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2015实兵演练力量布置图
中国卫生应急服装技术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卫生应急服装技术规范篇一: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二○一五年十月目录1总则...............................................-1 -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1-2机构职责. (2)2.1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2)2.1.1人员构成 (2)2.1.2主要职责 (2)2.2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2.2.1机构设置 (3)2.2.2主要职责 (3)2.3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部门 (4)2.3.1人员构成 (4)2.3.2主要职责 (4)2.4新闻宣传部门 (5)2.4.1人员构成 (5)2.4.2主要职责 (5)2.5后勤保障部门 (6)2.5.1人员构成 (6)2.5.2主要职责 (6)2.6卫生应急专家组 (6)2.6.1人员构成 (6)2.6.2主要职责 (7)2.7医学救援队 (7)2.7.1人员构成 (7)2.7.2主要职责....................................-7-3应急准备. (7)3.1应急管理制度 (8)3.1.1工作内容 (8)3.1.2工作要求 (9)3.2应急预案建设 (10)3.2.1工作内容 (10)3.2.2工作要求 (10)3.3队伍管理 (11)3.3.1工作内容 (11)3.3.2工作要求 (12)3.4装备物资管理 (12)3.4.1工作内容 (13)3.4.2工作要求...................................(中国卫生应急服装技术规范)-13-3.5培训演练建设 (14)3.5.1系统培训 (14)3.5.1.1工作内容 (15)3.5.1.2工作要求 (16)3.5.2综合演练 (17)3.5.2.1工作内容 (17)3.5.2.2工作要求 (17)4信息报告 (18)4.1工作内容 (18)4.2工作要求 (20)4.2.1注重报告时效 (20)5.应急响应 (20)5.1应急响应管理 (21)容 (21)5.1.1.1成立应急响应组织管理架构 (21)5.1.1.2建立应急响应工作制度 (22)5.1.2工作要求 (23)5.2现场工作 (24)5.2.1工作内容 (24)5.2.1.1现场工作启动 (24)5.2.1.2现场工作准备 (24)5.2.1.3现场工作实施 (25)5.2.1.4现场工作结束 (31)5.2.2工作要求 (31)5.2.3工作流程 (33)5.2.3.1现场指挥协调工作流程图(见附件1)..-33-5.2.3.2应急响应流程图(见附件2) (33)5.3集中收治 (33)容 (33)5.3.1.1集中收治的启动和准备 (33)5.3.1.2集中收治的展开 (34)5.3.1.3集中收治结束 (37)5.3.2工作要求 (37)5.3.3工作流程(见附件3) (37)5.4应急响应的终止................................-37-6总结评估 (38)6.1工作内容 (38)6.2工作要求 (38)6.3工作流程.....................................-39-附件1. (40)附件2 (41)附件3 (42)附件4 (43)篇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Rulesofhealthmonitoringforpublicplaces(gb/t17220-1998)1主题容内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开展卫生监测的技术要求。
十一中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暨(防震)演练方案及图片

亳州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暨应急(防震)演练活动方案》秩序册2019年10月29日亳州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暨应急(防震)演练活动方案一、演练目的1、进一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2、通过观看地震知识介绍和演练视频,使全校师生学习。
了解和掌握一些必备的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
3、确保在各种灾害来临之际,学校的安全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灾伤害。
二、演练时间:2019年 11月4日(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三、演练人员:1、初中部所有在校学生。
2、初中部全体教职员工。
四、演练背景以当天、当地、当时发生强烈地震为背景,初中部教师、学生正在办公室或教室正常工作学习。
五、演练议程(11月4日)1、16:00演习正式开始,由学校广播站发布地震报警信号,报警信号时长为60秒。
2、报警信号响起的同时,各演练区域的所有师生根据掌握的避震知识,迅速躲在办公桌、书桌或其它支撑物下,以书本、书包等遮头护眼就地避震。
3、报警信号停止1~2分钟内(注:表明地震已暂时停止),各演练区域的所有师生在指挥人员的指引下,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疏散至邻近空旷地带(操场)。
4、疏散区域(操场)集合清点已经疏散的师生,清点人数;六、组织机构:总指挥:冀正平副总指挥:邵红珍朱广鹏成员:初中部年级组七、具体职责及分工:1、报警组(负责人:张皖军)值班领导张皖军同志发现灾情立即报警,立即用电话报告指挥部,各岗位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到达指定岗位,按照要求进行就地避震后进行疏散工作。
2、疏散组A.王猛宁昌力刘秀芳负责南楼三楼11班、12班、13班从西楼梯向下疏散,从一楼南大厅向西柏油路疏散B.刘秀秀唐嘉乐刘书艳负责南三楼14、15、16班从东楼梯向楼下疏散,从一楼南通道向东柏油路疏散C.王志明常志强陈盘负责中三楼6、7、8班从西楼梯向楼下疏散,从一楼北大厅向西柏油路疏散D.于脏支训雷负责中三楼9、10班从东楼梯向楼下疏散,从一楼北通道向东柏油路疏散E.段云雨修丽娟负责北三楼1、2班从西楼梯向楼下疏散,从一楼北(西)出口向北柏油路疏散F.张博张金玉王国顺负责北三楼3、4、5班从东楼梯向楼下疏散,从一楼北(东)出口向北柏油路疏散肖姊健负责一楼南大厅向西柏油路疏散。
卫生应急演练技术指南2013版

