同构件和不同受力情况下的抗压、抗拉、抗剪等设计参数。
6.构件连接:矩形顶管板、梁与梁、梁与柱之间的连接方式。
三、基本要求1.材料选择:矩形顶管板、梁、柱以及连接部件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其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2.结构设计: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合理确定矩形顶管的结构形式和尺寸,保证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3.施工工艺: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矩形顶管工程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四、设计规定1.受力分析:应对矩形顶管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受压、受拉和受剪等情况。
2.构件设计:根据受力分析结果,设计矩形顶管的板、梁、柱,确保其安全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3.连接设计:应设计可靠的构件连接方式,保证矩形顶管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五、施工规定1.材料验收:应对矩形顶管板、梁、柱以及连接部件进行严格的材料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构件制作: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预制或现浇的方式制作矩形顶管构件,保证其尺寸和质量。
3.施工工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保证矩形顶管的施工质量。
4.现场验收:应对矩形顶管的施工质量进行现场验收,确保矩形顶管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cecs 716-2020 矩形顶管工程技术规程
cecs 716-2020 矩形顶管工程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1.1目的和范围本规程是为了规范矩形顶管工程的施工和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
适用于矩形顶管的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
1.2规范性引用文件在本规程中,以下文件的条款通过引用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最新的修订本的文件应当适用于本规程。
所有引用文件的修订本对本规程无效。
1.3术语和定义本规程中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1.3.1矩形顶管:指用预制混凝土拼装而成的顶管。
通常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下隧道和地下管廊工程。
第二章设计要求2.1材料选择2.1.1砼材料应符合规定标准,质量合格。
应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择相应的强度等级和配合比。
2.1.2钢材应符合相关标准,应有防腐蚀措施并满足相应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要求。
2.2结构设计2.2.1顶管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通常包括梁板结构的计算和分析、边梁的配置等。
2.2.2矩形顶管应考虑其在地下水位影响下的受力情况,保证工程的安全。
第三章施工要求3.1准备工作3.1.1施工前应做好地基处理工作,确保顶管基底平整、牢固,无明显变形和开裂。
3.1.2准备好相关设备和工器具,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2砼浇筑3.2.1砼浇筑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注意控制浇筑的质量和工艺。
3.2.2在砼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裂缝和松散,确保顶管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3.3顶管吊装3.3.1顶管吊装时应注意安全,合理安排吊装计划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3.3.2吊装过程中应控制吊装速度和力度,避免对顶管造成损坏。
第四章检验和验收4.1砼质量检验4.1.1对施工现场的砼质量应进行抽检,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1.2砼强度检测应按规定进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验收。
4.2结构检验4.2.1对各部位的结构应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2.2对顶管的安装和连接应进行检验,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4.3验收4.3.1顶管工程竣工后应进行验收,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验收合格。
cecs246-2020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cecs246-2020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中的顶管技术,CECS246-2020为相关工程
提供了技术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CECS246-2020给水排水工程
顶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应用范围:规定了本规程适用的给水和排水工程范围,包括给水管道的新建、改造和维护保养以及排水管道的新建和改造。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相关术语的定义,便于工程人员的理解和应用。
3. 设计原则和要求:规定了给水排水工程顶管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包括地质调查、管道材料选择、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
4. 管道材料:详细介绍了给水排水工程中常用的顶管管道材料,如不锈钢、钢塑复合管、聚氯乙烯(PVC)管和聚丙烯(PP)管等,并给出了相应的材料选用原则和技术要求。
5. 管道施工:规定了顶管施工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管道铺设、连接方式、土方开挖和填方、支撑和补强措施等。
6. 管道验收和检测:规定了顶管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和检测要求,包括管道的外观检查、连接质量检测、压力测试和漏水检测等。
7. 工程质量控制:指出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方法,包括材料验收、工艺流程控制、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测等。
8. 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强调了顶管施工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阐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安全防护要求。
以上是CECS246-2020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该规程旨在确保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对相关工程进行规范和指导。
给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给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给排水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给排水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 将其技术要点及要求把握好日益重要。
给排水工程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其中顶管技术是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其中顶管技术是影响给排水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而必须将其制定成具体的技术规程, 以便更好地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针对此, 特制定本文档《给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给排水工程, 主要就其顶管技术部分进行规定,以更好地实现工程技术要求, 提高工程质量, 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
一、执行标准1.管安装一般采用焊接方式, 焊接要求根据不同管材来确定,并且要严格控制焊接质量, 采用的焊接等级不得低于规定的等级。
2.管设置位置应准确, 及时, 正确, 顶管安装时应采取规范化施工方法, 并要严格检查, 确保顶管质量。
3.管安装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给排水工程规定和标准, 并遵守施工规范。
4.管安装及工作时应有充足的安全保护, 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管安装完毕后, 应进行质量验收, 确保质量及时符合规定要求。
二、施工质量把控1.顶管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异物、杂物和缺陷, 应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已确保施工质量。
2.装过程中, 应及时对工程内容进行检查, 确保施工内容与设计图纸一致。
3.工过程中应采用完整、科学的施工方法, 确保质量规范、成果稳定。
4.程质量把控要充分考虑施工安全, 质量检查要科学, 完整,把握工期, 确保工程有效性。
三、施工安全管理1.管安装工作要科学、安全施工, 要注意施工安全,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把握施工进度。
2.施工现场, 必须实行安全防护, 并做好施工安全预防措施,以防止施工中出现意外情况。
3.工前要做好施工安全预案, 包括检查施工工具, 确保安全质量。
4.施工过程中应及时签发施工安全验收单, 记录施工安全情况。
四、施工现场监督1.管安装施工过程中, 应当进行严格检查, 以确保其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顶管施工规范要求
顶管施工规范要求
一、准备工作
1、编制顶管施工计划。
2、核对非开挖施工现场和会审过的施工图纸现场一致.
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合理,人工开挖1.5米以上,以确保顶管安全。
4、顶管段长度的确认。
5、进入现场的设备必须严格检查是否有损坏,并进行试运转,保证设备完好(如
钻机、导向仪、发电机、塑管焊接机等)。
6、管材(P E)管由甲方提供。
7、必须详细了解地下管线情况,并有关联方签名确认表.
二、开始顶管
1、施工现场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警示标志,所有施工的材料及设备必须在安全标志以内(全部用扶栏有效维护).
2、参与顶管施工的人员应与报备人员一致。
3、施工人员持上岗证,着装统一,夜间施工时不得大声喧哗;并按要求戴上安全帽、穿反光衣。
4、所有材料应当摆放整齐有序、并堆放在安全标志以内.
5、第一节管子下到导轨上,应测量管子的中线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度,确认合格后,方可顶进;第一节管子顶进的方向准确是保证整段顶管质量的关键,对顶进方位应勤测量,勤检查,对顶进时的坡度和高程及时调整,并细致操作,防止出现偏差;顶管过程中导向仪应时刻按照既定的路由及出管口位置进行导向.拉管:
1、事先将塑管(P E管)焊接好。
2、拉管过程中用力要均匀,避免用力过猛拉断塑管。
3、拉管完成后,及时用塑料带等将塑管口封住.
4、所有管顶好后,及时按要求做人手井.