(2013版)
前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能力。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卫生部门的卫生应急工作不断加强,在减少突发事件人员 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断增多的各类突发事件,特别是 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经历汶川大地 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冰冻雨雪灾害和西南地区旱 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部分地区肺鼠疫疫情、全国手足口病疫情、部分地区无形体病疫情、新型布尼亚 病毒、广东地区登革热及基孔肯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这些重大突发事 件不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如何进一步快速、有序、科学 和有效开展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应急演练作为加强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发展,提 高应急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各级卫生部门不 断开展各种演练工作,进行了大量演练实践。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在国 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的框架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 生应急中心组织编写了《卫生应急演练技术指南(2013版)》(以下简称指南),结合卫生 应急工作和演练的特点,提出操作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指导意见。 本指南主要借鉴的技术文件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公室 (WHO/WPRO) 的 《Emergency Exercise Development (2009)》,结合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各类卫生应急演练活动的特点,从演 练的目的、内容、基本类型、各自特征和用途、演练程序、演练准备、演练设计、演练实施、 增强演练逼真性及演练评估等方面,对组织开展卫生应急演练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指南 还提供了在开展演练的各个阶段需要使用的一些具体工具。本指南旨在阐明卫生应急演练的 基本概念,并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准备人员以及卫生应急相关专业 技术人员提供一套方便实用的卫生应急演练参考工具,指导进行科学、规范的演练设计、实 施和评估,从而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高演练水平,全面提升我国的卫生应 急能力。 本指南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安徽省、浙江省、重庆市、河北省、广东省和河南省等部 分演练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地区疾控机构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融合发展看人防

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制定了“ 长期准备 、 重点建设 ” 方 防建 设逐 步 走 向了规 范 化 、 法制 化 轨道 , 得到 了 全 面
针 , 南人 防从无 到有 , 河 开启 了创 业历程 。 l6 9 9年至 17 年 , 98 由于 珍 宝 岛 事件 爆 发 , 苏 中 发展 。 世 纪交 替 , 年 更迭 ,0 0 , 四 次全 国人 民 千 20 年 第
副对联 :风鹏正举 , “ 彰显天地之中蓄
。 个大 局 ( 务发 展 、 务 民生 ), “ 个 一 ” 工作 思路 指 导 推中原崛起再创辉煌” 颇为形象地说 服 服 ”这 五 的 展 的新气象 。 有力 。 在 2 1年河南省人防工作会议上 , O1 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 , 就凝聚成不可恩议的力量 。 在全省 各级领导的支持下 ,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 1 年 , 2 0 在第六次全 0 度赞誉 ,称人防事业的发展为全省经 作出了积极贡献 。
1 4
国 防 建 设 的 中坚 力
空袭 与反空袭 已经成为 当前 战争 的主要形:
2 1年 年底 , 网友 感于  ̄ l, 、 人防准备的任务很重 。 01 有 f :亚 伊 Uk 朗形势 , 微博 上 留言 “ 世界和 平 ”想 在 愿 !
者 , 其泉 源 。人防 工程 是 国 必浚
势亦 呈现 相 当严 峻的一 面 ,地 区性 战争 天 空威 胁 的新特 点 ,始终 把军 事斗 争准 最大 限度地 保护 人 民群众 的生 命【
和冲突此起彼伏 ,我国也面临着现代高 备 摆在 人防 建设 的龙 头地 位 ,围绕构 建 全 ,保护好重要经济 目标的安全
科技 条件 下局 部 战争 的威胁 。 我们 看到 , 战 时能 力强 、平 时作 为大 的人 民防 空体 来,全省各地抓住经济社会 陕速
卫生应急演练技术指南2013版

Guidelines of Health Emergency Exercise
(2013版)
前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能力。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卫生部门的卫生应急工作不断加强,在减少突发事件人员 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断增多的各类突发事件,特别是 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经历汶川大地 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冰冻雨雪灾害和西南地区旱 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部分地区肺鼠疫疫情、全国手足口病疫情、部分地区无形体病疫情、新型布尼亚 病毒、广东地区登革热及基孔肯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这些重大突发事 件不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如何进一步快速、有序、科学 和有效开展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应急演练作为加强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发展,提 高应急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各级卫生部门不 断开展各种演练工作,进行了大量演练实践。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在国 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的框架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 生应急中心组织编写了《卫生应急演练技术指南(2013版)》(以下简称指南),结合卫生 应急工作和演练的特点,提出操作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指导意见。 本指南主要借鉴的技术文件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公室 (WHO/WPRO) 的 《Emergency Exercise Development (2009)》,结合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各类卫生应急演练活动的特点,从演 练的目的、内容、基本类型、各自特征和用途、演练程序、演练准备、演练设计、演练实施、 增强演练逼真性及演练评估等方面,对组织开展卫生应急演练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指南 还提供了在开展演练的各个阶段需要使用的一些具体工具。本指南旨在阐明卫生应急演练的 基本概念,并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准备人员以及卫生应急相关专业 技术人员提供一套方便实用的卫生应急演练参考工具,指导进行科学、规范的演练设计、实 施和评估,从而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高演练水平,全面提升我国的卫生应 急能力。 本指南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安徽省、浙江省、重庆市、河北省、广东省和河南省等部 分演练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地区疾控机构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消防培训基地训练设施建设标准