5、回填土要压实,不得出现下沉现象。
附:顶管示意图。
顶管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范
顶管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顶管作业是一种非开挖管道铺设技术,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道建设。
然而,顶管作业现场存在一定的风险,为确保作业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范。
本规范旨在为顶管作业现场提供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指导,以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理。
2.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制度、应急预案等。
4. 加强安全生产投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防护用品。
三、作业人员管理1.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顶管作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
2.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资格,持证上岗。
3. 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作业人员应遵守现场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四、设备设施管理1. 定期对顶管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 选用合格、可靠的顶管设备,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3. 设备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4. 设备安装、拆卸和调试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五、现场作业管理1. 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顶管作业,确保工程质量。
2. 现场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安全注意事项。
3. 作业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 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六、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1.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等。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
4. 事故处理过程中,及时上报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总结教训。
七、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1. 定期对现场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顶管规范
顶管规范6.1 一般规定6.1.1 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6.1.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6.1.1.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6.1.1.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6.1.1.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6.1.1.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6.1.1.6 洞口的封门设计;6.1.1.7 测量、纠偏的方法;6.1.1.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6.1.1.9 减阻措施;6.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6.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6.1.1.12 注浆加固措施;6.1.1.13 安全技术措施。
6.1.2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6.1.2.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6.1.2.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6.1.2.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6.1.2.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 工作坑6.2.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6.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6.2.1.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6.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6.2.1.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6.2.1.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6.2.1.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顶管施工技术规范
顶管施工技术规范
顶管施工技术规范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施工前应对现场进行勘测和测量,确定顶管的起始点和终点,确定施工线路,并标明地下设施的位置。
2. 施工前应清理施工线路上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清洁。
二、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1. 挖掘施工区域时,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施工安全。
2.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顶管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 在顶管的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顶管的安装和定位。
4.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泥浆波动,保持泥浆的稳定性。
5. 施工过程中,顶管设备应保持良好的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施工效率。
三、施工后的工作
1. 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施工产生的废弃物和杂物。
2. 施工完成后,应对顶管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3. 施工完成后,应对顶管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四、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 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鞋等。
2. 在施工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防止发生事故。
4.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泥浆的波动情况,避免泥浆突然波动造成伤害。
以上就是顶管施工技术规范的内容,施工人员在进行顶管施工时应严格遵守上述规范,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施工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管规范6.1 一般规定6.1.1 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6.1.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6.1.1.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6.1.1.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6.1.1.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6.1.1.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6.1.1.6 洞口的封门设计;6.1.1.7 测量、纠偏的方法;6.1.1.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6.1.1.9 减阻措施;6.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6.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6.1.1.12 注浆加固措施;6.1.1.13 安全技术措施。
6.1.2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6.1.2.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6.1.2.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6.1.2.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6.1.2.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 工作坑6.2.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6.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6.2.1.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6.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6.2.1.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6.2.1.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6.2.1.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 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2.2.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6.2.2.2 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6.2.2.3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6.2.2.4 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6.2.2.5 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6.2.3 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6.2.4 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 表6.2.4项目允许偏差工作坑每侧宽度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长度装配式后背墙垂直度0.1%H水平扭转度0.1%L注:1.H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2.L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
6.2.5 当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
6.2.6 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2.6.1 待顶管道的顶力应小于已顶管道的顶力;6.2.6.2 后背钢板与管口之间应衬垫缓冲材料;6.2.6.3 采取措施保护已顶入管道的接口不受损伤。
6.2.7 当顶管工作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应编制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6.2.7.1 工作坑施工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6.2.7.2 槽段开挖土方及泥浆处理;6.2.7.3 墙体混凝土的连接形式及防渗措施;6.2.7.4 预留顶管洞口设计;6.2.7.5 预留管、件及其与内部结构连接的措施;6.2.7.6 开挖工作坑支护及封底措施;6.2.7.7 墙体内面的修整、护衬及顶管后背的设计;6.2.7.8 必要的试验研究内容。
6.2.8 地下连续墙墙段间宜采用接头箱法连接,且其接缝位置应与井室内部结构相接处错开。
6.2.9 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9的规定。
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mm) 表6.2.9 项目允许偏差轴线位置30成槽垂直度<H/300成槽深度清孔后不小于设计规定注:1.轴线位置指成槽轴线与设计轴线位置之差;2.H为成槽深度(mm)。
6.2.10 采用钢管作预埋顶管洞口时,钢管外宜加焊止水环,且周围应采用钢制框架,按设计位置与钢筋骨架的主筋焊接牢固;钢管内宜采用具有凝结强度的轻质胶凝材料封堵;钢筋骨架与井室结构或顶管后背的连接筋、螺栓、连接挡板锚筋,应位置准确,联接牢固。
6.2.11 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11的规定。
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表6.2.11项目技术要求指标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0.80灰砂比1:2~1:2.5水泥用量≥370kg/m3坍落度20±2cm混凝土浇筑拼接导管检漏压力>0.3MPa钢筋骨架就位后到浇筑开始<4h导管间距≤3m导管距槽端距离≤1.50m导管埋置深度>1.00m,<6.00m混凝土面上升速度>4.00m/h导管间混凝土面高差<0.50m注:1.工作坑兼做管道构筑物时,其混凝土施工尚应满足结构要求;2.导管埋置深度系指开浇后下沉浇筑时,混凝土面距导管底口的距离;3.导管间距系指当导管管径为200~300mm时,导管中心至中心的距离。
6.2.12 地下连续墙的顶管后背部位,应按施工设计采取加固措施。
6.2.13 开挖工作坑,应按施工设计规定及时支护,可采用与墙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支撑梁的方法支护,也可采用钢管支撑法支护。
支撑应满足便于运土、提吊管件及机具设备等的要求。
6.2.14 地下连续墙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4的规定。
地下连续墙施工允许偏差表6.2.14项目允许偏差轴线位置100mm墙面平整度粘土层100mm砂土层200mm预埋管中心位置100mm混凝土抗渗、抗冻及弹性模量符合设计要求注:墙面平整度允许偏差值系指允许凸出设计墙面的数值。
6.2.15 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宜符合下列公式要求:B = D1+ S (6.2.15-1)L = L1 + L2+ L3+ L4+ L5(6.2.15-2)式中B——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宽度(m);D1——管道外径(m);S——操作宽度(mm),可取2.4~3.2m;L——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长度(m);L1——工具管长度(m)。
当采用管道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时,钢筋混凝土管不宜小于0.3m;钢管不宜小于0.6m;L2——管节长度(m);L3——运土工作间长度(m);L4——千斤顶长度(m);L5——后背墙的厚度(m)。
6.2.16 工作坑深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H 1 = h1+ h2+ h3(6.2.16-1)H 2 = h1+ h3(6.2.16-2)式中H1——顶进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2——接受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底。
但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
6.2.17 顶管完成后的工作坑应及时进行下步工序,经检验后及时回填。
6.3 设备安装6.3.1 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6.3.1.1 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6.3.1.2 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3mm顶面高程:0~+3mm两轨内距:±2mm6.3.1.3 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
6.3.2 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6.3.2.1 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6.3.2.2 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6.3.2.3 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6.3.3 油泵安装和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6.3.3.1 油泵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6.3.3.2 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6.3.3.3 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6.3.3.4 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6.3.3.5 千斤顶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6.3.4 分块拼装式顶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6.3.4.1 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6.3.4.2 顶铁宜采用铸钢整体浇铸或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当采用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6.3.4.3 顶铁的相邻面应互相垂直;6.3.4.4 同种规格的顶铁尺寸应相同;6.3.4.5 顶铁上应有锁定装置;6.3.4.6 顶铁单块放置时应能保持稳定。
6.3.5 顶铁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6.3.5.1 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6.3.5.2 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拼装后应锁定;6.3.5.3 顶铁的允许联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
当采用截面为20cm×30cm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联;6.3.5.4 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U形或环形顶铁;6.3.5.5 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
6.3.6 采用起重设备下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3.6.1 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6.3.6.2 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管节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6.3.6.3 严禁超负荷吊装。
6.4 顶进6.4.1 开始顶进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顶进。
6.4.1.1 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过试运转;6.4.1.2 工具管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符合第6.3.1条的规定;6.4.1.3 防止流动性土或地下水由洞口进入工作坑的措施;6.4.1.4 开启封门的措施。
6.4.2 拆除封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6.4.2.1 采用钢板桩支撑时,可拔起或切割钢板桩露出洞口,并采取措施防止洞口上方的钢板桩下落;6.4.2.2 采用沉井时,应先拆除内侧的临时封门,再拆除井壁外侧的封板或其他封填措施;6.4.2.3 在不稳定土层中顶管时,封门拆除后应将工具管立即顶入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