GA/T623--2006ICS 13.220.10C 80 GAGA/T623--2006目次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建设原则 (1)4。
1 实用有效 (1)4.2 合理规划 (1)4.3 节约资源 (2)4.4 安全可靠 (2)4.5 注重环保 (2)5 建设规模 (2)6 训练设施组成 (2)6.1 模拟设施训练场建设项目 (2)6。
2 室内教学训练设施建设项目 (2)6.3 体能训练场建设项目 (2)7 建设项目要求 (2)7.1综合训练楼 (2)7.2烟热训练室 (3)7.3燃烧训练室 (4)7。
4火幕墙训练区 (4)7。
5化工生产装置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 (5)7。
6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训练区 (5)7.7油罐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 (5)7。
8建筑倒塌事故处置训练区 (6)7.9公路交通事故处置训练区 (6)7.10地下建筑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 (6)7。
11危险化学品槽罐车火灾泄漏事故处置训练区 (6)7。
12电气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 (7)7.13心理训练区 (7)7。
14地下工程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 (7)7。
15船舶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 (7)7.16气体储罐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 (7)7。
17飞机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 (8)7.18水域救助训练区 (8)GA/T623—20067。
19沙盘模型战术训练室 (8)7.20计算机模拟指挥训练室 (9)7。
21消防通信训练室 (9)7。
22阶梯教室 (9)7。
23普通教室 (9)7。
24电教室 (9)7。
25图书室 (9)7。
26医疗急救训练室 (9)7.27模拟建筑消防设施演示室 (10)7.28田径场 (10)7.29球类训练场 (10)7.30器械训练区 (10)7.31体能训练馆 (10)前言本标准参考NFPA1402《消防训练中心建设指南》(2002版)的内容,结合我国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地区现有的经济水平而制定.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山东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规程》(DB375063-2016)

DB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37/5063-2016 J13512-2016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规程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Safety Management Documents2016-07-21 发布 2016-09-01 实施联合发布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规程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DocumentsDB37/5063-20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512-2016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山东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1日施行日期:2016年09月01日前言为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部位的安全管理,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安排,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山东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安全管理资料的管理;4.安全管理资料的分类与整理;5.建设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6.监理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7.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附录A、B、C均为本规程的资料性附录,附录D为参考性附录。
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地址:济南市正觉寺小区一区1号,邮编:250011,电子信箱:**************),以便修订时参考。
信息化条件下民防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3民防建设民防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建设成果,保持强大的战争潜力起着重不可缺的作用。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民防建设,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搞好民防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民防建设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民防建设人才培养,使民防建设平时与战时有效接轨,走上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强化民防建设项层设计一是在工程建设上,借助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基础上,满足应急、应战的要求,着眼未来,走既适合防空作战要求又符合现行经济发展需要相融合的体系标准,形成攻防兼备、军民皆宜的民防建设体系;二是指挥谋划上,借鉴、推行与C4ISR相兼容的指挥手段。
保证指挥不间断,通信畅通,情报及时,信息准确,侦察高效,打击有力;三是在训练提高上,采取实兵训练与实兵演练为主体向实兵、模拟、推演和网络化联合演练方式转变,在保持民防功能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在不影响民防攻防水平稳步提高的前提下,减少相应人力投入和财力上的消耗,提高效费比例;四是在后勤保障上,采取“平战结合、急缓兼固、储用兼备、固强补弱”的原则,兼固上级配给、自主研发、自行购买、适量储备相结合的手段,既能充分发挥民防建设平时经济效益,又能充分作好未来应战应急的准备需要。
二、健全民防建设体制机制一是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良性的机制是事物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强化民防建设体制机制的可持续性,使其既要满足未来作战需求又要符合我国国情;既要因地制宜,更要科学统筹规范;既要依靠制度搞建设,更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建设的标准。
二是强化灵活高效的监督机制。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民防建设、使用、维护和发展过程中汇集的意见、见解,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梳理、科学决策,积极保持和发展人人勇于监督、人人敢于监督、人人乐于监督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监督氛围,不断扩展监督范围。
体系内监督与体系外监督相结合,地方政府监督与军队监督相融合,形成个人、团体与政府和军方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监督氛围。